农业资源利用领域095103
2017年河北北方学院考研参考书

河北北方学院2017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参考书目领域作物学(095101)科目科目名称分值涵盖科目科目三农业综合知识一150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农业生态学科目四作物概论150参考书目植物学《植物学》王建书,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第二版《植物学》金银根,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二版。
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徐克章,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
《植物生理学》潘瑞炽,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农业生态学《农业生态学》王宏燕,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
《农业生态学》陈阜,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二版。
作物概论《作物栽培学》(北方本),王树安,中国农业出版社。
《作物育种学总论》,张天真,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3月第一版领域园艺(095102)科目科目名称分值涵盖科目科目三农业综合知识一150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农业生态学科目四园艺概论150参考书目植物学《植物学》王建书,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第二版《植物学》金银根,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二版。
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徐克章,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
《植物生理学》潘瑞炽,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农业生态学《农业生态学》王宏燕,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
《农业生态学》陈阜,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二版。
园艺概论《园艺学总论》章镇等,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领域农业资源利用(095103)科目科目名称分值涵盖科目科目三农业综合知识一150植物学、农业生态学、土壤学科目四资源与环境概论150参考书目植物学《植物学》王建书,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第二版《植物学》金银根,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二版。
土壤学《土壤学》黄昌勇,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
农业生态学《农业生态学》王宏燕,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
《农业生态学》陈阜,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二版。
资源与环境概论《资源与环境概论》王敬国,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二版。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考研方向有哪些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考研方向有哪些>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考研方向有哪些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考研方向共有4个,分别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方向、农业资源利用专业方向、公共管理专业方向、工商管理专业方向。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考研方向1: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介绍土地资源管理(学科代码:120405)是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之一,它是综合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等诸多学科,用来解决土地规划与利用的一门综合学科。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土地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土地规划、测量、计算机、地籍管理的基本训练,具有土地利用与管理的基本能力。
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及资源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土地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测量、制图、计算机等基本技能,能在国土、城建、农业、房地产以及相关领域从事土地调查、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及土地管理政策法规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该专业的毕业生应掌握系统的土地科学的基础理论和专门只是;具有从事土地科学研究的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工作的专门技术水平;能够熟练运用土地管理理论和技术解决国民经济建设和地产开发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就业前景此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一般,近几年房地产行业的走俏,促使很大一部分毕业生选择了房地产行业,有的从事测绘、土地整理、土地估价、地勘、施工现场指挥等。
此外,还有少量的毕业生留校任教。
相关职位土地拓展专员,土地复垦技术员,土地估价师,土地规划师,报建专员,前期规划师,开发报建员,投资咨询师。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考研方向2:(专业硕士)农业资源利用专业介绍此专业为专业硕士(学科代码:095103)。
专业硕士和学术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培养方向各有侧重。
专业硕士主要面向经济社会产业部门专业需求,培养各行各业特定职业的专业人才,其目的重在知识、技术的应用能力。
农业资源利用学科以土壤资源、土地资源、肥料资源、林业资源、水资源和农业环境、土壤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田间试验、盆栽实验、化学分析为技术核心,测绘技术和工程技术为主要手段,农村、农业和农民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完整的学科体系。
考研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之农学

考研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之农学农学是研究与农作物生产相关领域的科学,包括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病虫害防治、土壤与营养、种植制度、遗传育种等领域。
林业科学和水产科学也包括在广义的农业科学范畴之内。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农学09农学0901作物学090101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090102作物遗传育种0902园艺学090201果树学090202蔬菜学090203茶学0903农业资源利用090301土壤学090302植物营养学0904植物保护090401植物病理学090402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090403农药学0905畜牧学090501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090502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090504特种经济动物饲养0906兽医学090601基础兽医学090602预防兽医学090603临床兽医学0907林学090701林木遗传育种090702森林培育090703森林保护学090704森林经理学090705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090706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090707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0908水产090801水产养殖090802捕捞学090803渔业资源0909草学0951农业推广★095101作物095102园艺095103农业资源利用095104植物保护095105养殖095106草业095107林业095108渔业095109农业机械化095110农村与区域发展095111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095112农业信息化095113食品加工与安全095114设施农业095115种业0952兽医★0953风景园林★0954林业★0970科学技术史0971环境科学与工程097101环境科学097102环境工程0972食品科学与工程097201食品科学097202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097203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097204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0973风景园林学注:专业后加★为专业硕士凯程教育张老师整理了几个节约时间的准则:一是要早做决定,趁早备考;二是要有计划,按计划前进;三是要跟时间赛跑,争分夺秒。
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2014108101621

李菊梅、陈世宝、李兆君、韦东普、 张建峰
090301土壤学
01土壤培肥与 改良
02土壤资源与 管理 03土壤生态与 修复
文石林、卢昌艾、王伯仁、张文菊、 、张会民、尧水红、张斌、段英华、 徐明岗、李建伟、龙怀玉、王迎春、 翟丽梅、徐爱国、张淑香、孙楠
研究所、专业
研究方向
拟招 生人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 语一③701高等数学或702化 学④802土壤学与植物营养学 或901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同上 同上 同上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 语一③701高等数学或702化 学④802土壤学与植物营养学 或901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 语一③701高等数学④804遥 感概论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 语一③701高等数学或702化 学④901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 学或902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 语二③339农业知识综合一④ 833高级土壤学或834植物营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 语二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④ 839农村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 语一③303数学三④803西方 经济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 语一③303数学三④808数据 同上
0901Z1★作物 种质资源学
02种质资源保 护生物学 03鉴定评价与 种质创新 04基因挖掘与 功能验证 0901Z2★农产 02农产品标准 品质量与食物安 与检测技术 全 090401植物病理 01分子植物病 学 理学 04植物抗病性 遗传学 095101作物(专 00不区分研究 业学位) 方向
01气候资源与 气候变化
02气象灾害与 减灾 03温室气体排 放及减排 071005微生物学 02环境微生物 学 071011生物物理 03纳米生物学 学 0713Z1★农业 生态学 02农业环境生 态
农业资源利用(095103)专业培养方案

农业资源利用(095103)一、领域简介农业资源利用领域是以土壤资源、土地资源、肥料资源、林业资源、水资源和农业环境、土壤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田间试验、盆栽试验、化学分析为技术核心,GIS等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农村、农业和农民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完整的学科体系。
我校农业资源利用领域已有6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一支学术水平高,年龄与学历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科研成果突出、治学严谨的教学科研团队。
目前在该领域招生的导师有20人,拥有的教学科研平台有土壤肥料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农田污染控制与农业资源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植物营养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土壤研究所、植物营养研究所、土地资源利用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等科研机构。
十二五期间,该团队在作物优质高产高效施肥、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土壤退化与防治、土壤健康质量控制与修复、规模化养殖场废弃物综合利用、作物氮素营养生理与氮素利用效率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获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自然科学二等奖各1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2部。
在湖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矿产资源规划、土地调查、土地数据库建设、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项目规划与设计、测土配方施肥、耕地地力评价、新型肥料研发等方面广泛开展科技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培养目标1.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从事特定职业工作的素养和创业精神;具有严谨治学态度,恪守学术道德和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农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技术传授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新型的农业推广理念,能够独立从事较高层次的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工作。
沈阳农业大学学位授予标准

沈阳农业大学学位授予标准研究生院(学科建设处)二○一六年十月主编:李天来副主编:迟道才高云卜丽编委:(以姓氏笔划为序)王秋兵王铁良冯玉龙冯辉白龙刘利民刘鸣达吕杰许童羽何俊仕吴元华吴东立张本华张勇张艳李建东李桂红汪景宽陈启军周广柱周永斌周静孟宪军岳喜庆胡建民赵天宏徐正进郭维东崔润东傅俊范校对:周加野彭博李益清出版说明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现学位授予有章可循,切实保证学位授予质量,并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开展合格评估与质量监督和导师指导研究生学习提供参考依据,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特组织制定了《沈阳农业大学学位授予标准》(以下简称《学位标准》)。
《学位标准》分为学校统一要求的博士、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予基本标准以及各一级学科、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学位授予具体标准。
这些标准都是依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制定的《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研究制定完成的,是我校各类研究生学位授予的基本准则。
其中,学位授予基本标准是由校学位办牵头制定的,一级学科学位授予标准由一级学科带头人所在学院负责牵头制定,二级学科学位授予标准由各学科带头人(负责人)牵头制定,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学位授予标准由各专业学位负责人所在学院牵头制定。
学校各学院(所)、各学科对学位授予具体标准的制定工作高度重视,认真负责,根据本学院(所)博士生、硕士生培养的特点,按照保证质量、体现特色、突出能力的要求,综合考虑研究生的培养实际,在反复研究并广泛征求校内外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依据学校提出的基本标准,从政治思想素质标准、基本知识及技能素质标准、基本能力素质标准、科技创新研究素质标准(技术创新素质标准)、学位授予基本要求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本学科、专业类别(领域)具体学位授予标准。
《学位标准》是全校各研究生培养(管理)单位所有专家辛勤工作的成果,也是广大研究生指导教师与管理人员集体智慧的结晶。
农业资源利用专业硕士培养方案-贵州大学农学院

贵州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及代码:农业资源利用095103培养单位:农学院一、培养目标和要求1.培养目标农业资源利用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是与该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主要为农业资源利用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2.培养要求农业推广硕士农业资源利用领域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热爱农业,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积极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服务。
农业推广硕士农业资源利用领域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本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技术传授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新型的农业推广理念,能够独立从事较高层次的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工作。
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招生对象主要为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不超过4年。
四、培养方式1、采取校内课程学习和校外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
选择符合本领域实践条件的校外单位作为实践基地,鼓励采用顶岗实践的方式进行实践研究。
实践研究不少于12个月,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根据《贵州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工作规定(试行)》的要求进行考核,通过者取得相应学分。
2、学位论文指导实行导师负责制。
以校内导师为主,聘请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等环节的指导工作。
校外导师一般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有高级技术职称。
五、课程学习及必修环节1、课程学习: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位课学习,应修满包括公共课、领域主干课和选修课在内的30学分(含实践研究及报告6学分)的课程。
吉林大学 农学部硕士研究生专业目次

090400 植物保护 01 分子植物病理学与抗病基因工程 02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 03 植物病原真菌分子生物学 04 害虫生物防治 05 昆虫分子生物学 06 农药残留分析与检测 07 生物农药
人 考试科目
数 30
4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672 化学(无机、有机)
④976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4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672 化学(无机、有机) 物遗传育种
④976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6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672 化学(无机、有机)
④976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6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672 化学(无机、有机) 或植物化学保护
④976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2 ②201 英语一
③339 农业知识综合一 ④973 农学概论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3 ②201 英语一
③339 农业知识综合一 ④973 农学概论
090603 临床兽医学:《家畜内科学》王建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家畜外科学》王洪 斌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兽医产科学》赵兴绪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中兽医学》 韦旭斌主编,吉林科技出版社。《兽医临床诊断学》王书林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小动物疾 病学》侯加法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85
考试科目
15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672 化学(无机、有机) ④975 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资源利用领域(095103)
一、学科简介
农业资源利用是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中土壤(地)、养分及肥料、水分和生物质,以及气候等自然要素和生产力决定的资源与环境属性对农业生产和管理活动的影响及其运筹控制的科学,由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和农业环境保护等二级学科组成,主要研究土、肥、水、气候、生物等与动植物生产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环境协调发展,是农业、生物、地球、环境、信息和管理等科学相互交叉的综合性学科。
二、培养目标
农业资源利用专业主要培养德才兼备、求实创新;系统掌握农业资源利用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熟悉本学科的国内外科研动态和发展方向;了解土壤学、植物营养学、生态学和农业环境保护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具备土、肥、水、气、生等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技术及服务于农村发展和农业环境保护的理念,具有创新意识和新型的农业推广理念;能够独立从事较高层次的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工作,能够在高等院校相关专业从事教学、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三、培养方式
1.攻读本领域农业资源利用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采取校内课程学习和校外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行多学
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
校外农业推广实践基地研究累计时间不少于12个月。
2.学位论文实行双导师负责制,由具有实践经验并具有高级技术职务的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实行中期考核分流制(具体办法见《宁夏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
四、学习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最长不超过4年。
五、研究方向
(一)耕地质量保育与可持续利用
针对目前耕地利用中面临的瘠薄、干旱、盐碱化、沙化和污染等问题,综合应用工程、生物、农艺和新型材料等技术,研究耕地地力形成、消耗与补偿及定向培育的过程机制。
通过研究农田综合管理措施(耕作、栽培、灌溉和施肥等)培育耕地地力和消除障碍因子,建立消减障碍因子与恢复耕地地力的理论与技术;开展障碍因子消减与地力提升的技术集成研究,实现耕地的可持续利用。
(二)植物营养调控与合理施肥
以植物营养吸收特性及高效吸收养分的生理和分子生物学机制
为基础,研究合理施肥技术,定量定时供给植物所需求的各种养分营养,提高养分利用效率。
通过改进农艺措施调控土壤对水、肥、气、热的协同供应,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和供应能力,实现土、肥、水、气、热等各种农业资源的协同高效利用。
(三)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与水肥耦合技术
以土壤性质及农田水分运动特征为基础,研究土壤水分运动与养分循环、供应及转化的关系,揭示水肥耦合高效利用机制;开展“以水调肥”、“以肥促水”的水肥协同高效利用技术研究,发展和提出适合不同地区的高效、增收、优质、高产的水分耦合技术,提高水资源和养分资源的利用效率。
4、养分资源管理与农业环境保护
该方向包括两个方面的研究内容:一是研究基于土壤植物测试的作物推荐施肥技术,以及基于土壤-作物系统综合管理的区域养分资源管理技术,研制应用于不同目的根际肥料和缓控释肥料,实现养分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农田面源污染源;二是开展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技术研究,充分利用动植物性的农业废弃物,实现养分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计算
1、课程设置
农业资源利用专业学位的课程设置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设置,教学内容体现宽广性、综合性、实用性和前沿性。
2、学分计算
攻读本领域农业资源利用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总学分应不少于33学分,其中课程学习27学分,实践环节6学分。
所有课程考核成绩实行百分制,专业必修课为学位课,及格标准为75分以上(含75分),非学位课程及格标准为60分以上(含60分)。
七、中期考核
一般在第二学期中进行。
要求提交学分、学习评定及导师评语。
八、学位论文工作
1、论文选题:围绕土、肥、水、气、生等农业资源特征与高效利用,应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和生态环境建设,论文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资源利用问题的能力。
2、论文形式:原则上为研究论文,特殊研究领域可以是项目规划设计、调研报告等。
3、评审与答辩
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考查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资源利用与农业环境问题的能力;审查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攻读农业资源利用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
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需经过预答辩程序,由专业硕士学位点负责人召集相关领域专家组织开展论文预答辩,预答辩通过者方能获得正式答辩资格。
学位论文应至少有2名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评阅,其中应有来自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
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专家组成。
导师可参加答辩会议,但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
九、其它学习项目安排
其他学习项目包括个人培养计划、读书报告、中期考核、论文中期报告(或文献阅读、实践报告)等。
1、个人培养计划
研究生入学后,要在学院及教师的指导下填写个人培养计划,个人培养计划包括课程学习与论文选题两个方面。
2、读书报告
研究生入学后要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文献资料,撰写读书报告,为论文选题、开题奠定基础。
3、中期考核
一般在第二学期中进行。
要求提交学分、学习评定及导师评语。
4、开题报告
一般在第一学期结束进行。
要求提交文字材料和多媒体幻灯片,在对选定领域进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出研究的关键问题、意义、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预期结果等。
5、课题检查
一般在第二学期到第三学期进行。
要求提交文字材料和多媒体幻灯片,重点汇报论文工作的进展、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专家组对论文开题报告与课题检查要给出明确的意见,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学院研究生办和研究生院及时审核研究生课程学习情况。
6、实践环节
实习实践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
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到已在学校备案的实践基地进行实习实践活动,实习实践时间严格按照相关领域教指委要求为准。
全日制农业资源利用领域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累计6-12个月的农业推广实习实践,并结合实践进行论文研究工作。
实践研究的综合表现考核通过者取得相应学分。
实习实践形式可多样化,可以是课程实验、企业行业实践、课题研究等等,实践内容可根据不同的实践形式由校内导师和校外企业行业实习实践指导教师决定。
专业学位研究生参加实习实践结束后必须填写《农业资源利用专业(或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实习实践报告表》,并提交不少于5000字的实习实践报告,实习实践报告表经由校内导师和校外企业行业实习实践指导教师签字、实践单位及学院盖章后方能取得实践环节的学分。
《农业资源利用专业(或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实习实践报告表》要存入学生学籍档案。
7、发表论文
申请答辩前,要求公开发表论文至少1篇或收到文章录用通知书,或申报1项专利,或完成地方标准的制定1项、或推广新技术1项、或解决生产难题1项。
8、补修课
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全日制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补修1-2门本学科本科生必修课。
补修课不计学分。
十、毕业与学位授予
思想品德良好,通过课程考试,取得规定学分,按规定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按国家毕业研究生就业政策“自主择业”,学校对其就业进行指导,按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程序办理就业与派遣手续。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