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结构正反对比式

合集下载

议论文结构——对照式

议论文结构——对照式

议论文结构——对照式
二、对照式:在论证中把两种事物(或意思)加以对比,或者用另一种事物(或意思)来烘托某一事物(或意思)。

(一)正反对比:先从正面论述,再从反面论述(或顺序相反)。

例一、《有感于五十年前的今天》
中心论点:不团结就要被欺侮。

正面:内耗惨重,一盘散沙,致使泱泱大国惨糟日寇蹂躏。

反面:全民族空前团结,打败了侵略者,使我们的民族获得了新生。

例二《苦难是一种财富》
中心论点:苦难是一种财富。

正面:人需要苦难,需要苦难的磨练。

(勾践卧薪尝胆)
反面:温室的幼苗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

(可以联系现实生活材料)
正面:苦难能磨练出坚强的毅力的超人的勇气。

(日本幼儿园教师的“残忍”,经历“上山下乡”的“老三届”的
忆苦思甜。


例三《增几分民族自尊——从鲁迅“弃医从文”谈起》
1、鲁迅为拯救国人思想,恢复民族自尊,毅然弃医从文。

2、(从那时的“国人”想到今天的)“国人”穿洋服,吃洋饭,用洋货,过洋节,如痴如狂,盲目追求。

(反)
3、韩国、印度、罗马尼亚国民却争相购买本国商品。

4、国人嗜洋货是“媚”字作怪。

(反)
5、呼吁国人增强民族自尊。

【练一练】
“百善孝为先”,何为孝?孝之为何物?行孝之法,孝在古人眼中,儒家思想中,生活中;首孝悌,次见闻;生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请以“孝道之我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正反对照式”议论文。

议论文论证方法:正反对照法

议论文论证方法:正反对照法

议论文写作:正反对照,殊途同归正反对照是议论性文章常见的一种论述方式,即从正反两个方面对文章论点进行剖析,在否定错误观点,树立正确观点的同时,通过二者的对照使论点得到强化。

正面论证即列举的例子是积极的,对论点进行肯定,而反面论证则是对违反论点的情况进行否定,点明违背论点的后果,逆向证明论点。

正面例子和反面例子殊途同归,内容相反,但作用一致,就是为论点服务。

通过正反对照,读者对谁是谁非便一目了然。

正反对照可以用反面论据衬托正面论据,从而起到对比鲜明、突出并深化文章主题的作用。

但凡是可用于同一个话题的性质相反的两件事,都适合作为正反对照的素材,在对照论证中必须围绕中心论点分析和阐明两者的差异,这样才能够确立并强化论点。

正反对照根据素材内容可以分为横向对照和纵向对照两种形式。

横向对照是对同类的两个事物进行对比,所谓“同类”,是指两个事物具有相同的关联,可能是处境,可能是优势劣势,“两个事物”是相对于纵向对照而言的,纵向对照是对同一对象不同发展阶段之间的比较。

纵向对照的例子是对比一个主体的不同发展阶段,而横向对照则是对比不同主体在相同情况下的不同走向或结局。

01 横向对照横向对照是对两种相关事物的同层次的比较。

由于二者处于同种情况,际遇的不同更能引发读者思考,作者需要在论述中点明造成差别的原因,帮助读者理解论点,使论点更有说服力。

例如2016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教育差距》:“小明和小王是同桌,他们的家长对待他们的学业有不同的做法。

小明成绩优异,父母都希望他能有一个好前途,所以从小对他学业很严厉,不能有半点差错;小王成绩不是很好,虽然父母很失望,但是父母对他的学业还是一直鼓励。

一次测试,小明考了满分,父母很高兴,亲了小明一口,让他下次还是拿满分;小王没考及格,父母很生气,打了小王一巴掌,让他下次考好点。

等到下次考试,小明没考到满分,父母打了他一巴掌,而这次小王分数提高了一些,父母亲了他一口!两对父母对待孩子成绩的不同做法,可以看出当代教育的不同体现。

议论文写作:正反式结构方法指导(附写作模板、标题及范文)

议论文写作:正反式结构方法指导(附写作模板、标题及范文)

议论文写作:正反式结构方法指导(附写作模板、标题及范文)概念正反对比法,是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

对照式结构形式上是一正一反、一阴一阳,一实一虚,在内容上是真与假,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或用其它对立的两方做对比来发议论、抒发感情,记人叙事。

的结构形式。

这种方法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将发生在同一时期、同一区域的两种性质截然相反的或者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

通过这样的对比,对错误的或者差的事物予以否定,对正确或者好的事物进行肯定。

这种对比叫做“横比”。

对比的另一种情况是将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的不同情况进行比较。

这种对比叫做“纵比”。

例如《纳谏与止谤》中,通篇都使用对比手法,把虚心纳谏的齐威王和粗暴止谤的周厉王进行对比,古人与今人进行对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产生了强烈的效果。

基本结构正反对比式是一种常见的横式结构,也是初学议论文者喜欢运用的一种结构模式。

众所周知,自然界事物无不处于矛盾之中,有成功就有失败,有高尚就有卑贱,有美好就有丑恶,有正面就有反面。

在议论文写作时,运用对比式,就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互相矛盾的两个方面进行对照比较,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就显得格外分明。

具体地说,就是在论证过程中既要正面说理,又要反面阐述;在对比分析中,表明正确的观点,从而达到写作的目的。

正反对比式的结构,既可以体现在段内句与句之间,也可以体现在段与段之间。

简单地说,就是“正面说了反面说”或“反面说了正面说”,它对于议论的深入,论点的突出,说服力的增强,都是有莫大的裨益的。

1、在序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2、在本论部分从正反两方面提出分论点和摆出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加以论证最后进行结论。

它的特点是两种看法或者论据之间为一正一反的关系,或通过正反对比明辨是非和通过正反衬比突出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这种结构方式能起到对比鲜明,突出深化观点的作用。

结构模式1、引论(提出中心论点)2、本论(证明论点)(1)正面论据1+分析论证(分论点)(2)正面论据2+分析论证(分论点)(3)反面论据+分析论证(分论点)3、结论:通过正反对照进行总结,表明正确观点,照应全文✍使用正反对比法应注意的问题第一、围绕中心论点选择比较材料,确定对比点。

议论文的三种基本结构

议论文的三种基本结构

议论文的三种基本结构议论文的三种基本结构议论文可以分为:解说性议论文、证明性议论文、思辨性议论文。

它有一些基本结构形式,如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正反式、对比式、归纳式、证明式等。

下面是为你带来的议论文的三种基本结构,欢迎阅读。

议论文基本结构1.并列式:(1)并列分论点:(中心论点分论点一分论点二分论点三结论,照应全文)(2)并列论据:(引论本论结论)2.对照式:正反论述:(提出中心论点正面阐述反面阐述结论)3.层进式(递进式)议论文(一)层进式结构层进式的文章一般有三种格式:(一)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

层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

例:严于解剖自己1、要不断进步,必须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2、论述如何才能"解剖'好自己。

①对自己要有自知之明。

(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前提。

不了解"病'在哪里,就无从下刀。

)②光有自知之明还不够,还要勇于自我批评。

(这是解剖好自己的途径。

不开刀,就无从去"病'。

)③自我批评的勇气来源于对真理的追求和崇高的信念。

(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关键。

不掌握开刀的规律,刀就开不好,也就难以真正去"病'。

)(二)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围绕中心心论点回答三个问题:①是什么,②为什么,③怎么办。

例:实现心中的理想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天使。

何谓"天使'呢?天使就是心中向往的东西,渴望实现的美好的东西,正如你的理想。

要实现心中的理想,必须用心地雕琢心中的天使,用你手上的雕刻刀,把天使雕刻出来,展现出来。

"天使'展现了微笑,理想之花绽放着光彩。

(是什么)理想是你在黑暗中指路的明灯,理想是你在迷失方向时的指南针,理想还是你焦急干渴时沁人心脾的清泉,理想是我们人生重要的部分,而人生不断前进的动力是为了实现理想,为了雕琢心中的天使,使天使成型,使理想成型。

正反对比论证

正反对比论证

正反对比论证
【格式一】:提出观点一正面举例一反面举例一论证分析
【举例】:请同学们仔细分析以下内容。

【提出观点】:勤能补拙
【正面举例】:就拿我国明代的张溥来说,他小时候很“笨”,别人读一会儿就能背下来的东西,他往往要读几十遍才能背下来。

但是,他并没有灰心,每拿到一篇文章,先认真抄一遍,校正好,再大声朗读一遍,然后烧掉,接着再抄。

这样,一篇文章往往要抄六七遍。

后来,他逐渐变得文思敏捷,出口成章。

26岁写下了名扬天下的《五人墓碑记》。

【反面举例】:相反,仲永5岁就能赋诗,可谓天赋出众。

凭着聪明,他父亲带他四处作诗炫耀。

仲永再也不思进取,长大以后,他变得庸庸碌碌,〃泯然众人矣〃!
【论证分析】:不难看出,张溥虽然很“笨”,但他肯勤学苦练,正是勤学苦练才使他的文思变得逐渐敏捷起来,26岁就写下了名扬天下的《五人墓碑记》;而仲永虽然天赋出众,但他后来不思进取,不能做到勤学苦练,因此,长大以后他变得庸庸碌碌,“泯然众人矣”!由此可见,尽管先天智力因素的差异不可否认,但后天的勤奋则能弥补先天智力上的不足。

议论文基本结构之对照式

议论文基本结构之对照式

议论文基本结构之对照式议论文基本结构之对照式对照式这种结构方式能起到对比鲜明、突出深化观点的作用。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议论文基本结构之对照式,欢迎阅读。

对照式的基本结构:1、在序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2、在本论部分从正反两方面提出分论点或摆去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加以论证,最后进行结论。

它的特点是两种看法或论据之间为一正一反的关系,或通过正反对比明辨事非,或通过正反衬比突出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

这种结构方式能起到对比鲜明、突出深化观点的作用基本结构(一):正反对比:先从正面论述,再从反面论述(或顺序相反)。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著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捐赠300多万,资助了178名贫困学生。

当他自己病危住进医院经济困难时,几位受助完成学业就在本地工作的年轻人,竟然没有一个来看望他。

这件是被媒体披露后,有一个受助者居然还埋怨说,这让他很没面子。

丛飞说,不要责怪他们,我已经不再需要医疗了。

华农大的学生小李和同学们将买废品的钱捐给了一所希望小学。

不久,小李被查出得了白血病,这所希望小学的师生给小李捐款,一个四年级的女生捐了10元,问她为什么把春节压岁钱全部捐出来,她说:“只要做到小李姐姐说的那句话就满足了。

”问她那是一句什么话,她说:“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和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是花儿的感恩。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这是鸟儿的感恩。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这是人类的感恩。

因为懂得感恩,他们拥有了一颗金子般的心,因为懂得感恩,他们创下了人世间温馨的传奇。

因为懂得感恩,这世界才会如此美丽。

幸福入花,在感恩的枝头美丽绽放。

“忠则《出师表》孝则《陈情表》”,这两表道尽了人间感恩的真谛,演绎了人世间感恩的传奇。

为报刘备三顾茅庐之恩,诸葛亮七出祁山,巧计破敌军,为刘备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高中作文 议论文结构模式——正反对照式 课件(14张PPT)

高中作文 议论文结构模式——正反对照式  课件(14张PPT)

留给后世的,除了一个轻蔑的嘲笑,更有太多
沉痛的思考。
(反面论证)
3
是非对错,全在心灵的一个选择,我们看着
前人的选择,也在思索着自己该如何选择。选择
的标准在每个人的心中,其实人人心中都有一枚
指南针,它告诉我们应走的方向。可怕的是心中
太多割舍不下的东西掩埋了它,让我们找它不到,
又或是名利的沙砾模糊了它的刻度,让我们分辩
④学然后知不足,首先必须学,而且要不断地学,只有这样,
没有。“长安市上酒家眠”,对挫折他拂袖而去,笑对痛苦,并
遍访名山,终于成就了他千古飘逸的浪漫情怀 。
7
④刘备面对失去二弟的挫折,因结义之情无法释 怀,放大痛苦,结果在痛苦中作出错误决定,贸然出 兵伐吴,落得“白帝托孤”的千古悲剧,可悲可悲!
⑤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古人已经为我们作出太 多的榜样,也留下了太多的遗恨。在现在竞争日益加 剧的社会里,挫折无处不在,若因一时受挫而放大痛 苦,将会终身遗憾。遭遇挫折,就当它为一阵清风, 让它从你耳边轻轻吹过;遭遇挫折,就当它为一阵微 不足道的小浪,不要让它在你心中激起惊涛巨波;遭 遇挫折,就当痛苦是你眼中的一颗尘粒,眨一滴泪, 就足以将它淹没。
9
例2:《学然后知不足》
①雄鹰只有当它搏击蓝天时,才知道天空是多么辽
阔,而自己又是多么的渺小;小溪只有在奔入大海时,才
知道海洋是多么宽广,而自己又是多么微不足道;同样,
一个人只有当他学得愈多时,才知道学海无涯,而自己学
到的知识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罢了,他才懂得要永无止境
地进取,用句俗话说,就是“学然后知不足”。
⑥遭遇挫折,不应放大痛苦,擦一擦额上的汗, 拭一拭眼中欲滴的泪,继续前进吧!相信总有一天会 看见蓝蓝的天,白白的云,青青的草,还有你嘴角边 甜甜的笑……

议论文结构模式——正反对照式

议论文结构模式——正反对照式

就是看清事物的能力,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
请以“人要有自知之明”为话题,列一篇正反对照式议论文的提纲。
中心论点:人要有自知之明
论证过程:反面论据——狂妄自大的马谡看不到自己的不足,落得兵败身亡
的下场。分论点:自以为是,没有自知之明,误国害己
正面论据——勾践卧薪尝胆,知道自己能力不足,通过励精图治,储藏实力,
④学然后知不足,首先必须学,而且要不断地学,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较多 的知识,才能更感到自己的不足,也只有永不满足,才能促使自己不断地学习, 不断地进取。鲁迅先生说:“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列宁说:“最有害的,就 是自以为我们总还懂得一点什么。”巴甫 洛夫说:“你们在任何时候也不要以 为自己什么都知道。不管别人怎样器重你们,你们总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没有 知识’” 。这些教诲,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要不断进取,永不满足。
4
议论文写作指导——结构模式篇
正反对照式
1、概念:所谓正反对照式结构模式,就是在中心论点提出之后,从正反两
个方面对中心论点进行剖析、论证,从而达到否定错误观点,树立正确论点的目
的的一种论证模式。
运用对照式,目的是通过两个方面的对照,突出说明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
另一个方面只起烘托、陪衬的作用。
一、了解对照式结构
四、素材积累
一位登山运动员在登珠峰时,登到 8000 米时体力不支放弃了继续攀登,他
说:“8000 米就是我的生命极限。”
一个人在掘井,掘了很久,这时距离水层只有一墙之隔,然而他却半途而
废了。
请以“坚持还是放弃”为话题列一篇正反对照式议论文的提纲。
参考:
《坚持到底,永不放弃 》 提纲
中心论点:遇上任何困难都不应该轻易放弃,而应该坚持到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文结构模式训练——正反对比式
一、知识概述: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往往是相比较而存在的。

“有比较才有鉴别”,两种事物一经对比,就可以分辨出彼此间的差异。

因此,我们在写作文时,可采用正反对比的结构来立意、行文。

对同一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剖析,使说理更加透彻,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使所阐述的事理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

真与假的对比,可以去伪存真;善与恶的对比,可以抑恶扬善;是与非的对比,可以拨乱反正。

因此,运用正反对比的结构可以让论证更有力,观点更鲜明。

正反对比法,是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

这种方法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将发生在同一时期、同一区域的两种性质截然相反的或者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

通过这样的对比,对错误的或者差的事物予以否定,对正确或者好的事物进行肯定。

这种对比叫做“横比”。

另一种情况是将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的不同情况进行比较。

这种对比叫做“纵比”。

正反对比式是一种常见的横式结构,也是一种比较容易掌握的结构模式。

众所周知,自然界事物无不处于矛盾之中,有成功就有失败,有高尚就有卑贱,有美好就有丑恶,有正面就有反面。

在议论文写作时,运用正反对比式,就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互相矛盾的两个方面进行对照比较,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就显得格外分明。

具体地说,就是在论证过程中既要正面说理,又要反面阐述;在对比分析中,表明正确的观点,从而达到写作的目的。

正反对比式的结构,既可以体现在段与段之间,也可以体现在段内句与句之间。

简单地说,就是“正面说了反面说”或“反面说了正面说”,它对于议论的深入,论点的突出,说服力的增强,都是很有裨益的。

使用正反对比法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围绕中心论点选择比较材料,确定对比点。

所选对象必须是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论证时要紧扣文章的中心。

第二、正反论证应有主有次。

若文章从正面立论,主体部分则以正面论述为主,以反面论述为辅;若文章从反面立论,则以反面论述为主,以正面论述为辅。

二、模式解析:
1、基本原理:文章从正反两个方面取材、论证,在正反对比中彰显中心论点。

通过正反对比明辨是非,或通过正反对比突出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使论证更严密、更全面、更具说服力。

2、基本结构:
(1)在引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

(2)在本论部分从正反两方面提出分论点,并辅以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加以论证。

(3)在结论部分总结归纳,深化中心。

3、结构常式:
引论:提出中心论点
本论:证明论点(两层对照,正反顺序可颠倒)
正面论证:论点+论据+小结
反面论证:论点+论据+小结
结论:总结深化中心
三、例文解析:
学然后知不足
雄鹰只有当它搏击蓝天时,才知道天空是多么辽阔,而自己又是多么的渺小;小溪只有在它奔入大海时,才知道海洋是多么宽广,而自己又是多么微不足道;同样,一个人只有当他学得愈多时,才知道学海无涯,而自己学到的知识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罢了,他才懂得要永无止境地进取。

用古人的话说,就是“学然后知不足”。

有些人往往不愿意学习,不愿学习当然就与未知领域接触得少,也就不知道未知领域是多么深远奥妙,自然不会感到自己的不足,反而以为自己还很有知识。

这正如井底之蛙,不愿跳出井口,不知天高地厚而自鸣得意。

我国南朝梁文学家江淹,早年以文章著名,被誉为“江南才子”,后来他不思进取,不愿继续学习,最后留下了“江郎才尽”的笑话。

我国古代还有这样一则寓言,讲的是一个楚国人学习驾船的故事。

起初他的师傅在平静的水面教他,不几日,他便能操舟自如。

于是他以为自己“尽操舟之术”,不愿继续学习,就辞别了师傅。

后来他驾舟到江里去,江里浪涛翻滚,他只落得“四顾胆落,坠桨失舵”。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深入学习就不能找到自己的不足,也就不能真正掌握一门知识。

相反,学习就能使人感到自己知识的不足,学得愈多,就愈感到不足。

著名科学家芝诺曾经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来说明这个道理。

他用一个圆的内部来表示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而用圆的外部表示未知的知识,他说一个人知识越多,这个圆就越大,这个圆的周长也就越大,与未知域的接触也越大。

因此,他对他的学生说:“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不知道的东西比你们多些。

”这位科学家正是始终不满足,不断地进取,才在科学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学然后知不足,首先必须学,而且要不断地学,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较多的知识,才能
更感到自己的不足,也只有永不满足,才能促使自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取。

鲁迅先生说:“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

”列宁说:“最有害的,就是自以为我们总还懂得一点什么。

”巴甫洛夫说:“你们在任何时候也不要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

不管别人怎样器重你们,你们总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没有知识。

'”这些教诲,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要不断进取,永不满足。

朱熹有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如果把知识比作那渠中的清水,那么学习就是知识源泉的源头。

只有永不满足地学习,才能使知识的源泉永不干涸,永远流出清澈的泉水,浇出智慧的花朵,结出丰收的硕果。

本文思路结构解析:
引论:类比引论法。

类比体:雄鹰搏击蓝天,小溪奔入大海
引出论点:学然后知不足
本论:
反面论证:反面提出论点——不学习也就不会感到不足
反面说理:比喻论证——井底之蛙
反面例证:江郎才尽,楚人学舟
正面论证:正面提出论点——学然后知不足
正面例证:芝诺的言行
正面引证:鲁迅语,列宁语,巴甫洛夫语
结论:引用朱熹诗总结深化中心。

感恩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是花儿的感恩。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这是鸟儿的感恩。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这是人类的感恩。

因为懂得感恩,他们拥有了一颗金子般的心。

因为懂得感恩,他们创下了人世间温馨的传奇。

因为懂得感恩,这世界才会如此美丽。

幸福之花,在感恩的枝头美丽绽放。

“忠则《出师表》,孝则《陈情表》”,这两表道尽了人间感恩的真谛,演绎了人世间感恩的传奇。

为报刘备三顾茅庐之恩,诸葛亮六出祁山,巧计破敌军,为刘备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是后人为他写下的诗篇。

为报当年的知遇之恩,他用毕生的精力向后人诠释了感恩的真谛。

自幼失去父母是李密的不幸,但祖母却用自己的温暖让这个可怜的孩子长大成人,且名扬四方。

为官作宰是多少读书人毕生的梦想,十年寒窗不正为一朝为官?然而当这个机会真正来临,李密却不曾忘记自己的祖母。

他放弃了这个机会,因为他知道“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在为官和报恩之间他选择了后者,向世人彰显了一首伟大的诗篇——感恩。

他们的感恩温暖了自己,感动了后人。

那一刻,幸福之花,在他们感恩的枝头灼灼其华。

感恩之心,是我们维系这个世界的根本,拥有感恩的心,才能称之为有灵性的人,然而一旦失去,后果不堪设想。

云南大学曾震惊一时的血案是多少人挥之不去的阴影。

马加爵一时的性起让四条年轻的生命就此终结,我不想说他的残忍,我只想说,他真的不懂感恩。

云南大学用知识培养他,而他却使之蒙羞;他的父母用心血把他养大,他却让他们体会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楚;同学的友情他不懂得珍惜,他却让生命之花过早凋谢。

如果他有一颗感恩的心,也许这一切就不会发生。

当感恩的心不在,那一刻,他的幸福之花开在哪里?
数十年为战友守墓,矢志不渝,是陈健对战友的感恩;赌命刺秦,是荆轲为报太子知遇之恩的感恩;数十年专注研究杂交水稻,是袁隆平对祖国的感恩。

怀抱一颗感恩的心,让我们将爱传递。

将别人无私的帮助,深深铭记,并将之传递,让这世界因感恩而美丽。

人世间没有不绝的风暴,感恩却有其不老的风情。

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灼灼其华。

点评:这篇满分作文较为成功地使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结构。

文章以“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为主题,以阐明感恩和幸福之间的关系作为主要的内容,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跨越时空,让诸葛亮、李密和马加爵形成鲜明的对比,无可争辩地说明了“因为懂得感恩,世界才会如此美丽”的道理。

四、小试牛刀:
1、以“习惯”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议论文,要求用“正反对比”的结构模式。

2、以“苦难是一种财富”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议论文,要求用“正反对比”的结构模式。

思路点拨:
引论:中心论点:苦难是一种财富。

本论:正面:苦难的磨练使人走向成功。

(勾践卧薪尝胆,文王拘而演《周易》……)反面:温室的幼苗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

(可联系现实生活材料)
结论:苦难能磨练出坚强的毅力的超人的勇气,让人走向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