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科学七上月球与月相
华师版七年级科学上册7.3.1月球与月相ppt课件

夯实基础·巩固练
11.如图所示是我们常见到的四种月相,按时间的先后 排序,正确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C.①④②③
B.②④③① D.③①④②
夯实基础·巩固练
【点拨】图①为娥眉月,出现在农历初三前后;图②为凸 月,出现在下弦月前满月之后;图③为娥眉月,出现在下 弦月之后;图④为凸月,出现在满月之前,上弦月之后, 故月相的出现时间顺序应为①④②③,C项正确。 【答案】C
A.两者体积差不多
B.两者质量差不多
C.个人的视觉差异
D.与地球的距离有差异
夯实基础·巩固练
6.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很大的原因是( D )
A.月球距离太阳较近
B.月球的质量较小
C.月球本身不发光
D.月球上没有大气和水
夯实基础·巩固练
7.下列关于宇航员在月球上的感受正确的是( ) A.宇航员可以看到流星划过星空的壮丽景观 B.这里是无声的世界 C.闲暇时宇航员可以听听音乐轻松一下 D.以上都不正确
1. 说得太好了,老师佩服你,为你感到骄傲! 2. 你的设计(方案、观点)富有想象力,极具创造性。 3. 我非常欣赏你的想法,请说具体点,好吗? 4. 某某同学的解题方法非常新颖,连老师都没想到,真厉害! 5. 让我们一起为某某喝彩!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也要敢于猜想,善于猜想,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三、表扬类
A.上弦地 B.满地 C.下弦地 D.新地
整合方法·提升练
17.“夕阳下,红色兽头状岩石熠熠生辉,一轮圆月从其口 中冉冉升起……”这一景象(如图所示)出现在地处阿根廷 中部沙漠地带的某自然公园。当地土地干燥,表面崎岖 不平,人们称之为“月亮谷”。图中所示景象出现时, 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为( )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月球与月相》教案(重点资料).doc

【思考P64】问题4:一年中哪一天杆影最长?
(冬至日(12月2 1或22日)最长)
一年中哪一天杆影最短?
(夏至日(6月21或22日)最短)
一、地球的公转
1、归纳上述杆影长短的特点:
(1)一天之内有长短变化
(2)同在中午时(同在一天),纬度不同,长短也不同。
(3)同在中午,季节变化,长短也会发生变化。
2、因此四季的形成最终是由于地球的公转引起的
三、二十四法,即农历
2、二十四节气在公历中的位置是固定的,而二十四节气就是农历的组成部分,农历属于阴阳历。
3、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四季更替来划分的,而四季更替又是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形成的,所以,农历中的二十四节气是属于阳历的成分。
四季与月相
课题
2.2四季与节气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公转运动的方向,周期,地轴倾斜等基本特征。
2、了解地球公转运动与四季形成的关系。
3、 知道公历、节气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使学生了解四季、节气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难点:地球公转特点与四季形成的关系。
教法学法
本节知识比较抽象,以教师的演示结合地球绕日公转课件与讲解想结合,同时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与书本知识相结合,把抽象的知识与实际 的生活互相联系。让学生产生兴趣,同时为增加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模拟地球公转特点及农村广为人知的《节气歌》、《九九歌》,促进学生对本节知识的进一步领会。
其中造成(3)现象的是因为太阳高度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其根本原因是地球作公转(板书)。
地球公转特点:
(一)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北极上空看,绕日逆时针运转。
(二)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方向始终不变且与赤道平面倾斜的角度为66.5°。
华师大七上科学2.3月球与月相

(朔)
(望)
新 月
上 弦 月
满 月
下 弦 月
月相规律
月相从初一的新月,到初七、八 的上弦月,十五、十六的满月, 二十二、二十三的下弦月,再到 初一的新月的变化过程。
月相变化规律:
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出现在 西边的天空且月亮的西侧半边明亮。
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出现在 东边的天空,且月亮的东侧半边明亮。
最显著的特征:环形山
山脉和高原 明亮部分是:
阴暗部分是: 广阔的平原和低谷
月球质 量小, 引力约 为地球 的1/6
昼夜温差大
无大 气, 不能 传播 声音
无大气保 护,陨石 撞击月球 表面形成 环形山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月球是一个 没有大气、没有水、没有生命、 布满环形山的荒凉世界。
阿 姆 斯 特 朗
1969年7月20日,人类终于第一次登上了月球。
二、月球的运动:
1、公转:自西向东,以椭圆轨道绕地球公转 自转:自西向东 2、公转周期与自转周期相等,因此看不见地 球背面,周期为27.3日。 3、月的定义:以月球绕地球公转运动为基础 的时间计量单位叫“月”。 公历中,一年分12个月,每月有28日,29日, 30日和31日四种。
月相: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
三、月相
1、月相:月球相貌的变化 2、月相要经历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的变化。 3、新月:又称“朔”,指月球在地球和太阳之间, 月球暗的,月亮隐没不见--------发生在农历初一 满月:又称“望”,指地球在月球和太阳之间, 月球亮的一面正对地球,可以看到圆圆的月亮----------发 生在农历十五、十六 4、朔望月:从朔到朔,或从望到望的时间间隔,叫 朔望月。 朔望月就是月相变化的周期,1朔望月=29.5日。 我国传统的农历就是以朔望月为月的单位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7.3《月球与月相》(共26张PPT)

观察月相时,要面 南 而立。
朔望月:
凸 月 满月 望
凸 月
残 月
下弦月
上弦月
蛾 眉 月
朔 新月
朔 新月
“朔望月”是月相变化的周期,是从“朔到朔” 或者从“望到望”的时间间隔,我国的农历就是 以朔望月为月的单位的。1朔望月=29.5日。
写出下列月相的名称及其发生的时间
下弦月 二十二、二十三
朔(新月) 初一
活动一:画出你见到过的月 月相:
新月
看到月球的相貌的变化
上弦月
满月 下弦月
新月
蛾眉月
凸月
凸月
残月
(朔)
(望)
活动二:探究月相的成因
月相的成因 ①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 ②日,地,月三者位置不断变化
东
西
活动三:
模拟月球的运动观察月相 变化,探究月相特点
活动三:
月相
模拟月球的运动观察月相变化,探究月相 特点
上弦月 初七、初八
望(满月) 十五、十六
小强在农历二十二、二十三的晚上看到的月 亮应该是图中的( A )
月球绕地球的公转运动和地球绕 太阳的公转运动使日、地、月三者 的相对位置不断改变,早就了月的 阴晴圆缺,也形成了两种非常神奇 的天文现象————
日全食
日偏食
日环食
日食形成的原因
---日、月、地在同一直线上
新月(朔)
月全食
月偏食
月食成因
满月(望)
---日、地、月在同一直线上
A
A区域---月食
日食 日地月位置 农历时间 相对应的月相
日——月——地 初一 新月 日全食、日偏食、
月食
日——地——月
十五、十六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7.3 月球与月相 课件(共41张ppt)

( 1.618 米/秒2表面重力)
平均自转周期 27.32166 天
平均密度
3.34 克/厘米3
距地球平均距离 384400 公里
表面温度
-183 ~ +120
在表述不正确的下面划线,并说明理由
航天飞机的轰鸣声打破了月球的寂静,宇 航员盯着凌厉的寒风,迈着沉重的脚步,在黑 暗中艰难跋涉。天空中一点星光也没有,只有 时不时地电闪雷鸣,照亮宇航员脚下溅起飞扬 的尘土。
2,月球的朔日,一般在农历每月的___初__一__ , 此时的月相为___新____月;而望月,一般在农 历每月的_十_五__或_十,六此时的月相为_满______月。
3、练习“写出与下列诗句相应的月相”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 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上弦) B.去年元夜日,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枝头, 人约黄昏后。 (满月) C. 风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鹘。 (新月)
环形山
陨星撞击;火山爆发
环形山
月坑
火星 加勒环形山
环形山多以著名科学家的名字命名,如: 哥白尼环形山、阿基米德环形山、牛顿环 形山、卡西尼环形山等。
有五座分别以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名字命名 (月球背面):石申环形山、张衡环形山、 祖冲之环形山、郭守敬环形山、万户环形山 (“万户”实际是官名,传说为尝试飞向 天空而献身)。
月球地貌
月球地貌
我们看到月球正面的 明亮部分,是山脉和高原。 黑暗的部分是平原和低地, 过去误以为黑暗的部分是 海洋,把他们取名为“风 暴洋”、“静海”等,实 际上那里是月球早期火山 喷发的大量熔岩所形成的 岩溶平原。
月球表面的环形山
月面上的环形山,大的 直径可超过100公里,小的不 过是些凹坑。这些环形山大 体上都是宇宙物体冲击月面 和火山活动的产物。环形山 多以古代和近代天文学者的 名字命名,如哥白尼、开普 勒、埃拉托塞尼、托勒密、 第谷、石申、张衡、祖冲之、 郭守敬等。
华东师大版科学 七年级上 3 月球与月相 课后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新月出现在农历每月的()
A.初一
B.十五或十六
C.二十二或二十三
D.初七、初八
2. 把下列四幅图按朔望月所能观察到的月相变化顺序排列()
A.a c d b B.c a b d
C.d c b a D.d b c a
3. 月相变化的原因是()
①月球本身不发光
②月球是一个球体
③月球绕地球运动
④月、地、日的相对位置变化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②③
二、填空题
4. 今年的春分日是 3 月 20 日,这天地球运行到了图中的的 ________位置。
今天是 4 月 26日,农历四月初一,今晚的月相是 ________。
(填月相的名称)
5. 月球挡住了的太阳光时,发生.月球挡住了的太阳光时,发生.
三、探究题
6. “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预示着我国科学家将实现翱翔太空、登上月球的愿望。
(1)下表中所提的问题,应在A、B两个选项中选择___________实验思路来验证。
问题实验思路
例:月球表面高度不同的地方温度相同吗?选择月球上高度不同的地方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比较
月球表面有空气吗?A.在月球上跳高,和在地球上跳高比较
B.在月球上观察流星现象
(2)现代科学已经找到了自然界许多问题的答案,但许多疑问至今还没有解开,
许多问题都有待于我们去解答,请你提出一个你感兴趣的有关宇宙的问题:_______。
四、简答题
7. 读下图中有甲、乙、丙三张照片,是某同学拍摄于一次日全食的不同时刻。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问题:
这些照片的拍摄日期应该为农历几月几日?。
《第七章3月球与月相》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科学华东师大12七上

《月球与月相》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月球与月相》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月球的基本知识,理解月相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作业内容1. 预习任务:学生需提前预习《月球与月相》的相关内容,了解月球的基本特征、月球的起源和演化等基础知识。
2. 观察任务:学生需在家长的陪同下,利用望远镜或肉眼,连续观察一个月的月相变化过程,并记录下每天的月出、月落时间以及月相的形态变化。
3. 制作任务:学生需制作一个简单的月相模型,通过模型展示月相变化的规律。
制作材料可包括纸板、剪刀、胶水等。
4. 课堂讨论:在课堂上,学生需分享自己的观察记录和月相模型制作过程,与同学交流观察心得和制作经验。
5. 作业报告:学生需撰写一份关于《月球与月相》的作业报告,报告中应包括对月球基本知识的理解、对月相变化原因的分析以及对观察和制作过程的反思。
三、作业要求1. 观察任务要求真实记录,不得抄袭或编造数据。
2. 月相模型制作要求简单明了,能清晰展示月相变化的规律。
3. 课堂讨论要求积极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 作业报告要求条理清晰,观点明确,字迹工整。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观察记录、月相模型、课堂讨论表现和作业报告的综合情况进行评价。
2. 评价标准包括:观察记录的真实性、模型的制作质量、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作业报告的完成质量。
3. 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科学课程学习成果的一部分,纳入期末总评。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给出具体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成绩。
2. 反馈意见将包括:观察记录的优点和不足、模型制作的建议和改进方法、课堂讨论的表现评价以及作业报告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3. 学生需认真听取教师的反馈意见,积极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成绩。
通过以上的作业设计,希望能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仅掌握月球与月相的相关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初中科学备课参考 月球与月相

华东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七章第3节月球与月相课程标准要求1.了解月球的基础情况。
2.了解月球的公转和自转。
3.了解日、地、月的相间距离和相对运动,以及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4.了解农历与月相的关系和朔望月。
5.了解月相的成因并进行月相观测,掌握月相变化规律。
6知道人类飞向宇宙的历程和人类对月球和行星的探测。
教材内容全解一、月球的概貌1.表面形态:布满环形山。
2.无大气和水,昼夜温差大,无任何生物生存。
3.月球半径1738千米,体积小,质量轻。
真实的月球与神话中的月球完全不同,揭开月球神秘面纱的科学家是谁呢,是四百多年前的伽俐略,正是他开创了人类对月球的探究,使得更多的人想了解月球。
二、月球的运动1.公转:月球绕着地球沿椭圆轨道自西向东(北半球向下看逆时针)运动。
2.自转:月球绕自身的轴也是自西向东运动。
3.运动周期:公转和自转周期相等,都是27.3日。
在地球上我们始终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直到1959年,前苏联的“月球1号”火箭作环月飞行,人类才看到第一张月球背面的照片。
4.公历:以月球绕地球公转为基础计时,把一年分为十二个月。
月的长度可分为28日、29日、30日、31日四种,因此有月大月小之分。
不仅一年之中有月大月小之分,我们在不同的夜晚看月亮时,月亮的大小和形状也是不同的。
三、月相的成因月球相貌的变化叫月相。
月球之所以有不同的相貌,这与月球的运动和自身特点有关。
大家都知道月球自身并不发光,它能反射太阳的光,我们夜晚所能看到的就是它反射太阳光的那一部分,又由于月亮是在绕地球运动,所以看上去形状会有所不同。
农历初一时,月球在地球和太阳之间,对照“月相成因图”,它的暗面完全对着地球,而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正对着太阳,我们看不到月亮,这时被称为“新月”。
又称为“朔”。
过了新月,月亮被照亮的部分慢慢地转向地球。
当它从太阳的光辉中出现时,便出现了一丝蛾眉的弯月,此时为农历的初三、初四,因其形似蛾眉,被称为“蛾眉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季与月相课题 2.2 四季与节气
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公转运动的方向,周期,地轴倾斜等基本特征。
2、了解地球公转运动与四季形成的关系。
3、知道公历、节气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使学生了解四季、节气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难点:地球公转特点与四季形成的关系。
教法学法本节知识比较抽象,以教师的演示结合地球绕日公转课件与讲解想结合,同时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与书本知识相结合,把抽象的知识与实际的生活互相联系。
让学生产生兴趣,同时为增加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模拟地球公转特点及农村广为人知的《节气歌》、《九九歌》,促进学生对本节知识的进一步领会。
教、学过程教师学生活动
思考讨论、引入课题
观测杆影的发现(分3步探讨观测杆影的启示)
1、探讨观测杆影日变化的启示
用灯泡模拟太阳的观察过程。
(纸上先确定东西南北方向)
太阳东升西落造成杆影方向和长度变化的原理,以及正午太阳高
度的概念。
【思考P64】问题1:一天中什么时候的杆影最短?(中午杆影最短)问题2:中午的杆影方向是指向什么?(方向正北)
2、探讨杆影季节差异的启示,从杆影季节差异发现正午太阳高度季
节变化规律。
【思考P64】问题3:一年中哪个季节的杆影较长,哪个季节的杆影较短?
(冬季杆影长,夏季杆影短)
3、探讨杆影纬度差异的启示,从杆影纬度差异了解太阳直射点概念,
发现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分布规律。
实验可证明:正午太阳高度随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从而导致杆影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增长。
【思考P64】问题4:一年中哪一天杆影最长?
(冬至日(12月21或22日)最长)
一年中哪一天杆影最短?
(夏至日(6月21或22日)最短)
一、地球的公转
1、归纳上述杆影长短的特点:
(1)一天之内有长短变化
(2)同在中午时(同在一天),纬度不同,长短也不同。
(3)同在中午,季节变化,长短也会发生变化。
其中造成(3)现象的是因为太阳高度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其根本教师与学生配合演示地球绕日公转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公转特点并结合讲解说明
课件演示地球绕日公转同时学生配合演示思考南半球的温带地区会怎么样?可以作为课后思考内容去探究
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课件说明
原因是地球作公转(板书)。
地球公转特点:
(一)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北极上空看,绕日逆时针运转。
(二)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方向始终不变且与赤道平面倾斜的角度为66.5°。
(三)公转周期:公转一周即一年,约为365.2422天。
即公历,一般一年等于365天,每隔四年有一闰年等于366天。
二、四季形成
学生模拟地球绕日公转特点
(1)让地球仪绕日公转时,使北极始终朝向事先确定的某个遥远的方向。
(北极星附近)
(2)过地球仪球心,与桌面平行的面为公转轨道面。
要求地轴与平面之间有66.5°的夹角,是自西向东绕日旋转
【得出结论】
太阳直射点到北半球最北的纬度上即北回归线(北半球的日期)
太阳直射点到南半球最南的纬度上即南回归线
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1、四季的形成:我国所在温带地区,太阳直射点到北回归线附近时,
太阳高度大,光照时间长,气温高,白昼长黑夜短,为夏季。
把太阳最高,白昼最长(杆影最短),其中直射到北回归线上时为夏至日。
太阳直射点到南回归线附近时,太阳高度小,光照时间短,为冬季。
把太阳最低,白昼最短(杆影最长),其中直射点到南回归线时为冬至日。
太阳直射点到赤道附近时,太阳高度适中,白昼黑夜差不多,天气不冷不热的时候,就进入了春季或秋季。
因为公转一周直射点经过赤道两次,一次叫春分,一次叫秋分。
这两天中白昼和黑夜长度相等。
2、因此四季的形成最终是由于地球的公转引起的
三、二十四节气
1、二十四节气是我国民间传统沿用的与农时相结合的计时方法,即
农历
2、二十四节气在公历中的位置是固定的,而二十四节气就是农历的
组成部分,农历属于阴阳历。
3、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四季更替来划分的,而四季更替又是由于地球
绕太阳公转形成的,所以,农历中的二十四节气是属于阳历的成
分。
联系生活看下表,同时思考讨论你听说过或感受过哪些与节气有关的四季变化或对生活的影响。
(1)、节气含义
立——即将开始之意,表示春夏秋冬即将来临
立春、立夏、
立秋、立冬
夏至、冬至至——到,表示盛夏和寒冬到了
春分、秋分分——平分,表示这两天昼夜相等,正好处于夏至和冬至的中间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开始打雷,气温上升,惊醒冬眠动物开始活动
清明天气晴朗,万物滋生
谷雨雨量增加,谷物茁壮成长
小满麦类等夏收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尚未成熟
芒种麦类有芒作物成熟,晚季作物抢种时期
小暑、大暑暑——炎热,表示这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
处暑处——终止,表示暑天结束,气温开始下降
白露气温降低,出现露水
寒露天冷,露水很凉
霜降开始下霜
小雪、大雪开始下雪,至大雪形成积雪
小寒、大寒一年中最为寒冷的季节
(2)、综观节气和天文、气象与农业的关系,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四个方面:反映四季变化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反映气温变化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
反映天气现象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
反映物候惊蛰清明小满芒种
(3)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4)九九歌:冬至日算起,每九天为一九,共九九八十一天。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四、课堂小结
1、绕日公转特点。
2、四季的成因。
3、熟悉二十四节气及夏至、冬至、春分、秋分的划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