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手持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手持技术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手持技术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手持技术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手持技术又称“掌上技术”,是由数据采集器、传感器和配套的软件组成的定量采集各种常见数据并能与计算机连接的实验技术系统。

其最突出的特点是便携、实时、准确、直观,数据变化过程与实验过程同步进行,可将实验数据以数字或图像的方式实时显示出来,因此能够较为直观、定量和全面地辅助化学教学。

义务教育化学新课标鼓励实验教学创新,提出“条件较好的学校,应积极开展改进、创新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活动,创造条件让学生接触一些先进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努力提高实验条件和实验手段的现代化水平” 。

通过创造条件让学生接触一些先进的实验仪器和设备,例如将手持技术应用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化学学习兴趣,又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开发了几个将手持技术中的温度传感器和气体压力传感器应用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案例,供同行参考。

一、温度传感器的应用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能量变化,利用温度传感器可以定量测量物质变化过程的温度,进而判断物质变化过程中的能量转换。

做这类实验通常是通过手触摸容器外壁和使用温度计来定性和定量地测定体系温度变化,但这两种方法的灵敏度都比较低,尤其是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和一些化学反应因能量变化不大或因为反应速率较慢,仅凭用手触摸或一般的测量方法,不易观察吸热或放热现象。

利用温度传感器可以方便快捷地测量物质溶解于水和化学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不仅增强了检测的灵敏度,而且计算机可以实时显示物质溶解于水和化学反应时的温度—时间曲线,使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同时,能够以直观、可视的方式对实验数据结果进行观察,有利于学生对物质变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进行判断,加深理解,利于记忆。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中的探究实验,内容是:请学生利用所给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方案,探究3种固态物质分别溶解于水时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

手持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手持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手持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手持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阐述其优点和不足,并结合丰富的实践经验,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首先,简要介绍了关于手持技术的相关背景知识,着重介绍了手持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其次,重点介绍了手持技术的应用优点,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全新的学习形式;提供可视化的教学资源;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改善课堂氛围等优势,并且从两个方面,即实施难度以及使用成本来分析手持技术的不利因素。

最后,在总结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手持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提出:建立高效的技术支持体系,采取技术人员引导、师生一起学习的方式,在教学中保留一定完成度,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完善考核体系等改进措施,以促进手持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 1 -。

数字化手持技术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2)

数字化手持技术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2)

数字化手持技术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数字化手持技术在高中化学的应用有很多,以下是其中的一些例子:
1. 实验指导:数字化手持技术可以提供实验指导,包括实验步骤、仪器使用方法、实验数据采集等。

学生可以通过数字化设备上的应用程序或软件来查看实验说明,并跟随指导完成实验。

2. 实时数据采集:数字化手持设备可以连接到各种实验仪器,如天平、pH计、温度计等,实时采集实验数据并显示在屏幕上。

这样学生可以更方便地记录实验数据,并及时分析数据。

3. 化学计算工具:数字化手持设备可以配备化学计算软件,包括计算分子量、摩尔质量、配平化学方程式、计算酸碱平衡等。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或独立学习时使用这些工具来解决化学计算问题。

4. 虚拟实验室:通过数字化手持设备上的应用程序或软件,学生可以在虚拟实验室中进行化学实验。

这种虚拟实验室可以提供类似真实实验室的环境和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5. 交互式学习资源:数字化手持设备上可以安装化学学习应用程序或软件,提供交互式学习资源,如化学动画、模拟实验、互动问题等。

这些学习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和化学过程。

总的来说,数字化手持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可以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实时数据采集和分析、计算工具以及交互式学习资源,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化学的理解和兴趣。

手持技术在初中化学创新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手持技术在初中化学创新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手持技术在初中化学创新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摘要:手持技术是指移动设备、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手持端设备的集合,而初中化学创新实验教学是指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引入一些创新性的实验。

本文从创新理念和教学需求的角度出发,阐述手持技术在初中化学创新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分析手持技术在初中化学创新实验教学中的优劣势,提出相关应用建议。

关键词:手持技术;初中化学;创新实验;教学应用随着新一代学生的钦定,学校教育系统中的技术应用也在不断创新。

在教育改革中,一些新兴的教育方法和新型的教育技术被广泛的引入,在化学教学方面,创新实验是目前较为流行的教学方法。

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持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本文将结合创新实验和手持技术对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提出相关的应用建议。

一、手持技术在初中化学创新实验教学中的应用1.1 手持技术的发展与特点手持技术指的是移动设备、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手持端设备的集合。

手持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

如今,手持技术已广泛运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

手持技术具有方便、快捷、实用等特点,拥有精细化的产品操作界面、易于携带和使用的特点,为人们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应用场景和信息服务。

1.2 化学教学和创新实验理念传统的化学教学以笔墨纸砚为主要教学手段,结构呆板、理解不深入,容易导致学生对知识掌握不深入不牢固,考试成绩不尽如人意。

因此,化学教学的创新成为当前的主流。

学生在接受化学课程的同时,通过课程组织的一系列实验操作,会对已学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出现思维和感性上的变化。

创新实验强调以生动活泼、创新性的实验内容为主,重点突出实验方法的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1.3 手持技术的应用通过手持技术可以更方便的在网络获取各类化学实验原材料及相关的工具、化学实验视频,也可以将化学实验操作步骤整理成手册,简化化学实验的准备步骤,提高化学实验的效率和准确性。

手持技术可以防止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传统操作模式,能够使学生更加便捷地进行操作,从而提高实验的实用性和实验效果。

手持技术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案例开发与应用

手持技术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案例开发与应用

手持技术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案例开发与
应用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形式,虽然它不仅
有益而且有趣,但是传统化学课堂中学生仍然感到厌烦。

由于现
代手持技术的引入,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取得了重大突破。

一方面,利用手持技术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可以使用
手持数据采集器实时监测和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温度、pH值、浓度、气体特性等实验变量。

学生不仅能够得到系统完整的实验过程数据,可以通过多维空间图谱、数据分析以及可视化功能,提高实
验教学的精度和有效性,并实现学生主动学习。

另一方面,使用手持技术增强课堂体验。

由于手持设备可以支持
全屏大图、彩色图像以及视频,学生理解实验过程可以更容易表
现出来,降低学生的学习成本,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的想象力和记
忆的增强。

最后,使用移动技术让学生有机会完成自身的实验。

学生可以使用不同的诊断工具,对实验现场环境、设备、安全防护装置以及实验题目进行实时分析,解决突发的技术问题,增强实验技术水平和分析思维。

手持技术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案例开发与应用
为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可以更好地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实验的认知、掌握和运用。

运用手持技术提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实效性应用分析

运用手持技术提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实效性应用分析

运用手持技术提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实效性应用分析作者:***来源:《家长》2023年第10期手持技術是一种基于数字化技术展开实验的方式,也称为掌上实验室,具有高效、便捷、直观的特点。

其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提升实验教学的实效性,助力教师打造高效化学教学课堂。

本文分析了手持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优势,探讨了如何将手持技术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融合,优化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如何运用手持技术进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的化学思维品质和实验探究能力,从而提升化学实验教学的实效性。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功能《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如下功能:1.培养学生的数据素养,助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中获取、搜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并形成结论以及建构模型,让化学实验教学可视化、数据化,辅助学生认识化学问题的本质;2.加强对传统实验方式的改进,并借助数字化技术的力量实现实验形式的多元化转变。

基于此,教师可引入手持技术,构建数字化实验课堂,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实验的深度融合,让化学实验数据化、直观化,降低学生学习化学的难度,提高学生探索化学的兴趣,达到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目的。

二、手持技术概述(一)定义手持技术是一种便携式、易于操作的实验设备,具有高度集成化、智能化、数据实时处理等特点。

它由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构成,主要包括计算机及配套软件①、传感器②、数据采集器③三个主要部件。

其中部件①发挥数据的加工和呈现作用,部件②起到数据的传输作用,部件③发挥的是数据采集作用。

(二)特性1.准确性。

准确性主要是指实验数据展现的准确性。

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部件③和部件②均是特殊的精密仪器,能准确采集和传输各种实验数据;二是部件①具有强大的数据分析和呈现能力,能将搜集的数据进行准确分析和呈现。

2.直观性。

在部件③采集数据后,可通过部件②传输到部件①,并在部件①中完成数据的分析,以及数据呈现方式的选择,如可选择数字、表格、图像等,以便于研究人员直观了解各种数据的分布、变化等,从而提升实验的直观性。

手持技术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介绍(发给学生)

手持技术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介绍(发给学生)

手持技术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介绍(发给学生)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持技术已经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之中。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手持技术也逐渐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让化学实验教学更加高效、更加安全、更加生动有趣,能够为学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本文将介绍手持技术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一、手持设备在实验前提供知识引导我们都知道,化学实验是需要积累大量理论知识后才能进行的。

在传统实验教学中,老师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来给学生介绍实验基础知识。

但是,现在我们可以通过手持设备,在实验前向学生提供相关知识引导。

例如,老师可以通过手持设备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视频、图表、动画等多媒体资料,这些资料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加直观丰富的感受,有助于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

二、手持设备在实验中提供实时操作指导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操作上的困难。

此时,老师可以通过手持设备为学生提供实时操作指导。

例如,老师可以通过手持设备为学生展示某个化学试验的操作过程,可以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向他们发出一些提示和建议,或者通过视频通话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远程指导。

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使他们更加顺利地完成实验,减少实验中的安全风险,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三、手持设备在实验后提供实验报告撰写指导化学实验完毕后,学生需要编写实验报告。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老师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进行报告的评改和指导。

但是,现在我们可以通过手持设备,在实验后提供实验报告撰写指导。

例如,老师可以通过手持设备为学生提供一些报告的模板,或者为学生展示一些优秀报告的例子,可以通过手持设备对学生的报告进行在线评估,并对不足之处进行指导。

这样可以大大减轻老师的工作量,为学生提供更加针对性的评估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

综上所述,手持技术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提供实时的操作指导,助力于学生完成化学实验,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个性化、高效的学习体验。

手持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反思

手持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反思

手持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反思1手持技术相关背景中学科学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实验是自然科学研究的重要一环,通过实验来证实或推翻思辨、假想,通过实验对自然现象中的各种因素进行精确的测量,通过实验发现新现象、新事物和新规律……可以说,没有实验就没有自然科学。

科学实验又是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的。

技术的进步使我们能够看得更远、更细,测得更准、更快,极大地拓宽了科学实验的范畴,提高了科学实验的可信度。

手持技术就是一种与现代科学密切相关的新兴技术,具有便捷、直观、实时、准确等特点,是实验改革和发展的有效手段。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引入手持技术,不仅使某些在当前条件下无法实现的实验成为可能,还能促使学生了解先进的科学技术,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

手持技术,顾名思义,在掌上就可以操作的技术,它是由数据采集器、传感器和配套的软件组成的定量采集和处理数据系统,并能与计算机连接完成各种后期处理的实验技术系统。

手持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理科实验中,可以方便而迅速地收集各类物理、化学、生物、环境等数据,如位移、速度、温度、声音、光、电、力、pH值等。

2应用手持技术的意义2.l使实验更加现代化、简易化手持技术使得实验教学与国际接轨,化学实验不仅在实验室进行,还可以在户外等场所随时随地进行。

一些在传统实验室无法实施的实验也可顺利进行;一些难于理解的科学概念和原理,借助于手持技术的实验变得容易认知。

例如二氧化氮与四氧化二氮的平衡体系,压强影响平衡的移动,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会向减小压强的方向移动,这对中学生来说非常难理解,但通过手持技术测出实际压强变化,难点迎刃而解。

此外,在实验结果上,仪器会自动显示给学生清晰的实验结果而不需进行复杂的数据处理工作。

2.2使实验更加综合化实验的综合化不仅体现在实验手段上,同时也体现在实验内容上。

实验手段的综合化主要是指在手持技术实验中,应用了不同的实验仪器装置,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谈手持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以气体“温室效应”的探究实验为例李金花1谢素梨2黄菲菲1 钱扬义1*(1 华南师范大学化学教学与资源研究所,广州,510006;2 广州市第八十中学)摘要本文通过利用手持技术设计具体的实验,测定了在太阳光下不同气体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在红外灯照射下不同浓度CO2之间以及CO2和CH4温度随时间的变化,验证了气体种类和浓度是影响“温室效应”的重要因素的结果。

最后以本实验为例并结合手持技术仪器的特点探讨了手持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手持技术温室效应温室气体化学教学1 前言地球的大气层起着温室玻璃的作用,允许波长较短的太阳辐射穿过,抵达地球表面,却能够吸收波长较长的地球的红外辐射热,使地球保持着一种温暖的状态,这种现象被形象地称为“温室效应”。

大气中具有“温室效应”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主要包括水蒸气、CO2、O3、CH4、CO、NO x以及CFC(Chloro-fluoron-carbon 的简称,属氟氯烃类化合物)等[1-2]。

因此,“温室效应”的增强所导致的全球气温的增幅就应该跟温室气体的性质以及含量有关,借助手持技术仪器便携、实时、准确、直观、综合性强等优点,可以设计学生实验进行验证。

“温室效应”是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而与“温室效应”有关的知识成为我国近年来中考、高考、模拟考化学的考查热点。

笔者在高三年级解答学生问题时,发现学生对“温室效应”产生的本质以及“温室效应”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理解存在困难。

由此访问了几位中学教师,他们普遍反映:学生平时自主的积累与“温室效应”有关的知识是不足的,而教师在课堂上也没有深入展开“温室效应”相关知识的教学,更重要的是他们也没有想到以何种方式开展此专题的教学活动。

为了解决学生和化学教师的困难,笔者以“温室效应”为主要关键词查阅了相关的文献资料和书籍,欣然的发现,通过引导学生设计“温室效应”影响因素的探究实验来解决以上的教学难点。

2 “温室效应”影响因素的实验2.1 仪器与药品手持技术实验仪器:温度传感器(-25℃~110℃)4根数据采集器(NOV A5000)*钱扬义,电子邮箱:qianyy@普通实验仪器:带胶塞的导管2根10mL和100mL量筒各一个水槽1个铁架台普通试管具支试管1支300mL的医用盐水玻璃瓶8个红外灯(500W)1盏药品:双氧水(30%)二氧化锰盐酸大理石固体醋酸钠碱石灰凡士林2.2 实验设计与操作2.2.1 校正实验在实验室内,把4个温度传感器同时放入装有自来水的同一水槽,启动NOVA5000测试它们的灵敏度和温度偏差值是否一致。

2.2.2 太阳光照射下CO2、空气、O2温度“温室效应”强度的比较取3个300mL的玻璃瓶分别收集满CO2、空气和O2。

分别将温度传感器通过塞子中间的小孔插入玻璃瓶中并使它们处于同一高度,组装好仪器后(露置于空气中的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环境温度变化情况),把装置置于太阳底下,设置并启动NOVA5000,开始采集数据。

观察实验情况,实验后根据各种气体的最高温度及平均温度来分析实验结果。

此实验标记为实验1。

2.2.3 红外灯照射下不同浓度CO2的空气“温室效应”强度的比较取4个300mL 的玻璃瓶,通过排水法收集不同体积的CO2,依次得到分别含10%、20%、30%、40%CO2的空气混合物。

将装满含有不同浓度CO2的空气的4个瓶子摆放好,并使它们离红外灯中心的距离一致以保持各个瓶子接受同等强度的红外光照射。

分别将温度传感器穿过塞子中间的小孔插入瓶中。

组装好仪器后,设置并启动NOVA5000,打开红外灯照射,开始采集数据。

观察实验情况,实验后根据不同浓度气体的最高温度和平均温度来分析实验结果和它们的变化规律。

此实验标记为实验2。

2.2.4 红外灯照射下CH4和CO2“温室效应”强度的比较取2个300mL的玻璃瓶分别收集满CO2和CH4。

如实验2所操作,比较CH4和CO2“温室效应”的强弱。

此实验标记为实验3。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2.3.1 校正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所用到的4根温度传感器灵敏度和温度偏差值一致,可以不需要校准数据而直接作图分析。

2.3.2 实验1结果与分析图1太阳光照射下CO2、空气、O2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表1 实验1的数据记录温度O2空气CO2环境最高温度/℃38.72 39.18 39.67 34.03平均温度/℃38.33 38.71 39.09 33.21温度上升情况较少较多最多变化少由图1以及表1可以看出,环境的温度比较稳定利于实验的进行,三类气体的最高温度以及平均温度的顺序都是CO2>空气>O2(因为在太阳底下升温比较慢,平均温度取实验后阶段600到1200秒期间较高温度区的平均温度分析)。

据了解,红外吸收只适应具有红外活性的化合物,即含有共价键、并在振动过程中伴随有瞬时偶极矩变化的化合物。

完全对称分子,没有偶极矩变化,辐射不能引起共振,无红外活性,非对称分子有偶极矩,有红外活性[5-6]。

由此可见,CO2是影响大气“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而空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含有大部分无红外活性的气体(N2和O2)和含有少部分红外活性气体(CO2等),所以整体“温室效应”强度比O2强但温度相差较近。

实验结果与文献[3]结果相吻合。

2.3.3 实验2结果与分析图2 不同浓度CO2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表2 实验2的数据记录温度CO2的浓度10% 20% 30% 40%最高温度/℃34.86 36.00 36.41 36.70平均温度/℃32.75 33.33 33.59 34.00温度上升情况最少较少较多最多由图2以及表2可以看出,在红外灯的照射下,随着CO2浓度增高,温度升高得越快越多。

由此可说明,跟“温室效应”的强度与温室气体的浓度有一定的关系,浓度越高“温室效应”越强。

但“温室效应”强度与CO2浓度之间具体的函数关系式还需要进一步的大量实验研究。

2.3.4 实验3结果与分析图3 CH4和CO2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由图3可知,在红外灯的照射下,CH4比CO2温度升高得越快越多,说明CH4的“温室效应”强度比CO2强,实验结果与文献[4]结果吻合。

对此结果的解释是:气体的温室效应强度主要以它的红外吸收强度来表征,而红外吸收又与分子本身的振动方式有关,而每种振动方式都需要一定的能量。

振动方式等于3n一6(非线型分子)或3n一5(线型分子)(n为分子中的原子数)[5-6]。

CH4、CO2的振动方式分别9和4种,故CH4的红外吸收强度更强。

4 结论与思考4.1 实验结论由实验1和3得出的结论是:气体的种类是影响大气“温室效应”的重要因素之一。

温室气体的判断依据是该气体分子在振动过程中伴随有瞬时偶极矩变化的共价化合物,不同气体所产生的“温室效应”强度大小还可以根据气体分子振动方式的多少来判断。

因此,可以通过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来控制全球气候的继续上升。

由实验2得出的结论是:温室气体的浓度是影响大气“温室效应”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可以通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来减弱大气“温室效应”的增强。

4.2 手持技术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思考4.2.1在学生探究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手持技术促进中学探究实验教学的开展。

以本实验为例,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设计“温室效应”的影响因素的探究实验,而他们在此过程中学到的知识远远比教师课堂的灌输式教学所学到的要多。

从文献资料、实验设计、实验进行到实验结果分析,学生能深入了解“温室效应”产生的本质及其影响因素,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包括探究实验设计能力,图表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手持技术仪器的便携使学生能随时随地开展实验;该仪器的实时、准确、直观让学生不仅能即时观察实验结果,还使实验结果能及时记录下来供实验后处理和分析;该仪器综合性强,能测量多种物理量,可供学生开展各种探究实验。

鉴于这些优点,很多中学目前已经利用手持技术开展探究实验,具有定量测定功能的手持技术使中学生的课外探究实验推进了一个新阶段。

4.2.2 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将手持技术或其成果引入课堂教学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本实验后,笔者将不进行任何标注的实验数据曲线图呈现给学生后,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预先设计的问题。

发现学生非常积极的思考、对图表的分析深入、能较全面的回答问题,教学效果非常好。

学生反映说,相对于文字来说,图表的展示能直观的表达气体“温室效应”的强弱,而且图表的展示能吸引他们对教师授课内容的注意,引起他们思考和学习的兴趣,同时可以加深对新知识的记忆或理解。

手持技术将实验结果以数据、表格和曲线图的形式展示,根据需要直接将手持技术引入课堂实验教学或者利用这些结果进行课堂教学会得到不错的效果,也利于学生图表分析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的培养,用于某些概念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对于没有条件进行课外探究活动的学校,将手持技术辅助下的定量实验成果用于课堂教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参考文献[1] J.Houghton著,戴晓苏等译.全球变暖.气象出版社,1998:10-88[2]徐爱清,况明生. 中国水运(理论版),2006,4(6):231-232[3]钱扬义.手持技术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及其心理学基础.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68-85[4]江世忠,谭显华,邓峰等.化学教育,2006(12):40-41[5]曾昭琼,李景宁.有机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2004:194-202[6]周公度,段连云.结构化学基础(第3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99-106Discussion on application of Handheld Technology inMiddle School Chemistry TeachingLi Jinhua Xie Suli Huang Feifei Qian Yangyi(LI Jinhua, Huang Feifei ,Qian Yangyi,Institute of Chemistry Teaching and Resource,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Xie Suli, Guangzhou NO.80 Middle School)Abstract With Handheld technology,experiments are done to see how temperature of different gas change as time goes in the sun,and how temperature of Air containing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of CO2 、the temperature of CH4 and CO2 change as time goes in the infrared light. The result of the experiments is that the type of gas and gas strength are the mainly effect factors of "greenhouse effect". At last,Integrating some characteristic of Handheld technology,this paper discussion on application of handheld technology in middle school chemistry teaching.Key words Handheld technology,Greenhouse effect,Greenhouse gas,chemistry teachi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