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基础第六章工业反应器

合集下载

化工生产基础课件

化工生产基础课件



压力管道,是指利用一定的压力,用于 输送气体或者液体的管状设备,其范围 输送气体或者液体的管状设备,其范围 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 0.1MPa(表压)的气体、液化气体、蒸 0.1MPa(表压)的气体、液化气体、蒸 汽介质或者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 性、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 点的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大于25mm 点的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大于25mm 的管道。
GB级
GB1 GB2
燃气管道
热力管道
GC1级 GC1级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工业管道为GC1级: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工业管道为GC1级: (1)输送GB5044《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1)输送GB5044《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规定毒性 程度为极度危害介质的管道; (2)输送GB50160《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2)输送GB50160《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及GBJ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的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可燃气体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或甲类可燃液体介质且设计压力P≥4.0MPa的管道; 或甲类可燃液体介质且设计压力P≥4.0MPa的管道; (3)输送可燃流体介质、有毒流体介质,设计压力P≥4.0MPa且 (3)输送可燃流体介质、有毒流体介质,设计压力P≥4.0MPa且 设计温度≥400℃ 设计温度≥400℃的管道; (4)输送流体介质且设计压力P≥10.0MPa的管道。 (4)输送流体介质且设计压力P≥10.0MPa的管道。
8.1 压力管道 8.2 阀门 8.3 法兰
8.1 压 力 管 道
定义 分类 管道规格 钢号 管道选用标准及要求 管道顔色 提报管道材料要素


从广义上理解,所谓压力管道,应当是 指所有承受内压或外压的管道,无论其管内 介质如何。但从我国颁发《 介质如何。但从我国颁发《压力管道安全管 理与监察规定》 理与监察规定》以后,“压力管道”便成为 受监察管道的专用名词。在《 受监察管道的专用名词。在《压力管道安全 管理与监察规定》 管理与监察规定》第二条中将压力管道定义 为:“在生产、生活中使用的可能引起燃爆 或中毒等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

化工基础知识点(带答案)

化工基础知识点(带答案)

化学工程基础—李德华编著(第三版)知识点汇总第一章 化学工业与化学工程掌握:1. 化工基础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三传一反)。

可以为一个空或四个空。

2. 化工生产过程可认为是由(化学反应过程)和(单元操作)所组成。

第7页。

3. 化工数据:我国法定计量单位是以(国际单位制)为基础的。

所有物理量都可以由(7)个基本单位导出。

会简单的换算。

了解:1. 化学与化工的区别和联系; 联系:化工以化学学科研究的成果为基础,化学通过化工来实现其研究价值。

区别:规模:“三传”(传动、传热、传质)对反应的影响;实现原料预处理和产物的后处理涉及了“单元操作”;经济性;安全性;环保;等等工程问题。

2. 化工过程开发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逐级经验放大法;数学模型放大法第二章 流体流动过程第一节 概述 知识点: 1. 流体是什么?流体是气体与液体的总称。

2. 流体具有哪些性质? 具有压缩性;无固定形状,随容器形状而变化; 受外力作用时内部产生相对运动第二节 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 知识点: 1. 概念:密度,比体积,重点是压力垂直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压强,习惯上称之为压力,用符号p 表示。

2. 压力中需掌握单位换算,以及绝对压力、真空度、表压、当地大气压之间的关系。

atm 1(标准大气压)O mH mmHg Pa 2533.1076010013.1==⨯=3.流体静力学方程式及适用条件,19页2-9。

(1)适用于重力场中静止、连续的同种不可压缩性流体;4.静力学方程在U形管上的压力测量。

重点是会选取等压面,等压面选取的条件是(静止的,连通的,同一种流体的同一水平面)。

第三节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式1.体积流量,质量流量,体积平均流速及它们之前的关系,并会简单的单位换算。

掌握公式22页的2-15,2-16。

2.定态流动时的连续性方程,即为质量流量为常数。

23页的2-20。

3.背过实际流体的伯努利方程,并理解每一项的物理意义。

反应器工程的发展与应用

反应器工程的发展与应用

反应器工程的发展与应用反应器工程是化学工程的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化学反应在反应器内进行的过程及其控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反应器工程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了当今社会发展和工业生产的重要支撑之一。

一、反应器工程的发展历程人类早在几千年前就开始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化学反应,但是真正将化学反应工程化、系统化的过程却是相当漫长的。

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反应器工程才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优化方法。

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化学家路易·帕斯卡尔(Lewis P. Bryton)在研究气体在管中传热的过程中,采用了一种简单的反应器模型,从而开创了反应器工程的研究方法。

随后,美国化工巨头Du Pont公司与美国化学工程师大会(AIChE)联合成立了反应器研究委员会,推动了反应器工程研究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俄罗斯科学家M.G.刘宾卡(M.G. Levich)提出了以“果壳层、赋形层和液膜层”为基础的三相反应器模型,为反应器工程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反应器工程的研究已经逐步深入到了多相多组分化学反应的研究,并且已经发展出了适用于不同反应体系下的数值模拟和过程优化方法。

二、反应器工程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反应器工程的应用可以涵盖多个领域,比如化工、医药、生物、环保等,以下是其中几个重点方向的简单介绍:1. 化工领域在化工领域,反应器工程研究主要集中在反应工艺的优化、反应机理的解析以及反应机制的模拟等方面。

而在传统的石油化工生产、有机合成等行业中,反应器就是化工生产中贯穿始终的重要装置。

以石化行业为例,炼油、煤化工、化肥、合成树脂、精细化工等工艺都需要反应器作为关键的生产装置。

因此,对反应器工程技术的提高、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会带来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 医药领域在医药领域,反应器工程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制药合成过程的控制和优化。

利用反应器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可以针对不同药物引起的问题进行合理分析和解决。

第一二章 化学反应工程基础

第一二章 化学反应工程基础

结构型式
适用的相态
应用举例
反应釜(包括 液相、气-液相、液-液 苯的硝化、氯乙烯聚合、高压聚乙烯、
多釜串联)
相、液-固相
顺丁橡胶聚合等
管式 鼓泡塔
气相、液相
石油裂解、甲基丁炔醇合成、高压聚乙 烯等
气-液相、气-液-固(催 硫酸的生产、苯的烷基化、二甲苯氧化、
化剂)相
乙烯基乙炔合成等
固定床
气-固(催化或非催化) 二氧化硫氧化、氨合成、乙炔法制氯乙
• 由于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料的浓度随时间不断 变化,所以间歇反应是不稳定过程。这类反 应器通常是使用釜式反应器。
• 间歇反应器能用一釜进行多品种的生产, 操作灵活性与弹性大,投资小,适用于小 规模多品种的生产过程。
• 但间歇反应器操作需要较多的辅助时间(投、 出料,清洗、升温等),所以设备的利用率 低,产品质量不易均匀,特别在聚合物生 产时会使聚合产物的聚合度及其分布发生 变化,影响产品的性能。
第二章 化学反应工程基础
第一节 化学反应和反应器分类
第一节 化学反应和反应器分类
一、化学反应的分类 二、反应器的分类 三、连续反应器内流体流动的两种理想型态
一、 化学反应的分类
• 按化学反应的特性分类 • 按反应物料的相态分类 • 按反应过程进行的条件分类
(1)按化学反应的特性分类
反应机理
简单反应、复 杂反应
3. 一级可逆反应
三 复合反应动力学方程式
• 复合反应是有几个反应同时进行,要用几 个动力学方程式来描述。
• 常见的复合反应有平行反应、连串反应、 平行连串反应。
1. 平行反应
2. 连串反应
由上图可以看出,A的浓度呈指数下降,S的浓度随反应 时间呈连续上升形状,而R的浓度随时间上升到一个最大 值后再下降。将式2-32对t微分,就可以求出tmax

化工反应器教案

化工反应器教案

流化床反应器的特点
缺点: 1、气体流动状态与理想转换偏离较大,气体与颗粒返 混,没有温度差和浓度差,气体可能以气泡通过,气固接触不良, 反应转化率降低。
2、催化剂颗粒间碰撞剧烈,造成破碎,增加损失和除尘困难; 3、颗粒磨蚀作用,管道和设备腐蚀严重 流化床优点是主要的,流化态操作的经济效果不错,特别是传热 和传质速率快、床层温度均匀、操作稳定,对于热效应很大的大规 模生产特别有利。比较适用于热效应很大的放热或吸热过程、要求 有均一催化剂温度和需要精确控制温度的反应;催化剂寿命比较 短、操作较短时间需更换(活化)的反应;一般不适用于要求高转 化率和要求催化剂层有温度分布的反应。
b、气体的停留时间可以严格控制,温度分布可以调节,有利 于提高化学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
c、催化剂不易磨损,可以较长时间使用; d、适宜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操作; 缺陷:a、催化剂导热性不太好,床层中传热性能较差;b、不能 使用细粒催化剂;c、催化剂的再生、更换均不方便
固定床反应器的结构和类型
1、绝热式固定床反应器 可分为单段绝热式和多段绝热式 单绝热式如图,缺点反应过程中温度变化较大。
理想混合是指反应器内物料达到了完全的混合,各点浓度、温 度完全均一。釜式反应器内,物料经强烈搅拌,可以看成达到了 理想混合。
理想置换是指在与流动方向垂直的界面上,各点的流速和流 向完全相同,即流体的浓度和温度在与流动方向垂直的界面上处 处相等,不随时间改变。
由于理想反应器计算比较简单,工业生产中许多装置可近似按理 想状况处理。理想反应器的设计计算作为实际反应器设计的基础。
通式为:
{微元时间内进入微 —{微元时间内离开微 ——{微元时间、微元体积 ={微元时间、微元体积内
元体积的反应物量} 元体积的反应物量} 内转化掉的反应物量 }

《化工反应技术与设备》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化工反应技术与设备》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化工反应技术与设备》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Chemical Reaction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课程类型:专业技能课课程要求:必修学时/学分:40/2. 5适用专业:应用化工技术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化工反应技术与设备是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共计40学时。

本课程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各种反应器特点、均相反应器的设计计算、流体非理想流动状况及多相催化反应器的特点。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着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设计计算的讲解;在培养实践能力方面着重培养学生对各种反应过程的分析能力和设计能力,使学生掌握化工工业典型的反应设备的基本计算方法,并了解反应器的开发、放大方法,能够正确选用搅拌器的型式。

二、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化工原理,物理化学等。

本课程与《化工原理》课程密切相关,《化工原理》系统地介绍单元过程,《化工反应技术与设备》则重点介绍化工生产过程中反应器的类型及选用、搅拌器的类型及选用、反应过程中的换热设备、反应器的工艺设计计算等。

本课程与《物理化学》也有密切联系,《物理化学》中的化学反应动力学部分一般地、系统地介绍反应动力学原理,本课程则深入地、具体地介绍反应器设计时所需的动力学基础知识。

本课程要求学生具有较扎实的数学基础。

该课程为学生后续所学专业课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最终培养学生应用基础理论知识和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反应器的设计及设备的选型,并能分析和解决化工生产中的有关问题, 以适应科研、设计和生产实践等方面的需要。

三、课程教学目标1.学习化工反应技术与设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常用反应器的结构、特点等基本知识,具有分析、选用和设计均相反应器的能力;2.掌握反应器的类型、搅拌器的类型及作用、反应过程中换热设备的类型,并能正确选用设备型式;3.学习固体催化剂、固定床及流化床反应器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内外扩散对多相催化反应过程的影响,能够分析气固相催化反应过程;4.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掌握均相反应器的特点及计算方法;5.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使学生掌握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测定方法,学会分析实际反应器中流体流动偏离非理想流动的原因,提高反应器的流动状态;6 .了解化工反应技术与设备的前沿和新发展动向。

《化学反应工程》教学大纲

《化学反应工程》教学大纲

《化学反应工程》教学大纲《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教学大纲【学时学分】 64 学时; 4学分【开课模式】必修【实验学时】 12学时【上机学时】0学时【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物理化学,高等数学等【开课单位】石油化工系【课程编号】 G02019【授课对象】大专(3年制)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化工生产中的关键过程——化学反应过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培养学生具体分析、计算和解决化工生产中有关化学反应过程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1、课程对学生思想品德培养的目标要求:①通过课程讲授、复习及辅导、作业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②通过用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

③通过我国反应工程发展史及现状,激发学生为化工事业献身的精神。

2、课程对学生知识与能力培养的目标要求:①培养学生从基础理论、工程观点、经济观点出发,综合处理工程问题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能熟练进行反应器选型、设计、校核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器的问题,具有解决工业反应器的问题的能力。

④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解析,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处理数据能力。

3、课程对学生科学思维方面的目标要求:①通过基本原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过程的本质,在众多影响因素中,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②通过计算问题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依据的基本概念、模型简化处理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抽象的思维能力。

③通过典型反应器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应从基本原理出发来分析反应器性能、特征、应用范围及强化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二、本课程的性质、特点及基本要求本课程是在学完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的基础上,讲授化学反应过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以研究工业反应器为主体,介绍反应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反应器的设计、优化、开发、放大问题。

化工基础知识点(带答案)

化工基础知识点(带答案)

化学工程基础—李德华编著(第三版)知识点汇总第一章 化学工业与化学工程掌握:1. 化工基础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三传一反)。

可以为一个空或四个空。

2. 化工生产过程可认为是由(化学反应过程)和(单元操作)所组成。

第7页。

3. 化工数据:我国法定计量单位是以(国际单位制)为基础的。

所有物理量都可以由(7)个基本单位导出。

会简单的换算。

了解:1. 化学与化工的区别和联系; 联系:化工以化学学科研究的成果为基础,化学通过化工来实现其研究价值。

区别:规模:“三传”(传动、传热、传质)对反应的影响;实现原料预处理和产物的后处理涉及了“单元操作”;经济性;安全性;环保;等等工程问题。

2. 化工过程开发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逐级经验放大法;数学模型放大法第二章 流体流动过程第一节 概述 知识点: 1. 流体是什么?流体是气体与液体的总称。

2. 流体具有哪些性质? 具有压缩性;无固定形状,随容器形状而变化; 受外力作用时内部产生相对运动第二节 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 知识点: 1. 概念:密度,比体积,重点是压力垂直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压强,习惯上称之为压力,用符号p 表示。

2. 压力中需掌握单位换算,以及绝对压力、真空度、表压、当地大气压之间的关系。

atm 1(标准大气压)O mH mmHg Pa 2533.1076010013.1==⨯=3.流体静力学方程式及适用条件,19页2-9。

(1)适用于重力场中静止、连续的同种不可压缩性流体;4.静力学方程在U形管上的压力测量。

重点是会选取等压面,等压面选取的条件是(静止的,连通的,同一种流体的同一水平面)。

第三节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式1.体积流量,质量流量,体积平均流速及它们之前的关系,并会简单的单位换算。

掌握公式22页的2-15,2-16。

2.定态流动时的连续性方程,即为质量流量为常数。

23页的2-20。

3.背过实际流体的伯努利方程,并理解每一项的物理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章工业化学反应过程及反应器6.1 概述1.工业化学反应过程的特征在化工生产中,大部分都包含化学反应,而化学反应有关的工序的设计问题,都是属于化学反应工程学的问题。

化学反应工程的概念是在1957年第一次欧洲化学反应工程会议上首先提出的。

六十多年来,化学反应工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成为化学工程的一个分支。

化学反应工程学,它是以工业反应器为主要对象,研究工业规模的化学反应过程和设备的共性规律的一门学科。

大家知道,化工产品的生产都涉及到化学反应工程,然而化学反应过程,特别是在工业规模下进行的化学反应过程,其影响因素是错综复杂的,它不仅受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的制约,还与化学反应器的类型、结构和尺寸有很大的关系。

实践证明,同一化学反应在实验室或小规模进行时可以达到相对比较高的转化率或产率,但放大到工业反应器中进行时,维持相同反应条件,所得转化率却往往低于实验室结果,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①大规模生产条件下,反应物系的混合不可能像实验室那么均匀。

②生产规模下,反应条件不能像实验室中那么容易控制,体系内温度和浓度并非均匀。

③生产条件下,反应体系多维持在连续流动状态,反应器的构型以及器内流动状况、流动条件对反应过程有极大的影响。

工业反应器内存在一个停留时间分布。

工业反应器中实际进行的过程不但包括化学反应,还伴随有各种物理过程,如热量的传递、物质的流动、混合和传递等,这些传递过程显著地影响着反应的最终结果,这就是工业规模下的反应过程。

2.化学反应工程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化学反应工程学研究生产规模下的化学反应过程和设备内的传递规律,它应用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知识,结合流体流动、传热、传质等传递现象,进行工业反应过程的分析、反应器的选择和设计及反应技术的开发,并研究最佳的反应操作条件,以实现反应过程的优化操作和控制。

①改进和强化现有的反应技术和设备,挖掘潜力②开发新的技术和设备。

③指导和解决反应过程开发中的放大问题。

④实现反应过程的最优化。

⑤不断发展反应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

化学反应工程学有着自身特有的研究方法。

在一般的化工单元操作中,通常采用的方法是经验关联法,例如流体阻力系数、对流传热系数的获得等等,这是一种实验-综合的方法。

但化学反应工程涉及的内容、参数及其相互间的影响更为复杂,研究表明,这种传统的方法已经不能解决化学反应工程问题,而采用以数学模型为基础的数学模拟法。

所谓数学模拟法是将复杂的研究对象合理地简化成一个与原过程近似等效的模型,然后对简化的模型进行数学描述,即将操作条件下的物理因素包括流动状况、传递规律等过程的影响和所进行化学反应的动力学综合在一起,用数学公式表达出来。

数学模型是流动模型、传递模型、动力学模型的总和,一般是各种形式的联立代数方程、微分方程或积分方程。

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采用了分解-综合的方法,它将复杂的反应工程问题先分解为较为简单的本征化学动力学和单纯的传递过程,把两者结合,通过综合分析的方法提出模型并用数学方法予以描述。

建立数学模型的关键是对过程实质的了解和对过程的合理简化,这些都依赖于实验;同样模型的验证和修改,也依赖于实验,只有对模型进行反复修正,才能得到与实际过程等效的数学模型。

在实际中,先抽提出理想反应器模型,然后讨论实际反应器和理想反应器的偏离,再通过校正和修改,最后建立实际反应器的模型。

3.工业反应器简介在化学反应工程中,由于化学反应的种类繁多,操作条件差别大,各种反应都要求有适合其自身特点的操作方法,因此,工业反应器的形成也必须是多种多样的。

工业生产所用的反应装置,不论从形状、大小和操作状况来看是多种多样,十分复杂。

根据不同的观点,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1)工业反应器分类从传递特性和动力学特性两方面入手,可将工业反应器分类:①按操作状况根据反应物料加入反应器的方式,可将反应器分为间歇反应器、半间歇或半连续反应器和连续反应器。

间歇反应器:反应物料一次加入,在搅拌的存在下,经过一定时间达到反应要求后,反应产物一次卸出,在反应期间没有物料的加入和引出,生产为间歇地分批进行。

特征是反应过程中反应体系的各种参数(如浓度、温度等)随着反应时间逐步变化,但不随器内空间位置而变化。

物料经历的反应时间都相同。

连续反应器:稳定操作时,反应物和产物连续稳定地流入和引出反应器,进料和出料同时进行,反应器内的物系参数不随时间发生变化,但可随位置而变。

反应物料在反应器内停留时间可能不同。

这种反应器的优点是设备利用率高,节省劳力,产品质量稳定,易于自控,适合于大规模的生产。

半连续反应器/半间歇反应器:一种或几种反应物先一次加入反应器,而另外一种反应物或催化剂则连续注入反应器,这或者是在反应过程中将某种产物连续不断地从反应器内引出,这种反应器从其反应混合物的组成随时间变化的观点来看是间歇的,而从操作的观点来看,其反应物料之一的加入和产物的引出,其操作又是连续的。

是一种介于连续和间歇之间的操作方式,反应器内物料参数随时间发生变化。

②按反应器的形状根据几何形状可归纳为管式、槽(釜)式和塔式三类反应器。

管式反应器是长(高)径比很大,物料混合作用很小,一般用于连续操作过程。

槽(釜)式反应器的高径比较小,一般接近于1。

通常槽(釜)内装搅拌器,器内混合比较均匀。

此类反应器既可用于连续操作,也可用于间歇操作。

塔式反应器高径比在以上两者之间(一般地讲,高径比还是较大的),采用连续操作方式。

③按反应混合物的相态可分为均相反应器和非均相反应器。

这种分类的实质是按动力学特性分类,不同聚集状态的物质,其反应有不同的动力学规律。

均相反应器又分为气相和液相反应器,非均相反应器分为气一液、气一固、液一液、液一固、气一液一固等反应器。

这种分类方法对反应器的设计是有利的,因为同一相态的反应其动力学规律相同,在分析和设计反应器时,可以用同一类动力学公式。

生产中的反应器有多种特性,通常是将以上的分类加以综合。

(2)常见工业反应器①间歇操作搅拌釜这是一种带有搅拌器的槽式反应器。

用于小批量、多品种的液相反应系统,如制药、染料等精细化工生产过程。

②连续操作搅拌釜连续流动的搅拌釜式反应器。

常用于均相、非均相的液相系统,如合成橡胶等聚合反应过程。

它可以单釜连续操作,可以是多釜串联。

③连续操作管式反应器即连续操作的管式反应器,主要用于大规模的流体参加的反应过程。

④固定床反应器反应器内填放固体催化剂颗粒或固体反应物,在流体通过时静止不动,由此而得名。

主要用于气固相催化反应,如合成氨生产等。

⑤流化床反应器与固定床反应器中固体介质固定不动正相反,此处固相介质做成较小的颗粒,当流体通过床层时,固相介质形成悬浮状态,好像变成了沸腾的流体,故称流化床,俗称沸腾床。

主要用于要求有较好的传热和传质效率的气固相催化反应,如石油的催化裂化、丙烯氨氧化等非催化反应过程。

⑥鼓泡床反应器塔式结构的气-液反应器,在充满液体的床层中,气体鼓泡通过,气液两相进行反应,如乙醛氧化制醋酸。

工业反应器型式各异,进行的反应更是多种多样,主要讨论恒温的均相反应器的特点、设计、优化及选型等问题,对工业中常用的非均相反应器——气固相催化反应器的结构、特征及选择进行简介。

4.反应器的基本计算方程反应器的设计计算主要是确定反应器的生产能力,即完成一定生产任务所需反应器的体积。

对等温反应器,使用物料衡算便可描述反应器内的流动状况,并与反应器中具体反应的动力学结合,从而获得将原料和产品组成、产量和反应速度相互联系起来的关联式,即反应器的基本计算方程,也就是反应器的数学模型。

求出各种反应器的体积或确定体积的反应器完成一定生产任务所需的反应时间。

对于任一反应器,其物料衡算表达式为:引入反应物的速率=引出珍应物的速率+反应消耗反应物的速率+反应物积累速率(6-1) ①间歇操作反应消耗反应物的速率+反应物积累速率=0 (6-2)②连续稳定操作引入反应物的速率=引出反应物的速率+反应物消耗的速率(6-3)反应器中的物料衡算,往往选定某一组分为基准。

而衡算范围要根据反应器形状和流动状态确定。

6.2 理想反应器及其计算1.间歇搅拌釜式反应器(BSTR)(1)结构与操作特点图6—2为间歇搅拌釜式反应器。

反应物料按一定的配料比一次性从加料口加入反应器,反应器顶部盖子上安装搅拌器,通过搅拌器充分搅拌,使整个反应器内物料的浓度和温度保持均匀。

通常它配有夹套或蛇管,以控制反应温度。

反应物料在釜内经过一定时间的反应后,如果已经达到生产要求,停止反应并将物料从釜底排出。

反应器经过清洗后,又开始新一轮的操作。

生产周期包括加料、反应、出料、清洗。

在理想的间歇搅拌釜式反应器器内,由于剧烈搅拌,物料达到分子尺度上的均匀,且浓度处处相等,因而排除了物质传递过程对反应的影响;由于具有足够大的传热速率,器内各处温度相等;排除了热量传递过程对反应的影响。

这种操作特点决定了间歇搅拌釜式反应器的反应结果只由化学动力学所确定。

总结它的特点: 1.由于剧烈搅拌,反应器内物料浓度达到分子尺度上的均匀,且反应器内浓度处处相等,因而排除了物质传递对反应的影响;2.具有足够强的传热条件,温度始终相等,无需考虑器内的热量传递问题;3.物料同时加入并同时停止反应,所有物料具有相同的反应时间。

正因为这些特点,所以间歇釜式反应器具有较大的通用性和灵活性,适用于小批量、多品种、反应时间较长的产品生产。

在精细化工,制药、染料、涂料生产等工业部门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虽然间歇釜式反应器的结构简单,但是也要注意安全操作,对于在压力条件下工作的反应釜,常常在顶部安装一个安全阀,对于挥发性物质,在顶部的排气口也要安装一个回流冷凝器。

缺点:装料、卸料等辅助操作时间长,产品质量不稳定(2)间歇搅拌釜式反应器的计算以反应物A为基准对反应器进行物料衡算,根据式(6—2),式中反应物A消耗速率=(-r)VA反应物A积累速率=Adndt因此物料衡算式变为dtdnVrAA−=−)式(6—6)是间歇搅拌釜式反应器的基本计算方程。

由此式可得出,间歇反应器中达到一定转化率所需要的反应时间仅与反应速率有关,而与反应器的容积无关。

由于反应器是间歇操作,所以每处理一批物料都要有出料、清洗和加料等非生产辅助时间,因此,处理一定量的物料所需要的有效容积不仅与反应时间有关,还与辅助时间有关。

设平均每小时需要处理的物料量的平均体积为V,每批装料、卸料和清洗等辅助时间为t”,每批反应时间为t,则所需反应器的有效容积是:式中V R 为反应器的有效容积,即反应混合物的体积。

由上式可见,为了提高间歇反应器的生产能力,就是要设法减少非生产的辅助时间,但这种辅助时间长短一般由长短确定。

一般来说,反应器中的反应物料不是装得满满的,实际反应器的体积V T 要比有效容积大,于是,引入一个装料系数ϕ,它是反应器有效容积占总容积的比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