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狭窄行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共41页

合集下载

患者介入术后的护理措施

患者介入术后的护理措施

介入治疗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在临床医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显著等优点。

然而,术后护理同样重要,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患者介入术后护理措施的详细阐述。

一、一般护理1. 生命体征的观察(1)心率、心律:患者术后应立即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并与术前心电图进行对比。

持续24小时心电监护,严密观察有无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急性期并发症。

(2)血压:对血压不稳定者,每15~30分钟测量血压一次,直至血压稳定后改为每小时测量一次。

(3)神志:观察患者术中用药后有无脑血管意外发生。

2. 休息及运动(1)经桡动脉穿刺:患者术后需卧床休息,术侧肢体制动直至压迫器拆除,减少术侧肢体用力提重物等动作。

(2)经股动脉穿刺:卧床24小时后,嘱患者逐渐增加活动量,动作缓慢,避免突然用力。

3. 饮食护理(1)指导患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宜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饮食,少食多餐,避免过饱,避免牛奶、豆浆等易胀气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2)鼓励患者多喝水,可经静脉或口服补液,术后4~6小时内尿量应达到1000-2000ml,起到清除造影剂保护肾功能、补充血容量的双重作用。

4. 尿量观察术后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少尿、水肿、乏力等症状。

二、并发症护理1. 恶心和呕吐介入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恶心和呕吐,护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患者舒适体位,减少患者不适感。

(2)给予清淡饮食,避免油腻、辛辣食物。

(3)必要时给予止吐药物。

2. 出血术后应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血肿,给予以下护理措施:(1)导管拔出后,按压穿刺部位30分钟,并用纱布绷带加压包扎和沙袋压迫6小时。

(2)术后24小时内安定平卧,穿刺一侧的下肢制动,不得坐起,术侧下肢禁止屈髋。

(3)大小便用便盆、尿壶,不得下床。

3. 疼痛介入术后患者一般会出现持续性疼痛,护理时应给予以下措施:(1)观察疼痛部位、程度,评估疼痛原因。

(2)给予止痛药物,如吗啡、布洛芬等。

脑血管介入手术后如何进行护理

脑血管介入手术后如何进行护理

脑血管介入手术后如何进行护理近年来,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的背景下,患有脑血管疾病的病人越来越多。

在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的同时,也降低了家庭幸福指数,并加大了残疾、死亡等不良后果发生的可能。

尤其对于那些严重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不仅治疗难度较大,就算有幸抢救成功,也极有可能出现语言障碍,肢体活动受限等后遗症,而介入手术恰恰是目前缓解这些症状的有效措施。

但多数人对于介入治疗后护理措施的了解度明显不足,下面就脑血管介入手术后如何护理进行科普。

1.一般护理病人在完成脑血管介入手术后,需要遵医嘱绝对卧床休养达24小时,这是因为介入治疗过程中,需要对动脉血管进行穿刺,压力随之增大,很容易发生出血等不良症状。

因此,不仅病人要绝对卧床,且穿刺血管一侧的肢体也要制动12-24小时,且病人不宜下床过早,以免发生局部出血、血肿,甚至晕倒、休克等症状。

通常情况下,介入手术完成后,需要为患者使用肝素治疗,治疗需达到60分钟以上才能将血管鞘拔除,并对血管采用沙袋进行压迫,时间最少要达到3小时以上,若患者术后发生血管肿痛,则需使用冰敷为其缓解[1]。

2.病情观察介入手术后,需要密切关注患者各相关指标及生命体征变化,尤其要注意血压指标的波动,这是因为,介入治疗需要打开血管,进而诱发高灌注反应,为了避免高灌注反应的发生,需严格控制血压。

因此,介入治疗后,需要及时明确血压控制范围,并告知责任护士,一旦血压指标出现异常,应马上与主治医师联系,并展开紧急处理[2]。

此外,还应定时查看穿刺位置,除了要观察敷料及伤口是否出现红肿、渗血等情况外,还应关注穿刺位置的脉搏跳动情况。

若敷料绑缚过紧,极有可能导致缺血甚至坏死等症状的发生,所以,应时刻注意穿刺位置的皮肤颜色变化以及穿刺肢体的脉搏跳动情况,若发现情况有异,则需立即通知医师。

3.心理护理多数患者在接受脑血管介入手术后,均会产生一定的紧张、担忧等不良心理,这时,护理人员一定要提醒患者保持情绪的稳定性,避免发生较大的情绪波动。

34 例脑动脉狭窄患者行神经 介入术的护理

34 例脑动脉狭窄患者行神经 介入术的护理

34 例脑动脉狭窄患者行神经介入术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34 例脑动脉狭窄患者行神经介入术的护理。

方法:资料选择我院2009 年3 月-2012 年3 月收治的34 例行支架置入术脑动脉狭窄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所有患者中,出现迷走神经反射的有3 例,其中2 例是发生在术中支架植入过程中,另外1 例发生在术后拔鞘管过程中,患者主要表现为胸闷、出汗、恶心、头晕等症状。

结论:加强护理能减少脑动脉狭窄患者行神经介入术治疗过程中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现象,对于提高治疗效果,保障患者安全有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脑动脉狭窄;神经介入术;证明体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发病群体不再以老年群体为主。

脑动脉狭窄作为神经系统常见疾病,其发病率也在逐年攀升,且发病后遗症往往为失语、瘫痪,给患者病后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1]。

脑血管神经介入术的使用有效降低了脑动脉狭窄的致残率和死亡率,而护理对手术的影响巨大[2]。

文章对我院34 例脑动脉狭窄患者行神经介入术治疗护理情况做了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资料选择我院2009 年3 月-2012 年3 月收治的34 例行支架置入术脑动脉狭窄患者,其中男性18 例,女性14 例,最大年龄75 岁,最小年龄42 岁。

34 例患者中有12 例患者有高血压,8 例患者有糖尿病,偏瘫患者26 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3 例。

1.2 方法 34 例患者采用血管造影术确定位置,对狭窄病变长度进行测量,同时确定血管的直径,以此为依据,选择合适的支架,缓慢释放支架,完毕之后再次进行血管造影,对支架放置之后血管狭窄部分和远端的血流情况进行再次检查。

2 结果34 例患者支架植入术均成功,共植入支架35 例,其中1例患者置入两个支架。

所有患者中,出现迷走神经反射的有3 例,其中2 例是发生在术中支架植入过程中,另外1 例发生在术后拔鞘管过程中,患者主要表现为胸闷、出汗、恶心、头晕等症状。

脑血管介入治疗病人的护理

脑血管介入治疗病人的护理

(3)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在造影前一日向 患者了解相关情况判断患者是否 有脑血管造影的禁忌症,是否用 药物过敏史,患者由于对手术不 了解常表现为焦虑,甚至恐惧心 里。首先向患者讲解脑血管造影 的有关知识,消除紧张情绪,增 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取得患者 的配合。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3.蛛网膜下腔出血:需确定出血 原因者。 4.气脑或脑室造影有禁忌或无阳 性征,而又必需明确病变位置或 性质者。
脑血管造影的禁忌症
1.哮喘及有碘过敏史者。 2.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如严
重心力衰竭、冠心病者。 3.有全身严重出血倾向或出血性疾病
者。 4.穿刺局部有感染者。 5.1~2周内曾有过蛛网膜下腔出血者,
准备好手术用品:介入材料、弹力绷 带、胶布、造影剂、肝素钠、鱼精蛋 白、利多卡因、注射器、各种抢救药 品等。
在不插导管的肢体建立静脉通道:
1.脑血管造影时尽量选择左下肢 2.脑血管造影并做支架植入术时一般要
选择两条血管,分别在左上肢和左下 肢各选一条
术后护理
(1) 观察生命体征:给予心 电监护,严密观察神志、瞳 孔、术测足背动脉、尿量, 每半小时检测生命体征至平 稳。术后注意观察有无颅内 出血的发生,如出现脉搏慢 而有力、呼吸深慢应警惕颅 内出血。如出现血尿、尿量 减少应警惕急性肾功能不全。 一旦出现及时报告医生作相 应处理。
应慎重选择。 6.年老体弱者,严重脑动脉硬化及
高血压病,且有出血可能者,应慎重。
术后并发症
穿刺部位出血、血肿
血管痉挛
动脉内膜下通道(血管夹层)血 栓形成或栓塞
腹膜后血肿
血管穿孔或血管壁撕裂
穿刺部位假性动脉瘤或动静脉瘘

脑动脉狭窄支架术后患者的护理

脑动脉狭窄支架术后患者的护理

8月份脑动脉狭窄支架术后患者的护理护理评估由于患者入院后出现“头晕、视物模糊”等TIA的表现,应评估患者有无摔倒、摔伤等意外的风险,同时注意观察患者血压、血糖的变化。

护理思维与实施方案患者出现“头晕、视物模糊”等症状,持续约10分钟可自行缓解→患者有受伤的危险(1)护理目标:患者住院期间不发生跌倒、烫伤、摔伤等意外。

(2)护理措施,向患者进行入院的环境介绍,使患者熟悉并区环境。

密切监测TIA发作情况,并告知患者出现“头晕、视物模糊”等不适时不要活动,躺在床上或坐于椅子上,若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立即停止活动,扶握或依靠旁边稳固物品,防止摔伤。

评估患者头晕、视物模糊的程度、持续时间、有无诱因等,及时与医生沟通。

告知患者减少外出活动,外出时需他人陪同。

病室内保持整洁,物品固定放置,热水瓶放于远离患者位置,避免烫伤。

病区走廊及卫生间应有扶手,便于患者活动。

患者血压160/0mmHg→动态监测血压(1)护理目标:患者住院期间,保持血压的稳定。

(2)护理措施,注意血压准确测量的体位:给予坐位,右臂放在与心脏同高的位置。

根据患者基础血压进行测量,要高于患者血压20mmHg左右的程度。

测量血压时要避开运动、憋尿、禁食后,应保持安静30分钟后进行。

根据血压医嘱进行调整药物时,需要在给药后30分钟后进行复测血压。

如果患者给予静脉持续泵入降压药物时,应动态观察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防止血压突然降低,可在24小时内给予每小时一次的血压监测。

防止过度降压:缺血性卒中患者需要立即进行降压的适应症是收缩压>220mmHg,舒张压>120mmHg,或平均动脉压>130mmHg。

急性脑卒中伴有糖尿病病史患者→控制血糖在<10mmol/L(1)护理目标:患者住院期间,血糖控制在<10mmolL。

(2)护理措施,急性脑卒中患者血糖应控制在<10mmolL,因此要定时进行快速血糖的监测。

根据患者的平时饮食习惯,给予订餐,注意三餐之前要根据患者的血糖情况进行胰岛素的注射。

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护理

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护理

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护理
第16页
术后穿刺点护理
桡动脉穿刺者:
术后使用加压阀止血,观察术侧肢体皮肤颜色 、温 度、伤口敷料有没有渗血及穿刺周围有没有 血肿,腕关节制动24小时,4~6小时后可给予气 囊放气1~2mL,12h后如未出血,可去除气囊( 及时去除气囊很有必要,临床观察发觉气囊压迫 时间超出12h,水疱发生率显著增高);假如去 除气囊后发觉水疱,应局部消毒后,用无菌注射 器将液体抽出,不可弄破水疱表皮,以免增加感 染概率。
第21页
惯用护理诊疗/问题
1、焦虑/恐惧 与所患脑血管疾病、担心治疗 效果和预后相关。
2、有受伤危险 与神经系统功效障碍如视力 障碍、肢体感觉、运动功效障碍、语言功 效障碍等相关。
3、知识缺乏 缺乏所患疾病及介入治疗相关 知识。
4、体液不足/有体液不足危险 与呕吐、应用 脱水剂相关。
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护理
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护理
第17页
常见并发症护理
• 脑出血:
术后亲密观察病人意识、瞳孔、肢体活动 及生命体征改变,认真统计病情演变过程 ,一旦发生颅内出血,应按医嘱给予20% 甘露醇250ml加氟美松5mg静脉点滴,或速 尿20-40mg静脉注射,2-4次/天。出血大者 ,应马上给予外科手术治疗。
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护理
第18页
常见并发症护理
• 血管痉挛:
对术后有可能发生血管痉挛者,应用血管 解痉药如尼莫地平4-8mg加入生理盐水 500ml迟缓静滴,或罂粟碱30mg肌注1次/8h 。
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护理
第19页
常见并发症护理
• 过分灌注综合征:
为预防过分灌注综合征发生,术后72小时 内常规0.02%硝普钠进行控制性低血压治疗 ,将病人平均脉压控制在其基础血压2/3, 在控制性低血压治疗期间要亲密观察病人 病情改变,预防血压过低发生意外,应用 甘露醇降低颅内压等处理。

脑血管介入术后如何护理

脑血管介入术后如何护理

脑血管介入术后如何护理脑血管疾病是一组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的"三高"疾病,其死亡率仅次于恶性肿瘤,80%以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

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我国每年有数百万的新增病人,介入治疗是一种治疗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的出血症状,维持患者的身心状态稳定,促使其病情稳定恢复。

那么,介入术后该如何护理呢,下面进行科普介绍。

一、术后护理1、麻醉复苏护理首先,配合麻醉师进行麻醉复苏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及时有效的控制血压,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加大氧流量吸氧。

其次,)卧位护理:绝对卧床24小时,去枕平卧6小时,术侧肢体保持伸髋位12小时,多数患者因患肢制动,平卧时间长,感腰背酸痛,下肢麻等不适症状,我们指导患者可在术侧下肢保持伸直的状态下,进行足趾及踝关节的活动,并按摩受压部位,以缓解病人不适感。

2、穿刺部位护理因在术中全身肝素化,故动脉鞘管拔出前应计算肝素的半衰期是否到时间,考虑拔管,必要时查凝血酶原时间,拔鞘管后局部手法按压15~30分钟后用弹力绷带8字型包扎制动8小时,2kg沙袋加压8小时,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和淤斑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本组有1例患者拔出鞘管2小时,出现穿刺部位出血,立即给予重新包扎,通过手法压迫加压包扎止血,血肿自行吸收。

3、饮食护理根据患者情况嘱患者多饮水,在1500ml以上,或遵医嘱给予利尿剂,促进造影剂毒素的排出,术后6小时后嘱其进易消化饮食。

4、病情观察(1)由于术后平卧,局部加压穿刺肢体伸直制动,故密切观察穿刺侧肢体远端的血液循环情况,皮肤的颜色温度、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经常询问病人有无下肢疼痛现象,如术侧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在有无出血的情况下要考虑是否加压包扎过紧,是否有无下肢动脉栓塞的情况,本组有一例患者出现术侧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给予松开加压包扎绷带,重新包扎,症状很快消失,本组无一例发现下肢动脉栓塞。

介入治疗术后的护理措施

介入治疗术后的护理措施

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导管将药物或器械送入人体特定部位进行治疗。

术后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介入治疗术后的护理措施:一、观察生命体征1.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术后2小时内,每15分钟测量一次生命体征,随后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测量频率。

3. 观察患者神志变化,如有意识模糊、嗜睡等异常情况,立即告知医生。

二、观察穿刺部位1. 术后穿刺部位需加压包扎,防止出血。

拔除导管后,压迫穿刺部位30分钟,然后用纱布绷带加压包扎。

2. 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血肿、感染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3. 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三、观察尿量及肾功能1. 术后鼓励患者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出,预防肾功能损害。

2. 观察患者尿量变化,若出现少尿、无尿等症状,及时告知医生。

3. 定期检测肾功能,如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

四、观察疼痛情况1. 术后患者可能出现疼痛,可给予止痛药物缓解。

2. 观察患者疼痛程度,调整止痛药物剂量。

3. 教会患者正确使用止痛药物,避免滥用。

五、饮食护理1. 术后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2. 术后4小时可进食,注意饮食卫生。

3. 鼓励患者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出。

六、活动与休息1. 术后患者需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2. 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

3. 避免术侧肢体过度用力,防止穿刺部位出血。

七、心理护理1. 术后患者可能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医护人员需给予心理疏导。

2. 向患者讲解疾病知识及治疗过程,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3. 与患者保持良好沟通,倾听患者诉求,关注患者心理变化。

八、预防并发症1. 观察患者有无发热、寒战、咳嗽、咳痰等症状,警惕感染。

2. 观察患者有无下肢肿胀、疼痛等症状,警惕血栓形成。

3. 观察患者有无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警惕颅内压增高。

九、出院指导1. 术后1周内避免剧烈运动,注意休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