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液体物态变化
有关物理物态变化的知识点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科学,物态变化是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经历的变化过程。
在物理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固体、液体和气体这三种常见的物态。
本文将从固体到液体再到气体的物态变化过程进行详细介绍。
1.固体固体是物质最常见的一种状态。
在固体中,原子或分子之间通过化学键或离子键相互结合,形成了有序排列的晶格结构。
固体的分子间距相对较小,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
因此,固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并且不易被压缩和流动。
2.固体到液体当固体受到足够的热量加热时,分子的热运动增强,能量足够克服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固体就会发生物态变化,转变为液体。
这个过程称为熔化。
在熔化过程中,固体的结构逐渐松散,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大,相互作用力减弱。
液体具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可以流动但不易被压缩。
3.液体到气体当液体受热或者受到较大的压力时,液体分子的热运动增强,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相互作用力进一步减弱,液体就会发生物态变化,转变为气体。
这个过程称为汽化。
在汽化过程中,液体的分子间距进一步增大,分子的相互作用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气体具有无定形的形状和体积,分子间距较大,分子间几乎没有作用力,可以自由运动并充满容器。
4.固体到气体此外,有一种物态变化是固体直接转变为气体,而不经过液体状态。
这个过程称为升华。
升华是物理学中的一个特殊现象,当固体受热时,分子的热运动增强,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固体直接转变为气体,而不经过液体状态。
常见的例子是冰在低温下蒸发而不融化。
5.气体到液体和液体到固体和固体到液体、液体到气体的物态变化相对应,气体也可以通过降温或增压的方式转变为液体,这个过程称为液化;液体也可以通过降温或减小压力的方式转变为固体,这个过程称为凝固。
总结起来,物态变化是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经历的变化过程,包括固体到液体、液体到气体、固体到气体、气体到液体和液体到固体。
这些物态变化过程受到温度和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了解物态变化的原理和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行为,为其他科学领域的研究提供基础。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6篇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6篇第1篇示例:初中物理中,物态变化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涉及到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掌握物态变化知识对学生理解物质的特性和应用有着重要意义。
下面就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固体、液体和气体1. 固体:固体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其特点是分子之间的间距较小、排列有序,并且几乎不具有自由流动的性质。
常见的固体有冰、铁、石头等。
2. 液体:液体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其特点是分子间的间距较大,可以流动但不会散开。
常见的液体有水、酒精等。
3. 气体:气体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其特点是分子之间的间距非常大,可以流动并且会扩散。
常见的气体有空气、氧气等。
二、物态变化的基本过程1. 凝固:物质由液体状态转变为固体状态的过程称为凝固。
在凝固过程中,物质的分子会由无序排列转变为有序排列,并且释放出一定的热量。
2. 溶解:溶解是指固体溶解于液体中的过程。
在溶解过程中,固体分子会和液体分子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稳定的溶液。
3. 沸腾: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称为沸腾。
在沸腾过程中,液体分子会受热膨胀,并且逐渐变成气体分子释放到空气中。
4. 气化:固体或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称为气化。
气化包括升华和蒸发两种方式,它们都是物质从固体或液体状态转变为气体状态的过程。
三、物态变化的影响因素1. 温度:温度是影响物态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常来说,温度升高会促使物质发生相应的变化,比如冰变成水,水变成蒸汽等。
2. 压力:压力对物态变化也有明显的影响。
在一定温度下,增加物质的压力会促使液体变成固体或气体变成液体。
3. 物质本身的性质:不同的物质由于其特有的分子结构和相互作用力,其物态变化的条件和规律也会有所不同。
四、物态变化的应用1. 冰冻食品:利用凝固的特性,将食品冷冻保存,可以延长其保鲜期。
2. 天然气提取:通过气化过程,可以从天然气中提取出液态气体,便于储存和运输。
3. 溶液制备:通过溶解过程,可以将一些化学品溶解于水中,制备出各种溶液用于实验或工业生产等。
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固体的分类自然界中的固态物质可以分为两种:晶体和非晶体..1晶体:像石英、云母、明矾等具有确定的几何形状的固体叫晶体..常见的晶体还有:食盐、硫酸铜、蔗糖、味精、石膏晶体、方解石等..晶体又分为单晶体和多晶体..单晶体:整个物体是一个晶体的叫做单晶体;如雪花、食盐小颗粒、单晶硅等..多晶体:如果整个物体是由许多杂乱无章地排列着的小晶体组成的;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多晶体;如大块的食盐、粘在一起的蔗糖、各种金属材料等..2非晶体:像玻璃、蜂蜡、松香等没有确定的几何形状的固体叫非晶体..常见的非晶体还有:沥青、橡胶等..2.3.4.晶体的形状和物理性质与非晶体不同是因为在各种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离子都是按照各自的规则排列的;具有空间上的周期性..5. 对比液态、气态、固态研究液体的性质1液体和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是流动的..2液体和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而气体的体积可以变化千万倍;3液体和固体都很难被压缩;而气体可以很容易的被压缩;6. 液体的微观结构跟固体一样;液体分子间的排列也很紧密;分子间的作用力也比较强;在这种分子力的作用下;液体分子只在很小的区域内做有规则的排列;这种区域是不稳定的:边界、大小随时改变;液体就是由这种不稳定的小区域构成;而这些小区域又杂乱无章的排布着;使得液体表现出各向同性..非晶体的微观结构跟液体非常类似;可以看作是粘滞性极大的液体;所以严格说来;只有晶体才能叫做真正的固体..7. 液体的表面张力1液体跟气体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叫做表面层..2表面层里的分子要比液体内部稀疏些;分子间距要比液体内部大3液体表面各部分之间有相互吸引的力;这种力叫表面张力4表面张力的作用使得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表面张力的作用使得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在体积相等的各种形状的物体中;球形物体的表面积最小;所以露珠、水银、失重状态下的水滴等等呈现球形.. 5浸润:一种液体会润湿某种固体并附在固体表面上的现象..6不浸润:一种液体不会润湿某种固体;也就不会附在固体表面上的现象..7毛细现象:浸润液体在细管里上升的现象和不浸润液体在细管里下降的现象8.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其比较如下表:9. 饱和汽与饱和汽压1饱和汽:与液体处于动态平衡的蒸汽叫做饱和汽..没有达到饱和状态的蒸汽叫做未饱和汽..2饱和汽压: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汽的压强一定;叫做饱和汽压..未饱和汽的压强小于饱和汽压..注意:饱和汽压只是指空气中这种液体蒸汽的分气压;与其他气体的压强无关..饱和汽压与温度和物质种类有关..10. 空气的湿度1空气的绝对湿度: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压强叫做空气的绝对湿度..2空气的相对湿度: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与同一温度时水的饱和汽压的比值叫做空气的相对湿度..即B =P 1/P S ×100%注意:空气的湿度是表示空气潮湿程度的物理量;但影响蒸发快慢以及影响人们对干爽与潮湿感受的因素;不是空气中水蒸气的绝对数量;而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与同一温度下水的饱和汽压的差距..所以与绝对湿度相比;相对湿度能更有效的描述空气的潮湿程度..11. 熔化热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而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2熔化热:某种晶体熔化过程中所需的能量Q 与其质量m 之比叫做这种晶体的熔化热..用λ表示晶体的熔化热;则λ=Q/m ;在国际单位中熔化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J/kg..注意: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增大分子势能;破坏晶体结构;变为液态..所以熔化热与晶体的质量无关;只取决于晶体的种类..②一定质量的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与凝固时放出的热量相等..③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变化;所以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化热..12. 汽化热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而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2汽化热:某种液体汽化成同温度的气体时所需要的能量Q 与其质量m 之比叫这种物质在这一温度下的汽化热..用L 表示汽化热;则L =Q/m ;在国际单位制中汽化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J/kg..注意:①液体的汽化热与液体的物质种类、液体的温度、外界压强均有关..②一定质量的物质;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汽化时吸收的热量与液化时放出的热量相等..。
物态变化判断

物态变化判断物态变化是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发生的状态转变。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很多物质的物态变化,如水的沸腾、冰的融化、蜡烛的燃烧等等。
本文将以物态变化为主题,探讨不同条件下物质的状态转变。
一、固体到液体的融化固体到液体的融化是一种常见的物态变化。
当固体受到一定的热量作用时,其内部的分子开始振动加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导致固体结构解离,固体变成液体。
例如,当我们将冰块放在室温下,冰块受到周围环境的热量传递,温度逐渐升高,最终冰块融化成水。
这是因为冰的熔点是0摄氏度,当温度超过0摄氏度时,冰的分子振动加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从而使冰转变为液态的水。
二、液体到气体的汽化液体到气体的汽化也是一种常见的物态变化。
当液体受到一定的热量作用时,其内部分子的振动速度增加,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导致液体转变成气体。
例如,当我们煮水时,水受到热源的加热,温度逐渐升高,最终水变成蒸汽。
这是因为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当温度超过100摄氏度时,水的分子振动速度增加,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从而使水转变为气态的水蒸气。
三、气体到液体的凝结气体到液体的凝结是一种常见的物态变化。
当气体受到一定的冷却作用时,其内部分子的振动速度减慢,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导致气体转变成液体。
例如,当我们在冬天呼出的热气遇到冷空气时,热气中的水蒸气受到冷却,温度下降,最终水蒸气转变为液态的水滴。
这是因为水的饱和蒸汽压与温度有关,当温度下降到饱和蒸汽压以下时,水蒸气会凝结成液体。
四、液体到固体的凝固液体到固体的凝固是一种常见的物态变化。
当液体受到一定的冷却作用时,其内部分子的振动速度减慢,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导致液体转变成固体。
例如,当我们将水放在冰箱中冷却,水的温度逐渐降低,最终水凝固成冰。
这是因为水的凝固点是0摄氏度,当温度低于0摄氏度时,水的分子振动速度减慢,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从而使水转变为固态的冰。
总结起来,物态变化是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状态转变过程。
物态变化物质的相变过程

物态变化物质的相变过程物态变化是指物质由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
这种变化过程又称为相变,是由于物质的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变化引起的。
在相变过程中,无论是外界温度的改变还是外加压力的改变,都会对物质的相态产生影响。
1. 固态到液态的相变固体到液体的相变过程称为熔化或熔化相变。
当固态物质受到足够高的温度时,分子或离子的热运动增强,克服了分子或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固体内部的结构逐渐解体。
当达到一定温度时,固体的结构完全崩溃,固体就转化为液体。
这个温度称为熔点。
不同物质的熔点各不相同,是物质的一个特性。
2. 液态到固态的相变液体到固体的相变过程称为凝固或凝固相变。
当液态物质受到足够低的温度时,分子或离子的热运动减弱,分子或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逐渐增强。
当达到一定温度时,液体的结构重新排列,形成规则的晶格结构,转化为固体。
这个温度称为凝固点。
不同物质的凝固点也是物质的特性之一。
3. 液态到气态的相变液体到气体的相变过程称为蒸发或汽化相变。
当液态物质受到足够高的温度时,分子或离子的热运动增强,其中一部分分子或离子获得足够的能量克服液体表面的吸附力,从液体中脱离,进入气态。
这个过程又称为蒸发。
蒸发可以发生在液体表面的任意位置,不需要整个液体都达到同样的温度。
液体的蒸气压越大,蒸发速度越快。
当液体的蒸气压等于外界的气压时,液体就开始沸腾,液体内部的分子都能够脱离液体表面进入气体,此时液体处于饱和状态。
液体的沸点是指在特定大气压下,液体开始沸腾的温度。
4. 气态到液态的相变气体到液体的相变过程称为凝结或液化相变。
当气态物质受到足够低的温度时,分子或离子的热运动减弱,其中一部分分子或离子失去足够的能量,被液体吸引后重新形成液体。
这个过程发生在气体中的分子或离子凝结成液滴的过程,称为凝结。
液滴会在气体中形成云、雾、露水等。
5. 固态到气态的相变固体直接向气体转变的相变过程称为升华。
当固态物质受到足够高的温度时,分子或离子具有足够的能量直接从固体表面挥发,进入气态,而不经过液态。
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教材分析

第九章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
第1节固体
本节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高中物理选修3-3第九章第一节《固体》是介绍固体基本物理特性及微观结构的一节内容,对于后面继续学习液体与气体提供了研究的思路与方向,并且提供了对照的模型。
通过这节的学习,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体会物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于“固体物理”这一前沿学科的关注有很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多设计分组探究实验,让学生经历观察与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重点与难点
晶体与非晶体的特点与区别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做好探究实验是突破该难点的最佳途径.
3.不同版本教材比
通过不同版本的比较我们发现,人教版对于固体的要求相对较低,特别对于微观结构和新材料的要求要低于其他版本。
最新高中物理 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知识点

12高中物理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知识点一、晶体和非晶体31、晶体的微观结构特点45①组成晶体的物质微粒,依照一定的规律在空间整齐地排列。
6②晶体中物质的微粒相互作用很强,微粒的热运动不足以它们的相互作用而7远离。
8③微粒的热运动表现为在一定的平衡位置附近不停地做微小的振动。
910晶体和非晶体主要区别在于有无固定熔点。
二、液体11121、液体的微观结构13液体中的分子跟固体一样是密集在一起的,液体分子的热运动也是表现为14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微小的振动。
但液体分子只在很小的区域内有规则的排列,15这种区域是暂时形成的,边界和大小随时改变,有时瓦解有时重新形成。
2、液体的宏观特性:具有一定的体积、流动性、各向同性和扩散的特点。
163、液体表面张力1718①分子分布特点:由于蒸发现象,液体表面层分子分布比内部分子稀疏。
19②分子力特点:液体内部分子间引力、斥力基本上相等,而液体表面层分子20之间距离较大,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合力指向液体内部。
③表面特性:表面层分子之间的引力使液面产生了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好2122像一层绷紧的膜。
如果在液体表面任意画一条线MN,线两侧的液体之间的作用23力是引力,它的作用是使液体表面绷紧,所以叫做液体表面张力。
24表面张力的作用:使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使液体面积趋于最小,而在25相同的体积下,球形的表面积最小。
所以我们看到的液滴都是球面形的。
液滴26由于受到重力的影响,往往程扁球形,在失重条件下才呈球形。
三、浸润和不浸润27281、附着层:液体与固体接触是,接触的位置形成一个液体薄层。
现象由于液体对固体浸润造成液面在器壁附近上升,液面弯曲,形成凹形的弯月面。
由于液体对固体不浸润造成液面在器壁附近下降,液面弯曲,形成凸形的弯月面。
微观解释如果附着层的液体分子比液体内的分子密集,附着层内液体分子间距离小于分子间的平衡距离r,附着层内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附着层有扩张的趋势,这样表现为液体浸润固体。
物理选修3--3第九章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知识点汇总

物理选修3--3第九章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知识点汇总-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物理选修3--3第九章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知识点汇总(填空训练版)知识点一、固体1、固体固体是物质的一种聚集状态。
与液体和气体相比固体有比较固定的体积和形状、质地比较坚硬。
2、固体的分类自然界中的固态物质可以分为两种: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像石英、云母、明矾、食盐、金属等具有确定的几何形状的固体叫晶体。
常见的晶体还有:硫酸铜、蔗糖、味精、石膏晶体、方解石等。
晶体又分为单晶体和多晶体。
单晶体:单晶体是指样品中所含分子(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中呈规则、周期排列的一种固体状态。
整个物体是一个晶体的叫做单晶体,单晶体有一定规则的几何外形,如雪花、食盐小颗粒、单晶硅等。
多晶体:如果整个物体是由许多杂乱无章排列的小晶体组成的,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多晶体,如大块的食盐、粘在一起的蔗糖、各种金属材料等。
(2)非晶体:像玻璃、蜂蜡、松香等没有确定的几何形状的固体叫非晶体。
常见的非晶体还有:沥青、橡胶等。
说明:各向异性是指这种材料在不同方向上物理性质不同,即力学、热学、电学和光学性质不一定相同。
5. 晶体的微观结构晶体的形状和物理性质与非晶体不同是因为在各种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离子)都是按照各自的规则排列的,具有空间上的周期性。
6. 对比液态、气态、固态研究液体的性质(1)液体和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是流动的。
(2)液体和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而气体的体积可以变化千万倍。
(3)液体和固体都很难被压缩,而气体可以很容易的被压缩。
知识点二、液体1、液体液体没有确定形状,往往受容器影响;液体与空气的交界面叫自由面;液体具有显著的流动性。
2. 液体的微观结构跟固体一样,液体分子间的排列也很紧密,分子间的作用力也比较强,在这种分子力的作用下,液体分子只在很小的区域内做有规则的排列,这种区域是不稳定的:边界、大小随时改变,液体就是由这种不稳定的小区域构成,而这些小区域又杂乱无章的排布着,使得液体表现出各向同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 水 蒸 气 的 饱 和 汽 压 为 5.68×102 Pa , 相 对 湿 度 为
6.07×102 5.68×102
PPaa×100%>1,所以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变为饱和
汽.
答案 见解析
自我检测区
学案5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本 课
A.玻璃块有规则的几何形状,所以它是晶体
栏 目
B.不具有确定形状的物体,一定不是晶体
本
课 C.在建筑房屋时,在砌砖的地基上要铺一层油毡或涂过沥
栏
目
青的厚纸,这是为了增加毛细现象使地下水容易上升
开
关 D.农田里如果要保存地下的水分,就要把地面的土壤锄松,
可以减少毛细现象的发生
专题整合区
学案5
解析 毛细现象和液体的浸润、不浸润相联系.浸润液体
在细管中上升,不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下降,故 A、B 正确.
果夜间最低气温是-3 °C,那么,空气中的水蒸气会不
会成为饱和汽?为什么?(设绝对湿度不变,6 °C 时水
蒸气的饱和汽压 ps1=9.34×102 Pa,-3 °C 时水蒸气的
本 课
饱和汽压为 ps2=5.68×102 Pa)
栏 目
解析 由相对湿度公式得 6 °C 时空气的绝对湿度为 p1=
开 关
ps1×65%=9.34×102×65% Pa≈6.07×102 Pa.因为-3 °C
毛细管,而且还要使它们变得更细,这时就要用磙子压紧
土壤,所以 C 错误,D 正确. 答案 ABD
专题整合区
学案5
三、饱和汽压与湿度
1.液体与饱和汽的平衡是动态平衡.
本 课
2.饱和汽压与温度有关,而与体积无关.
栏
绝对湿度
目 开
3.灵活运用相对湿度=饱和汽压×100%进行计算.
关
专题整合区
学案5
例 3 冬季某天,日间气温 6 °C 时的相对湿度是 65%,如
薄片在力学性质上表现为各向同性,也无法确定薄片是多
本 课
晶体还是非晶体,选项 B 错误;
栏 目
固体球在导电性质上表现为各向异性,则一定是单晶体,
开 关
选项 C 正确;
某一物质的物理性质显示各向同性,并不意味着该物质一
定是多晶体,对于单晶体并非所有物理性质都表现各向异
性,选项 D 错误.
答案 C
专题整合区
开 关
的分子分布性质决定的.
3.毛细现象是表面张力、浸润和不浸润共同作用的结果.若
液体浸润毛细管管壁,则附着层有扩张的趋势,毛细管
中液面上升,反之,液面下降.
专题整合区
学案5
例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鸭子从池塘中出来,羽毛并不湿——毛细现象
B.细玻璃棒尖端放在火焰上烧熔后尖端变成球形——表
建筑房屋的时候,在砌砖的地基上铺一层油毡或涂过沥青
的厚纸,防止地下的水分沿着夯实的地基以及砖墙的毛细
本 课
管上升,以使房屋保持干燥.土壤里有很多毛细管,地下
栏 目
的水分可以沿着它们上升到地面.如果要保存地下的水
开 关
分,就要把地面的土壤锄松,破坏这些土壤里的毛细管.相
反,如果想把地下的水分引上来,就不仅要保持土壤里的
本
B.一块均匀薄片,沿各个方向对它施加拉力,发现其强
课
度一样,则此薄片一定是非晶体
栏
目 开
C.一个固体球,如果沿其各条直径方向的导电性不同,
关
则该球体一定是单晶体
D.一块晶体,若其各个方向的导热性相同,则这块晶体
一定是多晶体
专题整合区
学案5
解析 根据各向异性和各向同性只能确定是否为单晶体,
无法用来鉴别晶体和非晶体,选项 A 错误;
学案5
针对训练 1 关于晶体,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晶体一定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 CD )
B.晶体一定具有各向异性
本
C.晶体熔化时具有一定的熔点
课 栏
D.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主要用于破坏晶体结构,增加
目 开
分子势能
关
解析 多晶体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也不具有各向异
性.但单晶体和多晶体熔化时具有一定的熔点,吸收的
本 课
面张力
栏 目
C.粉笔能吸干纸上的墨水——浸润现象
开 关
D.布做的雨伞,虽然纱线间有空隙,却不漏雨水——毛
细现象
解析 A 中是不浸润现象,B 中是表面张力,C 中是毛
细现象,D 中是不浸润现象,故只有 B 正确.
专题整合区
学案5
针对训练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浸润液体在细管里能上升
B.不浸润液体在细管里能下降
目 开
2.从能量转化的观点理解晶体的熔化热和汽化热.
关 3.晶体具有各向异性的特性,仅是指某些物理性质,并不
是所有物理性质都是各向异性的.例如,立方体铜晶体
的弹性是各向异性的,但它的导热性和导电性却是各向
同性的.
专题整合区
学案5
4.同一物质既可以是晶体,又可以是非晶体,如天然的石
英是晶体,熔融过的石英(石英玻璃)是非晶体.
开 关
C.敲打一块石英以后,使它失去了天然面,没有规则
的外形了,变成了非晶体
D.单晶体在外形上都具有天然确定的几何形状,其对
应表面之间的夹角大小是相等的
自我检测区
学案5
解析 单晶体有天然确定的几何形状,各对应表面之间
的夹角相等;而多晶体不具有天然确定的几何形状,非
本 课
晶体也没有天然确定的几何形状.石英被打碎以后,并
栏 目
没有改变其内部结构,依然是晶体,A、B、C 错,D 对.
开 关
答案 D
自我检测区
学案5
2.同一种液体,滴在固体 A 的表面时,出现如图 1 甲所示 的情况;当把毛细管 B 插入这种液体时,液面又出现如 图乙所示的情况.若 A 固体和 B 毛细管都很干净,则( )
热量主要用于破坏晶体结构,增加分子势能,分子动能
不变.故正确答案为 C、D.
专题整合区
学案5
二、液体表面层和附着层的特性引起的现象
1.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层各个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吸引
力.它是由于表面层内分子之间的引力产生的,表面张
本 课
力使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
栏 目
2.浸润、不浸润现象和液体、固体都有关系,是由附着层
网络构建区
学案 5 章末总结
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
本
课
栏 目何外形 熔点 各向异性
各向同性
周期性 几何外形
无 各向同性
学案5
网络构建区 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学案5
动态平衡
专题整合区
学案5
一、晶体与非晶体
本 1.利用有无确定熔点鉴别晶体、非晶体,利用各向同性或
课 栏
各向异性鉴别单晶体.
本 5.非晶体的结构是不稳定的,在适当条件下要向晶体转化,
课 栏
如把晶体硫加热熔化,并使其温度超过 300 °C,然后倒
目 开
入冷水中急剧冷却,硫就会变成柔软的非晶体,但经过
关
一段时间后,非晶体的硫又变成晶体了.
专题整合区
学案5
例 1 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可以根据各向异性或各向同性来鉴别晶体和非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