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基础-模电课程教案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案三篇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案三篇篇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案1、本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是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主要技术基础课。
其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半导体器件和典型集成运放的特性与参数,掌握基本放大、负反馈放大、集成运放应用等低频电子线路的组成、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基本分析方法和工程计算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和深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打好基础。
2、本课程教学要求:1.掌握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外部特性、主要参数、等效电路、分析方法及应用原理。
2.掌握共射、共集、共基、差分、电流源、互补输出级六种基本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特点及分析,熟悉改进放大电路,理解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及分析方法,理解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分析方法,理解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概念及分析。
3.掌握反馈的基本概念和反馈类型的判断方法,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熟练掌握深度负反馈条件下闭环增益的近似估算,了解负反馈放大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及其消除原则。
4.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组成和典型电路,理解理想运放的概念,熟练掌握集成运放的线性和非线性应用原理及典型电路;掌握一般直流电源的组成,理解整流、滤波、稳压的工作原理,了解电路主要指标的估算。
3、使用的教材:绪论本章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放大电路的基本知识;要求了解放大电路的分类及主要性能指标。
本章总体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采用多媒体教学)§1-1电子系统与信号0.5§1-2放大电路的基本知识0.5本章重点:放大电路的基本认识;放大电路的分类及主要性能指标。
本章教学方式:课堂讲授本章课时安排:1本章的具体内容:1节介绍本课程目的,教学参考书,本课程的特点以及在学习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和学习方法;介绍放大电路的基本认识;放大电路的分类及主要性能指标。
重点:放大电路的分类及主要性能指标。
第1章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本章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半导体基础知识;理解PN结的结构与形成;熟练掌握普通二极管和稳压管的V-I特性曲线及其主要参数,熟练掌握普通二极管正向V-I特性的四种建模。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学院课程教案*** ~ ***学年第一学期教学系(部)教研室计科教研室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年级、专业、班级主讲教师职称 / 职务使用教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说明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总学时:32学时实验、上机学时:8学时二、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科基础课,主要介绍常用半导体器件、基本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直流稳压电源等内容的工作原理。
三、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模拟电路的基本原理及分析方法,学会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能应用这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来分析工程实际中的模拟电路,为后续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做铺垫,并具有一定的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电路基础(1)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案(1)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一章半导体器件课时安排2学时授课时间第1周教学目的和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1.掌握: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概念和二者的区别;2.熟悉:本征半导体;杂质半导体;PN结;常用半导体器件;3.了解:半导体基础知识以及初步认识常用半导体器件。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1.基本内容: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概念;本征半导体;杂质半导体;PN结;初步认识常用半导体器件;2.重点:模拟电子电路与数字电路的概念;3.难点:对本征半导体、杂质半导体、PN结的理解。
讲课进程和时间分配:(1)课程介绍、导入模拟量与数字量的概念、半导体的概念;(20分钟)(2)本征半导体及其导电性能、杂质半导体及其导电性能;(30分钟)(3)PN结的形成及特性;(35分钟)(4)本章小结。
(5分钟)讨论、思考题、作业:见课后习题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李承,徐安静.模拟电子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练习课□ 其他□教学方式(请打√):传统讲授 双语□ 讨论□ 示教□ 指导□ 其他□ 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填表说明: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教案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案教案标题: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目标:1. 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模拟电子技术中常用的电路元件和符号3. 能够分析和设计简单的模拟电子电路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教学内容:1. 模拟电子技术的概念和应用领域2. 电子元件的基本特性和参数3. 模拟电子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分类4. 模拟电子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5. 模拟电子技术在现代工程中的应用案例教学重点:1. 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电子元件的基本特性和参数3. 模拟电子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分类教学难点:1. 模拟电子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2. 模拟电子技术在现代工程中的应用案例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结合实例分析2. 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3. 课堂互动和讨论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模拟电子技术在现代生活和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理论讲解:介绍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电子元件的基本特性和参数、模拟电子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分类等内容。
3. 实验操作:设计一些简单的模拟电子电路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模拟电子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4.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分析模拟电子技术在现代工程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5. 总结与展望: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模拟电子技术的发展前景和学习方向。
教学工具:1. 多媒体课件2. 模拟电子电路实验箱3. 模拟电子技术教材和参考书籍4. 实际工程案例资料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表现2. 实验操作和设计报告3. 课堂讨论和互动情况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完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模拟电子技术电子教案

模拟电子技术电子教案第一章:模拟电子技术基础1.1 模拟电子技术的概念与发展1.2 模拟电子电路的组成与特点1.3 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定律与分析方法第二章:放大器电路2.1 放大器的作用与分类2.2 放大器的性能指标2.3 放大器的基本电路分析2.4 常用放大器电路实例第三章:滤波器电路3.1 滤波器的作用与分类3.2 滤波器的性能指标3.3 滤波器的基本电路分析3.4 常用滤波器电路实例第四章:振荡器电路4.1 振荡器的作用与分类4.2 振荡器的性能指标4.3 振荡器的基本电路分析4.4 常用振荡器电路实例第五章:模拟电子技术的应用5.1 模拟电子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5.3 模拟电子技术在视频设备中的应用5.4 模拟电子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第六章:模拟集成电路6.1 集成电路概述6.2 模拟集成电路的类型与特点6.3 集成电路的封装与测试6.4 常用模拟集成电路介绍第七章:模拟信号处理7.1 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7.2 模拟信号处理技术7.3 信号处理电路实例7.4 信号处理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第八章:模拟电路设计方法与实践8.1 模拟电路设计的基本原则8.2 电路设计的一般步骤8.3 电路仿真与实验8.4 电路设计实例分析第九章:模拟电子技术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9.1 模拟电子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9.2 模拟电子技术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应用9.3 模拟电子技术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第十章:模拟电子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10.1 模拟电子技术的发展历程10.2 当前模拟电子技术面临的挑战10.3 模拟电子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10.4 我国在模拟电子技术领域的发展现状与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教案中的重点环节包括:1. 模拟电子技术的概念与发展: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定义和发展历程,理解模拟电子技术与数字电子技术的区别。
2. 放大器电路的分析:掌握放大器的作用、性能指标和基本电路分析方法,了解不同类型的放大器电路及其应用。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基本的电子技术概念和基本原理。
2.了解电子元器件的分类和功能。
3.能够使用万用表、示波器等仪器进行电路测试和故障排查。
4.能够进行简单的电路设计和实验。
5.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电子技术概述:电子技术的定义、应用领域和发展历程。
2.电子元器件的分类和功能:a.主动元件: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等;b.被动元件:电阻、电容、电感等。
3.基本电路原理: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电源和负载等。
4.电路分析与设计方法:串、并联电路的计算和分析。
5.电路测试与故障排查:使用万用表、示波器进行电路测试,掌握常见故障排查方法。
6.电路实践与设计:进行简单的电路实验和设计。
7.功能电路的原理和应用:放大器、振荡器、计时电路等。
三、教学方法:1.讲授与讨论相结合: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进行互动讨论。
2.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4.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电路设计和实验,培养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介绍电子技术的定义和应用领域,并展示一些常见的电子产品,引发学生的兴趣。
2.知识讲解:依次介绍电子技术概述、电子元器件的分类和功能,基本电路原理等内容。
3.讨论互动:根据讲解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进行互动讨论,澄清疑惑。
4.实验探究:安排学生进行基本电路实验,如测量电压、电流,验证欧姆定律等。
5.案例分析:分析一个实际应用案例,例如音频放大器的设计和故障排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6.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电路设计,要求他们按照要求完成特定功能的电路设计,并进行实际操作。
7.总结与展望: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电子技术的进一步学习兴趣。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教案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教案第一章:绪论1.1 教学目标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
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电路组成。
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1.2 教学内容模拟电子技术的定义和特点。
模拟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
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
模拟电子电路的组成。
模拟电子技术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利用示例电路图,展示模拟电子电路的组成和功能。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
1.4 教学资源教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件: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示例电路图:展示模拟电子电路的组成和功能。
1.5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和分析示例电路图,巩固对模拟电子电路组成和功能的理解。
第二章:放大电路2.1 教学目标掌握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理解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和参数。
学会分析放大电路的工作状态和特点。
2.2 教学内容放大电路的定义和作用。
放大电路的分类和基本原理。
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和参数。
放大电路的工作状态和特点。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通过示例电路图,展示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和参数。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理解放大电路的工作状态和特点。
2.4 教学资源教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件: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示例电路图:展示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和参数。
实验设备:进行放大电路的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
2.5 教学评估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放大电路性能指标和参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三章:滤波电路3.1 教学目标掌握滤波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理解滤波电路的功能和应用。
学会分析滤波电路的特性和解算。
3.2 教学内容滤波电路的定义和作用。
滤波电路的分类和基本原理。
滤波电路的功能和应用。
滤波电路的特性和解算。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滤波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掌握常用的模拟电子器件(如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3. 学习模拟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如叠加原理、戴维南-诺顿定理等)。
4. 熟悉模拟信号的放大、滤波、调制等处理方法。
5.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 常用模拟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3. 模拟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4. 模拟信号的放大、滤波、调制等处理方法。
5.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利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模拟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3.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模拟信号的放大、滤波、调制等处理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实例。
4. 开展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5.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2. 实验设备: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模拟电子器件,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实验仪器。
3. 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章节的教学课件,以便于课堂讲解和演示。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提问、讨论等情况,占总评的30%。
2.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30%。
4.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掌握情况,占总评的20%。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授课方式:课堂讲解与实验相结合。
3. 教学进度安排:章节一: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术语(第1-4课时)章节二:常用模拟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第5-8课时)章节三:模拟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第9-12课时)章节四:模拟信号的放大、滤波、调制等处理方法(第13-16课时)章节五:实际应用案例分析(第17-20课时)章节七:实验与实践(第23-28课时)章节八:课程设计(第29-32课时)七、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电子教案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教案标题: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包括电路基本概念、电子元器件的特性、模拟信号的处理等。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学生将能够理解和应用模拟电子技术,为将来的电子工程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1. 理解电子电路的基本概念,包括电压、电流、电阻等;2. 掌握常见电子元器件的特性和使用方法,如电容器、电感器、二极管等;3. 理解模拟信号的特点和处理方法,如放大、滤波、调制等;4. 能够设计和分析简单的模拟电路,如放大器、滤波器等;5.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和步骤:1. 电子电路基础知识a. 介绍电子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符号表示;b. 解释电压、电流、电阻的概念和单位;c. 讲解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的原理和应用。
2. 电子元器件的特性和使用a. 介绍常见的电子元器件,如电容器、电感器、二极管等;b. 解释它们的特性和工作原理;c. 演示它们的使用方法和实际应用。
3. 模拟信号的处理a. 介绍模拟信号的特点和表示方法;b. 讲解模拟信号的放大、滤波、调制等处理方法;c. 演示不同处理方法的实际应用。
4. 模拟电路设计与分析a. 引导学生设计和分析简单的模拟电路,如放大器、滤波器等;b. 讲解设计原理和关键参数的选择;c. 指导学生进行实际电路搭建和测试。
5. 实践操作和问题解决a. 提供实验平台和实际电路案例;b.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如电路搭建、信号测试等;c. 鼓励学生遇到问题时主动思考和解决。
评估方法:1. 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回答的质量;2. 实验报告评估: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评估其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实验操作的准确性;3. 设计和分析任务评估: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项模拟电路的设计和分析任务,评估其设计思路和结果的正确性。
教学资源:1. 电子教材和参考书籍;2. 电子元器件和实验设备;3. 电路模拟软件和仿真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XX学院
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课程代码:
层次:本科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学分/学时:4/64
系部:电子系
二〇二〇年八月
第一讲
注:原则上每两节课为一讲,每讲必须填写此表
第二讲
注:原则上每两节课为一讲,每讲必须填写此表
注:原则上每两节课为一讲,每讲必须填写此表
注:原则上每两节课为一讲,每讲必须填写此表
第九讲、第十讲 授课题目 实验一 单级放大电路的搭建与测试
授课方式
理论课( ) 讨论课() 实验课(√ ) 习题课( ) 其他( )
教学目标、要求:
1.掌握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及其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学习测量放大器Q 点、A V 、ri 、ro 的方法,了解共射极电路特性。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测量放大器Q 点、A V 、ri 、ro 的方法; 难点:测量放大器Q 点、A V 、ri 、ro 的方法。
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1.三极管β值的测定。
2.静态工作点的设置:为使放大电路工作不因进入非线性区而产生波形失真,就必须给放大电路设置一个合适的静态工作点。
3.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为be L
r R Av 'β-
=,其中L L R R //R C '
=。
4.测放大器输入、输出电阻 时间分配和教学手段 160分钟
PPT 、板书、实际动手
课后反思:
参考文献及书目(或互联网网址):
讨论、思考题和作业: 1.撰写实验报告。
注:原则上每两节课为一讲,每讲必须填写此表
注:原则上每两节课为一讲,每讲必须填写此表
第十四讲
注:原则上每两节课为一讲,每讲必须填写此表
第十五讲、第十六讲
注:原则上每两节课为一讲,每讲必须填写此表
注:原则上每两节课为一讲,每讲必须填写此表
注:原则上每两节课为一讲,每讲必须填写此表
注:原则上每两节课为一讲,每讲必须填写此表
第二十一讲、第二十二讲
注:原则上每两节课为一讲,每讲必须填写此表
注:原则上每两节课为一讲,每讲必须填写此表
注:原则上每两节课为一讲,每讲必须填写此表
注:原则上每两节课为一讲,每讲必须填写此表
注:原则上每两节课为一讲,每讲必须填写此表
第二十七讲、第二十八讲
注:原则上每两节课为一讲,每讲必须填写此表
注:原则上每两节课为一讲,每讲必须填写此表
注:原则上每两节课为一讲,每讲必须填写此表
第三十一讲、第三十二讲
注:原则上每两节课为一讲,每讲必须填写此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