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复习思考题

合集下载

近代史复习思考题

近代史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p10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P15—16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P16-17第二章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P43-44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指导思想和失败的原因?P45 p49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性质、意义和失败的原因?P51-53第三章1、三民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

P59-60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P653、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不能实现的根本原因。

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不能实现的原因是帝国主义时代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一切具体原因都是由这个根本原因所决定的。

(1)帝国主义时代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造就了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格。

西方资产阶级----低下的社会地位,要生存必须同封建主义进行义无返顾的斗争,造就了它反封建的坚强性格。

中国资产阶级----由封建的地主、官僚、买办和商人转化而来。

这使中国的资产阶级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若即若离、藕断丝连的微妙关系。

(2)帝国主义时代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给建立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造成了比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强大的多的障碍。

西方----实现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障碍力量,只有封建势力。

中国----阻碍走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的力量则有两个: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3)帝国主义时代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使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武器已经过时。

同西方早期的资产阶级一样,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所运用的思想武器也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

但是它们所处的历史时代却各不相同。

民主主义思想对于反封建还可以显得雄风犹存,但对于反帝却是无能为力。

第四章1.中国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请结合教材提供的事实分析)第一,选择借助超然于政治的思想文化改造的方式实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第二,在紧迫的救亡危机面前选择复归现实的政治斗争第三,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共同作用下倾向社会主义理想第四,通过深入的理论比较和大胆的实践论证,选择科学的马克思主义2.十月革命是怎样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的?p99;3.五四运动及其历史特点p103-104;4.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思考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思考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思考题
1. 近代时期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政治控制和经济侵略的方式。

2.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失败原因。

3. 戊戌维新派宣传变法的举措。

4.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5.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及意义。

6.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7.十月革命对中国先进分子的影响。

8. 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中的作用。

9.红军长征精神的内涵。

10.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11.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内容及意义。

12.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13.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及其启示。

14.我国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国内外条件。

15. 中共八大的历史功绩。

16.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发生严重错误的原因。

17.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的主要内容
18. 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的主要内容。

19.评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20. 试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宝贵经验。

第 1 页(共 1 页)。

近代史思考题

近代史思考题

1.20世纪20年代,改组后的国民党是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党派。

答:改组后的国民党代表的是民族资产阶级利益。

1924年孙中山改组中国共产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提出具体反帝斗争的要求。

民权主义:“强调国家政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民生主义:提出了“耕者有其田”“节约资本”。

新的三民主义有明确的反帝反封的内容,并且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结合,与中共民主革命的纲领一致,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2.抗日战争时期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
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特殊形式的联盟。

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发生明显分化。

蒋介石代表的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参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公开降日,成了中国人民的敌人。

因此,不能笼统地说抗战时期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

1.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答: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从此以后,工人阶级开始领导中国革命,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始了民主革命的新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
2.试论述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答:中国抗日战争是半个世纪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日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主战场,中国抗日战场不但打破了日本“北进”的策略,而且迟滞了日本“南进”的计划,有力地支援了苏联的卫国战争和美英盟军对日作战,从而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近现代史思考题及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思考题及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思考题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答: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新的阶级和新的思想。

因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原因: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首先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败社会制度决定的。

其次,是国家经济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

教训:落后就要挨打,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不推翻腐朽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败社会制度,要想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去进行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不可能的。

3、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答: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了沉重的灾难,它们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它们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它们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它们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4、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答: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民主革命。

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5、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答:(1)三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第一是以蒋介石国民党为代表的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

近代史期末复习思考题

近代史期末复习思考题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思考题1、资本-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表现及其给中国带来的各种后果?(1)资本—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表现: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联动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83年,法国发动侵略越南和中国的中法战争1894年,日本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中日甲午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给中国带来的后果:A.军事侵略:手段:发动侵华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掠夺财富B.政治控制:手段:控制中国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C.经济掠夺:手段: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控中国的经济命脉D.文化渗透手段:1.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2.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资本—帝国主义对华的侵略不仅造成了中华民族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打击了中国的民族自信心,中国的国际地位急速下降;同时使中国在经济上丧失独立性,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中,成为西方大国的经济附庸;更重要的是随着军事侵略而来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在反侵略斗争中,清朝官兵中有哪些英勇抗敌的著名爱国人物及事例?P32中法战争中,督办台湾事务大臣刘铭传指挥守军击退法舰(进犯台湾基隆、淡水),老将冯子材大败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鸦片战争期间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江南提督陈化成;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提督史荣椿、乐善;中日甲午战争致远舰管带(舰长)邓世昌、经远舰管带林永升等。

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内容:a兴办近代企业;b建立新式海陆军;c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意义:洋务运动继承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自强”、“求富”为目标的主张,在客观上对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为了培养通晓洋务的人才,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思考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思考题

近代史复习思考题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1)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3)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4)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1)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①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

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清朝统治集团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已经使他失去在中国存在的理由,不推翻他是不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

②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的英国已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经济水平上。

中国近现代史思考题参考含

中国近现代史思考题参考含

一、为何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P19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天性变化,由一个落伍关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衰败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败,在迟缓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假如没有外来权利扰乱,中国最后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财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行能获取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行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后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来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权利,战后则增添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二、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两大历史任务及其互相关系?P19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此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一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兴盛、人民富饶,即革命与现代化。

两者互相差别又互相密切联系的。

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兴盛和人民富饶的前提,并为此开拓道路。

同时,也只有实现现代化和国家兴盛,人民富饶,才能真实实现民族独立。

三、有人说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你如何认识这一看法?殖民侵略的实质是什么? P24-301、这一看法整体上是错误的、片面的。

这是因为:( 1)从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过程看,陪伴着侵略的确带来了先进的思想文化、科技、管理制度等所谓“文明”的东西,但这是副产品,隶属品,其主要目的是侵略,是为了实现侵略而不得不这样做的。

;( 2)从列强侵略的目的、结果看,侵略的目的是变中国为殖民地,是发展他们自己的资本主义,而不是中国的资本主义。

世界近代史复习思考题(答案版)

世界近代史复习思考题(答案版)

世界近代史复习思考题导言一、填空1、人类历史跨入近代阶段的一个总体发展规律是:资本主义在西欧产生、发展、向全世界扩张并走向垄断。

2、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原动力。

3、19世纪末,推动资本主义由自由向垄断过渡的推动力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4、进入垄断阶段,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成为资本主义经济扩张的主要手段。

二、名词解释1、资本主义答:“资本主义”这个词并不是一个稳定的概念,在世界近代史的不同阶段,它的含义一直在发生变化:(1)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关系,作为一种生产、分配和交换的制度,最早萌芽于14-15世纪的地中海沿岸;地理大发现以后,在西欧获得迅速发展。

(2)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新的制度(社会形态),最早产生于17世纪初的荷兰;随后在英、法、美等国家取得胜利。

(3)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展,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我们现在惯于使用的“资本主义”多取第二种含义,指的的资本主义社会形态。

三、简答1、简述世界近代史发展的四个阶段。

答:资本主义兴起时期(16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17——18世纪)、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时期(19世纪初——19世纪70年代)、向垄断过渡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

2、简述世界近代史中存在的三大世界性矛盾。

答: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扩张,逐渐形成了世界近代史的三大世界性的基本矛盾,这三大矛盾也构成了世纪近代史发展的线索,它们分别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资产阶级革命的先声——尼德兰革命一、填空1、世界历史上的爆发的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是尼德兰革命。

2、破坏圣像运动标志着尼德兰革命的爆发。

二、名词解释:1、“血腥敕令”答:1550年西班牙总督在尼德兰发布敕令,规定新教徒为“异端”分子,已经抓获即处死,并处没收财产。

窝藏帮助异端者同罪,因其残酷性被称为“血腥敕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思考题
1.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脉络。

2.戊戌维新运动。

3.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4.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5.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内容与意义。

6.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7.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8.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其基本经验是什么?
9.民主党派主张的第三条路线失败的原因。

10.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12.中共八大路线。

13.十一届三中全会。

14.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
本经验是什么?
复习思考题
∙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脉络
(P20-30)1.军事侵略: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物;
2.政治控制: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
人;3.经济掠夺:控制中国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4.文化渗透: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戊戌维新运动
(p50-53)运动,失败原因意义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P46-48)第一、创办近代军事工业;第二、创办近代民用工业;第三、建立新式海陆军;第四、兴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

历史作用:
第一、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引起了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领域里的变革,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第二、洋务派兴办学堂、派遣留学生等育才活动,传播了近代科技知识,培养和造就了一批科技人才,也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促进社会风气的改变。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p72-73)根本原因: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主观原因: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来自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2)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3)不能建立坚强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内容与意义
(p96-103)内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意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是切中时弊的;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并没有因为批判孔学就否定中国的全部传统文化;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主要内容:
会议批判了党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错误。

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

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并成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活动。

历史意义:
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

确定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是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其基本经验是什么?
从实力对比看,抗日战争是弱国对强国的战争。

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综合实力都很落后,是弱国。

而日本是世界上一等强国,军事、经济实力和政治组织力都很强大。

从战略对比来看,抗日战争是大国对小国的战争。

中国虽弱,但很大,地域广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兵源和物资补给充足,能长久坚持抗战。

日本虽强,但很小,且是深入中国的广阔领土,使得其人力、军力、财力、物力均感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

从战争性质看,抗日战争是中国抵御日本侵略的正义战争。

中国是正义的,进步的,得道多助,会得到广泛的国际援助。

而日本是非正义的,野蛮的,失道寡助。

从战争的结果看,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

中国经过14年抗战,以3500万人的伤亡和5000多亿美元的损失,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复兴。

经验(p167):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味道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3.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4.
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绝不惧怕战争;5.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党在全民族团结奋斗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民主党派主张的第三条路线失败的原因
主观原因中国民主党派所依靠的社会基础即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异常软弱,并不具备实现第三条路线的能力和勇气。

根本原因国民党和共产党作为决定中国命运的两大力量,不会允许中间派政治路线的存在。

社会原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主张在中国并没有赖以实现的群众根基。

直接原因解放战争的胜利进展让民主党派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和政策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召力,促使中间势力转向新民主主义立场。

外部原因美国和苏联作为国际上两大对立阵营,基于各自的对华战略,不支持中国民主当党派执政。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p216)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使中国胜利地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得到了全面的确立;社会主义改造是在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变革,它对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

∙中共八大路线(p237-238)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来;我们还必须为解放台湾、为彻底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最后消灭剥削制度和继续肃清反革命残余势力而斗争,但是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
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虽然还有阶级斗争,还要加强民主专政,但其根本任务已经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十一届三中全会(p266)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全会冲破长期“左”
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且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作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开始了在思想。

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领导核心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党和国家充满希望和活力地踏上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p191-192)
中国革命之所以能走上胜利的发展道路,是由于有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国人民的利益。

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

基本经验: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总结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