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

合集下载

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

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

2018 -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2018. 11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 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5第二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 -3题。

《逍遥游》是《庄子》内7篇之首,又是整部《庄子》的开卷第一篇。

不管《内篇》是否庄子手订,把《逍遥游》放在首篇,客观上也的确显示了它在整个《庄子》中的突出地位。

这足以证明编书者是一位对庄子思想理解极深又有高明见解的人。

庄子是中国文化史上一种独特的思想学说―逍遥哲学―的开创者。

‚逍遥‛一词在《诗经》中就已经出现,但作为哲学概念和对人生心理状态的抽象哲学概括来使用,却始于《庄子》。

它的内涵虽然继承了《诗经》中的基本义项,但总体而言又不同于《诗经》中的‚逍遥‛,而是更丰富了。

从《逍遥游》的内容来看,‚逍遥‛在这里是指一种超凡脱俗,不为身外之物所累的一种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近乎我们今天所说的‚绝对自由‛。

追求‚逍遥‛是庄子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也是整个庄子思想的核心。

庄子思想的庞大体系,就是围绕着这个核心构建起来的,其他一切思想观念和理论元素无不与这一核心存在着紧密联系。

正是在这个基本点上,显示了庄子思想区别于其他任何一种思想体系的主要特质。

因此我们可以说,庄子的整个思想体系就是一整套关于追求‚逍遥‛的‚逍遥哲学‛。

若从‚逍遥哲学‛这个角度来观察庄子思想的各个部分,我们就会发现,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它的理论基础,庄子的相对主义是它的认识论根源和走向逍遥境界的思想方法,庄子的社会思想是它产生及形成的心理土壤,庄子的文学思想和创作风格是它的具体表现和外化形式。

山西省长治市第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扫描版) (1)

山西省长治市第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扫描版) (1)

山西省长治市第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扫描版)2018-2019学年(上)高二年级语文(苏)答案(三)1.D“艺术不会直接反抗政治”,表述不严密,应该有个前提“在政治高压的环境中”2.A“其表达效果与这种非直接艺术形式被人们理解的程度成正比”理解有误,原文无依据3.B“这表明小说比诗歌更容易产生社会影响”以偏概全4.【答案和解析】答案:A 解析:举,应解释为“考取”。

5.【答案和解析】答案:B 解析:根据原文语意、语境需要。

6.【答案和解析】答案:C 解析:原文第二段说,狄仁杰上奏说罪不应该死之后“帝怒”,然后狄仁杰又以汉文帝和张释之的典故劝解皇帝,然后“帝意解“才”遂免死”,而不是“狄仁杰上奏说罪不应该死后皇帝就免除了他们的死罪”。

7.答案:(1)译文:(狄仁杰)被衙役诬陷,黜陟使阎立本召他来问询,认为他的才能出众。

(2)译文:后官升大理丞,一年里审判了长期不决的案件一万七千人,当时人称赞审判的公允并宽恕。

解析:(1)“为”“讯”“异”各1分,补充狄仁杰或“他”1分,大意1分,共5分。

(2)“迁”“狱”“平”各1分,大意2分,共5分。

8.“绚烂”指诗中景色,光彩耀眼,“平淡”指诗中的语言自然而不加雕饰。

(1分)本诗所描写的中秋良宵深宫禁闱中的月色景观是富丽堂皇、飞金流彩、令人目眩的(2分)而诗人却以平淡、自然的语言来表现。

9.①对友人禁中闲适惬意生活的羡慕之情。

从第二句、第四句可以看出,②对友人孤独、寂寞、惆怅的同情。

从第七、八句可以看出。

③对友人的思念,对自己在宫中生活的怀念,。

试题中的“八月十五日夜”,表明诗作的特定时间,自然引起对友人的思念;诗题中“怀禁中清景”,直抒胸意,表明诗人怀念宫中生活。

(答出两点即可,每点三分)10.(1)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周公吐哺,天下归心(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11..⑴ AD(答A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

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

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

汉阳一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9月月考高二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红楼梦》共有五个书名:《风月宝鉴》《情僧录》《金陵十二钗》《石头记》和《红楼梦》。

《风月宝鉴》代表道学眼光,《情僧录》代表痴男怨女的口味,《金陵十二钗》代表“写女儿之书”的看法。

《石头记》和《红楼梦》是两个最好的名字,也是读《红楼梦》最深入的两个角度。

把眼光局限于“道学”,便把《红楼梦》当成“劝世文”或“意淫书”来读。

以情僧来看的人,就把苏曼殊个人的遭遇告诉他,相信也会得来与读《红楼梦》同样的满足了。

以女儿之书来看,大可以说它是《镜花缘》,不过文字写得好、人物画得真、结构更紧密。

但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不也文字好、人物真、结构严吗?她是聪慧明智的女作家,在包涵广摄的意旨上,却无论怎样都不够与曹雪芹相比了。

《石头记》原是此书的本名,能代表《红楼梦》的中心意旨之一——欲望之斗争与生灭,但为什么曹雪芹终于选定了《红楼梦》为此书正名?第一,《石头记》此名好是好了,但读者无法一见此名,就可“望文”而“生义”,必须要读了此书,知道了关于那“石头”的寓言,方可略明。

由石变玉、由玉变石的象征意义,亦不容易从此名而一目了然。

第二,《石头记》一名,单调、无色彩,不大能表现出现实与空幻、入世与出世这正反两方面的涵旨,更不能显呈此书在“时间”上的主题。

《红楼梦》却不同,“红”是颜色,“楼”是建筑,“梦”是虚幻,三字合在一起,把所有内容都尽包进去。

“红”可以表示万花千彩的女子,见得到“色”。

“楼”是现实中的“相”,摸得着的实体,有人工在其中而建成的“楼”,代表现实世界。

“红楼”两字合起来,是“千娇百媚所居的世界”——大观园,或“金粉繁华”的世界——书中所云“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或如一位译者所说的,“红楼”就表示佛家所指的“红尘”——现实世界。

山东省济南市高二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

山东省济南市高二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

山东省济南市高二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 (2016高二上·海安期中)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它们在艺术创作中_______地表现了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神韵,记录了岁月的______ ,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

它们并没有因为当今高科技手段的出现而_______ ,而是继续在书画艺术中展示着华夏民族的质朴和灵动。

A . 淋漓尽致白驹过隙湮没无闻B . 栩栩如生斗转星移湮没无闻C . 栩栩如生白驹过隙销声匿迹D . 淋漓尽致斗转星移销声匿迹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以“和谐之旅”命名的北京奥运火炬全球传递活动,激发了我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也吸引了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关注。

B . 柳永没有想到,姑苏的天空竟这般的蓝,蓝得仿佛只要一伸手,手指就会被染成蓝色。

C . 长江水文局最新发布的水情分析指出,近年来长江流域出现了来水量严重偏少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天气因素所造成的,与三峡工程蓄水无直接关系。

D . 金钱可以让人过上富裕的生活,但是也可以让人利令智昏,走上犯罪的道路。

3. (2分)下列联句没有使用对仗的一项是()A .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B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C .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D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4. (12分)(2018·钦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中华文化根源于中原文化,中原文化实际上是以商周文化为主体的。

从文献和出土文物看,商周时期已经有了相当发达的农业,远超同时期其他地区。

基于农耕生产和生活所产生的文化,当然要比狩猎采集时代的文化发达,也更为精细,更有感染力和吸引力;再加上农业社会有超过日常需要的粮食和其他物品,社会分工也更为细密合理,因而在当时经常发生的部落或部族战争中容易获胜。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月考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月考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月考试题及答案到了逼近高二语文月考的日子,做好每份语文月考试题,能有效的检查出你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二语文上册月考试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月考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3题“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和”与“同”是先秦时期两个重要的哲学概念。

和同之辨早在西周末年《国语》、《左传》中就有明确记载。

孔子有关和同之辨的理论,是对前人学说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和而不同”是孔子理想人格的一个重要标准。

和与同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原则性和差异性。

承认差异,有差异性的统一才是“和”。

“和而不同”,被公认是典型的中国哲学智慧。

“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甚至一个时代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是文化发展和繁荣的必不可少的保证,也是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处理好各种文化关系的理论依据。

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正是“和而不同”、海纳百川的文化心态的历史体现。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全面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的文化理想。

但是孔子并未一味求“同”于周礼,而是在对三代文化的“损益”、“因革”有着清醒认识的基础上,采取了取其所长、择善而从的态度。

整个儒学的发展史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征。

战国中后期以来,儒学的所谓的“驳杂不纯”的特征就日渐明显。

汉代以后所谓的“独尊”的儒学,也是儒、道、墨、法、阴阳等等诸子思想的结合体。

实质上,自汉代开始,阳儒阴法或者说儒显道隐,一直是中国文化发展的特征,而其他诸子学说,也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脉脉潜流,从而成为中国文化的不竭源泉。

“和而不同”还表现在中华文化在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上。

汉代以来,随着中国本土道教的产生以及印度佛教的东来,在中国逐步形成了儒、释、道三教鼎立以至三教融合的局面。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月考试题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月考试题

一、古代诗文阅读(30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0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0分)(1),临清流而赋诗。

(2)引壶觞以自酌,。

(3)渔舟唱晚,;雁阵惊寒,。

(4),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

(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形影相吊。

(6),当侍东宫,。

(二)文言文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6题。

(2—5每题2分,第6题每小题3分)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四美具,二难并。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2.下列划横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时运不齐,命途多舛:乖违、不顺B.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等到C.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狂放、不拘礼法D.北海虽赊,扶摇可接:远3.下面两组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穷(且)益坚②若属皆(且)为所虏③宾主尽东南(之)美④臣(之)壮也,犹不如人A.①句与②句相同,③句与④句不同。

B.①句与②句相同,③句与④句也相同。

C.①句与②句不同,③句与④句也不同。

D.①句与②句不同,③句与④句相同。

4.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望长安于日下A豫章故郡,洪都新府B都督阎公之雅望C怀帝阍而不见D俨骖騑于上路5下列划横线词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屈贾谊于长沙B宾主尽东南之美C外连横而斗诸侯D徐孺下陈蕃之榻6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云南省大理市下关第一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2)(含解析)(最新整理)

云南省大理市下关第一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2)(含解析)(最新整理)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自诩(xǔ)熨帖(yù) 茶峒(dòng)怏怏不乐(yàng)
C.出岫(yòu)眄庭柯(miǎn)棨戟(qǐ)恶乎待哉(wū)
D.祚薄(zuò) 拔擢(zhuó) 倒涎(yán) 酩酊大醉(dǐng)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 业绩进步,以下为云南省大理市下关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2)(含解析)的全部内容。
云南省大理市下关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2)(含解析)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C.在上海家电博览会上,作为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的海尔推出了全球可去除PM2.5的首台空调。
D.在初始阶段,由于对滩海地区的地质条件整体认识存在误区,导致勘探队多次与遇到的油层擦肩而过。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周庄睡在水上。。鞋子多半旧了,沾满了岁月的尘土。
①那是周庄变换了一下姿势
后来我也喜欢录下自然的声籁,像溪水流动的声音,山风吹抚的声音,有一回我放着一卷写明《溪水》的录音带,在溪水琤琮之间,突然有两声山鸟长鸣的锐音,盈耳绕梁,久久不灭,就像人在平静的时刻想到往日的欢愉,突然失声发出欢欣的感叹。
但是我听过许多自然之声,总没有这一次在竹林里感受到那么深刻的声音。原来在自然里所有的声音都是独奏,再美的声音也仅弹动我们的心弦,可是竹林的交响整个包围了我,像是百人的交响乐团刚开始演奏的第一个紧密响动的音符,那时候我才真正知道,为什么中国许多乐器都是竹子制成的,因为没有一种自然的植物能发出像竹子那样清脆、悠远、绵长的声音。

高二上册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高二上册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高二上册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我们要用微笑去面对高二语文月考考试,同学们还要学会去练习一些语文月考试题有助于提高成绩。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二上册语文月考试卷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二上册语文月考试卷一、语言知识及运用(21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祈祷(qídǎo) 地壳(qiào ) 央浼(miǎn) 搠到(shuò) 酒馔(zhuàn)B.尴尬(gān gà) 赍(jī)发傩(tān)戏泅(qiú)水晦朔(shuò)C.怂恿(sǒng yǒng ) 参与(yù) 泠然(líng) 盘桓(huán) 谙(ān)熟D.拮据(jié jū) 埋(mái)怨蚱(zhà)蜢悖(bèi)时角隅(ǒu)2.下列几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物华天宝山青水秀老当益壮高山流水B.人杰地灵茕茕孑立穷且益坚清云之志C.高朋满座萍水相逢一介书生俊采星弛D.千里逢迎天高地迥云销雨霁白首之心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温床,家长的榜样作用十分重要。

如果家长是富有教养、好学上进的人,那么,在上行下效中孩子自然会养成爱读书、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B. 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把封闭式的教学转变成开放式的学习,在开放式的学习中让学生各行其是,以培养其主体性和创造性。

C.同学会上,大伙儿有的在兴高采烈地聊目前的工作情况,也有的在不知不觉地顾左右而言他,回忆起童年趣事来了。

D.随着时代的变革,安土重迁的传统观念已无法束缚年轻一代农村青年奔走四方的脚步,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中国硅谷”周边人文气息浓厚,消费者文化水平高,高校众多,使得房地产开发商在开发过程中都将环境的开发放在首要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夏育才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命题人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以前我们的文化是以大为特征、以大来标榜的。

我们创造了大城市、大工厂、大烟囱、大流水线、大广场、大厦……可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忍受大污染、大拥堵等等。

可以说,对于“大”的迷恋在很大程度上是现代问题的症结所在。

与此同时,信息社会的来临却让我们发现了“微”的魅力和“小”的美好。

首先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把我们带入了微交往、微传播和信息微循环时代,为微文化插上了飞速发展的翅膀。

随着这种技术向社会文化和日常生活的其他领域的渗透,我们逐渐体会到,“微”和“小”其实是一种更亲切、随和、灵活、更个性化和人性化的生活样态和文化风格。

可以说,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微时代”。

在这样一个时代,“微”已成为时代文化关键词。

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微媒体、微广告、微支付、微信用、微管理、微投资、微生活……所有这些以动态化、碎片化、零散化、即时化、去中心化为特征的新兴的传播方式、文化形态乃至经济活动形态、日常生活形态,已经在潜移默化间深刻影响了我们的时代。

站在这个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的历史性转型的高度看,“微文化”透露出转型的信息。

“微”不仅是一种传播技术和传播方式,也是一种文化理想和审美理想,更标志着我们这个时代的转型。

在微时代,权利更加分散,微技术使得真正的“草根”更加便捷地参与社会。

微时代的经济更加尊重每一个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它提供的服务更加体贴入微。

“微时代的文化”众声喧哗,张扬个性,它是一种平民文化、草根文化,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由于低门槛和便捷性所带来的信息生产和传播的自主性。

此外,它还打破了传统广播、电视等信息单向流动的特点,打破了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的界限,实现了信息的充分交流、互动和对话,建构了一个新型的公共空间。

微文化也是一种充满青春朝气的生动活泼的文化。

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生产和传播方式日新月异的时代,微文化已经成为青年的天堂,青年成为微文化的主力军。

当然,微时代并不是一个新的乌托邦,微文化也绝非完美无缺。

微技术在方便信息发布的同时,也制造出大量的信息垃圾、瞬间信息,并使谣言的传播更加容易。

它在扩大信息交流、拒绝信息自上而下灌输的同时,也造成了人际交往的部落化、江湖化和小圈子化,使得大规模的社会整合、大规模的社会共识的达成变得更加困难。

最后,被消费主义裹挟的微生活可能使我们过度迷恋私人生活中的“小物件”“小玩意”,从而丧失了现代公民所应该具备的责任、理想、视野和胸怀。

所有由“微”带来的这一切,都为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以及政府管理部门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使他们面临新的挑战。

只有充分认识微时代微文化的特征,充分肯定它们的积极意义,同时充分警惕其消极后果,我们的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才能更加有效,我们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才能与时俱进。

(摘编自陶东风《微文化需大关注》)1.下列关于原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前我们的文化以大为特征,该特征导致了许多现代问题的出现,而信息社会向我们展示了“微”的魅力和“小”的美好。

B.“微时代”出现了一些新兴的传播方式、文化形态、经济活动形态和日常生活形态,它们具有动态化、去中心化等诸多特征。

C.“微”是一种传播技术和方式,也是一种文化理想和审美理想,让文化透露出这个时代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的历史性转型的信息。

D.微文化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

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以及政府管理部门需正确面对,既要肯定其积极意义,又要警惕其消极后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微文化发展更为迅猛,同时深入影响社会文化和日常生活,让人们逐渐体会到“微”和“小”的优点。

B.微文化张扬个性,它是一种平民文化、草根文化。

真正的“草根”借助微技术更加便捷地参与社会,是微时代权利更加分散的表现。

C.微文化重要特征之一是信息生产和传播的自主性,特征之二是实现了信息的充分交流、互动和对话,建构了一个新型的公共空间。

D.微文化可以扩大信息的交流,拒绝信息自上而下灌输,但同时也有负面效应,它使我们达成大规模的社会整合和社会共识变得更加困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微信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方式,可以让人们体验到其所代表的更亲切、随和、灵活、更个性化和人性化的生活样态和文化风格。

B.青年能成为微文化的主力军,是因为微时代科技日新月异,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生产和传播方式日新月异,青年人能更快地接受和适应。

C.人际交往小圈子化,大规模的社会共识难以达成,公民丧失了应具备的责任和胸怀,这些都是微时代产生的“不完美”。

D.如果想让我们的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更加有效,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与时俱进,就要充分认识微时代微文化的特征,认清其优劣。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热闹李利君张太并不太在意对门住的是什么人。

她想,总也不会是什么本事大的人。

因为,这栋楼东侧是100平方米大小,而自己住的这西侧则是130平方米的。

她的家经常要在夜间接待一些来访者。

张太并不是很烦,因为来访者都是毕恭毕敬的,并且都会带一些价值不菲的礼物。

没办法,张先生是这个城市的“上层建筑”,住在这套房子里已经算是很廉洁的了。

因为门经常开关,她有时会看到对门其实也经常有人来,似乎并不比来她家的人少。

不同的是,她家的来访者总是悄无声息地来,又悄无声息地走,可是对门的人却是春风满面地来,又春风满面地走。

这让张太有一点点的意外。

中秋前几天,张太家似乎更忙碌了。

人们几乎是排着队进来的,坐上一分钟就离开。

张太也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了。

对门的上访量却还和旧日一样。

张太劳累的心不知为什么有一点小小的自得。

然而,这自得没有两天,就被无情地撕破了。

对门一下子宾客如云,并且,还不时有笑浪传过来。

张太心里就有点烦。

她其实也希望来自己家的人能带来一些欢笑,而不是什么鱼翅、红包之类的东西。

可是,这些人却像前世就修行好了的奴才一样,皮笑肉不笑,搓着手,不知所措的样子。

张太脸上早没了什么好颜色,她木然地送上一杯茶水后,就顾自去看电视。

张先生经常不在家的。

张太知道来访者没话找话其实只有一个目的——让她转告张先生来者是谁。

张太的耳朵里却不时传来对门的欢笑声。

她的心早就飞过去了。

送客的时候,张太破天荒第一次把客人送出了门,看那个人诚惶诚恐地下了楼,她有点忍不住地站在门口,想听听对门到底是些什么人这么快乐。

声音非常年轻,但不能肯定那是些什么人。

这时,楼道里有脚步声,她赶紧进了门。

门铃响了。

张太一动不动,看看偌大的客厅,她的心里忽然一阵凄凉。

在她听来,门铃声不过是势利的探询而已。

她的眼圈有点潮湿。

张先生一步一步奋斗到今天这个位置。

前些年,张太跟着他没少受罪,那时他们可是同甘苦共患难的。

可是,自从张先生突然不用那么辛苦了,她就一下子闲了起来。

开始的舒适早已荡然无存,张太觉得自己心里缺少了很多东西。

门铃响过几声之后平静了下来。

张太静静地靠在沙发上,对门的声音又传过来。

她听着那些声音,记起自己也曾经有过这种快乐的时光。

那时他们年轻,无忧无虑,心里充满了对世界的种种美妙的幻想,那时她的内心满是把握这个世界的豪情壮志,当然,在很多人看来,今天,她已经成功了。

凡是了解这个城市历史的人都知道,张先生的今天,有一半是她的功劳——其实一直以来,张太对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成就也非常满意。

可是今天,她突然感到自己失去了一些东西。

她拉开门,看看外面没人,忍不住把耳朵竖起来,仔细地听对门传出来的欢笑声。

楼道里有初秋的风穿堂而过,吹在人的身上已经有几分凉意。

张太双手用力抱住双肩,缩起身子。

外面是无边的灯火。

张太想,张先生可能在干什么呢?她想不出。

又一阵秋风吹来,我们的主人公张太回转身加了件衣服,又站回到了门口。

客厅里和这空旷的走廊一样的凄清。

她突然只想站在这里。

尽管走廊里的灯是新换的,可是,依然显得有几分暗淡,尤其是不时有笑声从对门飘出来的烘托,张太的身影就显得颇有几分萧瑟。

正当张太像一个贪婪的人沉醉在金子的光芒中的时候,对门的门开了。

张太没有准备,她感到一股热乎乎的气流扑面而来,仿佛是春天吹向小草的风一样。

她赶紧退回身,脚步在地上滑了一下。

她赶紧站稳。

就在门将要关上的一瞬间,她听到许多人的声音响起:老师,再见!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项是(3分)()A.小说开头通过张太家的来访者和对门人家来访者的鲜明对比,折射出两个家庭迥异的生活状态,设置了悬念,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张先生虽然在文中是个隐形人物,只是提到他是市里的“上层建筑”,但是这些并没有阻碍读者对他作为一个腐败官员形象的理解。

C.小说的视角聚焦在一个小小的门洞,巧用心理、肖像和动作等描写手法,虽然有—个人物张太出现,却却隐隐展现出了一幅社会画卷。

D.作为小说的另一个隐形人物,张太对门的那户人家充满的神秘感,文未那句,“老师,再见”才揭示他的身份,短短的一句话意蕴无穷。

5.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张太这一人物形象的心理变化轨迹。

(6分)6.小说以“热闹”为标题,有哪些作用?(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 题。

材料一:老年人往往多病共体,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病高发人群,又有失眠、头痛、腿脚疼痛等各类小病小痛。

跟儿女说多了,儿女会嫌太啰嗦,医生大夫也大多没有耐性听老人详述病情。

保健品、器械的推销员正是钻了这个“耐性的空子”,让老人们信任保健品商家胜过信任其他人。

就全国而言,中国的医疗服务体系,去年一年就接诊了79.3亿人次。

巨大的数字意味着,分摊到每位患者身上的诊疗时间寥寥无几,实际情形往往是“排队俩小时,看病半分钟”。

医疗服务供给侧跟不上老龄化步伐,医疗服务体系没有针对老年人特点给予合理照护,目前来看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矛盾。

当务之急,是补短板、强供给,满足好老年群体快速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

老年人生病主要原因是身体机能退化,预防、诊疗、康复、护理等医疗环节不应只关注疾病本身,而应该多方面、多学科、全方位协同来关注老年人整体感受,包括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

(选自《治治“坑老”的保健品陷阱(人民时评)》)材料二:目前会议营销已成为我国保健食品营销的主要手段之一。

而会议营销的特殊性则令监管部门和业内专家十分挠头。

在会议营销现场被“吹”得神乎其神的产品,其中不少为合法正规产品,在注册审批备案、标签标识声称等方面都没有问题,在日常产品抽检中都能顺利过关;而企业人员在会议现场进行的违法宣传和销售等情形,又面临着定性难和取证难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