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孝贤闵子骞 - 副本
闵子骞孝道故事

闵子骞孝道故事闵子骞,那可是咱中国历史上响当当的大孝子啊!他的故事,就像那温暖的阳光,能照进每个人的心里。
你想想,在那么久远的古代,闵子骞生活的那个年代,可没有咱们现在这么多好玩的东西,也没有那么多方便的生活条件。
但他却有着一颗无比珍贵的孝心。
据说啊,闵子骞的继母对他并不好,常常给他穿破衣服,吃不好的东西。
可闵子骞呢,他从来都不抱怨,还是一心一意地对待继母。
这要是换了咱,能做到吗?咱有时候被爸妈说几句可能都要顶嘴呢!有一次,他们一家人一起坐马车出门,天气特别冷,闵子骞冻得直哆嗦。
他父亲一看,哎呀,这孩子穿得这么单薄,怎么回事啊?一摸他身上的芦花,这才明白是继母搞的鬼。
当时他父亲那个气啊,就说要休了继母。
但闵子骞却跪下来求情,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听听,这是多么感人的话啊!他宁愿自己受委屈,也不想让家庭破裂,不想让兄弟们也失去母亲。
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情怀啊!咱再想想现在,很多人可能都只顾着自己享受,对父母的关心却很少。
有时候父母多说几句,还不耐烦。
和闵子骞比起来,咱不觉得惭愧吗?闵子骞的孝道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的不足。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孝顺父母不是嘴上说说,而是要实实在在地去做。
哪怕是一件小事,比如给父母倒杯水,帮他们捶捶背,那也是我们的心意啊!闵子骞能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做到孝顺,我们现在有这么好的条件,还有什么理由做不到呢?我们难道不应该向他学习,把这份孝道传承下去吗?我们的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想想闵子骞,他面对那么不公平的待遇都能坚持孝道,我们还有什么不能克服的呢?让我们都像闵子骞一样,用一颗真诚的孝心去对待父母,去对待身边的人。
让这个世界因为我们的孝顺而变得更加美好,更加温暖。
难道我们不应该这样做吗?难道我们不想成为像闵子骞那样令人敬佩的人吗?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我们一定可以做到的!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闵子骞的故事

闵子骞的故事闵子骞(前536--前487),名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今山东费县)人,是孔子的著名弟子,以孝行和刚正不阿的品格被孔子屡次称赞,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回并称,为七十二贤人之一。
他为人所称道,主要是他的孝。
作为二十四孝子之一,孔子称赞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元朝编撰的《二十四孝图》中,闵子骞排在第三,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先贤人物。
闵子骞为人寡言稳重,不言则以,言则必中。
孔子评价:“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历代帝王因闵子骞德行高尚,对其屡有追封:唐朝开元二十七年追封费侯、北宋大中祥符元年封琅琊公、南宋度宗咸淳三年又称费公。
一、鞭打芦花传说闵子骞8岁丧母,父续娶后妻姚氏,生闵革、闵蒙二子。
继母对亲生的两个孩子十分疼爱,对闵子骞却十分刻簿,平时不打就骂,不给饭吃也是常事。
这一切,闵子骞都默默地忍受了。
有一年冬天,闵父带着三个儿子外出,闵子骞坐在马车上直喊冷。
脾气粗暴的闵父气愤地说:“你弟弟的棉袄比你的薄不喊冷,你穿的比谁都厚还喊冷,你到底是安的什么心?”说着,举起马鞭就打,闵子骞的棉袄被打破了,许多芦花纷纷扬扬地从棉袄里飞了出来。
闵父见状,大吃一惊,撕开小儿子的棉袄一看,全是新棉花,原来是继母搞的鬼呀。
闵父自觉错怪了孩子,抱着闵子骞落下了悔恨的泪水。
回了家,闵父狠狠打了继母一顿,接着又写了一纸休书。
继母哭哭啼啼就要被赶出闵家门了,闵子骞见状,一面拉住继母,一面跪在父亲面前哀求道:“不能休儿母,不能休儿母,母在一儿苦,若是休儿母,仨儿都受苦。
”闵父觉得有道理,就依了闵子骞,把继母留了下来。
闵子骞也感动了继母,从此,继母对三个孩子都一样地疼爱了。
二、辞官闵子骞成名后,被鲁君派往费邑为宰。
他在费邑行仁政,施德治,不出一年,费邑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秋粮刚刚收获,鲁国权臣季氏的家臣阳虎便赶来催缴赋税闵子骞说:“官税刚刚收了一部分,等收齐后我亲自送到国库去。
”阳虎摆摆手说:“费邑是季氏的私邑,官税直接交给季氏就行啦。
2024年敬老活动横幅标语

16、扎实做好老龄工作,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17、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老龄事业发展。
18、努力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和生命质量。
19、用咱们的爱心托起老年人幸福的晚年。
20、建立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
21、敬重老人,孝顺父母,是个人素养、文明高尚、社会公德的重要体现。
7、敬老从心开始,助老从我做起。
8、对老人尽孝心,给儿女做榜样。
9、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人人都敬老,社会更美好。
10、让老人幸福,促社会和谐。
11、敬天下老人,扬中华美德。
12、尊老为德,敬老为善,助老为乐,爱老为美。
13、宽老人心,养老人身,急老人想,报老人恩。
14、就像父母爱咱们那样爱父母。
30、家家敬老老年人,人寿年丰福满门。
31、老人要自尊自重自爱自强,保持年德俱馨、颐养天年。
32、情系老人冷暖,真心济困解难。
33、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
34、当皱纹爬满你的额,手无法抚平,让关爱顺着皱纹,流进眼眶;当童稚写满你的眼,手无法抹去,让关爱在前方,亮成明灯一盏。尊老爱幼,人间美德!
敬老活动横幅标语2
1、古有孝贤闵子骞,今天处处有孝贤。
2、孟母教子千般苦,亚圣报恩成大儒。
3、品德高尚,孝贤为先;家庭和谐,关爱为基。
4、你如何对待老人,你的孩子就将如何对待你。
5、孝敬父母,为仁之本,做人之本。
6、加强基层老龄工作,共同创造和谐家园。
7、尊老为德,敬老为善,爱老为美,助老为乐。
8、父母尊贵,在于对儿女的关爱和无私。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20、密切代际关系促进家庭和谐
闵子

闵子(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7年),名损,字子骞,春秋时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之一。
世传闵子八岁丧母,父续娶后妻姚氏,生闵革、闵蒙二子。
继母疼爱自己亲生的儿子,对幼小的子骞倍加虐待,但子骞诚实敦厚,毫无怨言。
有一年临近年关,父亲驱牛车外出访友,命三子随从,子骞赶车,行至萧县城南一村庄,天气骤变,北风怒吼,寒风刺骨,子骞颤栗不已,手指冻僵,将牛缰绳和牛鞭滑落于地,牛车翻倒在路边的沟地里。
其父见状,以为闵子骞真的象继母所说的那样懒惰,非常生气,拾起牛鞭,怒抽子骞,不料鞭落处绽露出芦花,芦英纷飞。
饥寒交迫的子骞也晕倒在了雪地里,其父见此惊奇不已,待撕开二位弟弟的衣服见尽是丝絮套做而成,恍然大悟,急勒车返回家中,举鞭抽打后妻,并当场写下休书立即将后妻赶出家门。
苏醒过来的小闵损却长跪在父亲面前,苦苦哀求不要赶走后母,并诚恳地对父亲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父亲听了子骞的话,觉得非常有道理,放弃了休妻之事,继母听了子骞的话,深受感动,她痛改前非、待三子如一,成为慈母,家庭和睦。
孔子得知此事后,大加赞扬,曰"孝哉闵子骞!"这就是数千年来民间流传甚广的"芦衣顺母"的故事。
"三贤"闵子骞、樊子迟、宓子贱,皆为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中人。
为躲避战乱,闵子自今曲阜迁徙至鱼台,定居于今鱼台县大闵村,樊子定居于鱼台樊庄村,宓子定居于鱼台侯堂村宓家土固堆,三人相距不过五华里,故称"五里三贤"。
其中闵子骞德行卓著,孝行最为突出,被列为古"二十四孝"之一,是中国古代"孝亲成才"的楷模。
(山东鱼台传承孝道孝贤故里绽放孝爱之花“见贤思齐、以史为鉴,弘扬孝文化、关爱老年人。
”近日,记者到济宁市鱼台县采访时发现一个现象让人印象深刻,街头巷尾、村头路旁,以“二十四孝图”、“敬老标语”等为内容的宣传画、宣传栏、广告牌随处可见。
从闵子骞思想谈孝贤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从闵子骞思想谈孝贤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百善孝为先。
孝贤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础,孝道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对维系家庭的温暖以及社会的稳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古代有着二十四孝贤之一的先贤孝子闵子骞,春秋末战国初期鲁国闵家村人。
15岁拜孔子为帅,小孔子15岁,为孔门高足,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见《齐鲁地名》1995年第一期,郭世新,“鞭打芦花”的由来与闵子骞一文。
),少时因“鞭打芦花”的事迹而被后人效仿。
孝的本质是感恩回报。
孝文化是调节人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推进社会安定的一剂良方,也是中共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意。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深化,近年兴起的国学精华再认识、再普及热潮,使人们日益重视弘扬慈孝文化。
有鉴于此,再谈闵子孝文化的保护、研究与传承实有必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孝贤思想的历史沿革及保护的意义闵子骞纯真至孝突出表现在他对继母宽容大度上。
继母先后生下两个孩子,受偏私亲生心理支配,做错了两件事。
第一件是在闵损十岁时给他衣絮芦花,岁尾,闵损和弟弟随父坐车去赶集,父亲叫闵损学赶车,他冻得颤抖,拿不住鞭子。
父亲不知情,认为闵损装冷偷懒没志气,看到他穿的比弟弟的棉衣还要厚实,弟弟却无事,于是对着闵损猛打一鞭,芦花从衣中飞出,充分暴露了继母虐待继子的矛盾。
盛怒之下,父勒马倒车,欲回家找妻“算帐”,闵子骞以十岁左右儿童少有的睿智,哭着为继母掩盖,说芦花是自己让母亲做的,这事不怪娘,并跪在地上,述说了继母对自己的“襁褓”之恩和哺育之情。
娘为儿寻奶走串四邻,儿有病娘买药借钱求人。
弟出生后娘身旁兄弟俩左右缠身,一把屎一把尿把儿养大,每一步全靠继母尽心。
教我学说话,教我整衣襟,,教我知礼仪,哺育儿成人。
乌鸦尚能知反哺,孩儿永把后娘尊。
养育之恩未酬报,求爹爹算账二字莫出唇。
第二件是闵损十三岁时,继母为把她挤出闵门,趁丈夫外出让闵损入赘当地一员外家。
先贤笃圣闵子骞

先贤笃圣闵子骞闵子骞,名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
出生在宋国相邑东,彭邑南,曹家庵子村(今宿州市埇桥区曹村镇闵祠村)。
孔子高徒,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回并称,为七十二贤之一。
传说闵子骞8岁丧母,父亲继娶了姚氏,又生育闵革、闵蒙两个儿子,继母对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十分疼爱,却虐待闵子骞,平时打骂,有时不给饭吃,常常在丈夫面前说闵子骞的坏话。
对此,敦厚老实的闵子骞从来不抱怨,也从来不去争辩,一个人默默的忍受这一切。
有一年寒冬腊月,闵父带着三个儿子外出,闵子骞冻的哆哆嗦嗦,直喊冷,哭着要回家。
闵父非常生气,想起了妻子平日里对闵子骞的评价话语,心头涌上一阵怒火,于是拾起鞭子朝闵子骞猛抽过去。
谁知鞭子打破了闵子骞的棉袄,顿时露出了芦花,芦花随寒风飞扬。
闵父看到后非常惊讶,于是又撕开闵革、闵蒙的棉衣,里面全是棉花,于是恍然大悟,方才得知妻子虐待闵子骞。
闵父急忙脱下棉袄裹住闵子骞,勒车转回家中,立即写下休书,要把妻子逐出家门。
闵子骞不但不记恨继母,反而长跪在父亲面前,替继母求情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闵父沉思良久,认为闵子骞讲得有道理,便罢了休妻的念头。
继母听了闵子骞的话,内心感到非常惭愧,从此痛改前非,视如己出。
后来,闵子骞15岁时到孔子处求学,孔子得知此事后对其大加赞扬,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孔子广收门徒,闵子骞投师孔门,但当时家贫交不起充当学费的束修(干肉条),他就为老师奉上一陶罐清凌凌的曹溪泉水。
同学中有人嗤笑说:“曹溪之水,怎能抵得上束修?”孔子闻言,讲学时故意说道:“闵子骞千里求学,精神可嘉,虽是曹溪一滴,远胜束修百条。
”闵子骞求学后,读书刻苦,为人敦厚老实,重视道德修养,淡漠仕途名利。
曹溪一滴的故事也一代一代传为美谈。
为纪念笃圣先贤闵子骞,人们取曹溪泉水酿制成酒,在祭祀时敬奉闵子骞。
如今,安徽安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酿制的“曹溪一滴”酒最为出名,以优质高粱为原料,精选优质小麦、大麦、豌豆等制曲,采用固态泥池发酵,老五甑续渣混蒸的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精工酿制而成,具有“无色透明、窖香浓郁、绵甜净爽、回味悠长之特点。
闵子孝顺故事

闵子孝顺故事
一、闵子骞简介
闵子骞(前536 - 前487),名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为七十二贤之一。
二、闵子骞孝顺故事
1. 芦衣顺母
- 闵子骞的生母早逝,父亲娶了后母,后母又生了两个儿子。
冬天到了,后母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做的棉衣里填充的是棉花,穿起来很暖和。
而给闵子骞做的棉衣里填充的却是芦花。
芦花看起来像棉花,但不保暖。
- 有一天,父亲让闵子骞驾车外出。
因为天气寒冷,闵子骞冻得浑身发抖,缰绳都拿不住,车子差点滑入路旁的水沟里。
父亲非常生气,以为闵子骞偷懒,就拿鞭子抽打他。
鞭子一打下去,衣服破了,芦花飞了出来。
父亲这才明白闵子骞受到了后母的虐待。
- 父亲气愤地要休掉后母。
闵子骞却跪在父亲面前,为后母求情。
他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意思是如果母亲留在家里,只有我一个人受冻;如果母亲被休走了,三个孩子都会孤苦伶仃。
- 父亲听了闵子骞的话,很受感动,就不再提休妻的事了。
后母也被闵子骞的孝顺和宽容所打动,从此改过自新,对待闵子骞就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
这个故事体现了闵子骞的孝顺和宽容大度。
他虽然受到后母的虐待,但仍然以家庭和睦为重,不记恨后母,用自己的善良感化了后母,成为了中国古代孝道的典范,其品德和行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常常被用来教育人们要以孝为本,以和为贵。
闵子骞简介(孔子学生)

闵子骞简介(孔子学生)闵子骞(前536--前487),名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鲁国(现鱼台县大闵村)人,孔子高徒,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回并称,为七十二贤人之一。
他为人所称道,主要是他的孝,作为二十四孝子之一,孔子称赞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
明朝编撰的《二十四孝图》,闵子骞排在第三,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先贤人物。
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子骞少时为后母虐待,冬天,后母以芦花衣损,以丝绵衣己所生二子。
子骞寒冷不禁,父不知情,反斥之为惰,笞之,见衣绽处芦花飞出,复查后母之子皆厚絮,愧忿之极,欲出后母。
子骞跪求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其父这才饶恕了后妻。
从此以后,继母对待子骞如同己子,全家和睦。
后人把这一故事称为“单衣顺亲”和“鞭打芦花”。
有诗赞曰: 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 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闵子骞崇尚节俭,鲁国要扩建新库房,争取他的意见时,他批评说:“原来的库房就很好,为什么再劳民伤财去改造?”孔子赞成他的意见,赞扬说:“这个人平时不乱说,讲出话来就非常正确。
”季桓子想聘请他当费邑宰,管理费地。
开始时闵子骞不同意,对来人说:“好好给我辞去这个职务,如果再来,我就离开此地到汶上去(暗指离鲁奔齐)。
”可是后来经孔子劝说,还是任了费宰,并把家迁到东蒙之阳,村名闵子庄(今闵家寨)。
他治理费地很有成绩,但看不惯季氏行为,最后毅然辞职。
由此可以看出闵子骞刚正不阿的品格。
闵子遗迹闵子骞曾随孔子去列国游学,病卒于长清县内。
闵子骞葬于何地尚无确址,但他儿子闵沃盈葬在闵家寨却是人所共知。
因此,闵家寨闵子祠成为海内闵氏续谱处和祭祀处。
其面积约有二十余亩,曾十一次重修,有碑碣百余通。
正阳门三间,上悬乾隆皇帝手书“笃圣祠”三个金光大字,今尚有遗址。
济南也有闵子骞的纪念祠堂,坐落于百花公园西侧。
推开两扇虚掩的木板门,向南而行,就可看见一个高约两米的坟堆。
在坟堆四周,立有数十尊石羊、石马、石狮、石龟、石佛、铜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有孝贤闵子骞,今有志愿者关怀老人 ----我院志愿者赴吴家湾社区关怀老人
四月初始,我院附近的吴家湾社区开展了以“深深学子情,温暖空巢间”为主题的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活动。
应社区居委会邀请,我院志愿者于四月十日下午在网宣部部长陈霖进的带领下前往吴家湾社区。
在到达社区居委会后,社区负责人张纯主任接待了到访的志愿者们。
简单的了解和介绍相关要求之后,志愿者们分成了四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三个人组成,每个小组负责一家老人。
首先来到的是杨开熙老人的家,一进门,志愿者们就热情地牵起老人的手,跟老人问好。
杨开熙老人非常高兴,主动介绍起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健康状况。
据了解,杨开熙老人是一位退休教授,现在正忙于写相关的书籍,平时生活非常繁忙!又因为受某些病情的影响,非常需要有人来照顾他的生活!
之后,志愿者们细心的帮忙杨开熙老人整理了他的书画作品,打扫了老人的卧室还给老人做了一顿丰富的午餐!
最后志愿者们与老人交换了联系方式,并承诺会定期的来看望老人,老人对志愿者的到来也表示热烈的欢迎,并期待志愿者的下一次到来!
(通讯员:杨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