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关于三月初三是什么日

关于三⽉初三是什么⽇“三⽉三”在壮族传说中,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
在⼴西,农历三⽉三,不仅是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
下⾯是⼩编精⼼推荐的关于三⽉初三是什么⽇⼦_三⽉初三由来,仅供参考,欢迎阅读!三⽉初三是什么⽇⼦上巳节上巳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在每年农历三⽉初三⽇举⾏。
上巳节起源于很早,在周朝初年的春社活动中,就是上巳节的源头。
因为那时的春社活动没有确定具体⽇期,后来在上巳⽇举⾏。
上巳,就是三⽉的第⼀个巳⽇。
此节固然有祭祀,但春游、踏青和娱乐、交往是主要内容,也可以把它看作古时⼀个娱乐节。
少数民族三⽉三喜欢旅游的⼈们⼀定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歌舞沸天的“三⽉三”留下深刻印象,很多少数民族,如黎族、⽩族、壮族、侗族等,仍然有着隆重⽽⼜热闹的“三⽉三”。
黎族青年男⼥,要在三⽉选择合适的对象,在节⽇这⼀天,男⼥青年成群结队地来到⼭坡上,他们相互选择、相识,彼此交换定情物,倾诉爱情,欢度良宵,傣族的泼⽔节也在=⽉举⾏,泼⽔也被视为是“祓禊”的⽂化变体⼈们相互泼⽔,彼此祝福健康平安,青年男⼥还在这个节⽇中举办⼀⼀种“丢包”的社交活动,“三⽉三”也是壮族的传统节⽇,对歌是“三⽉三”的⼀项主要活动,因此.三⽉三⼜称“歌圩”或“歌节”。
⽇韩也有三⽉三的传统⽇本和韩国也保存了我国上巳的⽂化⽹⼦⼆据《韩国风俗民情研究》描述,相传三⽉三⽇是南下燕⼦的回归⽇,韩国这⼀天,⼥⼈们三三两两,⾛出户外尽情地游玩,野餐时要吃杜鹃花饼、花⾯,喝杜鹃花酒和桃花酒:同时,还⽤蝴蝶占⼘,即通过蝴蝶的颜⾊占⼘凶吉。
据《现代⽇本⼈的风俗习惯》介绍,在⽇本,三⽉三⽇称为偶⼈节、⼥⼉节、桃花节等:这个节⽇是专为家⾥的⼥⼉庆祝的,要装饰偶⼈,祈祷⼥⼉长得漂亮和幸福,供上艾叶做的菱形年糕、桃花,边饮⽩⾊甜⽶酒边祝贺。
在古代,⼥⼉节还有个重要的仪式,就是所谓的“流雏”,即祭典之后,将⾃⼰的灾祸转移到偶⼈⾝上,然后放偶⼈到河⾥冲⾛⼆孙作云先⽣在《(诗经>恋歌发微》的附录《关于上巳节⼆三事》中,论证这个习俗源⾃我同上巳的祓禊,并认为,⽇本三⽉三、春⽇赏花的风俗与我国古代上巳是源流关系⼆刘晓峰先⽣在《上巳节与⽇本的⼥考证了古代⽇本皇室也有上巳曲⽔流觞作诗的雅俗,阅此,他论断,⽇本的“三⽉三”源⽩中国古代的上已。
三月三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三月三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一、农历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壮族为典型,在古代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
在壮族中,三月三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
汉族为上巳节,有三月三拜祖先、三月三拜轩辕说法。
二、农历三月三,不仅仅是单纯的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
三、农历三月三也是广西壮族、汉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传统节日。
歌节不仅是弘扬民族的盛会,亦是民族经济交流的盛会。
据记载,歌节已有上千年历史。
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会十分盛行,在古代男女青年聚集街头或江边饮宴欢歌。
到了清代,形成了数百人以致数千人聚唱的大规模“歌圩。
布依族三月三习俗介绍三月三日,是布依族较为普遍的传统节日,节日来源与活动内容,随居住地区不同有所区别。
贵阳市乌当区新堡乡一带布依族将“三月三”又叫“祭地蚕”,俗称“地蚕会”。
传说古时有一庄稼汉,发现年年春播之后都有许多地蚕将幼苗咬死。
经过反复观察,他认为地蚕是天神放到大地的“天马”。
为避免幼亩遭受虫害,他用了许多祭把都不灵验。
后来,他在春播时炒包谷花去喂地蚕,结果保住了幼苗。
这个消息很快传到远近的布依人家。
此后,这一带的布依族为了保护农作物,争取获得丰收,于每年三具初三会天,不动上砂包谷花作供品,三五成群地至附近山坡祭祀“天神、地蚕”,祈求天神保佑,不叫地蚕咬死田地里的禾苗,让五谷丰登。
祭毕,人们沿田边土坎边走边唱山歌,并把包谷花撒向田土中。
人们认为,祭了地蚕,既可使它们迷糊,又能封住它们的嘴巴,田里的禾苗即可免遭虫害。
后来将三月三定为“歌会节”。
金嗓子。
你劳动到哪里,哪里就会听到金嗓于唱歌,害虫听到这声音就不敢伤害庄稼了。
“三月三”是贵州罗甸县布依族的“扫墓节”。
此日以二家或宗族集体到祖坟墓地挂青,杀猪宰鸡,摆设酒菜和花糯米饭祭奠。
扫墓后,人们在坟山上娱乐、打猎和野餐。
罗甸县南部红水河一带,“三月三”又称“枫叶节”。
北部坝王河一带,因气温较低,此时枫叶尚小,未能着色,以三月十三日为“枫叶节”。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展开全文农历三月初三。
古称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
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农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寿诞。
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
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华历三月三日。
说法一: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相传三月三是皇帝的诞辰日,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华夏炎黄子孙的共同祖先。
据《易经》、《史记》、《山海经》等记载,轩辕黄帝故里在今河南省郑州市下辖新郑市。
春秋时代的历史典籍中就有三月三登新郑具茨山(俗称“始祖山”)朝拜黄帝的记载,唐代以后渐成规制,盛世时由官方主拜,乱世时由民间自办,一直绵延至今。
说法二: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说法三:西王母蟠桃会日每年的三月初三,天界各路神仙都会集于瑶池,为王母庆寿,称为“蟠桃会”。
晚清《都门杂咏》里有一首七言诗是这样描写当年庙会之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扬。
”说法四:上巳节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汉代定为节日。
“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为大絜”(《后汉书·礼仪志上》)。
著名的兰亭雅集就是在这一天。
后又增加了临水宴宾、踏青的内容。
晚上,家家户户在自己家里每个房间放鞭炮炸鬼,传说这天鬼魂到处出没。
说法五:灵界大节农历三月三也是通灵人士,如女巫、神汉等宴请鬼神的日子。
在这一天通灵人士常聚在一起欢庆,并摆宴席宴请鬼神,以感谢他们赋予自己的神通能力。
有一种邪病是中邪人一到灵界大节的时候就开始闹邪病,灵界大节就是三月三九月九这俩个节日,这是佛教道教民间仙家都过的节日,也可称为是灵界大节日,有一类中邪者一到三月三、九月九就闹邪病,这类人群基本闹邪病和灵界有关系,中国北方多少和地仙有关系,就是我们知道的胡,黄,常,莽,等等动物修成的仙,这又涉及到出马仙堂口问题,保家仙问题,半堂口等等和仙堂相关的问题了,这类邪病也是依理用法,有说和,有需立堂口,有需要捋堂口,有需要清堂口,甚至需要驱走等等。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三月三是什么节日:上巳节、壮族歌圩节农历三月三,亦称“上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汉族、壮族、苗族、瑶族为典型,自古皆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轩辕生”的说法。
“三月三”在壮族传说中,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
在广西,农历三月三,不仅是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
每到三月三时节,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
同时,“壮族三月三”不仅是壮族重要的传统习惯节日,也是广西汉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传统节日。
三月三有什么风俗包五色糯米饭节前家家户户准备五色糯米饭和彩蛋。
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或黄吉、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米饭。
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
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
抢花炮在农历三月初三以及秋收之后,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
参与抢花炮的每支队有8人,队员通过突破、挡人、变向、快冲等方式冲进对方炮台,将花炮放入算得分。
规则类似于西方的橄榄球运动,故被称为“东方橄榄球”。
传统的“花炮”是一个铁制圆环,直径约5厘米,外用红布或红绸缠绕。
比赛场地通常设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数,也不分队数,每炮必抢,三炮结束。
绣球传情歌圩的绣球是姑娘们在节前赶制的工艺品,制作工艺都很精巧,个个都是丝织工艺品: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某个月份,上面绣有当月的花卉。
有些绣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
绣球内装豆粟或棉籽。
球上连着一条绸带,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象征着纯洁的爱情。
打扁担打扁担是传统的自娱自乐活动,每一个壮家人都是“打着堂”的演员,妇女的动作轻巧优美,男子的动作刚劲有力,自娱自乐的“打着堂”,寄托着壮族人民祈望丰收的愿望。
打扁担的舞蹈形式有双人舞、四人穿花、多人穿花等各种套式。
舞者多为双数。
表演者手拿扁担,围在长凳或舂米槽旁,有节奏地时而敲打板凳,时而互相撞击扁担。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揭秘三月三上巳节的传统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揭秘三月三上巳节的传统三月三是什么节日:农历三月初三为我国传统令节,与“上巳节”、“清明节”、“踏青节”等都有密切的关连。
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又是重要的歌舞节日,其中以壮族为最。
由于是日的活动以对歌为主,故亦称“歌圩节”、“歌婆节”等,亦简称“歌节”。
壮族关于三月三日的来历有多种的传说,有说一对青年男女山歌传情,但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未能结合,双双殉情,后世青年为了纪念他们而形成歌节。
传说最广是关于刘三姐的:南时刘三组歌声优美,被奉为歌仙,财主们恨她以山歌揭露罪行,趁她上山砍柴时,派人斩断山藤,使三姐跌入山谷身亡,后人便在她逝世的三月初三唱歌三天三夜,纪念歌仙。
壮族能歌善歌之俗,宋代《太平寰宇记》等即有记载。
壮族对歌的场所叫歌坪,壮语“欢龙洞”。
意思是到田间唱,也叫“欢窝敢”,即到岩洞外唱歌。
届期,人们用枫树叶、黄花草、三月花煮染糯米饭,以祭奠刘三姐,并自己食用,俗说食此可以像花木一样兴旺茁壮。
对歌时男女分别三五成群结队,双方选定后即开始对歌,歌词多为情歌,但由浅入深,所涉极其广泛,在“谈情说爱”的一问一答中歌唱现实生活、历史传说等等。
其歌词旧时多为即兴编唱的。
现在也有利用传承歌词的。
曲调单一重复,但婉啭悠扬。
这种对歌往往从傍晚开始,直到天亮,也有昼夜连续歌唱的。
在歌圩上,青年男女还有碰彩鸡蛋、抛绣球等习俗。
现在,壮族三月三的活动仍然十分盛行,届时有政府组织的,更多则是民众自发的。
现在的规模较旧时尤大,人如海,歌如潮,蔚为壮观。
三月三,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
古称上巳节。
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三月三可推到追念伏羲氏。
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农历三月初三

农历三月初三三月三是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在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十分热闹。
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三月三节日来历意义,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三月三,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
古称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
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农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寿诞。
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
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华历三月三日。
农历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
晚清《都门杂咏》里有一首七言诗是这样描写当年庙会之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扬。
”传说西王母原是我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保护神。
她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
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来的西王母仙丹后飞上月宫的。
此后,在一些志怪小说中,又把西王母说成是福寿之神。
农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寿诞。
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
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华历三月三日,是道教中主管军事与战争的正神。
各地的道教宫观(如: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在三月三日这一天都要举行盛大的法会,道教信徒们也会在这一天到宫观庙宇中烧香祈福,或在家里颂经祈祷。
“真武山太上真武碑记”对真武大帝的来历和国内主要的真武道场以及真武“救军旅之祸”的“仁人之心”都作了简明而艺术地阐释。
说明了人们在三月三纪念真武大帝的来由和意义。
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汉代定为节日。
“是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病),为大”(《后汉书·礼仪志上》)。
后又增加了临水宴宾、踏青的内容。
晚上,家家户户在自己家里每个房间放鞭炮炸鬼,传说这天鬼魂到处出没。
各个民族三月三的传统风俗一览

各个民族三月三的传统风俗一览三月三,又称“上巳节”,是我国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其时期与国历的三月初三日同。
在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中,三月三都有着各自独特的丰富多彩的传统风俗,让我们一起走进各个民族的三月三节日,探寻他们奇妙的风俗。
一、汉族汉族的三月三,源于古代的上巳节,又称打山节、踏青节、祓禊节等。
在这个传统节日里,汉族民众有着丰富的活动和风俗。
首先要提到的就是社火表演,这是我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一种,古老而又神秘,能够展现出汉族人民的热情和豪迈。
而在三月三这个节日里,社火表演达到了顶峰,各地区的表演形式和内容都有所不同。
有的地方会有表演龙灯,有的地方则表演花鼓戏、秧歌等民间艺术形式。
另外,还有踏青、祭祖、放风筝等活动,这些都是汉族民众喜欢做的事情。
踏青是一种赏花、赏景、游山玩水的活动,是在春天来临时唤醒沉睡的大自然,同时也是纪念先民祭祖的传统活动。
放风筝则是在春风吹拂时,让风筝在穹空中拥有自由自在的飞翔,让人们感受到春的气息。
二、壮族壮族的三月三,又称鸯鸟节、逛三节、药王节等,是壮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壮族的传统风俗中,壮族人们会欢聚在户外,结伴前往山上的源头喝山泉水,称之为“迎药王”。
同时,壮族人们还借此机会进行寻缘、谈情、对歌等活动。
壮族三月三还有隆重的鸯鸟舞,这是壮族的民族舞蹈之一,源于其神话传说,表现出壮族人们喜悦、热情的情感。
三、苗族苗族的三月三,称为“兜村节”或“踩山节”。
苗族人们一般会在这一天祭祖、感恩、祈求丰收,同时也是一天举行婚礼、缔结婚约的好日子。
在兜村节上,苗族人们会前往村头或乡头处,一起踩秧歌,表达祈盼和欣喜之情。
而在踩秧歌的过程中,苗族的壮年男女也会饶有兴致地相互邀请跳舞、对歌,以庆祝春天的到来。
四、瑶族瑶族的三月三,称为“耷黎节”,也是瑶族重要的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瑶族人们会穿上节日的盛装,捨玉腰箩(一种特殊的橹筏)。
在漂流的过程中,瑶族人们相互欢呼,载歌载舞,展现出自己的喜悦之情。
三月三的来历有哪些

三月三的来历有哪些每年农历“三月三”将成为广西公众假日,自治区全区放假两天。
农历三月三,亦称“上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三月三的来历有哪些,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三月三的来历三月三是壮族的传统节日。
壮族人在洞外和田野里唱歌。
因此,三月三也被称为“歌圩节”。
有人说三月三是纪念刘三杰的日子,所以三月三也会被称为“歌仙会”。
有人说,古代有一对恋人,他们经常用专业的方法唱民歌来表达爱意。
但由于封建礼教的桎梏,此时两人无法结婚,于是选择了为爱而死。
为了纪念这对夫妇,人们说他们将在三月三唱歌哀悼。
还有一个传说,这是最流行的一个,关于刘三杰。
壮族歌仙刘三杰经常用民歌这样歌颂劳动和爱情,也用这种方式揭露富人的罪恶。
一年三月三,刘三杰在山上砍柴时,富户选择派人砍掉藤蔓,导致刘三杰死亡。
为了纪念这位歌唱家,后人选择了在这一天聚会唱歌。
在这个时候,唱三天三夜,从而形成了三月三的习俗。
然而,这些传说现在很难查证,但早在宋代就有记载。
三月三不同民族的风俗有哪些1、汉族汉族过三月三,除了祭祀之外,后期陆续发展为河畔嬉戏、男女相会、插柳赏花等民俗活动。
同时这个节日也是男男女女出游踏青的日子,亦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女儿节。
2、黎族每年的“三月三”,正当山花烂漫、红棉争艳、槟榔飘香的时候,黎族男女便会穿上盛装,带着山兰米酒、竹筒饭和粽子,从四面八方来到集会点祭祀始祖。
3、苗族三月三是苗族的情人节,这一天苗族姑娘穿着盛装,来到一个固定的地方展示她们的美丽。
小伙子们也等着这一天,他们有机会认识很多姑娘,和她们对歌,载歌载舞、谈情说爱。
4、壮族壮族过三月三大多是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
相传三月三这一天还是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
5、瑶族也称“干巴节”,干巴节是瑶族集体渔猎的节日,这天天刚亮,瑶族成年男子手持弓弩、火枪,带上粑粑于破晓时踏上捕鱼打猎征途,留下的妇女便在家杀鸡、宰鸭,做糯米饭,备办丰盛的节日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