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的干湿差异》详细教案

合集下载

八(上)第二章第二节“东西干湿的差异”

八(上)第二章第二节“东西干湿的差异”

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东西干湿的差异”教学设计万州中学陈逸如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我国降水量的分布图,知道400毫米、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所经过的地区和我国降水分布的总趋势;了解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

2、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降水量线分布图的技能。

3、使学生正确认识不同的干湿地区对生产和生活有不同的影响,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教学重点我国降水分布的总趋势,各干湿地区的主要分布地区教学难点各干湿地区的主要分布地区和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老师给全班同学讲一个故事美国人汤姆先生7月到中国旅游,在北京一下飞机就淋了一场大雨,感冒了一场,病好后接着去乌鲁木齐玩,随身带上了雨伞,结果乌鲁木齐总是晴空万里,一场雨也没下,气得汤姆把伞扔了。

随后汤姆先生坐飞机去广州,一下飞机又淋了一场大雨。

汤姆先生懊丧地说:中国的降水真没有规律!〔老师〕中国的降水真没有规律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降水知识。

〔出示投影片〕①新疆民居②黄土高原民居③江南民居〔提问〕为什么这些民居有如此大的差异,这与当地降水有何关系?〔活动一〕读“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分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1、找出800mm、400mm、200mm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并用红色笔把这几条线加粗。

800mm等降水量线与一月哪条等温线大体是一致的?2、把以上投影图片所示地区注入年降水量图中适当位置,然后观察整幅图,告诉同学们你发现什么?并解释以上三地民居不同的原因。

3、从图上看万州的降水量大约在什么范围内?(学生讨论,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回答、评价、小结。

)〔板书〕二、东西干湿的差异1、我国各地降水差别很大。

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此时教师可根据我国的海陆位置和国土辽阔知识简单讲一下以上降水特点形成的原因,也可让学生探究回答。

)〔活动二〕读教材35页阅读材料,说说我国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方(学生回答: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2.2.2东西干湿的差异教案

2.2.2东西干湿的差异教案

2.2.2 东西干湿的差异【学习目标】1.阅读相关地图,说出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2.阅读我国干湿区分布图,说出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并能明确在地图上指出各干湿地区的分布。

3.举例说出降水对不同地区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

难点:影响降水时空分布的原因。

【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从郑州出发,共分为2支骑行队伍,东线:郑州-苏州,西线:郑州-吐鲁番。

展示骑行过程中看到的景观现象,提问: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由此导入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

新课讲授:一、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原因【现象展示】1.请把起手在骑行途中拍到的房屋图片与相应地点连线。

2.请把骑手在骑行途中拍到的植被景观与相应地点连线。

提问:两种现象反映出什么?(我国降水空间分布差异大)【读图验证】活动: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找到1600mm、800mm、400mm、200mm等降水量线。

2.读出吐鲁番、夏河、苏州三地的降水量范围。

(吐鲁番降水量小于50mm,夏河县降水量400-800mm之间,苏州降水量800-1600mm)3.根据等降水量线的延伸特点,概括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

(降水空间分布不均,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原因探究】小组探究活动:简要分析影响我国东西降水差异大的原因。

材料一:吐鲁番距东海约3800多千米。

夏河县距东海约2200多千米。

苏州市距东海约130多千米。

材料二:中国主要山脉与夏季风示意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我国东西降水差异大的原因:①我国东西跨度大,东部距海近,降水多,西部距海遥远,降水少。

①重重山脉阻挡暖湿气流深入我国内陆地区。

①东部距离夏季风的发源地近,受夏季风的影响大,降水多,西部距夏季风的发源地远,受夏季风的影响小,降水少。

)补充夏季风性质:【影响】活动一:干湿地区的划分。

结合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东西干湿差异显著教案

东西干湿差异显著教案

《中国的气候》第二课时
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一、学习目标
1、阅读“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图”,说出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
2、通过演示实验,知道我国干湿区的划分依据;
3、举例说明降水对我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

难点:干湿地区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四、学习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自学课本内容思考课后活动环节。

五、教学方法:
1、教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析图培养提取地理
信息的能力;通过分组探究、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反馈教学效果。

2、学法:
六、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利用央视综艺节目“是真的吗?”引出两个问题,让学生判断真假,并思考原因。

2、学生活动一:
找一找:找名称——四类干湿地区
连一连:找界线
说一说:找依据——模拟实验
3、能力提升
东北地区降水不足800mm,为什么是湿润区?
过度:列举不同干湿区对当地农业和植被景观的影响。

4、学生活动二:角色扮演
学生分小组讨论展示
5、能力提升
协调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因地制宜合理安排生产生活。

6、反馈检测
帮助美国小朋友can,将其所拍摄的照片归类。

7、学习延伸
思考:我们家乡洛阳位于哪个干湿区,其对我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是举例分析。

七、板书设计
二、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1、四大干湿区:
2、划分依据:
3、干湿区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东西干湿差异显著》PPT教案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东西干湿差异显著》PPT教案设计

学生观察发现:
通过追问、
为什么我们的家乡在夏季同样的 北京的降水量 1959 年最 探 索 培 养
季节有的年份降水多,有的年份降水 多、1965 年最少。
学生的质
少呢?
疑能力,教
让学生先观察“北京 1951~2000 年降
师分步诱
水量变化曲线图”,说一说你的发现。
导,层层递
从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来看:有的年
思考:我校所在地,一年四季的 去思考问题,让学生感到 的 问 题 走
降水状况一样吗?与海南省的某所学 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进课堂,凸
校降水多少状况是否一样?那么,我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 现了“学习
国的降水的分布情况怎样?降水的时 极性。
对生活有
间和空间是否一样?
用的地理”
教学环节 观察 思考
界线大致相当于哪条等降水量线?哪
湿润地区与半湿润 培 养 学 生
条等温线?哪两个温度带的分界线? 地区的分界线大致经过: 的 综 合 能
大致通过什么东西走向山脉和什么东 秦岭—淮河一线、800 毫 力,教师多
西流向河流?
米等降水量线 、1 月 0℃ 鼓励学生,
探究与实践:
等温线、温度带中的暖温 培 养 学 生
干 湿 地 区
读“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找出 学生动手描绘图,找出四 通 过 观 察
我国四类干湿地区,湿润区、半湿润 大 干 湿 地 区 的 位 置 及 名 动手描图,
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并描绘出它 称;
加深学生
们之间的分界线。
观察并发现出,它们之间 对 所 学 知
观察与发现:
的分界线是 800 毫米、400 识 的 理 解
2、判断题:
(1)、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地区全部为半湿润区。

《东西的干湿差异》详细教案

《东西的干湿差异》详细教案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东西干湿的差异一、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1.理解并掌握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2.掌握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

(二)能力目标:通过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东西干湿图,提高学生阅读和分析气候图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我国干湿状况对农业类型、植被和自然景观影响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在自然环境中,干湿状况与其他环境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二、本节重点:1.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2.我国干湿地区划分状况。

三、本节难点:我国四类干湿地区的分布及其对植被和农业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讲述法提问法探究法五、教具: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六、课时: 1课时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冰城”是哈尔滨,那有谁知道我国的“水城”是哪一座城市呢?······大家知道气温和降水是构成一地气候的两个重要的因素。

上节我们已学习了我国气温的特点。

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降水的基本特点。

讲授新课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板书]二、东西干湿的差异(一)、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 [板书][提问]我们平时经常会说下雨了,那是不是下雨就是降水呢?(区分降水与下雨的差别,明确降水的概念)[读图练习] 指导学生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的练习:(1)找出年降水量超过1600毫米的地区。

东南沿海地区(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哪些地方?它与我国一月等温线图中的哪条等温线大致相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秦岭、淮河附近至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它与我国一月份的0摄氏度等温线大体是一致的。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哪些地方?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大兴安岭、张家口市、兰州市、拉萨市至喜马拉雅山脉东缘。

(4)找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的地区。

西北内陆地区(5)我国年降水量在地区分布上有什么特点?[阅读材料]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35页阅读材料“我国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方”,并且在图2.16中找到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台湾的火烧寮和年降水量最少的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把它们连线,看看降水量是如何变化的。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东西干湿差异) 教案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东西干湿差异) 教案

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东西干湿的差异)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的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具体细化:1、通过阅读我国降水量的分布图,知道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所经过的地区和我国降水分布的总趋势;2、了解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知道首都及本地所属地区。

3、理解干湿对住房、植被、农业及饮食影响。

重点:1、通过阅读我国降水量的分布图,知道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所经过的地区和我国降水分布的总趋势;2、了解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知道首都及本地所属地区。

难点:理解干湿对住房、植被、农业及饮食影响。

学法:读图观察、分析,小组讨论等。

学习过程:环节一:(复习)(2分钟)“气温分布及影响”我国气温分布是,夏季南北普遍______,冬季南____北____,再结合_______生产实际,把我国由北往南依次分为五个温度带,分别是寒温带、_____带、_______带、______带和_______带,(外加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______气候区)。

一月份0 °C大致经过____岭、_____河,冬季该线以北河流___________(结冰/不结冰);此地是我国_____带和______带两个温度带的分界线。

北京在_______平原,属________(温度带);登封市属_______(温度带)。

热带较少,分布在我国的云南、______、______和______。

环节二:自主学习(10分)(新课)学习内容:我国降水分布规律、产生的影响。

[活动一] 降水一般有雨雪冰雹等。

阅读P35图2.16“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及下面小材料,回答:1、我国降水东_____西_____,南_____北_____。

由_____向_____递减,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_____,最少的地方是_____。

2、呈现这种分布的原因是__________3、800mm 年降水量线大致过_____岭和_____河。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东西干湿差异显著》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东西干湿差异显著》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东西干湿差异显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东西干湿差异显著》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向学生介绍我国东西部地区的干湿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本章内容通过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使学生了解干湿差异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有所了解。

但针对东西部干湿差异这一特定主题,学生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干湿差异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东西部地区的干湿差异,掌握干湿差异的形成原因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例,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热爱,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东西部地区的干湿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2.难点:干湿差异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干湿差异。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为依据,分析干湿差异的形成原因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课件,展示图片、实例等。

2.教学素材:收集我国东西部地区的图片、实例等。

3.投影仪:用于展示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东西部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

提问:“请大家观察这些图片,你能发现哪些地理差异?”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介绍我国东西部地区的干湿差异,展示相关数据和图表。

讲解干湿差异的形成原因,如地形、气候等。

3.操练(15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分析实例,探讨干湿差异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各小组汇报分析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初中地理东西干湿教案

初中地理东西干湿教案

初中地理东西干湿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东西干湿地区的分布与特点;2. 掌握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与特点;3. 能够分析我国东西干湿地区的形成原因;4. 提高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点:1. 我国东西干湿地区的分布与特点;2. 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与特点。

教学难点:1. 我国东西干湿地区的形成原因;2. 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准备:1. 地图、地球仪等教学工具;2. 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地球仪,让学生指出我国的位置和周边国家;2. 提问:同学们知道我国的地理环境有哪些特点吗?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我国东西干湿地区的分布与特点;2. 讲解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与特点;3. 分析我国东西干湿地区的形成原因。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以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和江南湿润地区为例,让学生分析其地理环境特点;2. 让学生结合地图,指出我国东西干湿地区的分界线;3. 让学生分析分界线的形成原因。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提问:同学们认为我国东西干湿地区的形成原因是什么?;2.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出形成原因;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 提问:同学们认为我国东西干湿地区的分布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3.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我国东西干湿地区的分布与特点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1. 邀请当地气象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我国东西干湿地区的分布与特点;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研究我国东西干湿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了我国东西干湿地区的分布与特点,以及形成原因。

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

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特点和分布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东西干湿的差异
一、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并掌握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2.掌握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

(二)能力目标:通过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东西干湿图,提高学生阅读和分析气候图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我国干湿状况对农业类型、植被和自然景观影响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在自然环境中,干湿状况与其他环境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二、本节重点:1.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2.我国干湿地区划分状况。

三、本节难点:我国四类干湿地区的分布及其对植被和农业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讲述法提问法探究法
五、教具: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
六、课时: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冰城”是哈尔滨,那有谁知道我国的“水城”是哪一座城市呢?······大家知道气温和降水是构成一地气候的两个重要的因素。

上节我们已学习了我国气温的特点。

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降水的基本特点。

讲授新课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板书]
二、东西干湿的差异
(一)、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 [板书]
[提问]我们平时经常会说下雨了,那是不是下雨就是降水呢?(区分降水与下雨的差别,明确降水的概念)
[读图练习] 指导学生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的练习:
(1)找出年降水量超过1600毫米的地区。

东南沿海地区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哪些地方?它与我国一月等温线图中的哪条等温线大致相同?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秦岭、淮河附近至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它与我国一月份的0摄
氏度等温线大体是一致的。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哪些地方?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大兴安岭、张家口市、兰州市、拉萨市至喜马拉雅山脉东缘。

(4)找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的地区。

西北内陆地区
(5)我国年降水量在地区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阅读材料]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35页阅读材料“我国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方”,并且在图2.16中找到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台湾的火烧寮和年降水量最少的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把它们连线,看看降水量是如何变化的。

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板书]
[教师总结] 从同学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是有明显的规律的: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活动]降水量的不同会影响到建筑、饮食、民俗等许多方面。

比较教材第37页图2.18中房屋的建筑形式有何不同,这与当地的降水情况有什么关系?
(二)干湿地区 [板书]
1.干湿地区划分的依据 [板书]
[教师讲述]一个地区是湿润还是干旱,不仅取决于降水的多少,还取决于该地区的蒸发量的大小。

若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则空气湿润;反之空气干燥。

人们依据这一关系把全国划分为四个干湿地区。

2.干湿地区的名称[板书]
[读图练习] 在“干湿地区分布图”中读出干湿地区的名称。

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

3.干湿地区的分布 [板书]
[读图练习] 指导学生对照“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识读“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回答下列问题:
(1)湿润地区主要分布在哪里?它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于哪条等降水量线?
(2)半湿润地区主要分布在哪里?它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于哪条等降水量线?
(3)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各主要分布在哪里?它们的分界线大致接近哪条等降水量线?
(4)从上述分析看,我国干湿区的分布与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有什么关系?
[教师总结] 从总体看,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与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大体一致。

但又有
区别。

例如,东北三省的湿润地区,有些地区的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可是由于气温低,蒸发量小,也属湿润区。

正是因为各干湿地区的水分条件不同,所以它的分布状况对各地农业生产和自然景观也产生显著的影响。

4.干湿地区对自然界景观和农业的影响 [板书]
[教师讲解] 湿润区、半湿润区气候湿润,降水较多,自然条件优越,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

南方湿润区主要是水田,北方半湿润区主要是旱地农业区。

湿润和半湿润区自然植被以森林和森林草原为主。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气候条件较差,适宜发展畜牧业。

干旱地区多以荒漠为主,半干旱区以草原为主。

根据以上内容,完成下表:
复习巩固
师生共同完成填充图册第16-17页本节内容。

板书设计
二、东西干湿的差异
1、降水的分布特点-----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递减
2、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和分布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