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的发展历程
应用文的产生与发展

应用文的产生与发展一、引言应用文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目的而编写的文体,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和场合。
本文将从应用文的产生背景、发展历程和类型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应用文的产生背景1. 社会发展需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各个领域中需要进行信息交流和沟通,因此应用文的产生成为必然。
2. 经济发展推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协作和合作越来越频繁,应用文成为沟通的重要工具。
3. 文化交流的需要: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交往需要应用文来进行沟通和交流。
三、应用文的发展历程1. 古代应用文:古代的应用文主要以书信和奏章为主,用于国家政务和个人交流。
2. 现代应用文: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应用文逐渐多样化,包括简历、申请书、公告、通知、合同等多种类型。
3. 数字化应用文: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应用文的传递方式也发生了变革,如电子邮件、短信、微信等。
四、应用文的类型1. 个人应用文:包括简历、求职信、自荐信等,用于个人的求职和自我介绍。
2. 商务应用文:包括合同、报价单、商业计划书等,用于商务交流和合作。
3. 公共应用文:包括公告、通知、告示等,用于公共事务的传达和公开。
4. 学术应用文:包括论文、报告、研究计划等,用于学术交流和科研成果的传播。
五、应用文的特点和要求1. 目的明确:应用文的目的通常是明确的,要求清晰地传达特定的信息或实现特定的目标。
2. 简明扼要:应用文要求语言简练、内容明了,避免冗长和繁复的表达。
3. 规范准确:应用文要求准确无误,避免出现歧义或误导。
4. 格式规范:应用文的格式要求通常有一定的规范,如信件的格式、合同的条款等。
5. 文体灵活:不同类型的应用文在文体上有所差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
六、应用文的发展趋势1. 数字化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文的传递方式将更加数字化和智能化,如电子合同、在线申请等。
2. 多元化需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应用文的类型和形式将更加多样化,以适应不同领域和场合的需求。
应用文的发展历史

04
唐宋时期应用文繁荣与高峰
唐代应用文风格特点
对仗工整
唐代应用文注重句式结构的对称与平衡,表现出严谨 的美感。
用典丰富
文中大量运用典故,既显文采,又增强了文章的说服 力。
语言凝练
唐代应用文语言简练,表达准确,体现了高超的文字 驾驭能力。
宋代应用文创新之处
01
散文化倾向
宋代应用文逐渐摆脱骈文的束缚 ,向散文化方向发展,文风更加 自然流畅。
未来应用文创新方向探讨
人工智能技术在应用文写作中的应用
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将在应用文写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智能写作辅助、自动校 对、语义分析等,提高写作效率和质量。
大数据驱动的精准写作
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需求和行为,实现精准定位和个性化写作,提高应用文的针对性和实 效性。
跨媒体整合传播
未来应用文将更加注重跨媒体整合传播,如结合图文、音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提高信息 传递的效率和吸引力。
代表性作品及风格特点
01
李斯的《谏逐客书》
该文是秦朝丞相李斯写给秦始皇的一篇奏疏,以论述驱逐客卿的错误为
主旨,文章逻辑严密,辞藻华丽,体现了秦朝应用文的风格特点。
02
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该文是汉朝史学家司马迁写给好友任安的一封回信,主要讲述了自己的
遭遇和心境,文章情感真挚,文笔优美,是汉朝应用文的代表作之一。
当代应用文发展趋势预测
更加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
当代应用文写作将更加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强调信息传递的效率 和准确性,以满足快节奏社会的需求。
多样化表达方式和传播渠道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和普及,应用文写作将采用更多样化的表达方式 和传播渠道,如社交媒体、短视频等。
应用文的发展历程

应用文写作的发展应用文的发展经历了七个阶段:原始社会是应用文的孕育时期;从奴隶社会到秦统一中国以前的战国时期,可以称之为应用文的发端时期;秦汉时期是应用文的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称之为应用文的成熟时期;隋、唐、宋时期是应用文发展的高峰时期,出现了一些新的文体,如唐代皇帝下行的应用文称作册、制、敕;元、明、清实时代称之为应用文的稳定时期;五四运动前夕至当代是应用文重大变革时期。
应用文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本身固有的发展的一般规律:(1)公、私应用文体发展齐头并进、相辅相成。
(2)历代应用文文体及相关制度都是在基本沿承前代的基础上,或消或长,有所变更。
(3)应用文体裁的发展演变存在着名同实异或实同名异的现象。
(4)中国古代公务应用文发展过程中还呈现出体裁由简到繁又由繁到简的发展规律。
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一文中曾指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此言道出了文体变化的规律性。
应用写作学中的文体变化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其兴衰亦与时代的兴衰相关。
从原始社会到今日的高科技知识经济社会,应用文写作从“上古结绳始”,经过龟板、骨片、竹简、陶瓷、青铜刻文记事,到布帛、纸笔书写,再到键盘输入和光盘储存,文种从单一到繁多。
人类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到信息网络化的现代社会,应用文的每一次变化与发展,都是与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社会体制的不断创新、变化紧密相联的。
应用文作为一种实用性文体,其历史源远流长。
1935年,叶圣陶先生初次把应用文作为一种文体归人中学语文课本,应用文写作进人了缓慢发展的阶段。
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 应用文进人迅猛发展阶段。
21世纪将是应用文焕发出璀璨光彩的光辉时代。
应用文写作将进人一个全新的历程,这和它所承载的神圣使命是密不可分的。
应用文在现代社会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应用文写作所反映和解决的是实际问题,是直接的社会生活现实。
它总是用其特有的行政的或惯用的规范方式实现其特定的制文目的,指导社会实践正常、有序地进行,推动着社会稳步向前发展。
应用文的产生与发展

应用文的产生与发展应用文是指为了解决具体问题或者传达特定信息而编写的文体,它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壮大。
应用文的产生与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需求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应用文的产生背景、发展历程以及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应用文的产生背景应用文的产生背景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开始有文字记载的时期。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开始追求更高效、更准确地传达信息的方式。
于是,应用文应运而生。
最早的应用文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例如古代埃及的商业合同、古代中国的契约文书等。
这些应用文的产生暗地里反映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需求。
二、应用文的发展历程1. 古代阶段:在古代社会,应用文主要以商业合同、契约文书等形式存在。
这些文书的浮现标志着人们开始将重要事务记录下来,以确保双方的权益和责任。
2. 中世纪阶段:随着中世纪封建社会的兴起,应用文开始涉及更多领域,如封建领主的封地管理、农民的契约等。
这些文书的产生与社会经济制度的发展密切相关。
3. 现代阶段:随着现代工业化和市场经济的兴起,应用文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文包括各类合同、证明文件、申请书、简历等。
这些文书的产生与个人和组织之间的交往、合作密切相关。
三、应用文对社会的影响1. 促进交流与合作:应用文作为信息传递的工具,有助于促进个人和组织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应用文,人们可以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和需求,进而达成合作共赢的目标。
2. 维护权益与责任:应用文作为法律和商业活动中不可或者缺的一部份,对于维护个人和组织的权益与责任起到重要作用。
合同、协议等应用文的存在,使得各方在交往过程中有法律依据可依。
3. 推动社会进步:应用文的发展与社会进步密不可分。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应用文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创新和更新。
这促使人们更加高效地传递信息,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
综上所述,应用文的产生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应用文的发展历程

篇一:应用文写作的发展历程应用文写作的发展应用文的发展经历了七个阶段:原始社会是应用文的孕育时期;从奴隶社会到秦统一中国以前的战国时期.可以称之为应用文的发端时期;秦汉时期是应用文的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称之为应用文的成熟时期;隋、唐、宋时期是应用文发展的高峰时期.出现了一些新的文体.如唐代皇帝下行的应用文称作册、制、敕;元、明、清实时代称之为应用文的稳定时期;五四运动前夕至当代是应用文重大变革时期。
应用文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本身固有的发展的一般规律:(1)公、私应用文体发展齐头并进、相辅相成。
(2)历代应用文文体及相关制度都是在基本沿承前代的基础上.或消或长.有所变更。
(3)应用文体裁的发展演变存在着名同实异或实同名异的现象。
(4)中国古代公务应用文发展过程中还呈现出体裁由简到繁又由繁到简的发展规律。
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一文中曾指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此言道出了文体变化的规律性。
应用写作学中的文体变化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其兴衰亦与时代的兴衰相关。
从原始社会到今日的高科技知识经济社会.应用文写作从“上古结绳始”.经过龟板、骨片、竹简、陶瓷、青铜刻文记事.到布帛、纸笔书写.再到键盘输入和光盘储存.文种从单一到繁多。
人类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到信息网络化的现代社会.应用文的每一次变化与发展.都是与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社会体制的不断创新、变化紧密相联的。
应用文作为一种实用性文体,其历史源远流长。
1935年,叶圣陶先生初次把应用文作为一种文体归人中学语文课本,应用文写作进人了缓慢发展的阶段。
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 应用文进人迅猛发展阶段。
21世纪将是应用文焕发出璀璨光彩的光辉时代。
应用文写作将进人一个全新的历程,这和它所承载的神圣使命是密不可分的。
应用文在现代社会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应用文写作所反映和解决的是实际问题,是直接的社会生活现实。
它总是用其特有的行政的或惯用的规范方式实现其特定的制文目的,指导社会实践正常、有序地进行,推动着社会稳步向前发展。
应用文的产生与发展

应用文的产生与发展引言概述:应用文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目的而编写的文体,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商务、教育、科技等。
本文将从应用文的产生原因、发展历程、特点、分类和未来趋势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应用文的产生原因1.1 需要信息传递:应用文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人们需要通过书面形式传递信息,以便更好地沟通和交流。
1.2 强调规范与效率:应用文的产生还源于对规范和效率的需求,通过书面形式可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提高工作效率。
1.3 适应社会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应用文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应用文不断产生和发展。
二、应用文的发展历程2.1 古代应用文的起源:古代应用文主要以书信和公文为主,用于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处理事务。
2.2 现代应用文的兴起: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各个领域对应用文的需求不断增加,各种新型应用文如报告、备忘录等相继产生。
2.3 网络时代的应用文: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邮件、微信等新型应用文逐渐成为主流,传统应用文与网络技术相结合,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和效率。
三、应用文的特点3.1 明确目的和要求:应用文具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通过清晰的表述和结构,使读者能够快速理解和处理信息。
3.2 简洁明了:应用文注重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避免冗长和复杂的句子,使信息更易于理解和记忆。
3.3 规范性和准确性:应用文要求准确传递信息,遵循相应的规范和标准,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四、应用文的分类4.1 商务应用文:商务应用文包括合同、报价单、商业信函等,用于商业活动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
4.2 教育应用文:教育应用文包括课程设计、教学计划、教育报告等,用于教育领域的信息传递和组织管理。
4.3 科技应用文:科技应用文包括科研报告、专利申请、技术文档等,用于科技领域的研究和开辟。
五、应用文的未来趋势5.1 数字化和智能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应用文将更加数字化和智能化,如自动化生成文档、智能推荐写作模板等。
应用文的作者

第一章概论1.1 应用文的产生与发展一、应用文的萌芽:原始社会后期。
二、应用文的产生:殷墟甲骨刻辞,是迄今为止我国已知最早的文章,也是最早的应用文。
1898年,在河南安阳小屯村陆续发现了刻有文字的甲骨,考古学家称之为“甲骨文书”。
如:“王大令众人曰协田,其受年。
”钟鼎铭文是刻在铜器上的文字,其中贵族之间契约,是我国最早的私务文书。
这类文章都是应用文。
三、应用文的发展1、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应用文文体成型和文书制度确立的时期。
由李斯等制订的公文程式,对公文写作作了一系列规定,产生了“避讳”、“抬头”、“用印”等制度,这些都标志着公文应用文的成熟。
秦代的书、奏,是我国最早的上行公文。
比如,李斯的《谏逐客书》。
到了汉代,明确皇帝对臣下用诏、令、诰、制、戒、谕、教、檄;臣下对皇帝则用章、奏、表、议、策、疏;官府之间,平级官员之间用平行文种“移书”。
“公文”的称谓在这一时期出现。
从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中,可以看出私人书信已形成明显的文体特点。
碑:是用于墓葬的碑文。
铭:在公务文书中用来表扬功德,而私人应用文则用来自儆自戒。
吊:是借伤悼古人古事而发感慨。
如贾谊《吊屈原赋》。
2、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应用文的自觉时期。
曹氏父子对应用文的发展,作出过重大的贡献。
曹操的《修学令》、《求贤令》;曹丕的《与吴质书》;曹植的《求自试表》等。
应用文理论成果也十分突出。
曹丕的《典论·论文》,高度评价了文章的社会作用:“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西晋陆机的《文赋》涉及更多的应用文体,并对文体的特点和写作规律作了更深入的探索。
挚虞的《文章流别论》是我国第一部针对应用文体的文体学专论。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一部体大思精的巨著,奠定了我国古代应用写作理论的基础。
3、隋唐宋时期:隋唐宋时期是我国应用文发展的高峰期。
隋文帝曾诏令“公私文翰,并宜实录”。
李谔的《革文华书》强调了应用文的实用性。
“古文运动”对应用文的发展和文风的转变也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应用文的产生与发展

应用文的产生与发展一、引言应用文是指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产生的文体,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和工作中。
本文将从应用文的产生背景、发展历程和特点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应用文的产生背景1. 社会分工的发展: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沟通和交流需求,促使应用文的产生。
2. 经济发展的要求: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各个行业和企业需要进行大量的信息传递和沟通,应用文成为实现这一需求的重要工具。
3. 科技进步的推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应用文的产生提供了条件,电子邮件、短信等新兴的沟通方式为应用文的传播提供了便利。
三、应用文的发展历程1. 古代应用文的形成:古代社会中,应用文主要以书信形式存在,用于传递命令、征求意见等。
如《周礼》中有关于官员写信征求意见的规定。
2. 现代应用文的兴起: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应用文的形式和内容越来越多样化,如公告、通知、报告、简历等。
3. 应用文的数字化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文的传播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工具等成为应用文传播的主要手段。
四、应用文的特点1. 目的明确:应用文的目的通常是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的目标,如传达信息、征求意见、请求帮助等。
2. 内容简洁明了:应用文的篇幅通常较短,要求表达清晰、简洁明了,以便于读者快速理解和处理。
3. 语言规范准确:应用文要求使用准确规范的语言,避免歧义和误解,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
4. 格式规范统一:不同类型的应用文有着不同的格式要求,如公告要有标题、时间、地点等要素,简历要有个人信息、教育背景、工作经历等要素。
五、应用文的应用领域1. 商务应用文:商务应用文包括合同、报价单、邀请函等,用于商务活动中的交流和合作。
2. 行政应用文:行政应用文包括公告、通知、报告等,用于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日常管理和沟通。
3. 教育应用文:教育应用文包括教学计划、作业布置、成绩通知等,用于学校和教育机构的教学管理和学生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应用文写作的发展历程应用文写作的发展应用文的发展经历了七个阶段:原始社会是应用文的孕育时期;从奴隶社会到秦统一中国以前的战国时期,可以称之为应用文的发端时期;秦汉时期是应用文的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称之为应用文的成熟时期;隋、唐、宋时期是应用文发展的高峰时期,出现了一些新的文体,如唐代皇帝下行的应用文称作册、制、敕;元、明、清实时代称之为应用文的稳定时期;五四运动前夕至当代是应用文重大变革时期。
应用文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本身固有的发展的一般规律:(1)公、私应用文体发展齐头并进、相辅相成。
(2)历代应用文文体及相关制度都是在基本沿承前代的基础上,或消或长,有所变更。
(3)应用文体裁的发展演变存在着名同实异或实同名异的现象。
(4)中国古代公务应用文发展过程中还呈现出体裁由简到繁又由繁到简的发展规律。
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一文中曾指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此言道出了文体变化的规律性。
应用写作学中的文体变化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其兴衰亦与时代的兴衰相关。
从原始社会到今日的高科技知识经济社会,应用文写作从“上古结绳始”,经过龟板、骨片、竹简、陶瓷、青铜刻文记事,到布帛、纸笔书写,再到键盘输入和光盘储存,文种从单一到繁多。
人类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到信息网络化的现代社会,应用文的每一次变化与发展,都是与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社会体制的不断创新、变化紧密相联的。
应用文作为一种实用性文体,其历史源远流长。
1935年,叶圣陶先生初次把应用文作为一种文体归人中学语文课本,应用文写作进人了缓慢发展的阶段。
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 应用文进人迅猛发展阶段。
21世纪将是应用文焕发出璀璨光彩的光辉时代。
应用文写作将进人一个全新的历程,这和它所承载的神圣使命是密不可分的。
应用文在现代社会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应用文写作所反映和解决的是实际问题,是直接的社会生活现实。
它总是用其特有的行政的或惯用的规范方式实现其特定的制文目的,指导社会实践正常、有序地进行,推动着社会稳步向前发展。
加人wto,中国经济将和世界经济接轨,现代应用文作为交往协作的权威工具,如何与不同地区、不同国家进行经济沟通与衔接,将是我们面临的重大任务。
因此,认识现代应用文的发展趋势、加强应用文写作的学科建设尤为重要。
应用文的每一次变化与发展,都是与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社会体制的不断创新紧密相联。
当今世界各国政治体制尽管不同,文化各异,但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日渐明显的今天,应用文写作的发展趋势却大致相似,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专业化和知识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专业分工日趋具体和精细。
而应用文的发展,是随着社会进步的需求而发展的。
社会分工日趋专业化,必然要求应用文写作专业化,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并促进社会更加有序、有效地发展。
面当今世界,知识经济的浪潮已从大洋彼岸汹涌地扑向祖国大陆,知识化的发展趋势不可阻挡。
在世界范围内,知识已成为发展经济的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资源,知识产业成为知识经济的支柱。
作为应用文写作者和应用文写作的授权组织,再也不能背上传统知识的沉重包袱,必须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新形势。
第二.电脑写作和格式规范化的发展趋势。
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了计算机的诞生。
由于计算机具有模拟分析问题、处理事务和计算等能力,所以被看作是人脑的延伸。
目前悄然兴起的电脑写作热,是写作史上的一次深刻革命。
在写作手段上,电脑对应用文有最直接的影响。
从其载体上来看,应用文的载体由绳子演进为龟甲、变为竹片、木片、陶瓷、铜铁,最后演变为纸张,延续了几千年。
在信息社会的今天,应用文的载体因电脑的存在而不再仅仅依附于纸笔,这不仅节省了大量的社会资源,而且改善了因造纸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第三.快节奏和高效率的发展趋势。
应用文作为一种具有极强实用性的文体,它的时效性容不得半点马虎。
特别是当今社会,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传统的应用文写作和传递已经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但我们要清楚这并不表明应用文功能的削弱,而是它转换成另一种形式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第四.社会化和民众化的发展趋势。
应用文的社会化,除了要和社会教化联系起来外,更重要的是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使之符合社会整体的利益,既保护每个社会成员的个体利益,又使社会结构适时得以合理的调整和维护。
可以说,在法制的社会,应用文的社会发展趋势愈来愈明显,愈来愈显示其维系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强大作用。
第五.积极参与和干预社会生活的发展趋势。
应用文的领导、指导、规范等特有的功能,已直接或间接地干预了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
由于文种的不同,干预的程度也不同第六.语言表述多语化的发展趋势。
多语化是国家生存发展的需要,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使得应用文的表述也向着多语化的方向发展。
多语化是应用文自身发展的需要从应用文写作的发展历史来看,应用文起源于人类的社会活动,并在社会生产,社会管理,社会生活中,随着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第七.主体内容经济化的发展趋势。
应用文写作内容经济化的发展趋势,是由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所决定的。
依据应用文的功能,它既要反映经济发展全球的实况,又要促进、推动、规范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第八.立足本国、涉足世界的国际化发展趋势。
中国的语言文字简称为中文,是我国应用文的主要载体。
在我国,官方的应用文一律采用中文,而企业,商业等亦是以中文为主。
为了改革开放,走向世界,在广告、产品说明文等方面,已出现双语化的趋势,但不论怎样,中文的主导作用是牢固的。
篇二:应用文的历史发展应用文的历史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规范和行政工作的日益严谨,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出来,能否正确书写应用文关系到信息沟通的成败与日常工作的正常进行,与新时期科学管理效能息息相关。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对应用文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下面我就这一段时期的学习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应用文的历史由来已久,随着文字的产生就有了应用文的写作,且应用文的发展和社会各历史阶段的发展相辅相成。
应用文的产生和发展可以划分为六个阶段:孕育期(原始社会)、萌芽期(奴隶社会)、成熟期(战国、秦)、发展期(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高峰期(唐、宋)、稳定期(元、明、清)。
在我国原始社会时期,由于文字还没有出现,为了传递信息、统一号令,应用文以口头形式出现在经济活动中,逐渐形成了质、剂等合同形式,成为应用文的雏形。
到了奴隶社会时期,甲骨文以应用文形式出现。
在西周的青铜器上不仅有公牍文件,还出现了记载物资交换的契约。
买卖双方将议定的条文记载在木简上用刀一劈为二,双方各执一片,一旦发生纠纷,官府以合券判案,后世称为“合同”。
奴隶社会应用文虽已出现,但不成熟还处在萌芽状态,确成为当时社会中一种重要的经济生活手段,推动了当时的经济发展。
到了战国后期秦王朝统一中国,应用文在当时的社会交流中日益完善、成熟。
同春秋时期相比语言有了很大改进,文字接近口语,行文流畅,可读性强。
秦朝早期著名的法令“书同文”,不仅要求书写相同的文字,也包括格式与名称方面的要求。
从近代考古中发现,秦国法律条理清楚,内容简约,由此看出当时司法文书已相当完善。
从汉朝到南北朝应用文得到很大的发展,并归纳了应用文写作理论,如东汉王充的《论衡—自纪》中强调文章的实用性,要求写文章要为世所用,口说务在明言,笔落应可达意。
这对以后应用文的实践和理论建设,有着积极的影响。
进入唐、宋应用文的发展进入高峰期,宋代应用文体式要求进一步规范,文字的大小,字数的多少,年月件数的标记,都有了规定。
并最早出现了“应用文”一词。
封建王朝后期,应用文发展趋于稳定,元代应用文兼有汉蒙两族文化色彩;明代有所提高,强调规范和务实并改革文风,不用骈文写作公文;清承明制,应用文发展迟缓,但清朝刘锡载在他的《艺概—文概》中提出“……应用文应有上行、平行、下行。
重其辞乃所以重其实也。
”根据行文方向进行了分类。
进入近代应用免去了繁文缛节,直陈其事。
辛亥革命标志应用文改革时代的到来,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为应用文的创新提供了条件。
纵观应用文发展历史,这一文体经过数千年演变不断适应社会的需要,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并成为体现社会成熟的标志,实用性不断增强。
进入21世纪,应用文与我们的生活更加紧密相连,其习作技巧和理论也将更加趋于完善。
5号学员:王欧篇三:应用文的产生与发展应用文的产生与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规范和行政工作的日益严谨,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出来,能否正确书写应用文关系到信息沟通的成败与日常工作的正常进行,与新时期科学管理效能息息相关。
应用文的历史由来已久,随着文字的产生就有了应用文的写作,且应用文的发展和社会各历史阶段的发展相辅相成。
应用文的产生和发展可以划分为六个阶段:孕育期(原始社会)、萌芽期(奴隶社会)、成熟期(战国、秦)、发展期(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高峰期(唐、宋)、稳定期(元、明、清)。
一.从应用物画到应用文最初,原始社会的人们没有文字,人们只能听说,无法书写,相互间的交流主要依靠口耳相传。
因此,真正的应用文写作,应该是在出现文字以后。
应用文产生的两个前提条件:中国文字的产生;阶级集团的出现和国家的产生。
公务活动和文字同时具备,才识应用文产生的必要条件。
正如斯大林所说:“生产向前发展了,出现了文字,出现了国家的萌芽,国家进行管理工作的需要比较有条理的文书,商业发展了,需要有条理的书信往来。
”由此可见,应用文的产生是因为社会的需要。
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代,我国就已经有了成熟的文字。
这种文字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所以称作“甲骨文”。
甲骨文的内容包括祭祀、征伐、狩猎、年成等,大都是商王朝各种活动的记录和文告,其文辞几乎都是为了实际应用。
因此,可以把甲骨文看作是我国最早的应用文。
二.从初具规模到体系完备为了适应国家政务管理及人们交往的需要,千百年来,应用文从文种到格式,从内容到风格一直处于发展变化之中。
一是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各种文种不断增多。
新的形式不断产生,与社会的需要不相适应的形式逐渐被改造或淘汰。
二是各种文体越来越完备,要求越来越明确。
特别是作为官方使用的公文更是不断趋于完善。
不断发展的应用文体系,对于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下面是按照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以公务应用文为主要线索,对应用文的发展和演变作一简单介绍。
(一)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国家行政制度的强化和社会的发展,应用文逐渐有了分工,形成文种。
西周时主要的文种有诰、誓、命等。
同时期还产生了一些专业文书,如用于登记土地、财务的帐簿文书,用于反映结盟关系的盟约文书,用于记载和约束奴隶的奴籍文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