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2022届高2019级高中化学必修1步步高全套学案课件模块综合试卷(一)
高2022届高2019级高中化学必修1步步高全套学案课件第三章第三节

A
418
0.106
75.37
11.76
B
923
0.243
153.66
24.3
C
933
0.215
221.91
23.6
√D 1 550
0.436
146.5
11.6
答案
学 习 小 结
返回
达标检测
DA BIAO JIAN CE
02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人类历史上使用最早的合金是青铜( √ ) (2)合金中只存在金属元素,不可能有非金属元素( ×) (3)生铁的熔点比铁低,但机械强度和硬度比铁高( √) (4)生铁中的铁与纯铁的化学性质不同( × ) (5)镁铝熔合成合金的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 ) (6)铜比黄铜的熔点低( × ) (7)合金是混合物,具有金属的特性( √) (8)我国最早使用的合金是生铁( × )
答案
3.常见的合金 (1)铜合金
青铜
(2)钢
黄铜
白铜
0.3% 0.3%~0.6%
0.6%
答案
(3)钛合金 钛合金具有密度小、强度高、耐腐蚀、耐高温等优点,主要用于飞机、火箭、导弹、 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领域。
归纳总结
(1)合金的组成 ①合金中一定有金属元素,也可能含有非金属元素。 ②合金一般是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点。 (2)合金的性质 ①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各成分金属的低。 ②合金在硬度、密度、强度以及其他一些机械性能上要优于各成分金属。 ③合金具有金属特性,如导热、导电性。 ④合金中各成分金属的化学性质不变。
检测评价 达标过关
新知导学
XIN ZHI DAO XUE
01
2020年2月高2022届高2019级高一高中化学步步高必修2课件学案第一章章末检测试卷(一)

章末检测试卷(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 每小题3分, 共5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2018·大同市一中3月月考)元素符号、反应方程式、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结构式等通常叫做化学用语。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中错误的是()A. 次氯酸的电子式:B. S2-的结构示意图:C. O-18的原子符号:18 8OD. CO2分子的结构式:O===C===O答案 A解析次氯酸电子式中O原子在中间, A项错。
2.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13C和14C属于同一种元素, 它们互为同位素B. 6Li和7Li的电子数相等, 中子数也相等C. 14C和14N的质量数相等, 中子数不相等D. 1 mol 23592U的中子数比1 mol 23892U的中子数少3N A个答案 B解析二者均为碳元素的原子, 互为同位素, A项正确;二者的中子数分别为3、4, B项错误;二者的中子数分别为8、7, C项正确;由N=A-Z可知1 mol 23592U的中子数比1 mol238U的中子数少3N A个, D项正确。
923. 230Th和232Th是钍的两种核素, 232Th可以转化成233U。
下列有关Th的说法正确的是()A. Th元素的质量数是232B. 230Th和232Th的化学性质相同C. 232Th转化成233U是化学变化D. 230Th和232Th互为同素异形体答案 B解析A项, 钍的两种核素230Th和232Th, 其质量数分别是230、232, 错误;B项, 同位素的物理性质有差异, 但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正确;C项, 化学变化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原子种类不变, 而232Th转化成233U时原子种类发生了变化, 错误;D项, 230Th和232Th为原子, 互为同位素, 不互为同素异形体, 错误。
4. 在RO n-3中, 共有x个核外电子, R原子的质量数为A, 则R原子核内含有的中子数目是()A. A-x+n+48B. A-x+n+24C. A-x-n-24D. A+x-n-24答案 B解析R的质子数为x-8×3-n=x-24-n, 所以其中子数为A-x+24+n, B项正确。
高2022届高2019级高中化学必修1步步高全套学案课件第三章第二节第2课时

第2课时铝的重要化合物[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认识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掌握铝盐、偏铝酸盐的性质。
2.通过铝的重要化合物性质的理解,建立铝三角转化、氢氧化铝的制备、图像、计算方法的思维模型。
3.通过氢氧化铝的两性实验探究,进一步理解铝的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一、氧化铝1.氧化铝的物理性质氧化铝是一种白色固体,难溶于水,熔沸点高、硬度大的物质,可用来制造耐火坩埚、耐火管和耐高温的实验仪器等。
2.氧化铝的化学性质(1)氧化铝与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是Al2O3+6HCl===2AlCl3+3H2O,离子方程式是Al2O3+6H+===2Al3++3H2O。
(2)氧化铝与NaOH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是Al2O3+2NaOH===2NaAlO2+H2O,离子方程式是Al2O3+2OH-===2AlO-2+H2O。
例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氧化铝固体不溶于水,不导电,它是非电解质B.氧化铝熔点很高,是一种较好的耐火材料C.氧化铝是一种白色的固体,是冶炼铝的原料D.铝表面形成的氧化铝薄膜可防止铝被腐蚀【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氧化铝熔点很高,常用来制造耐火坩埚、耐火管和耐高温的实验仪器;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氧化铝来制取金属铝。
【考点】氧化铝的性质与应用【题点】氧化铝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例2下列关于氧化铝的叙述正确的是()A.氧化铝与酸、碱都能反应生成铝盐和水B.氧化铝既是碱性氧化物又是酸性氧化物C.氧化铝既不是碱性氧化物也不是酸性氧化物D.氧化铝溶于水可得到氢氧化铝【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氧化铝既不是碱性氧化物也不是酸性氧化物,而是一种两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铝盐和水,能与碱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盐和水;氧化铝难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
【考点】氧化铝的性质与应用【题点】氧化铝的化学性质及应用相关链接两性物质与物质的两性不同。
两性物质既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如Al2O3、ZnO、Zn(OH)2、Al(OH)3等。
高2022届高2019级高一化学新教材必修1人教版学案配套课件1-1-2

2. 春秋末期齐国的工艺官书《考工记》中载有“涑帛”的方
法,即利用“灰”(草木灰)和“蜃”(贝壳灰)混合加水所得液体来洗
涤丝帛。这种液体能洗涤丝帛主要是因为其中含有( C )
A.氧化钙
B.碳酸钠
C.氢氧化钾 D.次氯酸钠
解析:草木灰中含K2CO3,而贝壳的主要成分为CaCO3,在煅 高温
烧后生成CaO:CaCO3 ===== CaO+CO2↑,即贝壳灰的主要成分为 CaO,而CaO溶于水后生成Ca(OH)2:CaO+H2O===Ca(OH)2,故 “灰”(草木灰)和“蜃”(贝壳灰)混合加水后发生反应:K2CO3+ Ca(OH)2===CaCO3↓+2KOH。KOH是一种强碱,能使油脂发生水 解从而能去油污,达到洗涤丝帛的目的。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课时作业2——物质的转化
课
课
课
前
堂
后
预
练
作
习
习
业
课基前础预训习练
一、酸、碱、盐的性质 1.酸的性质
2.碱的性质 3.盐的性质
二、物质的转化 1.单质、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转化
① 2Ca+O2===2CaO
化合反应;
② CaO+H2O===Ca(OH)2 ;
课基堂础练训练习
1. 碱溶液中都含有OH-,因此不同的碱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 质。下列关于Ba(OH)2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碱的共同性质的是( C )
A.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B.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水 C.能与Na2SO4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 D.能与CO2反应生成水 解析:碱均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A不符合题意;碱均可 以和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B不符合题意;能与Na2SO4溶液反应生成 BaSO4沉淀的碱必须是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要求的碱,但是氢氧化钠 等碱就不可以,C符合题意,碱均可以与酸性氧化物CO2反应生成盐 和水,D不符合题意。
高2022届高2019级高中化学必修1步步高全套学案课件第一章第二节第4课时

第4课时 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能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理解微观粒子间的关系。
2.建立n 、M 、V m 、c 之间相互转化关系及进行简单计算的思维模型。
一、溶质物质的量浓度的基本计算 1.根据定义式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1)已知溶质的质量(2)已知溶液中某种粒子的数目例1 游泳池里的水一般常加适量的硫酸铜,用以杀灭其中的细菌,而对游泳者的身体无害。
现取一水样300 mL,经分析其中含有0.019 2 g Cu 2+,则水样中硫酸铜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 -1。
【参考答案】0.001【试题解析】c (Cu 2+)=0.019 2 g64 g·mol -10.300 L =0.001 mol·L -1。
【考点】物质的量浓度的基本计算【题点】由溶质质量计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例2 已知V L 硫酸铁溶液中含Fe 3+m g,则该溶液中Fe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mol·L-1,SO 2-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mol·L -1,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 -1。
【参考答案】m 56V 3m 112V m 112V【试题解析】解答本题应注意两点:一是溶液中某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依然从定义出发,即c =n V ;二是硫酸铁电离后n (Fe 3+)∶n (SO 2-4)=2∶3,那么c (Fe 3+)∶c (SO 2-4)=2∶3,同时还有c [Fe 2(SO 4)3]=12c (Fe 3+)=13c (SO 2-4)。
因n (Fe 3+)=m g M g·mol -1=m 56 mol,c (Fe 3+)=n V =m56 molV L =m 56V mol·L -1,c (SO 2-4)=32c (Fe 3+)=3m 112V mol·L -1,c []Fe 2(SO 4)3=12c (Fe 3+)=m 112V mol·L -1。
2022学年高中化学 模块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学习资料2022学年高中化学模块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班级:科目:模块综合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根据所给的信息和标志,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BCD《神农本草经》记载麻黄能“止咳逆上气”中秋月饼等富脂食品容易被氧化而变质古代中国人已用麻黄治疗咳嗽可在包装袋中放入袋装铁粉看到有该标志的丢弃物,应远离并报警投放垃圾时,使用过的易拉罐最好投入贴有该标志的垃圾箱内铁粉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这种氧化能缓解月饼中的脂质被氧化,袋装铁粉不会污染食品,B正确;该标志为放射性物质标志,对环境及人有危害,C正确;该标志为不可回收标志,所以贴有该标志的物品是不可回收物,而使用过的易拉罐是可回收的,D错误。
]2.成语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许多成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原理,下列成语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木已成舟B.蜡炬成灰C.铁杵成针D.滴水成冰[答案] B3.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氯水、氨水均为电解质B.Na2O2为碱性氧化物,NO2为酸性氧化物C.NaOH、NH3·H2O都为可溶性碱D.蛋白质溶液、液氯均属于分散系C[A项,氯水、氨水均为混合物,不是电解质;B项,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NO2也不是酸性氧化物;D项,液氯为纯净物不属于分散系.]4.下列实验中,所选装置或实验设计合理的是()A.分离碘单质和四氯化碳B.分离酒精和水的混合物C.硫酸铜溶液制取胆矾晶体D.用浓硫酸干燥CO2气体D[单质碘易溶在四氯化碳中,应该用蒸馏法,A错误;酒精和水互溶,应该用蒸馏法,B错误;由硫酸铜溶液制取胆矾晶体,需经过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才可得到,不能直接蒸发,C错误。
]5.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常温下,7。
1 g Cl2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NaClO 转移的电子数为0。
高2022届高2019级高中化学必修1步步高全套学案课件第一章第二节第1课时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1课时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能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及其构成,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与应用。
2.能基于物质的量认识物质组成及变化,建立运用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之间计算的思维模型。
一、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1.物质的量(1)国际单位制(SI)中的七个基本单位(2)物质的量及其单位①物质的量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的物理量,用符号n表示。
②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3)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①物质的量可以理解为物质的数量(×)②物质的量表示物质所含指定粒子集体数目的多少(√)③物质的量描述对象是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④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⑤ 1 mol氢中含有2 mol氢原子和2 mol电子(×)物质的量概念的多角度理解(1)专有化:物质的量是一个专用名词,在表述时不可增减,不能说成“物质量”“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数量”等。
(2)微观化: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只用于表示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微观粒子的多少,不适合表示宏观物质的数量。
(3)具体化:在使用物质的量表示物质时,必须具体指明粒子的种类。
如1 mol H 2表示1摩尔氢分子,1 mol H 表示1摩尔氢原子,1 mol H +表示1摩尔氢离子。
而1 mol 氢的表述是错误的,因为“氢”是元素名称,是宏观物质名称,不是微观粒子名称。
(4)集体化:微粒个数的数值只能是正整数,而物质的量表示的是很多个微粒的集合体,其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是小数。
例:5 mol H 2O 、0.5 mol H 2O 。
2.阿伏加德罗常数(1)已知1个12C 的实际质量为1.993 3×10-23 g,则12 g 12C 所含碳原子个数约为6.02×1023,碳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摩尔。
高2022届高2019级高一化学新教材必修1人教版学案配套课件1-3-1

结论:从得失氧的角度看,一种物质被氧化,另一种物质被还原
的反应叫氧化还原反应。
2.从元素化合价变化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
反应:CuO+H2=====Cu+H2O (1)CuO 失氧,铜元素化合价 降低 ,发生还原反应,被 还原 。 (2)H2 得氧,氢元素化合价 升高 ,发生氧化反应,被 氧化 。 结论:从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变化的角度看,只要有元素化合价
△ ③2NH4Cl+Ba(OH)2=====BaCl2+2NH3↑+2H2O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
解析:①中氮元素由 0 价升高到+2 价,被氧化;②中 AgNO3 中氮元素为+5 价,NO2 中氮元素为+4 价,氮元素被还原;③中氮 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故选 A。
5. 氧化还原反应中,水的作用可以是氧化剂、还原剂、既是氧 化剂又是还原剂、既非氧化剂又非还原剂等。下列反应与 Br2+SO2 +2H2O===H2SO4+2HBr 相比较,水的作用不相同的是( A )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课时作业1——氧化还原反应
课
课
课
前
堂
后
预
练
作
习
习
业பைடு நூலகம்
课基前础预训习练
一、从不同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1.从得失氧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高温 反应:2CuO+C=====2Cu+CO2↑ (1)CuO 失氧,发生了 还原 反应,该物质作 氧化
剂。
(2)C 得氧,发生了 氧化 反应,该物质作 还原 剂。
解析:钢水浇铸是物理变化。
2.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类型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化学 反应属于阴影部分的是( D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块综合试卷(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18·定州中学高一期末)成语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许多成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原理,下列成语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木已成舟B.蜡炬成灰C.铁杵成针D.滴水成冰【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A、C、D均为物理变化,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2.(2018·六安期末)根据所给的信息和标志,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麻黄能“止咳逆上气”,则麻黄具有治疗咳嗽的作用,可以制作咳嗽药,A正确;生石灰或硅胶作干燥剂,不是抗氧化剂,B错误;该标志为放射性物质标志,对环境及人有危害,C 正确;该标志为循环回收标志,所以贴有该标志的物品是可回收物,D正确。
3.(2018·成都期末)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氯水、氨水均为电解质B.Na2O2为碱性氧化物C.NaOH、NH3·H2O都为可溶性碱D.蛋白质溶液、液氯均属于分散系【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氯水、氨水均为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A错误;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B错误;NaOH、NH3·H2O都为可溶性碱,C正确;蛋白质溶液属于分散系,液氯是纯净物,不是分散系,D错误,答案选C。
4.(2018·北京朝阳区高一期末)下列装置不能完成对应实验的是()【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A项,水蒸气遇到冷的烧杯冷凝变为蒸馏水,装置可以制备蒸馏水,正确;B项,油不溶于水,分液即可,正确;C项,沙子是不溶于水的固体,过滤即可,正确;D项,氨气是碱性气体,能与硫酸反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应该用碱石灰,错误,答案选D。
5.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在常温常压下,48 g氧气和臭氧的混合气体含氧原子数是3N AB.标准状况下,22.4 L SO3中含有的原子数目为3N AC.1 mol Cl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一定为2N AD.1 mol Na2O2与水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标况下SO3是固体,无法计算22.4 L SO3的物质的量,B错;Cl2与碱反应时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1 mol Cl2转移1 mol电子,C错;Na2O2与H2O反应中,Na2O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1 mol Na2O2转移1 mol电子,D错。
6.(2018·济宁期末)对于温度、压强一定的气体,下列数值中与其物质的量无关的是()A.质量B.体积C.分子数目D.气体摩尔体积【参考答案】D7.(2018·武汉华中师大期末)若在加入铝粉能放出氢气的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NH+4、SO2-4、CO2-3、K+B.Na+、Ba2+、Ca2+、HCO-3C.Mg2+、SO2-4、K+、Cl-D.K+、Cl-、Na+、SO2-4【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加入铝粉能放出氢气的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
若显酸性,CO2-3不能大量共存,若显碱性,NH+4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HCO-3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均不能大量存在,B 错误;若显碱性,Mg2+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K+、Cl-、Na+、SO2-4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均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D正确。
8.(2018·哈六中期末)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①碳酸氢钙溶液与过量烧碱溶液混合:Ca2++HCO-3+OH-===CaCO3↓+H2O②碳酸镁与稀硫酸:MgCO3+2H+===H2O+CO2↑+Mg2+③醋酸与大理石:2CH3COOH+CaCO3===Ca2++2CH3COO-+H2O+CO2↑④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SO2-4刚好沉淀完全:H++SO2-4+Ba2++OH-===H2O+BaSO4↓⑤向Na2Si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Na2SiO3+2H+===H2SiO3↓+2Na+⑥Fe2+与H2O2在酸性溶液中的反应:2Fe2++H2O2+2H+===2Fe3++2H2OA.①②③④⑥B.②③④⑥C.②③④D.①③④⑤【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①烧碱过量,Ca2+与HCO-3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正确的离子方程式:Ca2++2HCO-3+2OH-===CaCO3↓+2H2O+CO2-3,错误;②MgCO3微溶于水以化学式保留,硫酸为强酸写成离子,正确;③醋酸为弱酸以化学式保留,CaCO3难溶于水以化学式保留,正确;④SO2-4刚好完全沉淀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HSO4+Ba(OH)2===BaSO4↓+H2O+NaOH,离子方程式:H++SO2-4+Ba2++OH-===H2O+BaSO4↓,正确;⑤Na2SiO3应改成离子形式,正确的离子方程式:SiO2-3+2H+===H2SiO3↓,错误;⑥H2O2将Fe2+氧化成Fe3+,自身被还原成H2O,正确;正确的有②③④⑥。
9.H3PO2是精细磷化工产品,其工业制备原理如下:Ⅰ.2P4+3Ba(OH)2+6H2O===3Ba(H2PO2)2+2PH3↑Ⅱ.Ba(H2PO2)2+H2SO4===BaSO4↓+2H3P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Ⅰ是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Ⅱ是非氧化还原反应B.H3PO2具有还原性,在空气中可能被氧化成磷酸C.在反应Ⅰ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之比为1∶1D.反应Ⅰ中每生成2.24 L(标准状况)PH3,转移0.3 mol电子【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反应Ⅰ中,可知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之比为2∶6=1∶3,C错;每生成2 mol PH3,转移6 mol e-,故每生成2.24 L(标准状况)PH3,即0.1 mol PH3,转移0.3 mol e-,D正确;反应Ⅱ中无化合价变化,为非氧化还原反应,A正确;H3PO2中P为+1价,具有还原性,B正确。
10.如图是硫酸试剂瓶标签上的部分内容。
据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硫酸可以用来干燥硫化氢气体B.1 mol Zn与足量的该硫酸反应能产生2 g H2C.配制250 mL 4.6 mol·L-1的稀硫酸需取该硫酸62.5 mLD.若不小心将该硫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NaOH溶液冲洗【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该试剂瓶中所盛试剂为浓硫酸,浓硫酸有强氧化性,不能干燥硫化氢气体,A项错误;浓硫酸与金属反应时还原产物为二氧化硫,不生成氢气,B项错误;浓硫酸和氢氧化钠都具有强烈的腐蚀性,D项错误。
11.(2018·临清期末)如图是进行气体性质实验的常用装置,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若水槽中是NaOH溶液,试管中是Cl2,可看到液面上升,试管中黄绿色褪去B.若水槽中是水,试管中是NO2,可看到试管中液面上升并充满整个试管C.若水槽中是水(并滴有一定量酚酞),试管中是NH3,可看到液面上升并呈红色D.若水槽中和试管中都是氯水,光照后可在试管中收集到氧气【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若水槽中是水,试管中是NO2,可看到试管中液面上升至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二,不能充满整个试管。
12.(2018·冀州期末)为确定下列置于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变质,所选检验试剂(括号内物质)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NaOH溶液[Ba(OH)2溶液]B.FeSO4溶液(KSCN溶液)C.KI(淀粉溶液)D.Na2SO3溶液(BaCl2溶液)【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NaOH变质混有Na2CO3,可用Ba(OH)2检验;FeSO4变质混有Fe3+,可用KSCN 检验;KI变质混有I2,可用淀粉检验;亚硫酸钠变质会混有硫酸钠,均可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则加氯化钡不能检验变质,应利用盐酸和氯化钡检验,D错误。
13.下列“实验方案”不宜用于完成“实验目的”的是()【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用可见光束照射确认Fe(OH)3胶体是否制备成功,A正确;浓硫酸溶于水放热,确认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CuSO4应该把混合液倒入蒸馏水中,类似于浓硫酸的稀释,B错误;氢氧化钠是强碱,确认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可以向反应后的混合液中滴加酚酞,C正确;由于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所以确认Cl2无漂白作用,可以将有色纸条放入干燥Cl2中,D正确。
14.(2018·绵竹期末)欲进行下列实验,其方案设计合理的是()【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没有形成封闭体系,不能检验其气密性,A错误;氨气极易溶于水,倒扣的漏斗可以防止倒吸,B正确;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硝酸和NO,不能完全被吸收,C错误;触摸外壁只能比较溶于水时的热效应,不能比较二者的溶解度大小,D错误。
15.蛇纹石由MgO、Al2O3、SiO2、Fe2O3组成。
现取一份蛇纹石试样进行实验,首先将其溶于过量的盐酸,过滤后,得到沉淀X和滤液Y。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沉淀X 的成分是SiO 2B.从组成看,其成分皆是碱性氧化物C.溶液Y 中的阳离子主要是Mg 2+、Al 3+、Fe 2+、H +D.在溶液Y 中加入过量的氨水,过滤得到的沉淀的成分只有Fe(OH)3和Mg(OH)2 【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的盐酸后,氧化镁、氧化铝、氧化铁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氯化铝、氯化铁,而二氧化硅不溶于盐酸,所以得到的沉淀是二氧化硅,反应后的溶液Y 中含有氯化镁、氯化铝、氯化铁和反应剩余的盐酸。
A 项,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沉淀X 的成分是SiO 2,正确;B 项,MgO 、Fe 2O 3是碱性氧化物,Al 2O 3是两性氧化物,SiO 2是酸性氧化物,错误;C 项,MgO 、Al 2O 3、Fe 2O 3都能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金属阳离子,且酸过量,则溶液Y 中主要是Mg 2+、Al 3+、Fe 3+、H +,错误;D 项,在溶液Y 中加入过量的氨水,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不溶于弱酸弱碱,所以过滤得到的沉淀的成分是Fe(OH)3、Mg(OH)2、Al(OH)3,错误;答案选A 。
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氢气、氧气、氨气等气体,但不能干燥有较强还原性的HI 、H 2S 等气体B.浓硫酸与单质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 +2H 2SO 4(浓)=====△3SO 2↑+2H 2O,在此反应中,浓硫酸既表现了强氧化性又表现了酸性C.把足量铜粉投入到含2 mol H 2SO 4的浓硫酸中,得到气体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22.4 LD.常温下能够用铁、铝等容器盛放浓H 2SO 4,是因为浓H 2SO 4的强氧化性使其钝化 【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A 项,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和酸性,故不能用来干燥具有还原性的气体(H 2S)和碱性气体(NH 3);B 项,浓硫酸与S 、C 等非金属单质作用时,由于没有盐生成,故只显强氧化性;C 项,Cu 与浓H 2SO 4反应过程中,浓H 2SO 4浓度逐渐降低,当降到一定程度变为稀H 2SO 4时,反应自行停止,故产生的SO 2不足22.4 L ;D 项,利用浓H 2SO 4的强氧化性而使Fe 、Al 钝化,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