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震危害及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浅谈重庆中小型地震的成因及防范方法

浅谈重庆中小型地震的成因及防范方法
三、地震防范的方法 地震是不可避免的,虽然现在在这种中小型地震中很难出 现人员伤亡,如果防范得当,还可以将经济损失降到最低。主 要有以下措施: (一)做好水库诱发地震的安全评价工作 北碚地震的震中在草街发电站一带,而这一带正是在活动 性较高的华蓥山基层断裂,若发生地震有震源浅、破坏性较高 的特点,而发电站的水库在一月开始了蓄水期,在这个新修不 久的水库上,由于水对其的压力渐渐增大,而不堪重负,导致 加快了发震断层达到临界的速度,因此引发地震。由此看来, 主要是做好水库诱发地震的安全评价工作,要充分认识水库诱 发地震是与兴建水库有关的地震活动,从设计、施工到运行阶 段均应给予高度重视,要做到使其对工程及周围环境的影响降 到最小。 (二)做好地震活动监测工作 在工程兴建和运营阶段,对于可能诱发地震的重大工程或 可能诱发高震级地震的水库,应在水库蓄水前l-2年开始设立地 震监测台网,对施工期,特别是水库蓄水后的运行期间进行地 震活动监测。为工程运行、确保库区及周边居民正常生产生活 提供决策依据。 (三)作好地震预报工作 地震预测是指对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作出预报,使人 们加以防范。目前全世界在地震预报方面做得较好的国家有日 本、美国,我国自主创制了更加高效的传感器,可能会更加准 确地预报地震。民间有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比如地下水变化 异常、动物活动异常等等。 总之,重庆虽然位于断裂带及其附近,地震活动以中小地 震为主,强度低,震源浅,但只要我们保护环境,合理开采地 下资源,重视地震监测,就可以把地震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也希望在未来,我国可以率先准确预报地震。 参考文献: [1] 常梦飞,防震.请借鉴历史经验[N].检察日报, 2008-05-14. [2] 尚志海,刘希林.试论环境灾害的基本概念与主要类 型[A].灾害学,2009,24(03). [3] 冯翠娥,周建伟,周爱国.当前世界环境地质学发展 特点趋向及我国主要环境地质学问题分析[A].中国地质灾害与 防治学报,1985,15(02).

浅谈地震科普知识宣传

浅谈地震科普知识宣传

浅谈地震科普知识宣传作者:王仲康来源:《科技风》2020年第22期摘要:地震灾害危害之大,通过科普宣传帮助人们增加一些防震的知识和经验,帮助人们树立宁可有备无震,不可有震无备的防震观念,当灾难来临的时候,才有可能减少伤亡和损失。

关键词:地震知识;地震灾害;地震预报;科普宣传每当人们谈起地震,人们总会说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這种说法充分体现了在面临地震灾害时人们束手无策、无能为力。

因为破坏性地震在我们国家发生不频繁,这也就造成人们对地震知识了解很少,在人们的脑海里,只知道大震非常可怕,小震不用跑,如果真的发生地震,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就由上帝决定,不能采取科学有效的自救措施,2008年发生在四川省汶川地区的大地震,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损失,人员伤亡、房屋倒塌、桥梁断裂,震后的汶川惨不忍睹,不仅对汶川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更是给汶川人民心理上造成了巨大的伤害,面对汶川地震带给人类的损失和伤害,国家明确一方面加强地震预测的准确性,一方面应该积极地开展地震科普知识的宣传,让国民从防震知识的小白,到逐渐掌握一定的防震技巧,甚至变为防震知识的达人。

通过宣传地震科普知识,能够有效地把地震灾害损失降低到最小的程度,这正是地震科谱的原因所在。

本文作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向大家科普地震知识:一、地震知识(1)什么是地震?说起地震,大多数人,只知道地震非常可怕,会造成地面的震动,从而造成地面上建筑物的损坏。

这种认识是非常片面的,其实地震就像常见的自然现象一样,如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在地球上经常发生,但是地震与常见的自然现象也有不同之处,地震是地球的表层的快速震动,因此,到现在地震的有效预测仍是世界性难题,然而常见的刮风、下雨等自然现象都能科学有效地预测。

(2)中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中国之所以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是由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世界上存在两个大地震带,一个是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另一个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咱们国家正好处于两大地震带中间。

浅谈易受到地震破坏的建筑物破坏原因

浅谈易受到地震破坏的建筑物破坏原因
工程科技 J }
范 秀 茹


浅谈发泡 水泥在地板辐射采 暖中的应用
摘 要: 结合实际 , 谈谈发泡水泥在地板辐射采 暖 中的应 用。 关键词 : 发泡水泥 ; 地板辐射采暖 ; 特点 传统 的化学 隔热材料 , 虽然能达到 隔热 的 1地 暖发展 现状 原采用苯 板所 做的隔热层 l2 一 年后 , 以显 随着 人们经济生活水 平的 日益提高 , 特别 效果 ,但其耐压强度和抗老化性 能却一 直无 法 现 出缺陷 , 因长时 间的踩踏 , 承载受力后逐 渐形 是住房市场化的改革 ,建筑业 已成 为国民经 济 满足要求 。轻质发泡水泥隔热层 的诞生解决 了 成下沉 ,特别是经装修使用 1 年后原饰面地 发展的主要增 长点 ,并且在功能性 和舒适性方 这一长时间 困扰的问题 ,使地 暖结构层更加 的 面下沉 、 裂缝 5 1rm大有发生 , 至严重 时还 ~0 a 甚 面有了很大进 步。 于是 , 在供暖方面也出现了各 科 学 合 理 。 会对供热管造成损坏而漏水 ,但采 用发泡水 泥 种新型方式 ,地板辐射采 暖就是其 中的一种方 发泡水泥在地 暖保 温隔热 中的推广使用 , 做隔热层 , 则完全不会 产生此种现象 , 因发泡水 式。 已 由点带面 , 现在已发展到逐 步普及 阶段 。 预示 泥的压缩强度高于苯板 , 以优势 十分 明显 。 所 在我 国 , 热采暖 的兴起 , 地 时间虽然不长 , 着 发泡水泥 , 以其无可比拟 的保温性能、 结构层 更 主要 的是 ,现在人 民生活 质量 大幅提 但发展很快 ,由不认识到认识 ;由不规范到规 的附着性 能以及方便施 工 , 环保 、 节时 、 效等 高 , 增 科技知 识的普及 , 人们 越来越重视环 保 、 卫 范。 而且地热采 暖从材料 到施工 , 不论材质 的提 诸 多功能 的优越性 , 必将替 代聚苯乙烯 ( 板 ) 生 , 苯 用苯板做 隔热层 , 在供暖时聚苯乙烯( 苯板 ) 高还是施工质量 的提高 , 都有 了飞跃 的发展 , 特 等其 它隔热 材料 。 这在当今地 暖市场 , 以显现其 会 随着温 度的升高 ,残 留体苯和烃烯等都会随 别是新 的、 好的工程材料和先进 的施工技术 , 经 明显 的优 势 。 之 升高 , 特别是冬 季采暖时 , 门窗封闭严 , 空气 过几年 的发展 , 由低级到高级 , 由粗放到精细正 在韩 国 , 十几年前就全部采用发泡水 泥做 流动性很差 , 内空气得不到置换 , 室 势必会对 人 发生着主流变化。 预示着地暖行业 , 将进一步规 地暖 隔热处理和墙体楼顶 的保温使用。而且早 体造成一定危害。 而采用发泡水泥则不然 , 泥 水 范有序 。 中地热采暖 的底部保温层 , 由开始 已淘 汰苯板做地热隔热材料。近几年国内地暖 无需论述 ,而发泡剂原料载体 为动、植 物脂 肪 其 也 采用 的各种保温材料 ,逐步开始向环保型的轻 施工 , 已开始采用发泡水泥技术, 也 在北方 沿海 酸 , 合成 体为水溶 性, 故为安全环保卫生 产 品, 质发泡水泥保温层发展 ,并在部分地区取得广 城市大量采用 , 达到 了很好的效果 。 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这也是人们所关注 的重 泛 的应 用 。 4发泡水泥 的优势及特点 要选择因素。 2发泡水泥的定义 发泡水泥具有 良好绝热 、 保温 、 隔音 、 轻承 通 过对水泥发泡技术 的探讨 、 究和大量 研 发泡水泥 即发泡混凝 土 ,也叫发泡砼 , 与 载等性能 , 优于其它轻质实心塑料膨化珍珠岩 、 实践 , 所得 出的结 论 , 论是在 隔热 、 不 附着 、 承 般混凝土不 同,是将 一定量 的发泡剂在发 泡 陶粒 、 石棉制品等保温材料。具有操作简便 、 机 载 、 环保卫生等性能 , 都大大优越于其它保温隔 状态下高压打入水 泥浆中搅 匀, 过输送泵 ( 通 液 械化程度 高 、 节时 、 省工 , 机械垂直管道 运输又 热 材料 , 特别 适合大工程 、 高楼层的方便 、 快捷 压活塞泵 ) 压输送到施 工现场 , 挤 自平 、 养生凝 大大提高了工程的施 工速度 ,较其它方 式可提 的现场制作施工 。 固后 密度 3 0 1 0 k/ 的轻量 混凝 土制 品 。 高 5 8倍功效。 8 ~ 60 g m ~ 尤其 在地 暖铺装施工完成后 , 如采 用砂 浆 混凝土 中形成无数 独立气 泡, 是保温 、 隔热、 隔 发泡水 泥作为地暖隔热材料使用 , 更使 隔 机管运输砂浆 、 混凝土作为填充层极显其优 势 , 音、 轻量 、 抗渗 的环保型混凝 土制 品, 质发泡 热层与楼板 基面之间结合 附着性 能大大提 高 , 可免去搅拌 、提升料斗车的人 工装卸等 繁琐笨 轻 水 泥隔热层是 目前 国际上最先进产品 ,且在地 过 去大多数地暖施 工 中采用苯板做 隔热层 , 不 重 的劳作之苦 , 节省人力、 工时 , 高工程进度。 提 暖施工领域广为应用 的一种施工工艺 。采用发 能与原 基面很好 的结合 , 更没有有效 的附着力 , 发泡水泥在地暖施工领域的应用正如火如荼 的 泡 水 泥 作 为 保 温 材 料 ,保 温 厚 度 一 般 为 而造成脱层 、 空鼓 、 龟裂等弊端。而采用发泡水 开展 , 大有蔓延开来 之势。 两年前还只是 在山东 4 ~0 m。 发 泡 水 泥 导 热 系 数 为 泥体作为保温隔热层 ,其发泡水泥隔热层可将 沿海几个 城市少量 工程中使用该项技术 ,现在 0 5m 00 ~ . 7 M. 该 材 料 具 有 承 载 力 强 、 工 原楼板细小凸 凹不平 的基面填平 , . 00 W/ K, 8 2 施 并可抓实 、 抓 已经形成 由沿海到内地纵 深发展 。如 同当初地 简便 、 机械化程度高的特点 , 合大面积供 暖系 牢 、 适 形成强有力的附着性能。 施工后可做到保温 暖市场形成 一样 , 由点带线 , 最后形成全 面 , 遍 统 的新型保温材料 , 是符合 2 1世纪环 保概念 的 层的面层基本达到水平程度 ,给下道工序施工 地 开花。 因此发泡水泥的施 工技术 , 在我 国地暖 新型技术产品 ,属国家推广 的环保 、节能新技 面层时带来 方便 , 可保证面层薄厚均匀而达 行业发展 中是大有前途的 ,势必会形成工程应 并 术。 到整体效果。 与面层形成一体 , 减少地暖施工后 用 的主导选择 ,一定会 占据地暖施工的半壁江 3发泡水 泥的应用 的顶部覆盖层 的龟裂 。 山, 用不 了几年甚至会形成统一天下 的局面。

浅谈地震与我国建筑抗震现状

浅谈地震与我国建筑抗震现状

浅谈地震与我国建筑抗震现状截至5月3日尼泊尔内政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尼泊尔4月25日发生的8.1级强烈地震已造成7065人死亡,14123人受伤。

尼泊尔地震原因虽然地震成因复杂,但从宏观上说,尼泊尔发生强震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位于全球著名的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地质活动频繁。

08年的四川8.0级地震也是因为地处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

全球有85%的地震发生在板块边界上,说明板块运动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是引起地震的重要原因。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所在地从印度尼西亚经缅甸到中国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区,越过帕米尔高原,经中亚细亚到地中海及其附近地区,其地震活动释放的能量占全球地震释放总能量的24%。

另据尼泊尔文化、旅游和民航部下属考古司公布的数据,4月25日强烈地震已造成60余座印度教神殿倒塌,另有200多座神殿遭到部分毁坏。

尼泊尔地震损失惨重的两个原因脆弱的建筑震级高主震达8.1级,而且还因为震源深度比较浅——只有10-15千米。

而在主震发生后的4小时里,至少出现了14次余震,其中大部分在四到五级以下,但其中一次达到6.6级。

该地区的很多居民都住没有加固的砖房里,这种房屋的抗震能力相当有限。

虽然震级每小一级,其释放的能量会小30倍,但是由于建筑已经遭到破坏,就算是较小的余震,也有可能让它轰然倒塌。

山体滑坡严重另一个令人担心的问题就是山体滑坡。

在这样的山区,泥土和岩石滚下山坡可能会将一些村子通往外界的道路堵死,甚至是将村庄摧毁。

这会给当局抗震救灾的工作增加难度,也意味着信息的收集会比较缓慢,有时甚至会出现相互矛盾的信息。

建筑抗震等级和地震等级的对应关系是怎样的?(1)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

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

地震来临时应如何应对研究报告

地震来临时应如何应对研究报告

地震来临时应如何应对研究报告
地震来临时,人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预防和应对措施来保护自
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首先,当地震发生时,人们应该迅速找到避
难所,例如桌子下面或者门框旁边,并保持头部和颈部的保护。


果没有避难所,人们应该尽量躲在桌子、床或其他坚固的家具下面,保护自己不受到物品的伤害。

此外,人们也可以选择躲在墙角或者
支撑结实的墙壁旁边,以减少被倒塌建筑物的伤害。

另外,地震来临时,人们也应该迅速疏散到室外开阔的地方,
远离高楼大厦、电线杆、树木等可能坠落的物体。

在疏散过程中,
应该注意避开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等。

此外,人
们还应该密切关注地震预警系统的信息,听从政府的指挥和安排,
避免出现踩踏等次生灾害。

在地震发生后,人们也应该及时进行自救和互救,帮助受伤的
人员,尽量减少伤亡。

同时,应该注意避免使用明火,防止发生火灾。

此外,人们还应该密切关注灾情的发展,配合救援人员的工作,避免妨碍救援工作的进行。

除了个人的防护和救援措施外,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地
震预警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

同时,加强地震科学研究,提高地震预测和监测水平,及时发布地震
信息,为民众提供更准确的预警和应对指导。

总的来说,地震来临时,个人应该采取适当的避险和自救措施,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预警系统建设和科学研究,共同努力提
高地震灾害的防范和应对能力。

希望这些措施能够帮助人们在地震
来临时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浅谈地震信息网络安全及其防范对策精选全文

浅谈地震信息网络安全及其防范对策精选全文

浅谈地震信息网络安全及其防范对策息网络,所有软硬件系统均在此网络上运行,在给工作人员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地震数据信息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地震信息极其敏感,极易诱发突发性公共社会事件,数据I1旦丢失或出现问题,将会给社会带来难以估计的后果,随着地震信息网络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像安徽地震局这种省局单位,对信息系统的依赖将越来越大,信息网络的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如何构筑地震信息网络安全屏障,确保网络环境中的信息安全,越来越成为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重大课题.1.地震信息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由于地震局的信息网络必须和Internet相连,内外网络的系统漏洞,不良信息,病毒,非法入侵等对地震信息服务产生了越来越明显的威胁,地震信息网络安全面临着恶意程序攻击,用户使用缺陷,应用软件的实现缺陷,操作系统的安全缺陷物,网络协议的安全缺陷理安全威胁的和等6个方面的安全威胁.1.1恶意代码攻击恶意代码是这几年比较新的概念,恶意代码包括计算机病毒,木马程序,蠕虫,缓冲区溢出,移动代码,邮件炸弹及间谍软件等,这些恶意代码攻击信息网络,不仅仅破坏计算机操作系统,同时也给黑客留出后门,而且还能够主动去攻击并感染其他计算机,其危害性极强.1.2用户使用的缺陷由于网络操作员对于网络安全配置不当而产生的漏洞,用户安全意识不强,不经意的向他人泄露网络信息和密码等,登录口令过于简单,密码易于被破解等.1.3网络协议的安全缺陷TCP/IP是目前Intemet使用的协议,但TCP/IP协议本身就缺乏相应的安全机制,这些漏洞就可能成为黑客攻击的途径,如:服务器本身的BUG,路由协议缺陷,RIP(RoutingInfor—mationProtoco1)缺陷,伪造ARP包缺陷,OSPF(OpenShortest PathFirst)缺陷,浏览器和一些桌面应用软件存在的问题等等.件错误等.1.5操作系统的安全缺陷操作系统是用户和硬件设备的中间层,是任何计算机在使用前都必须安装的,目前,人们使用的操作系统分为两大类:UNIX/Linux系列和Windows系列,很多UNIX操作系统的远程过程调用(RPC)软件包中包含具有缓冲区溢出缺陷的程序,如rpc.yppasswdd,rpc.espd,rpc.cmsd,rpc.ttdbserver,rpc. binddenb等,一旦系统运行上述程序之一,那么系统就很可能受到RPC服务缓冲区溢出的攻击;攻击者也可以通过向Win—dowsIIS(intemetInformationServer)服务器发出一个包括非法UnicodeUTF.8序列的URL,迫使服务器逐字"进入或退出"目录并执行指定的木马脚本,引起计算机崩溃.1.6物理安全威胁物理安全是信息安全的最基本保障,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威胁网络设备是地震信息网主要的物理安全,目前主要的物理安全威胁包括以下3大类:电磁辐射,自然灾害,操作失误与意外疏忽.2.地震信息网络安全问题防范对策地震信息网络安全实行国家规定的"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铕0定有效的网络安全管理规定和措施,防范计算机病毒,网络入侵等各类安全危害,及时排除隐患.在上述的网络安全威胁中,尤为常见的就是恶意代码攻击,其危害性极大,为了确保信息网络安全,首先建立全方位的网络病毒防护体系,通过多层的防毒体系,防止恶意代码攻击,如图所示1,2.1病毒的防范计算机病毒的防御对网络管理员来说是一个望而生畏的任务.特别是随着病毒的越来越高级,情况就变得更是如此.目前,几千种不同的病毒不时地对计算机和网络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通过采取技术上和管理上的措施,计算机病毒是完全可以防范的,(1)定期观察系统目录下是否有近期新建的可执行文件,作者简介:陶崇福,男,学士,安徽合肥人,工程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 -———46?'——如果有,则可能存在病毒文件;(2)关闭或删除系统中不需要的服务,如FTP客户端,Tel—net和Web服务器,不要隐藏文件的扩展名,以便及时地发现木马文件;(3)经常升级系统安全补丁,修补系统安全漏洞,定期检查系统的服务和系统的进程,查看是否有可疑服务或者可疑进程;(4)不要轻易运行别人通过聊天工具发来的东西,对于从网上下载的资料或工具应该使用杀毒软件查杀确认安全后再使用,不要随意浏览不正规的网站和点击来源不明的网址,有可能里面就含有恶意代码;(5)注意自己电子邮箱的安全:对一些来历不明的邮件及附件不要打开,更不要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打开或下载邮件中的附件,特别是不要下载exe格式的附件;(6)使用专业厂商的正版防火墙,使用正版的杀毒软件,并能够正确地对防火墙和杀毒软件进行配置,定期对杀毒软件病毒库进行升级,以便能够查杀最新的病毒;(7)不要使用来历不明的各种软件和盗版软件,下载所需软件要在信任度高的网站或官方网站上下载,安装新软件前或下载软件后一定要先杀毒;(8)当计算机发现病毒或出现异常时应立即断网,并迅速隔离受感染的计算机,然后尽快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查杀病毒, 以防止更多的计算机受到感染;(9)防范木马必须首先切断传播木马的途径,一方面是收取E.mail时必须打开防火墙的邮件监视程序,打开邮件附件前一定启动检查程序,发现有木马立即销毁邮件,当然也要防止黑客用邮件传播病毒.另一方面,建议用户最好到正规网站去下载软件,还要注意不要在在线状态下安装软件,一旦软件中有木马,易造成系统信息泄露.2.2DoS攻击的防范拒绝服务攻击(DOS)是目前严重影响网络安全的一种常用攻击手段,可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入侵防护系统(IPS)等技术措施防范DoS攻击.具体措施包括:(1)增加网络核心设备的冗余性,提高对网络流量的处理能力和负载均衡能力,关掉可能产生无限序列的服务,防止洪泛攻击;(2)通过路由器配置访问列表过滤掉非法流量,限制SYN半开数据包流量和对个数配置的调调整,尽量确保数据流的准确性;(3)在路由器的前端做好必要的TCP拦截工作,使得只有完成TCP三次握手过程的数据包方可进入该网段;(4)启用路由器的RPF(ReversePathForwarding)反向转发机制,有效地限制源IP是不可达IP地址的数据包的转发, 使用CAR(ControlAccessRate)功能限制流速率,保证网络带宽不被占满;(5)防火墙是防御DoS攻击最有效的办法之一,部署防火墙,利用连接监控(TCPInterception)和同步网关(SYNGate. way)技术,提高网络抵御网络攻击的能力,部署入侵检测设备, 提高对不断更新的DoS攻击的识别和控制能力.2-3DDoS攻击的防范DDoS攻击是一种被黑客广泛应用的攻击方式,其危害性比Dos大,对DDoS攻击的防范主要从防火墙和路由器上进行.(1)防火墙设置可以进行如下方面的设置:禁止对主机的非开放服务的访问,启用防火墙的防DDoS的属性,限制特定II)地址的访问,限制同时打开的SYN最大连接数,严格限制对外开放的服务器的向外访问.---——47---——全技术(2)路由器设置在路由器上采取检查每一个经过路由器的数据包,设置SYN数据包流量速率,在边界路由器上部署策略,使用CAR(ControlAccessRate)限制ICMP数据包流量速率等设置防范DDoS攻击以Cisco路由器为例:使用CiscoExpress Forwarding(CEF);使用Unicastreverse.path;访问控制列表(ACL)过滤;设置SYN数据包流量速率;升级版本过低的ISO;为路由器建立logserver.2.4电子邮件炸弹的防范电子邮件是传播病毒,木马程序最常用的途径之一,为了有效地防范电子邮件炸弹的入侵,在平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设置邮件"过滤"功能,将邮箱设置一个过滤器,将某些人或组织的E--Mail地址加入"拒收过滤器"中;(2)最好用pop3收信,可以用Outlook或Foxmail等收信工具收取E.mail;(3)对邮件地址进行设置,自动删除来自同一主机的过量或重复消息,不要下载或打开附近中的EXE文件;(4)尽量使用使用安全电子邮件,通过使用数字证书对邮件进行数字签名和加密,保证邮件的真实性和安全性;(5)使用垃圾邮件防护软件和清理软件,在接收邮件过程中进行病毒扫描,若发现邮件中无内容,无附件,邮件自身又较大,则可能包含有病毒,需要慎重对待;(6)做好电子邮件账号的安全防范工作,在WEB方式下,尽量不要使用IE的自动完成功能,使用完毕后,要安全退出,清楚IE痕迹.3.结束语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技术的逐步完善,信息网络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地震信息网络由于其的特殊性及重要性,更加备受关注,为了构筑地震信息网络安全屏障,一方面要切实提高对地震信息网络安全重要性的认识,认真分析和科学评估本单位网络安全等级,着力研究解决网络安全问题,另一方面要了解和掌握信息网络安全防范技术,确保本单位网络安全运行.参考文献:[1]崔俊杰,网络安全的关键技术【J],煤炭技术,201l,02.[2】石莹,高校网络安全综合告警系统研究[JJ,制造业自动化2010,12.[3]孙红霞,计算机网络安全探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0,04.[4]苏燕,浅谈构建校园网网络安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03. ABriefDiscussiononseismologicalinformationnetworksecurityandMeasuresofPreventi onTaoChongfufEarthquakeInformationCenterinAnhuiProvince,Hefei,230031,Anhui)【AbsWaet1Fortheimportanceofseismologicalinformationnetworksecurity,thecurrents ecuritythreatsofseismologicalinfor—mationnetworkareintroducedwiththeseismicinformationnetworkoftheactualsituation,a ndthepreventingmeasuresofmalwareat—tackarediscusseddeeply,whichensuresthesafetyandreliableoperation【Keywords1seismologicalinformationnetwork;networksecurity(上接第45页) DesignofintelligenthouseRemotevideoMonitoringSystemBasedonARM9 LIBaoshan,CHENGLijuan(SchoolofInformationEngineering,InnerMongolia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 Baotou014010,China)【Abm'aet】Basedontheanalysisofthedevelopmentofintelligenthomesystem,wedesignansimpleemb eddedintelligent homeremotemonitoringsystemthroughembeddedsystemdevelopmenttechnology.The$3 C2410AprocessorandLinuxoperatingsys—tem,establishtheembeddedsystemplatformanddevelopmentenvironment,systemUSES USBcamerasacquisitionvideo,openSOUrCe softwareFFMPEGvideoencoding,andtouseJRTPLIBlibraryinLinuxreal—timestreamingmediatransmissionvideoprogramming.Atthesametime,byaddinginfrareddetectorfurtherstrengthensecuritywarningfunction.Thee xperimenmlresultsshowthatthedesignof thesystemtorealizethebasicfunctionsofthesmarthomebasedonARMintelligenthousehol dremotecontrolsysteminpower,volume, performanceandexpansibilityhasuniqueadvantageshavewidedevelopmentspace.【Keywords1IntelligentHome;ARM:Linux:Remotemonitoring:-——48—.——。

地震的危害

地震的危害

地震的危害
地震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其危害包括:
建筑物和设施损坏:地震可能导致房屋、公共设施、道路、桥梁等建筑物和设施严重损坏,甚至倒塌。

生命损失:地震可能导致建筑物倒塌、山体滑坡、地面开裂等,从而造成人员伤亡。

环境污染:地震可能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导致水源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

社会经济影响:地震可能对当地的经济和社会产生严重影响,如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受到破坏,交通、通信中断等。

心理和精神影响:地震可能对当地居民造成严重的心理和精神创伤,需要心理治疗和支持。

因此,地震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和应对。

浅谈对地震的认识及防灾减灾

浅谈对地震的认识及防灾减灾

浅谈对地震的认识及防灾减灾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震动的一种自然现象。

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其中能感觉到的有5万多次,能造成破坏性的5级以上的地震约1000次,而7级以上有可能造成巨大灾害的地震约几十次。

我国是一个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构成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

一、地震基本知识地震,是地球内部发生的急剧破裂产生的震波,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

地震(earthquake)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

它就像海啸、龙卷风、冰冻灾害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灾害。

地震波指地震时,在地球内部出现的弹性波。

地震波主要包含纵波和横波。

来自地下的横波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

横波是地震时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

地下岩层断裂和错动的地方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focus)。

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

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

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

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

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

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里。

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

观测点距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

震中距小于100公里的地震称为地方震,在100-1000公里之间的地震称为近震,大于1000公里的地震称为远震,其中,震中距越长的地方受到的影响和破坏越小。

地震所引起的地面振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它是由纵波和横波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震中区,纵波使地面上下颠动。

横波使地面水平晃动。

由于纵波传播速度较快,衰减也较快,横波传播速度较慢,衰减也较慢,因此离震中较远的地方,往往感觉不到上下跳动,但能感到水平晃动。

当某地发生一个较大的地震的时候,在一段时间内,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地震,其中最大的一个地震叫做主震,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叫前震,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叫余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危害及对策
地震是最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

它的突然性、瞬时性以及所引起的次生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地震是群祸之首,是人类生存和文明建设的大敌。

它以巨大的能量,瞬息间使成千上万乃至数十万生灵惨遭伤亡,使人们辛勤劳动的成果毁于一旦。

众所周知,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人类不可改变自然,但我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抗击无情的自然灾害,把灾害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人类正确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大大减轻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社会经济财富损失,而人类防灾减灾或应变行为的失当则会加重地震灾害,从而带来不应有的灾难。

研究历史地震,由于人类自身行为失当而致灾的问题,应当成为地震对策研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这对于减轻未来地震灾害将会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1 对地震灾害的认识
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全球每年发生约500万次地震,能造成破坏的5级以上地震约1000次。

地震按其发生的原因,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

此外,还有因水库蓄水、深井注水和核爆炸等导致的诱发地震。

由地壳运动所引起的构造地震,是地球上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危害最严重的一类地震。

2科学应对地震的对策
在地震发生时的短暂瞬间,人们应变行为的正确与否,是减少人为灾害的关键。

居住平房的人员,如果屋外有空旷野地,地震时可审时度势,随机应变,以最快的速度外出避震或就地隐蔽在室内较安全的地方;居住楼房的人员,地震时千万不要惊慌跳楼或外逃,应立即躲避在家俱、床、桌子或灶房、厕所和空间较小的房间,主震后立即撤离;如果地震发生在夜间,不要因寻找衣物或穿衣耽误时间,要争分夺秒立即向安全地带转移或就近隐蔽;地震时,凡逃出屋外的人员,不要在狭窄的小胡同或高大建筑物、高压线附近逗留;在岗人员,地震时要沉着冷静,坚决果断,立即切断电源,关闭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品的闸阀,停止油气输送,然后再就近避震;主震后,不要立即进入房内,防止强余震的袭击,以免造成伤亡。

地震所带来的伤害人们永远都不会忘记,但更重要的是要对地震有明确的认识,知道如何避险,如此成竹在胸,才能在危害突如其来的时候临危不乱,从容应对,避免慌乱带来的更加无法估量的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