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上)同步试卷(六)

合集下载

最新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步》同步练习题1及答案(精品试卷)

最新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步》同步练习题1及答案(精品试卷)

第6课散步同步习题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散.步( ) 煎熬.( ) 背.起( ) 一霎.时( )分qí____ nèn____芽dūn___下水波lín lín______2.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

(1)树枝上的嫩芽儿也蜜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 )(2)不过,一切都取绝于我。

( )(3)我决定委曲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 )(4)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 )3.下列句中划线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小米熬成的稀饭,吃起来真香!B.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有的踢足球,有的打羽毛球,同学们各得其所,互不打扰。

C.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许多队伍拿着彩旗,像分歧的河流似的向广场汇集过去。

D.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始终不明白他这话是什么意思。

4.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B.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C.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D.“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说。

5.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学习《散步》这篇文章,同学们明白了父母肩负的沉甸甸的责任。

B.父母外出打工后,姐姐挑起了家庭重担,像母亲一样无时无刻呵护着弟弟妹妹。

C.由于徐力维勇敢地帮妈妈承担起赡养老人、照顾爸爸的义务,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担,被誉为“2013年最美孝心少年”。

D.同学们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6.学完这篇课文后,你看到的是一个温馨和睦、美满幸福的家庭。

下面是一副对联,请根据文章的内容把上下联补充完整。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_风雨人生相依偎(一)阅读《散步》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7年级上册第6单元·一、选择题(共12分)1.(本题3分)指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萌发(méng)棱镜(léng)粗犷(guǎng)迫不急待(jí)花苞(bāo)B.睫毛(jié)静谧(mì)凄冷(qī)莅临(lì)咄咄逼人(dūo)C.池畦(qí)冷冽(liè)干躁(zào)绿茵茵(yīng)娇媚(mèi)D.吝啬(lìn)高邈(miǎo)湛蓝(zhàn)姿容(zī)痒嗦嗦(yǎng)2.(本题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项是()A.原本只有40多人报名参加的慢跑活动,最后吸引了70多名选手,这让他喜出望外。

B.这两本成语词典各得其所,一本重视溯源,一本例句丰富,特色都很鲜明。

C.在那无边无涯的大海上,您微笑着静默倾听,这时我的歌以美妙的旋律喷薄而出,挣脱了歌词的束缚,自由得如同海浪。

D.这台实验仪器非常昂贵,使用时一定要小心翼翼,轻拿轻放,以免损坏。

3.(本题3分)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许多名人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功与失败不是上天赋予的,而是个人努力的结果。

B.崀山的知名度在不断提高,具有湘西南特色的旅游项目日益受到众多外地游客。

C.通过观看电影《摔跤吧,爸爸》,使我重新认识了“虎爸狼妈”的必要性。

D.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

4.(本题3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中“是”是动词。

B.古人称谓有谦辞和敬辞的区别,如“尊君”与“家君”,前者称自己的父亲,后者称对方的父亲。

C.“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中“上”和“下”是表示方位的名词。

D.“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中“自然”的语境义为“理所当然”。

二、情景默写(共8分)5.(本题8分)根据提示默写。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题(第六课)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题(第六课)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题(第六课)【学法导引】《理想》是一首哲理诗,通过一连串形象生动的比喻,告诉我们理想是成功的保证,理想是前进的方向,不懈地追求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学习这首诗首先要调动自己的人生体验,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去领悟诗中精练含蓄的语言和富有哲理的语句,其次要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最后要找出诗中关于理想的十二个比喻,并分析其作用,进而了解全诗的主旨。

此外,还要学会用比喻的修辞写一段话。

【典题例析】例题:品读下面诗句,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领会下列诗句的深刻含义。

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而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寂寥里的欢笑,笑里的酸辛。

解析:读着这几句诗,我们很容易联想到杂交水道之父袁隆平的故事。

如今,被誉为当代神农氏的科学家,身价以亿计算的袁隆平在鲜花、掌声和欢笑之中快乐地享受人生。

可是,有多少人知道在他在实现理想之前,熬过怎样一段漫长与黑暗,艰难与曲折的日子:他在偏远的农村饿着肚子翻山越岭来回40多公里换回稻种;他搞杂交水稻被讥讽为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他搞实验的坛坛钵钵被造反派砸烂;他为找回被扫荡一空的秧苗发疯似地跳下深井从53年到74年,整整21年时间在黑暗中摸索,在屈辱中试验,忍受着误解与讥笑,饱尝了孤独与寂寞。

袁隆平的经历是这几节诗最好的注脚。

参考答案: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付出的要比得到的多得多。

【课时训练】训练一一、选择题。

1、指出下列加点字中注音有误的一项。

()A、蜕变(tuì)饥寒(jī)缀连(zhuì)倔强(jiàng)B、洗濯(zhuó)玷污(zhān)扒窃(qiè)诅咒(zòu ŭ)C、海天相吻(wěn)碌碌一生(lù)坚贞(zhēn)庸人(yōng)D、鬓发(bìn)寂寥(liáo)榆扬(yú)当心(dāng)2、指出下列诗句朗读停顿恰当的一项。

语文七年级上册测试题试卷(含答案)第六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语文七年级上册测试题试卷(含答案)第六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第六单元测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0201.给加点字注音。

(4分)附和.( ) 红润.( ) 澄.( )澈塞.( )上2.解释下面词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4分)不可救药.疲倦不堪.居.数月其.父曰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1分)A.神通广大爱慕虚荣高唱凯歌忙忙禄禄B.荒凉寂寞踉踉跄跄飘飘忽忽滑稽可笑C.害人听闻灵机一动潺潺流水孪生兄弟D.嬉戏打闹福祸相依天真烂漫鼾然入睡4.为下列句子选词填空恰当的一项是( )(1分)①不过,想起凡是愚蠢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心里的确感到不大自然。

②他用惊奇的目光着这陌生而美丽的世界。

③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

A. 和浏览喜不自胜B. 或张望眉开眼笑C. 或纵观情不自禁D. 和张望眉飞色舞5.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1分)A.怎样才能使他们继续生存下去呢?这可是一个难题。

B.“是什么在飞?”盲孩子停下脚步仔细听着,“我听见翅膀飞动的声音。

”C.注意听老师讲了哪些内容,问了哪几个问题。

D.我发表过一篇文章,题目叫《梦绕青山》。

6.填空。

(4分)①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②月光淡淡,。

白云团团,。

③《皇帝的新装》作者是著名童话作家。

④《智子疑邻》选自《》。

《塞翁失马》选自《》。

7.仿写句子。

(2分)例句:这些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

仿写:这些衣服8.请你展开联想和想象,将“月亮”(月色)、“树影”、“笛声”(琴声)这三个词语扩展成一段话,描绘一幅画面。

(3分)二、阅读(30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8分)皇帝很想亲自去看一次。

他选了一群特别圈定的随员——其中包括已经去看过的那两位诚实的大臣。

他就到那两个狡猾的骗子那里。

这两个家伙正在以全副精力织布,但是一根丝的影子也看不见。

“您看这布华丽不华丽?”那两位诚实的官员说,“陛下请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他们指着那架空织布机,他们相信别人一定看得见布料。

新版语文版语文试卷语文:第6课《小巷深处》同步练习(七年级上)

新版语文版语文试卷语文:第6课《小巷深处》同步练习(七年级上)

小巷深处同步练习A 基础储备卷:时间(30分钟)分值(50分)1、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8分)(1)炫()耀:。

(2)执著():。

(3)蹒()跚:。

(4)憧()憬:。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8分)(1)概括本文的中心意思。

(6分)。

(2)“我”对母亲感情的变化可分为哪几个阶段?(6分)(3)文中写了哪几个人物?其中的主要人物是谁?“瞎母”为“我”做了哪些事?(6分)。

3、重点问题探究:(18分)(1)“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回避同学,“厌恶我的家”。

原因是什么?(用课文中的原句来回答)(6分)。

(2)“然而她立在那儿却是那么挺拔,那么坚定,仿佛在憧憬,又仿佛在等候”,母亲“憧憬”的是什么?“等候”的是什么?(6分)。

(3)“妈妈,我回来了,我已经回来了”,怎样理解“回来”一词?联系上下文说一说是什么回来了?(6分)。

4、本文作者是;(3分)这是一个的故事。

(3分)B 综合提升卷时间(45分钟)分值(50分)1、加点字词注音有错的一组是:(3分)()瘦瘪油腻荤菜揶揄黝黑A、biē nì hūn yãyú yòuB、biě âr hūn yãyǘ yǒuC、biě nì hūn yãyú yǒuD、biē âr hūn yãyǘyòu2、下面的句子各用了什么描写手法?(9分)(1)英姨麻利的收了小摊,颇有节奏的用竹棒扣击着青石板铺成的路面来到我身边,随即央求热心人把幼小的我放进了她瘦瘪却温暖的坏里。

()(2)因盲眼而被忽略了的手,总是留着黑而长的指甲;身上的衣服早已辨不出色彩来。

()(3)可她总是生气的说:“你怎么这么没出息!好生读你的书去。

” ()3、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6分)(1)她一直把那篇作文珍藏着,逢人便拿出来给人看……珍藏:。

(2)我总是自豪地依在极为疼爱我的母亲身边……自豪:。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西游记》名著阅读同步练习1.名著阅读。

《西游记》的作者(人名),运用手法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

作品中最具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

2.在西天取经路上,唐三藏先来到,被貌赛西施的女国王相中招亲,后到天竺国,被假冒天竺国公主的将绣球抛在头上欲招为配偶。

唐僧不为烟花所动,不向妖邪屈服,不忘初心,排除干扰,矢志西行,求取真经。

3.请根据《西游记》中悟空和唐僧之间关系变化过程填空。

悟空① (地名)获救,师徒结缘→悟空杀盗贼,师徒心生嫌隙→中计戴上② ,师徒关系始稳定→三打③ ,师徒关系“破裂”→战黄袍怪救回师父,师徒彼此慢慢信任→真假美猴王,师徒关系再次“破裂”→观音指出假悟空,④ 。

4.名著阅读。

(1) 根据《西游记》的相关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2) 根据你的阅读积累,把下面的句子补写完整。

孙悟空有情有义,在三次离开唐僧后表现得尤为突出。

打死山贼离开唐僧后,在龙宫看到“拜师图”,想到唐僧对自己的好便返回;;打死众多强盗被唐僧赶走后,到观音菩萨处痛哭流涕,被观音送回。

5.下面是有关《西游记》中的人物的对联,请根据对联内容,写出相关人物。

(1) 禅性慧根,悲悯众生真少有;凡胎肉眼,人妖不辨自多磨。

()(2) 务实务真,谦虚修正果;任劳任怨,本分得成功。

()(3) 扶弱逞强,棒扫尘间不平事;铲妖除孽,眼分世上是非人。

()6.以下歇后语都是出自名著《西游记》,请你根据意思填出人物名。

(1) 斗孙悟空——你变我也变(2) 孙悟空打——倒打一耙(3) 给唐僧送饭——假仁假义7.阅读《西游记》选段,回答问题。

原来这猴子一生受不得人气。

他见三藏只管绪绪叨叨,按不住心头火发道:“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恁般绪咶恶我,我回去便了!”那三藏却不曾答应,他就使一个性子,将身一纵,说一声“老孙去也!”三藏急抬头,早已不见。

只闻得呼的一声,回东而去。

—节选自《西游记》第十四回(1) 选段内容写的是孙悟空第一次离开取经团队。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狼》同步训练(含解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狼》同步训练(含解析)

《狼》同步练习.;一.基础识记;;1.《狼》的作者是_________,他是____朝人,别号。

本文选《__________》。

答案:蒲松龄|清|山市|聊斋志异解析:分析:本题文学常识的填空要按课本注释的内容来填空,《狼》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作者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现在山东省淄博市)人。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关键在学习中强加记忆。

文学常识记忆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作品主题及风格等;。

2.注音:黠窘苫寤尻答案:xiá|jiǒng|shān|wù|kāo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所记正确填写注音,“黠”尻”三字要注意区别声母;“苫”字要注意声母的平翘舌音;“尻”要注意声母是k。

点评:本题判断点较多,有难度。

给生字拼音要注意易错的声母韵母声调的区别,比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z、c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前后鼻音的区别。

学习时对课文注释中的字音要加强记忆。

3.解释划线的词。

①狼亦黠矣()②一狼洞其中()③屠自后断其股()④目似瞑,意暇甚()答案:狡猾|打洞|大腿|神情解析:分析:文言实词是常考的是“大腿”。

点评:古文中一般常用实词的意义,先要大致理解句子的内容,可以翻译一下,再判断词语的意思。

4.解释句中加点的字的含义。

一狼径.去____________屠暴.起____________ 缀.行甚远____________答案:径直|突然|紧跟解析:分析:理解文言文,文言实词是关键。

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理解推断实词词义的技巧:(1)根据文意推断词义(2)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词义(3)依据字形推断词义(4)根据通假字推断词义(5)用今双音词推断古单音词义(6)根据词语结构推断词义(7)根据修辞推断词义(8)通过归纳推断词义(9)通过比较推断词义。

点评:古文中一般常用实词的意义,先要大致理解句子的内容,可以翻译一下,再判断词语的意思。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 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 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西游记》专题练习1.下列《西游记》的部分回目,其情节与白龙马相关的一项是()A.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B.邪魔侵正法意马忆心猿C.二僧荡怪闹龙宫群圣除邪获宝贝D.诸神遭毒手弥勒缚妖魔2.唐僧是如来佛祖的弟子________转世投胎作状元陈光蕊之子,出家后法名玄奘,修成正果后被封为________。

3.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________,它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针,又唤________,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

后皈依佛门,唐僧为他取名行者。

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________。

4.猪八戒又叫________,原为管理天河水兵的天蓬元帅,获罪下凡,误投猪胎,曾占云栈洞为妖,后经菩萨点化,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________。

5.沙僧也叫________,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被贬下界,在流沙河为妖,后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________。

6.第八十一难是在通天河被_____翻落河中,弄湿经卷。

7.行者道:“你不跟唐僧取经去,却来这里怎的?想是你冲撞了师父,师父也贬你回来了?有甚贬书,拿来我看。

”八戒道:“不曾冲撞他。

他也没甚么贬书,也不曾赶我。

”行者道:“既无贬书,又不曾赶你,你来我这里怎的?”八戒道:“师父想你,着我来请你的。

”(节选自《西游记》)“这里”是指____;猪八戒来到此地是为了请孙悟空去降服____。

8.这一场,来来往往,斗经三十回合,不见强弱。

八戒又使个佯输计,拖了钯走。

那 A 随后又赶来,拥波捉浪,赶至崖边。

八戒骂道:“你这个泼怪!你上来!这高处,脚踏实地好打!”那 A 骂道:“你这厮哄我上去,又教那帮手来哩。

你下来,还在水里相斗。

”原来那 A 乖了,再不肯上岸,只在河沿与八戒闹吵。

文段A是(填名字),此文段选自。

(填情节)9.“他”走进去,更不谦逊,直上高台立定。

旁边有个小道士,捧了几张黄纸书就的符字,一口宝剑,递与“他”。

“他”执着宝剑,念声咒语,将一道符在烛上烧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测试1语文版七年级(上)同步试卷(六)第六单元(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班级姓名座号成绩命题人:泉州师院附属鹏峰中学柯瑞红一、积累与运用(36分)1、文学常识填空。

(5分)①《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名,字,末期思想思想家、家、家。

②《世说新语》是朝文学家组织人编写的。

③《木兰诗》是________期一首北方民歌,选自《》。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一句产生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2、按要求默写填空。

(12分)①__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________________。

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朝诗人刘禹锡在扬州与白居易相逢时所作。

其中透视出作者达观的态度的名是:,。

③《淮上与友人别》中从听觉、视觉方面抒发各自天涯的离愁之情的诗句是:,④由“丈夫非无泪,不洒别离间”可联想到初唐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

而这首诗中写友情的名句是,。

⑤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3、将下列语句补充完整:(3分)(1)不入虎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满盘皆输。

(3)吾生也有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4分)⑴ 默而识之通⑵ 尊君在不通⑶ 出门看火伴通⑷ 不亦说乎通5、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格。

(4分)⑴ 宁可以急相弃邪?()⑵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⑶ 沉舟侧畔千帆过。

()⑷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6、解释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

(6分)⑴ 学而时习之()⑵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⑶ 其不善者而改之()⑷ 余闻之也久()⑸ 不能称前时之闻()⑹ 歆辄难之()二、理解·感悟(64分)(一)阅读《〈论语〉六则》,回答问题。

(18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解释加点词语(4分)(1)诲人不倦 _______________ (2)可以为师矣可以 ___________(3)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__________ (4)是以谓之文也 __________8.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有同学说,自己弄不懂得东西就要虚心去问老师和同学,这叫“不耻下问”(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所选文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1)关于学习的态度;(2)关于学习的方法;(3)关于道德修养。

请分别举例。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论语》六则中有些话已成为成语,请把他们找出来。

(至少二个)(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期行》和《乘船》回答下列问题:(14分)《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乘船》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2分)歆辄难之()遂携拯如初()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宁可以急相弃邪()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王欲舍所携人()既已纳其自托()待君久不至()14.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2分)a.宁可以急相弃邪是以谓之“文”也b.王欲舍所携人过中不至,太丘舍去c.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传一乡秀才观之d.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歆辄难之15.翻译下列句子。

(2分)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6、《期行》和《乘船》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做人道理?(2分)17.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价他们的“优劣”?(2分)18、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两句你所熟知的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伤仲永》,回答问题。

(24分)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19、根据课文回答:①本文选自作者是代。

(3分)②《伤仲永》中文题包含的感情是()(1分)a、痛心忱惜b、哀怜惋惜c、哀怜痛心d、痛苦惋惜③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用文中的话回答)。

(1分)2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6分)(1)世隶耕(2)父异焉(3)或以钱币丐之。

(4)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⑸不能称前时之闻⑹父利其然也21、指出下面句中“以”字的含义。

(2分)(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2)或以钱币乞之()22、作者通过方仲永的故事阐明了什么道理?(2分)23、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2分)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c.父/利其然也d.余闻之也/久24、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3分)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5、写出两句有关“天才与勤奋”的名言警句:(4分)(四)、、课外语段阅读。

(8分)列子学射中①矣,请于关尹子②。

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③知也。

” 关尹子曰:“未可。

”退而学之。

三年,又以报④关尹子。

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 列子曰:“知之矣。

”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

”【注释】①中:打着。

②请于关尹子:向关尹子请教。

③弗:不。

④报:报告。

(节选自《列子·说符》)26.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2分)列子学射中矣()又以报关尹子()2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守而勿失也()退而学之()28.试翻译下列句子。

(2分)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29.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三、表达·交流(50分)31、题目:我又想起了__________________的那句话要求:1。

先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填上“爸爸”、“老师”、“同学”、“孔子”等均可。

2.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语文版七年级(上)同步试卷(六)答案1、①丘仲尼春秋政治教育②南朝(宋)刘义庆③南北朝;乐府诗集;扑朔迷离2、①万里赴戎机;寒光照铁衣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③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④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临⑤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1)焉得虎子(2)一着不慎(3)而知也无涯4、⑴识—志⑵不—否⑶火—伙⑷说—悦 5、⑴反问⑵互文⑶借代⑷对偶6、⑴代指学过的知识⑵代“他” ⑶协调音节⑷代这件事⑸的⑹代这件事 7.(1)诱导,教导(2)凭借(3)凭什么(4)因此8.(1)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很危险。

(2)选取他们好的东西加以学习、采纳,他们(身上)不好的东西,自己身上也是否有,如果有,如果有,则加以改正。

9.不对,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不是“下问”。

10、(1) 学习态度:①“学而时习之”;②“不耻下问”;③“学而不厌”,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 学习方法:①“学而时习之” ②“温故而知新”;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④“默而识之”。

(3) 道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

11.温故知新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择善而从12、zhé;zhěng ;nàn yé13、一并想要请求您 14、b 15、朋友感到很惭愧,走下车去拉元方表示歉意。

元方走进门去,连头也没回。

16、《期行》一文告诉我们:做人要明礼诚信。

《乘船》告诉我们:一个人要对自己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

17、华歆开始的时候感到为难,而后来遇到紧急情况坚持两人当初的选择;王朗开始爽快地答应了别人的请求,而当遇到紧急情况后想抛弃搭船人,改变当初的选择。

华歆急人之难,始终如一;王朗轻诺寡信、只为自己。

华优王劣18、(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2)天有云方雨,人无信不立19、①《临川先生文集》,北宋,王安石②b③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0、属于;对……感到诧异;求,索取;通“攀”,牵或引;相当,符合;以……为利21、把;用 22、提示:围绕天资与成才的关系回答即可23、b 24(1)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