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18-2019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18-2019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18-2019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复数(1)z i i =+(i 是虚数单位)在复平面内所对应点的坐标为( ) A. (1,1) B. (1,1)-- C. (1,1)- D. (1,1)-【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2(1)1z i i i i i =+=+=-+,∴复平面内所对应点的坐标为(1,1)-,故选D . 考点:复数的运算.2.在12的展开式中,含x 的正整数次幂的项共有 ( )A. 4项B. 3项C. 2项D. 1项【答案】B 【解析】12+的展开式的通项为()126611212012r rrrr r TCC xr --+==≤≤ 为整数,3项,即0,6,12r r r === ,故选B.【方法点晴】本题主要考查二项展开式定理的通项与系数,属于中档题. 二项展开式定理的问题也是高考命题热点之一,关于二项式定理的命题方向比较明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命题:(1)考查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1C r n r rr n T a b -+=;(可以考查某一项,也可考查某一项的系数)(2)考查各项系数和和各项的二项式系数和;(3)二项展开式定理的应用.3.从2名男同学和3名女同学中任选2人参加社区服务,则选中2人都是女同学的概率为 A. 0.6 B. 0.5C. 0.4D. 0.3【答案】D 【解析】分析:分别求出事件“2名男同学和3名女同学中任选2人参加社区服务”的总可能及事件“选中的2人都是女同学”的总可能,代入概率公式可求得概率. 详解:设2名男同学为12,A A ,3名女同学为123,,B B B ,从以上5名同学中任选2人总共有12111213212223121323,,,,,,,,,A A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B B B B B B 共10种可能,选中的2人都是女同学的情况共有121323,,B B B B B B 共三种可能 则选中的2人都是女同学的概率为30.310P ==, 故选D.点睛:应用古典概型求某事件的步骤:第一步,判断本试验的结果是否为等可能事件,设出事件A ;第二步,分别求出基本事件的总数n 与所求事件A 中所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m ;第三步,利用公式()mP A n=求出事件A 的概率.4.若n的展开式中所有二项式系数的之和为32,则展开式中的常数项是( ) A. 270- B. 90-C. 270D. 90【答案】B 【解析】 【分析】由二项式定理及展开式通项公式得:5n =,由5的展开式的通项为515((1)3r r r r r T C -+==-515565r rr C x--,令51506r -=得3r =,即可求得展开式中的常数项.【详解】解:由n的展开式中所有二项式系数的之和为32,得232n =,解得5n =,由5-的展开式的通项为515556155((1)3r r rr r rr r T C C x---+==⋅⋅⋅⋅⋅-,令51506r -=得3r =, 即该展开式中的常数项是3235(1)390C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项式定理及展开式通项公式,属于基础题. 5.函数()323922y x x x x =---<<有( )A. 极大值5,极小值27-B. 极大值5,极小值11-C. 极大值5,无极小值D. 极小值27-,无极大值【答案】C 【解析】 【分析】利用导函数的正负可确定原函数的单调性,由单调性可知当1x =-时,函数取极大值,无极小值;代入可求得极大值,进而得到结果. 【详解】()()2369331y x x x x '=--=-+当()2,1x ∈--时,0y '>,函数单调递增;当()1,2x ∈-时,0y '<,函数单调递减∴当1x =-时,函数取极大值,极大值为1395--+=;无极小值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函数极值的求解问题,关键是能够根据导函数的符号准确判断出原函数的单调性,属于基础题.6.设随机变量,~(4,)B p ξ,若23E ξ=,则(2)p ξ的值为( ) A.3281B.1711296C.6581D.1681【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二项分布的期望公式求出p ,再根据4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概率公式计算可得. 【详解】解:~(4,)B p η,243E np p η∴===,16p ∴=, 2231423444411111171(2)(2)(3)(4)11666661296P P P P C C C ηηηη⎛⎫⎛⎫⎛⎫⎛⎫⎛⎫==+=+==-+-+= ⎪⎪ ⎪ ⎪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程,属于基础题.7.设(1)()2i x yi ++=,其中i 为虚数单位,x ,y 是实数,则|2|x yi +=( )A. 1【答案】D【解析】()()12i x yi ++=,x ,y 是实数,()2x y x y i ∴-++=20{x y x y -=+=∴1,1x y ∴==- 22x yi i ∴+=-2i ∴-=故选D.8.素数指整数在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中,除了1和此整数自身外,没法被其他自然数整除的数.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中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果.哥德巴赫猜想是“每个大于2的偶数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的和”,如30723=+.在不超过30的素数中,随机选取两个不同的数,其和等于30的概率是( ) A.112B.114C.115D.118【答案】C 【解析】 【分析】利用列举法先求出不超过30的所有素数,利用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解:在不超过30的素数中有,2,3,5,7,11,13,17,19,23,29共10个,从中选2个不同的数有21045C =种,和等于30的有(7,23),(11,19),(13,17),共3种, 则对应的概率314515P ==,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古典概型的概率的计算,求出不超过30的素数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属于基础题.9.已知随机变量ξ服从正态分布2(2,)N σ,且(4)0.8P ξ<=,则(02)P ξ<<=( ).A. 0.2B. 0.3C. 0.4D. 0.6【答案】B 【解析】∵随机变量x 服从正态分布2(2,)N σ,2μ=,即对称轴是2,(4)0.8P ξ<=,∴(4)(0)0.2P P ξξ≥=<=, ∴(04)0.6P ξ<<=, ∴(02)0.3P ξ<<=. 故选B .10.编号为1,2,3的3位同学随意入座编号为1,2,3的3个座位,每位同学坐一个座位,设与座位编号相同的学生个数是X ,则X 的方差为( ) 2 B.22C.12D. 1【答案】D 【解析】 【分析】X 的所有可能取值为0,1,3,求出概率后,再求出期望和方差.【详解】解:X 的所有可能取值为0,1,3 3321(0)3P X A ===,3331(1)2P X A ===,3311(3)6P X A ===,111()0131326E X =⨯+⨯+⨯=,222111()(01)(11)(31)1326D X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属于基础题.11.10张奖券中含有3张中奖的奖券,每人购买1张,则前3个购买者中,恰有一人中奖的概率为( )A. 32100.70.3C ⨯⨯B. 1230.70.3C ⨯⨯C. 310D. 21733103A A A ⋅ 【答案】D 【解析】 【分析】首先求出基本事件总数,再按照分别乘法法则求出满足前3个购买者中,恰有一人中奖的事件总数,最后根据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计算可得; 【详解】解:依题意三人抽奖情况总数为310A ,则3个购买者中,恰有一人中奖,分两步:第一步三个人中两人从7张不中奖的奖券拿到2张,有27A 种;第二步剩下一人从3张中奖奖券拿到1张,有13A 种;其中拿到中奖奖券的人有3种可能,按照分别乘法计算原理一共有21733A A ⋅,故前3个购买者中,恰有1人中奖的概率为21733103A A A ⋅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分步乘法计数原理的应用,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12.设函数'()f x 是奇函数()f x (x ∈R )的导函数,(1)0f -=,当0x >时,'()()0xf x f x -<,则使得()0f x >成立的x 的取值范围是( )A. (,1)(0,1)-∞-B. (1,0)(1,)C. (,1)(1,0)-∞--D. (0,1)(1,)⋃+∞【答案】A 【解析】【详解】构造新函数()()f xg x x =,()()()2'xf x f x g x x -=',当0x >时()'0g x <. 所以在()0,∞+上()()f xg x x=单减,又()10f =,即()10g =. 所以()()0f x g x x=>可得01x <<,此时()0f x >, 又()f x 为奇函数,所以()0f x >在()(),00,-∞⋃+∞上的解集为:()(),10,1-∞-⋃. 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需要构造函数,例如()()xf x f x '-,想到构造()()f x g x x=.一般:(1)条件含有()()f x f x '+,就构造()()xg x e f x =,(2)若()()f x f x -',就构造()()xf xg x e=,(3)()()2f x f x +',就构造()()2xg x e f x =,(4)()()2f x f x -'就构造()()2xf xg x e =,等便于给出导数时联想构造函数. 二、填空题13.某高三毕业班有40人,同学之间两两彼此给对方仅写一条毕业留言,那么全班共写了 条毕业留言.(用数字作答) 【答案】1560 【解析】试题分析:通过题意,列出排列关系式,求解即可.解:某高三毕业班有40人,同学之间两两彼此给对方仅写一条毕业留言,那么全班共写了=40×39=1560条. 故答案为1560.点评:本题考查排列数个数的应用,注意正确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14.已知复平面上的正方形的三个顶点对应的复数分别为12,2,12i i i +-+--,那么第四个顶点对应的复数是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三个复数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分别为()()()1,2,2,1,1,2A B C ---.设第四个顶点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为(),D x y ,因为ABCD 为正方形,所以AD BC =,即()()1,21,3x y --=-,112{{231x x y y -==∴⇒-=-=-,即()2,1D -.则第四个顶点对应的复数是2i -.考点:1向量;2复数与复平面内的点一一对应.15.已知()()()()()627012711211...1x x a a x a x a x +-=+-+-++-,则3a = . 【答案】380 【解析】试题分析:因为()()()()6611221121x x x x ⎡⎤⎡⎤+-=+-⋅+-⎣⎦⎣⎦,所以3322366222380a C C =⋅⋅+⋅=.考点:二项式定理.16.若函数()()ln 2f x x =+的图象在点()00,P x y 处的切线l 与函数()xg x e =的图象也相切,则满足条件的切点P 的个数为______. 【答案】2 【解析】 【分析】求得函数()f x ,()g x 的导数,可得切线的斜率和方程,由两直线重合的条件,解方程可得0x ,即可得到所求P 的个数.【详解】解:函数()(2)f x ln x =+的导数为1()2f x x '=+, 可得点0(P x ,0)y 处的切线斜率为012x +, 切线方程为00001(2)22x y x ln x x x =++-++, 函数()xg x e =的导数为()x g x e '=,设l 与()g x 相切的切点为(,)m n , 可得切线斜率为m e ,切线方程为m m m y e x e me =+-,由题意可得01 2mex=+,0(2)2m mxln x e mex+-=-+,可得000011(2)022x xln xx x++-+=++,解得01x=-或2e-.则满足条件的P 的个数为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导数的运用:求切线方程,考查直线方程的运用,以及化简运算能力,属于中档题.三、解答题17.某市对所有高校学生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发现成绩服从正态分布N(μ,σ2),下表用茎叶图列举出来抽样出的10名学生的成绩.(1)计算这10名学生的成绩的均值和方差;(2)给出正态分布的数据:P(μ﹣σ<X<μ+σ)=0.6826,P(μ﹣2σ<X<μ+2σ)=0.9544.由(1)估计从全市随机抽取一名学生的成绩在(76,97)的概率.【答案】(1)49(2)0.8185【解析】分析:(1)根据茎叶图所给数据,求出总和,求得平均值;利用方差计算公式可得方差值.(2)由3σ原则可知,成绩在(76,97)之间即在()2,σσ-之间的概率值,因而可求得概率值.详解:(1) =90,S2= =49(2)由(1)可估计,μ=90,σ=7.P(76<x<97)=P(μ﹣2σ<x<μ)+P(μ<x<μ+σ)= + =0.8185 点睛:本题考查了茎叶图的简单应用,利用3σ原则求落在某区间内的概率值,关键是理解好定义,属于简单题.18.如表是某位文科生连续5次月考的历史、政治的成绩,结果如下:(1)求该生5次月考历史成绩的平均分和政治成绩的平均数;(2)一般来说,学生的历史成绩与政治成绩有较强的线性相关关系,根据上表提供的数据,求两个变量,x y 的线性回归方程.参考公式:()()()1122211n niii ii i nniii i x x y y x y nx yb x x xnx====---⋅==--∑∑∑∑a y bx =-,x ,y 表示样本均值.【答案】(1)83,80(2)0.7517.75y x =+ 【解析】 【分析】(1)直接由表格中的数据结合平均数公式求解; (2)求出b 与a 的值,则线性回归方程可求. 【详解】(1)根据题意,计算()17981838587835x =⨯++++=, ()17779798283805y =⨯++++=;(2)计算()()5130i i i x x y y =--=∑,()52140i i x x=-=∑,所以回归系数为()()()121300.7540niii nii x x y y b x x ==--===-∑∑, 800.758317.75a y bx =-=-⨯=,故所求线性回归方程为0.7517.75y x =+.【点睛】本题考查线性回归方程的求法,考查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19.已知函数()22ln f x x x =-,()2g x x x a =-+.(1)求函数()f x 的极值;(2)设函数()()()h x f x g x =-,若函数()h x 恰有一个零点,求函数()h x 的解析式. 【答案】(1)极小值1,函数()f x 没有极大值.(2)()2ln 22ln 2h x x x =-+-+ 【解析】 【分析】(1)先求出函数的导数,再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值.(2)先求出()h x 的导数,再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值,根据函数()h x 恰有一个零点,可得极值等于零,从而求得a 的值,可得函数()h x 的解析式. 【详解】解:(1)因为()22f x x x'=-, 令()0f x '=,解得1x =.因为0x >,当()0,1x ∈时,()0f x '<,函数()f x 在()0,1上是减函数; 当()1,x ∈+∞,()0f x '>,函数()f x 在()1,+∞上是增函数.所以,当1x =时,函数()f x 有极小值()11f =,函数()f x 没有极大值.(2)()()()2ln h x f x g x x x a =-=-+-,函数的定义域为()0+∞,, 所以()21h x x'=-+, 令()0h x '=得2x =,当()0,2x ∈时,()0h x '<,函数()h x 在()0,2上是减函数; 当()2,x ∈+∞,()0h x '>,函数()h x 在()2,+∞上是增函数. 当0x →时,ln x →-∞,()2ln h x x x a ∴=-+-→+∞, 当x →+∞时,ln x →+∞,但是y x =比ln y x =的增长速度要快,()2ln h x x x a ∴=-+-→+∞,故函数()h x 的极小值为()()22ln 22h x h a ==-+-极小值,因为函数()h x 恰有一个零点,故()20h =,所以()22ln 220h a =-+-=, 所以22ln 2a =-.所以函数()2ln 22ln 2h x x x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求函数的导数,函数的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之间的关系,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值,属于中档题.20.为评估大气污染防治效果,调查区域空气质量状况,某调研机构从,A B 两地分别随机抽取了20天的观测数据,得到,A B 两地区的空气质量指数(AQI ),绘制如图频率分布直方图:根据空气质量指数,将空气质量状况分为以下三个等级: 空气质量指数(AQI ) ()0,100[)100,200[)200,300空气质量状况 优良轻中度污染中度污染(1)试根据样本数据估计A 地区当年(365天)的空气质量状况“优良”的天数; (2)若分别在,A B 两地区上述20天中,且空气质量指数均不小于150的日子里随机各抽取一天,求抽到的日子里空气质量等级均为“重度污染”的概率. 【答案】(1)274天(2)320【解析】 【分析】(1)从A 地区选出的20天中随机选出一天,这一天空气质量状况“优良”的频率为0.75,由估计A 地区当年(365天)的空气质量状况“优良”的频率为0.75,从而能求出A 地区当年(365天)的空气质量状况“优良”的天数.(2)A 地20天中空气质量指数在[150,200)内为3个,设为1a ,2a ,3a ,空气质量指数在[200,250)内为1个,设为4a ,B 地20天中空气质量指数在[150,200)内为2个,设为1b ,2b ,空气质量指数在[200,250)内为3个,设为3b ,4b ,5b ,设“A ,B 两地区的空气质量等级均为“重度污染””为C ,利用列举法能求出A ,B 两地区的空气质量等级均为“重度污染”的概率.【详解】解:(1)从A 地区选出的20天中随机选出一天,这一天空气质量状况“优良”的频率为()0.0080.007500.75+⨯=,估计A 地区当年(365天)的空气质量状况“优良”的频率为0.75,A 地区当年(365天)的空气质量状况“优良”的天数约为3650.75274⨯≈天.(2)A 地20天中空气质量指数在[)150,200内,为200.003503⨯⨯=个,设为123,,a a a ,空气质量指数在[)200,250内,为200.001501⨯⨯=个,设为4a ,B 地20天中空气质量指数在[)150,200内,为200.002502⨯⨯=个,设为12,b b ,空气质量指数在[)200,250内,为200.003503⨯⨯=个,设为345,,b b b ,设“,A B 两地区的空气质量等级均为“重度污染””为C ,则基本事件空间{}1112131415212223242531323334354142434445,,,,,,,,,,,,,,,,,,,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Ω=基本事件个数为20n =,{}434445,,C a b a b a b =,包含基本事件个数3m =, 所以,A B 两地区的空气质量等级均为“重度污染”的概率为()320P C =. 【点睛】本题考查频率分布直方图的应用,考查概率的求法,考查列举法、频率分布表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考查函数与方程思想,属于基础题.21.已知某单位甲、乙、丙三个部门的员工人数分别为24,16,16.现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7人,进行睡眠时间的调查.(I )应从甲、乙、丙三个部门员工中分别抽取多少人?(II )若抽出的7人中有4人睡眠不足,3人睡眠充足,现从这7人中随机抽取3人做进一步的身体检查.(i )用X 表示抽取的3人中睡眠不足..的员工人数,求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与数学期望; (ii )设A 为事件“抽取的3人中,既有睡眠充足的员工,也有睡眠不足的员工”,求事件A 发生的概率.【答案】(Ⅰ)从甲、乙、丙三个部门的员工中分别抽取3人,2人,2人.(Ⅱ)(i )答案见解析;(ii )67. 【解析】分析:(Ⅰ)由分层抽样的概念可知应从甲、乙、丙三个部门的员工中分别抽取3人,2人,2人.(Ⅱ)(i )随机变量X 的所有可能取值为0,1,2,3.且分布列为超几何分布,即P (X =k )=34337C C C k k -⋅(k =0,1,2,3).据此求解分布列即可,计算相应的数学期望为()127E X =. (ii )由题意结合题意和互斥事件概率公式可得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为67. 详解:(Ⅰ)由已知,甲、乙、丙三个部门的员工人数之比为3∶2∶2, 由于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7人,因此应从甲、乙、丙三个部门的员工中分别抽取3人,2人,2人. (Ⅱ)(i )随机变量X 的所有可能取值为0,1,2,3.P (X =k )=34337C C C k k-⋅(k =0,1,2,3).所以,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为随机变量X 的数学期望()112184120123353535357E X =⨯+⨯+⨯+⨯=. (ii )设事件B 为“抽取的3人中,睡眠充足的员工有1人,睡眠不足的员工有2人”; 事件C 为“抽取的3人中,睡眠充足的员工有2人,睡眠不足的员工有1人”, 则A =B ∪C ,且B 与C 互斥,由(i )知,P (B )=P (X =2),P (C )=P (X =1),故P (A )=P (B ∪C )=P (X =2)+P (X =1)=67. 所以,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为67. 点睛:本题主要在考查超几何分布和分层抽样.超几何分布描述的是不放回抽样问题,随机变量为抽到的某类个体的个数.超几何分布的特征是:①考查对象分两类;②已知各类对象的个数;③从中抽取若干个个体,考查某类个体个数X 的概率分布,超几何分布主要用于抽检产品、摸不同类别的小球等概率模型,其实质是古典概型.进行分层抽样的相关计算时,常利用以下关系式巧解:(1)n N =样本容量该层抽取的个体数总体的个数该层的个体数;(2)总体中某两层的个体数之比=样本中这两层抽取的个体数之比.22.设函数()()23xx axf x a R e +=∈(1)若()f x 在0x =处取得极值,确定a 的值,并求此时曲线()y f x =在点()()1,1f 处的切线方程;(2)若()f x 在[)3,+∞上为减函数,求a 的取值范围. 【答案】(1)0a =,切线方程为30x ey -=;(2)9[,)2-+∞.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求复合函数的导数,导数与函数的关系,由求导法则可得'()f x =23(6)xx a x ae -+-+,由已知得'(0)0f =,可得0a =,于是有23()=,x x f x e 236()xx xf x e'-+=,3(1)f e =,3'(1)f e =,由点斜式可得切线方程;(2)由题意'()0f x ≤在[3,)+∞上恒成立,即2()3(6)g x x a x a =-+-+0≤在[3,)+∞上恒成立,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可很快得结论,由63{6(3)0ag -≤≤得92a ≥-.试题解析:(1)对()f x 求导得()()()()2226336()x xxxx a e x ax e x a x af x e e +-+-+-+'==因为()f x 在0x =处取得极值,所以(0)0f '=,即0a =.当0a =时,23()=,x x f x e 236()xx xf x e'-+=,故33(1)=,(1)f f e e '=,从而()f x 在点1(1)f (,)处的切线方程为33(1)y x e e-=-,化简得30x ey -= (2)由(1)得,()236()xx a x af x e-+-+'=,令()2()36g x x a x a =-+-+由()0g x =,解得12x x =. 当1x x <时,()0g x <,故()f x 为减函数; 当12x x x <<时,()0g x >,故()f x 为增函数; 当2x x >时,()0g x <,故()f x 为减函数;由()f x 在[3,)+∞上为减函数,知2636a x -=≤,解得92a ≥-故a 的取值范围为9[,)2-+∞. 考点:复合函数的导数,函数的极值,切线,单调性.考查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临沂市罗庄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O —16 K —39 Ag —108 I —127第Ⅰ卷 选择题(共54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1.3d 能级上最多只能排布10个电子依据的规律是 A. 洪特规则B. 泡利不相容原理C. 能量最低原则和洪特规则D. 能量最低原则和泡利不相容原理【答案】B 【解析】【详解】构造原理决定了原子、分子和离子中电子在各能级的排布。

在一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而且它们的自旋状态相反,称为泡利不相容原理。

当电子排布在同一个能级的不同轨道时,基态原子中的电子总是单独优先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状态相同,称为洪特规则。

能量最低原理是核外电子排布时,尽先占据能量最低的轨道。

因此在3d 能级上最多只能排布10个电子,其依据的规律是泡利不相容原理,B 选项正确; 答案选B 。

2.关于CO 2和CO 32-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两种微粒的中心原子均无孤电子对 B. 两种微粒价层电子对数相同 C. 键角:CO 32-> CO 2 D. 两种微粒的中心原子杂化方式相同 【答案】A 【解析】【详解】CO 2价层电子对数为4-222+=22⨯,无孤对电子对,空间构型为直线型;CO 32-的层电子对数为4+2-323+=32⨯,无孤对电子对,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A .根据分析,CO 2和CO 32-均为孤对电子对,A 正确;B .CO 2的价层电子对数为2,而CO 32-的价层电子数为3,价层电子对数不同,B 错误;C .CO 2为直线型分子,键角为180°,CO 32-为平面三角形,键角为120°,C 错误;D .CO 2中的C 的杂化类型为sp ,CO 32-中C 的杂化类型为sp 2,D 错误。

答案选A 。

3.下表列出了某短周期元素R 的各级电离能数据(用I 1、I 2表示,单位为kJ·mol -1)下列关于元素R的判断中一定正确的是A. R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共有4个电子B. R的最高正价为+3价C. R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ⅡA族D. R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答案】C【解析】【详解】从表中原子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可以看出,元素的第一、第二电离能都较小,可失去2个电子,最高化合价为+2价,即最外层应有2个电子,应为第IIA族元素;A、R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共有2个电子,故A错误;B、最外层应有2个电子,所以R的最高正价为+2价,故B错误;C、最外层应有2个电子,所以R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ⅡA族,故C正确;D、R元素可能是Mg或Be,R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不一定为1s22s2,故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C。

2019-2020学年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高二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高二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高二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合金只能由金属和金属融合而成B. 生石灰与水混合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C. 燃烧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D. CuSO4⋅5H2O是一种混合物2.下列有机物可以形成顺反异构的是()A. 2,3−二甲基−2−丁烯B. 1−氯−1−丙烯C. 2−甲基−2−丁烯D. 丙烯3.通过下列有关操作可以实现以一氯乙烷为原料制取乙二酸(HOOC−COOH),最合理的操作顺序是()①与NaOH的水溶液共热②与NaOH的醇溶液共热③与浓硫酸共热到170℃④一定条件下与氯气加成⑤在Cu或Ag存在的情况下与氧气共热⑥与新制的Cu(OH)2共热,最后酸化。

A. ②④①⑤⑥B. ②④①⑥⑤C. ①③④②⑤D. ①③④②⑥4.如图A−H是4个碳原子相互结合的8种有机物(氢原子没有画出).请回答10−12小题.有机物E的名称是()A. 丁烷B. 2−甲基丙烷C. 1−甲基丙烷D. 甲烷5.满足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不考虑立体异构)的数目判断正确的是()选项A B C D分子式C4H10O C5H10C8H10C4H8O2已知条件与钠生成H2能使溴水褪色芳香烃能水解同分异构体数目4333A. AB. BC. CD. D6.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有()个①糖类、蛋白质、油脂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②煤经气化和液化两个物理变化过程,可变为清洁能源③制作航天服的聚酯纤维和用于光缆通信的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④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时,将溴的苯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⑤苯、油脂均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⑥葡萄糖、果糖的分子式均为C6H12O6,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⑦甲烷和Cl2的反应与乙烯和Br2的反应属于同一类型的反应⑧乙醇、乙酸均能与Na反应放出H2,二者分子中官能团相同⑨中和滴定实验时,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⑩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只含共价键.A. 1B. 2C. 3D. 47.某烃的结构简式为,它可能具有的性质是()A. 易溶于水,也易溶于有机溶剂B. 能发生加聚反应,其生成物可用来表示C. 能使溴水褪色,但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D. 可以发生加成、取代、氧化反应8.下列关于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A. 石油裂解得到的汽油是纯净物B. 煤的气化是物理变化C. 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化石燃料D. 水煤气是通过煤的液化得到的气体燃料9.物质的量均为1mol的下列有机物,在适当条件下与H2充分加成后,需氢气的物质的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正确的是()①②③④CH2=CH=CH=CH2⑤乙烯。

2018-2019学年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答案+解析)

2018-2019学年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答案+解析)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时间为100分钟,满分100分。

2.答题前请将答题卡上有关项目填、涂清楚。

将第Ⅰ卷题目的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题目的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Cl 35.5 Fe 56 Cu 64 As 75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混合物是A. 液溴和四氯化碳B. 甘油和乙酸C. 烧碱溶液和乙醇D. 苯和蒸馏水【答案】D【解析】【分析】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混合物,二者不互溶,出现分层,以此来解答。

【详解】A.液溴和四氯化碳混合不分层,应利用蒸馏法分离,故A错误;B.甘油和乙酸混合不分层,应利用蒸馏法分离,故B错误;C.烧碱溶液和乙醇溶液混合不分层,应利用蒸馏法分离,故C错误;D.苯和蒸馏水混合分层,苯在上层,则能用分液漏斗分离,故D 正确;故答案为D。

2.关于下列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 乙炔是含碳量最高的烃B. 碳氢化合物中的化学键都是极性键C. 乙烯和苯在工业上都可由石油分馏得到D. 相同条件下,丙三醇的沸点比乙醇的高【答案】D【解析】【详解】A.稠环芳香烃中的许多物质其含碳量都比乙炔高,如萘(C10H8),故C错误;B.碳氢化合物中的化学键不一定都是极性键,如乙烷中既含有C﹣H极性键,又含有C﹣C非极性键,故B错误;C.通过石油分馏得不到乙烯,乙烯可以通过石油分馏产品裂解得到,苯可通过煤的干馏获得,故C错误;D.含有的羟基越多,形成的氢键几率越大,丙三醇含有的羟基越多,所以丙三醇的沸点高于乙醇,故D正确;故答案为D。

3.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关于有机物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其分子式为C8H10O3B. 有两种含氧官能团C. 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D. 既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又可以发生加成反应【答案】A【解析】【详解】A.由结构简式可知C8H12O3,故A错误;B.含有羧基、羟基两种含氧官能团,故B正确;C.含有碳碳双键,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故C正确;D.含有羧基、羟基,可发生取代反应,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反应,故D正确;故答案为A。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时间为100分钟,满分100分。

2.答题前请将答题卡上有关项目填、涂清楚。

将第Ⅰ卷题目的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题目的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Cl 35.5 Fe 56 Cu 64 As 75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混合物是A.液溴和四氯化碳 B.甘油和乙酸 C.烧碱溶液和乙醇 D.苯和蒸馏水2.关于下列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乙炔是含碳量最高的烃B.碳氢化合物中的化学键都是极性键C.乙烯和苯在工业上都可由石油分馏得到D.相同条件下,丙三醇的沸点比乙醇的高3.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右图所示,关于有机物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其分子式为C8H10O3B.有两种含氧官能团C.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D.既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又可以发生加成反应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往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可制得苯酚,并得到碳酸钠B.将铁屑、溴水、苯混合可制得溴苯C.将卤代烃滴入AgNO3溶液中,根据生成沉淀颜色可以判断卤素原子种类D.将光亮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后变黑,立即伸入无水乙醇中,铜丝能恢复成原来的颜色5.分子式为C5H11Cl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6种B.7种C. 8种D.9种6.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A.2—甲基—3—乙基丁烷B.2—氯乙烷C.2,2—二甲基—1—丁烯D.3—甲基—1—丁烯7.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沸点:新戊烷>2,2一二甲基戊烷>丙烷B.密度:CCl4>H2O>甲苯C.等质量的物质燃烧耗O2量:乙烷>乙烯>乙炔>甲烷D.等物质的量物质燃烧耗O2量:环己烷>苯>苯甲醇8.下列关于有机物结构或性质说法正确的是A.向某溶液中滴加溴水溶液变紫色,据此可检验苯酚的存在B.光照条件下1molCH4与3molCl2反应可制得1molCHCl3C.含羟基的醇均能发生氧化反应得到相应的醛D.lmol甲基中含9mol电子9.关于晶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原子晶体中,共价键的键能越大,熔、沸点越高B.分子晶体中,分子间的作用力越大,该分子越稳定C.分子晶体中,共价键的键能越大,熔、沸点越高D.某晶体溶于水后,可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该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10.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物可能有两种的是11.现有四种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如下:①1s22s22p63s23p4;②1s22s22p63s23p3;③1s22s22p3;④1s22s22p5。

罗庄区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9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

罗庄区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9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

罗庄区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9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班级__________ 座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B.用于配制一定浓度的稀硫酸用于验证木炭与浓硫酸的反应产物中含有CO2C.D.用于除去CO2中的少量HCl 用于制备蒸馏水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瘦肉精学名盐酸克伦特罗,结构如右图,可以发生取代、加成、水解、酯化、消去反应B.C3H7OH与C4H9OH分子间脱水,最多可生成6种醚C.1mol最多可与含4mol NaOH的水溶液完全反应D.某油脂的化学式为,它既属于酯类又属于高分子化合物3.下列关于硫酸性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浓H2SO4有氧化性,稀H2SO4无氧化性B.由于浓H2SO4具有吸水性,可以使蔗糖变黑C.在受热的情况下浓硫酸也不与铁、铝发生反应D.稀H2SO4与铜不反应,但浓H2SO4在加热条件下可与铜反应4.一定条件下存在反应C(s)+H2O(g)CO(g) +H2(g)△H>0,向甲、乙、丙三个恒容容器中加入一定量C和H2O,各容器中温度、反应物的起始量如下表,反应过程中CO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容器中,反应在前15 min的平均速率v(H2)=0.1mol·L-1·min-1B.丙容器的体积V>0.5 LC.当温度为T1 ℃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4.5D.乙容器中,若平衡时n(H2O)=0.4 mol,则T2< T15.草木灰中可能含K2CO3、K2SO4及NaCl等盐,将草木灰用蒸馏水浸取得浸取液进行实验,下列根据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向浸取液中加入BaCl2有白色沉淀,说明其中含有SO42﹣B.向浸取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说明其中含有Cl﹣C.洁净的铂丝蘸取浸取液少许,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不能确定是否含K+D.向浸取液中滴加稀硫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说明其中含有CO32﹣6.分子式为C7H14O2的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为酸和醇,且生成的醇没有相同的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

2018-2019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2018-2019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2018-2019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3、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Cl 35.5 Fe 56 Cu 64 As 75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混合物是A.液溴和四氯化碳B.甘油和乙酸C.烧碱溶液和乙醇D.苯和蒸馏水2.关于下列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乙炔是含碳量最高的烃B.碳氢化合物中的化学键都是极性键C.乙烯和苯在工业上都可由石油分馏得到D.相同条件下,丙三醇的沸点比乙醇的高3.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右图所示,关于有机物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其分子式为C8H10O3B.有两种含氧官能团C.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D.既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又可以发生加成反应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往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可制得苯酚,并得到碳酸钠B.将铁屑、溴水、苯混合可制得溴苯C.将卤代烃滴入AgNO3溶液中,根据生成沉淀颜色可以判断卤素原子种类D.将光亮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后变黑,立即伸入无水乙醇中,铜丝能恢复成原来的颜色5.分子式为C5H11Cl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6种B.7种C.8种D.9种6.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A.2—甲基—3—乙基丁烷B.2—氯乙烷C.2,2—二甲基—1—丁烯D.3—甲基—1—丁烯7.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沸点:新戊烷>2,2一二甲基戊烷>丙烷B.密度:CCl4>H2O>甲苯C.等质量的物质燃烧耗O2量:乙烷>乙烯>乙炔>甲烷D.等物质的量物质燃烧耗O2量:环己烷>苯>苯甲醇8.下列关于有机物结构或性质说法正确的是A.向某溶液中滴加溴水溶液变紫色,据此可检验苯酚的存在B.光照条件下1molCH4与3molCl2反应可制得1molCHCl3C.含羟基的醇均能发生氧化反应得到相应的醛D.lmol甲基中含9mol电子9.关于晶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原子晶体中,共价键的键能越大,熔、沸点越高B.分子晶体中,分子间的作用力越大,该分子越稳定C.分子晶体中,共价键的键能越大,熔、沸点越高D.某晶体溶于水后,可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该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10.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物可能有两种的是11.现有四种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如下:①1s22s22p63s23p4;②1s22s22p63s23p3;③1s22s22p3;④1s22s22p5。

罗庄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9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

罗庄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9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

罗庄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9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班级__________ 座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2-甲基丁烷也称异丁烷B.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C.C4H9Cl有3种同分异构体D.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2.已知: H2(g)+I2(g)2HI(g)△H=-14.9kJ·mol-1。

某温度下,在体积均为2.0L的甲、乙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反应物,其起始物质的量如下表所示。

甲中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c(H2)=0.008mol·L-1。

下列A. 平衡时,乙中H2的转化率是甲中的2倍B. 平衡时,甲中混合物的颜色比乙中深C. 平衡时,甲、乙中热量的变化值相等D. 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0.253.分子式为C5H10O3的有机物与NaHCO3溶液反应时,生成C5H9O3Na;而与金属钠反应时生成C5H8O3Na2,则该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有()种(不考虑立体异构)A.10 B.11 C.12 D.134.摩拜单车利用车篮处的太阳能电池板向智能锁中的锂离子电池充电,电池反应原理为:LiCoO2 + 6C Li1-x CoO2+Li x C6。

示意图如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1-x CoO2 +xLi++xe-=LiCoO2B.该装置工作时涉及到的能量形式有3 种C.充电时锂离子由右向左移动D.放电时,正极质量增加5.【2017年全国新课程高考仿真信息卷理科综合(二)】下图是一些常见的有机物的转化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①、③均属于加成反应B.乙酸与甲酸甲酯互为同分异构体C.乙醇溶液可除去暖瓶中的水垢D.反应④、⑤、⑥、⑦均属于取代反应6.2017年春节期间,一种“本宝宝福禄双全”的有机物刷爆朋友圈,其结构简式如下:(-CHO,一种官能团,其名称为醛基),该物质的同分异构体中具有“本宝宝福禄双全”谐音且两个醛基位于苯环间位的有机物有()A.4种B.6种C.7种D.9种7.向甲、乙两个容积约为1 L的恒容容器中,分别充入2 mol A、2 mol B和1 mol A、1 mol 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质量调研试题化学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时间为100分钟,满分100分。

2.答题前请将答题卡上有关项目填、涂清楚。

将第Ⅰ卷题目的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题目的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Cl 35.5 Fe 56 Cu 64 As 75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混合物是A. 液溴和四氯化碳B. 甘油和乙酸C. 烧碱溶液和乙醇D. 苯和蒸馏水【答案】D【解析】【分析】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混合物,二者不互溶,出现分层,以此来解答。

【详解】A.液溴和四氯化碳混合不分层,应利用蒸馏法分离,故A错误;B.甘油和乙酸混合不分层,应利用蒸馏法分离,故B错误;C.烧碱溶液和乙醇溶液混合不分层,应利用蒸馏法分离,故C错误;D.苯和蒸馏水混合分层,苯在上层,则能用分液漏斗分离,故D正确;故答案为D。

2.关于下列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 乙炔是含碳量最高的烃B. 碳氢化合物中的化学键都是极性键C. 乙烯和苯在工业上都可由石油分馏得到D. 相同条件下,丙三醇的沸点比乙醇的高【答案】D【解析】【详解】A.稠环芳香烃中的许多物质其含碳量都比乙炔高,如萘(C10H8),故C错误;B.碳氢化合物中的化学键不一定都是极性键,如乙烷中既含有C﹣H极性键,又含有C﹣C非极性键,故B错误;C.通过石油分馏得不到乙烯,乙烯可以通过石油分馏产品裂解得到,苯可通过煤的干馏获得,故C错误;D.含有的羟基越多,形成的氢键几率越大,丙三醇含有的羟基越多,所以丙三醇的沸点高于乙醇,故D正确;故答案为D。

3.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关于有机物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其分子式为C8H10O3B. 有两种含氧官能团C. 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D. 既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又可以发生加成反应【答案】A【解析】【详解】A.由结构简式可知C8H12O3,故A错误;B.含有羧基、羟基两种含氧官能团,故B正确;C.含有碳碳双键,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故C正确;D.含有羧基、羟基,可发生取代反应,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反应,故D正确;故答案为A。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往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可制得苯酚,并得到碳酸钠B. 将铁屑、溴水、苯混合可制得溴苯C. 将卤代烃滴入AgNO3溶液中,根据生成沉淀颜色可以判断卤素原子种类D. 将光亮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后变黑,立即伸入无水乙醇中,铜丝能恢复成原来的颜色【答案】D【解析】【详解】A.因为苯酚酸性大于碳酸氢根离子,所以二氧化碳和苯酚钠水溶液反应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故A错误;B.在溴化铁作催化剂条件下,苯和液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苯和溴水不反应,故B错误;C.将卤代烃中不含自由移动的卤离子,所以不能和硝酸银溶液反应,应该先用NaOH水溶液或醇溶液加热制取自由移动的卤离子,然后加入硝酸中和未反应的NaOH,再加入硝酸银溶液,根据沉淀颜色确定卤代烃中含有卤颜色,故C错误;D.Cu和氧气加热生成黑色的CuO,乙醇和Cu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从而铜丝能恢复成原来的颜色,故D正确;故答案为D。

C H Cl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5.分子式为911A. 6种B. 7种C. 8种D. 9种【答案】C【解析】【详解】分子式为C5H11Cl的同分异构体,主链有5个碳原子的是CH3CH2CH2CH2CH2Cl;CH3CH2CH2CHClCH3;CH3CH2CHClCH2CH3;主链有4个碳原子的是:CH3CH(CH3)CH2CH2Cl;CH3CH(CH3)CHClCH3;CH3CCl(CH3)CH2CH3;CH2ClCH(CH3)CH2CH3;主链有3个碳原子的是:(CH3)3 C CH2Cl;共有8种,选C。

6.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A. 2—甲基—3—乙基丁烷B. 2—氯乙烷C. 2,2—二甲基—1—丁烯D. 3—甲基—1—丁烯【答案】D【解析】【详解】A.选择的碳连不是最长,应为2,3﹣二甲基戊烷,故A错误;B.氯原子的位置不是在2号位,应在1号位,应为1﹣氯乙烷,故B错误;C.2号位碳原子已形成5根单键,碳最多形成4根单键,不存在该物质,故C错误;D.符合烯烃命名原则,主链最长,主链编号之和最小等,故D正确;故答案为D。

【点睛】判断有机物的命名是否正确或对有机物进行命名,其核心是准确理解命名规范:①命名要符合“一长、一近、一多、一小”,也就是主链最长,编号起点离支链最近,支链数目较多,支链位置号码之和最小;②有机物的名称书写要规范;③对于结构中含有苯环的,命名时可以依次编号命名,也可以根据其相对位置,用“邻”、“间”、“对”进行命名;④含有官能团的有机物命名时,要选含官能团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官能团的位次最小。

7.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 沸点:新戊烷>2,2一二甲基戊烷>丙烷B. 密度:CCl4>H2O>甲苯C. 等质量的物质燃烧耗O2量:乙烷>乙烯>乙炔>甲烷D. 等物质的量物质燃烧耗O2量:环己烷>苯>苯甲醇【答案】B【解析】【详解】A.烷烃中,碳原子个数越多其熔沸点越高,碳原子个数相等时,支链越多其熔沸点越低,所以沸点大小为:2,2﹣二甲基戊烷>新戊烷>丙烷,故A错误;B.分子晶体中,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其密度越大,但水的密度大于甲苯,所以密度大小为:CCl4>H2O>甲苯,故B正确;C.甲烷、乙烷、乙烯、乙炔、最简式分别是CH4、CH3、CH2、CH,这几种最简式中碳原子个数相等、H原子个数不等,H原子个数越多,则H元素含量越高,耗氧量越多,等质量的物质燃烧耗O2量:甲烷>乙烷>乙烯>乙炔,故C错误;D.环己烷(C6H12)、苯(C6H6)、苯甲醇(C7H8O),等物质的量的有机物其耗氧量比为:(6+124):(6+64):(7+84﹣12)=18:15:17,燃烧耗O2量大小顺序为:环已烷>苯甲醇>苯,故D错误;故答案为B。

8.下列关于有机物结构或性质说法正确的是A. 向某溶液中滴加溴水溶液变紫色,据此可检验苯酚的存在B. 光照条件下1molCH4与3molCl2反应可制得1molCHCl3C. 含羟基的醇均能发生氧化反应得到相应的醛D. lmol甲基中含9mol电子【答案】D 【解析】【详解】A.苯酚和氯化铁发生显色反应,和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淀,现象不正确,故A错误;B.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为链锁反应,则光照条件下1molCH4与3molCl2反应生成多种卤代烃的混合物,故B错误;C.连接醇羟基的碳原子上含有2个H原子的醇能被氧化生成相应的醛,如CH3CHOHCH3被氧化生成酮,故C错误;D.1个甲基中含有9个电子,则1mol 甲基中含有9mol电子,故D正确;故答案为D。

9.关于晶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原子晶体中,共价键的键能越大,熔、沸点越高B. 分子晶体中,分子间的作用力越大,该分子越稳定C. 分子晶体中,共价键的键能越大,熔、沸点越高D. 某晶体溶于水后,可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该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原子晶体中,共价键的键能越大,熔、沸点越高,键能决定其熔沸点,故A正确;B.分子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大的熔沸点高,共价键的键能越大,稳定性越大,则分子间的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故B错误;C.分子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大的熔沸点高,共价键的键能越大,稳定性越大,则共价键的键能越大,该分子越稳定,故C错误;D.分子晶体、离子晶体溶于水都可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如HCl、NaCl,而熔融状态能电离产生离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晶体,故D错误;故选A。

考点:考查了晶体的类型与物质熔点、硬度、导电性等的关系的相关知识。

10.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物可能有两种的是A. B. C. D. CH3Cl【答案】B【解析】【详解】A.发生去消去反应生成丙烯,故A错误;B.发生消去反应,可以生成CH3CH=C(CH3)2、CH3CH2C(CH3)=CH2,故B正确;C.发生消去反应生成苯乙烯,故C错误;D.只有一个碳原子,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D错误;故答案B。

11.现有四种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如下:①1s22s22p63s23p4;②1s22s22p63s23p3;③1s22s22p3;④1s22s22p5。

则下列有关比较中正确的是A. 第一电离能:④>③>②>①B. 原子半径:④>③>②>①C. 电负性:④>③>②>①D. 最高正化合价:④>①>③=②【答案】A【解析】【详解】由四种元素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可知,①1s22s22p63s23p4是S元素、②1s22s22p63s23p3是P 元素、③1s22s22p3是N元素、④1s22s22p5是F元素;A.同周期自左而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故第一电离能N<F,但P元素原子3p能级容纳3个电子,为半满稳定状态,能量较低,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所以第一电离能S<P,同主族自上而下第一电离能降低,所以第一电离能N>P,所以第一电离能S<P<N<F,即④>③>②>①,故A正确;B.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所以原子半径P>S,N>F,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故原子半径P>S>N>F,即②>①>③>④,故B错误;C.同周期自左而右电负性增大,所以电负性P<S,N<F,N元素非金属性与S元素强,所以电负性P<N,故电负性P<S<N<F,即②<①<③<④,故C错误;D.最高正化合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但F元素没有正化合价,所以最高正化合价:①>②=③,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睛】解答时注意“同一周期元素中,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趋势,及异常现象”,为答题的关键和易错点。

所谓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符号I,单位kJ/mol。

电离能的变化规律一般为:①同周期:第一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最后一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大,总体呈现从左至右逐渐增大的变化趋势。

②同族元素:从上至下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

③同种原子:逐级电离能越来越大(即I1≤I2≤I3…)。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周期表里,主族元素所在的族序数等于原子核外电子数B. 在周期表里,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原子核外电子层数C. 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都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D. 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其原子半径也越大【答案】B【解析】A.在周期表里,主族元素所在的族序数等于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而不是电子数,故A错误;B.原子的结构决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核电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族序数,故B正确;C.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可能为原子或离子,如为原子,则为稀有气体元素,故C错误;D.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如为同主族,则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大,故D错误;故选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