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埋与绑扎埋管形式能量桩传热特性研究
关于地埋管换热器传热特性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关于地埋管换热器传热特性的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地埋管换热器传热特性的研究研究内容:随着人们节能意识的提高,地源热泵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绿色环保的采暖方式日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其中,地埋管换热器作为地源热泵系统的核心部件,在实际应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文将通过实验方法和数值模拟的手段,对地埋管换热器的传热特性展开研究。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实验研究地埋管换热器的传热特性:通过搭建实验平台,采用温度测量、流量计等方法,探究不同流量、不同管径、不同埋深等因素对地埋管换热器传热性能的影响。
2. 数值模拟地埋管换热器的传热特性:借助ANSYS等软件,建立地埋管换热器的数值模型,并进行热传导、流动分析,探究热流密度、进出口温度等因素对地埋管换热器传热性能的影响。
3. 对比分析实验和数值模拟结果:结合实验和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进一步探究地埋管换热器传热性能的规律和优化措施。
研究目的:通过对地埋管换热器传热特性的深入研究,掌握其传热规律和优化措施,为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研究意义:地源热泵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绿色、环保的采暖方式,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而地埋管换热器作为地源热泵系统的核心部件,其传热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系统的效率和节能效果。
因此,研究地埋管换热器传热特性,对于提高地源热泵系统的效率和节能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实验采用水循环系统,通过改变流量、管径、埋深等因素,测量温度、流量等参数,探究地埋管换热器的传热特性。
数值模拟则借助ANSYS等软件,建立地埋管换热器的数值模型,通过热传导、流动分析等方法,探究地埋管换热器传热特性的规律和优化措施。
预期结果: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的研究,本文将得出地埋管换热器传热特性的规律和优化措施,为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同时,本研究也将为相关学科领域的深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能量桩换热性能影响因素的数值模拟研究

能量桩换热性能影响因素的数值模拟研究
张亮;穆永超;张杰;罗景辉
【期刊名称】《节能》
【年(卷),期】2024(43)4
【摘要】能量桩属于新型地热能利用技术。
基于数值模拟的方法,利用Ansys软件建立能量桩三维蓄热模型,通过模拟出口水温并计算单位管长换热量,探究不同因素对能量桩换热性能的影响。
结果显示:蓄热至稳定状态时,能量桩温度场呈对称分布,热影响半径约为0.68 m。
单位管长换热量与桩体导热系数、桩体密度、桩体比热容呈正相关。
增大桩体的导热系数能够显著增强能量桩的换热性能,桩体密度和比热容的变化对能量桩换热性能的影响相对较小。
出于经济性的考虑,管内循环水流速不宜超过0.9 m/s。
在1-U形、2-U形、1-W形能量桩中,1-U形单位管长换热量最大,换热性能最好。
【总页数】5页(P5-9)
【作者】张亮;穆永超;张杰;罗景辉
【作者单位】河北工程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河北省暖通空调技术创新中心【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K529
【相关文献】
1.能量桩群桩换热效率的数值模拟与分析
2.能量桩传热性能影响因素的数值模拟与分析
3.影响波纹换热管换热性能因素的数值模拟研究
4.圆台型螺旋能量桩换热性能的数值模拟研究
5.地埋管换热影响因素数值模拟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能量桩群桩换热效率的数值模拟与分析

能量桩群桩换热效率的数值模拟与分析蔡有庆;费康;杨凯;洪伟;戴迪【摘要】开展能量桩换热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分析各参数对能量桩群桩换热性能和桩土温度响应影响规律,可为探索高效经济且可行的能量桩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文章通过简化能量桩运行过程,利用Abaqus软件建立考虑桩内导管桩土之间相互作用的能量桩三维数值模型,并用收集的实验数据验证模型可行性,对各桩间距下不同换热管数的能量桩群桩与不同岩土体中的能量桩群桩的换热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了不同桩径群桩在不同换热管数和桩周土体条件下的换热量及其换热效率.结果表明:各能量桩群桩换热前期无差异,之后桩间距越大的群桩换热量越大;三U型能量桩群桩的热效率系数大于单U型和双U型的;岩石作为桩周土体的换热效率要高于黏土,砂土的最低,而且桩间距接近4.5倍桩径时,黏土中的群桩热效率系数趋近于砂土.%The study on numerical analysis method of energy pile heat exchange process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each parameter on the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pile and the temperature response of pile and surrounding soil can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exploring efficient and feasible energy pile design.In this paper,by simplifying the operation process of energy pile and using Abaqus software,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model of energy pile consider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ile and soil in pile is established.Then,the feasibility of the model is verified by the collected experimental data.The heat transfer process of energy pile groups with different numbers of heat exchange tubes and energy pile groups in different soil is simulated;and the quantity of heat exchange and heat transfer efficiency of different pile diameter under different heattransfer tubes and different soil conditions is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in the first stage,there is no difference in the heat transfer of each pile groups;after that,the heating power of pile groups with larger pile spacing is larger and 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three U-shaped pile groups is larger than both of single U-shape piles and double U-shape piles;when clay becomes surrounding soil of piles,the heat transfer efficiency is higher than when sand becomes surrounding soil of piles;but when rock becomes surrounding soil of piles,the heat transfer efficiency is higher than when clay becomes surrounding soil of piles.【期刊名称】《山东建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32)006【总页数】6页(P545-550)【关键词】能量桩;群桩;换热效率;热效率系数【作者】蔡有庆;费康;杨凯;洪伟;戴迪【作者单位】扬州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江苏扬州225127;扬州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江苏扬州225127;扬州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江苏扬州225127;扬州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江苏扬州225127;扬州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江苏扬州2251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4730 引言能量桩是将地源热泵系统中的换热管埋设于桩体中,是一种桩体同时起到承载和传热功能的新型桩[1-4]。
冷热循环作用下砂土地基能量桩热传递特性测试系统

第36卷 第2期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 ol.36 No.22019年6月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Natural Science Edition)Jun.2019冷热循环作用下砂土地基能量桩热传递特性测试系统宋怀博,裴华富,赵 维(大连理工大学 海岸与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辽宁 大连116024)摘要:能量桩是一种兼具换热和承担建筑荷载功能的新型建筑节能技术,为研究冷热循环温度影响下能量传递特性,设计了一套新型的能量桩模型实验及测试系统,较为系统地研究了砂土地基中预制单U 型混凝土能量桩的传热特性。
试验结果表明:在能量桩换热过程中,热量更易从桩体传递到土体;冷热循环中,桩身温度差异较小,温度沿桩身分布均匀;制热工况下能量桩在土体中的温度影响范围大于制冷工况,能量桩换热效率随着桩身与土体温度差异的减小而减小。
关键词:冷热循环;传热特性;测试系统;相似原理;模型试验中图分类号:TU83 文献标识码:ATest-system of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Energy Pile underThermal Cycling in SandSONG Huaibo ,PEI Huafu ,ZHAO Wei(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astal and Offshore Engineering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116024)Abstract :Energy pile is a new building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with both heat exchange and load bearing functions. However ,there are few studies aimed at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energy piles under thermal-cold cycling treatment. In this paper ,a novel test system is proposed and fabricated to investigate the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precast single U concrete energy pile in sand by model test method.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heat transfer from pile to soil is more easily in the process of energy piles and the difference of temperature along the pile is small and distributed evenly. In addition ,the influence range of soil temperature field under cold cycles is greater than the heat cycles. With the decrease of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pile and soil ,the heat transfer efficiency also decreases.Key words :thermal cycling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test system ;similar principle ;model test 收稿日期:2018- 11-0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778107)作者简介:宋怀博(1994-),男,河南周口人,硕士研究生,从事热力耦合作用下能量桩热力学特性方面的研究。
能量桩热-力学特性研究分析与探讨

能量桩热-力学特性研究分析与探讨发布时间:2022-11-18T06:53:52.496Z 来源:《建筑实践》2022年第14期第7月作者:胡嘉夷曲鑫[导读] 能量桩技术作为国内一项新型的桩基埋管技术,结合了传统的桩基结构并利用地基换热装置来实现地基冷热循环胡嘉夷曲鑫吉林建筑大学测绘与勘查工程学院,长春,130118摘要:能量桩技术作为国内一项新型的桩基埋管技术,结合了传统的桩基结构并利用地基换热装置来实现地基冷热循环。
通过查找大量文献发现目前国内外针对能量桩承载性能大部分是在短期温度循环的条件下进行的,而长期的冷热交替会使得桩顶产生累积沉降,降低桩的承载性能,因此提出在长期温度循环作用下,对能量桩的承载性能进行研究,为能量桩的实际运用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能量桩技术;热-力学特性;传热效率1引言现阶段,能源急剧消耗造成的资源短缺与气候变暖问题日益严峻,城市的快速发展与能源消耗速度加快导致碳排放量急剧上升,使得全球能源发展在转型升级方面已是必然。
据统计,中国建筑方面的碳排放量已经达到了世界总碳排放量的大约30%之高,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这一目标,促进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进一步向绿色发展转换,完成中国生态环境从量化到质的保护能力。
地源热泵技术是一种利用地热能为建筑物供暖或制冷的绿色能源技术。
地源热泵系统一般由热泵机组、建筑内循环系统、地热能交换系统三部分组成。
在冬季工况下,地热能交换系统吸收地层中的热量,随后热泵机组将吸收热量后的换热液通过建筑内循环系统输送到建筑内,以供室内取暖;在夏季工况下则将室内多余热量以相反的路径传递到地层之中,进而实现为室内制冷的目的。
与传统的空调系统相比,地源热泵系统具有低碳节能、经济高效等优势。
但是,一般的地源热泵换热管需要直接埋置于地下,增加了施工工程量,且换热管占用了额外的地下空间。
为了克服以上缺点,国内外学者们开始了大量的研究,以此有了能量桩技术。
信阳高铁站地埋管与桩埋管传热性能研究

信阳高铁站地埋管、桩埋管换热性能与桩基结构热响应研究目录一、国内外地埋管及桩埋管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2)二、信阳高铁站应用地埋管与桩埋管的初步设计 (5)三、信阳高铁站应用地埋管的研究方案 (5)3.1 研究目的 (5)3.2 热响应试验孔及测温点的布置 (6)3.3 热响应试验方法及测温方法 (7)3.4 数值模拟方法 (9)四、信阳高铁站应用桩埋管的研究方案 (9)4.1 研究目的 (9)4.1 桩基埋管方法 (9)4.2 温度传感器的埋设方法 (11)4.3 螺旋型桩埋管桩身中应变计及土压力盒埋设方法 (11)4.4 桩埋管热响应试验 (12)4.5 桩埋管数值模拟 (12)信阳高铁站地埋管、桩埋管换热性能与桩基结构热响应研究一、国内外地埋管及桩埋管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地源热泵(Ground-Source Heat Pump,简称GSHP)是利用地球表面浅层岩石、土壤、地下水或地表水中储藏的地温能作为冷、热源进行供热与制冷的空调系统。
地表浅层的温度一年四季相对稳定,冬季比环境空气温度高,夏季比环境空气温度低,是很好的空调冷热源。
国外资料表明:地源热泵比传统空调系统运行效率高40%~60%,即可节省运行费用40%~60%。
冬天,从地表浅层取热,替代锅炉燃烧供热,没有排放物及废弃物,不需要堆放燃料和废弃物的场地;夏天将建筑空间的热量储存到地下,减小了城市中心用传统空调所产生的热岛效应,且储存的热量可供冬天使用,还可一年四季提供生活热水。
由于其节能和环保的双重效益,地源热泵成为真正的环保型空调。
国际上将其列入21 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50项新技术之一。
信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东与安徽为邻,南与湖北接壤,左扼两淮,右控江汉,承东启西。
屏蔽中原,素有“三省通衢”之称,从古至今,是江淮河汉之间的战略要地,又是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信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信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信阳地区山水秀丽、气候宜人,素来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豫南小苏州”之美誉。
地下埋管换热器传热模型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 一直 以来都 是地 源热泵 系统 研究 的重点 方 估 系统 的能耗 、 运行 情况 已经 成为 较普 遍 的方 法 , 相关 的专 业软
随 着 计 算 机 仿 真 技 术 的 发 展 , 仿 真 的基 础 上 对 于 地 源 热 泵 对 于模 型 的 仿 真 模 拟 而 言 , 要 地 下 埋 管 换 热 器 仿 真 模 型 具 有 更 在 需 系 统 及 其组 件 进 行 研 究 已经 成 了 目前 非 常 通 用 的研 究 手 段 , 建 好 的计 算 效 率 和 更 高 的 计 算 精 度 , 而 满 足 地 源 热 泵 系 统 优 化 设 而 从
行 效 率 也需 要对 地 下 埋 管 换 热 器 的换 热 性 能 等 方 面 进 行 研 究 , 因 土 壤 温 度 分 布 的计 算 方 法 。 此 对 于 地 下埋 管 换 热 器 传 热 模 型 的 研 究 分 析 已 经 成 为 对 地 源 热 2 I S P p rah 国 际地 源 热 泵 协 会 模 型 ) 是 北 美 确 定 )G H A A poc ( 泵 系 统 进行 研 究 的 热 点 之 一 。 地 下 埋 管 换 热 器 尺 寸 的标 准 方 法 。
下的温度响应并进行传热分析 。 3 基 于热 阻的概念 , ) 求得地下埋 管换热器单 一传热环 节热阻
的 解 析 表 达 式 , 用叠 加 原 理 处 理 复 杂 的 多 传 热 环 节 。对 于 地 下 利
螺旋埋管换热器 , 多层 螺旋 埋管的换热情 况可先通 过单层 螺旋埋
并 计 技 术 , 为 一 种 以 可 再 生 能 源 为 冷 热 源 的 空 调 系 统 , 源 热 泵 管传热过程进 行分 析 , 在此 基 础上 采 用叠 加 原理 进行 分 析处 作 地 理 。该 类 方 法 物 理 概 念 清 晰 , 算 精 度 优 于 或 相 当 于 数 值 模 拟 方 计 系统具有清洁 、 环保 、 节能等诸多优 势 , 因此 已经广 泛的被应 用于 法, 同时 由于 利 用 叠 加 原 理 并 尽 量 采 用 解 析 解 , 算 速 度 比 数 值 计 世界各地 。 解 法快 , 算 量 减 少 , 可 通 过 实 验 等 手 段 确 定 解 析 解 模 型 的 相 计 还 对 于 地 源 热 泵 系 统 的 研 究 与 应 用 基 本 集 中 在 系 统 中 地 下 埋 关 修 正 系 数 , 高 模 型 的计 算 精 度 。 提 管 换 热 器 的 传 热 研 究 分 析 、 统 的设 计 方 法 、 装 技 术 以 及 运 行 系 安
双U型桩基埋管换热性能模拟与研究

双U型桩基埋管换热性能模拟与研究【摘要】地源热泵由于其高效、节能、环保的特点,近年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传统地源热泵的直埋管换热器占地面积较大,这就使得城市中大型建筑使用地源热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如果能够在桩基中埋设PE管,利用桩基和土壤较大的接触面积和带有钢筋笼的混凝土桩导热系数比一般岩土高的优势,地源热泵的应用前景将会更广。
【关键词】双U型桩基埋管;换热性能;取热量;放热量0.引言长期以来,国内外对土壤源热泵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直埋管的布置及传热机理(钻孔埋管)、回填材料对换热性能的影响等,对桩基埋管的研究非常少。
所谓桩基型土壤源热泵,就是将传统的土壤源热泵与建筑用的地埋桩基相结合,在打地基之前,将土壤源热泵的地埋管铺设在打桩用的钢筋笼中,并随钢筋笼一并埋入地中,最后浇筑水泥。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桩基型地源热泵对于地源热泵来说,最关键的是换热能力。
在桩基中由于水泥的传热系数很大,而且在很短时间内就会将热量传导出去。
所以可以近似地把地埋管和水泥看做一个整体,并且水泥的温度近似与地埋管中水温一致,从而相当于把传统的直埋型地埋管换热半径扩大。
这样子看来,桩基埋管的换热面积大大增加,换热能力应该远远高于传统的直埋型热泵。
1.1土壤源热泵工作特点土壤源热泵是利用地下常温土壤温度相对稳定的特性,通过深埋于建筑物周围的管路系统与建筑物内部完成热交换的装置。
冬季从土壤中取热,向建筑物供暖;夏季向土壤排热,为建筑物制冷。
它以土壤作为热源、冷源,通过高效热泵机组向建筑物供热或供冷。
初投资偏高,机房面积较小,节省常规系统冷却塔可观的耗水量,运行费用低。
1.2土壤源热泵的应用条件总结了近几年的工程实例和参考文献得出共有4个条件。
①同时具有夏冬空调负荷,并且年冷热负荷较接近时对土壤源热泵系统的运行更有利;②当地下土壤温度在13-19℃时,土壤换热器的效果最为显著,而我国大部分的夏热冬冷地区最为合适;③当地100M之内不存在坚硬地层,而存在保水性好的砂土层对土壤源热泵实施起来更有利;④具备合适的土壤换热器布置面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冷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水速 保温 控制箱 水箱 温控循环仪
图 2 模型槽及温度循环系统实物图 Fig.2 Images of model tank and thermal circulating system
模 型 试 验 采用 混 凝 土能 量 桩 ,桩 体 直 径为 104 mm,桩长为 1 600 mm,实际埋入模型槽中的有 效长度为 1 400 mm,桩底部离模型槽底部 350 mm。 桩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0, 配合比为水 : 水泥 : 砂 : 碎石 0.44:1:1.79:3。 模型试验共研究了 2 种不同埋 管形式的能量桩, 分别为传统绑扎单 U 型埋管能量 桩和预埋钢管单 U 型埋管能量桩。 两根能量桩内部 传热管道都采用 PVC 管,外径为 11 mm,内径为 8 mm。其中传统绑扎单 U 型埋管能量桩的传热管 道预先绑扎在钢筋笼上,随钢筋笼一起浇筑在混凝 土内; 预埋钢管单 U 型埋管能量桩是先将两根竖向 钢筋换为两根铸铁管道,其内径为 12 mm,外径为 16 mm,长度为 1 460 mm,然后将传热管道在两根 铸铁管道内部穿过,最后一起浇筑在混凝土中。两 种埋管形式能量桩截面示意图详见图 1。
(1. 重庆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重庆 400045;2. 重庆大学 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45; 3. 河海大学 土木与交通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4. 香港科技大学 土木与环境工程系,香港)
摘 要: 预埋钢管能量桩是一种新型桩埋管形式的地源热泵技术, 然而, 针对其特殊埋管形式下传热特性的研究却相对较少。 针对预埋钢管单 U 型埋管能量桩的传热管-钢管-混凝土-桩周土的传热特性开展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测得在热-冷循 环温度荷载作用下预埋钢管单 U 型埋管能量桩桩体及桩周土体的温度变化规律;为了对比分析,同时开展了传统绑扎单 U 型埋管能量桩的传热特性模型试验,并分析了预埋钢管能量桩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预埋钢管能量桩的传热性能略低于 绑扎埋管能量桩的传热性能;夏季工况两种埋管形式能量桩桩体温度和桩周土体温度最终变化量分别相差 23%和 16%左右; 冬季工况该数值约为 14%和 18%左右。 关 键 词:能量桩;埋管形式;传热特性;模型试验;COMSOL 软件 中图分类号:TU 4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98 (2017) 02-0333-08
第 38 卷第 2 期 2017 年 2 月
DOI: 10.16285/j.rsm.2017.02.004
岩 土 力 学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Vol.38 No.2 Feb. 2017
预埋与绑扎埋管形式能量桩传热特性研究
刘汉龙 1, 2, 3,吴 迪 1, 2,孔纲强 2, 3,王成龙 1, 2,吴宏伟 4
传热管道(d=11 mm)
104 mm 104 mm
通过原位试验对不同数量和不同
连接方式 U 型管能量桩的传热性能进行了研究, 得 到了桩体温度分布和桩侧土体的温度分布,并进一 步分析了能量桩和热泵之间水平连接管路的长度对 能量桩传热性能的影响。黄旭等[7]将能量桩与 PCC 桩结合起来, 研究了循环温度场作用下 PCC 能量桩 热力学特性。考虑到试验方法花费较大以及周期较 长等问题,越来越多的学者采用数值方法对能量桩 展开研究[8]。 Gao 等[910]将原位试验的方法与数值方 法进行了对比,研究了不同埋管形式、不同循环水 速和不同入口水温对能量桩传热性能的影响,并利 用数值模型进一步模拟了能量桩长时间的温度循环 过程。 Ozudogru 等[11]介绍了测试场地传热系数和热 容的试验方法,分析了该试验方法存在的问题,利 用数值方法解决了试验方法在场地传热系数和热容 测试中存在的问题。 由上述分析可知,目前针对能量桩传热性能的 研究成果大多针对传统埋管形式的能量桩,而传统 的埋管方法存在一些不足。针对传统埋管方法存在 的问题,相关研究人员提出了由预埋钢管替代传统 的实心钢筋作为钢筋笼主筋的一种新的施工方法, 该方法先把钢管预埋在混凝土内,然后将传热管道 埋设在预埋钢管内 (如图 1 所示) , 能够很好地解决 传统埋管方法存在的问题,为能量桩的施工以及提 高能量桩的承载性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1213]。本文 利用模型槽试验并结合数值模拟的研究方法,对预 埋钢管单 U 型埋管能量桩的传热性能进行了研究, 分析了其夏季、冬季两种工况桩体及桩周土体温度 场的变化, 通过把传统绑扎单 U 型埋管能量桩与预 埋钢管单 U 型埋管能量桩进行对比, 分析了预埋钢 管能量桩的适用性,为预埋钢管能量桩大规模地推 广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Thermal response of energy piles with embedded tube and tied tube
LIU Han-long1, 2, 3, WU Di1, 2 , KONG Gang-qiang2, 3, WANG Cheng-long1, 2, CHARLES W W Ng4
Abstract: The energy pile with embedded steel tube is a new type of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GSHP) technique in the form of pipe-coupled pile. However, there are few studies focused on thermal response of this new pipe form. Experimental test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were conducted to study the heat transfer from tube to steel tube, to concrete, and to soil of energy piles with single U-shaped embedded steel tube. Temperature variations of surrounding soil and pile shaft under temperature loading of heating-cooling cyclic were measured. The thermal response of the ordinary single U-shaped heat exchanger energy pile with tied tube was also tested for comparative analysis. Finally, the applicability of energy pile with embedded steel tube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ermal response of energy pile with embedded steel tube is slightly lower than that of energy pile with tied tube. The final temperature of surrounding soil and pile shaft of two types of energy pile varies 23% and 16% in summer, and 14% and 18% in winter. Keywords: energy pile; tube buried type; thermal response; model test; COMSOL software
1
引
言
[1]
混凝土内部,在浇筑混凝土时,传热管道的存在会 使得混凝土振捣不密实,传热管道与钢筋之间易留 空隙,从而造成钢筋锈蚀,在混凝土振捣时还会对 传热管道造成损伤,这些都会影响能量桩的施工质 量。 能量桩传热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其能不能大 规模地推广应用,针对其传热性能,国内外的学者
能量桩是在传统的混凝土桩基础内部埋入通 水的传热管道 。 传统的能量桩埋管形式有单 U 型、 串联双 U 型(W 型) 、并联双 U 型、并联三 U 型和 单螺旋形等[2]。在能量桩施工过程中,需要先将传 热管道绑扎在钢筋笼上,随后与钢筋笼一起浇筑到
(1.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45, China; 2. Key Laboratory of New Technology for Construction of Cities in Mountain area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45, China; 3. College of Civil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98, China; 4. Civi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ong Kong, China)
[56] [4]
(宽)×1.75 m(高) ,其中地上部分高 0.25m,地 下部分深 1.5 m,模型槽实物图如图 2 所示。温度 循环系统共包括温控循环仪、保温水箱、制冷机和 水速控制箱 4 个部分。 其中保温箱内部带有加热器, 该加热器由温控循环仪控制,水箱内水温由温控循 环仪进、出口水温读出,当温控循环仪进口水温达 到预定循环水温时,温控循环仪自动切断加热器, 当其低于预定循环水温时, 温控循环仪开启加热器; 制冷机内部带有温度感应器,当循环水温降到预定 温度时,其自动停止工作;能量桩循环水速通过调 节水速控制箱里面水泵的转速来控制,温度循环系 统的实物图如图 2 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