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四则运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四则运算,主要内容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及运算顺序。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并理解运算顺序,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方法,但对运算顺序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尤其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出错。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运算顺序,提高运算正确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理解运算顺序,能够在实际应用中正确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四则运算的基本方法和运算顺序。
2.难点:运算顺序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顺序。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运算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便于学生直观理解。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物道具,如小卡片、小棒等,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四则运算实例,如购物、做饭等,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四则运算的基本方法和运算顺序,通过具体的例子,使学生理解加、减、乘、除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四则运算题目,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些综合性的四则运算题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课时教案(完整版)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一、教学内容
四则运算
二、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
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三、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五、教学措施
本单元中一个新的亮点就是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
目标中学生既要掌握运算顺序,又要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步骤。
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因此建议:
1、以应用题型为经,以运算顺序为纬。
视学生情况,各有侧重。
2、加强基础运算,保证计算的正确率。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尝试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创造的过程,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
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自主的,学生的选择是开放的,学生的表述也是多样的。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案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教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看到屏幕里的图片,有什么感觉?(出示各种美丽的花朵)
介绍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加问题,他们能解决吗?请大家试一试,看看谁的速度快。
9.学生列式计算。
(2)1956-814=1142
(3)1956-1142=814
10.师:同学们计算的真快,没看到大家列竖式呀,你们是怎样计算的?
预设:
生:参考加法算式解可以。
11.师: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预设:
生:非常漂亮,感觉很香……
2.师:是的,花不但是植物繁殖的重要部分,而且还有着很多美好的寓意。荷花代表着纯洁,牡丹则代表着高贵。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用数学的眼光来欣赏花,看看大家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出示主题图)
3.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预设:
生: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多少枝花?
预设:
生:因为知道了两段的和求一段就可以减去另一段。
12.师: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吗?
13.师: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减法?
预设:
生: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减法。
(板书:减法定义)
14.师:你知道减法算式中这些数又叫什么名字吗?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明白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以及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2.理解和掌握有关于0的运算。
3.使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4.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知道算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根据算式的意思来说明运算顺序。
5.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能正确的使用小括号。
【重点难点】使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针对具体实际问题列出综合算式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指导】1.教学时,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动情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明白加、减、乘、除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使解题的步骤与运算的顺序结合起来。
当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后,还要追问每步算式列出的依据及表示的实际意义,促使学生正确地概括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给予学生发展思维的空间,交给学生思考的主动权。
在教学中把学习思考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放心地让学生去想去做。
让学生有进行深入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使每个人的思维能力都得到提高。
当然,由于知识经验的不足,有些学生会得出错误的答案,但这些“错误答案”闪烁着学生智慧的火花,是学生们最朴实的思想、经验最真实的暴露,是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反映出学生构建知识时的障碍。
教师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做完后互相讲解,找出错误并加以改正。
面对错误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在思考中感悟,获得新的启迪。
在感悟中牢固地建立知识体系。
3.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本单元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其中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又是重点和难点。
教学时,注重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在叙述解题思路时,引导学生透过数看到量,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说清道理再计算。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精品教案一、单元教材分析:1.主要内容:(1)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例1~例3)。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对整数四则运算已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并掌握了相应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对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关系进行抽象概括,使学生对每种运算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为学习小数和分数四则运算打下基础,让学生把分散学习的有关0的运算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整理概括能力。
(2)四则混合运算(例4)。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学过混合运算及运算顺序,初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的基础上,认识中括号,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归纳总结,为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好基础,为进一步学习代数运算打好基础。
(3)解决问题(例5)。
这部分内容是用两、三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感受、领悟优化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地位与作用: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学过四则运算的知识的基础上,对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进行概括。
二、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2.认识中括号,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3.让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4.通过数学学习,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单元教学重点:四则运算的意义、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四、单元教学难点:1.减法、除法的意义;2.合理、灵活、正确地计算与解决问题是本单元的难点。
五、课时安排:建议用6课时进行教学。
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内容:教材P2~3例1,完成P3“做一做”,P4“练习一”第2题。
四则运算教案人教版

四则运算教案人教版篇一: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案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一、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具体安排如下: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三、教材简析1、解决问题与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的梳理有机结合起来。
本单元在整理教学混合运算顺序时,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
目的是使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体会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从而系统地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2、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情境和空间。
本单元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教学整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其中的问题是需要两、三步计算解决的问题。
教材创设了热闹的滑雪场情境,由此生出一系列的情境串,引出相应的4个例题。
每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
四、教学策略1、将探求解题思路过程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
本单元是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混合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动情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使解题的步骤与运算的顺序结合起来。
当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后,还要追问每步算式列出的依据及表示的实际意义,促进学生正确地概括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本单元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其中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又是重点和难点之一。
教学时,要注意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在叙述解题思路时,要引导学生透过数看到量,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案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一课时授课目的:1. 经过例题的授课使学生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序次; 初步培养学生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2.自主研究,交流谈论3.经过自主研究,发现学习的乐趣。
授课重点难点:掌握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运用综合算式解应用题授课过程:一、课前自学,预习要求1、看:课本P1-5,例1‘例22、想:图中人们在干什么?“雪窖冰天”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依照图中供应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么解决?“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3、做:列式计算,并说明运算序次246+83-157357÷3×59试一试做第 5 页做一做二、自学反响1、检查预习作业2、提出不懂的问题3、交流谈论三、重点点拨1、自学例 1(1)出示主题图问:图中人们在干什么?“雪窖冰天”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问:依照图中供应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么解决?学生提出问题啸聚交流,尔后在班上交流。
(2)出示例 1学生独立思虑,试一试解答,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问:你是怎样列式的?每一步是表示什么意义?学生列分步和综合算是都能够比较分步和综合算式问:综合算式按什么序次进行运算?总结:加、减法混杂运算的运算序次是从左到右2、自学例 2出示例 2学生读题,问:“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问: 3 天款待 987 人怎样用线段图表示?6天里款待多少人又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学生自己试一试画图,组内交流学生在画图的基础上解答问题全班交流问:你是怎么解答的?每一步计算结果表示什么本质意义?综合算式的运算序次是怎样的?总结:乘除法混杂运算的运算序次是从左到右。
3、检查试一试练习第 5 页做一做学生独立解答,集体校订,校订时说明解题思路和运算序次。
四、牢固练习1、练习一第 1 题学生口算,全班交流时说明各题的运算序次2、练习一第 2 题学生依照自己的生活经验弄清低价与贵的含义后独立解答,校订时说明思路,并重申运算序次3、练习一第 3 题学生独立解答,校订时注意学生所列综合算式可否正确,说明解题思路,重申运算序次。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案(最新12篇)

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运算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计算能力的自觉性。
教学重难点:(一)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是教学重点。
(二)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是学习的难点。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生自主探索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工具性作用。
3、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兴趣,涌动长大后也要为国争光的豪情,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教学重点: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理教学准备:学生收集以小数形式记录的2023年奥运会中国运动员的成绩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吗?2023年奥运会上,我们中国一共取得多少枚金牌?呈现2023年奥运会上中国跳水比赛运动员劳丽诗、李婷婷在10米跳台双人跳水比赛中的完美的空中动作照片。
师:你认识画面中的人物吗?今天,小明和他的爸爸将带着我们一起回顾中国跳水比赛运动员劳丽诗、李婷婷在10米跳台双人跳水比赛中的精彩表现。
准备好了吗?出发!继续呈现劳丽诗、李婷婷在10米跳台双人跳水比赛中的完美的空中画面并伴随着小明的声音:10米跳台双人跳水决赛开始了,第一轮比赛中,劳丽诗、李婷婷获得的分数是由53个一和40个百分之一组成的,你们知道是几分吗?(53.40)哈特利、海曼斯获得的分数是由49个一和80个百分之一组成的,你知道是几分吗?(49.80)第二轮比赛中,劳丽诗、李婷婷获得的分数整数部分是58,小数部分十分位2,百分位是0,你知道是几分吗?(58.20)哈特利、海曼斯获得的分数在49—50之间且百分位是0的两位小数,你知道是几分吗?(49.80)随着学生的回答,呈现P96中间的表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师:观察黑板上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数都一样,运算不同
2.师:我们能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很快的写出两个减法算式,加、减法各部分到底有怎样的关系?看来我们这节课除了要知道什么是加、减法,还需要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板书课题: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师:根据黑板上的三个算式和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你能发现加、减法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吗?
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7.师:请同学们利用刚才的算式814+1142=1956、1956-814=1142、1956-1142=814验证大家总结的发现。
8.师:请观察我们总结的结论,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小组交流一下。
预设:
生1:加法是减法的相反运算,减法是加法的相反运算。
预设:
生:非常漂亮,感觉很香……
2.师:是的,花不但是植物繁殖的重要部分,而且还有着很多美好的寓意。荷花代表着纯洁,牡丹则代表着高贵。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用数学的眼光来欣赏花,看看大家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出示主题图)
3.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预设:
生: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多少枝花?
课题
《加、减法的定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新授课
第一课时
教
学
目
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在探索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建立代数的思想。
3、在用抽象文字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2.学生独立解题
3.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
预设:814+1142=1956
4.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预设:
生:把两段合在一起计算。
5.师:你还能提出什么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6.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加法?
预设:
生: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
(板书:加法定义)
7.师:你知道加法算式中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
4.小组讨论并组内交流
5.全班交流
预设:
生:被减数-减数=差差=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差+减数=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
被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减数+差
加数+加数=和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6.整理总结:
(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出示主题图)
3.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预设:
生1: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生2:格力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生3:西宁到格里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随着学生提出问题,课件随机显示)
(二)自主探究,加减定义
1.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3、在用抽象文字表示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教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看到屏幕里的图片,有什么感觉?(出示各种美丽的花朵)
(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希望大家能灵活运用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解决问题。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数学书P3练习一1
下面各题应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①滑雪场上午卖出86张门票,下午卖出59张门票。滑雪场全天一共卖出多少张门票?
②滑雪场全天卖出145张门票,其中上午卖出86张,下午卖出多少张?
③华光文具店运来一批练习本,卖出370包,剩下630包。运来多少包练习本?
④兴华小学一共有学生843人,其中男生418人,女生有多少人?
(2)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算式
2.综合练习:数学书P3 3
猜猜我是几?
(五)课堂总结
1.师:通过学习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你知道哪些关系你能说说吗?
2.学生交流。
3.师:通过本节课学习你能说说你的心得、收获以及不足吗?
板书设计
教
学
反
思
课题
《乘、除法的定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新授课
第二课时
教
学
目
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在探索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感悟运算本
生2: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9.学以致用:数学书P3做一做
根据2468+575=3043,不计算直接写出后面算式的结果。
3043-2468=(),3043-575=()
10.抽象概括,总结升华。
我们通过这三个算式的联系,初步了解了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而且验证了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也共同归纳出了如下的关系: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教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的工程是什么吗?
预设:
生:青藏铁路
2.师:青藏铁路的建设创造了很多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的奇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一起走近青藏铁路。
预设:
生:因为知道了两段的和求一段就可以减去另一段。
12.师: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吗?
13.师: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减法?
预设:
生: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减法。
(板书:减法定义)
14.师:你知道减法算式中这些数又叫什么名字吗?
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减数-减数=差)
介绍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加数+加数=和)
8.师:刚才同学们还提出了两个问题,他们能解决吗?请大家试一试,看看谁的速度快。
9.学生列式计算。
(2)1956-814=1142
(3)1956-1142=814
10.师:同学们计算的真快,没看到大家列竖式呀,你们是怎样计算的?
预设:
生:参考加法算式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