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详细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15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15篇)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1扇形统计图的意义:1、扇形统计图的意义: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关系,也就是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因此也叫百分比图。
2、常用统计图的优点:(1)条形统计图直观显示每个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不仅直观显示数量的增减变化,还可清晰看出各个数量的多少。
(3)扇形统计图直观显示部分和总量的关系。
数学广角——数与形:2+4+6+8+10+12+14+16+18+20=(110)规律:从2开始的n个连续偶数的和等于n×(n+1)。
10×(10+1)=10×11=110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的和正好是这串数个数的平方。
位置与方向:1、什么是数对?数对:由两个数组成,中间用逗号隔开,用括号括起来。
括号里面的数由左至右为列数和行数,即“先列后行”。
数对的作用:确定一个点的位置。
经度和纬度就是这个原理。
2、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1)、先找观测点;(2)、再定方向(看方向夹角的度数);(3)、最后确定距离(看比例尺)。
描绘路线图的关键是选好观测点,建立方向标,确定方向和路程。
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两地的位置具有相对性在叙述两地的位置关系时,观测点不同,叙述的方向正好相反,而度数和距离正好相等。
相对位置:东——西;南——北;南偏东——北偏西。
数学梯形面积与周长公式:梯形的面积公式:(上底+下底)×高÷2。
用字母表示:(a+b)×h÷2梯形的面积公式2:中位线×高用字母表示:l·h(l表示中位线长度)另外对角线互相垂直的梯形:对角线×对角线÷2梯形的周长公式:上底+下底+腰+腰,用字母表示:L=a+b+c+d等腰梯形的周长公式:上底+下底+2腰,用字母表示:a+c+2b。
数学分数的加减法知识点:1、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通用16篇)

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通用16篇)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第1篇分数乘法(一)分数乘法意义: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分数乘整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整数,不能是分数。
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一个数乘分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分数,不能是整数。
(第一个因数是什么都可以)(二)分数乘法计算法则:1、分数乘整数的运算法则是: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
(1)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可先约分再计算。
(整数和分母约分)(2)约分是用整数和下面的分母约掉最大公因数。
(整数千万不能与分母相乘,计算结果必须是最简分数)。
2、分数乘分数的运算法则是: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1)如果分数乘法算式中含有带分数,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计算。
(2)分数化简的方法是: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3)在乘的过程中约分,是把分子、分母中,两个可以约分的数先划去,再分别在它们的上、下方写出约分后的数。
(约分后分子和分母必须不再含有公因数,这样计算后的结果才是最简单分数)。
(4)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三)积与因数的关系: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a×b=c,当b >1时,c>a。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小于这个数。
a×b=c,当b 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第2篇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1、什么是数对?数对:由两个数组成,中间用逗号隔开,用括号括起来。
括号里面的数由左至右为列数和行数,即“先列后行”。
数对的作用:确定一个点的位置。
经度和纬度就是这个原理。
2、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1)、先找观测点;(2)、再定方向(看方向夹角的度数);(3)、最后确定距离(看比例尺)。
描绘路线图的关键是选好观测点,建立方向标,确定方向和路程。
六年级上册数学1到3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数学1到3单元知识点一、分数乘法。
1. 分数乘整数。
- 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2)/(3)×3表示3个(2)/(3)相加的和是多少。
- 计算方法:用分子乘整数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
例如:(2)/(3)×3=(2×3)/(3) = 2。
2. 分数乘分数。
- 意义:表示求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如:(2)/(3)×(3)/(4)表示(2)/(3)的(3)/(4)是多少。
- 计算方法: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例如:(2)/(3)×(3)/(4)=(2×3)/(3×4)=(1)/(2)。
3. 小数乘分数。
- 可以把小数化成分数,然后按照分数乘分数的方法计算;也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时),再按照小数乘法的方法计算。
例如:0.5×(2)/(3)=(1)/(2)×(2)/(3)=(1)/(3);或者(1)/(4)×0.8=(1)/(4)×(4)/(5)=(1)/(5)。
4. 分数乘法混合运算。
- 运算顺序与整数乘法混合运算顺序相同,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例如:(1)/(2)×( (2)/(3)+(3)/(4))=(1)/(2)×((8 +9)/(12))=(1)/(2)×(17)/(12)=(17)/(24)。
5.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
- 乘法交换律:a× b = b× a,对于分数乘法(2)/(3)×(3)/(4)=(3)/(4)×(2)/(3)。
- 乘法结合律:(a× b)× c=a×(b× c),如((1)/(2)×(2)/(3))×(3)/(4)=(1)/(2)×((2)/(3)×(3)/(4))。
(完整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归纳

六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归纳第一单元:位置1、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是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是从前往后数。
2、用数对表示位置时,一般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
如数对(3,2)中的“3”表示第三列,“2”表示第二行。
3、物体平移前后顶点的位置变化:(1)图形向左或向右平移,改变了顶点所在的列,没有改变顶点所在的行,数对中的第一个数变了,第二个数没有变;(2)图形向上或下平移,改变了顶点所在的行,没有改变顶点所在的列,数对中的第一个数没有变,第二个数变了。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1、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
2、分数乘分数,应该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注意: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乘。
注意:一个大于0的数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一个大于0的数乘小于1的数,积小于这个数。
3、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混合运算顺序相同。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同级运算从左往右进行计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又有加减,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3)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数。
4、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适用。
(1)乘法交换律:a×b=b×a(2)乘法结合律:(a×b)×c=a×(b×c)(3)乘法分配律:(a+b)×c=a×c+b×c5、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用乘法计算。
6、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求分数的倒数是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求整数的倒数是把整数看作分子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和分母和位置。
注意: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7、真分数的倒数一定都大于1;假分数的倒数一定都小于或等于1。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1、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共有11个单元,每个单元的知识点如下:
1. 简便计算:
- 完全平方数的性质和判断
- 连加、连减、连乘、连除的简便计算法
-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2. 分数:
- 分数的认识和写法
- 分数的大小比较
- 分数的加法、减法和乘法
- 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相互转化
3. 面积:
- 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以及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 在已知面积的情况下确定一条边长
- 面积的单位换算
4. 方程:
- 列方程式解问题
- 正式列方程
-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验证
5. 除法的应用:
- 带余除法和不带余除法
- 小数的加减
- 小数的乘法和除法
6. 三角形:
- 角的概念和性质
-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 同边角和同位角的概念
7. 数据的读取和分析:
-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处理
- 条形图、折线图、饼图和表格的读取和分析
8. 同倍数和公倍数:
- 正整数的倍数和公倍数的概念
- 寻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倍数
- 一些实际问题的应用
9. 商和余数:
- 余数、商和被除数的关系
- 商和余数的求法
- 余数的性质和应用
10. 直角和平行线:
- 直角和直角三角形的概念
- 平行线、交叉线和图形的性质
- 判断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方法
11. 小数:
- 小数的认识和读写
- 小数的加减法和乘法
- 小数的比较和化简
以上是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的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是学生在这个学期学习和掌握的内容,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数学运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

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一、内容概括六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涵盖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多个数学领域的知识点。
主要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的认识与计算,比例与百分数,空间图形的认识与计算,图形的变换,以及简单的统计与概率知识等。
全册知识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编排,从基础知识出发,逐渐提高难度,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也注重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在这一部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数的概念与运算、几何图形的理解以及概率与统计的基本应用,为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数的认识与运算自然数的概念:我们生活中的数往往来源于自然物体的数量,包括如水果的数量、物体的长度等。
数学中把这些数量简化为抽象的自然数。
自然数包括正整数和零。
六年级学生应熟练掌握自然数的概念,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整数的认识:整数包括正整数、零和负整数。
学生应进一步理解正负数的概念,了解负数的应用场景,例如温度、海拔等。
他们还应能够比较和排序整数,理解整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数的运算:六年级学生应熟练掌握基本的四则运算(加、减、乘、除),并能解决一些复杂的运算问题。
他们还应理解分数和小数的概念,掌握分数和小数的运算方法,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混合运算也是六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
运算定律和性质:六年级学生应了解并掌握基本的运算定律,如加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等。
他们还应理解运算性质,如分数的通分和约分等。
这些定律和性质在解决复杂问题时非常重要。
六年级学生还应注意避免在运算过程中的计算错误。
在进行运算时,要认真审题、规范步骤和验算结果。
避免出现看错数字、符号错误等问题,以免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培养一定的估算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判断计算结果是否有可能出错。
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快速做出决策和判断。
1. 整数、小数、分数的认识与性质性质:整数具有封闭性,即两个整数的和或差仍为整数。
2024年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2024年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1、圆的定义:圆是由曲线围成的一种平面图形。
2、圆心:将一张圆形纸片对折两次,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
一般用字母o表示。
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间隔都相等.3、半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一般用字母r表示。
把圆规两脚分开,两脚之间的间隔就是圆的半径。
4、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一般用字母d表示。
直径是一个圆内最长的线段。
5、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6、在同圆或等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有无数条直径。
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7.在同圆或等圆内,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
用字母表示为:d=2r或r =8、轴对称图形:假设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可以完全重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经过圆心的任意一条直线或直径所在的直线)9、长方形、正方形和圆都是对称图形,都有对称轴。
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10、只有1一条对称轴的图形有:角、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扇形、半圆。
只有2条对称轴的图形是:长方形只有3条对称轴的图形是:等边三角形只有4条对称轴的图形是:正方形;有无数条对称轴的图形是:圆、圆环。
1、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
用字母c表示。
2、圆周率实验:在圆形纸片上做个记号,与直尺0刻度对齐,在直尺上滚动一周,求出圆的周长。
发现一般规律,就是圆周长与它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数(π)。
3.圆周率: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
用字母π(pai) 表示。
(1)、一个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
圆周率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在计算时,一般取π ≈ 3.14。
(2)、在判断时,圆周长与它直径的比值是π倍,而不是3.14倍。
(3)、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算出来的人是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
新课标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及复习要点

新课标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及复习要点一、数与代数(一)分数与百分数1分数的性质定义: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其值由分子和分母共同决定。
性质:分子相同时,分母越大,分数越小;分母相同时,分子越大,分数越大。
此外,分数还有等值性质,即分子、分母可以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非零数,分数值不变。
例子:比较分数3/4和6/8。
虽然它们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同,但通过等值性质,我们可以发现3/4=6/8,因为它们都可以简化为3/4。
2分数的运算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法则进行计算。
乘除法则:分数乘以整数,分母不变,分子乘以整数;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分数除以分数,等于被除数乘以除数的倒数。
例子:计算1/2 + 1/3。
首先通分,得到3/6 + 2/6 = 5/6。
3百分数的理解与应用定义: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性质:百分数可以方便地用于比较不同量纲的数据,如比较不同产品的合格率、增长率等。
转换:百分数可以方便地转换为小数和分数,反之亦然。
例如,25%等于0.25或1/4。
例子:某班有50名学生,其中40名通过了数学考试。
求该班的通过率。
根据百分数的定义,通过率= (通过的学生数/ 总学生数) ×100% = (40 / 50) ×100% = 80%。
(二)整数与小数1整数的性质定义:整数是包括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的数集。
运算:整数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遵循相应的运算法则。
例子:计算3 + 5 - 2 = 6。
2小数的性质定义:小数是表示分数的一种形式,由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组成。
性质:小数可以表示分数和非整数的有理数,具有十进制的特点。
运算:小数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需要注意小数点对齐和进位或退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圆的认识(一)1.圆中心的一点叫圆心,用O表示.一端在圆心,另一端在圆上的线段叫半径,用r表示.两端都在圆上,并过圆心的线段叫直径,用d表示.2.圆有无数条半径,有无数条直径.3.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的认识(二)4.把圆对折,再对折就能找到圆心.5.圆是轴对称图形,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6.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可以表示为d=2r或r=d/2.圆的周长和半圆的周长:7.圆一周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半圆的周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加一条直径。
8.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计算时通常取3.14.9.C=πd或C=πr.10.1π=3.14 2π=6.28 3π=9.42 4π=12.56 5π=15.7 6π=18.84 7π=21.98 8π=25.12 9π=28.26 10π=31.4圆的面积11.用S表示圆的面积, r表示圆的半径,那么S=πr^2 S环=π(R^2-r^2)12.11^2=121 12^2=144 13^2=169 14^2=196 15^2=225 16^2=256 17^2=289 18^2=324 19^2=361 20^2=40013.周长相等时,圆的面积最大.面积相等时,圆的周长最小.百分数的应用百分数的应用(四)14.利息=本金乘利率乘时间比的认识15.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比的后项不能为0.16.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六年级全册数学知识点(整个小学阶段和中学都通用,比较重要)基本概念:行程问题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它研究的是物体速度、时间、行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关键问题:确定行程过程中的位置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请写出其他公式)追击问题:追击时间=路程差÷速度差(写出其他公式)流水问题:顺水行程=(船速+水速)×顺水时间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时间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流水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速度,参照以上公式。
过桥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路程,参照以上公式。
【和差问题公式】(和+差)÷2=较大数;(和-差)÷2=较小数。
【和倍问题公式】和÷(倍数+1)=一倍数;一倍数×倍数=另一数,或和-一倍数=另一数。
【差倍问题公式】差÷(倍数-1)=较小数;较小数×倍数=较大数,或较小数+差=较大数。
【平均数问题公式】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一般行程问题公式】平均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平均速度;路程÷平均速度=时间。
【反向行程问题公式】反向行程问题可以分为“相遇问题”(二人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和“相离问题”(两人背向而行)两种。
这两种题,都可用下面的公式解答:(速度和)×相遇(离)时间=相遇(离)路程;相遇(离)路程÷(速度和)=相遇(离)时间;相遇(离)路程÷相遇(离)时间=速度和。
【同向行程问题公式】追及(拉开)路程÷(速度差)=追及(拉开)时间;追及(拉开)路程÷追及(拉开)时间=速度差;(速度差)×追及(拉开)时间=追及(拉开)路程。
【列车过桥问题公式】(桥长+列车长)÷速度=过桥时间;(桥长+列车长)÷过桥时间=速度;速度×过桥时间=桥、车长度之和。
【行船问题公式】(1)一般公式:静水速度(船速)+水流速度(水速)=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
(2)两船相向航行的公式:甲船顺水速度+乙船逆水速度=甲船静水速度+乙船静水速度(3)两船同向航行的公式:后(前)船静水速度-前(后)船静水速度=两船距离缩小(拉大)速度。
(求出两船距离缩小或拉大速度后,再按上面有关的公式去解答题目)。
仅供参考:【工程问题公式】(1)一般公式:工效×工时=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时=工效;工作总量÷工效=工时。
(2)用假设工作总量为“1”的方法解工程问题的公式:1÷工作时间=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几;1÷单位时间能完成的几分之几=工作时间。
(注意:用假设法解工程题,可任意假定工作总量为2、3、4、5……。
特别是假定工作总量为几个工作时间的最小公倍数时,分数工程问题可以转化为比较简单的整数工程问题,计算将变得比较简便。
)【盈亏问题公式】(1)一次有余(盈),一次不够(亏),可用公式:(盈+亏)÷(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例如,“小朋友分桃子,每人10个少9个,每人8个多7个。
问:有多少个小朋友和多少个桃子?”解(7+9)÷(10-8)=16÷2=8(个)………………人数10×8-9=80-9=71(个)………………………桃子或8×8+7=64+7=71(个)(答略)(2)两次都有余(盈),可用公式:(大盈-小盈)÷(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例如,“士兵背子弹作行军训练,每人背45发,多680发;若每人背50发,则还多200发。
问:有士兵多少人?有子弹多少发?”解(680-200)÷(50-45)=480÷5=96(人)45×96+680=5000(发)或50×96+200=5000(发)(答略)(3)两次都不够(亏),可用公式:(大亏-小亏)÷(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例如,“将一批本子发给学生,每人发10本,差90本;若每人发8本,则仍差8本。
有多少学生和多少本本子?”解(90-8)÷(10-8)=82÷2=41(人)10×41-90=320(本)(答略)(4)一次不够(亏),另一次刚好分完,可用公式:亏÷(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例略)(5)一次有余(盈),另一次刚好分完,可用公式:盈÷(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例略)【鸡兔问题公式】(1)已知总头数和总脚数,求鸡、兔各多少:(总脚数-每只鸡的脚数×总头数)÷(每只兔的脚数-每只鸡的脚数)=兔数;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者是(每只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每只兔脚数-每只鸡脚数)=鸡数;总头数-鸡数=兔数。
例如,“有鸡、兔共36只,它们共有脚100只,鸡、兔各是多少只?”解一(100-2×36)÷(4-2)=14(只)………兔;36-14=22(只)……………………………鸡。
解二(4×36-100)÷(4-2)=22(只)………鸡;36-22=14(只)…………………………兔。
(答略)(2)已知总头数和鸡兔脚数的差数,当鸡的总脚数比兔的总脚数多时,可用公式(每只鸡脚数×总头数-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兔数;总头数-兔数=鸡数或(每只兔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免的脚数)=鸡数;总头数-鸡数=兔数。
(例略)(3)已知总数与鸡兔脚数的差数,当兔的总脚数比鸡的总脚数多时,可用公式。
(每只鸡的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兔数;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每只兔的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鸡数;总头数-鸡数=兔数。
(例略)(4)得失问题(鸡兔问题的推广题)的解法,可以用下面的公式:(1只合格品得分数×产品总数-实得总分数)÷(每只合格品得分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不合格品数。
或者是总产品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总产品数+实得总分数)÷(每只合格品得分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不合格品数。
例如,“灯泡厂生产灯泡的工人,按得分的多少给工资。
每生产一个合格品记4分,每生产一个不合格品不仅不记分,还要扣除15分。
某工人生产了1000只灯泡,共得3525分,问其中有多少个灯泡不合格?”解一(4×1000-3525)÷(4+15)=475÷19=25(个)解二 1000-(15×1000+3525)÷(4+15)=1000-18525÷19=1000-975=25(个)(答略)(“得失问题”也称“运玻璃器皿问题”,运到完好无损者每只给运费××元,破损者不仅不给运费,还需要赔成本××元……。
它的解法显然可套用上述公式。
)(5)鸡兔互换问题(已知总脚数及鸡兔互换后总脚数,求鸡兔各多少的问题),可用下面的公式:〔(两次总脚数之和)÷(每只鸡兔脚数和)+(两次总脚数之差)÷(每只鸡兔脚数之差)〕÷2=鸡数;〔(两次总脚数之和)÷(每只鸡兔脚数之和)-(两次总脚数之差)÷(每只鸡兔脚数之差)〕÷2=兔数。
例如,“有一些鸡和兔,共有脚44只,若将鸡数与兔数互换,则共有脚52只。
鸡兔各是多少只?”解〔(52+44)÷(4+2)+(52-44)÷(4-2)〕÷2=20÷2=10(只)……………………………鸡〔(52+44)÷(4+2)-(52-44)÷(4-2)〕÷2=12÷2=6(只)…………………………兔(答略)***【植树问题公式】(1)不封闭线路的植树问题:间隔数+1=棵数;(两端植树)路长÷间隔长+1=棵数。
或间隔数-1=棵数;(两端不植)路长÷间隔长-1=棵数;路长÷间隔数=每个间隔长;每个间隔长×间隔数=路长。
(2)封闭线路的植树问题:路长÷间隔数=棵数;路长÷间隔数=路长÷棵数=每个间隔长;每个间隔长×间隔数=每个间隔长×棵数=路长。
(3)平面植树问题:占地总面积÷每棵占地面积=棵数【求分率、百分率问题的公式】比较数÷标准数=比较数的对应分(百分)率;增长数÷标准数=增长率;减少数÷标准数=减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