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出版学基础》课件——第三章

合集下载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要点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要点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要点第一章出版概论第一节出版活动一、出版的概念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

二、出版活动的构成要素由编辑、复制、发行三个要素构成。

三、出版活动的前提作品。

四、出版活动的特征(一)文化的记载、传播、交流和传承。

(二)不同劳动的有机组合:包括精神产品生产阶段、物质产品生产阶段、出版物产品流通阶段的劳动。

(三)政治性和思想性。

(四)经济性和产业性。

五、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一)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的决定性影响。

1.政治制度和政治环境决定出版活动的命运。

2.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物质条件。

3.科学技术是出版活动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4.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活力。

(二)出版活动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1.对政治发展的影响:(1)形成舆论导向。

(2)深化思想政治教育。

(3)促进社会和谐。

2.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提供劳动力素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2)促进人们更新经济理念,推进经济发展。

(3)迅速传递各种社会信息,加快经济的发展速度。

3.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4.对文化发展的影响:(1)增进文化积累。

(2)推进文化创新。

(3)优化文化选择。

(4)促进文化交流。

第二节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主要任务一、指导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方针原则(一)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最新出版概论-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教学讲义ppt

最新出版概论-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教学讲义ppt

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一)
出版与社会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有决定性影 响,即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作为出版活动的社会基础,对出 版活动发展的方向、规模和水平具有决定性的制约作用;出版活动作为意 识形态和国民经济的组成部份,对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的发展, 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1.社会发展对出版的决定性影响。
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二)
2.出版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是通过出版物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所 施加的影响来实现的。(1)对政治发展的影响。①形成舆论导向。营造 一定的思想氛围,从而形成某种舆论导向。无论是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在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出版物都发挥了重大作用。②深化思想教育。 出版物为各种思想教育提供丰富的内容,影响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思想和 方法,成为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有力武器。出版 业成为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③促进社会生活的整合。通过 出版物的大量传播,将符合社会共同规范的知识内容告诉人们,引导人们 自觉按照社会规范来调整自己的情感与行为,在合乎社会整体利益要求的 基础上满足自己的个体利益,促进社会不断整合,协调发展。(2)对经 济发展的影响。①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提高劳动者思 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素质,不断适应科学技术对劳动者提出的智力要求, 以高度自觉的主人翁态度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将潜在生产力转变成现实 生产力。②促进人们更新经济理念,推进经济发展。时过境迁,落后的经 济观念可能阻碍经济发展,更新经济观念成为经济继续发展的观念。
(1)政治制度和政治环境决定出版的命运。政治制度开明,环境宽松, 出版活动就活跃、兴旺,反之就冷落、荒芜。(2)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出 版提供物质条件。只有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产生出版,经济充分发展 才会造就巨大的出版市场。掌握人们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分三个层次。(3)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出版发展的强大推动动力。科学技术能够推动经济发展 从而影响出版发展,还能够促使出版技术不断改进。(4)社会文化的发 展为出版提供活力。出版物的作者是作为国民的作者创作的,因此国民的 文化程度、文化素质是出版物精神文化水平的决定因素;出版物整体水平 的提高,又是作为国民的读者的文化需求和文化消费水准推动的。作者创 作的素材来自社会,历史的文化积淀和现实的文化根基形成的合力,就是 出版活动最重要的活力。出版在不同国家的发展出现巨大的差异,文化资 源的差异是巨大因素。

2019年出版资格考试《中级基础知识》精讲:第三章

2019年出版资格考试《中级基础知识》精讲:第三章

2019年出版资格考试《中级基础知识》精讲:第三章为了各位考友能够更好地复习应战,无忧考网为大家带来了“2019年出版资格考试《中级基础知识》精讲:第三章”,希望能对各位的备考有帮助。

§3.1编辑与编辑工作(P83)最早出现的编辑活动是书籍编辑活动。

一、“编辑”的概念①【编辑】,是指以生产出版物的精神文化内容为目的,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的一种专业性的精神生产活动,是出版物复制、发行的前提。

②指称从事编辑活动的职业、岗位、人员。

③这类人员的中级专业技术职务。

日常生活中的编辑活动不是专业性的编辑活动,是专业性编辑活动的普及和延伸,泛指一切对已有作品的加工整理活动。

二、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P84)原因(l)编辑工作对出版工作的全局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和影晌;这由出版工作特有的性质、特点以及出版活动构成要素的结构功能所决定。

出版工作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主要是通过编辑工作来实现的。

(2)编辑工作是出版物复制和发行的前提;(3)编辑工作对出版单位的经营具有重要作用。

出版单位的经营策略取决于出版物产品设计以及产品结构、产品特色的选择和决策。

出版单位竞争力的提高取决于编辑工作的持续努力和不断创新。

三、编辑工作的特点:(P85)7个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创造性、选择性、加工性、中介性(文化工作的共有特点)(专业特点)政治性:要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状况和要求,具有明显的教育人民、引导社会的意识形态特性;把握双为的方向,坚持中共的基本路线,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并在具体的编辑业务中认真贯彻执行,把好政治关,是我国编辑工作政治性的体现。

思想性:保证出版物对消费者和社会产生先进的思想文化影响,避免落后的、腐朽的思想文化影响。

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科学性:通过出版物向消费者传授科学知识,帮助消费者掌握专业技术,引导消费者树立科学意识,指导消费者形成科学的生活方式。

武汉大学 数字出版专业 大一对本专业的领悟

武汉大学 数字出版专业 大一对本专业的领悟

我为数字出版代言2012年9月,平地一声惊雷起,武汉大学数字出版专业迎来了她的第一批学生——一群阳光下积极向上的少年。

数字出版专业是武汉大学2012年新增的五个专业之一,隶属于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那么,数字出版专业究竟是怎么的一个专业呢?我们知道使用二进制技术手段对出版的整个环节进行操作的,都属于数字出版的范畴。

这个范畴包括原创作品的数字化、编辑加工的数字化、印刷复制的数字化、发行销售数字化和阅读消费数字化等,涉及到版权、发行、支付平台和最后具体的服务模式,它不仅仅指直接在网上编辑出版内容,也不仅仅指把传统印刷版的东西数字化,又或者把传统的东西扫描到网上,真正的数字出版是依托传统的资源,用数字化这样一个工具进行立体化传播的方式。

那么自然,研究这个范畴的专业的也就是数字出版专业。

因为数字出版专业是第一年招生,所以招生人数并没有达到预期的安排。

于是,来自五湖四海的26个迥然不同的个体共同聚在了数字出版这个班集体里。

新兴专业的学生好像都有一种自卑感,我们没有直系学长学姐,没有经验交流会,总是觉得自己就像是小白鼠,我们怀疑自己的未来,怀疑这个专业的未来。

但是,在老师眼里,我们却是黄埔军校第一期,我们肩负重任。

数字出版专业是一个只招理科生的专业,是今年只招文科生的编辑出版专业的姊妹专业。

然后还出现一个小插曲:因为编辑出版专业的简称是“编出”,然后人们就简称数字出版专业为“数出”。

因为“数出”和“庶出”同音,老师就特别反对这样的叫法,害怕编辑出版班和数字出版班因此产生隔阂,不过简称这回事又有什么关系呢?还是后来有个编辑出版班的同学说的好,“‘编出’和‘边出’也是一个音啊!”一笑泯恩仇……数字出版专业的培养计划也在根据我们学习进程与建议不断地进行调整。

大一一年,我们学的专业课分为三种类型:传统出版方面有《出版学基础》《书业营销学》《书业法律基础》,这些课程知识点多,知识面广,考察我们的记忆力与理解力,虽然对于理科生来说这种课程学习起来会有点吃力,不过稍微花一些时间也是可以掌握的。

出版专业基础(初级)整理笔记之欧阳术创编

出版专业基础(初级)整理笔记之欧阳术创编

出版专业基础时间:2021.02.02 创作:欧阳术第一章出版与出版工作出版活动的形成和开展的4个基本条件:精神文化资源条件、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条件、流通传播条件、市场条件。

出版活动的一般过程:精神产品生产阶段、物质产品生产阶段、产品流通阶段精神产品生产(信息采集、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编辑加工整理、整体设计、审定发稿)物质产品生产(原稿正确无误的“母版”样本可批量复制出版物的“母版”样本出版物半成品经组合包装得到最终产品)产品流通(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为根本、核心的我国文化工作指导思想文化追求是出版工作者的职业追求和价值取向,这是由出版工作的文化性质所决定的。

出版工作者文化追求的体现:1.认真做好文化选择2.大力推进文化创造3.积极开展文化传播4.充分重视文化积累出版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中国出版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1.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2.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3.树立精品意识,提高出版质量4.遵纪守法,廉洁自律5.爱岗敬业,忠于职守6.团结协作,诚实守信7.艰苦奋斗,勤俭创业8.遵守外事纪律,维护国家利益出版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1.促进社会公德和精神文明建设2.有利于建设高素质的出版队伍3.维护和提高出版业的社会声誉4.保障出版物市场健康发展出版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的措施和方法:1.加强自我修养2.加强教育3.加强舆论引导和监督4.加强制度化、法规化建设编辑:以生产出版物的精神文化内容为目的,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的一种专业性的精神生产活动。

它是出版物复制和发行的前提。

“编辑”也常用于指专门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员。

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1.贯彻出版方针的关键2.制订和实现出版计划的核心3.提高出版物质量的主要保证4.提高出版效益的基础编辑过程的基本环节:1.信息采集 2.选题策划 3.组稿 4.审稿 5.签订出版合同6.编辑加工整理7.整体设计8.审定发稿9.校样处理10.样品检查 11.出版物宣传 12.反馈信息收集(P34流程图)编辑过程的各个环节,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出版学基础罗紫初-精品文档176页

出版学基础罗紫初-精品文档176页
XX XX (HK) LTD
5、出版物流通与消费的关系
• (1)流通对消费的先导作用 • a、流通为消费的实现提供物质基础(满足需求) • b、流通能对读者消费进行引导(引导需求) • c、流通水平的发展能促进消费水平的提高(创
造需求) • (2)消费对流通的动力作用 • a、消费规模的发展,促进流通规模的扩大 • b、消费结构的变化,引起流通市场行情的变化 • c、消费水平的发展,促进流通质量的提高。
XX XX (HK) LTD
3、出版政策建设(主要是经济政策建设)
• 书业经济政策的涵义:指国家为扶持出版业发展而针对出版业实
际情况,从经济上对出版业的运行所作出的一些特殊的规定。
• 其具体作用为:a、保证作用

b、扶持作用

c、调控作用
• (一) 定价政策
1、沿革。发展大体经历了六个阶段。
2、特点 。a、保本薄利

3、文化传播功能

4、文化积累功能
• 四、出版活动的经济功能
概念:是指出版活动所具有的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功用与机能。
内容: 1、产值构成功能
2、经济促进功能
3、经济服务功能
五、出版活动的社会功能(狭义的)
概念:是指出版活动所具有的影响社会公共生活与环境的功用与机能。
内容:1、知识交流功能 2、社会调控功能
对出版学学科性质的不同观点简评。
XX XX (HK) LTD
目前我国出版界对出版学学科性质的几类认识:
• 1、交叉学科 • 2、综合性社会科学学科(文科综合) • 3、综合性学科(文理综合) • 4、我们的主张(应用文科) • 出版学为什么不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 为此我们要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 1、学科性质是由什么决定的? • 2、出版学的研究对象属了哪类现象? • 3、为什么将出版学看成综合性学科 • 的理由不能成立? • 我们主张:出版学是一门独立的应

出版专业基础第三章

出版专业基础第三章

第三章出版历史知识由表意图画简化为约定俗成的象形文字,是汉字产生过程中的重要质变。

汉字演变的三个阶段:商周甲骨文、金文演变为小篆;从小篆变为隶书,从隶书变为楷书。

其中从小篆变为隶书是最大的一次变化,这次变化标志着汉字由古文字阶段进入了近文字阶段。

纸张发明以前的文字载体主要有甲骨、青铜器、石头、简牍与P94. 迄今存世最早的印刷品为梵文陀罗尼经咒单页。

活字印刷术是宋代毕昇发明的。

饾版:将彩色画稿按不同颜色分别勾摹下来,刻成一块一块的小木板,然后逐色依次套印或叠印,最后形成一幅完整的彩色画稿。

饾版后人称作“木板水印”德国人约翰·谷登堡在1445年发明子铅活字印刷,比毕昇发明泥活字晚了约四百年。

古代书籍刻印分为官刻、私刻和坊刻。

近代有寺院刻书的分类。

官刻:指由国家机构出资或主持的图书刻印活动。

(九经是我国最早的官刻本)私刻:出版主体多为士人学者,所刻书籍多以学问崇尚、文化推广、知识传播为目的,并不以赢利为动机,所以重视质量,校刻精审。

坊刻:出版主体为书商。

南宋时期我国三大坊刻雕版中心:两浙坊刻、福建坊刻、蜀中坊刻。

最初的编辑工作主要是甄选和校勘。

顾广P108为“清代校勘第一人”。

石刻印刷为最早的平板印刷术。

铅印技术在民国时期占主导地位。

中国古代的图书装帧形式:卷轴装、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最终被统一定格为线装形式。

晚清政府办的出版机构:地方官书局、洋务派创办的出版机构(第一所官办学堂——京师同文馆;洋务派开办的工厂中以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译馆最为著名)、民营出版机构(上海为中国出版中心;1912年上海出现全国第二大民营出版机构——中华书局)、文化团体办的出版机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出版机构(《新青年》陈独秀;1921年在上海成立正式的出版机构——人民出版社)、国民党办的出版机构。

有影响力的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出版业务主要有四类:编印教科书;翻译介绍西方文化名著;出版新式工具书;兴办各种期刊)、中华书局(上海)、世界书局(1917年沈知芳)。

出版专业基础(初级)整理笔记之欧阳道创编

出版专业基础(初级)整理笔记之欧阳道创编

出版专业基础时间:2021.03.06 创作:欧阳道第一章出版与出版工作出版活动的形成和开展的4个基本条件:精神文化资源条件、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条件、流通传播条件、市场条件。

出版活动的一般过程:精神产品生产阶段、物质产品生产阶段、产品流通阶段精神产品生产(信息采集、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编辑加工整理、整体设计、审定发稿)物质产品生产(原稿正确无误的“母版”样本可批量复制出版物的“母版”样本出版物半成品经组合包装得到最终产品)产品流通(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为根本、核心的我国文化工作指导思想文化追求是出版工作者的职业追求和价值取向,这是由出版工作的文化性质所决定的。

出版工作者文化追求的体现:1.认真做好文化选择2.大力推进文化创造3.积极开展文化传播4.充分重视文化积累出版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中国出版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1.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2.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3.树立精品意识,提高出版质量4.遵纪守法,廉洁自律5.爱岗敬业,忠于职守6.团结协作,诚实守信7.艰苦奋斗,勤俭创业8.遵守外事纪律,维护国家利益出版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1.促进社会公德和精神文明建设2.有利于建设高素质的出版队伍3.维护和提高出版业的社会声誉4.保障出版物市场健康发展出版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的措施和方法:1.加强自我修养 2.加强教育3.加强舆论引导和监督4.加强制度化、法规化建设编辑:以生产出版物的精神文化内容为目的,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的一种专业性的精神生产活动。

它是出版物复制和发行的前提。

“编辑”也常用于指专门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员。

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1.贯彻出版方针的关键2.制订和实现出版计划的核心3.提高出版物质量的主要保证4.提高出版效益的基础编辑过程的基本环节:1.信息采集 2.选题策划 3.组稿 4.审稿 5.签订出版合同6.编辑加工整理7.整体设计8.审定发稿9.校样处理10.样品检查11.出版物宣传12.反馈信息收集(P34流程图)编辑过程的各个环节,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