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计算会计公式【会计实务精选文档首发】

合集下载

初级会计实务计算公式大全

初级会计实务计算公式大全

初级会计实务计算公式大全在初级会计实务中,有许多重要的计算公式需要掌握。

这些公式可以帮助会计人员进行财务数据的分析、计算和决策。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初级会计实务计算公式。

1.会计等式:资产=负债+股东权益2.会计盈余:会计盈余=收入-费用3.资产周转率: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总资产资产周转率衡量企业每单位资产产生的销售额,反映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率。

4.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比率衡量企业偿付短期债务的能力。

5.速动比率: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速动比率排除了存货的影响,更加准确地反映企业偿付短期债务的能力。

6.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货物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企业追收账款的速度。

7.应付账款周转率:应付账款周转率=货物采购成本/平均应付账款余额应付账款周转率反映企业支付账款的速度。

8.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销售收入营业利润率衡量企业每单位销售收入中所获得的利润。

9.总资产利润率:总资产利润率=净利润/总资产总资产利润率衡量企业每单位总资产所获得的净利润。

10.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存货余额存货周转率衡量企业存货的周转速度。

11.现金流量比率: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流动负债现金流量比率衡量企业偿付短期债务的能力。

12.财务杠杆比率:财务杠杆比率=资产总负债率/股东权益比率财务杠杆比率衡量企业债务与股东权益的比例。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初级会计实务计算公式,它们在财务报表分析、企业管理和投资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掌握这些公式可以帮助会计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财务数据,并提供准确的财务建议。

资产负债率计算公式应用举例【会计实务精选文档首发】

资产负债率计算公式应用举例【会计实务精选文档首发】

会计实务优秀获奖文档首发!
资产负债率计算公式应用举例【会计实务精选文档首发】
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是企业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之比。

其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资产负债率反映债权人所提供的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以及企业资产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

这一比率越低(50%以下),表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

事实上,对这一比率的分析,还要看站在谁的立场上。

从债权人的立场看,债务比率越低越好,企业偿债有保证,贷款不会有太大风险;从股东的立场看,在全部资本利润率高于借款利息率时,负债比率越大越好,因为股东所得到的利润就会加大。

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看,在进行借入资本决策时,企业应当审时度势,全面考虑,充分估计预期的利润和增加的风险,权衡利害得失,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决策。

根据表3-2资料,XYZ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为:
年初资产负债率=(1 100+2 900)÷8 400×100%=47.62% 年末资产负债率=(1 500+3 800)÷1 0000×100%=53% XYZ公司年初资产负债率为47.62%,低于50%,而年末资产负债率为50%,虽然偏高,但在合理的范围内,说明XYZ公司有一定的偿债能力和负债经营能力。

但是,并非企业所有的资产都可以作为偿债的物质保证。

待摊费用、递延资产等不仅在清算状态下难以作为偿债的保证,即便在持续经营期间,上述资产的摊销价值也需要依靠存货等资产的价值才能得以补偿和收回,其本身并无直接的变现能力,相反,还会削弱其他资产的变现能力,无形。

初级会计实务公式重点归纳汇总

初级会计实务公式重点归纳汇总

初级会计实务是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学好初级会计实务对于提高会计专业的基础知识和理解会计原理非常重要。

在学习初级会计实务的过程中,掌握会计公式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本文将就初级会计实务中的重点公式进行归纳和汇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公式。

一、基本会计核算公式1. 资产总额 = 负债总额 + 所有者权益总额这是会计的基本平衡公式,也是会计核算的基础。

资产总额等于负债总额和所有者权益总额之和,反映了企业资产的来源和运用情况。

2. 营业收入 = 销售收入 - 销售成本营业收入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取得的收入总额,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来源之一。

3. 利润总额 = 毛利润 - 营业费用利润总额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取得的总利润,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最终目标之一。

二、成本核算公式1. 总成本 = 直接材料成本 + 直接人工成本 + 制造费用总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成本的总和,反映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本情况。

2. 单位产品成本 = 总成本 / 产量单位产品成本是指企业生产单位产品所发生的平均成本,是企业进行成本核算和产品定价的重要依据。

三、财务分析公式1. 流动比率 = 流动资产 / 流动负债流动比率是衡量企业偿付短期债务能力的指标,是企业资金运营和偿债能力的重要参考。

2. 速动比率 = (流动资产 - 存货) / 流动负债速动比率是衡量企业偿付短期债务能力的指标,是流动比率的一种补充指标。

3. 应收账款周转率 = 营业收入 / 应收账款余额应收账款周转率是衡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效率的指标,反映了企业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

四、财务管理公式1. 投资回报率 = (净利润 + 利息) / 投资总额投资回报率是衡量企业投资效益的指标,是评价企业投资项目的重要依据。

2. 杠杆比率 = 资产总额 / 所有者权益杠杆比率是衡量企业资产负债结构的指标,反映了企业的债务风险和资本结构情况。

以上就是初级会计实务中的一些重点公式,这些公式对于理解和掌握会计核算、成本核算、财务分析和财务管理非常重要。

初级会计实务计算题公式汇总

初级会计实务计算题公式汇总

初级会计实务计算题公式汇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初级会计实务计算公式汇总:
1. 总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2. 总成本 = 直接材料成本 + 直接人工成本 + 制造费用
3. 总利润 = 销售收入 - 销售成本 - 其他费用
4. 税前利润 = 总利润 - 税
5. 净利润 = 税前利润 - 分红
6. 资产周转率 = 销售收入 / 平均资产总额
7. 负债周转率 = 销售收入 / 平均负债总额
8. 股东权益周转率 = 销售收入 / 平均股东权益
9. 库存周转率 = 销售成本 / 平均库存
10. 固定资产周转率 = 销售收入 / 平均固定资产净值
11. 毛利率 = (销售收入 - 销售成本) / 销售收入
12. 净利率 = 净利润 / 销售收入
13. 总资本回报率 = 净利润 / 平均总资产
14. 权益资本回报率 = 净利润 / 平均股东权益
这些公式可以用于计算和分析财务数据,帮助评估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

注意,实际应用时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或结合其他指标进行分析。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计算公式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计算公式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计算公式应记时间增值税一、计算公式1、增值税(税率17%、)金额x17%=增值税额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计算一般纳税人当期应纳税额=当期的销项税额-当期的进项税额①销项税额=不含税销售额x适用税率②销售额=全部价款+价外费用=含税销售额÷(1+适用税税率)③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率)④进项税额=买价x扣除率⑤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销售额x征收率(3%)=(全部价款+价外费用)x税率-进项二、纳税期限1、分别为1、3、5、10、15、日、一个月或者一个季度以一个月或者一个季度自期满之日起15日内申报纳税以日的自期满之日五日内预缴税款消费税原则:不重复计税原则一、消费税应纳税额(从价计征)应纳税额=销售额x比例税率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含增值税的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或者征收率){提示不包括向购货方收取的增值税款}二、从量计征应纳税额=销售数量x单位税额{提示:为消费品的数量、委托加工、进口应税消费品}三、复合计征应纳税额=销售数量x单位税额+销售额(或组成计税价格)x比例税率1、纳税义务的发生时间2、消费税的申报时间企业所得税税率基本税率25% 低税率:20%一、企业应纳税所得额①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额-免税收入额-各项扣除额-准予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准予扣除项1、业务招待费按发生额的60%扣除但不得超过当年销售收入的千分之五2、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不得超过当年收入的15%3、三项经费:职工福利费不超过薪金总额的14%企业拨款工会经费不得超过薪金总额的2%职工发生的教育经费不得超过薪金总额2.5%4、弥补亏损{提示:五年内无论是赢是亏都作为实际弥补的期限计算}个人所得税纳税义务人:中国公民、个体工商户、香港澳门,台湾同胞华侨,外籍个人。

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额。

初级会计实务公式大全

初级会计实务公式大全

初级会计实务公式大全会计实务公式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中常用的计算公式,用于进行会计核算、财务分析和决策等。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初级会计实务公式:1. 资产总额(Total Assets)= 无形资产(Intangible Assets)+固定资产(Fixed Assets)+流动资产(Current Assets)2. 负债总额(Total Liabilities)= 长期负债(Long-term Liabilities)+短期负债(Short-term Liabilities)3. 所有者权益(Owners' Equity)= 资本(Capital)+利润(Profit)-提取利润(Withdrawal of Profits)4. 流动比率(Current Ratio)= 流动资产(Current Assets)/流动负债(Current Liabilities)5. 速动比率(Quick Ratio)=(流动资产(Current Assets)-存货(Inventory))/流动负债(Current Liabilities)6. 负债比率(Debt Ratio)=负债总额(Total Liabilities)/资产总额(Total Assets)7. 利润率(Profit Margin)=净利润(Net Profit)/总收入(Total Revenue)8. 总资产回报率(Return on Total Assets)=净利润(Net Profit)/资产总额(Total Assets)9. 净资产回报率(Return on Equity)=净利润(Net Profit)/所有者权益(Owners' Equity)10. 存货周转率(Inventory Turnover)=销售成本(Cost of Goods Sold)/平均存货(Average Inventory)11. 应收账款周转率(Accounts Receivable Turnover)=销售收入(Sales Revenue)/平均应收账款(Average Accounts Receivable)12. 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资产总额必须等于负债总额加所有者权益14. 现金流量表(Cash Flow Statement):现金流量净额等于现金流入减去现金流出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初级会计实务公式,但实际上会计领域有很多公式和方法,具体使用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来确定。

初级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公式大全

初级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公式大全

一、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收入—费用二、会计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三、发出存货计价方法:1、个别计价法2、先进先出法3、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加权平均单价=实际成本÷存货数量4、移动加权平均法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 (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四、发出材料成本差异率: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100%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五、销售商品的核算:1、毛利率法: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00%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销售毛利=销售净额×毛利率销售成本=销售净额—销售毛利2、售价金额法;:商品进销差价率=(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购入商品售价)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商品进销差价率;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本期已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六、固定资产折旧方法1、年限平均法:年折旧率=(1 -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使用受命(年)X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X月折旧额2、工作量法: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X(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X单位工作量折旧额3、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率=(2 ÷ 预计使用受命【年】)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每月月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X月折旧率4、年数总和法: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X100%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X月折旧率七、完工百分比法劳务收入及费用公式:1、本期确认的收入=劳务总收入X本期末止劳务的完工进度—以前期间已确认的收入2、本期确认的费用=劳务总成本X本期末止劳务的完工进度—以前期间已确认的费用。

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指标详解-会计实务精选文档首发

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指标详解-会计实务精选文档首发

会计实务优秀获奖文档首发!
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指标详解-会计实务精选文档首发
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指标详解
财务分析指标是企业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的相对指标,是企业财务分析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财务分析评价指标包括经费自给率、人员支出与公用支出分别占事业支出的比率、资产负债率等。

(1)经费自给率。

经费自给率是衡量事业单位组织收入的能力和收入满足经常性支出程度的指标,是综合反映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状况的重要分析评价指标之一。

它既是国家有关部门对事业单位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指标,也是财政部门确定补助数额的依据,同时也是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确定事业单位收支结余,提取职工福利基金的依据。

因此,事业单位必须准确计算经费自给率。

其计算公式是:
经费自给率=(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事业支出+经营支出)
公式中各项收入不包括财政补助收入和上级补助收入;支出内容反映的是事业单位经常性支出。

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为了使经费自给率具有可比性和连续性,在具体计算经费自给率时,有时临时性、一次性等特殊支出因素,造成经费自给率波动较大的,要予以扣除,如一次性专项资金安排的设备购置支出等。

在计算经费自给率时,支出中因特殊原因需要扣除的项目,应报经财政部门批准。

这样可以保证支出扣除的合理性,使经费自给率计算更为准确。

(2)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占事业支出比率。

是衡量事业单位支出结构的指标。

其计算公式如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实务优秀获奖文档首发!
财政计算会计公式【会计实务精选文档首发】
1. 财政收支差额
财政收支差额=财政收入总额-财政支出总额
2. 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年度财政收入总额/年度财政收入总额)×100%
3. 财政赤字占国民收入生产总额的比重
财政赤字占国民收入总额的比重=(年度财政收入总额-年度财政支出总额)/年度国民收入生产总额×100%
4. 财政收入弹性系数
财政收入弹性系数=财政收入年平均增长速度/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
5. 银行支出数
银行支出数=实际支出数+银行支取未报数
6. 银行支出累计数
银行支出累计数=经费支出累计数+经费暂付(月末余额)+经费现金(月末余额-年末额)+经费材料(月末余额-年初余额)-经费暂存(月末余额-年初余额)+上交本年度收回的以前年度"银行支取未报数"
7. 预算待完成数
预算待完成数=预算数-累计完成数
8. 预算节超率
预算节超率=(实际开支数-预算数×事业进度)/预算数×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