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例骨小梁金属髋臼杯的早期临床随访

合集下载

髋臼骨折42例临床分析

髋臼骨折42例临床分析

髋臼骨折42例临床分析
杨益兵;李正勤
【期刊名称】《基层医学论坛》
【年(卷),期】2009(013)008
【摘要】目的分析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的适应证和疗效.方法选择42例髋臼骨折病例,24例非手术治疗,均采用骨牵引治疗.18例手术治疗:其中髂腹股沟入路6例,Kocher-Langenbeck入路10例,前后联合入路2例;克氏针固定3例,螺钉固定6例.重建钢板固定4例,混合固定5例.结果 42例随访1年~4年,平均2.5年,根据美国矫形外科医师协会评价髋关节功能的标准,非手术组24例,优良率70.8%;手术组18例,优良率80.3%.结论对不同类型髋臼骨折,结合骨折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均可取得满意疗效.
【总页数】1页(P227)
【作者】杨益兵;李正勤
【作者单位】山西铝厂职工医院,山西,河津,043300;山西铝厂职工医院,山西,河津,043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
【相关文献】
1.手术治疗髋臼骨折并髋关节中心性脱位临床分析 [J], 李自力
2.髋臼骨折、髋关节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46例临床分析 [J], 马金刚
3.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分析 [J], 何立锋;郝敬旺
4.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分析 [J], 何立锋;郝敬旺
5.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髋臼骨折的临床分析 [J], 赵夫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护理体会论文

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护理体会论文

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总结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护理体会。

方法对2010年6月——2012年7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2例病人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研究组中42例病人全部进行随访。

术后无并发症出现,如感染、脱位,神经血管无损伤等。

42例病人待疼痛消失之后,髋关节的活动度显著提高,随访时harris评分可达92分,42例病人都有满意的治疗效果。

结论通过术后的随访研究,病人的关节疼痛现象消失,髋关节的活动度显著提高,由此可得,该手术在治疗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上有显著效果,另外,随访与护理对病人康复尤为关键。

【关键词】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护理体会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32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081-01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是一种由髋臼先天性发育缺陷而引起长期生物力学异常,从而股骨头逐渐发展为半脱位、全脱位,负重区的软骨发生退变、股骨头发生坏死,进而发展成骨性关节炎的疾病。

对2010年6月——2012年7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2例病人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取得满意效果,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本研究组所有病人,男病人2例,女病人40例,都是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病人,均继发骨性关节炎,入院时所有病人髋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明显。

年龄在40-68岁之间。

本研究组所有病人髋部疼痛、功能障碍、跛行及下肢畸形等症状明显。

所有病例均术前harris评分:在23-55分之间;pemer分型:i度2l髋、ⅱ度10髋、ⅲ度7髋、ⅳ度4髋。

12 方法手术采用全麻或者硬膜外麻醉法,病人采取健侧卧位,手术切口在髋关节外侧,在股骨大转子附近,开口约5-8cm,将阔筋膜张肌分开,将臀中肌与臀小肌的前1/3肌腱在股骨大转子水平切开,将前侧关节囊除去,置换上人工全髋关节;i-ⅱ度病人采用髋臼中央加深的方法,使得髋臼假体有足够的置入空间;ⅲ-ⅳ度病人需要把挛缩的关节囊进行彻底清除,对其肌腱筋膜进行松解,将髂腰肌在小粗隆上的附着点断开,在髋臼顶部进行髋臼成型术(选取骨床量好部位),外翻40度-50度,前倾l0度-12度,另外加用防脱位内衬(增加10度左右)。

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42例论文

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42例论文

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42例【摘要】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42例粗隆间骨折施行动力髋螺钉固定术,观察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骨折愈合情况等指标。

结果参照harris 髋关节评分标准,优20例,良12例,可8例,差2例(其中1例术前褥疮,术后切口感染),优良率达95.24%。

结论动力髋螺钉(dhs)固定是粗隆间骨折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它具有操作简便、固定牢靠、并发症少、愈合率高、能早期活动等优点。

【关键词】粗隆间骨折;动力髋螺钉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骨科常见病,多见于老年人,占全身骨折的3%-4%[1]。

保守治疗易发生髋内翻,长期卧床致褥疮、老年性疾病加重等并发症,所以近期多主张手术,术式较多,其中动力髋螺钉固定是常用术式。

我院2005年10月至2011年10月共动力髋螺钉固定粗隆间骨折42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25例,女17例,最小45岁,最大86岁,平均年龄71岁,致伤原因:摔伤30例,车祸12例。

左侧20例,右侧22例,均经x线确诊。

根据evans骨折[2],ⅰ2例,ⅱ8例,ⅲ16例,ⅳ14例,ⅴ2例。

合并有高血压8例,慢性支气管炎6例,胆囊结石1例,褥疮1例(住院前已发生)。

1.2 治疗方法有内科合并症者经内科治疗好转后择期手术,手术方法:全麻或硬膜外麻,取股骨上端外侧切口,整复骨折端,于大转子下方放置定位角度仪,经角度仪紧贴股骨距上方钻人l枚导针,透视确定导针的深度,位置(股骨头颈中下1/3交界处,进针点大转子下2-2.5cm),骨绞刀开口,于大粗隆下经股骨矩经导向器引导拧入合适长度的dhs拉力钉,拔出导针,套入钢板。

加压器加压使钢板、皮质相贴,螺丝钉固定钢板,拧紧拉力钉尾部加压螺丝。

关闭切口。

1.3 术后处理术后伤肢置于外展中立位,穿“丁”字鞋防旋转,给予抗感染治疗,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根据伤口引流情况,及时拔除引流管,一般在术后24-48小内拔除。

骨小梁金属髋臼杯在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非瘫痪侧全髋关节置换术

骨小梁金属髋臼杯在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非瘫痪侧全髋关节置换术

节骨关节炎” 需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的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共 5例 , 5例患者髋关节病 变均 为非 瘫痪侧髋关节 。术前根据水 平面测量髋 臼假体位置 , 测量标准为髋臼假体与水平 面呈 4 0 。~ 4 5 。 外展 角, 前倾 角度采用骨盆前倾角 l 0 。 , 髋臼假体位置使用术前制定 方案 , 股 骨侧假体仍 为前倾 1 0 。 放置 。 髋臼侧均使用钽金属涂层假 体( Z i m me r , T M) 。术后 6周 随访 时记录患者手术 侧髋关节活 动范围 , 并
p o l i o m y e l i t i s w h o u n d e r w e n t c e m e n t l e s s t o t a l h i p a r t h r o p l a s t y( T H A) u s i n g t r a b e c u l a r me t a l( T M)
善 。术后 6周 、 3个 月 、 半 年 的髋 关 节 活 动 范 围为 屈 髋 : ( 7 5 . 3±9 . 5 ) 。 , ( 9 1 . 2±5 . 6 ) 。 , ( 9 2 . 6±
6 . 9 ) 。 ; 后伸: ( 5 . 6 ±3 . 2) 。 , ( 1 0 . 5±2 . 6) 。 , ( 1 0 . 3 ±3 . 2 ) 。 ; 夕 展: ( 1 0 . 3±3 . 9) 。 , ( 1 5 . 5 ±2 . 4) 。 ,
R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Sh a n gha i Cha n g z he n g Ho s pi t a l ,Sh a ng ha i 2 0 0 00 3, C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L Xi a o h u a,Ema i l :0 1 5 6 0 9 6 @F u d a n . e d u . c n

宫内节育器位置异常42例超声表现

宫内节育器位置异常42例超声表现

13 隐性 骨折 的诊断标准 : . ①有 明确 的急性 创伤或 长期 运动或 训练 史, 有疼痛 、 活动不利等相关 临床症状 ; ②常规 X线检查未见 明确骨折线 ; ③ MR 图像上可见 T wI I 1 骨皮 质及 髓腔 内片状或 线状低 信号 影 , 界不 清 , 边 T W 呈高信号或线状低信号周 围高信号 , I 2I S R呈明显片状高信号中低信号 T 线状高信号影 。
33 隐匿性骨折 的主要原 因。隐匿性 骨折是相对 于 x线平 片检查的 . 假阴性现象 。D R及 C R图像 的对 比度及清晰度显著高于传统 X线平片 , 加 2 1 膝关节周围。6 例患 者中 , . 4 股骨髁 上隐性骨折 4例 , 外侧髁 隐性 上以往一些以平 片为首选 检查 的受伤 部位 ( 如颅 底、 脊柱等 ) 因平 片难以明 骨折 2 例 , 2 股骨内侧髁 2 例 , 0 胫骨近端 1 例 , 4 同侧股骨 、 胫骨关节面相邻两 确诊断而逐渐被 C T或 M I R 所取代 , 隐匿性 骨折也逐步减 少。即便 如此 。 仍 端同时发生 隐性骨折的 4例。M I R 表现为骨髓 内异常信 号, 1 呈 片状不 有部分 以平片为首选检查 的外伤患者 , T Wl 因为骨结 构的重 叠以及 骨折线细微、 均匀低或略低信号 ,2 呈高或 略高信号 ,T R呈明显高信号 , T WI SI 边缘不清 。 骨折端无移位、 骨形态完整而平片不 能发 现骨折。本研 究结果 提示 , 平片检 部分患者各序列像可见明显的线 样异常信号 ( 信号或高低混杂信 号 ) 大 查易发生假阴性 骨折的主要原 因有: 低 , ①骨结构 粗大、 骨折线 细微 , 如胫骨 近 股骨髁等 ; 骨结构异状、 ② 骨折线细微 , 如足 附骨 、 腕舟 骨等 ; ③骨结构 与 多横行 , 部分形态不规则 , 样异 常信号多 延伸至骨皮质。骨折合并 半月板 端 、 线 如肩胛 骨、 骨等 ; 投照体位 与其它骨 结构重叠 , 肋 ④ 如髋 Ⅱ度或 Ⅱ度 以上损伤的 4 O例 ( 2 5 6 . %), 合并韧 带损 伤的 7例 ( 1 9 ) 合 周 围组 织对 比差 , 2.% , 并 关 节 明显 积 液 的 5 6例 (7 5 ) 8.% 。 臼、 下颌骨颏部等 ; ⑤投照体位与其它组 织结 构重叠 , 如骶尾 骨正位 常与肠 2 2 脊柱。3 例共 4 . 6 0个椎体 , 以胸 腰段多见 , 椎体多无 明显楔形 变。 管 内容 物 重 叠 而影 响骨 折 的 观察 。 MR 表现为椎体中心或近终板 区( I 以近椎体上缘多见) 横行 的长条 片状异常 34 隐匿性骨折的病理和损伤机制。本研究结果结合文献表 明, . 隐匿 信号 ,1 呈略低信号 ,2 呈片 状略高信号 偏下 的线样 略低信 号,TR 性骨折并没有特殊 的病理概念, T WI T WI S I 应包括骨皮 质/ 骨小梁 的连续性 中断。隐匿 隐匿性骨折是外伤 呈明显 高信号 , 线样略低信号 明显。周 围软 组织无 明显 异常。伴或不 伴椎 性骨折损伤机制与其它骨折并无 差异。潘诗农等 认为 , 后骨小粱骨折而无骨皮质中断, 可伴骨髓水肿 、 出血 。这与 Y o a 等报道 的骨 间盘 突 出和 Sh ol 节 形 成 。 cm r结 2 3 髋关节 。髋 臼骨折 2例 , 骨颈骨折 6例 , . 股 冠状面 T WI和 S I 内骨折(n a 一 s u at e 的病理 改变一致 。E s c 等认 为, 1 TR ir ¥ os r u ) t o e fc r ua te 骨髓水肿 序列显示较好。骨折线 T WI T WI 1 和 2 呈线样低信号 , 周围可见片状水 肿改 由骨小梁挤压引起 , 而骨小梁 中断 、 骨髓 内微血管 断裂可 引起骨髓 出血 ; 骨 变 ,TR显 示 水 肿 的 范 围 和 骨折 线 较 好 。 SI 髓水肿 、 出血而无骨皮质中断 , 为单纯 的骨髓挫伤 , 常发生在 血管丰 富的红 24 胫骨 中下段 。8例均为新入伍 战士 , . 髓腔内片状长 T 长 T I 2信 号 , 骨髓 , 临床治疗不 同于骨皮质骨折 , 康复 也比骨皮质骨 折快。D r y等也认 o 可见线样低信号影 , 长轴 与骨 干垂直 , 骨皮质 未见 中断。X线 平片 随访检 为 , 单纯骨髓水肿不代表一定骨折 , 但表 明骨髓挫伤 。无骨皮质 中断 的骨小

42例陈旧性髋臼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

42例陈旧性髋臼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
修 复重 建 外 科 杂 志 ,0 4 1 ( )5 35 4 20 ,8 6 :1-1 . [ ]商 晓军 , 亚 平 , 5 朱 韦兆 祥 . 合性 跟 腱 断 裂 微 创 腱 皮 缝 合 的远 期 闭
国外文献有介绍“ 跟腱缝合器” 的使用 , 以利于穿刺针 顺利通过跟腱两侧 , 这种 缝合 器所 限定 的“ 但 四点一 线” 常常对穿 刺针 在 跟腱 上 的人 针点 的 选择 造 成 限
临 床资 料 : 择 经 于 术 治 疗 的 陈 旧髋 臼骨 折 患 者 4 选 2例 ,
服, 如有 胃肠道不适时及时到 医院就诊 。⑤系统性 的功 能锻
炼 指 导与 康 复护 理 : 时 与 主 管 医 师 沟 通 为 患 者 进 行 有 针 对 及
性 的 护理 干 预措 施 :. 于有 陈 旧 股 骨 头 后 脱 位 的 髋 臼骨 折 a对 患 者 , 术 中发 现 股骨 头 向后 向上移 位 的 力 量很 大 , 术 后 如果 则 牵 引 2~ 周 , 轻 股 骨 头 的 压 力 保 护 内 固定 , 对 此 类 患 4 以减 在 者护 理 中 我们 进 行 了严 格 的针 对 护 理 , 知 牵 引 不 可 随 意 摘 告 除, 在术 后第 1 即 可 开 始 股 四 头 肌 、 中肌 、 大肌 的 等 长 天 臀 臀
收缩 锻 炼 。肌 肉收 缩 坚持 1 、 息 1 为 1 动 作 , 0s休 0S 个 最初 以
男 3 例 、 6例 , 6 女 年龄 1 5 、 9— 9岁 平均 3 . 。共 4 , 7 8岁 4髋 其
中左 2 6髋 、 1 髋 、 右 8 双侧 2例 。按 照 L t re— dt 折 分 e unl ue 骨 o J
山东 医药 2 1 0 0年第 5 O卷第 4 4

《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 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 李为》

《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 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 李为》
疾病: 股骨头坏死18髋 骨性关节炎(包括髋臼发育不良或髋 关节脱位合并的)16髋 股骨颈骨折继发股骨头坏死4髋 强直性脊柱炎2髋
临床资料: (2006年7月—2007年7月)
手术步骤:40髋采用后外侧入路 髋臼采用半圆形髋臼锉准备。所有假体 尺寸标号与最后髋臼锉尺寸相同,这样 在髋臼入口平面假体有2MM的压配
分为五个区域: A、B、C、D、E
B
A D C
E
影像学评估
21例患者(23髋)平片测出TM臼杯与骨之间有1~5mm的 间隙 B区(15髋)>C区(12髋)>D区(6髋) BC区交界处(10髋)>CD区交界(4髋) 术后24周上述间隙全部消失,无移位
影相学评估:
B C B D E E A C D
A
BC区>CD区
病例一:男 53岁
病例二:女 62岁
B区>C区>D区
2mm
女 71岁
术后24周
4mm
女 52岁
术后12周
2mm
男 41岁 AS
术后16周
2mm
男 53岁
术后24周
2mm
男 60岁
术后12周
文献资料
医生
Michelinakis Emmanuel, MD
病人 68 岁, 女, 2-年 翻修TM 臼杯 原因: 复发性脱位
骨小梁金属:结构上类似松质骨
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微孔被覆
材料
是3-D 结构的骨小梁样金属
柱形成的相互连通的结构性
Looks like bone
生物材料
孔隙率达到80%
骨小梁金属:快速骨长入
平均骨长入的程度:
2周,为13.3% 3周,为41.5% 4周,更多完全骨长入 16周,达到63.1% 52周,达到79.7%

生物学固定骨小梁金属杯在髋臼翻修中的应用

生物学固定骨小梁金属杯在髋臼翻修中的应用

生物学固定骨小梁金属杯在髋臼翻修中的应用(作者: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 )【摘要】[目的]针对初次固定臼杯松动,其所需髋臼翻修选用何种材料和固定方式为佳,尚无定论。

本研究肯定了设计新颖的组配式骨小梁金属杯的早期效果。

[方法]自2006年4月-2006年11月期间本院对16例髋臼假体翻修病人使用了骨小梁金属杯,共计16髋,女9人,男7人,平均69.2岁。

每个病人术前及术后6个月、1、2 年进行Harris 髋关节(HHS)评分、UCL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评分及骨盆前后位片的拍摄。

所有病人随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完整。

[结果]术后随访18〜25个(平均24个月)‘Harris评分由翻修前的21〜54分(平均32.6分)增加到术后的56〜90分(平均87.5分),UCLA评分由翻修前的2〜5分(平均3.8分)增加到术后的6〜9分(平均8.2分),无假体移位及下沉等不稳迹象,骨小梁金属杯周围骨质内向长入。

[结论]初次用骨水泥固定人工髋臼杯失败的病例,若无骨缺损,翻修时使用骨小梁金属杯可以获得良好的早期效果。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假体;松动;翻修;骨小梁金属Abstract : [ Objective ] The best treatment method for cemented acetabular component loosening during revision hip replacement has not been established.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determine the initial results obtained with a unique implant the modular porous tan talum cup,desig ned as an alter native treatment for aseptic prosthesis loosening following total hip arthroplasty. [ Method ] From Apr. 2006 to Nov.2006,porous tantalum cups were implanted during sixteen revision total hip replaceme nts in nine womena nd seve n men who had an average age of 69.2 years at the time of the procedure.Harris score and UCLA activity score were measured before,at 1,2 years and after arthroplasty.Radiographic follow up was performedsimulta neously.AII patie nts were followed up cli nically and radiographically. [ Result ] The mean follow | up period was 24 mon th (ran ge18-25m on ths).The mea n preoperative Harris hipscore(HHS) was 21-54 (32.6) compared with the postoperative HHS of 56-90 (87.5).The mea n preoperative UCLA score was 2-5(3.8) compared with the postoperative score of 6-9 (8.2).Radiographic evaluatio n o f the revised comp onentsdem on strated no evide nee of loose ning or subside nce,a nd all showed radiographic evide nee of bone in growth. [ Con clusi on ] At the time of short term follow : up,the porous tantalum cup effectively provided structural stability for acetabular comp onent failure of cemented primary fixatio n.The pote ntial for long term biologic fixati on may provide durability for porous tantalum cup.Long term follow | up and comparison with alter native revisi on tech niq ues will be required to evaluate the true effective ness of this treatme nt approach.Key words : total hip replacement; prosthesis; losening; revision; porous tantalum无菌性假体松动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1],可能由假体磨损或骨溶解所引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例骨小梁金属髋臼杯的早期临床随访
马金忠 朱力波 陆海明 俞银贤 桑伟林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上海 200080
目的:对42例使用骨小梁金属(TM)髋臼假体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病例进行随访,分析研究该髋臼假体的生存率和临床效果。

方法:本研究共42例,其中股骨颈骨折19例,髋关节发育不良1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6例,肿瘤2例,髋关节结核1例,髋关节翻修
4例。

平均年龄63岁(42-82),平均随访时间4年,比较手术前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定期复查X线片并在PACS医学影像系统上评估髋臼假体松动、骨溶解、假体磨损等情况。

结果:42例均获得随访,无一例发生假体松动,1例发生术后感染。

术前平均Harris评分为43.2+/-2.7,最后一次随访时的平均Harris评分为96.5+/-1.8。

结论:应用骨小梁
金属髋臼假体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可以获得良好的假体稳定和骨长入,早期随访结果令
人满意。

Purpose: We evaluated the survival of 42 acetabular cups with Trabecular Metal in total hip arthroplasty. Method: 42 case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There were 19 femoral neck fractures, 10 development dysplasia hips, 6 avascular necrosis, 2 tumors, 1 hip tuberculosis and 4 revision cases. The mean age was 63 years old and an average of 4 years follow up was achieved. We compared the Harris hip score pre-operation and post-operation. X ray pictures were analyzed on PACS system for radiographic evidence of gross polyethylene wear, progressive radiolucencies, osteolytic lesions, or component subsidence. Result: All 42 patients were followed. There was no cases of component loosening. Infection was found in one case and it was unrelated to the acetabular component. The average preoperative Harris hip score of 43.2 +/- 2.7 increased to 96.5 +/- 1.8 at the latest follow-up. Conclusion: Good clinical results were found with the trabecular metal acetabular cup in our early follow u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