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七年级生物下册 .3. 呼吸教学设计 冀教版

合集下载

冀教版七年生物下册第三章第1节 呼吸第2课时(教案)

冀教版七年生物下册第三章第1节 呼吸第2课时(教案)

呼吸第2课时教学设计
8.呼吸的实质
在氧的参与下,细胞内的有机物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供给人体进行各项生理活动和维持体温的需要。

呼吸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呼吸作用:
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9.体育锻炼对呼吸的影响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可以使呼吸肌的舒缩能力加强,胸廓的活动范围扩大,参与气体交换的肺泡数量增多,增进肺的通气能力,其结果使肺活量增大,呼吸功能加强。

10.肺活量
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叫做肺活量。

12~14 岁少年的肺活量为2000~3000mL。

肺活量反映在一次呼吸活动中最大的通气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体质状况。

测肺活量一般需要肺活量计(一种专门测量肺活量的仪器)。

11.灯火实验原理
菜窖中贮藏的蔬菜不停地呼吸,使菜窖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明显增高,氧气减少。

因此,人在下菜窖前,应先将菜窖盖打开通风,或把点燃的蜡烛系入窖内测试。

如果蜡烛熄灭,说明菜窖内的氧气太少,不能下窖。

12.
煤气中毒是由于人吸入一氧化碳造成的。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大得多,一氧化碳进入血液后与血红蛋白结合,使氧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引起组织细胞缺氧。

煤气中毒后,病人轻者头晕、头痛、胸闷、。

3.1呼吸 第3课时 教案(冀教版七年级下)

3.1呼吸 第3课时 教案(冀教版七年级下)

第三章健肺强肾精力充沛第一节呼吸(第3课时)教材分析《人体的气体交换》这部分内容是先通过“身边事”中列举的数据,说明人体在呼吸过程中消耗氧而产生二氧化碳,进而又在“探究竟”中做“向澄清的石灰水吹气”的实验,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吸入的确实多。

学生就会要求解答“为什么”的问题。

解答这个问题就必须搞清人体内气体交换的过程,也就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探究竟”通过分析在肺泡与肺泡周围毛细血管、组织细胞与其周围毛细血管处,氧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大小,根据气体扩散原理,来确定气体在肺泡内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方向,理解气体交换的过程。

重点:掌握体内的气体交换。

因为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后,有利于巩固所学习的血液循环这个重点知识,还有利于进一步理解“生物圈中的人”这一主题,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呼吸。

难点:体内气体的交换。

对于学生来说,气体交换是个复杂、连续的过程,弄清楚氧气、二氧化碳在体内的流动全过程,实际上就是和血液循环相联系的。

这一知识点既是重点,也是学生难以理解掌握之处。

由于学生在物理课上还没有学习过扩散作用,另外肺泡里的气体、血液中的气体、组织细胞里的气体都是学生看不见,摸不着的,让学生理解体内气体交换的原理也是有一定困难的。

建议教师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出发,感性地体验气体的扩散作用。

学生分析虽然在前面已经学习了血液循环,学生对体循环、肺循环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对于氧气究竟是如何从外界的大气到达人体的组织细胞,组织细胞里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是如何排放到外界大气中的双向过程还不是很清晰。

该节课是在学习血液循环、肺通气的基础上,对氧气、二氧化碳在外界、肺泡、肺泡毛细血管、心脏、组织毛细血管、组织细胞中流动的特点和意义进行深入的学习。

设计理念教学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结合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着重指导学生对比记忆和分析归纳的学习方法。

对比记忆是一种高效而科学的记忆方法,对氧气进入人体的组织细胞的全过程和二氧化碳从组织细胞流动到外界的全过程采用对比记忆的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年级生物人体的呼吸教案

七年级生物人体的呼吸教案

【教学目标】1.理解呼吸的定义和作用。

2.掌握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了解呼吸过程中吸氧、呼气和运动能量的关系。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提高其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难点】呼吸过程中吸氧、呼气和运动能量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幻灯片、实验室设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教师与学生互动,询问学生对呼吸的理解,引出呼吸的定义和作用。

2.让学生观察一个跑步的人,封闭鼻孔5秒钟后迅速放开,并记录下跑步前后的感受。

二、呼吸的定义和作用(10分钟)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呼吸的定义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呼吸为何物。

2.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论证呼吸在人体内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任务。

三、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0分钟)1.多媒体课件展示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结构,导入学生对呼吸系统的认识。

2.学生观察并完成教师提供的人体解剖图,标注呼吸器官的名称和功能。

3.教师组织学生针对呼吸系统的不同部分,进行小组讨论,回答与呼吸器官有关的问题。

四、呼吸过程中吸氧、呼气和运动能量的关系(30分钟)1.通过多媒体展示呼吸过程的步骤和流程。

2.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观察吸氧、呼气和运动能量关系的实验。

实验步骤:a.将一杯水倒入烧杯中,使其充满氧气。

b.通过硬管吹入烧杯,观察烧杯中水的变化。

c.将吸入口进行封闭,进行跳绳或快跑等运动,再观察烧杯中水的变化。

3.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探究呼吸与吸氧、呼气和运动能量的关系。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呼吸的定义和作用,以及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学生进行个人思考,回答关于呼吸的拓展问题,如:除了人类,还有哪些生物有呼吸?3.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分析为什么运动后人会出汗?【教学延伸】1.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探索欲望,进行更多关于呼吸和呼吸系统的实验和研究。

2.学生可以调查一些相关的疾病,如哮喘、肺炎等,了解其发病原因和预防措施。

七年级下册冀教版生物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下册冀教版生物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下册冀教版生物知识点归纳一、植物生长发育1. 植物的生活方式在七年级下册冀教版生物课程中,我们学习了植物的生活方式。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自己所需的有机物质,同时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完成自身的生长与发育。

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植物的生长与发育是一个复杂而又神奇的过程,需要各种因素的协同作用。

2. 植物的组成与结构在课程中,我们还学习了植物的组成与结构。

植物体主要由根、茎、叶、花和果实组成。

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结构,通过各自的工作,保证植物的生长与发育能够顺利进行。

3. 植物的生殖植物的生殖也是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们通过学习了解到,植物的生殖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通过花粉和卵细胞的结合,植物完成有性生殖的过程,产生新的个体。

而无性生殖则是指植物通过植物体的其他部位,如根茎叶等,产生新的个体的过程。

二、动物的特征与生活1. 动物的营养方式在七年级下册冀教版生物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动物的营养方式。

动物通过摄取食物,将其分解为有机物质,并在体内通过新陈代谢得到能量。

这一部分内容帮助我们了解到动物不同种类之间的营养方式有所不同,比如食草动物、食肉动物等。

2. 动物的呼吸与运动动物的呼吸与运动也是课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我们学习到,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氧气输送到体内,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而动物的运动能力则保证了它们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生存和繁衍后代。

3. 动物的生殖与发育在课程中,我们还学习了动物的生殖与发育。

不同种类的动物有不同的生殖方式,包括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等。

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动物的生殖与发育是种群延续的重要环节,也是保持种群多样性的重要途径。

总结回顾综合来看,七年级下册冀教版生物课程涵盖了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发育、特征与生活的方方面面。

通过系统的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植物和动物世界的奥秘与神奇之处。

也增强了我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培养了我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龙井市第二中学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三章 第一节 呼吸第二课时导学案 冀教版

龙井市第二中学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三章 第一节 呼吸第二课时导学案 冀教版

第一节呼吸二、呼吸的过程【学习目标】1.重点:能够说出肺通气的概念和原理,并尝试测量肺活量。

2.重点:能说出发生在肺泡内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的过程。

3.知道人体呼吸全过程和意义。

【预习导学】知识点一:呼吸运动1.感受呼吸运动2.膈的运动与呼吸的关系:知识点二:肺的通气1.概念:与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2.过程:肺通气是通过实现的。

呼吸运动是通过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

3.肺活量:(1)概念:尽力后再尽力,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2)意义:肺活量代表的是肺的通气能力。

(3)测量:测量时要测三次,取最值。

4.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可以使增大,功能增强。

知识点三: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和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1.人体内气体交换的原理:。

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肺泡血液()3.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血液组织细胞()4.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氧气与红细胞里的结合,二氧化碳主要通过运输。

知识点四:生活应用1.菜窖中贮藏的蔬菜不停呼吸使菜窖中的含量增加,含量减少,因此,人在下菜窖前应先将菜窖盖或把点燃的蜡烛放入窖内。

若,则不能下窖。

2.煤气中毒:由于人吸入造成的,它比更容易与结合,引起组织细胞,一旦发现煤气中毒,应迅速将患者转移到的地方;如果患者已经停止呼吸,要立即进行,并拨打120。

【合作探究】1.结合下述问题,分析呼吸的全过程。

(1)肺的通气和肺的换气分别是通过什么实现的?(2)肺泡处和组织处的气体交换有何不同?与我们以前所学的哪一个知识相似?2.应用所学知识,分析下列与呼吸相关的实例。

(1)某夫妇被计划生育部门怀疑害死了一新生的女婴,法医在鉴定时,将死婴的肺部剪下一块,投入水中,结果肺块下沉,法医判断婴儿为产前死亡,这对夫妇无罪。

法医判断的理由是什么?请你简要分析。

(2)说一下溺水的人和煤气中毒的人,主要是呼吸过程的哪一环节出了问题?参考答案:知识点一:呼吸运动1.感受呼吸运动2.膈的运动与呼吸的关系:知识点二:肺的通气1.概念:肺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初中生物备课冀教版教案

初中生物备课冀教版教案

初中生物备课冀教版教案教材版本:冀教版初中生物教学目标:1. 知道人类的呼吸器官是哪些2. 了解呼吸过程的原理3. 掌握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4. 能够阐述呼吸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呼吸器官的功能和工作原理难点:呼吸过程的原理以及气体交换的过程教学准备:1. 教材《生物》第一章2. 多媒体课件或教学视频3. 模型或图表展示呼吸器官的结构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呼吸过程,引发学生对呼吸器官的探索和思考。

二、呼吸器官的构造和功能(15分钟)1. 教师通过多媒体或模型展示呼吸器官的结构,让学生了解呼吸器官的构造;2. 学生与教师一起讨论呼吸器官的功能,明确各个器官在呼吸过程中的作用。

三、呼吸的原理及气体交换(20分钟)1. 教师讲解呼吸的原理和气体交换的过程,指导学生理解肺部的工作机理;2. 学生就呼吸过程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进行归纳和总结。

四、呼吸过程的重要性(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呼吸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2. 学生讨论并总结呼吸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的意义,强化呼吸器官对人体的重要性。

五、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学习收获。

教学延伸:1. 带领学生观察其他动物的呼吸器官,对比不同动物的呼吸方式;2. 可以结合实验或实际案例,加深学生对呼吸过程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明确人体的呼吸器官是哪些,了解呼吸的过程及气体交换的原理,以及认识呼吸在人类生存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帮助他们建立对生物知识的系统认识和掌握。

七年级生物下册5

七年级生物下册5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教师选取部分习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激素在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激素与生长发育的关系,那么谁能来说说激素在生长发育中起到了哪些作用呢?”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补充。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图表、进行实验、分析案例,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合作、讨论、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热爱和求知欲,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
8.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问答、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生长发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提问:“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人体的生长发育,那么你们知道是什么因素影响了我们的生长发育吗?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内容——《激素与生长发育》。”
2.教师展示一些与生长发育相关的图片,如儿童、青少年的身高变化等,引导学生思考激素在其中的作用。
3.学生分享自己对激素的了解,教师点评并总结,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激素的概念,并通过多媒体展示激素的分泌、运输和作用过程。
解释:“激素是一种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化学物质,通过血液循环系统传输到靶器官或靶细胞,调节生理功能。”
4.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冀教版七年级生物第三章第一节呼吸优秀教学案例

冀教版七年级生物第三章第一节呼吸优秀教学案例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让他们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反思与评价
本节课通过反思和评价,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和提升。具体包括: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观察、实践和实验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评价,让他们相互评价对方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观察和描述生活中各种呼吸作用的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进行运动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呼吸作用在运动中的变化,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
3.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呼吸作用的影响因素,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实践和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整个教学案例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方式,掌握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在案例的实施过程中,我将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确保他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呼吸作用的实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过程和意义。通过案例的引导,使学生能够理解呼吸作用的实质,即有机物的分解与能量的释放。具体包括:
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进一步深化对呼吸作用的认识。
(三)小组合作
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分享和拓展对呼吸作用的理解。具体包括:
1.设计一些需要小组合作完成的任务,如共同进行实验、共同分析实验结果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实践和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交流和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七年级生物下册 2.3.1 呼吸教学设计冀教版
第一节呼吸
第一节《呼吸》内容的中心是说明人体必须时时刻刻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人体利用吸进的氧,氧化组织细胞里的一部分有机物,释放其中的能量,以满足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需要。

呼吸的功能主要是由呼吸系统完成的,呼吸系统各器官的结构与其功能是相适应的。

人体的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是新陈代谢重要的功能系统。

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与血液循环的联系非常紧密。

在呼吸的生理过程中,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四个连续过程,除肺通气外其余三个过程都与血液循环有密切联系。

因此血液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知识是学好呼吸知识的重要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呼吸道和肺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2)人体的呼吸运动和肺通气;(3)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4)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和呼吸的实质。

难点:体内气体交换的过程。

本节的教学中,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呼吸卫生习惯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明白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认识到应自觉地维护周围环境中空气的清新、清洁。

突出人体的健康与空气质量息息相关,突出人与自然
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健康与周围的空气质量有密切的关系,爱护环境就等于爱护人类自己。

二、肺通气是怎样实现的
教材分析
本节《肺通气是怎样实现的》和下节《人体的气体交换》是学习呼吸的全过程,理解呼吸的实质。

肺通气是人体呼吸全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它是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由于习惯上人们容易认为吸气引起胸廓扩大,呼气使胸廓缩小,因此在《肺通气是怎样实现的》的“身边事”中提出了“吸气—扩胸、呼气—缩胸”还是“扩胸—吸气、缩胸—呼气”的问题。

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亲自做实验,体会胸廓的变化是如何引起肺的张缩并导致吸气和呼气的,理解呼吸运动与肺通气的关系。

人工呼吸是肺通气知识的应用,练习并掌握人工呼吸的方法是很必要的。

学生分析
呼气和吸气时胸廓的变化情况,涉及到物理学中容积与压强的关系,初一学生还没有学习《物理》,所以理解本部分知识有一定困难。

教师应尽量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容积、压强间的变化关系。

设计理念
教师注重对学生活动的引导,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本节中有大量学生活
动,充分给予学生表现的空间,活动的空间,思维的空间,通过“探究竟”指导学生自己体会呼吸时胸骨、肋骨的变化,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概述人体呼吸运动与肺通气。

肺通气是人体呼吸全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技能性目标:
尝试人工呼吸的方法,将肺通气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情感性目标:
通过学习人工呼吸的方法,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珍爱生命的情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膈的运动与呼吸的关系模拟演示装置(如果没有,可以使用纯净水空瓶、橡胶手套、导管等,自己制作);呼气和吸气时胸廓变化示意图。

教学过程
^
33284 8204 舄38196 9534 锴25247 629F 抟23015 59E7 姧39173 9905 餅29797 7465 瑥J29712 7410 琐21398 5396 厖Xj35601 8B11 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