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统编(部编)版语文6年级下册 第1单元 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统编(部编)版语文6年级下册 第1单元 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面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纤纤擢.素手。

(擢:伸出,抽出。

)B.寒食..东风御柳斜。

(寒食:寒食节,一般在清明节之后。

)C.今夜月明人尽.望。

(尽:都。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盈盈泣涕朝露中庭B.俗韵白霜蜡烛忧思C.倾斜尘杂脉脉札札D.轻烟嘉宾皎皎诸候3.下列诗句中加点字注释有误的一项是()A.皎皎..(明亮)河汉女B.纤纤擢.(洗)素.(白)手C.泣涕.(眼泪)零.(落下)如雨D.盈盈..(清澈)一水间.(隔)4.下列诗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城无处不飞花(指春天的京城)B.迢迢牵牛星(遥远)C.中庭地白树栖鸦(即庭中,庭院中)D.盈盈一水间(形容饱满)5.对《十五望月夜》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沉浸在洁美的意境之中。

B.“冷露无声湿桂花”会让我们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明写诗人“望月”,是全篇的点睛之笔。

C.后两句的弦外之音是在望月的许多人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只有我啊!二、填空题6.理清脉络。

1.《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三首古诗分别以________、七夕节和________三个中国传统节日为写作背景。

七夕节是为纪念__________而设的节日,传统习俗有_________等。

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体现了织女的悲伤与无奈,但是又希望人们是希望的,因此用“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来体现。

2.《十五夜望月》这首诗营造了_____________的环境氛围,诗人借此抒发了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7.关于《迢迢牵牛星》阅读训练1.诗歌中景象有虚实之分,有眼之所见,有心之所想。

请指出诗中眼见之实景来。

___________________2.“盈盈一水间”,“相去复几许”!开头为什么又有“迢迢”?请说说你的理解。

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10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10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部编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第四单元第10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积累运用1.读拼音,写词语。

dà mò yàn shān qiān chuí wàn záo qīng bái qīng qiūfěn gǔ suì shēn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2.写出下面诗句中加下划线的字的意思。

①何当金络脑________②烈火焚烧若等闲________③粉骨碎身浑不怕________④要留清白在人间________⑤任尔东西南北风________3.理解课文内容填空。

(1)李贺在《马诗》中描写环境的诗句是________。

描写他渴望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诗句是________。

(2)《石灰吟》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通过对石头不畏“________”和“________”,即使“________”也要留下清白的描写,赞颂了石灰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抒发了诗人________的思想感情。

名句是:________。

(3)《竹石》这首诗表面写竹,其实写人。

诗人在赞美竹的________品格的同时,寄寓了自己________的高傲风骨。

4.课文综合回顾。

古人借诗表达意愿,表明志向。

诗人李贺以”________,________”表达建功立业的意愿;诗人于谦以“________,________”表明自身无论经受怎样严峻的考验,依旧视若等闲的态度;诗人郑燮以“________,________ ”表明自己顽强、高洁的心志。

5.写出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的词语的意思。

(1)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何当:________(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部编版语文6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同步课时练习共4套(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6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同步课时练习共4套(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3.古诗三首课时练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画“____”。

迢迢..牵牛星( tiáo tiáo zhào zhào )纤纤擢.素手( zhuózhái)脉脉..不得语(màimài mòmò )札札弄机杼.(yùzhù)二、比一比,再组词。

泣( ) 侯( )栖( )盈( )垃( ) 候( )牺( )盘( )三、给下列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终日不成章.( )A.花纹。

B.条理。

C.佩戴在身上的标志。

D.诗、文、歌曲的段落。

2.泣涕零.如雨( )A.没有数量。

B.落下。

C.(草木花叶)枯萎。

D.某些量度的计算起点。

3.盈盈..一水间( )A.仪态美好。

B.清澈的样子。

C.动作轻盈。

D.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

四、先解释加点的词语,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春城:御:诗意:2.中庭..无声湿桂花。

..地白树栖鸦,冷露中庭:冷露:诗意:五、对文中三首诗赏析不对的一项是( )A.寒食节在清明前两天,习惯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提倡简约。

日暮时分,皇宫只好分发蜡烛照明。

B.《迢迢牵牛星》中六个叠音词“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或写景,或描人,或叙情,生动传神,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

C.“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三首古诗写的都是我国传统的节日。

《寒食》写的是清明节前1~2天的节;《迢迢牵牛星》写的是节;《十五夜望月》写的是节。

七、课内阅读。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结合诗句解释下列词语。

地白:尽:2.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第一句中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第二句中的“冷”字,写出了景物的特点。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导语】《马诗》通过马表现贤才的雄心壮志及其怀才不遇的愤慨;《石灰吟》突出了石灰不怕击打、不怕烈火,甘愿粉骨碎身而把白白的粉末奉献给人们的特点;《竹石》突出了竹子扎根于岩缝之中坚韧不拔的特点。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题及答案篇一1.根据语境,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一群小燕(yān yàn)子飞过燕(yān yàn)山山脉,飞向梦想起航的地方。

(2)战士们锻炼起来劲(jìn jìng)头十足,将来一定是一支劲(jìn jìng)旅。

2.比一比,组成词语。

络()捶()凿()焚()洛()锤()函()烫()3.给下面的诗句选择正确的修辞手法。

A.拟人B.比喻C.夸张D.排比(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4.品读诗句,完成后面的练习。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何当”的意思是()。

A.何时将要B.什么时候C.当时(2)这两句诗中的“_______”表达了作者无限的企盼之情。

“_______”象征受到了重用,“_______”形象地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由“千磨万击”想到了成语_______。

(4)诗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诗句赞美竹子________的精神品格。

A.无私奉献B.坚韧顽强C.硬骨头5.比较阅读古诗,选择恰当的诗句填空。

《马诗》《石灰吟》和《竹石》三首诗都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远大的志向。

但表达的情感却又不同。

表现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诗人在困难和打击面前毫不动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诗人坚守高洁情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卷-《古诗三首》一课一练(含答案)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卷-《古诗三首》一课一练(含答案)人教部编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10 古诗三首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1.读拼音,写词语。

dàmòyān shān qiān chuíwàn záo()()()qīng bái qīng qiūfěn gǔsuìshēn()()()2.比一比,组成词语。

络()捶()凿()焚()洛()锤()函()烫()3.将下面的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快乐读书吧。

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流传久远的诗词名篇。

请试试看你积累了多少。

1).写出描写送别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写出描写春景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表达爱国情怀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表达思念家乡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写出描写亲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解释加点的字,并写出诗句的意思。

(完整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练习题附答案

(完整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练习题附答案

第3课《古诗三首》一、默写诗歌。

1.春城无处不飞花,。

日暮汉宫传蜡烛,。

2.,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

终日不成章,。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许。

,。

3.中庭地白树栖鸦,。

今夜月明人尽望,。

二.关于《迢迢牵牛星》阅读训练1.诗歌中景象有虚实之分,有眼之所见,有心之所想。

请指出诗中眼见之实景来。

2.“盈盈一水间”,“相去复几许”!开头为什么又有“迢迢”?请说说你的理解。

3.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抒发了什么感情?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4.诗中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的诗句是: ,。

5.赏析“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6.写一写《迢迢牵牛星》中叠词运用的妙处。

7.赏析“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8.赏析“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9.赏析“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三、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相关问题。

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参考答案一、1.寒食东风御柳斜轻烟散入五侯家2. 迢迢牵牛星札扎弄机杼泣涕零如雨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3. 冷露无声湿桂花不知秋思落谁家二、1.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河汉清且浅,盈盈一水间。

2.“迢迢”是诗人从地面仰视星空的视角感受,而“盈盈一水间”,“相去复几许”是从织女看牛郎的视角感受而来,所以一远一近,各不相同。

3.既是织女,也是思妇(诗人)。

抒发了虽近在咫尺而衷情难诉的愁苦。

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遭受各种束缚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现实。

4.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5.那阻隔了牵牛和织女的银河既清且浅,牵牛与织女相去也并不远,虽只一水之隔却相视而不得语也。

“盈盈”不是形容水,和下句的“脉脉”都是形容织女。

“脉脉不得语”是说河汉虽然清浅,但织女与牵牛只能脉脉相视而不得语。

6.这首诗一共十六句,其中六句都用了叠词,即迢迢、皎皎、纤纤、盈盈、脉脉。

叠词的使用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

特别是后两句,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跃然纸上,意蕴深沉,风格浑成,是极难得的佳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三首》同步测试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三首》同步测试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三首》字词积累练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1.日暮汉宫传(chuán zhuàn)蜡烛,轻烟散入五侯(hòu hóu)家。

2.迢(zhāo tiáo)迢牵牛星,皎(jiāo jiǎo)皎河汉女。

二、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这篇wén zhānɡ()讲述了一个忧伤的故事,读着读着,他的眼里满是泪水。

此时,树上qī xī()的wū yā()啼叫起来,他想到自己的身世,禁不住低声kū qì()。

三、下列加点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迢迢牵牛星(遥远的样子。

)春城无处不飞花(指春天的京城。

)B.纤纤擢素手(伸出。

)泣涕零如雨(落下。

)C.中庭地白树栖鸦(白色的地面。

)札札弄机杼(织布机。

)D.皎皎河汉女(明亮的样子。

)脉脉不得语(相视无言的样子。

)语句应用练四、诗句品析。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1)这两句诗点明了描写的季节是__________,描写的地点是__________,诗人透过“飞”字重点抓住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景物来凸显季节特征。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所呈现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对这两句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表达了大臣深受皇恩的感激之情。

B.表达了臣民对皇权的敬畏之情。

C.表达了诗人对天子宠幸之臣的愤慨之情。

D.表达了臣民对皇恩的渴望之情。

3.对“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去”在这里的意思是“距离”,这个字形象地写出了两位主人公隔河相望的情景。

B.“清且浅”说明河汉并不深广,诗人对两位主人公不能相遇充满了疑问。

C.“复”在这里的意思是“又”,写出了诗人对两位主人公不得相见的慨叹。

部编版语文6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同步课时练习共4套(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6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同步课时练习共4套(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课时练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暖和.(hé)镌.刻(juān)晃.眼(huăng)呐.喊(nà)B.渺.小(miăo)秉.性(bǐnɡ)血泊.(bó)瞑.目(míng)C.澄.澈(chéng)玷.污(diàn)袭.击(xí)杜撰.(zhuàn)D.恐吓.(xià)踉.跄(liànɡ)囚.禁(qiú)忌讳.(huì)2.烈火焚烧若等闲..()A.平常B.随便,轻易C.无端3.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白云生.处有人家(产生)B.停车坐.爱枫林晚(坐下)C.荷尽已无擎.雨盖(举)D.知有儿童挑.促织(用细长的东西拨弄)4.下列关于诗句中字的读音、字形和字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童孙未解供耕织”中“供”的读音是“gōng”,意思是“提供”B.“敲成玉磬穿林响”中“磬”的读音是“qìng”,它是一种金属打击乐器C.“漫卷诗书喜欲狂”中“卷”的读音是“juǎn”,它的意思是卷起D.“五千仞岳上摩天”中“仞”的读音是“rèn”,“摩天”的意思是很高的天二、填空题5.我能读准确写美观。

luò( )绎不绝千chuí( )万záo( )心急如fén( )6.照样子,写一写。

例:小金鱼游来游去小朋友______来______去小燕子______来______去7.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1)( )被挤在厚厚的幕布里,憋闷得满头是汗,我( )兴味盎然。

(2)( )多么远的剧场,我( )场场必到。

8.我爱学国学。

1.“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和______。

2.我国诗歌史上“小李杜”指的是李商隐和___________。

3.《书湖阴先生壁》的作者是______,唐宋____之一,诗歌的后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题
一、默写诗歌。

1.春城无处不飞花,_____________ 。

日暮汉宫传蜡烛,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_____________。

终日不成章,
_____________。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庭地白树栖鸦,_____________。

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

二、诗歌赏析:
(一)《寒食》
1.诗歌前两句用、两字点明仲春色;后两句用、点明享受特权的对象。

2.简单分析诗歌暗寓讽喻的特色。

3.今天人们用此诗中的渲染的美丽景色。

(二)《迢迢牵牛星》
1.诗歌中景象有虚实之分,有眼之所见,有心之所想。

请指出诗中眼见之实景来。

2.“盈盈一水间”,“相去复几许”!开头为什么又有“迢迢”?请说说你的理解。

3.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抒发了什么感情?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
4.诗中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5.赏析“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6.写一写《迢迢牵牛星》中叠词运用的妙处。

7.赏析“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赏析“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9.赏析“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三》《十五夜望月》。

1.作者在诗中描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景物。

“秋思”一词告诉我们,诗人描写的是___________天的景物。

2.“秋思”是一种清冷、孤寂,思念感怀的情绪,这从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等词可以看出。

“不知秋思落谁家”的疑问,我们很难作出具体的回答,但通过读诗,我们可以想象到有一个人一定是思绪满怀的,他就是
________________。

3.“十五夜”指的是_______节的夜晚,中国历代有_______的习俗。

(四)课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①你知道这首诗写得是什么节日的事吗?当时有什么风俗?
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③人们写文章表达思念情感时引用上面诗句最多的是哪一句?
答案
一、
1.寒食东风御柳斜轻烟散入五侯家
2. 迢迢牵牛星札扎弄机杼泣涕零如雨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3. 冷露无声湿桂花不知秋思落谁家
二、诗歌赏析
(一)
1.花柳汉宫五侯
2.诗歌不直接讽刺,而选择特权阶层生活上的某件事情加以描摹,含隐巧妙,入木三分。

3.春城无处不飞花
(二)
1.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河汉清且浅,盈盈一水间。

2.“迢迢”是诗人从地面仰视星空的视角感受,而“盈盈一水间”,“相去复几许”是从织女看牛郎的视角感受而来,所以一远一近,各不相同。

3.既是织女,也是思妇(诗人)。

抒发了虽近在咫尺而衷情难诉的愁苦。

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遭受各种束缚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现实。

4.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5.那阻隔了牵牛和织女的银河既清且浅,牵牛与织女相去也并不远,虽只一水之隔却相视而不得语也。

“盈盈”不是形容水,和下句的“脉脉”都是形容织女。

“脉脉不得语”是说河汉虽然清浅,但织女与牵牛只能脉脉相视而不得语。

6.这首诗一共十六句,其中六句都用了叠词,即迢迢、皎皎、纤纤、盈盈、脉脉。

叠词的使用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

特别是后两句,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跃然纸上,意蕴深沉,风格浑成,是极难得的佳句。

7.这是写景句。

“河汉”既“清”且“浅”,而且也相距“复几许”,并不遥远,可望却不可即,咫尺胜天涯。

这样就更加有力地强调了织女离愁别绪的哀怨。

8.诗句强调织女与牛郎虽只隔一水间,却只能用默默地眼神含情地相望来表达心中的渴念和爱慕情意。

“盈盈”“脉脉”两组叠词的运用,更突出地表达了织女对牛郎之间的缠绵情意。

9.这是描写织女手的特征、劳动的情景及其勤劳的形象。

“纤纤”一~词,写织女手的形态,纤细柔长。

“札札”叠词写出织女织布时不停的织机声,一个“弄”字形象地写出了机梭在
织布机上的飞动,同时也写出了织女织布动作娴练和纯熟。

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织女的姿态美,也意在写出织女的勤劳形象,更意在写出织女因思念亲人的孤寂苦闷心情。

(三)
1.庭院月光树木乌鸦露水桂花秋
2.冷白无声作者王建
3.中秋赏月吃月饼
(四)
1.重阳节插茱萸登高
2.表达了独自外在的游子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