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认识圆锥

合集下载

《圆锥的认识》教案【7篇】

《圆锥的认识》教案【7篇】

《圆锥的认识》教案【优秀7篇】圆锥的认识篇一第一课时本册总课时:15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324页的内容,以及做一做,练习四的第1、2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教学过程】:它的特征是:圆柱有三个面,有上下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有一个侧面是曲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

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

二、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圆柱的特征同学们掌握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几何形体,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图片:2、我们把象这样的几何形体叫做圆锥体,简称圆锥,我们所学的圆锥都是直圆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锥的认识》。

三、探究体验。

1、列举,提出问题。

同学们想一想,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你都看到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体的?学生联想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看到过哪类似这些物体的形状后,自由发挥。

如:2、认识圆锥的特征。

(1)认识圆锥各部分的名称请同学们观察下面图片,看一看、摸一摸,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同学们指认圆锥的顶点、底面和侧面,并请同学起来说一说。

(2)圆锥侧面的展开图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同学们,展开你丰富的想象,大胆地猜测一下,它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圆锥有一个顶点,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4、测量圆锥的高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平板来测量。

四、动手操做五、课堂练习1、2.《圆锥的认识》教案篇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24页的例1和"做一做',练习四的第1、2题。

教学目标:1、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

2、认识圆锥的高,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认识》PPT优秀课件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认识》PPT优秀课件

行业PPT模板:/hangy e/ P P T素材下载:www.1ppt.c om /suc a i/ P P T图表下载:www.1ppt.c om /tubia 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 e l教程:www.1ppt.c om /e xc e l/ P P T课件下载:www.1ppt.c om /ke j ia n/ 试卷下载:www.1ppt.c om /shiti/
3、反馈练习。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得到提高,个 性得到发展,我设计出了目标明确,重点突 出,层次分明的练习。
1)、出示各种立体图形让学生找出圆锥。
2)、说一说你见过的哪些物体是圆锥形的。
3)、用硬纸做一个圣诞老人的帽子,再量出 它的底面直径与高各是多少?
4、总结
让学生来总结本课的知识或 谈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
3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意思是:能把一本书读过百遍,其中的含义自然就领会了。出自《三国志•魏书》。
4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意思是:读书多了,下笔写文章就如有神助。出自(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5 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
意思是:没有才,宏伟的志向就不能实现;不学习,就不能成大才。出自6(明)郑心材《郑敬中摘语》。
二、教材处理
由于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他 们的动手能力,接受能力,分析问题 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明显的提 高,所以在教学时让学生动手实践, 交流合作,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亲自 体验感知圆锥的特征与测量高的方法。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并根据具体情况 想出多种测量高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我对教材的 分析、挖掘,本节课主要用实践探究的教 学方法。首先让学生根据学具触摸探究圆 锥的特征。然后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测量高的方法。然后让学生练习、总结新 知。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新知, 交流体会新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第8课时 圆锥的认识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第8课时  圆锥的认识

3.2cm:320m 1.2:0.3
������ ������������ =
������������
m
���1������.���5������:������������������ ������
������. =
������������
− ������. ������������ ������������������
2.判断题。 (1)圆锥的高是指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
(√ ) (2)在一个圆锥中可以画出无数条高。 ( × ) (3)把圆锥的侧面展开可得到一个圆。 ( × )
=
28������������������������������ =
������������������ =( )������������
如果把圆柱的上底面慢慢地缩到圆 心时,圆柱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你认识这个新图形吗?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
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锥体,简称圆锥。
测量时,圆锥的底 面要水平地放。
讨论 怎样测量圆锥的高?
上面的平板要水平放 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动手做一做 转动起来是一个圆锥。
如图所示,把一张 直角三角形的硬纸 贴在木棒上,快速 转动木棒,பைடு நூலகம்看转 出来的是什么形状。
做一做 指出下面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侧面

底面



侧面
侧面

底面
1.下面图形以红色线为轴快速旋转后会形成什么图形? 连一连。
3 圆柱与圆锥
第1课时 圆锥的认识
2-2%= 2×2%= 3.6%+15%= ������. ������������������=

认识圆锥的教学设计6篇

认识圆锥的教学设计6篇

认识圆锥的教学设计6篇认识圆锥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完整、准确地掌握圆锥的基本特征及各部份的名称,认识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学习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圆锥的认识》这部份内容有:圆锥的特征、圆锥的底面、圆锥的高、圆锥的侧面及它的展开图。

圆锥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立体图形,圆锥在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有很多,课的开始,就让学生用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圆锥入手,概括中圆锥的几何图形。

然后通过观察、比较的认知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

2.教材重点圆锥的特征及各部份名称。

3.教材难点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教学对象分析圆锥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立体图形的最后一部份内容。

前边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立体图形,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观念。

头脑中几何表象较丰富。

在教学中,突出“观察、对比、操作、分析讨论,大胆探索,总结规律”的学法指导。

发展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主动、生动地在活动中学习数学。

教学策略及教学法设计本节课主要通过网络和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主动的教学情境中,集体讨论归纳出圆锥的特征。

另外,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注重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同时加深对圆锥的认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游戏导入师:首先和同学们玩个游戏:奇思妙想,想象一下把我们学过的这些平面图形高速旋转能得到什么立体图形?出示:圆形、长方形、梯形、直角三角形学生大胆猜测后,教师用准备好的教具演示。

师:今天我们先来研究由直角三角形旋转得到的立体图形——圆锥。

(板书课题)认识圆锥的教学设计篇2教学内容:教科书p23-26的内容,p24“做一做”,完成练习四的第1、2题。

教学目标:1、认识圆锥,圆锥的高和侧面,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能根据实验材料正确制作圆锥。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锥的认识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锥的认识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锥的认识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锥的认识
3.填空题。 (1)圆锥的底面是一个( 圆 ),圆锥的侧面是一个 ( 曲面 ),从圆锥的顶点到( 底面圆心 )的距离是 圆锥的高。 (2)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得 到的图形是( 圆锥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锥的认识
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 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圆锥 只有一条高。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锥的认识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锥的认识
作业1:预习下一课。 作业2:完成对应的练习题。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锥的认识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锥的认识
(3)下面哪些图形是圆柱?哪些是圆锥?是圆柱的 画“△”,是圆锥的画“○”。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锥的认识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锥的认识
4. 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圆锥的高一定比它的底面直径长。 ( × )
(2)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
怎样测量圆锥的高?
上面的平板要水平放 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转动起来是一个圆锥。
如图所示,把一张 直角三角形的硬纸 贴在木棒上,快速 转动木棒,看看转 出来的是什么形状。
知识提炼 圆锥由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两部分组成。
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从 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圆锥只有一条高。
3.5 圆锥的认识
1. 正确地认识圆锥,了解圆锥的特征以及圆锥的 各部分名称。(重点) 2. 通过动手操作实验,理解并掌握圆锥的高的测 量方法。(难点)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 底面 ),圆柱周 围的面叫做( 侧面 ),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 离叫做( 圆柱的高)。

六年级下册数学讲义-圆锥的认识和体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应用-人教版(含答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讲义-圆锥的认识和体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应用-人教版(含答案)

圆锥的认识和体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应用学生姓名年级学科授课教师日期时段核心内容认识圆锥及其体积;掌握圆柱及圆柱体积应用课型一对一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2、理解圆柱、圆锥体积的推导过程;3、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运用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运用圆柱与圆锥的关系解决问题。

重、难点重点:教学目标1、3 难点:教学目标2、4课首沟通1、还记得圆柱吗?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吗?2、你能说说我们解决圆柱的体积的计算方式是什么?知识导图课首小测1.一段圆柱形钢材长5米,横截成三个小圆柱表面积增加了40平方厘米。

如果每立方厘米钢重 7.8克,这段钢材重多少千克?2.一个圆形罐头盒的底面半径是5cm,高是18cm。

它的体积是多少?导学一:圆锥的认识和体积知识点讲解 1:圆锥的认识圆锥是由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两部分组成的。

(1)底面:圆锥中圆形的面就是它的底面,它有一个底面。

底面的圆心、半径、直径和周长分别叫做圆锥的底面圆心、底面半径、底面直径和底面周长,分别用字母O、r、d和C表示。

(2)侧面:圆锥周围的面就是它的侧面。

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3)高: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就是圆锥的高,高用字母h表示。

圆锥只有一条高。

例 1. 圆锥的底面是一个( );侧面是一个( ),侧面展开是一个( )。

例 2. 圆锥的高是指从圆锥( )到底面( )的( )。

【学有所获】测量圆锥的高:“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我爱展示1.圆锥有()条高2.画出下列每个圆锥的高知识点讲解 2:圆锥的体积一个圆锥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圆锥的体积。

圆锥的体积的计算公式: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V圆锥=S h推导公式: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与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推得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例 1. 如图,先将甲容器注满水,再将水倒入乙容器,这时乙容器中的水有多高?(单位:cm)【学有所获】同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

小学数学知识归纳认识圆锥体和圆锥体的性质

小学数学知识归纳认识圆锥体和圆锥体的性质

小学数学知识归纳认识圆锥体和圆锥体的性质圆锥体是初等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几何图形,它与圆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文将归纳总结圆锥体的概念、性质以及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一、圆锥体的概念在几何学中,圆锥体是由一个平面沿一条封闭曲线(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移动而形成的立体图形。

简单地说,圆锥体可以看作是一个封闭于尖顶和底面上的圆的立体。

二、圆锥体的性质1. 圆锥体的底面圆锥体的底面为一个圆,其半径与圆锥体的形状有关。

根据底面的不同形状,圆锥体可以分为圆锥、正圆锥和斜圆锥。

2. 圆锥体的侧面圆锥体的侧面连接圆锥的顶点和圆锥体的底面上的点。

侧面可看作是由许多不相交的直线段组成的。

3. 圆锥体的顶点圆锥体的顶点是圆锥体的封闭曲线上的一个点,它与底面上的点以及侧面上的点都有一定的关系。

4. 圆锥体的高圆锥体的高是指圆锥体的顶点到底面垂直距离的长度,可用垂直高度来表示。

高度大小也与圆锥体的形状有关。

5. 圆锥体的体积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为V = (1/3)πr²h,其中r为底面半径,h为高度。

根据不同底面的形状,计算公式也会有所变化。

三、圆锥体的应用圆锥体是几何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圆锥体的应用场景:1. 圆锥形的堆沙子当我们堆沙子或堆土的时候,由于松弛效应,堆放的形状通常呈圆锥形。

圆锥形的堆沙子在稳定性方面更有优势。

2. 圆锥形的路障在道路交通管理中,圆锥形的路障被广泛使用。

圆锥形的设计使其能够在道路上清晰可见,以提醒驾驶员注意安全。

3. 圆锥形的帽子圆锥形的帽子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一般由圆锥体的形状和底面的圆帽组成。

帽子可随着个人的品味和需求而具有不同的外观设计。

综上所述,圆锥体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几何图形之一,它与圆的关系密切,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和应用。

通过学习圆锥体的概念和性质,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圆锥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圆锥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圆锥的认识》教案一、教材分析1.1 教材背景本节课是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的一部分,主要讲授《圆锥的认识》相关知识。

1.2 教材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能够理解什么是圆锥。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圆锥的基本特征和元素。

•能够辨认圆锥的各个部分,并说明它们的作用和作用范围。

•能够通过小组活动和讨论来加深对圆锥的认识和理解。

1.3 教材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圆锥的定义及其分类•圆锥的元素和基本特征•圆锥的各个部分及其作用二、教学设计2.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了解圆锥的定义及其分类。

•理解圆锥的基本特性和元素。

•能够准确辨认圆锥的各个部分及其作用。

2.2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圆锥的定义及其分类、圆锥的元素和基本特征、圆锥的各个部分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学生对圆锥的三维结构以及各个部分的作用理解程度。

2.3 教学策略•以讲授为主,结合实物、图像、PPT等教具,让学生感性认识圆锥、理解圆锥的各个部分及其作用。

•采用引导式提问、小组探究等学生主动参与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加深对圆锥的认识和理解。

•以项目实践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巩固所学知识。

2.4 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Step 1:引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已知的物体,如冰激凌、喇叭等,认识圆锥的外形。

Step 2:讲解•讲解圆锥的定义及其分类。

•讲解圆锥的元素和基本特征。

•讲解圆锥的各个部分及其作用。

Step 3:实物展示通过实物或图片等教具,让学生感性认识圆锥的各个部分及其作用。

Step 4:小组探究让学生分成小组,自主探究、发现圆锥的特点和各个部分的作用。

Step 5:讨论每个小组展示探究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加深理解。

Step 6:项目实践让学生设计制作一个圆锥模型或简单的工具,检验和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3.1 课堂表现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发言情况、思考问题的深度、参与课堂活动的程度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金东升教学内容:小学教科书十二册《圆锥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知识技能:创设情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动口、动手又动脑,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自主学习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强化
演示:出示一支圆柱形铅笔。

教师问:大家看这支铅笔是什么形状的?你能说说它具有什么特征吗?
生:是圆柱体。

它的特征是:圆柱有三个面,有上下两个底面,
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有一个侧面是曲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

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

二、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圆柱的特征同学们掌握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几何形体,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
课件:用转笔刀削铅笔,把削成的笔尖部分(圆锥体)垂直切下来。

问:这还是圆柱体吗?被切下来的是什么几何形体呢?
生:不是。

是圆锥体。

师揭示课题:我们把象这样的几何形体叫做圆锥体,简称圆锥,我们所学的圆锥都是直圆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锥的认识》。

板书课题
三、探究体验。

1、列举,提出问题。

同学们想一想,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你都看到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体的?你也可以把课下收集的圆锥形物体拿出来给大家看
生1:冰激凌外壳的形状是圆锥体的。

生2:有的帽子的形状是圆锥体的。

生3:漏斗的形状是圆锥体的。

生4:盖房子用的铅锤的形状是圆锥体的……
展示生活中的圆锥图片。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你能发现圆锥有什么特点?
请同学们拿出圆锥体模型,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也可以猜一猜你能发现什么?
生:手拿圆锥体模型观察、想。

师:把你观察到的,感觉到的告诉给你小组的同学,小组同学共同探讨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
小组交流、讨论。

教师深入小组和学生一起进行探讨。

师:哪组愿把你们的研究成果展示给大家。

生汇报:
A、圆锥的特征。

①圆锥有一个尖尖的部分,摸起来很扎手。

我们把它叫做顶点。

②圆锥有一个弯曲光滑的面,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侧面。

这个面是曲面。

③圆锥有一个圆形的面,我们可以把他叫做底面。

B、圆锥的高
①我们发现圆锥的高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之间的距离。

②圆锥的高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我们认为圆锥只有一条高。

③圆锥的高是圆锥的底面到顶点的线段的长。

师:同学们对于圆锥的高有几种不同的看法,谁的说法是正确呢?请同学们小组进行讨论。

生:小组进行讨论。

师:哪些同学同意某某的说法。

老师也同意这位同学的说法。

请同学们仔细看屏幕。

(课件演示圆锥的高)
师:这条黑色的虚线就是圆锥的高。

谁愿意说说圆锥的高指的是什么?
生试说圆锥的高:
圆锥的高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

圆锥只有一条高。

因为圆锥只有一个顶点和一个底面圆心。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24页看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谁来读。

(指名读、齐读高的定义)
师:哪一组还有发现。

C、圆锥的侧面展开。

我们发现圆锥的侧面展开是扇形。

(举起给同学们看,一名同学把展开的图形贴在黑板上)
教师用课件演示侧面展开的过程。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请同学们拿起圆锥体模型,小组同学互相说说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师:谁愿意到前面说说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3、探究测量圆锥高的方法。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圆锥的特征及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我们知道圆锥的高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1)刚才我们在透视图上找到了圆锥的高,那像这样的物体,它的高看得见吗?看不见怎么能知道它高多少呢?你有办法吗?下面就请同学们三人一组,测量黄色圆锥体和绿色圆锥体的高,小组内先讨论一下,再利用手中的工具,动手试试看,有困难的可以看书本。

(2)汇报测量的步骤及测量结果。

你们小组测出来是多少?你们呢?还有不同的结果吗?
你们是怎么测的?来,上台演示一下。

大家是这样测的吗?
学生汇报:
生1:我们小组是这样测量的,先把圆锥底面放平,用直尺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用三角板竖直地量出圆锥的高
生2:我们小组的方法和他们的差不多,只是用小尺竖立在桌面上,然后用三角板通过顶点与直尺垂直。

生3:我认为这种方法比第一种测量准确。

因为三角板这样放在圆锥的顶点上可以与直尺保持垂直,准确地测量出高
生4:我们是这样测量的,把圆锥的底面朝下倒立在桌面上,把小尺放在圆锥的底面上,然后用三角板垂直地测量出顶点到底面之间的距离。

生5:我认为这种方法不太好,因为这种方法不能使用于所有的圆锥,比如,一个大的小麦堆,能把它倒过来测量它的高吗?
生6:我们认为不管用什么方法,都应该注意小尺测量时要从“0”刻度开始。

(3)为什么垫板要放平,尺子要竖直?(其实这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对边相等,利用这一原理,我们把看不见的高平移到圆锥外面来测了。

教师在透视图上作图演示。


(4)照电脑的样子再测红色圆锥体的高。

有没不同意见?
师:我们在测量时,有时用尺是不太方便的,我们利用字典或厚书等材料帮助测量,是很可取的。

我们的测量只要方便好操作,能测准就行。

4、看书质疑,启迪思维。

5、想象,对圆锥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出示直角三角板:把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紧贴桌上,握住一个角的顶点旋转一周,会形成一个什么形体?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圆锥体的什么?
三、实践辨析
1、找一找,哪些图形是圆锥体?(略)
2、判断
(1)圆锥有无数条高()
(2)圆锥的底面是一个椭圆()
(3)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4)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上任意一点的连线叫做圆锥的高() 3问题同桌交流说说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并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指名回答后,整理入下表:
四、巩固新知,畅谈感受
师:通过本节的学习,你获得什么新的收获,有什么感受?
五、作业
用圆规、剪刀,硬纸板按教科书图样做一个圆锥,想办法测量出它的高和底面直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