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传输网网络层次划分的探讨
中国移动本地网TD-LTE分组承载网规划探讨

索 ,并获得 了不 同程度 的建设成效,2 0 1 3中国移动本地 网的
T D . L T E基 站 建 设 建 设 己 经 超 过 十 几 万 。
建L 3层形成 P T N核 心层这两 种方 式实现将 L 3功能 成功 引 入 P T N 核 心层 。这就 需要把所 有用于传 输 的核心机房 其业
低延时 以及高频谱等优势特性赢得 国际业 界的认可 和青 睐“ 。
中 国移 动 经 开 始 启 动 了 关 于 扩 大 T D . L T E规 E分 组承载 网 中, 可通 过在本来 P T N核 心层上进 行设备升 级 , 然后 在核 心层进行新 建 L 3层 以 及 新
( 3 ) 接入层 。 L T E分组 承 载 网 中 的接 入 层 主 要 呈 现 H { 环网
式的网络结构 以及扩容频繁等特 点。 根据 当前建设情况看 , 对 无 线 基 站 房 选 择 合 适 的地 址 面 临着 较 大 困 难 ,例 如 出现 越 多
数量的拉远站 , 传 输 节 点 的 数 量 同基 站 数 量 难 以准 确 匹配 等 。 进 行 环 路 带 宽 的估 算 可参 考 以 下 建 议 对 策 。① 针 对 G E 环 路 所 附带 的 T DB B U> 1 6个较为密集 的的业务 区, 可将其升级 至 1 0 GE的 接 入 环 ; ② 新 建环 路 时 综 合 L T E的 需 求 , 新 建 站 的
2 0 1 5 年 第 1期
信 息 通 信
I NF ORMAT1 0N & COM M UNI CAT I ONS
2Ol 5
( 总第 1 4 5期 )
( S u m . N o 1 4 5 )
中国移动本地 网 T D. L T E分组承载 网规划探讨
本地传输网(SDH)网络优化研究

近年 ,由于 电信 市 场进 入 全业 务竞 争 时 代,3 G、
数据业务的大量应用 ,要求传输网络 I P化 ,而 P N 网 T
管道是传输 网的底层 传输资源 。管道网的评估 主要 从管道覆盖率、管道安全性 、管道资源利用率 3 个方面
进行考量。
2 12光 缆 网络评 估要 点 ..
络融合传输 网可靠性 与数据 网的灵活性 ,在拥有全面电
信级特性和强大管理 能力 的同时 ,又继承 了良好的可扩
展性 ,并具备高效的统计复用能力 ,能适应高价值分组 业务 的承载要求 ,从长远看有取代 S H 网络的趋势。 D 在 网络结构方面,本地传输网络按分层分割的方式 进行建设 ,一般 分为核心层 、汇聚层 、边缘接入层。核
摘 要 本文先简单介绍本地 传输 网的概念 以及 目前传输 网的主要特点 ,然后基于对本地 传输 网的认识,提 出传输网 络优化需要考虑 的几方面 的问题 。接着通过对 目前国内地传输网的需 求和存在问题 的分析 ,提 出对传输网优
化 的必要性和 目的。文章 中引出了对传输网络优化的问题后 ,紧跟着 明确 了传输网络优化的原则 ,接着对 网
T E LE c o M E N G I E E R I G TE c H N | s A N O S T N D A R D I A T | N N N c A Z o
本 地 传输 网 ( D S H)网络优 化研 究
秦铭 ( 中国移 动通信 集 团广 西有 限公 司柳 州 分公 司,柳 州 4 0 0 1 50) 5
心层 负责 以大颗粒 业务 的调度 和多业务 处理为 主要任
光 缆 网络 的评估 主要 从光 缆敷设 方 式、光 缆路 由
浅谈本地中继传输网网络规划方法

我 们 都 知 道 本地 传 输 网络 的规 划 方 法 一 般 由网
‘ ・
¨1 {
络 现 状 描 述 及 分 析 、 业务 需 求 预 测 、 网络 发 展 思 路
十 t
。
■
j
和 策 略 、 建 设 需 求 及 投 资估 算 等 几 方 面 内容 。 中 继
传 输 网规划 也遵 循这 个规 律 。
更 加 简 单 清 晰 , 便 网 络 的规 划 、管 理 、维 护 、使 设方 式等 实际 的地理 信息 。并注 意 图、表和 所论 述 内 方 用 , 而 把 网 络 分 为 中 继传 输 层 与 接 入 传 输 层 。 中 容的一致性。 从 继 传 输 节 点 之 间 的 传 输 系 统 、 光 缆 称 为 中 继 传 输 层 。 下 面 我 们 就 如 何 对 中继 传 输 层 进 行 网 络 规 划 的 方法 做一 些 探讨 。 图例 : 鹰潭某运营商 本地 中继传输光缆现状 图
网过 分跟 随交 换组 网 。在组 网速 率的选 择 上 , 分 本 部 地 网存在 对高 速率 系统 的偏 好 。对业务 流预 测不 准 ,
四、中继传输网网络发展思路和策略
其 他 及 备 用 带 宽 的 需 求 预 测 , 了 应 付 到 一 些 为
突 发 性 业 务 和 无 法 预测 的业 务 还 需 要 预 留一 定 得 网 络带 宽 。
当环上 存在 大量汇 聚型 业务 电路 时 , 核心 节点 在 测 ,由 相 关 的 网 络层 面 提 供 具 体 的 需 求 , 输 网 络 传 环上 相 邻或其 他布 点不 合理 , 大大 影响 环上 带宽 与 直 接 采 用这 些 数 据 , 为传 输 带 宽 需 求 预 测 的 输 入 会 作 设备的利用率 。 项 。 网 络 带 宽 出 租业 务 受 当地 的社 会 经 济 情 况 、 业
中国联通牡丹江本地传输网建设探讨

文◎ 郑君和 ( 中国联通牡丹江分公司通信设备运行维护部 黑龙江牡丹江 )
摘要 :通过 多年 来在本 地传输 网络建设
和 维 护 工作 中积 累的 经 验 , 对 牡 丹 江 本 地 网 必 组 网 复 杂 ,而 且 不 易 管 理 。 因 此 , 根 据 各 线 型或 星 型 接 入 方 式 。
作 为传输 的介质 ,光纤 以其价格便 宜 、
传 输 性 能 优 越 、 容 量 大 等 优 势 在 传 输 领 域 应
线 、光缆进 出局方便 )的局 ( )、基 站或 站 P P 房 ,机 房 应 该 考虑 到 以 后 发 展 的 需 要 。 o机 汇 聚 层 节 点 应 适 当 分 散 , 以方 便 边 缘 层 节 点 的接 入,每个 汇聚点所 带基站应 尽量属 于 同 个B C S 或数据 中心局 ,为了保证业务网的安 全性,每个汇聚点所汇聚的S H 的数量…般 D环 应 在 3 5 ,汇 聚 的边 缘 层 节 点 的 数 量应 少 于 个
用 比较广泛 ;无线 以其安装方 便 、环境 适应 性 好 等 优 势 在 小 容 量 、 地 形 复 杂 区 域 应 用 比 较经济 :经过近 两年 的建设 ,中国联通牡 丹 江本地 网逐步 从前期 的微波传 输 向以光 纤传
输为主 演变 。光 缆线路 建设可 以采取多 种方 式 ,比如跟随市 政建设 规划 ,争取在道路 建 设的 同时建设管 道;联 合其他运 营商共 同建 4 个。每个汇 聚环都应 该直接 与相关 的核心 设 , 以 降低 建 设 成 本 ,节 约 投 资 。 O 层节点相 连 ,以避 免 出现 过多跨环 的业 务, 2 1新建光缆线路建设思路 . 环 间互 连 节 点 最 好 有 2 。 个 中 国 联通 牡 丹 江 本 地 传输 网 中城 镇 的 个别 县区 的业 务发展潜 力较 大或业 务接 入 的分 散性较 大,也可 以考虑设 立一些汇 聚 层 节 点 首 先 进 行 分 区 汇 聚 后 , 再 传 输 到 核 心
浅析本地传输网优化

佳。 网管系 统 的 E CC网络 欠规 划 , 网管信息 传送 、 使
开销 字节 的传 送解 读 等速 度欠 佳 ,造成 管理 的时效
目前 ,单 一业 务经 营 的电信 企业 朝着 全业 务经 性低 。对 电路 的通 道 规划 缺乏 对 电路等级 的 分级管
足 , 是通 道 利用 不高 的原 因 ; 道 使用缺 少整 体规 也 通 划或在 整体 规 划下 由于电路 的紧急 开通 ,而造 成 的
电路 运行混 乱 , 使 电路调 配 日益 复杂 、 端上 下 电 致 局 路难度 增加 、 叉矩 阵浪 费严 重 且使 用不均 衡 、 交 电路 运 行 的清 晰度低 ; 路纤 芯 的规 划分 配不合 理 , 线 限制 了设备 组 网 的灵活 性 , 在 大范 围纤 芯迂 回的现 象 ; 存 管理不 到位 , 芯使 用混 乱 。 纤
理考 虑 , 实现 S A 的 电信 服 务较 为 困难 。 L
3 高 效性 偏低 )
网络通 道 利用 率偏 低 ,特 别是 综合业 务运 营商
存在 不 同业务 网 的不 同传输 网时 , 道大 量 闲置 ; 通 因 前期设 备性 能 的局 限造 成 的对新 业 务接入 能力 的不
机 , 现有传输 网进行 优 化显得非 常必 要 。 对 传输 网 的
维普资讯
20 0 6年 第 8 期
吴 杰 ,韦 炜
( 中国联 通 贵州分 公 司 ,贵 州省 贵 阳市 5 0 0 ) 5 0 3
摘 要 文章总结了对本地传输 网的认识 ,通过对 目 国内本地传输网的需求和存在 问 前
题 的分析 , 出 了传输 网优 化 的必要 性 , 对优 化 的流程 、 化 的 实施 等 思路进 行探 讨。 提 并 优
简要讨论本地传输网网络评估要点

设备 组 网部 分 的评 估涉 及 的 内容相 对较 多 , 是 全 网评估 的重点 和难点 ,其主要 内容包括 设备组 网 性 能评估 、 设备 资源和性 能评估 两大部分 。 设备组 网 性 能评估包 括 网络 架构评 估 、 网络 容量评估 、 设备 组
图 2 对 网络 现状 资 料 的 采集 流 程 示 意 图
b 光缆 路 由安全性 : ) 通过 分析 现有 光缆 物理路 由的成环情 况 、 出局光缆 的路 由情 况 , 出影响 网 进 找 络安全 性能 的问题 点 , 以便后 期 网络 的优化 改造 。 C )光缆 路 由 通融 性 : 过分 析 重 要 节点 ( 括 通 包 骨 干 、 聚节 点 ) 的光缆 路 由通 融性 情 况 , 以充 汇 间 可 分把握 重要节 点问路 由的情 况 ,分 析重要节 点间组
维普资讯
日
李发 良 朱直达 : 简要讨论本地传输网网络评估要点
简要讨论本地传 输 网网络评估 要点
B i f s u so n E a u t n E s n il f o a r n p r t r re c s in o v la i s e t so c l a s o t Di o a L T Ne wo k
又 和 网络规划 、 工程建 设密不 可分 。
传送需求 转移 。此外 , 随着 电信 运 营竞争 日益激 烈 ,
以及各类 新业务 的发展 ,对 本地传 输 网的网络 品质 和维护效 率提 出了更 高的要求 。因此 , 评估 、 析本 分 地传输 网 网络存 在 的各 种 问题 ,有 针对性 地提 出 网 络建设 和整改建 议显得 非 常必要 。依据 网络评估 结 果, 通过 网络优 化调 整 , 整合 现有 的各方 面优 势和 可 解决存 在 问题 , 提高传 输 网的可用性 , 使传 输 网的资 源潜力得 到充 分的发挥 , 网络 结构更 清晰 、 网络 运行
本地传输网规划与优化探讨

由于链 型 结构 缺 乏 保护 ,但 如果 郊 区及 野 外基 站 地形 复杂 、
个别节点孤立 ,组建环 网困难或投资较大时,也可以考虑采甩链
型结构作 为补 充 ,但 每条链 路 上的节 点数 目一 般不 要超 过3 。 个 由于15M / 5 bs 环路都采用通道保护的方式,在边缘层有些区域 采 用 15M / 成完 整 环路 有 困难 的情况 下 ,可 以采用 15M / 5 bs 组 5 bs 设 备 配合 汇聚层 高 速率设 备 的V 4 隙组 环 。 C时 在 具体 的建 设 中 ,如 果一 次 性建 设 整 个 网络 实施 困难 ,可 以 按 照统 一规 划 、分步 实施 的办 法进行 建 设 。 2. .4用户接入层 2
构模型 ,提 出本地传输网的建设原 则。
关键词 传输网 ;通道 ;时隙 ;逻辑环 ;微 波;保护 中圈分类号 T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 6 1 ( 1 0 1 0 9 — 2 N95 6 3 9 7 一2 2 5 — 0 2 0 0 )
1本地传输 网存在的问囊
自2 0 年起 ,联 通 开 始有 意识 地 进行 较 大 规模 本 地传 输 系统 02 建 设 ,并 逐 步建 设 成一 个 分层 组 网结 构 、有 一 定规 模 的本 地 传输 网络 ;但随着各项业务的高速发展 ,特别近年来大量的新增基站 作 为边 缘 接 人层 网络设 备 加入 到 本地 传输 网络 中 ,并 出现 同一本 地 网有 多厂 家设 备 的 现象 ,使 得 本地 传 输 网呈 现 网络 安 全性 差 、 灵 活 性差 、扩展 性 差 、调 度 管理 难度 大 等 问题 ,另一 方 面也 使得 本 地 传输 网络 的业 务适 应 能力 差 ,资源 利用 率 整体 不 高 ,制 约着 中国联 通各 项业 务的 开展 。 因此 有 必要 对现 有 的 本地 传 输 网进 行统 筹 规 划 、优 化 ,提 高 传 输 网 的可 靠性 和 灵 活性 ,以及 网 络 的业 务适 应 能力 。 首先 简 要 总结存 在 的问题 : 1 光 缆资 源分 布不 均 匀 ,光缆 路 由单一 情况 在某 些 区域很 突 ) 出 ,不 能形 成完 善 的环路 保护 。 2) 缆纤 芯未 分层 使用 ,在不 同的 网络 层存 在共 用光 缆 的情 光 况 ,对上 层承 载业务 存在 很 大的安 全 隐患 。 3 )光缆 芯数 种类 多 ,分支 多 ,接 口多 ,造成 线路 损耗 加大 , 很难 实 现 光缆 层 面 的纤 芯 自动 调度 ,组 网时 光纤 迂 回节 点 繁多 , 存在 严重 的安 全隐 患 。 4 )网络 结构 不合 理 ,尤其 是不 同层 次 网络 互连 结构 ,有单 节 点失 效 隐患 ,易 出现整 个接 人环业 务 中断 的问题 。 5 )电路 承载 路 由单一 ,容灾能 力 差 ,没 有 路 由 、系 统分 担功 能 ,易 出现 某传输 节点 故 障而影 响整体 局 向的业 务 承载 ; 6) 多厂家 混合 组 网 的情况 下 ,层 次 或平 面建 设不 合理 ,造 在 成 网络 调度 与管理 难度 增大 ,阻 碍 了业 务 的开通 。 2 本地传输 网网络模型与规划建设原则
网络的三层架构

网络的三层架构
计算机网络是指不同地点的一组计算机与设备之间用一定协议进行信息交互的网络。
在网络的体系结构中,有一种叫做“三层架构”,也就是把网络的功能分成三个层次,每
一层次都提供一个服务。
首先是应用层,我们创建的所有应用程序都安装在应用层。
网络应用程序和内容必须
要通过应用层才能访问网络。
Windows、Linux、Mac OS 都安装在应用层,我们在浏览器
上访问的网页也是这一层的服务。
接下来是传输层,传输层的功能就是把数据以某种协议传输到网络中。
TCP 和 UDP
就是传输层的两种主要协议。
使用不同的传输层可以实现不同的功能,比如音频和视频的
传输,文件传输等。
最后一层是网络层,它负责把数据向不同的网络中发送,比如从本地网络到全球网络。
IP 协议就是这一层的主要协议,我们可以通过 IP 协议和 DNS 协议来实现网站的访问和
网络流量的控制。
这三层架构可以让网络工作非常高效,真正改变了人们之间的陆地联系和信息交流方式。
上层应用可以使用不同的数据传输方式,用更少的资源实现更高的网络服务。
而处在
最底层的网络层则负责与其他网络层之间的接口,使所有网络功能能够正常协作、有序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8
刘成助理工程师,本科学士,主要从事广东电信传输网络的
规划工作。
本地传输网网络层次划分的探讨
The Research o n Hiberarch y of Local
Transmissio n Net work
刘成
(广东省电信公司科学技术研究院)
摘要探讨了本地传输网络在网络发展与演变的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层次划分,并讨论了如何进行中继传输
节点的确定以及网络层次划分在网络规划和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关键词本地传输网接入网网络层次划分
资源管理
1现有本地传输网层次的划分
传输网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网络,由众多的传输节点和传输链路组成,为便于网络的管理与规划,必须将传输网络划分成若干个相对分离的部分。
通常传输网络按其地域覆盖范围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国际传输网、国内省际长途传输网、省内长途传输网以及本地传输网。
本地传输网可划分为中继传输层和接入传输层。
目前大部分本地传输网是作为交换网的配套来进行规划建设的,本地传输网络层次的划分亦是以交换网的交换局设置为基础进行的,即交换局与长途交换局之间以及交换局之间的传输链接为中继传输层,交换局与接入网点/用户驻地网之间的传输链接为接入传输层。
近年来,随着视频、数据等各类业务网络的发展,把传输网定义为交换网的配套已不再适应现在及将来的网络发展,而应将传输网作为独立的各类业务网的统一传送平台,以有效地承载现有各种业务网、支撑网及网元出租业务。
因此本地传输网络的层次的划分也要作相应的调整。
另一方面,由于目前的本地网基本上以行政上的城市作为划分,对于一个城市中各个县、镇之间以及县中心的传输,是将其定义为中继传输还是接入传输,没有明确的定义,各个地方也是根据自己的理解而将其进行划分。
传输网络的划分,应该摆脱这种行政划分的束缚,根据传输网络自身发展的规律,对中继传输和接
入传输进行明确的定义和划分,以适应网络发展的需要。
2新形势下本地传输网层次的划分
随着视频、数据等业务的发展,在一些局所中增加了IP 业务网设备、基础数据网业务设备以及视频业务设备等,这样,我们的电信机楼逐渐发展成为开展各类业务的综合业务节点,而不仅仅是作为电话交换网的节点。
在这种新形势下,本地传输网在网络层次的划分上依然可以分为中继传输层和接入传输层。
不过,网络层次的划分不再以交换局的设置为基础进行,而应以具有一定规模的综合业务节点的设置为基础进行,即综合业务节点之间的传输链接为中继传输层,综合业务节点与接入网点/用户驻地网之间的传输链接为接入传输层。
对于某一个本地网,为了明确地区分中继传输层和接入传输层,我们可以从传输网的角度,把本地网内的所有局所,依据其在各层网络中的地位以及业务的流量流向,分别定义成中继传输节点或接入传输节点。
属中继传输节点之间的传输系统为中继传输层,属于接入传输节点与中继传输节点之间以及接入传输节点之间的传输系统则称为接入传输层。
另外,中继传输层根据需要可进一步划分为骨干传输层和中介传输层。
骨干传输层由本地网传输枢纽局和其他骨干中继传输节点构成,骨干传输层主要用于中继传输节点之间的电路转接,也兼顾到骨干中继传输节点间端-端电路的需要;中介传输层则主要实现骨干中继传输节点与普通中继传输节点之间以及普
广东通信技术
G UAN GDON G COMMUNICATION TECHNOLO GY
2003年1月第23卷第1期Vol.23No .1J anuar y 2003
技术交流
39
图2中继传输层不进行再划分的传输网络
图1中继传输层划分为骨干层与中介层的网络
(下转第44页)
通中继传输节点之间的传输链接。
在实际的层次划分过程中,各本地网的情况和组网结构各有特色,因此,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划分骨干传输层和中介传输层。
如果在网络组织中有几个中继传输节点对业务有明显的汇聚和转接作用,且业务量在整个本地网的业务量中占有较大比重,可设置骨干中继传输节点,将中继传输层划分为骨干和中介两层(如图1所示)。
如果网络组织是网状网,且无明显的业务汇聚点,或者有较多的业务汇聚点,而每个汇聚点在本地网传输中业务量所占的比重并不大,则可以不设置骨干中继传输节点,把中继传输层看成是一个整体,不再进行层次的划分(如图2所示)。
3中继传输节点与接入传输节点的界定
中继传输节点与接入传输节点的界定必须依据节点处在各层网络中的地位、网络组织以及节点的业务流量流向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还要充分考虑将来的网络发展与需求。
通常,一个中继传输节点会与多个其他的中继传输节点之间具有直接的通道层连接,并可能会对多个接入传输节点的业务进行汇集和转接,其负荷的业务量具有一定的规模;而接入传输节点由于处于网络的边界处,业务量一般不大,且大部分业务量汇集于某一个中继传输节点。
一般来讲,目前网上的目标局是提供各种业务的综合业务目标局,从传输网的角度来看,应该都属于中
继传输节点;接入网点或模块局所在的节点则大都属于接入传输节点;对于非目标局点,则应根据其在传输网中的地位以及业务流量流向的需求,结合网络的实际情况确定其属于中继传输节点还是接入传输节点。
中继传输节点与接入传输节点的界定应符合网络的规划与发展策略,并使本地传输网络的层次划分能方便网络的资源管理和发展规划,同时,随着各类业务的发展,中继传输节点可以进行增减和调整,以适应网络发展的需要。
另外,对于某些节点来说,中继传输节点与接入传输节点的界定最终还是人为的主观判断,没有绝对的界线,因此,要结合各本地网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其达到网络结构清晰和网络优化的目的。
对
于具有完全相同设备配置和条件的一个局所,可能在一个本地网设为中继传输节点,而在另一个本地网是接入传输节点,这样的结果是不矛盾的,只是因为不同的本地网网络的整体状况和组织结构是不同的。
4
界定中继传输节点与接入传输节点的意义
4.1
使本地传输网网络的层次清晰
由于技术的发展,特别是SD H 技术在网络中的广泛应用,SD H 可在电信网的各个部分提供简单、经济和灵活的信号互连及管理,彼此的直接互连变得十分简单和有效,使得传统的中继传输层和接入传输层的
刘成
:
本地传输网网络层次划分的探讨
第1期
技术交流
信公司开通使用,获得肯定后逐步在杭州、西安、内蒙、乌鲁木齐、南充、广西、广东等地的50多个本地网推广使用,为各电信公司推行机线查修承包、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了保证。
此外,T/ISDN和T-800设备也已经开始出口美国。
C-CA TS1125.0版本目前只是用于处理传统的112业务,随着电信业务的发展,每种业务一个单一平台的方式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需要,112系统也需要不断增加其它业务功能,如对ADSL用户的测试,对小灵通用户、智能化小区用户等的受理统计,对MDF的集中监控,与短信息台的联网等,同时向综合业务平台方面迈进。
(收稿日期:2002-06-03)
(上接第37页)
的情况,了解查询当月、往月、清单类型(IDD、信息费、17909、200、800等)的量的情况。
170系统可以为电信客户提供一个综合费用查询的平台,其实,开发的前景是无量的,我们可以通过客户的缴费习惯、欠费倾向、信息查询倾向等,对客户的某种特性进行分析,为企业化的CRM系统的建立打下良好的数据基础。
参考资料
1广州市电信局欠费催缴系统需求
2广州市电信局欠费催缴系统维护手册
(收稿日期:2002-05-27)
(上接第39页)
界线变得模糊不清。
中继传输节点与接入传输节点的界定可以使我们重新清楚地划分中继传输层和接入传输层。
4.2方便传输网络的规划和设计
由于中继传输层和接入传输层的网络特性及业务特点不同,决定了中继传输层和接入传输层的网络组织和拓扑结构的不同。
有了清晰的网络层次的划分,我们可以分别对中继传输网和各业务区域的接入传输网进行规划和设计,针对中继传输层和接入传输层不同的网络特性及业务特点,采用不同的网络技术、拓扑结构、保护方式、系统配置以及光缆类型等。
4.3方便传输网络资源的统计分析
由于中继层和接入层的网络拓扑结构和业务特点不同,使得中继层的网络资源利用率将高于接入层。
对本地传输网络层次的清晰划分,使得我们可以分别对中继传输层和接入传输层的网络资源现状进行把握,并细分不同网络层次的资源需求。
另外,也方便我们对不同层次的传输网络资源利用率进行统计和考核。
(收稿日期:2002-04-15)
2003年
广东通信技术技术交流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