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行且思
且行且思优秀作文

且行且思优秀作文且行且思优秀作文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且行且思优秀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时光匆匆,末日的谣言不知是否还会有人相信。
不觉间,我们已进入金秋十月,又逢国庆中秋双节携手而至。
长假过后,学校的生活再次变得急促起来,只有偶尔在座位上朝窗外远望,看到枯黄的落叶在空气中如受伤的大雁旋转陨落,这才知晓时间的流逝。
就像一尺射出去的箭,在最初的准备张弛之后,便划过岁月的'天空,不留一点痕迹,不带一丝眷念。
且停,弦落地,年轻的生命需要一点放松。
周末的午后就是难得的假期,前人曾有言松紧有序,学习当紧,游玩也该适量。
放下厚重的书本,穿一身洁白的服装,一个人默然徜徉在静谧的林间小径上,脚踏在被落叶铺满的软软的小径上,感受着脚上的每一个细胞传来的舒适感。
路过路边闲置的石椅,完全感觉不到劳累。
尽头的路似乎永远也走不完,但享受这种漫步在小道上的感觉,是在满堆着课本的教室感受不到的惬意。
突然有几滴冰凉的雨水打在脸上,法国梧桐在冰凉的雨水中瑟瑟发抖。
我走到它下面,用手抚摸着它身体上细密的纹路,那是饱经风霜的印记。
不知怎的坐在梧桐树下沉思,什么也没想。
寒风吹过,不禁倒吸一口冷气。
抬头望天,于是惊奇地发现,原来雨水之后天空真的会出现彩虹。
且行,雨过天晴,看着天空尽头的那一弯彩虹,嘴角不禁弯起一丝微笑,发自内心的,就好像认同一种美好。
这是只有经历过凄风苦雨的人才能体会到的景象。
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无怨无悔。
所有的故事都是因为在结尾才有了定性的,倘若它是一出喜剧,结局必然美好,而过往的苦痛也会变成这美好的注脚。
我理了理衣服上细小的水珠,看了看表,才发现假期的时间已接近末尾。
我朝着彩虹所在的方向大步走去,在那下面一所外表庄严的学校正静静地伫立在地平线上。
【且行且思优秀作文】。
且思且行的诗句

以下是一些表达且思且行的诗句: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
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5.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陶行知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论语·为政篇》
7.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进学解》
8.三思而后行。
——《论语·公冶长》
这些诗句都强调了思考和行动的重要性,表达了且思且行的含义。
且行且思 且悟且进

且行且思且悟且进
且行且思,且行且悟的意思是指:一边走一边思考,一边走一边感悟。
直白地说,且行且思,且行且悟就是指在成长的路途中,一边走一边成长,一边走一边长大,感悟在增加,收获也在增加,越来越成熟。
这句话出自《论语》,《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
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主要由仲弓、子游、子夏首先商量起草,和少数留在鲁国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完成,纪念老师,忧虑师道失传。
并由子夏开创了章句的读法。
故汉儒曰:章句发明始于子夏。
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且行且思的教育心得体会

且行且思的教育心得体会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教育被视为培养和塑造人的思维、能力和品质的重要途径。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更是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过程。
而且行且思的教育理念,就是在传递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思考和思维能力。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育经验和观察,总结出且行且思的教育心得体会。
首先,且行且思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实践与思考能力的培养。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往往以灌输知识为主,学生只需要被动接受知识。
而且行且思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
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例如实验、讨论、项目等,促使学生亲身实践。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结合起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实践也是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思维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其次,且行且思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面临着海量的信息,只有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才能理性地判断信息的价值和可信度。
教师可以通过训练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阅读时,学生需要学会提问、质疑、思考,从而深入理解和分析文本。
而在写作时,学生可以通过论证和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从而培养批判性思维。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的多个角度,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待问题,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全面性。
再次,且行且思的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传统教育往往重视知识的传授和应试技巧的培养,而对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关注度不高。
在现代社会中,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成为人才的重要标准。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联想力和想象力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开展各种创造性的活动和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且行且思和且行且珍惜的意思

且行且思和且行且珍惜的意思
且行且思和且行且珍惜是一句寓意深远的谚语,它传达的是我们在行动的同时要保持思考,同时也要珍惜眼前的一切。
且行且思意味着在我们行动的过程中要时刻思考。
这是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仅仅是机械地行动,而是要有目标、有方向。
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行动步骤,制定明确的目标,并且在行动过程中不断调整和改进。
只有不断思考,我们才能更加明确自己的前进方向,避免盲目行动。
且行且珍惜意味着在行动的同时要珍惜眼前的一切。
我们常常忙于追逐目标,却忽略了身边的美好。
且行且珍惜告诉我们,在不断前进的过程中,要学会感恩并珍惜身边的一切。
无论是家人、朋友、还是自然环境,都值得我们去珍惜和感激。
只有珍惜眼前的一切,我们才能更加充实和满足。
且行且思和且行且珍惜也提醒我们要善于平衡。
在行动的同时,要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不要过于追求进步而忽略了内心的需求和身边的人。
同时,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思考解决办法并珍惜每一个成长的机会。
且行且思和且行且珍惜是一种智慧的生活态度。
它提醒我们在行动的同时要保持思考,不断调整自己的方向;同时也要珍惜眼前的一切,感恩并珍惜身边的人和环境。
只有在行动和思考的过程中,我
们才能更好地成长和前进。
且行且思作文题干分析

且行且思作文题干分析“且行且思”,听着就像是某种高深的哲学名言,但其实用咱们平时的话说就是“边走边想”的意思。
说实话,这道题让我想起了上学的时候,老师让我们写作文题目,结果大家都把题目背后的意思给搞得特别复杂,最后跑偏得特别远。
咱们今天就简单粗暴一点,来点真实的互动,看看这个“且行且思”到底是怎么回事。
先说说小明和小华这对好基友。
有一天,他们俩决定去公园散步,顺便聊聊天。
走在路上,小华突然一脸严肃地说:“小明,你知道吗?我最近在考虑人生的意义。
”小明抬头看了看天,然后不太确定地说:“你这不是在瞎想嘛?人生的意义就是……吃好喝好,活得开心呗。
”小华瞪了他一眼:“我说的不是这种‘活在当下’的东西。
我是说,为什么我们要在这儿散步?我们做的每一件事,其实都应该有个意义,不是吗?”小明不耐烦地挥了挥手:“哎呀,你别这么哲学化。
走路就走路呗,别整那么复杂。
”结果,俩人就这样一路走一路争论,争论着争论着,小华突然看见了一只正在啄地的小鸟。
他眼睛一亮,兴奋地说:“哎,你看那只小鸟,真有意思。
它咋这么专注地啄地呢?难道它也在思考人生?”小明瞟了一眼,随便应了句:“也许它只是饿了,想着找点东西吃。
”小华皱了皱眉:“但我们也可以从它身上学到点东西,不是吗?比如说专注啊、坚持啊……”小明笑了:“行行行,你赢了。
咱们还是继续走,边走边想。
反正我觉得,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这一路上你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事情。
”于是,他们俩就继续沿着公园的小路走。
走着走着,小明突然跟小华说:“你说,我们是不是应该像这只小鸟一样,认真对待每一件事?虽然我们现在是在散步,但这也算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小华点点头:“你这么一说,我倒是觉得很有道理。
每一次散步,不仅仅是为了放松,也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生活。
看看周围的风景,注意那些平时忽略的小细节,这也是一种‘且行且思’。
”最后,他们俩走到公园的湖边,坐在长椅上,看着湖面上的波光粼粼。
小明笑着说:“原来这‘且行且思’就是这么回事,不是吗?走着走着,思考着,生活也就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了。
且行且思的含义作文

且行且思的含义作文在生活的道路上,我们总是匆匆忙忙地赶路,很少有时间停下来思考。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只要不停地前进,就能达到目标,就能收获成功。
但渐渐地我发现,只有边行走边思考,才能真正理解生活的真谛,这便是且行且思的含义。
记得有一次,我和家人一起去爬山。
那是一座不算太高但颇为陡峭的山,对于平时不太运动的我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一开始,我满怀激情,冲在最前面,心里想着一定要第一个到达山顶。
我三步并作两步,快速地往上爬,完全不顾及脚下的石头和陡峭的山路。
没过多久,我就气喘吁吁,汗水湿透了后背。
而我的家人呢,他们则不紧不慢地跟在后面,每走一段路,就会停下来,看看路边的风景,或者研究一下路边的野花野草。
我当时心里还笑话他们,觉得他们这样慢吞吞的,什么时候才能爬到山顶。
随着山路越来越陡峭,我的脚步也越来越沉重。
我开始感到力不从心,每迈出一步都觉得无比艰难。
就在我想要放弃的时候,我回头看到了家人。
他们依然保持着不慌不忙的节奏,脸上还带着轻松的笑容。
我停下脚步,等他们赶上来。
妈妈看到我疲惫的样子,笑着说:“别只顾着埋头爬呀,你看看这周围的景色多美。
”我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山间绿树成荫,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微风拂过,带来阵阵花香。
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自己错过了好多。
爸爸也走过来对我说:“爬山就像人生,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要学会在过程中思考,欣赏沿途的风景,这样才能真正享受爬山的乐趣。
”听了他们的话,我若有所思。
于是,我调整了自己的节奏,不再急于登顶,而是和家人一起,一边慢慢往上爬,一边欣赏着周围的美景。
我们看到了一只小松鼠在树枝间跳跃,那灵活的身姿让人惊叹;我们还发现了一块形状奇特的石头,像是被大自然精心雕刻出来的艺术品。
每走一段路,我们都会停下来,交流一下彼此的感受,分享一下发现的美好。
就这样,在且行且思中,我们不知不觉地到达了山顶。
站在山顶上,俯瞰着脚下的美景,那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无法用言语形容。
但我知道,这次爬山的收获不仅仅是到达山顶的那一刻,更多的是在爬山过程中的思考和感悟。
且行且思的教育心得体会

且行且思的教育心得体会走入教育第一线已经有一年了,这一年里,我深刻认识到“且行且思”对于教育工作者的重要性。
首先,我想表达的是自己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真实感受。
教育是一项神圣而辛劳的事业,每一位老师都需要付出大量的心血和汗水。
作为一名新手,我深刻体会到了教学中的苦辣酸甜,更感受到了学生们的喜怒哀乐。
每当看到学生们学有所成的时候,心情格外舒畅。
但同时,面对那些不能理解自己的学生,又或者是家庭因素的干扰,我也时常会感到沮丧和无奈。
这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一个老师的责任和使命感,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且行且思”的重要性。
其次,我认为“且行且思”的中心思想是在行动中实践,在实践中思考。
教育工作是实践性的工作,只有通过真正的实践,才能更好地去理解教育的本质和孩子成长的规律。
而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更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寻找不足之处并及时改进。
只有不断地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更好地贯彻“且行且思”的精神。
当然,“且行且思”不仅仅是在行动中实践,在实践中思考。
我们还需要在思考的过程中多方考虑、多层思考,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面对不同的学生,我们需要思考更好的教学策略和方法,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给予不同的关怀和支持。
同时,我们还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思维方式,不断学习新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
在实践和思考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注意思辨。
教育的本质就在于不断思考,思考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认真地思考教育的出路和发展方向。
如何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如何推动教育的进步?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不能草率从事。
最后,我认为“且行且思”在语言表达方面需要符合语文规范,避免语病和错别字。
在结构和条理方面,我们需要清晰明了,让人容易理解。
同时,我们也需要把自己的真实感受传达出来,让读者感受到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总之,“且行且思”是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这种理念不仅仅适用于教育工作,也适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且行且思
作者:文红清
来源:《开心素质教育》2016年第07期
有人总结自己一生的执教经历,把语文教学概括为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种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由此,语文的难教就可见一斑了,语文教学的魅力也可见一斑了。
自从我校实施语文课改以来,广大语文教师和学生都欣喜地看到新课改带来新景象:课堂的灵活性、多样性、多变性,同时,也引出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有些教师的教学随意性太强,导致不能在课堂上完成教学内容。
二、有些教师一味地追求课堂的“热闹气氛”,“学科渗透”,什么唱歌,画图,听音乐,看多媒体录像等,情境多样化,但没有抓住教学重难点。
三、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和进行分角色朗读或表演时,有些教师缺少方法的指导,教学效果不明显。
四、重教学形式,轻训练。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运用文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但就课堂教学而言,无论教学形式怎样变化,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将是教学的永恒主题。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如何诱导?他认为一是提问,二是指点。
而好的提问,“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领悟之源光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
”好的提问不仅可以启发学生领会教学内容,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河北省邢台市追光小学的课堂教学就被称为生命课堂。
校长胡海霞说,生命课堂核心理念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教师在课堂上不仅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鼓励学生敢于对不同的观点说“不”,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上绽放生命的活力和自信。
中国教师报特聘课改专家,河南民办教育共同体理事长王红顺指出,“为思维而教”的生命课堂,需要先改变学生的思维,进而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最终改变学生的生命状态。
学生从“被合作”走向真正的有需求的合作。
教室里流淌的不应该只是知识,还应该关注那蓬勃生命的张力,这才符合关注“人”的教育。
2016年4月,笔者有幸赴南昌参加为期两天的“和美课堂”第七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学大型观摩研讨会。
这次的观摩学习,近距离地真实感受到名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闪光的教学智慧。
本次观摩研讨的重点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老师带来的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1+X课程”的“成志教育”思想及实践成果的示范教学和讲座。
清华附小改革课程内容,根据学科特点,将原有国家课程中的各个学科分类整合,形成四大门类,“语言与阅读”就是其中之一。
在这一类中,窦桂梅老师从课例出发看理念,在学科内进行渗透,带来了清华附小的两位从南昌走出去的青年教师熊忠雄和朱丽玲,他们也是北京市的优秀教师。
朱老师执教的《远行靠什么》属于单篇经典教学;熊老师执教的《把掌声分给她一半》属于群文阅读教学;窦桂梅老师执教的《威利的奇遇》属于整本书教学;每节课都是一扇新的窗户,我们静静感受着名师们凝结心血,充满智慧的教学风采,笔下疾书,恨不得一个字都不
落下。
这三节课,更让笔者深刻地印证了高效课堂观——在有效的语文活动中,让学生快乐学习语文。
古希腊普鲁塔戈在3000年前就指出:“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在占主体地位的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才能培养出来的。
使语文课焕发生命的活力,让语文课堂扬起快乐的乐章,这就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努力做好的事情。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今人说:师者,发现以及帮助发现生命的意义。
(作者单位:江西省丰城市洛市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