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支架置入与内科治疗的疗效对比

合集下载

症状性颈、椎动脉狭窄的临床诊断与血管内介入治疗

症状性颈、椎动脉狭窄的临床诊断与血管内介入治疗

症状性颈、椎动脉狭窄的临床诊断与血管内介入治疗刘勇;帅杰;郑健;李黔宁;邓志宽;黄华;谷月玲【期刊名称】《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年(卷),期】2006(23)6【摘要】目的探讨颅外段颈、椎动脉狭窄的临床诊断方法,评价颈、椎动脉狭窄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6例颅外段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表现、颈部血管超声、全脑血管造影和血管内介入治疗等相关资料进行系统回顾.结果 (1)颈部血管听诊发现血管杂音95例(89.6%),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排序依此为高脂血症83例(78.3%)、高血压62例(58.5%)、糖尿病49例(46.2%)、长期饮酒44例(41.5%)、吸烟41例(38.7%)和高尿酸血症23例(21.7%);(2)本组患者DSA发现单纯颅外段颈动脉狭窄40例,单纯椎动脉起始部狭窄30例,颅外段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合并存在36例,共检出狭窄血管169条;(3)104例患者血管内成功植入支架123枚,术后即刻DSA显示狭窄程度10%~20%,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3例(2.88%),92例患者术后6~12个月随访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新发脑梗死.结论血管内介入诊疗技术在症状性颈、椎动脉狭窄的临床诊治中具有重要价值.【总页数】4页(P696-698,加页)【作者】刘勇;帅杰;郑健;李黔宁;邓志宽;黄华;谷月玲【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介入诊疗小组,重庆,400037;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介入诊疗小组,重庆,400037;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介入诊疗小组,重庆,400037;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介入诊疗小组,重庆,400037;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介入诊疗小组,重庆,400037;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介入诊疗小组,重庆,400037;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介入诊疗小组,重庆,40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相关文献】1.浅析症状性颈椎动脉狭窄的临床诊断与血管内介入治疗 [J], 张乃保;任志喜;赵爱华2.转颈屈颈仰头和TCD MRA与椎动脉狭窄性眩晕 [J], 李泽宇;闫文明;王智光3.转颈屈颈及仰头试验与经颅多普勒和核磁共振血管成像评估椎动脉狭窄性眩晕的效应比较 [J], 李泽宇;王博林;王智光;张国华4.颈间盘突出及椎动脉狭窄对颈神经根损害的临床价值 [J], 蔡军;姜万忠;冯婷5.高分辨磁共振分析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斑块内出血的发生 [J], 陈奕双;彭晓容;詹恺洲;肖利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支架置入治疗症状性椎动脉开口处狭窄的疗效观察

支架置入治疗症状性椎动脉开口处狭窄的疗效观察

支架置入治疗症状性椎动脉开口处狭窄的疗效观察作者:杨凯王峰来源:《中外医疗》2012年第36期[摘要]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症状性椎动脉开口处狭窄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支架置入治疗椎动脉开口处狭窄的患者共52例。

41例患者随诊6~18个月,平均(13±5.2)个月。

结果手术全部成功,随诊期间缺血事件发生率4.9%,4例出现再狭窄。

结论支架置入治疗成功率高,疗效满意,降低了患者再次发生症状性缺血事件的风险。

[关键词] 支架;椎动脉狭窄[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2)12(c)-0021-02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后循环缺血约占25%。

后循环缺血患者有椎基底动脉系统狭窄,3个月缺血事件发生率为46%;无椎基底动脉系统狭窄,3个月天缺血事件发生率为21%[1]。

为了探讨介入治疗症状性椎动脉开口处狭窄的临床疗效,现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1月—2011年7月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介入科收治的52个病例的临床资料,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介入科治疗收治的52例行椎动脉开口处支架置入术的患者。

男42例,女10例,年龄54~78岁,平均(61.3±7.3)岁,狭窄程度65~0%,平均(75.6±10.4)%,术后残余狭窄0%~25%,平均(4.2±4.7)%。

1.2 入选标准①有后循环缺血症状,椎动脉狭窄≥50%,并且为优势供血;②有前循环缺血症状,后循环参与前循环供血,椎动脉直径>2 mm,狭窄≥50%;③经内科正规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或无改善。

④无禁忌症。

1.3 手术方法股动脉穿刺置鞘,全身肝素化,行全脑血管造影,术中对狭窄动脉及侧支进行分析,用NASCET标准判断。

选用合适支架,所有患者采用球扩支架;如果狭窄>90%,支架难以通过狭窄段,采用球囊预扩。

支架与血管直径比约为1.1∶1,近端伸入锁骨下动脉2 mm,远端超过狭窄病变3~5 mm。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一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合并对侧椎动脉闭塞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一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合并对侧椎动脉闭塞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一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合并对侧椎动脉
闭塞
郭建雄;袁军
【期刊名称】《内蒙古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2(044)008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治疗一侧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合并对侧椎动脉闭塞.方法:2010年6月~2011年2月,对9例一侧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合并对侧椎动脉闭塞行经椎动脉开口支架成形术.结果:术后9例患者椎动脉的残余狭窄率均小于10%,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本组病人在随后6个月的临床随访中,复查支架部位超声,均未发现再狭窄发生.结论:椎动脉开口支架成形术治疗一侧椎动脉闭塞合并对侧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是改善后循环缺血预防椎-基底动脉系统卒中的安全、有效方法.
【总页数】3页(P956-958)
【作者】郭建雄;袁军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7;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3.5
【相关文献】
1.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疗效观察 [J], 周发明;王世凤
2.双侧椎动脉起始段狭窄一侧支架置入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其与再狭窄关系 [J], 贾凌云;华扬;李景植;杨洁;唐旸烁
3.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起始部狭窄42例分析 [J], 李志丹;王云峰;李浩
4.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起始部狭窄42例分析 [J], 李志丹;王云峰;李浩
5.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疗效分析 [J], 曲友直;赵振伟;高国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椎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椎动脉狭窄的疗效

椎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椎动脉狭窄的疗效

椎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椎动脉狭窄的疗效史亚娜;王效增;杜占奎;邓捷;荆全民;韩雅玲【期刊名称】《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年(卷),期】2015(000)002【摘要】Objective:To summarize experience of vertebral artery stenting in nine cases with vertebral artery stenosis for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Methods :Success rate of operation ,vertebral artery stenotic degree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were evaluated in nine cases undergoing vertebral artery stenting .Results:A total of nine stents were implanted in nine cases and the success rate of operation was 100% ,after stents were implanted blood flow was unobstructed ,stent expansion was good and intracranial blood supply was good .Compared with before op‐eration ,stenosis rate significantly reduced after operation [(84.0 ± 5.7)% vs .(10.0 ± 2.0)% ] (P<0.01) .No vas‐cular restenosis occurred within three‐year follow -up .Conclusion:Vertebral artery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is a new emerging ,minimally invasive ,effective and highly safe therapeutic method for vertebral artery stenosis ,the therapeutic effect is sure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 is broad .%目的:总结我院9例椎部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椎动脉狭窄的经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支架成形术亦存在一定 的风 险。M z h ai g 等 的研 究 结 果 显 示 : 术 期 并 发 症 发 生 率 为 围 1 2  ̄9 %, 4 % 2 3 与脑血管有关的病死率为 88 一07 . . . % 1 %。 . Whl 等 统计资料结果表明 : oy e 支架植入术成功率 为 9 .% , 89 围术期并发症和病死率为 47 % 。本组 .5 1 例支架植入后 , 尽管积极 的控制血压 , 仍然 出现高 灌注 , 推测可能与狭窄远端血 管顺应性改变、 狭窄远 端脑组织长期慢性低灌注损害等 因素有关 。选择直 径稍小于靶血管 的支架 , 熟练掌握手术操作技巧 , 是 预防或减少穿支血管闭塞发生的关键。
1 2 方 法 .
症状性颅 内动脉狭 窄是 引起缺血性脑卒 中和短 暂性脑缺血发作 ( as n i hmeaak TA 的重 t ni ts e i tc ,I ) r e c t 要原因_ 。内科抗血小板药物或抗凝 治疗虽有一定 l 疗效 , 但复发率 高 , 而且随着狭 窄程度 的增加 , 脑 梗死发生 的概率 增大 。近年来 , J 随着血管 内治疗
▲基金项 目: 西科 学基 金资助项 目(4 7 2 ) 广 04 0 8 通信作者 : 钟维 章 , — a :hnw h 6 .o E m i zog z@13 cr l n
部位远端合适部位 , 然后根据病变 的形态、 长度选用 A oo pH 球扩支架或 自膨胀支架 Wi sa( n pn 专门用于治 g
【 关键词】 颅 内动脉狭窄; 支架成形术; 球囊扩张术
【 中图分类号】 R73 4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05 - 0 (0 1 1— 9 - 23 34 2 1)21 5 3 4 5 0

椎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狭窄患者的疗效

椎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狭窄患者的疗效

【 中圈分类号】 R 4 73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号 】 10 — 0 (0 8 1.420 040 120 )119 .3 5
. E n g n , NI Be - a g‘
Cur tve o s r a o o t n n l pasyf r te tn t fe a i b e v t n fse ta g o l t o r a g hepa n ̄ wih e t r la tr  ̄no B . i i i t v reb a re y s s YU M
例 为孤 立 椎 动 脉 狭 窄 , 于 PC 仅 IA延 续 , 例 为 一侧 椎 动 脉 狭 窄 , 一侧 闭 塞 , 例 串联 狭 窄 。 狭 窄 段 位 于椎 动 脉 V 段 2 4 另 1 l l
例 , 于v 位 2段 6例 , 于 v 段 3例 , 于 、 段 2例 。M r 位 3 位 珥 oi 病 变 2 例 , 病 变 7 , A型 1 B型 例 C型病 变 4 。 全 组技 术 成 功 率 例 10 , 前 平 均 狭 窄 率 为 8 .% , 后 残 余 狭 窄率 < 0 。术 后 1 内 患者 症状 及 神 经 功 能 缺 损 体 征 有 所 改 善 。 随 访 3 0% 术 27 术 2% 周 个 月 1 , a k 分 为 1 者 3 , 者 1 . 复 查 D A, l 出现 再 狭 窄 约 7 % 。 结 论 血 管 内支 架 成 形 术 年 M e评 l 分 0例 2分 例 7例 S 仅 例 0 是 治 疗 症 状 性 椎 动 脉 狭 窄安 全 、 效 的 方 法 ; 格 掌握 适 应 证 和 熟 练 操 作 可 降低 手 术 风 险 。 有 严 【 键 词 】 椎 动 脉 狭 窄 ; 架 成 形 术 关 支

血管内治疗与药物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疗效比较

血管内治疗与药物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疗效比较

血管内治疗与药物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疗效比较侯永革;王菁;刘燚隆;王冬欣;柳晓锋;杨茜【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颅内动脉狭窄1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或家属意愿分为血管内治疗组72例和药物治疗组73例,分别行血管内治疗手术(使用Gateway球囊、Wingspan支架、Apollo支架)或药物治疗(阿司匹林100 mg /d、氯吡格雷75 mg/d、阿托伐他汀20~40 mg/d),随访观察1、3、6、9、12个月的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生率、再狭窄率(以狭窄率>50%为标准),并进行两组间比较。

结果(1)血管内治疗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成功置入支架70枚,支架置入成功率为98.6%(70/71);血管内治疗组共发生并发症7例(9.9%),其中合并出血2例,饮水呛咳、声音嘶哑、眩晕、头痛、兴奋各1例;1例脑出血病情恶化死亡,其他患者经积极内科治疗均痊愈出院,未遗留严重后遗症。

(2)血管内治疗组治疗后12个月卒中复发率为8.4%(6例,均为TIA),药物治疗组为26.0%[19例,其中16例(占84.2%)为小卒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52,P<0.01);治疗后12个月两组再狭窄发生率或狭窄加重发生率分别为5.6%(4例)和6.8%(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1,P>0.05)。

结论血管内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与药物治疗比较,疗效更显著,改善患者临床预后优于药物治疗。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comparison of endovascular therapy and simple medical therapy for 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artery stenosis. Methods A total of 145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artery stenosi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hey were divided into either an endovascular therapy group (n=72) or a medical therapy group (n=73). They were treated with endovascular therapy (gateway balloon,wingspan stents,Apollo stents) ormedical therapy (aspirin 100 mg/d,clopidogrel 75mg/d, and atorvastatin 20-40 mg/d) according the willingness of the patients or their family members. The incidences of stroke and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 TIA ) , and restenosis rate ( stenosis rate >50% as a standard) during 1-,3-,6-,9-,and 12-month follow-up period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On the basis of medical therapy,the patients of the endovascular therapy group were successfully stented. The success rate of stenting was 98. 6% (70/71). Seven patients had complications in the endovascular therapy group (9.9%),2 of them complicated with hemorrhage(one of was died),drinking cough,hoarseness, dizziness,headache,and excitement were one case in each, the other patients were cured and discharged with active medical treatment, and they did not have serious sequelae. At 12 months after treatment, the stroke recurrence rate of the endovascular therapy group was 8. 4% (n=6,both were TIA),and that of the medical therapy group was 26. 0% (84. 2% was minor stroke).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χ2 =7. 752,P<0. 01);at 12 months after treatment,the incidences of restenosis and aggravated stenosis were 5. 6% (n=4) and 6. 8% (n=5) respectively.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χ2 =0. 091,P>0. 05).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the medical therapy,the efficacy of endovascular therapy for 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arterial stenosis is more significant. The improvement of clinical prognosis is superior to medical therapy.【期刊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6页(P294-299)【关键词】颅内动脉疾病;血管内操作;支架;多种药物疗法;再狭窄【作者】侯永革;王菁;刘燚隆;王冬欣;柳晓锋;杨茜【作者单位】050011 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050011 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050011 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050011 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050011 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050011 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颅内动脉狭窄是同侧缺血性卒中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亚洲人群中尤为突出[1-2]。

支架置入术治疗椎动脉开口狭窄

支架置入术治疗椎动脉开口狭窄

支架置入术治疗椎动脉开口狭窄目的探讨支架置入术治疗椎动脉开口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3月,对38例椎动脉开口狭窄患者接受支架置入术。

结果38例患者中,25例为优势椎动脉开口狭窄,8例为一侧椎动脉开口狭窄,对侧椎动脉狭窄或闭塞,5例为双侧椎动脉开口狭窄,其中1例为一侧椎动脉开口处狭窄,合并另一侧颈内动脉起始、锁骨下动脉狭窄,1例为双侧椎动脉开口,合并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

共置入支架45枚,椎动脉开口术前平均狭窄率为78.9%,术后平均残余狭窄率1.8、P<0.05。

在围手术期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随访1~18个月,37例患者无脑梗死/TIA复发,1例出现无症状性再狭窄。

结论支架置入术治疗椎动脉开口狭窄安全、有效,但长期效果还需进一步收集病例和随访研究。

标签:椎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循环缺血性占所有缺血性脑血管病的25%~30%。

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即使规律服用药物,卒中的风险仍相对较高,且预后不佳。

9%的后循环梗死是椎动脉开口狭窄所致[1]。

本研究对接受支架置入术治疗的38椎动脉开口狭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3月在我院神经内科行椎动脉开口狭窄支架置入术的38例椎动脉开口狭窄支架置入术患者,其中男29例,女9例,年龄49~77岁,平均年龄65.8岁。

所有患者均在术前常规行双侧颈动脉+双侧椎动脉彩超、头颅磁共振平扫+血管成像(MRI+MRA)、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

均经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检查证实为椎动脉开口狭窄(≥50%),其中,左侧21例,右侧12,双侧5例。

临床表现为:言语含糊、眩晕、共济失调。

诊断为:脑梗死28例,TIA 10例。

1.2方法在镇静+局麻、全身肝素化和监测生命征的情况下行支架植入术。

以右腹股沟中点下方约1cm处为穿刺点,以改良seldinger法穿刺右股动脉、置8F动脉鞘,在泥鳅导丝引导下将5F椎动脉造影管送至病变侧锁骨下动脉近端处,造影明确病变部位、狭窄程度、病变处血管的走行形态以及病变血管供血区的侧枝循环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 力 逐 渐 下 降 , 后 循 环 症状 出 现 外 余 患 者 访 2a内 无 椎 基 底 动 脉 系 症 状 出 现 。而 内 科 治 疗 的 1 例 患 者 中 , 无 其 随 1 1例 反 复
TI 发 作 , 出现 双 侧 枕 叶 梗 死 后 出血 , 发 枕 叶大 面 积 梗 死 ; 例 出 现 后 循 环 梗 死 , 致 残 疾 ; 心 肌 梗 死 死 亡 2例 ; 5例 A 后 再 3 导 因 另
狭 窄并 有介 入 治 疗 指 征 的患 者 3 3例 , 中行 支架 置 入 治疗 2 其 2例 , 科 治 疗 1 内 1例 , 随访 2a 并 记 录 两 种 治 疗 方 法 患 者 Mae , lk
评 分 。 结果
2 例 行 支 架 置 入 治 疗 的 患 者 , 1 出现 无 临 床 症 状 性 患 侧 椎 动 脉 闭 塞 , 例 出 现 T A, 例 因 前 循 环 病 变 出 现 2 除 例 1 I 1
—— ——— ——————— ———— ————— —— ——— ———— ——’——— ——————— ————— ————— ’—————— ————’—— —————— ——’——— —————— —’————— ———一


l 蠢,
症状性椎动脉狭 窄支架置入 与 内科治疗 的疗效对 比
【 图分 类 号 】 R7 3 中 4 【 文献 标 识 码 】 B , 文 章 编 号 】 1 7 1 0 2 1 ) 10 7 — 2 6 35 1 ( 0 2 0 — 0 40 14 随 访 内 容 . 按 Mae 评 分 方法 评 定 : 1 1 ( 好 ) 指 lk () 分 极 :

7 ・ 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 国实用 神 经 疾 病杂 志 2 1 0 2年 1月 第 l 第 l期 5卷
—1n ————1—— —————— ———— ————— ——————— —————— ————— —————— —————— ————— —————
————————
——————
C iee o ra o rcia Nevu sae a . 02 V 11 . hn s un l f at l r o s ess n 2 1 , o. 5No ] J P c Di J
患 者 随访 期 间反 复发 作 TI 生 活 不 能 自理 。2 比较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 O 0 ) A, 组 P . 5 。结 论 用 内 科 治疗 效 果 差 , 确 病 因 后应 尽 早 行支 架置 人 明 【 键 词 】 椎 动 脉狭 窄 ; 架 置 入 ; 关 支 内科 治 疗 {
对 于 症 状 性椎 动脉 狭 窄 患 者 , 单
回 顾 性 分 析 我 院 2 0—5以 来 采 用 两 种 不 同 方 法 为 症 0 80 状 性 椎 动 脉 狭 窄 患 者 治疗 的 临 床 资料 , 告 如 下 。 报
l 资料 与 方 法
随访 期 内无 神 经 缺 损 和 椎 基 底 动 脉 供 血 不 足 ;2 2分 ( ) () 好 : 指 无 神 经 缺 损 , 3个 月 内 椎 基 底 动 脉 短 暂 性 缺 血 发 作 在 ( I 不超 过 1 ;3 3分 ( 好 ) 指 有 轻 微 的 神 经 缺 损 , T A) 次 () 较 : 每 个 月 椎 基 底 动 脉 TI 不 超 过 1次 ;4 4分 ( ) 指 神 经 状 况 A () 差 : 无 改善 和 ( ) 基 底 动 脉 缺 血症 状 呈 持 续 性 ;5 5分 : 何 或 椎 () 任 原 因引 起 的 死 亡 l 。术 后 2a内随 访 并 记 录 两种 治疗 方法 患 3
} “
_
、- ,
刘 超
河 南洛 阳 市 中心 医 院神 经 内科 洛阳 4 10 700
【 要 】 目 的 比较 症 状 性 椎 动 脉 狭 窄 支架 置人 与 内 科 治 疗 的疗 效 。方 法 摘
2 0—5 0 10 0 80 —2 1 8我 院 收 治 症 状 性 椎 动 脉
冠 心 病 1 例 ; 程 2个 月 ~ 1a 等 , 床表 现有 共 济 失 调 3 9 病 不 临 例 , 作 性 眩晕 伴 恶 心 1 发 7例 , 侧 肢 体 麻 木 、 力 5例 , 一 无 发作
性 猝 倒 2例 , 作 性 口周 麻 木 2例 , 物 模 糊 4例 。术 前 服 发 视 用 抗 血 小 板 聚 集 、 汀 类 及 稳 定 血 压 、 制血 糖 等 药 物 超 过 2 他 控 个 月 , 果 不 佳 。其 中 行 支 架 置 入 治 疗 2 效 2例 , 1 另 1例 因 为 患 者 或 家 属 不 同意 支 架 置 入 治 疗 , 继 续 采 用 内科 治 疗 。 而 1 2 入 选 标 准 ( )症 状 性 患 者 ( 基 底 动 脉 系 T A 或 非 . 1 椎 I 致 残 性 缺 血 性 卒 中 ) 动 脉 直 径 狭 窄 率 > 5 , 并 对 侧 椎 椎 0 合 动 脉 闭 塞 ;2 ( )症 状 性 优 势侧 椎 动 脉狭 窄 ;3 ( )症 状 性 双 侧 椎 动 脉 狭 窄 ;4 ( )症 状 性 非 优 势 侧 椎 动 脉 狭 窄 , 侧 椎 动 脉 与 该
者 Ma k评 分 ( l e 详见 表 1 。 )
1 1 病 例 资 料 自 2 0—5 2 1一8 院神 经 内 科 共 收治 . 0 80 — 0 1O 我
症状性椎动 脉狭 窄 并有 介 入治 疗指 征 的 患者 3 3例 , 2 男 1
例, 1 女 2例 , 龄 4 ~ 8 年 8 O岁 , 均 6 平 4岁 ; 中 伴 高 血 压 2 其 9 例 , 尿病 1 糖 1例 , 血 脂 1 例 , 同 型 半 胱 氨 酸 血 症 1 高 6 高 2例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