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山脉河流
黑龙江(河流)情况

黑龙江的基本情况一、界河黑龙江的概况黑龙江是世界上著名的国际河流,是中国与俄罗斯的重要国际界河。
黑龙江流域跨中国、蒙古和俄罗斯3个国家,地理位置在北纬47。
40'-53。
34',东经121。
28'-141。
20'。
黑龙江全长4510km,流域东西跨度约2000km,南北跨度约1500km。
黑龙江上、中游1887 km为中俄两国国际界河,下游全部在俄罗斯境内。
流域面积185.5×104km2,其中中国境内80.34×104km2,占全流域的48%,俄罗斯侧占50.4%,蒙古侧占l3%。
黑龙江有南北两源。
南源为额尔古纳河,由发源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两麓的海拉尔河和发源于蒙古固肯特(Khentei)山脉东坡的克鲁伦(Cherlen)河在满洲里市东南两河相汇后始称额尔古纳河。
北源为俄罗斯境内的石勒喀(Shilka)河。
全长1592km,其上游称鄂嫩河,发源于蒙古肯特山脉东侧。
南化两源在中国黑龙江省漠河以西的洛古河附近汇合后成为黑龙江。
黑龙江沿途接纳左岸(俄罗斯侧)的结雅河、布列亚河、阿姆贡河和右岸(中国一侧)的呼玛河、逊河、松花江、乌苏里江等支流。
黑龙江水量丰沛,乌苏里江汇合口以上年平均流量8600m3/s,入海口多年平均流量10800m3/s。
黑龙江干流至哈巴罗夫斯(伯力)与南来的支流乌苏里江汇合后流入俄罗斯境内,在克拉耶夫斯克(庙街)附近注入鄂霍茨克海。
黑龙江干流全长2821 km。
黑龙江干流分为上、中、下三段。
额尔古纳州与石勒客河汇合处(洛古河村)至结雅河口(黑河市)为上游,长905 km;结雅河至乌苏里江口为中游,长982 km;乌苏里江至入海口为黑龙江下游,长934 km。
黑龙江干流上游和中游为中俄界河,下游全部在俄罗斯境内。
界河黑龙江流域南部中国境内主要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和张广才岭等山脉。
大、小兴安岭海拔约1000m。
自北向南形成一道高耸的屏障环抱着松嫩平原。
北方地区东北三省

山地和丘陵地区——林业 商品粮基地
条件:地多人少,规模经营,产量 大,商品率高,品质优良。
主要作物:玉米、大豆、水稻、 春小麦、甜菜等
农耕区畜牧业: 猪、牛、羊、禽
畜牧业基地
林区养殖业:鹿、蛙
东 北 工 业 发 展
条件: 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和丰富的 石油和煤、铁等矿产资源。 工业部门:煤炭、电力、钢铁、机械、石 油、石油化学等。
第二节
东北三省
(一)位置与范围
1. 位置
东北三省位于我 国的( 东北部 )
2. 范围
吉林省(长春) 辽宁省(沈阳)
黑龙江省(哈尔滨)
(二)地形
地形: 以山地、 平原为主
山脉: 大兴安岭、小兴安 岭、长白山 平原: 松嫩平原、三江平 原、辽河平原 河流: 黑龙江、乌苏里江、 图们江、鸭绿江、 嫩江、松花江、辽 河
嫩江
黑龙江
松花江
乌苏里江
辽河 鸭绿江
图们江
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山环水绕
地面 地貌类型及 结构 地形区分布 大兴安岭 山环水绕 山 西部 小兴安岭 (周围) 地 北部 长白山 东部 辽河平原 沃野千里 平 南部 松嫩平原 (中部和 原 西部 东北部) 三江平原 东部 优势农 业资源
森林资源丰富
特征: 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新中 国的“重工业摇篮”。
耕地资源丰富
(三)气: 温带季风气候
2.气候特点:冷湿 (1)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 (2)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东 北 农 牧 业
特点:农业结构比较完整,种植业、畜牧 业、林业、渔业部门齐全,其中种植业和 畜牧业占主导地位。
平原地区——种植业和畜牧业 农业布局
地理课了解中国的河流和山脉

地理课了解中国的河流和山脉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多彩文化的东方古国,也是一个地理上非常广阔且资源丰富的国度。
其地势复杂多变,自然地貌秀美壮观,而其中的河流和山脉更是居于世界重要地理位置。
一、中国的河流中国的河流众多,自古就有“黄河”、“长江”、“珠江”、“淮河”、“辽河”、“黑龙江”等历史悠久的重要河流。
其中的黄河是中国五大河流之一,它发源于青海省的昆仑山脉,流经了包括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山东七个省份,在蝉联中国第一大河的基础上也孕育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同时,长江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流经中国西南部和中南部的各省市区,源于青藏高原,流至上海入海。
如此门类繁多的河流让位于中国大陆的人民在生活中得到了充分的河流资源,也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缺少的贡献。
二、中国的山脉中国山脉环绕,拥有着许多著名山脉,包括长江以南地区的“五岳”、“四大名山”、“华山”、“黄山”、长江以北地区的“大兴安岭”、“长白山”等。
其中“五岳”包括华山、嵩山、黄山、泰山、衡山,远古时代即为中华民族所赞颂。
其次,“四大名山”指的是武当山、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它们情况各异,但是都因为不同的原因成为了人们心中追求精神。
此外,还有长江以北的大兴安岭、长白山等,具有更为雄奇的地势和独特的自然风貌。
中国的山脉作为中国构成内部的自然屏障,对中国社会的稳定与安全、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总之,中国的河流和山脉,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中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对于中国而言,构成了坚实稳定的自然基础,也为中国的经济文化的繁荣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对于我们每一个中国的公民,更应当以爱国主义的精神,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河流和山脉所承载的中国文化底蕴和历史沉淀。
《初中地理黑龙江省》课件

黑龙江省的气候特点
1
寒冷的冬季
黑龙江省冬季漫长且严寒,气温常常低于零下30气温适宜,平均气温约为20 度。
3
丰富的降水
黑龙江省降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超过600 毫米。
黑龙江省的人文地理特点
哈尔滨冰雪节
哈尔滨冰雪节是世界著名的冰雪 艺术盛会,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 的游客。
旅游
黑龙江省的丰富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吸引着大 量的游客。
黑龙江省的旅游资源
扎龙湿地
扎龙湿地是中国最大的湿地保护 区,是众多珍稀鸟类的栖息地。
五大连池火山群
五大连池火山群是中国最美丽的 火山群之一,拥有独特的地质景 观。
张广才大峡谷
张广才大峡谷是中国最长的大峡 谷之一,迷人的自然风光令人叹 为观止。
黑龙江省的地理位置
东经 北纬 东北方向
121°11′至13 5 °0 5 ′ 43 °2 5 ′至5 3 °3 3 ′ 与俄罗斯接壤
黑龙江省的地貌特点
平原
黑龙江省拥有广阔的平原地貌, 适宜农业发展。
河流
黑龙江省有众多河流,其中黑 龙江是最为著名的一条。
山脉
黑龙江省的东北部有一些山脉, 其中大兴安岭是最重要的一座。
传统服饰
黑龙江省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服 饰,展示了独特的民族文化。
兆麟公园
兆麟公园是哈尔滨市内的著名景 点,以其美丽的冰灯而闻名。
黑龙江省的经济特点
农业
黑龙江省是中国重要的粮食和农副产品生产基 地。
能源
黑龙江省是中国重要的能源供应地区,拥有丰 富的石油、煤炭等资源。
工业
黑龙江省拥有发达的工业体系,特色产业包括 石化、钢铁等。
《初中地理黑龙江省》 PPT课件
山脉

山脉1736大兴安岭大兴安岭北起黑龙江的南岸,南抵西拉木伦河的左岸,全长约1200公里,大部分的宽度在200—300公里。
大兴安岭为北北东走向的山脉,地势从北向南逐渐升高,多数山峰海拔1500米,最高峰黄岗梁海拔2029米。
在地质历史上,沿着大兴安岭东侧的断层,一再发生从东向西的掀升活动,以致造成大兴安岭东西两侧坡度不对称的现象。
近百万年来,许多地方有过火山活动,岩浆岩中的玄武岩散见于各地。
大兴安岭森林资源丰富,以寒温带兴安落叶松林最为典型,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的北部。
森林为动物栖息创造了有利环境,这里动物种类多而产量高,是我国重要的毛皮兽产区。
1737小兴安岭小兴安岭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其北界大致为嫩江—呼玛一线。
在地质历史上这里地壳运动的情况较为复杂,因此小兴安岭有东西向、东北—西南向、西北—东南向、北北东—南南西等多种方向的构造线,但是从地面山文线方向看,小兴安岭基本上是西北—东南走向。
小兴安岭的山峰海拔多数不足千米,最高峰对面山也只有1,200米左右。
小兴安岭山势和缓、谷地宽展,许多地方呈丘陵地形,浑圆的山岗连绵不断。
小兴安岭西侧的纳谟尔河一带在地壳运动中有大量的玄武岩喷溢,形成大面积的玄武岩台地。
公元1719—1721年,又有玄武岩喷溢,阻塞河道,形成“五大连池”。
小兴安岭森林资源丰富,这里的红松分布广泛,多集中于海拔150—700米的范围内,红松是经济价值很高的用材树种。
1738长白山地东北地区东部松花江以南的山地,总称长白山地。
北段由许多北东—南西向的山脉组成。
如张广才岭、老爷岭、完达山等。
一般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是古老的褶皱山经火山活动和河流切割而成。
长白山是整个山地的最高部分,主峰白头山海拔2744米,山顶有火口湖—天池,是中朝界湖。
白头山为一休眠火山。
长白山地森林资源丰富,海拔500米左右主要分布着杂木林;500米以上逐渐过渡为针阔叶混交林,主要针叶树有红松、沙松、臭冷杉、鱼鳞云杉等;至1000米左右黄花落叶松的比重逐渐增加;在1800—2200米,为黄花松与岳桦混交林。
【地理】中国地理知识概览:省份、山脉、河流等介绍

【地理】中国地理知识概览:省份、山脉、河流等介绍引言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拥有丰富多样地理特征的国家。
从东部的海岸线到西部的高山草原,中国的地理多样性为其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本文将带您走进中国的地理知识概览,包括省份、山脉、河流等重要要素的介绍和特点分析。
中国的省份与行政区划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拥有34个省级行政区,这些区域分布在全国各个地方。
以下是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划的一些重要要素:1. 东北地区东北地区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个省份。
这个地区位于中国的东北部,接壤俄罗斯和朝鲜。
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和石油资源,同时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和工业基地。
2. 华北地区华北地区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包括北京、天津和河北、山西、内蒙古三个省份。
这个地区是中国人口密集区之一,拥有重要的农业和工业资源。
同时,华北地区还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址和旅游景点的集聚地。
3. 华东地区华东地区是中国最发达、最繁荣的地理区域之一,包括山东、江苏、浙江和安徽四个省份,以及上海市。
这个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是中国的经济增长引擎之一。
同时,华东地区也因其历史名城、风景名胜和富有文化特色的地方而闻名于世。
4. 华南地区华南地区是中国一个重要的地理区域,包括广东、广西、海南和福建四个省份,以及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这个地区位于中国南部,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
华南地区是中国的经济特区之一,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门户之一。
5. 西南地区西南地区是中国一个重要的地理区域,包括云南、贵州、四川和西藏四个省份,以及重庆市。
这个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其中西藏是世界上最高的地区之一。
西南地区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6. 西北地区西北地区是中国一个重要的地理区域,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五个省份。
这个地区位于中国的西部,拥有广阔的沙漠、高原和山脉特点。
黑龙江河流径流量

黑龙江河流径流量黑龙江(阿穆尔河)1 概述黑龙江(俄罗斯称阿穆尔河)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是一条国际河流,流经蒙古国、中国和俄罗斯3国。
中国古称羽水、浴水、黑水、望建河、乌桓水、石里罕水等。
蒙语称哈拉穆河,满语称萨哈连河,俄语称阿穆尔河。
黑龙江有南北两源。
南源为额尔古纳(Argun')河,由海拉尔河和克鲁伦(Cherlen)河汇流而成。
其中海拉尔河发源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西麓,河流全长626km,流域面积4.91万km2;克鲁伦河发源于蒙古国肯特(Khentei)山脉东坡,南流折向东流,河流全长1264km,至满洲里市东南两河相汇后始称额尔古纳河。
北源为俄罗斯境内的石勒喀(Shilka)河,全长1592km,石勒喀河上游称鄂嫩河,发源于蒙古肯特山脉东侧。
南北两源在中国黑龙江省漠河以西的洛古河附近汇合后称黑龙江。
沿途接纳左岸的结雅河、布列亚河和右岸的呼玛河、逊河、松花江、乌苏里江等支流,在俄罗斯的尼古拉耶夫斯克(庙街)注入鞑靼海峡[见黑龙江(阿穆尔河)流域水系示意图]。
以额尔古纳河为河源计算,河流全长4444km。
流域面积185.5万km2,居世界第10位。
其中中国境内89.11万km3,占全流域的48%。
额尔古纳河以海拉尔河为源计算,全长1624km,河道比降平缓,约0.1‰~0.3‰,水面落差200m,中国境内流域面积15.76万km2。
黑龙江干流全长2820km,自然落差460m,干流可分为3段:自洛古河村至黑河附近的结雅河口为上游,长约900km,平均比降0.2‰;自结雅河口至乌苏里江为中游,长约950km,平均比降0.09‰;乌苏里江河口以下至黑龙江入海口为下游,长约970km。
黑龙江水量丰沛,乌苏里江汇合口以上年平均流量8600m3/s,入海口多年平均流量10800m3/s,年径流量3408亿m3。
黑龙江(阿穆尔河)流域河网密布,支流、湖泊众多,大小支流10000多条,湖泊60000多个。
中国地理黑龙江

黑龙江黑龙江省位于东经121°11′-135°05′,北纬43°25′-53°33′,是中国最东北部。
北部、东部以黑龙江、乌苏里江为界,与俄罗斯相望;西部与内蒙古自治区毗邻;南部与吉林省接壤。
面积为46万多平方公里。
省会是哈尔滨。
黑龙江(河流)源头是蒙古国肯特山脉;注入鞑靼海峡;流经国家:蒙古、俄罗斯、中国;黑龙江亦称阿穆尔河,是东亚大河。
形成东南西伯利亚与中国之间的部分边界。
发源于中国东北、内蒙古北部与西伯利亚之间的边界,并大体沿这条边界向东和东南方向流往西伯利亚城市哈巴罗夫斯克,然后再从那里掉头朝东北方向流去,注入鞑靼海峡,将西伯利亚与库叶岛分开;为北亚最长的河流。
发源于蒙古肯特山南侧,在石喀勒河与额尔古纳河交汇处形成。
经过中国黑龙江省北界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区东南界,流到鄂霍次克海的鞑靼海峡。
黑龙江沿线曾盛产沙金,在清朝达到繁荣,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上游有两源:北源石勒喀河(上源鄂嫩河)出蒙古国北部肯特山东麓;南源克鲁伦河-额尔古纳河,上源又分 3 支,其中一支海拉尔河发源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西侧古利牙山麓。
南、北两源在漠河以西洛古河村汇合后始称黑龙江。
蜿蜒东流沿途接纳结雅河、布列亚河、松花江、乌苏里江等大支流,最后在俄罗斯境内注入鄂霍次克海。
全长5498千米(从南源克鲁伦河至河口),流域面积18 4.3万平方千米。
黑龙江流域水量丰富。
流域年径流量3465亿立方米。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每年4~10月暖季降水量占全年的90%~93%,其中6~8 月就占60%~70%。
11月份进入冬半年枯水期,冬半年降水均以雪的形式降落。
地表积雪厚度一般在20~50厘米,待春季气温回升,积雪才能融化补给河流,河水上涨形成春汛。
这样,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分配是:春季占10%~27%,夏季占50%,秋季20%~3 0%,冬季4%以下。
干流径流量的年际变化也较大,丰水年的径流量约为枯水年径流量的3.5~4.0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山脉河流黑龙江省西北部为大兴安岭北段,北部是沿黑龙江右岸自西北向东南延展的小兴安岭山地,东南部则是由张广才岭、老爷岭、太平岭和完达山等构成的东部山地。
山脉的延伸方向主要是由北北东向南南西。
在大、小兴安岭与东部山地所环抱的松嫩平原上,流淌着松花江、嫩江和呼兰河等,而东北部的三江平原则是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及其支流共同冲积而形成的。
黑龙江省的河流多属于黑龙江流域的外流河,河水最终经黑龙江下游人海。
西部的乌裕尔河流经干旱地区成为无尾河,东南的绥芬河往东经苏联人日本海,可算是黑龙江省河流中的个别例外。
一、山脉(一)大兴安岭山地大兴安岭山地位于黑龙江省的西北部,其北部和东北为黑龙江谷地,东南部与小兴安岭相接,东部与松嫩平原相连,西部与西南部则与大兴安岭的主体部分相连接。
大兴安岭山地总面积约1146万平方公里(包括属内蒙古自治区而由黑龙江省代管的大兴安岭地区的部分)。
大兴安岭主体部分在内蒙古境内。
大兴安岭是在海西期的大兴安岭褶皱带基础上形成的。
其地面以花岗岩、石英粗面岩和安山岩为主,其中花岗岩分布面积最大。
在山地轴部边缘及河谷中还有玄武岩分布。
大兴安岭的海拔高度一般在1000米左右,地势北高南低,东陡西缓,向东急剧过渡到松嫩平原,向西逐渐过渡到呼伦贝尔盟高原。
呼玛县境内的大白山是其最高峰,海拔1529米。
黑龙江右岸为丘陵。
海拔高度400米左右,相对高度40-100米。
大兴安岭山体大部分由火成岩构成,岩性均匀,抵抗风化和侵蚀的力量比较一致,因而山峰比较浑园。
由于降水量较少,被流水分割的程度不如张广才岭和老爷岭那样剧烈,因而山上准平原保存得比较完整。
在第三纪末期以后,可能由于冰川曾经在这个地区活动,以至在山地北部黑龙江的一些支流谷地留下了谷底宽平、两岸壁立的地貌。
目前谷中流水细小,两旁沼泽极为发育。
沼泽的形成与永久冻土层的存在也有一定关系。
大兴安岭是祖国的森林宝库,植物的种类有700余种,若与植物种类数以在万计的云南相比是太少了,但它以种类独特而著称于世。
如兴安落叶松、樟子松均为特有种类,主要植被构成是以兴安落叶松为主体的原始森林,称为山地针叶林,又可称为南泰加林。
这种组成成份较为单一的植被类型是其它区系所罕见的。
大兴安岭山脉的北麓,构成黑龙江上游谷地,属于中国最北面的领土。
(二)小兴安岭山地小兴安岭山地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其西北大致以嫩江县与黑河市同大兴安岭相接,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延伸,东南隔松花江谷地与张广才岭相邻,东部突入三江平原,东北邻黑龙江,西南与广袤的松嫩平原连接。
小兴安岭构成黑龙江水系与松花江水系的分水岭,面积77725平方公里。
小兴安岭山地是在海西褶皱带基础上形成的。
地面组成以结晶岩、片岩、片麻岩、花岗岩为主,还有玄武岩及砂砾岩。
小兴安岭山势,面向黑龙江的东北坡比较陡峻,而面向嫩江平原的西南坡比较平缓,显示出不等量的隆起。
小兴安岭可以铁力、嘉荫一线为界划为北部和南部两段,南部较高而北部较低。
南部山体山顶浑园,一般海拔500-1000米。
由片麻岩组成的山峰比较突兀,高可达1000米以上。
伊春附近的大青山海拔1203米,白石砬子1060米,还有许多山峰在1000米左右,多形成尖顶山及"U"形宽谷。
谷中有沼泽湿地,当地称为"甸子"。
小兴安岭北段多丘陵盆地和熔岩台地,海拔300-600米,山势和缓,山顶较平坦。
侵蚀剥蚀丘陵主要沿辰清河两岸的西岗子、孙吴和龙门等地分布。
熔岩台地分布在乌云河上游、库尔滨河和沾河一带,主要是上新统玄武岩经流水切割而成,海拔400米左右,形成深切曲流和峡谷,相对高度80-100米。
小兴安岭北段多火山发育,在接近大兴安岭部位有嘎从火山、大黑山、新安屯火山群,科洛火山群等,稍南有五大连池火山群和二克山火山群等,历史上曾多次喷发。
小兴安岭的植被主要是针阔混交林。
针叶树种以红松为主。
这一森林类型可与苏联的阿穆尔等远东沿海地区及吉林和朝鲜北部的针阔混交林相连。
在针阔混交林内,降水量较丰富,植物种类可超千种。
在小兴安岭南侧的腹部,伊春市的五营区,1963年已建立了"丰林自然保护区"。
(三)东部山地东部山地西与松嫩平原相邻,西北与小兴安岭交界,东北与三江平原相接,东部和东南部与苏联相邻,往南则为吉林省境内的山地,面积约7万余平方公里。
东部山地属于长白山系的北延部分,它们是在海西期的张广才岭断层褶皱带和太平岭断层褶皱带的基础上形成的。
地面组成岩石以花岗岩、片麻岩、安山岩和玄武岩为主,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在地质历史上上升程度不同,南部隆起大,属于中山与低山区,边缘地区为丘陵区。
海拔高度800-1000米。
张广才岭南部大秃顶子海拔1668.9米,是黑龙江省最高的山峰。
中山与低山区山高谷深,山脊狭窄,多呈"V"形谷。
丘陵区山势和缓,山顶浑园,河谷较宽。
东部山地比兴安山地要破碎,它大体上是由好几列西南--东北走向的平行褶皱山脉和宽谷组成。
从东到西有太平岭、完达山、老爷岭和张广才岭。
太平岭与老爷岭之间为穆棱河谷地,老爷岭与张广才岭之间为牡丹江谷地。
此外还有山间盆地和河谷盆地。
完达山是老爷岭的北支绵延成带的丘陵,向东北伸入三江低地,成为孤岛状,高不及200米。
东部山地多熔岩地貌,它是由第三纪中期和第四纪初期喷发的玄武岩熔岩复盖广大地面,经长期流水切割而形成如宁安、穆棱至东宁一带有大面积的熔岩台地和孤丘,有许多呈平顶方山状,本地称为"平岗"。
宁安县境内有许多第四纪火山,如牡丹江市西南的团山子火山群,东京城西南的三家子火山群以及镜泊湖西北的"地下森林"火山群等。
张广才岭山区,丘陵起伏。
隆冬季节,银装素裹,有理想的天然滑雪场。
阿城县玉泉的北山滑雪场已有40多年历史,是距哈尔滨最近的一个滑雪场。
尚志县和延寿县有高山雪场12处,越野雪场138处。
其中有一些标准雪场,如尚志县乌吉密雪场、延寿县新城雪场。
1982年,国家又在尚志县建立了亚布力青云滑雪场。
在完达山西端,山高林密,石砬耸立,流水潺潺,是东北虎理想的栖息繁殖环境,也是东北虎的故乡和天然的避难所。
为了挽救和保护濒临绝灭的野生东北虎,黑龙江省政府于1980年批准在集贤县、桦南县和双鸭山市交界的七星砬子建立了东北虎自然保护区。
七星砬子最高峰海拔853米,保护区总面积达3.3万公顷。
二、河流黑龙江省著名的河流有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嫩江、牡丹江和绥芬河。
主要湖泊有兴凯湖、镜泊湖、五大连池和连环湖。
全省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918条,5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7条,1万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8条,全省0.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泡沼640个,正常水面面积5255平方公里。
松花江是中国七大江河之一,是黑龙江省境内最大的河流。
黑龙江省的河流汛期较长、水位较稳定,含沙量小,为航运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有良好的航道,其中,尤以松花江干流的航运最为发达。
黑龙江省水能总理论蕴藏量739.49万千瓦,可能开发的水能资源装机容量603.2万千瓦,全部开发年总发电量218.5亿千瓦时。
至1985年,黑龙江省内开发装机容量仅有13.71万千瓦,仅占可开发量的2.3%。
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松花江一级支流牡丹江流域,其次分布在黑龙江一级支流呼玛河、额穆尔河、库尔滨河以及嫩江干流等河流上。
其余的分布在汤旺河、绥芬河及其他一些中小河流上。
黑龙江省对水能利用率很低,发展潜力很大。
全省河流平均径流量为655.8亿立方米,占全国河川径流总量的3%左右。
地表水人均水量为2093立方米,每亩平均水量为504立方米,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全国人均水量2700立方米,全国农田亩均水量1800立方米)黑龙江省出境直接入海的河流有黑龙江与绥芬河2个水系。
汇流到黑龙江的有松花江和乌苏里江等较大河流,按习惯将它们分四个水系。
(一)黑龙江水系黑龙江蜿蜒在中国东北的边境上,是世界重要的国界河流之一,流经苏联、中国,总流域面积为184.3万平方公里,大小支流约91条。
黑龙江原为中国的内河,1858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的瑷珲条约后,沙皇政府强占了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黑龙江变成了中俄界河。
黑龙江古称"完水"、"黑水",汉称"弱水",唐称"望建河",清代始称"黑龙江"。
满语称"萨哈连乌拉"意为黑色的江。
俄人称"阿穆尔河"。
黑龙江有南北两源:南源为额尔古纳河,其上源为海拉尔河,发源于中国大兴安岭西坡;北源为石勒喀河,其上源为鄂嫩河,发源于蒙古人民共和国北部肯特山东麓。
两源于漠河县西北部的洛古河村附近汇合后称黑龙江干流。
经黑龙江省漠河、塔河、呼玛、黑河、孙吴、逊克、嘉荫、萝北、绥滨、同江、抚远等县(市),至抚远三角洲东北角汇合乌苏里江后流入苏联境内,在尼古拉耶夫斯克(庙街)附近注入鄂霍茨克海的鞑靼海峡。
干流全长2821公里,流经黑龙江省境内1887公里。
黑龙江干流自洛古河村至黑河市为上游,长905公里,属于山区性河段;从黑河至与乌苏里江汇流处为中游,长982公里,穿行于山地、平原之间,中国一侧为小兴安岭山地和三江平原,江宽600-1300米,一般水深 1.5-2米,可通航500-1000吨级船舶;乌苏里江口至入海口为下游,长934公里,全部在苏联境内。
黑龙江以雨水补给为主,季节融雪为辅。
上、中游秋末开始结冰封冻,次年4月末(中游)5月初(上游)前后开江,多年平均封冻时间164天,多年平均最大冰厚1.08-1.24米。
由于开江晚,冰汛、春汛过后紧接雨季,一年中常出现几次洪水过程。
黑龙江在中国境内的主要支流有额木尔河、呼玛河、逊别拉河、松花江和乌苏里江。
流域内森林茂密、土质肥沃、物产丰富,有耕地788万亩,人口87.1万人。
因江水水质优良,水草丰盛,适于各种鱼类生长,鱼的种类在百种以上,以鳇鱼、大马哈鱼为特产。
黑龙江水能资源丰富,干流理论蕴藏量为30403万千瓦,占东北地区的20.1%,可建大、中型电站多座。
(二)松花江水系松花江是黑龙江右岸最大支流,也是黑龙江省境内的最大河流。
魏称"速末水",唐称"粟末江",辽称"混同江"金、元称"宋瓦江",明时始称松花江。
满语称"松阿哩乌拉",意为"天河"。
松花江有南北两源,南源第二松花江在吉林省境内,发源于长白山天池;北源嫩江在黑龙江省境内,发源于大兴安岭。
两源于三岔河汇合后至注入黑龙江的江段称松花江干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