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9课《黄河化险》ppt课件(2)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北师大版)七年级-《黄河化险》课件3

初中语文(北师大版)七年级-《黄河化险》课件3

• 朗读课文93——114 段:想想 这些文字有什么作用?毛泽东 是凭借什么化险为夷的?
拓展运用
学习本文的写法,你能否把自己 的一份心情(欢乐、喜悦、悲伤、 愤怒……)用生动可感的精彩片 段描述出来。
谢谢观赏!
精彩赏读
关键时刻的思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文中将 毛
泽个东的思考变成吸生烟动可感的的精彩片段,这
精彩片段就是
思考讨论
• 在危急关头,身负几百人的殷 殷期望,面对生死抉择的毛泽 东,为什么要抽烟?为什么会 骂人?画出最打动你பைடு நூலகம்段落或 句子加以体会。
• 面对迫在眉睫的险情,毛泽东 慎重思考,然后果断行动,故 事到了这里,似乎圆满结束了, 可是为什么课文却没有结束呢?
检查预习
zhì



kān

戡澧
chán jiā
孱葭

duō
n愠

整体感知
简述课文内容 注意:概述队伍面临着什么样的险情? 又是怎样化险为夷的?
• 遇险 • 化险

• 论险
过程体悟
天堑——追兵 思考——行动
大 智大
辩明原因
黄河之险
• 然而,呐喊声陡起陡落,精壮青年如草叶 一般被大浪拍回,跌得前俯后仰。而羊皮 筏子早已翻扣着,旋转着,眨眼间便消失 得无影无踪。
• 啾啾啾——!这是子弹从头顶掠过的声音。 四名卫士呼啦一声围住毛泽东。同时,河 堤上下响起子弹钻入泥土的噗噗声。可以 清楚地看到,有两座山头已经出现了敌人。 百余人的警卫部队是难以抵挡住七个旅的 敌兵,不让他们追杀至黄河边的。
精彩赏读
找出神态描写,揣摩人物心理 示例: 情境;听到有人以为可能要渡黄河 “东边是黄河,万不得已时……也不 会是死地” 神态: 心理:

第9课《黄河化险》优教课件1_

第9课《黄河化险》优教课件1_

整体感知
基础字词
澧水

紧蹙

孱弱 炙烤
chán zhì
愠怒
yùn
整体感知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旁若无人: 身边好像没有人。形容自视高大;态度
傲慢。也形容态度自然、镇静自如的样子。
猝不及防: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防备。 如梦初醒: 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 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 意气用事:缺乏理智,只凭一时的想法和情绪办事。
坚强、果敢、自信、干练等。
研读课文
3.请接着往下看课文,在做出这个决定后,他是怎样 行动的?标出富有表现力的语句。 4.请合上书本,根据提示想象当时的情景。 5.请思考,他的这一决定是不是被逼急了,一时的感 情冲动,部队侥幸得以脱险的?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不是。特别是描写他作这个决定之前的神态、要 烟、骂人、吸烟等,都表明了他的焦虑,他思想斗争 的激烈、复杂。
风,而且还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整体感知
二则在军事上,只要党中央留在陕北,蒋介石就不敢 把胡宗南的几十万大军投入到别的战场;三则党中央在延 安住了十来年,现在一有战争就走,对不起陕北的乡亲
们。因此,毛泽东决定和陕北的军民在一起,不打败胡宗
南就决不过黄河,事实证明,这正是毛泽东的高明、伟大 之处!
整体感知
心理等的刻画,勾画
出一个遇事沉着、意志坚强、善于思考的领导者
的形象。进入角色,尝试把人物的神情和气质表 现出来。
研读课文
1.请看毛泽东做出不过黄河的决定的片段,先想象揣
摩一下这里描写的几个动作。齐读。
“立”、“掼”、“踩”几个动作干净利索, “迸”出的话更是掷地有声。 2.这个片段展示出毛泽东怎样的气度?

黄河化险PPT3 北师大版 (共24张PPT)

黄河化险PPT3 北师大版 (共24张PPT)

Hale Waihona Puke 写法借鉴本文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 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人物的性格特点 也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来表现。文章中有许多描写人物的句子, 应该通过这些句子来体会作者所塑造的 人物的性格特点,并且在今后的作文中 学会正确地运用这些描写人物、塑造人 物的方法。
——
板书
遇险 天堑 追兵
化险 论险
思考 辩明原因
行动
大智 大勇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格言 220、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21、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222、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223、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 224、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225、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226、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227、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228、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29、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230、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231、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 232、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233、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234、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235、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236、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238、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 239、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40、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爬 241、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242、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243、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244、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245、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246、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247、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248、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249、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50、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7年纪语文下册《黄河化险》

7年纪语文下册《黄河化险》

镇定自信、大智大 勇、勇于斗争、乐 于斗争、坦诚、能 言善辩。(意气用 事)
沉着、机敏、 责任心强、厚道 带头作用 认真、真诚直爽、 敢提意见。
“人无完人”,毛泽东也不例外。甚至在文中还 直言不讳的写到毛泽东骂人、发脾气,这是否有 损领袖形象? 一是当时情势严峻,重大决 定不可儿戏; 二是他性情直率的表现; 三是领袖和普通人一样,也 会有情绪,在紧急关头,为 了顾及更重要的事情,难免 言行欠妥。 这并不损害他的形象,反 而显出他是有血有肉的人。
泥泞 颤抖 澧水 踉跄 孱弱 沤烂 惊愕 警惕 高不可测 旁若无人 咄咄逼人
喧嚣 蠕动 攥住 愠怒
滞留 紧蹙 掼
严峻 蓦地 瞟
葭芦河 猝然 亢奋
盈耳不绝 目瞪口呆
猝不及防 恍若梦中
•“黄河化险”中的 “险”在哪里?
•是如何“化险”的?
这“险”是指“一边是 七个旅的追兵,一边是洪 水咆哮的黄河”,渡黄河 又怕对群众的心理产生消 极影响。
本文写了毛泽东在队伍面 临前无法渡河,后有追兵的危 急情况下,经过深思熟虑,用 计谋智胜敌人的经过,表现毛 泽东非凡的才略与胆识以及敢 于挑战的精神。
1947年,国民党几万大军紧追我中央机关的几百人, 形势十分严峻。在大兵压境的险恶局势下,各方面 建议毛泽东尽早东渡黄河,使中央有个安全的环境。 但是他认为党中央留在陕北,一则在在政治上,不但 粉碎了蒋介石打击我党的阴谋,灭了敌人的威风,而 且鼓舞了全民的斗志;二则在军事上,只要党中央留在 陕北,蒋介石就不敢把胡宗南的几十万大军投入到别的 战场;三则党中央在延安住了十来年,现在一有战争 就走,对不起陕北的乡亲们。因此,毛泽东决定和陕北 的军民在一起,不打败胡宗南就绝不过黄河,这正是 毛泽东的高明、伟大之处。

黄河化险PPT 北师大版 (共22张PPT)

黄河化险PPT 北师大版 (共22张PPT)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格言 220、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21、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222、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223、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 224、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225、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226、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227、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228、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29、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230、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231、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 232、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233、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234、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235、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236、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238、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 239、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40、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爬 241、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242、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243、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244、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245、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246、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247、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248、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249、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50、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北师大版 七年级语文 下册 课件 第9课《黄河化险》(共36张PPT)

北师大版 七年级语文 下册 课件 第9课《黄河化险》(共36张PPT)

的重大关头的思考。 主要以他抽烟的过程以及极有 限的神态、语言将这看不见、 摸不着的思考有形化。
在危急关头,身负几百人的殷殷期望,面对 生死抉择的毛泽东,为什么要抽烟?为什么 会骂人? a)抽烟是因为事关重大,抉择艰难,反复斟酌
b)毛泽东几次骂人发脾气,一是当时情势严峻 乃至万分危急,重大决定不可儿戏为之;二 是他真情率性的个性表现;三是领袖也和普 通人一样,也会有情绪发作,“不讲理”的 时候,特别在紧要关头,为了顾及更重要的 事情,难免言行欠妥,伤及无辜。这并不有 损他的伟人形象,相反,倒显出他是活生生 的有血有肉的人。
课文探究
5. 课文中还对毛泽东进行哪些描写,有什么作 用?
(67节)四个动词表现出人 物——果断决定。 (69节)语言描写表现出人物 信心坚定,大胆行动, 藐视敌人。
课文探究
通过这些描写表现了毛泽东怎样的精神品质?
镇定自若,指挥有方, 立场坚定,有过人的智谋、 胆识以及大无畏的革命英 雄主义精神。
决心和必胜信念; 2.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3.团结一致,众志成城。
找出文中描写毛泽东神情的词句,揣摩当时毛泽 东的心理,完成下表
情景 听到有人以 为可能要渡 黄河
毛泽东的神 情 猛然掀起眼 皮,目光咄 咄逼人
传达出的心 理 责怪妄加揣 测的战士
恩来说过了 葭芦河就有 回旋余地
担心群众会认 望住周恩来, 为过了葭芦河 神色严肃 就等于过了黄 河
课文探究
本文是如何刻画周恩来这一人物形 象的?找出文中描写周恩来的句 子,体会人物性格和他在纵队本 次黄河化险中的作用。
周恩来:沉着、机敏, 起带头作用
课文探究
其他干部战士呢?
信任领袖,纪律性强, 不怕牺牲,团结友爱。

【最新审核】北师大版语文七下第9课《黄河化险》ppt课件3

【最新审核】北师大版语文七下第9课《黄河化险》ppt课件3

思考:
1、“黄河化险”中的“险”具体指什 么?队伍面临着什么样的险情?
2、课文是如何写黄河环境的,有怎样 的作用? 3、认真阅读课文,具体谈谈毛泽东凭 借什么化险为夷的?
1、前有黄河后有追兵,处于 进退两难的境地,因此称为 “险”。 2、对黄河没有正面描写,但 在听觉上进行了概括性描写, 表现出人物内心的紧张、矛盾 和不平静。
3 、关键在毛泽东说的两段话和一句话, 以及唱的一段京剧
毛泽东不是盲目任性,而是努力保持
沉着镇定,运用智慧和胆识、凭借军事 谋略化险为夷的。
同时,大家对领袖的信任、爱戴,部
队的纪律性、团结,干部、战士不怕牺 牲、保护同志的精神,周恩来的冷静机 敏和带头作用等等,使整个队伍没有慌 乱。这些都是化险为夷的重要条件。
5、找出文中描写毛泽东神情的词句,揣摩当时毛泽东的
心理,完成下表情景 Nhomakorabea毛泽东的神情
传达出的心理
听到有人以为可能要渡 猛然掀起眼皮,目光咄咄 责怪妄加揣测的战士
黄河
逼人
恩来说过了葭芦河就有 回旋余地
前边有人喊到黄河边上了
望住周恩来,神色严肃 脸色阴沉,双眉紧蹙
担心群众会认为过了葭芦 河就安全了 形势危急,心情沉重
毛泽东的性格:争强好胜,敏捷坦诚,能言善 辩,行事有些意气用事。
任弼时的性格:责任心强,厚道认真,真诚直 爽,敢提意见。两人的关系既是上、下级又是 亲密的战友。
任弼时用一种实话实说的方式和毫不掩饰作假 的语言,最终使注重实事求是的毛泽东认真思 考,接受了批评。
8、写毛泽东骂人、发脾气,是不是有损 伟人的形象?为什么
检查预习
滞留 zhì 猝然 cù 孱弱 chán
蹙眉 cù 澧水 lǐ 愠怒 yùn

黄河化险教学课件

黄河化险教学课件

2、作者简介 权延赤,当代作家。著 有长篇小说《多欲之年》、长 篇纪实文学《走下神坛的毛泽 东》《走下圣坛的周恩来》等。
3读完全文,你感知到了哪些 课文内容? 本文的体裁? 本文所要表现的主要人物? 本文通过什么典型事例来表现 这一主要人物的?
二.定标 1.朗读课文,概括课文的故事情节。
2. 找出文中写毛泽东神情的词句, 揣摩当时毛泽东的心理。 3. 体会作者塑造人物的方法。
学生讨论发言。 师生共同明确:(67节)四个动 词表现出人物——果断决定。 (69节)语言描写表现出人物信 心坚定,大胆行动,藐视敌人。
学生讨论发言。 师生共同明确:毛泽东在万分危急之时, 努力保持沉着镇定,故能使自己的智慧、 胆识发挥作用,对情况作出了准确的判断, 作出了深思熟虑的谋划。毛泽东的品质主 要是:镇定自信、大智大勇。
黄河化险
权延赤
第一课时
/fsxxlt 本文档由华涛教学资料室为您倾心整理,欢迎下载!
预习展示
1、正音 2、作者简介 3、请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1、正音
喧嚣 骤然 严峻 紧蹙
cù chán è
òu
xiāo zhòu
jùn

蠕动
孱弱 沤烂
簇拥
yùn

惊愕
愠怒
四交流质疑
学生自读课文,分小组讨论,找出文中 将毛泽东的思考变成生动可感形象的精 彩片段。根据自读和讨论结果,先填写 下表。 一)找出文中写毛泽东神情的词句, 揣摩当时毛泽东的心理,填写下表。
情 境 听到有人以为可 能要渡黄河 周恩来说过了葭 芦河就有回旋余 地
毛泽东的神情
传达出怎样 的心理
有人喊:到了黄 河边上了
2.根据课题,用三个带险字 的词语概括故事情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探究 黄河的险
然而,呐喊声陡起陡落,精壮青年如草叶一般被 大浪拍回,跌得前俯后仰。而羊皮筏子早已翻扣 着,旋转着,眨眼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啾啾啾——!这是子弹从头顶掠过的声音。四名 卫士呼啦一声围住毛泽东。同时,河堤上下响起 子弹钻入泥土的噗噗声。可以清楚地看到,有两 座山头已经出现了敌人。百余人的警卫部队是难 以抵挡住七个旅的敌兵,不让他们追杀至黄河边 的。
体会语句
周恩来急步迎去,看到毛泽东的马夫老侯双 手捧着个油布包,被人群簇拥着,像被迎来 的英雄。
“老侯同志,我代表同志们谢谢你了!”周 恩来动了感情,声音比往常提高许多。
(是什么使老侯成了英雄?周恩来为什么会为 一支烟动感情?)
——烟是毛泽东此刻最需要的,有了它, 就意味着有了绝处逢生的希望
黄河化险
权延赤
黄河化险
权延赤
第一课时
权延赤,当代作家,1945 年生于河北完县。1970年 北京工业学院毕业。历任 空军某部无线电技师、宣 传干事、大队副政委、北 京空军政治部文学创作员。 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著 有长篇小说《多年之欲》 《狼毒花》,长篇纪实文 学《走下神坛的毛泽东》 《走下圣坛的周恩来》等。
化险为夷
1与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与必胜 信念。
2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3团结一致,众志成城。
.文题“黄河化险”中的“险”具体指什么?课 文是如何写黄河的,有怎样的作用?
前有黄河后有追兵,处于进退两难的境 地。应此称为“险”。对黄河没有正面 描写,但在听觉上进行了概括性描写, 表现人物内心的紧张、矛盾 泥泞 滞留 澧水
认识生字词
xuān xiāo zhòu jùn rú yā què
孱弱 沤烂 簇拥 惊愕 愠怒
chán òu cù è yùn
紧蹙 cù
猝然
朗读课文
简述课文内容 注意:概述队伍面临着什么样的险情? 又是怎样化险为夷的?
险情
1狂风暴雨,道路泥泞,行军艰难。 2风浪太大,无法渡河。 3追兵逼近,敌众我寡。
找出文中描写毛泽东神情的词句,揣摩当时毛泽东的心理,完成下表
情景
毛泽东的神情
传达出的心理
听到有人以为可能要渡 黄河 恩来说过了葭芦河就有 回旋余地 前边有人喊到黄河边上了
两批战士都无法渡过葭芦 河
接到香烟,陷入思考
猛然掀起眼皮,目光咄咄 逼人
望住周恩来,神色严肃
脸色阴沉,双眉紧蹙
神色肃穆严峻 目光淡漠,眉头微蹙
(2)A马夫老侯同志被大家众星捧月一样簇拥过来。 B、马夫老侯两手捧着个油布包。被人们簇拥着,像被迎来的英雄。
两句都表现老侯在关键时刻立了大功,似乎大家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 侧面表现此时毛泽东思考决策的重要性。大A句仅用“众星捧月”较为笼统, B句更细腻生动。
体会语句
1、“队伍起了一阵喧哗,像阵风吹过阔叶林。马上又安静下 来。”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课文探究 人物反映
毛泽东望望洪水咆哮的葭芦河,望望堤岸上 焦急等待的几百名干部战士,转身盯住枪炮 声大作、喊杀声连天的高山,神色肃穆严峻。 几百名干部战士都屏住了呼吸,连葭芦河的 咆哮声也似乎变得远去。
几百人的目光追踪着他的脚步,似要从中找 到希望和信心。
阅读课文从“给我一支烟”到文章结尾,回 答问题。
责怪妄加揣测的战士
担心群众会认为过了葭芦 河就安全了
形势危急,心情沉重
渡河失败,思虑重重
心无旁婺,专注思考
决定不过黄河,走上堤岸 用讥嘲的目光朝敌人射击 胸有成竹,蔑视敌人
任弼时肯定了不过黄河 的决策
神色变得庄严,凝视着远方 深感责任重大,决策艰难
任弼时批评他做事带情绪 脸也胀红了,望着任弼时 对正确的批评感到难为情 半晌无语……点一 头。 经过思考终于接受
1、分析比较下列各组句子的表达效果。 (1)A、声音不大,却像雷声一样从整个队伍中隆隆滚过。 B、毛泽东轻轻喃一声,像吹口气那么轻。几百人的队伍里立刻像刮 了一阵风
A句把不大的声音比作“雷声”,读者难以接受。B句比喻更贴切,也更形象: 主席身系整个队伍甚至中国革命的前途,他的一举一动都是很重要的,他吹 口气在人们看来就是一阵强风。
表达效果? 形象生动地体现了此时人们激动的心情。 第5——7段表现了战士们什么样的心情? 表现了战士们发现黄河后吃惊而又激动的心情。
关键时刻的思考是看不见摸不 着的,文中将毛泽东的思考变 成生动可感的精彩片段,请同 学们从文中找出来,谈谈自己 的看法。
这是全文的重点,化险的决策就是这时做出 来的。作者先写了点烟的波折,而思考是抽 象的,不可视,不可感的活动,作者如何将 思考过程呈现出来呢?于是作者巧妙地运用 了烟的可视性,来表现不可感的思想活动。 烟灰的伸长和断落,写的是思考的时间,同 时也是战士的期待;从鼻孔里流出又吸回的 青烟,可以联想到反复的斟酌;描写青烟的 词语,如“撞碎”“弥漫”“闪耀”,既是 烟的形状,又是思想的活动。作者从烟的形 状中找到了思想的形状。顺理成章地,那掼 下得烟头,就是决策的心灵肖像了。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的声响有形化,表现了队伍对毛泽东做出 “不过黄河”决定的惊讶。
2、“蓦地,毛泽东立起了身,那支烟头奋力掼(扔)在地下, 用脚踩(踏)去。嘴里迸(发)出一声:‘不过黄河!’”这 一句话中加点的词语能否用括号里的词语替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原词语都是极富力量的动词,这里表现了他的果断、坚毅。如 果用括号里的动词,则缺乏力量,不能准确地表现毛泽东此时的心理。此 外用“掼”还能与其修饰语“奋力”相呼应。
二.定标自学
1请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根据课题,用三个带险字的词
语概括故事情节。
要求:请自主完成问题。
课文内容
遇险
化险
论险
复述只需要几百字,但是课文长达12页,这 么多内容写了点什么呢?
阅读课文第1——14段,回答问题。
这部分是 文章的开头部分,请概括这部分的内容。 写中央纵队克服重重困难行进至黄河边。 “雨大风狂,道路泥泞”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环境描写。表现了天气恶劣,道路难行。 “黑暗中一个颤抖的声音问”一句中的“颤抖”一词有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