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资金托管与否并非准入门槛 互联网理财平台几无波澜--鸣金网

合集下载

资金托管是P2P网贷发展的必然

资金托管是P2P网贷发展的必然

资金托管是P2P网贷发展的必然寻求银行资金托管一直以来是P2P网贷的诉求,得益于网贷行业的迅速发展,市场规范性得到了大幅提升,银监会也明确将要接管P2P大盘,监管规范也正在紧锣密鼓的准备中,此时各大银行对P2P资金托管的态度也发生了180°大转弯。

目前,国内主流P2P平台都纷纷与相关银行签订了资金托管协议,资金托管已成为P2P网贷发展的必然。

据业内人士介绍,首先,银行系统的数据安全级别要远高于第三方支付平台。

众所周知,银行在我国经济社会中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而且国家历来对于银行系统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是有着严格的规定的,其中对于用户资金存放的安全问题更是重中之重,你无法想象一家银行如果连储户基本的资金存放都不能安全保障,那后果将会有多么严重。

因此,无论在哪个国家和地区,银行系统的数据库加密都是最审慎和安全的,有关方面为此也投入了大量的财力来建设相关的防火墙。

在这一点上,第三方支付平台是不能与其相提并论的。

第二,第三方支付平台自身也存在经营性风险。

由于这些机构实际上充当的是一种支付中间环节的角色,是为了给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资金划转平台而出现的,因此,它在业务执行过程中,必然存在一收一付的动作,关键就在这里,收付通常都是需要得到有关金融机构的确认之后才能得以执行的,而如果有人利用收付之间的时差人为制造漏洞,就容易给第三方支付机构带来巨大的经营风险,这其中,关于信用卡的恶意套现问题就显得尤其突出。

但对于银行来讲,则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银行本身就是收付款的确认主体,在没有得到信息确认前,银行是不可能执行相关用户提交的在线业务申请的。

第三,银行的公信力足够大。

在中国普通民众的心目中,如果要谈什么样的企业是公信力最强的企业的话,那么一定非银行莫属了,这一点毋庸置疑。

因此,如果能够和银行合作,对于网贷平台来讲,对于自身的宣传也是能够起到很大作用的,毕竟银行是不会选择和管理能力低下、市场份额小的网贷平台合作的。

P2P网贷监管可能的十条

P2P网贷监管可能的十条

P2P网贷监管可能的十条”军规”互联网金融P2P政策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兴起,互联网金融如何在监管可控情况下有序持续发展成为各方关注焦点。

网贷之家数据显示,2014年10月,新上线的P2P平台为71家。

截至2014年10月31日,目前全国正在运营的网贷平台共计约1474家,环比增速2.5%。

预计到今年底,运营平台数将达到1550家。

但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互联网异军突起之时,“跑路”、“倒闭潮”等字眼也频频出现在P2P行业的发展中。

进入10月,问题平台明显增多,当月问题平台达35家,超过2013年“倒闭潮”高峰期32家问题平台的单月最高纪录。

P2P网络借贷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一种模式,在国内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风险事件频发的尴尬。

其中,监管缺失被认为是P2P平台风险频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监管缺失已经成为P2P行业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Achilles' Heel)”,年底前明确监管主管部门,发布监管细则的传言一直成为悬在P2P行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The Sword of Damocles)。

监管迷雾,让所有平台、所有从业者、所有投资人,在摸索中前行,这种种的监管规则,绝不应出现第二十二条军规(Catch 22)般悖论式的进退维谷的局面,叫人左右为难的情况。

在此岁末之际,笔者大胆假设,小心猜想,认真求证,考察近期监管者的言行,推断监管思路,理顺出“十条军规”,这十条,期望能如“三大纪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般成为P2P行业的优良传统和行动准则,从胜利走向胜利!军规一、P2P监管要遵循P2P业务本质,绝不能建立资金池。

P2P行业野蛮生长的背后,平台诈骗、跑路事件等层出不穷,而这些跑路平台多为资金池模式。

简单来说就是投资人的钱都在被网贷平台挪用。

发布虚假标用来融资,是问题平台常用手法,更有甚者要求投资人汇入了平台管理者的账户,明显违规违法操作,平台直接控制资金,构筑资金池,成为多数跑路平台问题的根源,虽然不能说这些平台最终都会卷款跑路,但暴露的巨大风险却是毋庸置疑的。

P2P决定资金托管模式 第三方支付真的要出局了吗 鸣金网

P2P决定资金托管模式 第三方支付真的要出局了吗  鸣金网

上周,互联网金融意见出台,P2P等行业的一些基本监管框架已经很明确了,在意见中,我们发现P2P网贷平台对资金托管的意愿非常强烈,这是否意味着第三方支付将出局呢?平台决定资金管理模式通常情况下,“存管”在业内的理解仅相当于是“网贷平台将一笔钱放在银行”,通常情况下,只是平台将一笔资金以风险准备金、交易资金等名义存放在银行,而银行并没有实际掌握平台每一个借款人和投资标的的真实资金流向,并且以上述各种名义“存管”于银行的资金,平台也有可能随时提取。

相比“存管”,“托管”操作起来麻烦得多,双方的系统设置和对接就要耗费很长的时间。

因为在银行“托管”的情况下,每一个投资者在平台注册的同时都要在银行开设实名电子账户,否则不能参与投资,而银行也会对平台的每一笔投标资金流进行监控,银行掌握的是资金流,平台无权动用资金,而仅掌握资金流向的数据。

此外,“托管”不仅要银行对平台的资金流进行监控,还会定期出具报告,以保证对平台资金去向进行监督。

“所以,相比起存管,要做到托管的难度其实更大,但至于到底要做存管还是要做托管,最后还是取决于平台,监管发声后,这两种业务其实银行都可以做,也有不少银行在此之前就已经抢跑了。

”融金所创始人兼董事长孙明达对记者表示。

规范平台更倾向资金托管“严格意义上来说,我们是更倾向于做资金托管的,因为对于投资者而言,资金托管才更有意义,银行可以监控到平台每一个投资标的、借款资金的流向,平台就没有了挪用资金的可能,对投资者而言也更为有意义。

”孙明达对记者表示,平台资金要做到托管其实并不容易,此前因为监管尚未表态,与银行的谈判几经波折,但自《指导意见》发布之后,已经在密切与银行商讨关于资金托管的合作。

《指导意见》的出台,也为像汇付天下这样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提供“水电煤”基础服务提供监管政策依据。

在P2P网贷行业,汇付天下从2013年起,为P2P平台提供的“账户系统+支付服务+银行资金监管”账户系统托管模式,为每一个P2P平台单独设计一套账户系统,该账户系统下资金的支付结算全部纳入汇付客户备付金管理体系。

哪些理财平台不能碰

哪些理财平台不能碰

哪些理财平台不能碰不能碰的理财平台1、山寨网站、后台漏洞严重的P2P公司不要碰此类P2P公司抱着随时撤退的想法,连技术团队都不愿意投入,简直就是皮包公司,唯一的几十万元注册资金全部用于网络推广拉拢客户了,拉到了客户就骗,骗完了就跑路。

或者没拉到客户,就没钱了,自己也倒闭了。

不能碰的理财平台2、提供24%以上年化收益率的不要碰该业给投资者的收益率都超过24%了,给融资企业的成本至少40%-50%,请问哪个企业能接受这么高的融资成本呢?要么是银行不给续贷了,要么是企业经营周转出现严重问题,已经没有现金流,否则绝对不要这么高的融资成本。

不能碰的理财平台3、团队人数少于20人的不要碰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金融而不是互联网,而金融的核心又是风险控制,一个只有20人的团队去掉技术、财务、客服、前台、行政、总经理、副总经理,还能剩几个人在踏踏实实做业务风控?没有线下团队的实地考察及风控,暂且不说如何识别提交材料的真实性,就是签约和催收这一环节,都能把这20个人玩死,如果客户再分散在全国,那么低于100人的团队,根本无法支持公司业务持续经营。

不能碰的理财平台4、自融性网贷平台不要碰由于近年来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从线下小贷公司借钱成本又高,随着P2P的火爆,许多制造类企业、地产类企业、矿业企业,缺钱就起了成立P2P平台的念头。

该类公司一个是资金集中在单一项目,风险巨大;一个是自己给自己融资,风险控制和尽职调查很难做到像第三方那么公正、客观。

且目前很多自融网贷平台都存在非法吸收存款以及涉嫌诈骗的目的。

不能碰的理财平台5、单笔借款超过几百万元的不要碰。

本身小微金融、P2P做的就是小额分散,靠区域分散、行业分散、金额分散来规避风险,如果单笔额度几百万上千万元,一旦有一单出现风险,会导致大量投资人的本金发生损失。

不能碰的理财平台6、没有核心风控技术连第三方支付监管都没有的P2P平台不要碰。

年初,比较正规的公司已经开始主动要求第三方托管资金,透明资金往来明细了,这就是行业自律,不该做的不做,该做的必须做到位。

《人民日报》为P2P发声 P2P行业银行存管现状

《人民日报》为P2P发声 P2P行业银行存管现状

P2P行业银行存管现状如何前几日,人民日报刊文《卷款跑路没有那么容易了》为P2P定调。

这篇文章表示到,真正的P2P平台,只是借款人和投资人的信息中介平台,不做资金收付和集中投资的业务,就是资金池业务。

因此,不是所有互联网金融公司都是P2P平台,不具备上述的特点,特别是涉足资金池业务,就不能称之为P2P。

资金存管,将成准入门槛在去年的7月十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的从业机构应该选择银行建立第三方资金的存管制度。

之后,央行在《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中要求到支付机构不得为金融机构及从事金融业务的费金融机构开立的支付账户。

由此可以看出,银行存管已经成为P2P行业发展的方向目标,某平台的首席运营官分析到,进入2016年P2P行业大洗牌的时刻已经到来,银行存管将成为加速行业洗牌的一个重要的门槛。

签约银行存管80家,真正上线却寥寥无几截止今年的年初,一共有约80家的平台与之签订了资金的存管协议,约占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的3%。

但是,在各家平台不断的发布与银行合作的资金存管的利好背后,与银行签订合作协议的平台真正上线运行的特别少,绝大多数银行与平台的合作处于系统对接和研发阶段。

一些平台已经上线资金存管的银行似乎麻烦也不是很少,甚至是出现了由于客户体验下降而造成流失的情况,而银行对接后发现投入的更大。

对接网贷存管银行积极性不高为什么真正的与银行进行资金存管的P2P不多?原因是主要在于银行对平台准入有严格的要求,银行开发系统周期长,P2P平台的投入成本高,双方都是需要投入时间和专业的人才,这些都是制约双方快速合作的因素。

当然了,除了政策层面,P2P平台以及银行的选择,观望而不快速行动的原因更在于执行的代价与难度的程度有多大。

目前,网贷领域属于新兴板块,再加上平台的业务量并不是很大,对银行收入贡献极其的有限,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银行对接P2P资金存管的积极性。

如何判断P2P平台有无资金托管真假

如何判断P2P平台有无资金托管真假

如何判断P2P平台有无资金托管真假随着P2P网贷平台的日益发展以及P2P市场的逐渐规范,P2P网贷平台的安全性被提到了一个相当重要的层面来,在不久的将来,第三方资金托管或将成为P2P行业的一大趋势。

然而,做资金托管就意味平台的成本会增加,同时,对一部分”居心叵测“的平台来说,做资金托管则是断送了他们直接碰触投资人资金的机会,因此,目前大部分没有做资金托管的平台为忽悠投资者可谓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当然,投资者也不能示弱,融金所小编今天就教大家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教你如何识破P2P平台有无资金托管:第一招:分清楚是广告?还是事实?有些P2P平台在其网站上宣称自己有“第三方资金托管”,可以保障投资者的资金安全,这时候我们不能轻易相信平台自己的宣传,而要进入网页仔细查看托管方到底是谁。

如果你进入网页之后,只看到有一大串文字在介绍第三方资金托管的如何保障资金安全,查遍整个网站都找不到平台所合作的“神秘的”托管方,那么,基本可以认定,这个平台根本没有进行资金托管。

第二招:第三方支付不等于资金托管目前很多平台仅仅只是跟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便进行鱼目混珠宣称自己进行了资金托管,而业内现在真正有托管资质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并不多,绝大部分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只有纯粹的第三方支付功能,对于此类现象,投资者要注意辨别,否则一不小就被平台忽悠过去了。

第三招:存管?托管?不再傻傻分不清楚现在有不少P2P平台假借“存管”之名来对投资者宣称是“托管”,虽是一字之差,概念却相隔甚远,虽说资金存管和资金托管都是对P2P平台的资金进行保管,但两者有一个最大的区别,那就是在资金托管中,第三方机构对资金是有监管义务,而资金存管却没有这样的义务。

然而,这种偷换概念的方式却在P2P平台中屡屡被用,当然,也成功地骗了不少投资者。

其实,想判断P2P平台是否有进行资金托管,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直接去问平台所说的托管机构,托管机构是否有和平台进行合作,一问便知。

P2P资金托管深度解析

P2P资金托管深度解析

“资金托管”,这是一个很多人都耳熟能详的词语。

近来随着P2P监管脚步的临近,资金托管一词也越来越多地被媒体人员和专家学者提及。

可以想见的是,资金托管必然是P2P监管的一个重要方向,但究竟该采用哪种托管方式才能够真正起到对P2P平台的监控作用,仍然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

到底什么是资金托管?要分析评论一件事情就得先了解它的定义:到底什么是资金托管?据百度百科“资产托管”词条记录:资产托管业务是指具备一定资格的商业银行作为托管人,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与委托人签订委托资产托管合同,安全保管委托投资的资产,履行托管人相关职责的业务。

对,你没有看错,我也没有写错,确实是“资产托管”而非“资金托管”。

百度百科并没有特别记录“资金托管”词条,因为资金本质上是交易环节中的一种形态,也可以认为是广义的资产之一。

托管本身并不局限于资金的保存管理,一般还涉及到交易的清算、结算、资产交割等环节。

后面的讨论中我们也不抠字眼,忽略“托管”、“监管”、“存管”等在文字上的区别,更多地从具体内容出发进行讨论。

此外,这里对托管人也有相应描述:具备一定资格的商业银行。

关于托管人资质及本质的问题,我们会在后面的段落继续讨论,此处暂不展开。

商业银行的托管业务范围广泛,主要有:安全保管委托资产;委托资产名下的资金清算和证券交割;监督委托资产的投资运作;及时向有关部门和委托人报告委托资产的投资运作情况和相关信息;对委托资产的资产、负债及投资情况进行会计记录;按有关要求对委托资产持有的有价证券进行估值;客观公正地分析委托资产的投资运作情况,并向委托人提供相关分析信息;其他与委托资产托管相关的业务。

透过证券看托管定义描述难免抽象,为便于理解,不妨具体以证券行业的第三方存管来举例说明。

对于有炒股经验的人来说,第三方存管账户的概念并不陌生,但第三方存管的由来和目的恐怕不是人人都十分清楚。

其实当年的证券行业所面临的第三方存管境况,跟如今的第三方支付和P2P行业面临的监督管理问题是非常类似的。

P2P︰大浪淘沙始见金

P2P︰大浪淘沙始见金

如果经济出现系统性风险, 大量标的无法按时还本 偿息, 确实有可能面临投资者大量挤兑的可能。这 里, 如果平台自身实力不足无法偿还, 由此导致资 金链断裂而倒闭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 刘侠风 认为, 就算出现这种情况也不值得大肆渲染去刚性兑付的思想深入人心, 投资者的风险 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 但是随着市场化的进一步推 进, 刚性兑付的神话迟早是会破灭的。P2P只是一头 “台风口的猪”?无准入门槛、无行业标准、无监管 机的P2P行业在爆发式增长的同时上演了跑路潮, 因 此警醒了投资
早在2006年,国内首家P2P平台宜信就已经诞生,但 一直在默默地龟速增长。2009年“四万亿”催生的 畸形牛市慢慢消退后,长达4年的慢熊摧残了人们对 股市的热情;而房价的高企和限购政策的存在让投 资者钱的或被动或主动地“烂”在银行里。直到 2013年
,余额宝横空出世,带热了一个名词: 互联网金融。 从此中国的理财市场进入新阶段。互联网金融概念 的火热,让同属于“屌丝理财神器”年化收益率高 达20%的P2P网贷在2013年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根 据艾瑞的统计数据: 2009年P2P平台不足100家,成
P平台在选择标的时会有所甄别,对于那些消耗资金 数量巨大、回款时间长的标的都会敬而远之。刘侠 风特意举了一个例子: “中秋节临近,假如一企业 生产的月饼口碑特别好,每年都是供不应求,订单 数远远的高出了它的生产能力。那么企业面临两个 选择: ①把接不了的订
单退掉, 能挣多少挣多少;②借入一笔资金, 请几个 临时工, 扩大生产, 赚取超额利润。对于这种企业 来说, 假如它生产一盒月饼的成本为 50元, 销售价 格为100元, 生产所需时间为1个月。那么对于它来 说, 它的月收益为100%, 年化收益高达1200%, 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支付之于互联网金融起到的就是这样的作用。

如今,央行一纸令下,“地基”发生了震动,振幅波及从支付延伸出并不断拓展、变异、创新的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

作为互联网金融的核心形态,P2P聚焦了更多关注,在小额分散的投资理念下,平台每年进出的投资笔数惊人。

但是从托管主体变更的角度来看,一方面,行业中大量平台在此之前并未进行任何托管,同时,在针对P2P监管细则尚未落地的情况下,托管与否并非P2P立足和成长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银行已经主动出击,托管的动力进一步强化,对于曾经的两大支付主体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已经出现联合托管的模式。

P2P之外,互联网理财在原有支付模式的惯性下并没有发生大的“震动”,更多的影响将在带有余额理财功能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而无论这些层面发生何种变动,央行对网络支付的规范意见稿,给银行带来巨大的利好已是不争的事实。

资金托管与否并非准入门槛
随着央行《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下发,大量舆论将其对支付机构的影响指向P2P平台,顺应央行等十部委此前《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P2P在第三方支付处托管资金已经成为历史,未来将走向银行的怀抱。

“银监会关于P2P准入门槛的监管细则尚未落地,因此,P2P网贷平台是否托管并不决定一家P2P平台的成立与否,更不影响业务的开展。

”国诚金融CEO王建章一句话打破了当前人们对于这一影响的担忧。

王建章在采访中表示,央行连续下发政策表明,P2P资金托管只能由银行来接手,因此或许可以推测,未来银监会针对P2P监管细则落地的前提是:银行愿意接单,否则可以想象一些网贷平台将面临的局面:此前与第三方支付签订托管合作的必须解除合作关系,而在银行还未向其“招收”的时间里,业务只能暂停。

一位P2P平台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目前行业中排名靠前的P2P平台,有不少都没有进行第三方资金托管。

讯联数据行业资讯部负责人寇向涛表示,第三方支付托管模式本身存在问题。

第三方支付并不具有托管能力,与P2P平台同样具有跑路风险。

此外,由于第三方支付牌照是申请制,行业中已经有P2P平台着手申请支付牌照,如果第三方支付托管资金仍然有效,那么很可能出现P2P平台自己托管自己,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现象。

银行托管:成本或不升反降
记者了解到,此前P2P平台同第三方支付进行资金托管合作,每年的托管费用约为10万~15万元,例如,某第三方支付旗下的合作平台共有300家,网络支付管理办法落地后,该第三方支付平台在这一块被侵蚀的利润将达到3000万~4500万元。

“对于第三方支付来说,托管费是一块巨大的蛋糕。

”一位支付行业观察员称。

从P2P平台角度出发,与第三方签订托管合作,每年的成本也有10万~15万,一位已经与多家银行深度讨论合作的P2P平台负责人表示,未来与银行开展托管合作资金成本可能不升反降。

原因在于银行看重的并非是平台每年给出的托管费用,而是P2P平台未来在银行账户上大量的沉淀资金。

“目前整个P2P网贷行业的闲置资金达百亿元级别。

”上述P2P平台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这是银行增加存款类资金来源的最有效最便捷的方式。

“目前,银行的合作意愿已经大幅增强。

”王建章对记者表示,相比P2P网贷行业发展初期,银行现在已经能够从中窥见利好,P2P行业生命力已现,同时监管政策陆续落地,行业野蛮生长或将结束,已经达到一定体量的财富效应逐渐凸显。

此次,央行《征求意见稿》将第三方支付托管资金这条通路封死,而银行在面对P2P平台时仍有犹豫,在这样的背景下,记者了解到,目前已经出现第三方支付联合银行进行资金托管业务的模式,即第三方支付出技术和系统,银行出资质,平台投资人、借款人账户开在银行。

“银行系统要求严格,针对P2P平台进行个性化改造难度较大,通过第三方支付进行接口端改造能够带来低成本高效率的双重效益。

”一位P2P行业人士对本报记者解释了两者如此“分工”的原因。

齐鲁证券分析师谢刚表示,银行将从三个方面因此受益,第一方面是存款脱媒有望缓解,第三方支付不能变相揽储,资金将重回银行渠道;第二个方面则是,支付结算市场份额增加带来非息收入提升;第三个方面是,银行将掌握交易“大数据”。

互联网理财平台几无波澜
在P2P、众筹之外,互联网理财平台作为互联网金融的形态之一也不断崛起。

一方面在同一平台上为用户提供多种选择,另一方面成为传统金融产品在互联网上的销售通路,承担了投资者和金融产品之间另类的中介功能。

互联网理财平台虽然不像P2P网贷平台拥有相对明确的资金托管要求,但是在平台上每天都发生着大量的投资款支付业务。

支付变动,对于这类平台是否带来了影响?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影响并不大。

从业务层面来看,对于互联网理财平台来说,更倾向于选择网银直连。

“最初也想走快捷支付,但是这条路走不通。

”微方财富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当前投资者的理财金额不再是小数目,而银行对于快捷支付设定了5000~2万元不等的限额。

虽然投资者对于快捷支付的最高额度有自主修改权,并且该额度最高可以提升到100万元,但是很少有用户这样做,直接转为网银支付是更多投资者的选择。

“网银支付场景没有改变,变化的是快捷支付场景。

”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

谢刚表示,《征求意见稿》扼杀了第三方支付构建独立账户、沉淀出资金池的盈利路径,并提高了经营的技术门槛。

假设第三方支付可以开立综合金融账户的客户占总客户的10%,那么其市场份额将萎缩22%以上,这部分市场份额将被银行纳入麾下。

寇向涛则表示,由于对第三方支付的余额账户做了限定,因此未来用户预先充值至账户的动力将大幅下降,沉淀在第三方支付账户上的资金也相应减少。

但是,寇向涛表示,此前位列市场规模首位的支付宝已经进行了用户培养,期望用户降低账户余额,进而将这笔钱转入余额宝进行理财。

针对账户余额理财,微方财富负责业务的人士表示,市场上大部分平台不支持通过第三付支付账户的账户余额购买,此外,从第三方支付层面来看,除余额宝外,市场规模较大的账户虽多有余额理财功能,但是应用并不广泛。

关注互联网金融媒体鸣金网微博:/p/10060654500409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