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长乐市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线上学习诊断性评价试卷

福州市长乐市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线上学习诊断性评价试卷
福州市长乐市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线上学习诊断性评价试卷

福州市长乐市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线上学习诊断性评价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第一部分(25分) (共4题;共25分)

1. (6分) (2020七下·温州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020年,许许多多“小人物”为我们筑起了抗击“新冠肺炎”的坚固长城。他们是力挽狂(lán)________的医务工作者,他们是面对(jié)________问轻声细语的社区志愿者,他们是在网络平台上(zhì)________笨地做着直播的老师,他们是烦(zào)________不安但闭门不出的普通百姓……正是因为他们,人类社会在疫情面前才会有希望。

2. (10.0分) (2020八上·浙江期末) 古诗文名句积累。

(1)采菊东篱下,________。(陶渊明《饮酒》)

(2)衣带渐宽终不悔,________。(柳永《蝶恋花》)

(3) ________。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

(4)子曰:“君子坦荡荡,________。”(《论语·述而》

(5)山水是中国古代文人生命的一部分。在游山玩水中,他们向外发现景物之趣,生活之美;向内发现自我,滋养生命。早春时节,看着廊下的燕子衔泥筑巢,听着窗外树枝间清脆的莺啼,白居易写下“①________ ,________”的不朽诗句。李白《渡荆门送别》一诗中,“②________,________”二句化静为动,以雄健的笔力,展示了山水的壮阔之美。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③________ ,________”来劝友人放下争夺名利之心,忘情于天地大美中。

3. (6分) (2017八上·芜湖期末) 请根据你课外阅读的积累,完成下面的填空。

(1)《昆虫记》是一部“昆虫的史诗”,它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卷帙浩繁、色彩绚丽的画卷,描绘了一个个大自然的精灵,其中有________,“它们的尾巴上像挂了一盏灯似的,用来表达对快乐生活的美好祝愿”;黄蜂是一个不知动脑筋的建筑家,它们虽然能够建造出让我们叹为观止的巢穴,却“完全不具备________的能力”;________靠着它们的小鞘在水中任意遨游,它们好像一队潜水艇。

(2)《红星照耀中国》特写了________和“过大草地”两个重要事件,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长征的艰险和红军的伟大精神。

4. (3.0分)阅读下面诗歌,回答相关问题。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全词描写了江南农村________ (时令和时间)的景色,抒发了词人________ 的心情。

(2)词中写到“稻花香里说丰年”,你认为是谁在说丰年呢?

二、第二部分 (共4题;共45分)

5. (6分)(2019·温州模拟)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归自谣

(五代)冯延巳

寒山碧① ,江上何人吹玉笛?扁舟远送潇湘客②。

芦花千里霜月白,伤行色,来朝便是关山隔。

【注】①碧:在古诗词中常作为一种伤心色。②潇湘客:去往潇湘的远行客。

(1)词中“寒山碧”、“霜月白”等词语,营造出了送别时________的意境。

(2)结合全词,试分析“来朝便是关山隔”一句中“隔”字的妙处。

6. (13.0分)(2018·湖州模拟) 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小题

李牧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赵王让李牧________ ②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________

③固称疾________ ④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________

(2)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②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4)李牧作为“赵之北边良将也”,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7. (8.0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手机确定你的位置

①当今时代,手机已经越来越普及,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人和人之间的沟通更加方便,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随着手机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各种新兴无线业务的出现,如彩铃、彩信和手机上网等等。我们在这里要介绍的是手机的无线定位技术。

②无线定位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军事上,这项技术可以用以锁定敌对目标的位置,例如,在第一次车臣战争期间,俄罗斯军队用导弹击毙正在用手机通话的杜达耶夫,就使用了这项技术。在公共安全方面,警方在处理绑架案件的时候,可以通过这项技术确定使用手机的绑匪的位置。在日常生活中,这项技术可以派上大用场,例如,给迷路的人指引方向,救助突发疾患的病人等等。那么,怎么用手机来定位呢?

③无线定位可分为卫星无线定位和地面无线定位。在卫星定位技术中,最有名的就是全球定位系统(GPS),这是一种利用卫星系统实现移动目标三维定位的技术。而地面无线定位则通过测量无线电波的传播时间、信号场强、相位、入射角度等参数实现移动目标的定位,手机定位技术属于地面无线定位系统。

④手机定位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各种不同的定位业务对定位精度的要求也不相同。我们都知道,手机处在外地漫游状态时,其通话费的计算就另有标准,那么这种定位所需的技术就比较简单。移动通信网有很多基站,每个基站覆盖一定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内的手机与基站发生通信联系,从而确定其大致位置。

⑤在手机的无线定位系统中,为了避免对移动终端增加额外开销,多采用的是基于网络的定位方案,由多个基站同时接收和检测手机发出的信号,根据测量到的参数由计算机对其进行定位估计。为了获得这些参数,就需要在基站中安装监测设备,在把这些数据通过计算机处理,从而估计出手机的大致位置。手机信号的参数有传播时间、信号场强、入射角度等。

⑥从手机发出的信号达到基站,需要一定的时间,根据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可以算出手机与基站之间的距离。那么,如果通过多个基站进行这种测量,就可以计算出手机的位置。这种技术对时间同步的要求很高,后来,人们研究出一种方法,可以通过计算时间差来确定手机位置。

⑦手机距离基站越远,所接收的信号强度越低。这样,通过测量接收信号的场强数据,以及一些相关的参数,就可以估算出手机与基站之间的距离。同时,由三个以上的测量值就可以估算手机的位置。这就是根据信号场强来定位的原理。由于在城市的复杂环境中,无线电波的传播非常复杂,所以,这种技术在定位精度上有局限性。

⑧手机发出的信号是一系列电磁波,电磁波到达基站有一定的入射角度,测量入射角度,就会得到一条从发射机到接收机的方向线,手机的位置就可以由这条方向线得到。当然了,至少要测量两个基站得到两条方向线才行。为了测量电磁波的入射角度,接收机的天线需要改进,必须配备方向性强的天线阵列。

⑨以上介绍的是最基本的手机定位技术。如果定位精度要求比较高的话,就需要多种定位技术混合使用,这就是混合定位技术。在混合定位技术中,手机也可以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为人们服务。特别是在城市里,可以利用基站密集的优势,利用卫星技术和基站信号混合的方式定位,实现在高楼层中的精确定位。

⑩虽然目前的手机定位技术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手机定位技术一定会更好地造福于人们。

(1)本文按照什么说明顺序说明了怎样的中心内容?

(2)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⑥﹣⑧介绍了哪几种手机定位技术?

(4)第⑧段中划线的词“至少”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8. (18.0分)阅读《鼎湖山听泉》完成后面题目

①江轮夹着细雨,送我到肇庆。冒雨游了一遭七星岩,走得匆匆,看得蒙蒙。赶到鼎湖山时,已近黄昏。雨倒是歇住了,雾漫得更开。山只露出窄窄的一段绿脚,齐腰以上,宛如轻纱遮面,看不真切。眼不见,耳则愈灵。过了寒翠桥,还没踏上进山的石径,泠泠淙淙的泉声就扑面而来。泉声极清朗,闻声如见山泉活脱脱迸跳的姿影,引人顿生雀跃之心,身不由己,循声而去,不觉渐高渐幽,已入山中。

②进山方知泉水非止一脉,前后左右,草丛石缝,几乎无处不涌,无处不鸣。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好一个调皮的孩子!

③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受泉声的感染,鼎湖山年轻了许多,山径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着一股童稚的生气,使进山之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无杂尘,陡觉轻快。行至半山,有一补山亭。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惟亭内一副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

④站在亭前望去,满眼确是一片浓碧。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去。就连脚下盘旋曲折的石径,也印满苔痕,点点鲜绿。踩着潮润柔滑的石阶,小心翼翼,拾级而上。越向高处,树越密,绿意越浓,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怅惘间,忽闻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相互应答着,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返的孩子。

⑤钟声来自半山上的庆云寺。寺院依山而造,嵌于千峰碧翠之中。由补山亭登四百余阶,即可达。庆云寺是岭南著名的佛教第十七福地,始建于明崇祯年间,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寺内现存一口“千人锅”,直径近2米,可容1100升,颇为引人注目。古刹当年的盛况,于此可见一斑。

⑥ 晚饭后,绕寺前庭园漫步。园中繁花似锦,蜂蝶翩飞,生意盎然,与大殿上的肃穆气氛迥然相异。花丛中,两棵高大的古树,枝繁叶茂,绿阴如盖,根部护以石栏,显得与众不同。原来,这是两百多年前,引自锡兰国(今名斯里兰卡)的两棵菩提树。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得道于菩提树下,因而,佛门视菩提为圣树,自然受到特殊的礼遇。其实,菩提本身并没有什么高贵之处,将其置于鼎湖山万木丛中,恐怕没有多少人能够分辨得出。

⑦鼎湖山的树,种类实在太多。据说,在地球的同一纬度线上,鼎湖山是现存植物品种最多的一个点,已辟为自然保护区,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作生态观测站。当地的同志告诉我,鼎湖山的森林,虽经历代变迁而未遭大的破坏,还有赖于庆云寺的保护。而如今,大约是佛法失灵的缘故吧,同一个庆云寺,却由于引来大批旅游者,反给自然保护区带来潜在的威胁。

⑧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借宿寺旁客房,如枕泉而眠。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至于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不同的音响。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啊,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中。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却道“山不在名,有泉则灵”。孕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

⑨这一夜,只觉泉鸣不绝于耳,不知是梦,是醒?

⑩ 梦也罢。醒也罢。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常鸣。

(1)阅读全文请概括作者的行踪顺序。

(2)本文善用修辞,语言富有表现力。请赏析下面句子。

受泉声的感染,鼎湖山年轻了许多,山径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着一股童稚的生气,使进山之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无杂尘,陡觉轻快。

(3)作者是带着一种怎样的心情来到鼎湖山游览的?在听到这泠泠淙淙的泉水声时,他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联系全文看,作者说“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说说这“别有一番滋味”指的是什么?

三、第三部分 (共1题;共60分)

9. (60分)(2017·济宁)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习惯,是逐渐适应后的一种常态,是习以为常后的一种自然。习惯可以是一种行为,也可以是一种心理,甚至是一种风气、一种传统……你可能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它影响巨大。关于“习惯”,你有什么样的经历和体验?又有什么样的认识和思考?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问题特征鲜明;③要有真实情感,不得抄袭和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参考答案一、第一部分(25分) (共4题;共25分)

1-1、

2-1、

2-2、

2-3、

2-4、

2-5、

3-1、

3-2、

4-1、

4-2、

二、第二部分 (共4题;共45分)

5-1、

5-2、

6-1、

6-2、

6-3、

6-4、

7-1、

7-2、

7-3、

7-4、

8-1、

8-2、

8-3、

8-4、

三、第三部分 (共1题;共60分)

9-1、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