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通过研究大小、远近不同的声音是怎样对自制的鼓膜模型的振动产生影响的,从而探索人耳鼓膜的作用;通过体验活动感受鼓膜的作用。
2、能够根据耳廓的构造理解耳廓功能科学知识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到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细心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耳朵的构造。
2、鼓膜的振动。
◆教学准备:1.演示实验:一个玻璃杯、一块气球皮、一条橡皮筋、一个音叉、一点细沙。
2.多媒体课件——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
◆教学过程设计:一、游戏导入课题1、谈话:师:同学们你们玩过传话游戏没有?上课之前我们也来玩一玩吧,好不好?2、讲解游戏规则。
师:我先请每个小组右边第一位同学上来,作为该组的第一位传话使者,待会儿我会告诉每组上来的同学一句话,你们回去依次传给旁边的同学,再依次传下去,直到最后一位同学,然后最后一位同学到台上来,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同学速度最快。
同时,我要说的是每一位传话的同学必须附在你同学的耳朵前小声说,别让别人听见了,都明白了吗?(“听音传话”的内容:保护耳朵很重要,游泳洗澡防进水,噪声刺耳危害大,药物中毒慎选用,挖耳习惯应改掉,耳聪目明身体棒。
)3、学生做游戏。
4、反馈。
5、提问:刚才我们玩的这个传话游戏里为什么有的同学能正确的说出来,而有的同学却不能呢?这与我们的哪个器官有着密切的关系呢?(耳朵)6、师过渡:别人说的话我们是怎样听到的呢?怎样才能听得清?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板书课题)二、耳朵的结构与功能。
1、谈话:要知道我们的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首先我们要知道耳朵的构造。
(课件呈现,右耳放大图)师:这就是我们的耳朵,有它我们就能听见声音吗?(生:能)师露出自己的耳朵,指着自己的耳廓。
只要有它就听到声音吗?(生:不能)是的,仅仅有耳廓还不能听到声音,还得依靠耳朵里面一些“零件“才能听到。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课件

(1)由于听觉神经损坏而导致的耳聋为神经 性耳聋 , 神经性耳聋不能治愈 。
(2)由于声音的传导发生了障碍(如鼓膜、 听小骨损坏)而导致的耳聋为非神经性耳聋 , 非神经性耳聋可以治愈.。
13
? 得了非神经性耳聋 的人会生活在无 声的悲惨世界里的,你设想一下:应 该怎样去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呢?
4
?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丰富多彩 的声音,人们凭借人体的什么器官听 到声音呢?
人靠耳朵听声音,那么耳朵通过什么 途径来感知声音的?
5
一、耳朵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 1.人耳的构造 听小骨
耳
廓
外耳
外 耳 道
中耳 内耳 鼓膜
听觉神经
耳蜗
6
收集声波 耳郭
外 耳 外耳道
鼓膜
听小骨
中耳
听觉神经
内耳
耳蜗
7
一、耳的各部分功能:
外 耳郭 ----------- 收集声波 耳 外耳道 -----------声波通道
鼓膜 ----------- 振动 中 耳 听小骨 ----------- 放大、传递声波
内 耳蜗 ----------- 内有听觉感受器。
耳 听觉神经----------- 将感受到的信号转化成神经信号
体验 用手指塞住外耳道听伙伴的讲话。
14
骨传声 声音可以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 引起听觉。
科学家把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例: 贝多芬耳聋后,就是通过骨传导进行创做的。
15
常识介绍: 骨传导正常时较气传导不 敏感得多,几乎不能感到它的存在; 能察知骨传导存在的一种方面是,把 一个振动着的音叉的柄直接和颇骨接 触,这时人会感到一个稍有异样的声 音;当这个声音减弱到听不到以后, 再把音叉迅速移到耳廓前方,这时又 能听到声音的存在。这个简单实验说 明骨传导的存在,也说明正常时气传 导体较验骨1传: 导利为用灵音敏叉。体可验以常认识为介,绍骨的传16 导在正常听觉的引起中作用微乎其微。
小学科学四年级《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公开课教案附教学反思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内耳构成,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给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过程与方法:1、通过听一段音乐感受耳廓的作用。
2、通过研究大小、远近不同的声音是怎样对自制的估摸模型的振动产生影响,揭示人耳鼓膜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养成保护双耳的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研究大小、远近不同的声音是怎样对自制的估摸模型的振动产生影响,揭示人耳鼓膜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声波的传播路径以及各部位的名称。
材料准备:教师准备:课件耳朵模型一个玻璃杯一块气球皮一根橡皮筋桂香村纸片碎音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题出示(图图)师:认识他吗?观察,他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耳朵,耳朵有什么用处呢?生:听声音。
师:对。
别人说的话我们是怎么听见的?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我们的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课件出示课题)二、耳朵的结构和功能师:要知道我们的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首先要知道我们耳朵的构造。
1、师:师撩开头发露出耳朵,指着耳廓,这就是我们的耳朵,有它我们就能听到声音了吗?2、课件呈现,耳朵的构造剖面图。
师:这就是我们整个耳朵的构造图。
它由耳廓、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等构成。
(边说边点击鼠标,图上出现相应的名称)师:根据它们的功能、位置我们把它们分为外耳、中耳、内耳。
3、说着出示耳朵结构实物模型。
师:耳廓、耳道属于外耳。
(板书)师:这是鼓膜的位置,它是外耳和中耳的分界线。
师:这是听小骨,属于中耳。
(板书)师:这个像蜗牛壳的是耳蜗,这一束黄黄的就是听觉神经。
这是内耳。
(板书)师边说边从模型上拿出小模型,加深学生印象。
4、耳朵怎样接受并传达声音。
师:(拿起耳朵模型)声波由耳廓收集来进入耳道,引起鼓膜振动,振动传达到听小骨,听小骨的振动引起耳蜗里液体的震动,再传达到听神经。
四年级科学上册《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难点解析

四年级科学上册《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难点解析】科学是孩子们探索世界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孩子们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而在科学教育中,严密的教案是必不可少的。
在四年级科学上册中,《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是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个教案中的难点解析。
【教案背景】在四年级科学上册中,学生们将详细地学习人如何听到声音。
在此之前,学生们对于声音的认识可能只是表面的,比较肤浅。
因此,这个教案的基础是一份详细的课堂讲授计划,以及能够呈现声音的实例、活动及其他的解释方式。
【教案难点分析】1.声音的特征声音的特征是诸多知识的基础。
讲解声音的特征需要简单易懂的语言,尤其要注意区分声音的强度、频率、波长等概念,同时通过简单的实例让学生明白概念的实质。
2.声音的传播声音是物质的运动,通过媒介的传递而传播到人的耳朵。
讲解声音的传播需要动手实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3.耳朵的结构耳朵是人们的听觉器官,被很多人所忽视。
讲解耳朵的结构会涉及到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等概念。
在解释每一个部位时都要进行图示并讲解其作用。
4.声音的量度声音是可以用来量度的,这是基于声音的特征而提出的。
在此,需要讲解分贝、声强、频率等概念,并且通过实际的声音示例进行和学生进行互动。
5.声音的应用声音的应用非常广泛,它不仅仅是人耳能够感知到的,也能够在人类生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因此,使用一些实例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案落实】在进行教学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生活经验,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生动有趣的故事、趣味性实验和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进一步解释相关概念,让学生获得更深刻的认识和体验。
同时,创造多样化的教学环境和氛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了解传声现象的一些规律,了解人类的听觉器官结构及其功能。
【结语】经过多年的实践,科学教育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以及能力的提升。
面对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和个性特点,针对四年级科学上册《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的教案,我们要通过充分的准备,创新的方法和教学手段,让学生在科学知识中获得乐趣,掌握更多的知识。
教科版科学四上《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参考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参考教案.docx20教科版科学四上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参考教案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到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过程与方法:通过研究大小、远近不同的声音是怎样对自制的鼓膜模型的振动产生影响的,解释人耳鼓膜的作用;通过体验活动感受鼓膜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细心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过程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每天听老师讲课获取各种知识听电台广播了解天下大事,听音乐陶冶情操。
你们有没有思索过这些声音是怎样发生和传播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师:请同学们用桌上的橡皮筋、纸、直尺做实验想办法让它们发出声音。
学生动手操作师:请同学们说一下,你是怎样让它们发出声音的生1:用手拨动张紧的橡皮筋发声。
生2:用手抖动纸发声。
生3:拨动直尺发声。
师:在实验过程中,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生:看到了物体在振动,听到了声音,说明了物体振动会发出声音。
师:你们的实验都做得非常成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敲击音叉,音叉发声,请你们用手触摸一下有什么感觉教师先示范,学生后动手做生:麻!表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教师将所设计的有结构的材料,有层次或有序地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地独立支配它,有技巧地指导学生实验、思考、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师:我们把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如弹奏的吉它,叮咚响的泉水,均是声源。
现在大家用手摸颈部喉头部分,一起读和想“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师:请同学们描述一下刚才喉部的感觉。
生:发声时喉头在振动,发声停止喉头振动也停止,讲话时的声带是声源。
教师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应用所学知识的机会,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声音是由声源发出的。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人耳听到声音的原理,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为后续学习声音的特性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声音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对其产生的原理和传播过程还不够了解。
通过生活实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掌握人耳听到声音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人耳听到声音的原理。
2.难点:声音传播的介质和人耳听到声音的原理。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生活实例分析法等,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扬声器、耳机、细线、泡沫球、硬纸板等。
2.教学多媒体:声音传播的动画、实验过程的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敲击桌子、拍手等,让学生感受声音的产生。
提问:“你们知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吗?”引导学生思考。
2. 呈现(10分钟)呈现声音传播的动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的传播过程。
同时,展示实验器材,引发学生的兴趣。
3. 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实验现象,验证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巩固(10分钟)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声音的产生、传播原理。
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能听到声音吗?”引导学生思考人耳听到声音的原理。
5. 拓展(10分钟)讲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如空气、水、固体等。
让学生了解声音传播的多样性。
四年级上册科学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外界声音→耳郭→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
2、鼓膜很薄而且很有弹性,即使是很轻微的声音都会产生
振
动。
3、远近不同的声音,离声音近时,鼓膜振动幅度大。
强弱不同的声音,声音强则鼓膜振动幅度大。
4、人的外耳就像一个隧道,声音通过这个隧道到达鼓膜。
鼓膜很薄很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5、物体的振动带动了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起鼓膜的振动。
听小骨把振动放大并传达到内耳,并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信号。
大脑接收到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就感受到声音。
6、耳的结构和功能
耳
的结
构和功能外耳
中耳
内耳
耳郭:收集声波
外耳道:传递声波
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听小骨:放大并传导振动
耳蜗:产生信号
听觉神经:传递信号。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什么是耳聋?
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 何部分发生障碍(例如鼓膜、听小骨或听 觉神经损坏),人的听力损失在70分贝以 上者为聋。
分贝是声音强 弱等级的单位。
骨传声
声音通过 头骨 、 颌骨 也能传到听 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中把声 音的这种传到方式叫做 骨传导 。
骨传声的过程
声源振动 头骨、颌骨
人靠耳朵听声音,那么耳朵通过什么 途径来感知声音呢?
老师的讲课声大家都能 听到,你想过没有,为什么 你能听到我的讲课声呢?它 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
(1)要有声源; (2)要有传声介质; (3)人耳能感受声音。
1.人耳的构造
听小骨
半规管 前庭
耳 廓 外 耳 道耳 垂
外耳
中耳
内耳
耳蜗
咽鼓喉
鼓膜
鼓室
。 。
耳朵的作用
声音对人们太重要了,无声的世 界使我们感受不到任何信息,优美的 音乐令我们心旷神怡,吵闹的声音令 人心情烦闷。从声音里,你熟悉了你 身边的世界;在声音中,你逐渐成长。 那么,我们用来听声音的耳朵对我们 来说就十分重要了。
怎样才能避免听力受到伤害呢?
清晨小鸟的叫声 风吹动风铃的声音 舞台上歌唱家的歌声 小河流水的声音
2、减少噪音的方法:在人耳处 减弱、阻碍声音的传播途径、 我们的发现:线圈圈数 ,磁力 ;线圈 圈数 ,磁力 。 控制发声声源。
多 大
看一看自己的身边有哪些 减少噪音的措施。
听觉神经
大脑
骨传导耳塞
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利用骨传导来听声音。 例如: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是用牙咬住木棒 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 而继续进行创作。
小结
1.耳的各部分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
三
课题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主备人
李雪洋
学习
目标
1、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给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2、通过研究大小、远近不同的声音是怎样对自制的鼓膜模型的振动产生影响的,解释人耳鼓膜的作用;通过体验活动感受耳廓的作用。
【巧设练习、完成目标】
鼓膜很()而且有(),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
学科组审核:
3、通过分组实验、交流反馈的环节,学习耳朵的构造及鼓膜的作用。
学习过程
教学Leabharlann 过程【复习巩固、检查旧知】
1、通常情况下,声音在()中的速度最慢,在()中的传播速度较快,在()中最快。(气体、固体或液体)
2、声音是以()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声音就是这样通过(),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3、()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如果把玻璃罩里的空气抽掉,里面成了(),我们就只能看见闹钟的铃在动,却听不到()。
【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丰富多彩的声音,人们凭借人体的什么器官听到声音呢?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看看想想耳朵的构造
【展示交流、精讲点拨】
外耳:
中耳:
内耳: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物理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