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习题讲义课件PPT【精选】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赛课教案_0

恰同学少年——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教材分析:《红星照耀中国》是部编新教材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中必读作品。
这是一部纪实性作品,作者是美国的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
《红星照耀中国》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并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的原因,从多个方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及牺牲奉献的精神。
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这一部作品,有利于传承革命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在这一阶段的思维能力发展较快,自我意识增强,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经过一年多课堂学习活动训练,学生已有了初步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可以据此设置一些合作探究学习和角色扮演的教学环节。
《红星照耀中国》是经典的纪实性作品,其中涉及到了大量中国革命史实及背景知识,虽然八年级学生开始在历史课中接触中国近现代史,对作品相关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理解,但其中涉及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经济形势分析,还是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心理。
而且由于学生生活在和平时代,普遍对这一历史时期缺乏感性认识,和情感的联结。
因此,教师需要找到符合学生现阶段年龄与认知结构的阅读驱动点,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学目标:1.了解作品书名的含义及相关写作背景。
2.初步感知作品中少年红军及彭德怀的人物形象。
3.消除学生与红色经典的隔膜,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4.让学生从革命精神中汲取营养,并增强报效祖国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1.消除学生与红色经典的隔膜,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2.让学生从革命精神中汲取营养,并增强报效祖国的责任感。
教学方法:猜读法、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制作交互式小游戏、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让学生分享自己是否有喜欢的同龄偶像,并说说自己喜欢该偶像的原因(偶像身上有哪些品质或精神吸引你)并由同龄的偶像这一话题过渡到本次导读课的主题:带领同学们去认识一群在特殊的岁月中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堪称同龄人偶像的少年英雄。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件+教案+练习(统编版)

新课导入
有这样一个外国人
冲破国民党严密的封锁线 经过4个月的实地考察 写了14本密密麻麻的笔记本 拍了30卷胶卷 第一个向世界报道红军长征的消息
埃德加·斯诺
新课导入
有这样一本书
使中国万千青年走上革命之路 使加拿大的白求恩医生毅然奔赴抗日前线
《红星照耀中国》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红星照耀中国》, 去了解这部作品为什么获得如此高的评价, 去探寻阅读科普作品的方法。
纪实作品
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其基本特 点是用事实说话。这类作品,或是记录历史,或是叙写 现实,其内容必须是真实的,不能凭空虚构。阅读纪实 作品,最基本的要求是清楚地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
把握作品所写事实
阅读纪实作品,最基本的要求是清楚地把握 作品所写的事实。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然后 探讨如何阅读纪实作品。
第四章
一个共产党员 的由来
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的人生经历、思想变改以及成长为红军领导人的 过程。
第五章
长征
讲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过程。着重记叙了第五次大围剿,以及长征中强渡大 渡河、过大草原等艰难英勇的事迹。第六章红星在西北
讲述了刘志丹开创西北苏区的历程,西北大灾荒和苛捐杂税给人民带来的苦 难。苏维埃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货币各方而政策。
第九篇 同红军在一起(续) 第十篇 战争与和平 第十一篇 回到保安 第十二篇 又是白色世界
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情节梳理
章节
篇目
概括
讲述作者对红色世界的好奇,开始深入苏维埃红区的冒险,去探究苏维埃共 第一章 探寻红色中国 和国、红军、共产党的秘密。并且讲述了张学良和杨虎成与共产党达成一致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课件

学习任务二:了解红军长征的事迹《第五次围剿》 (为什 么长征?)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做读书笔记,标明长征的原因、 路线和意义。
学习任务三:速读名著,了解“红小鬼”的由来,品味红小 鬼的人物形象。
课堂小结
纪实性文学作品
读目录,知内容; 读故事,懂精神; 读作品,明方法。
解题 《照耀中国》
《照耀中国》是一部经典的新闻纪实作品。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中国工农革命军成立(翌年改名中
国工农红军),其红色军旗上印有一枚嵌有镰刀锤子的白色五角星, 红军的帽子带有一枚红色的五角星。之后,由红军扩大,逐渐成为 共产党的象征。
照耀中国,即共产主义之光照耀中国
准备三:认识纪实作品
世界限因我们而产生改变,恢复世界的原样,你需要知道更多红军领 导的故事,需要了解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长征壮举。
我们一起阅读《照耀中国》,做好准备,帮助埃德加·斯诺顺利完成作 品。
阅读计划
全书十二章,估计用六周时间完成整本书阅读。前三周 通读全书,后几周做专题探究并整理笔记。
第一周:阅读1-4章; 第二周:阅读5-8章; 第三周:阅读9-12章(完)。 第四至六周:专题探究。
他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 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 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 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有这样一本书
带给世界一个真实的“红色中国” 中国 万千青年 走上革命之路
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西行漫记》。
作品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 记录见闻的。
照耀中国
长征?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名著导读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长征精神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困难面前保持乐观、团结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学生们扮演红军战士,模拟长征途中的某个场景,体验长征的艰辛。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红星照耀中国》的名著导读教学过程中,我深感学生对长征这段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被充分激发。通过导入新课环节的问题,我发现学生们能够迅速投入到对长征精神的探讨中。然而,我也注意到在讲授过程中,对于长征精神的深入理解,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运用案例分析、重点难点解析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长征的历史意义和长征精神的内涵。从学生的反应来看,这些方法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理解不够透彻。为此,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增加互动环节,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以提高他们的理解力。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学生们在讨论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角色扮演活动,他们更能体会到长征的艰辛。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时过于依赖教材,缺乏独立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注意到学生们在讨论长征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时,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提出有价值的观点。这表明学生们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和实践意识。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多组织一些口语表达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识记并理解作品中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形象及象征意义,如长征、毛泽东、周恩来等。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版)第三单元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教案)

-纪实作品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手法,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到作者的观点态度。
-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感受到作品中人物的品质和精神风貌。
-作品中所传递的革命信仰和长征精神,如何让学生将这些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品质。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如何克服历史背景和现实生活的距离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作品。
还有,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到,有些学生对红军长征精神的理解还比较表面。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这一精神,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通过观看相关纪录片、访谈红军老战士等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红军长征的艰辛和信仰的力量。
最后,关于课堂总结部分,我觉得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进来,让他们谈谈自己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这样不仅能够巩固知识点,还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举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a.对纪实作品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手法进行详细讲解,举例说明,让学生学会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
b.通过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具体分析,引导学生了解人物品质和精神风貌,如勇敢、坚定、无私等。
c.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谈谈对革命信仰和长征精神的理解,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红星照耀中国》的背景及作者斯诺的写作意图,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
-学习纪实作品的语言特点,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典型事例。
-掌握作品的艺术特色,如场景描绘、情感抒发等。
-认识到作品所传递的红军长征精神和革命信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举例:《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对红军长征的描写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教学过程中,要重点讲解长征过程中的重要事件、红军的英勇事迹以及斯诺对这些事件的评价。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教案)

第二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作者简介】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1905—1972),美国著名记者、作家。
主要作品有《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远东前线》《为亚洲而战》《复始之旅》《大河彼岸》等。
斯诺于1928年来到中国1936年6月访问陕北革命根据地,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者1972年2月1日斯诺因病在瑞士日内瓦逝世。
【内容摘要】《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品真实记录了作者1936年6月至10月在陕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时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1)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2)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3)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红军的军事策略;(4)作者的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埃德加·斯诺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刻画了共产党的领袖人物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艺术特色】《红星照耀中国》的独特魅力源于书中那些鲜活的历史真实,以及作者呈现这些历史真实的艺术技巧。
1.鲜活真实的内容(1)人物的真实性。
作者面对面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贺龙等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描述了他们的言谈举止,追溯他们的家庭环境和青少年时代,试图从这些人的出身和成长经历中,找寻他们成为共产党人的原因。
(2)叙述内容的真实性。
书中记录了作者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
全书是按照作者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编排的,作者用他耳闻目睹的共产党人及红军、苏区的真实情况,力求解开“红色中国”这个谜。
整本书内容丰富,引人入胜。
(3)背景环境的真实性。
对背景环境的介绍和描写,奠定了整本书真实感的基础。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优质课教案_6

《红星照耀中国》导读教学设计设计理念:为激发学生阅读本名著的兴趣,本设计首先以背景导入,再以读教材和目录为切入点,首先让学生了解这部经典的影响及意义、写作顺序及主要内容。
接着安排选章节阅读这一环节,让学生了解人物故事,初步感受红军精神。
再进行阅读指导、布置作业这一环节。
这样设计是让学生对这部经典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阅读的转变,为下步阅读整部作品做好铺垫。
最后在师生的诗歌朗诵中再次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他们课后阅读这部红色经典的欲望。
教材分析:以读教材、读目录为切入点,充分了解教材、目录的内容,探究作品的社会背景,探究“红星照耀中国”这一历史预言的产生经过、影响及意义。
初步感知作品中采访的历史人物的精神风貌,激发学生阅读作品的兴趣并制定读书计划。
学情分析:《红星照耀中国》是经典的新闻作品,纪实性强,涉及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经济形势分析,缺乏波澜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学生阅读时容易因为混乱产生畏难情绪,加上大多同学还未接触到这部著作,所以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清读书的思路和重点,需要选择某一章节的内容来消除学生与经典的隔膜,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习目标:1.了解作品的影响及意义;(重点)2.浏览目录,了解作品的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激发学生阅读本书的兴趣;(重点)3.选读书中报道人物的任意章节(节选),了解人物故事,初步感受红军的精神。
(重难点)教学方法:探究法、点拨法,速读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讲练结合课时安排: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导入二、题目解说三、出示本课目标并介绍作者四、读教材,了解作品影响、意义及创作过程(教材64页)五、读目录,了解写作顺序及主要内容1、浏览目录,说一说,这本书的写作顺序是怎么样的?(时间)2、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结合教材内容概括)六、阅读精彩片段(《红军旅伴》),了解人物故事,感受红军精神1、快速默读精彩片段,标注最让你感动的故事或细节,然后概括其主要内容,写下你的感受。
2024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专练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习题课件新人教版

【点拨】 C 项,“想方设法要提高苏区的教育水平”的人
是徐特立。
返回
三、阅读题
11. [2023凉山改编]阅读下面从名著中摘录的文字,完 成练习。
这时又一次征求敢死队了。红军战士们一个
••
个地都站上前来,请求拿他们的生命来冒险。在这
•
些自告奋勇的人中,选择了三十个人。在他们的背
上捆上了手榴弹和毛瑟枪。很快他们就爬到奔腾的
人教八年级上
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专练 《红星照耀中国》 纪实作品的阅读
一、填空题 1. 《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_西__行__漫__记___》。作 者是美国记者___埃__德__加__·斯__诺____。 2.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作品,它经受住了 时间的考验,它不仅是一份_历__史__记__录___,而且 阐明了时代的__发__展__趋__势__。
C. 朱德——貌不惊人,平易近人,和弟兄们讲话时脱下 他的帽子,喜欢跟战士们打成一片。
D. 贺龙——他唯一的私人衣服是一件用缴获的降落伞做 成的背心,他为这件战利品而孩子气地高兴骄傲。 这表现了他率真的个性,作者是很欣赏的。
【点拨】 D 项中描述的人物不是贺龙,而是彭德怀。
返回
9. 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流畅的纪实作品。 B. 《红星照耀中国》中写朱德9 岁离家闯荡世界,17 岁 带领饥民攻打粮仓。 C. 作者在书中向我们展现了红军中一个特殊的群体—— “红小鬼”。他们中的一些人同成年游击队员并肩作 战,面对敌人时毫不退缩,英勇无畏。 D. 这部作品按时间顺序(或采访经历)编排,记录了作者 探寻“红色中国”的所见所闻。
返回
3. 《红星照耀中国》充满了_国__际__主__义___精神。加拿大 医生__白__求__恩___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支持中国的革 命事业,不幸的是他因细菌感染而献出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