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重金属对水污染的影响以及治理对策
水体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及其治理

水体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及其治理水体重金属污染是指水体中存在过量的重金属元素,如铅、镉、汞、铬等,对水体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现象。
由于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等因素的影响,水体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讨水体重金属污染的危害以及其治理方法。
水体重金属污染的危害1. 损害水生生物水体重金属污染会对水生生物产生直接毒性和慢性毒性影响,导致鱼类、贝类和藻类的死亡或生长发育异常,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
重金属在水体中积聚,会加速水生生物的寿命缩短,影响其繁殖能力,甚至引起种群减少或绝灭。
2. 危害人类健康水体重金属污染会进入人体,直接或间接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饮用含有重金属的水会对人体的肝脏、肾脏和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引起慢性中毒。
长期接触重金属还可能引起癌症、免疫系统疾病和生殖系统问题。
3. 污染土壤和植被水体重金属污染还会通过降雨和沉积物沉淀,污染土壤和植被,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破坏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严重影响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甚至危害人畜健康。
1. 加强环境监测和风险评估为了解水体重金属污染的分布和程度,需要建立健全的水体监测网络和环境监测体系,及时监测和评估水体的重金属污染情况,为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2. 优化工业生产和减少污染排放针对工业企业和冶炼厂的排放污染物中重金属的行为,应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包括优化生产工艺、加强环保设施建设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等,降低重金属进入水体的来源。
3. 加强城市和农村污水处理城市和农村污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为了防止污水直接排入水体,需要加强城市和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管理,确保污水经过处理后达标排放,减少重金属污染。
4. 推动生态修复和水体保护对于已受到重金属污染的水体,应采取适当的生态修复措施,包括植被恢复、生物修复和人工修复等,重建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防止重金属进一步扩散和蓄积。
5. 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加强对水体重金属污染危害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环保法规的执行力度,促进社会各界与政府共同参与水污染的治理工作。
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防治措施重金属污染是指由含有高浓度的一些金属元素的废水、大气颗粒物和固体废弃物等引发的一种环境问题。
这些金属元素往往具有一定的毒性和累积性,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从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防治措施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水体污染:重金属污染物进入水体后,会累积在水中生物体内,破坏生物体的生理功能,影响其正常生长和繁殖。
同时,重金属还会通过食物链的传递逐渐积累,使得上游生物受到更大的影响,最终达到生态系统的最顶层。
2.土壤污染:重金属通过废水和废弃物等途径进入土壤,影响土壤的生物活性和养分循环。
土壤污染不仅降低了土壤的肥力,还会使植物吸收到大量的重金属,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并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3.生物多样性损失:重金属污染破坏了各种生物体之间的平衡关系,导致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下降。
一些重金属特别是汞和铅等对鱼类、鸟类和哺乳动物等高级食物链上的生物造成重大伤害,进而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严重损失。
为了减轻和遏制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需要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减少重金属排放:对于那些含有重金属的工业废水和废弃物,需要进行专门处理,通过分离、还原、沉淀等方法将重金属物质从废水中去除,或者进行资源化利用。
2.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建立完善的重金属污染监测体系,通过定期对环境和生态系统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预警可能产生重金属污染的源头和热点区域,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3.促进环境修复:对于已经受到重金属污染的环境,可以采取适当的土壤修复技术,如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和土壤固化等手段,恢复环境的自然功能。
4.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通过开展环境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素质,引导他们减少使用重金属产品,并正确处置含有重金属的废弃物。
总之,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重金属废水的危害及治理

重金属废水的危害及治理重金属废水污染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严峻环境问题之一。
重金属是指密度大于5克/立方厘米的金属元素,包括铅、镉、汞、铬等。
由于其毒性较高且不易降解,重金属废水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本文将详细讨论重金属废水的危害以及其治理方法。
一、重金属废水的危害1. 对生态系统的危害:重金属废水直接或间接排放到水体中,会对水生生物造成毒性影响。
例如,铅和镉会积聚在水生生物体内,超过一定浓度后会导致其繁殖力下降、行为异常甚至死亡。
同时,重金属还会破坏水中的氧气平衡,影响水体自净能力。
2.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重金属废水通过农田灌溉、饮用水等途径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铅、镉等重金属进入人体后会积聚在骨骼、肝脏、肾脏等重要器官中,长期积累可能导致中毒。
重金属中毒症状包括头晕、呕吐、贫血、生长发育迟缓等,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
二、重金属废水治理方法1. 物理方法:物理方法主要通过重金属的沉淀、过滤和离子交换等步骤来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
例如,重金属离子可以通过沉淀剂与废水中的硫化物或氢氧化物反应形成沉淀物,从而去除重金属。
此外,利用过滤器材等物理手段也可以有效去除重金属颗粒。
2. 化学方法:化学方法主要包括氧化还原、络合沉淀和浮选等过程。
例如,可以通过用还原剂与重金属进行反应,将重金属转化为易于沉淀的形态从而去除。
此外,也可以通过添加络合剂与重金属形成络合物,降低其毒性和溶解度,然后利用沉淀、过滤等步骤将其分离。
3. 生物方法:生物治理方法利用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或植物等生物体对重金属进行吸附、转化和分解。
生物方法具有显著节能环保的特点。
例如,可利用某些植物的根系对重金属进行吸附,或者利用微生物对重金属进行还原、氧化等反应,从而达到去除重金属的目的。
4. 膜分离方法:膜分离方法是利用半透膜对重金属离子进行分离和去除。
该方法具有高效、节能的特点。
例如,可以利用反渗透膜、纳滤膜等对重金属进行拦截和过滤,保留水分子同时将重金属去除。
重金属对水体生态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重金属对水体生态的影响及防治措施随着工业的发展,重金属污染成为了当今世界上水体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旦重金属污染想入侵到水体生态系统中,就会造成对水体生态系统的破坏和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本文将阐述重金属对水体生态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一、重金属污染对水体生态的影响1.1 重金属的来源重金属污染来自多个工业行业,其中包括金属冶炼、电子电镀、农药生产、皮革加工、塑料加工等领域。
重金属从这些行业排放出去,通过大气、地表水和土壤,被输送到整个自然环境中。
这些重金属往往进入到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环节中,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1.2 重金属对水体生态系统的影响重金属对水体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2.1 毒性作用重金属中的铅、汞、镉等元素是有毒的,它们对水体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有致命的毒性作用。
这些重金属对鱼类性腺和卵细胞的成长产生严重的影响,熟龙虾等海洋动物也会对铅元素产生毒性反应。
更为严重的是,汞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将会被转化为甲基汞,最终进入到水中的食物链中使得这种毒素进一步扩散。
1.2.2 生态系统的破坏重金属污染还会破坏水体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导致当地生态系统的减少和形成新的生态系统中的可能性降低。
比如,铜和其他重金属能够阻止细胞间的质子传导,从而对内部器官及组织的正常功能形成严重的影响,导致黑臭水体问题。
1.2.3 焦点问题:生物积累生物积累是重金属对水体生态的一个与众不同的问题。
当重金属进入到水体生态系统中的时候,它会让生物中毒,生物就会将这种毒素积累在身体中。
比如,在水环境中出现的镉污染和大肠杆菌污染,都会导致塑料颗粒和毒素进入到生物体,这些有害物质会对人体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二、重金属米对水体的防治措施为了防止和规范重金属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和水资源,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1 从源头治理从源头治理就是将第一道管道的起点进行监控和控制。
这样就能够降低一些重金属的污染量。
采用生态灌溉等方案可以有效降低河流农业污染的发生和扩散。
水体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及其治理

水体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及其治理水体重金属污染是近年来广泛关注的环境问题,其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从水体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危害及其治理措施等方面展开阐述。
一、水体重金属污染的来源水体重金属污染是指水体中存在过量的铅、汞、镉、铬等金属元素,其主要来源包括工业生产废水、农业化肥和农药、医疗废水以及城市生活污水等。
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污染是水体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各种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有重金属的废水直接排放到河流或湖泊中,导致水体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
二、水体重金属污染的危害1. 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水体重金属污染会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危害,例如过量摄入镉会导致肾脏病变和骨质疏松症,汞则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水产品,如鱼类和贝类,因为生活在受重金属污染的水域中,会积聚大量重金属,长期食用这些受污染的水产品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2. 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水体重金属污染还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影响水中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重金属对水生物的毒性作用很大,尤其是对水生植物和浮游生物,会导致水生植物死亡,浮游生物数量减少,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
三、水体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措施1. 改善工业生产过程,减少重金属排放工业生产过程是水体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对工业生产过程进行改善是治理水体重金属污染的首要任务。
通过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减少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有重金属的废水,提高废水处理的效率,降低重金属排放量。
2. 加强工业排污管理和监控加强对工业企业的排污管理和监控,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和排污许可制度,严格控制工业废水中重金属的排放,建立重金属排放的台账和数据报送制度,确保重金属排放在国家标准以内。
3. 加强生活污水处理生活污水中也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元素,对生活污水进行有效处理,减少重金属污染物的排放。
建立健全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对生活污水中的重金属进行有效去除,降低对水体的污染。
水体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及其治理

水体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及其治理水体重金属污染是指水体中重金属物质超出环境容许范围,对水体生态环境、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现象。
重金属是指密度大于5g/cm3的金属元素,包括铬、镉、铅、汞、铜、锌、镍等。
由于工业、农业、矿业和城市生活等活动的影响,水体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探讨水体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及其治理措施。
1. 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水体重金属污染会破坏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水中底栖生物死亡和逐渐消失,导致水生动植物的生态系统失衡,最终影响整个水域生态系统的稳定。
特别是在水产养殖区,重金属污染可能导致养殖动物大量死亡,给渔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水体重金属污染还可能影响土壤和植被的生长,对农田和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2. 对水生生物的危害水体重金属污染会导致水生生物组织中富集重金属,从而引起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异常和行为异常,对鱼类、贝类和水生植物等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导致生物种群的灭绝。
3. 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水体重金属污染通过水源或者食物链向人体积聚,导致人体内重金属元素中毒,影响正常代谢和免疫功能,严重的可以导致某些疾病,甚至致癌等严重后果。
尤其是对于长期从污染水源中取水的居民、以及长期食用水生生物的人群来说,重金属污染对健康的危害更加明显。
1. 加强监测和评估针对水体重金属污染现状,应当加强水质监测和评估工作,对污染水域的监测频率和覆盖范围进行扩大,加强重金属元素的监测、分析和评估,为水体重金属污染的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2. 改善工业生产工艺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是工业废水,因此应当推行清洁生产技术,改善工业生产工艺,减少重金属物质的排放,降低重金属物质对环境的影响。
对于已经存在的重金属污染,可以采用污染源减排、污染物迁移转化控制等技术进行治理。
3. 推行农田污水处理农田是重金属进入水体的重要途径,为了防止农田污水中的重金属物质进入水体,应当推行农田污水处理技术,净化土壤和水质,减少农田污染对水体的影响。
重金属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与防治

重金属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与防治水是生命之源,对人类和其他生物来说都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水环境面临了许多威胁,其中之一就是重金属污染。
本文将探讨重金属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以及防治措施。
首先,重金属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非常严重。
重金属是指相对密度大于4.5的金属元素,如铅、汞、镉、铬等。
这些重金属在工业生产、农业活动和废物处理过程中被释放到水中,进而进入水生生物和人体内。
重金属对水环境的污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重金属能积累在水中的生物体内,进而进入食物链。
水中的浮游生物、藻类和底栖动物吸收了重金属,然后被鱼类等食用,最终进入人体。
长期摄入受污染的食物会导致重金属在人体内积累,引发各种健康问题,如神经系统损害、肝脏疾病和肾脏损伤等。
其次,重金属对水生生物造成直接毒性。
许多重金属离子可以直接损害水生生物的呼吸器官、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导致其死亡或生殖能力受损。
这会破坏水生生物的生态平衡,对整个水生态系统产生深远影响。
此外,重金属污染还会改变水的基本性质。
铜、锌等重金属离子的存在会改变水的pH值,削弱水体的缓冲能力,使水体呈酸性或碱性状态。
这种化学变化对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产生极大影响,并导致水体中其他物质的溶解度和稳定性发生改变。
为了防治重金属污染,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
一方面,应加强监测和控制重金属排放。
对于工业企业和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必须进行严格的监测,并实施必要的净化措施。
此外,政府应加强对有关企业的监管,制定严格的重金属排放标准,确保这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会对水环境造成污染。
另一方面,应采取恢复水体的措施,减轻重金属对水环境的持久影响。
例如,可以引入生物修复技术,通过植物或微生物将重金属从水中吸收和转化为不易溶解或不具毒性的形态。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减少重金属在水中的浓度,还可以恢复水生生物的生态功能。
此外,对于大规模的重金属污染事故,应采取紧急处理措施,避免进一步扩散和损害。
浅谈重金属对水污染的影响以及治理对策

浅谈重金属对水污染的影响以及治理对策摘要:重金属污染时危害最大的水污染问题之一。
最常见就是重金属是通过使用农药化肥、工厂排放废水和生活垃圾等人为污染,而且重金属具有毒性大、不易被代谢、容易被生物富集并有生物放大效应的特点。
因此本文对重金属污染水资源的原因进行阐述,以及分析重金属的特点找出治理方法。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治理1.分析重金属对水污染源头1.1生产废水处理超标排放重金属冶炼厂生产废水主要为熔炼、烧结等冶炼工艺和动力辅助生产车间产生的废水,这部分生产废水含重金属离子比较高,通常是通过集中收到废水处理站处理后达标排放。
因生产过程不稳定,汇入废水处理站的水量和水质发生变化,当变化较大时,会引起废水处理站的出水指标波动,甚至造成重金属污染物超标排放,特别是重金属火法冶炼,排水量较大,长时间的超标排放,容易引发江河水体沽水期的突发性重金属水污染。
1.2地下水污染烟尘和粉尘中丰富含有冶炼物料中存在各种重金属元素,其溶于水能够形成重金属污染水,呈现出非生产落地污染的情况。
重金属冶炼厂生产过程中烟尘和粉尘散落在厂内的屋面、地面和道路上,随地面冲洗水、初期雨水进入雨水沟道,从雨水排水系统排入江河水体。
根据实测资料显示,从雨水沟道系统外排的地面冲洗水以及初期雨水中重金属污染物严重超标的现象较为严重。
2.重金属的污染特点2.1 分布广泛重金属遍布大气、土壤、水和生物体中,而且人类生产和生活方便对重金属应用也十分普遍,但由于人为活动导致环境中某些金属累积,让它们在环境中含量或高,造成环境污染。
2.2生物富集有部分重金属污染物会通过饮食、呼吸、皮肤接触等途径进入人体,待人体的一定部分发生积聚,造成急性或者慢性中毒,严重威胁人体生命,难以根治。
重金属之所以会通过饮食进入人体,那是因为重金属很难被微生物分解,反而会被微生物吸收,并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
2.3转化工程复杂重金属大多为周期表中的过渡元素,在不同的被污染物中存在不同的形态,加上其迁移转化十分复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重金属对水污染的影响以及治理对策
发表时间:2016-09-28T09:06:46.443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12期作者:谭凡超
[导读] 摘要:重金属污染时危害最大的水污染问题之一。
最常见就是重金属是通过使用农药化肥、工厂排放废水和生活垃圾等人为污染,而且重金属具有毒性大、不易被代谢、容易被生物富集并有生物放大效应的特点。
因此本文对重金属污染水资源的原因进行阐述,以及分析重金属的特点找出治理方法。
广东省阳江市检测检验中心 529500
摘要:重金属污染时危害最大的水污染问题之一。
最常见就是重金属是通过使用农药化肥、工厂排放废水和生活垃圾等人为污染,而且重金属具有毒性大、不易被代谢、容易被生物富集并有生物放大效应的特点。
因此本文对重金属污染水资源的原因进行阐述,以及分析重金属的特点找出治理方法。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治理
1.分析重金属对水污染源头
1.1生产废水处理超标排放
重金属冶炼厂生产废水主要为熔炼、烧结等冶炼工艺和动力辅助生产车间产生的废水,这部分生产废水含重金属离子比较高,通常是通过集中收到废水处理站处理后达标排放。
因生产过程不稳定,汇入废水处理站的水量和水质发生变化,当变化较大时,会引起废水处理站的出水指标波动,甚至造成重金属污染物超标排放,特别是重金属火法冶炼,排水量较大,长时间的超标排放,容易引发江河水体沽水期的突发性重金属水污染。
1.2地下水污染
烟尘和粉尘中丰富含有冶炼物料中存在各种重金属元素,其溶于水能够形成重金属污染水,呈现出非生产落地污染的情况。
重金属冶炼厂生产过程中烟尘和粉尘散落在厂内的屋面、地面和道路上,随地面冲洗水、初期雨水进入雨水沟道,从雨水排水系统排入江河水体。
根据实测资料显示,从雨水沟道系统外排的地面冲洗水以及初期雨水中重金属污染物严重超标的现象较为严重。
2.重金属的污染特点
2.1 分布广泛
重金属遍布大气、土壤、水和生物体中,而且人类生产和生活方便对重金属应用也十分普遍,但由于人为活动导致环境中某些金属累积,让它们在环境中含量或高,造成环境污染。
2.2生物富集
有部分重金属污染物会通过饮食、呼吸、皮肤接触等途径进入人体,待人体的一定部分发生积聚,造成急性或者慢性中毒,严重威胁人体生命,难以根治。
重金属之所以会通过饮食进入人体,那是因为重金属很难被微生物分解,反而会被微生物吸收,并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
2.3转化工程复杂
重金属大多为周期表中的过渡元素,在不同的被污染物中存在不同的形态,加上其迁移转化十分复杂。
因此不同价态的重金属,有着不同的活性和毒理性。
2.4容易形成难溶物
在水中的重金属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物、硫化物、碳酸盐等难溶性的沉淀,暂时限制路了其扩散。
但是当沉淀大量时,会和天然水体中的有机酸、腐殖质等形成各种配合物,从而增大重金属在水中的溶解度,形成二次污染。
3.水中重金属污染测定方法
一般情况下,我们通常对水环境中的重金属元素离子的测定,采用以下几个方法。
3.1 原子发射光谱法
由于在加热情况下,很多原子或者离子会释放出特别定频率和波长的光。
我们就利用该情况下释放的光的种类和强度,来测定其中的浓度大小,但是这种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3.2原子吸收光谱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通过特定元素的基态原子对指定吸收光的吸收强度从而测定其中离子浓度大小。
目前该方法运用在环保领域以及其他领域,是一种比较通行的方法。
3.3原子荧光光谱法
特定的原子在特定的光辐射下,会发射出荧光,我们可以通过测定荧光的强度从而测定出元素的含量。
3.4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具有某些特殊官能团的分子能够吸收一定波长范围的光,所以可以对物质进行定量与定性的分析。
3.5发光分析法
主要依靠分子处于基本状态时,具有吸收能力,发射出特别波长和频率的光,其中大致有荧光分析仪、磷光分析仪、化学发光分析仪。
3.6质谱法
采用电脑手段将特定的原子变成离子,其质量与电荷量之间的比值大致为定值,通过测量定值,就能够确定原子的种类。
只是质谱仪一般来说价钱比较贵,运行费用也比较高。
3.7 阳极溶出伏安法
此方法是一种电化学分析方法,在过去它被用来测定人体血液中铅金属的例子浓度。
一般来说,化学分析方法实验费用都相对比较少,操作也比较简单,但是我们一般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对水中微量元素离子测定,原因是化学分析测定方法误差比较大,不可控因素多。
3.8离子选择电极一种电化学传感器
此种方法是测定离子浓度电信号来测定其浓度大小。
一般情况下,水溶液的电位差与特定离子的活度成正比,我们可以通过测定相应
的电势差,可以确定指定离子的浓度大小。
4.重金属污染治理措施
对水体重金属污染治理一般对废水废渣进行处理并限制其排放量,以及对受到污染的水体进行修复。
4.1沉淀和絮凝
沉淀作用指加入碱性物质以提高水体pH值,使重金属以氢氧化物或碳酸盐的形式从水中分离出来,或加入硫化物沉淀剂使重金属离子生成硫化物沉淀而被除去。
絮凝作用一般采用铁盐和铝盐作絮凝剂,通过与具有净化功能的天然矿物联合,改性后可形成性能更优的絮凝材料。
4.2吸附法
吸附法是利用多孔性固态物质吸附水中污染物来处理废水的一种常用方法。
活性炭吸附是一种较早地被应用于生产的净水技术。
矿物吸附剂表面研究已深入到分子水平,对具有一定吸附、过滤盒离子交换功能的天然矿物进行合理改性是提高环境矿物材料性能的新途径。
壳聚糖、木质素等天然吸附剂也有广泛应用。
4.3 离子交换法
利用重金属离子交换剂与污染水体中的重金属物质发生交换作用,经离子交换处理后,废水中的金属离子转移到离子交换树脂上,经再生后转移到再生废液中。
此法优点是费用较低,缺点是其适用范围有限,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4.4生物方法
生物方法是20世纪80年代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重金属废水处理技术。
微生物吸附利用细菌、真菌、藻类等的生命活动过程,通过将废水中的重金属沉淀、吸附作用,降低其毒性,从而达到治理的目的。
微生物吸附法是利用具有吸附重金属特性的微生物材料来吸附水溶液中的重金属;微生物通过还原反应使金属离子转变成不易溶解的沉淀状态或降低其毒性的方法称为微生物沉淀法。
植物修复是通过特定植物对重金属元素或有机质的特殊富集和降解来转移、容纳或转化污染物,使其对环境无害,主要通过植物吸收、植物挥发、植物吸附和根际过滤等方式来积聚或清除水体中的重金属。
目前发现的重金属超积累植物有700多种,凤眼莲、水芹菜、香蒲、芦苇、香根草等都对重金属具有良好的吸收积累效应。
利用水生植物净化重金属污水,目前应用较多的是人工湿地技术和生物塘工程。
动物净化利用一些鱼类及其它水生动物在水体中吸收、富集重金属,然后把它们从水体中驱出。
如三角帆蚌、河蚌等都对重金属具有明显自然净化能力。
但此法处理周期长,费用高,因此目前水生动物主要用作环境重金属污染的指标生物,用于污染治理的不多。
5.结语
近年来,我国发生河流突发重金属水污染事件多次与工厂超标排放重金属有关。
不仅污染水资源,而且对人类和水生生物的生存造成严重的威胁。
换句话说都是人为造成的水污染,应该加强企业以及个人保护环境意识,才能有效控制环境的污染。
参考文献:
[1]张建梅.重金属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西安联合大学学报[J].2003,6(2):55-59.
[2]常学秀.文传浩.王焕校.重金属污染与人体健康[J].云南环境科学,2007,19(1):59.
[3]张建梅.重金属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西安联合大学学报[J].2003,6f2):55-59.
[4]邹伟.关注机动车重金属污染[N].中国质量报,2008-06-10011.
[5]韩春梅,王林山,巩宗强,等.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析及其环境学意义[J].生态学杂志,2005,242:1499-1502.
[6]胡宁静,李洋琴,黄朋,等.我国部分市郊农田的重金属污染与防治途径[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3,223: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