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四、极乐图卷四分六一、普劝相亲二、还归故乡三、宝

合集下载

《新唐书·颜真卿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唐书·颜真卿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唐书·颜真卿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新唐书·颜真卿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新唐书·颜真卿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原文:颜真卿,字清臣,琅邪临沂人也。

少勤学业,有词藻,尤工书。

开元中,举进士,登甲科。

事亲以孝闻。

四命为监察御史,充河西陇右军试覆屯交兵使。

五原有冤狱,久不决,真卿至,立辩之。

天方旱,狱决乃雨,郡人呼之为“御史雨”。

又充河东朔方试覆屯交兵使。

有郑延祚者,母卒二十九年,殡僧舍垣地,真卿劾奏之,兄弟三十年不齿,天下耸动。

迁殿中侍御史、东都畿采访判官,转侍御史、武部员外郎。

杨国忠怒其不附己,出为平原太守。

安禄山逆状牙孽,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

安禄山逆状牙孽,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

料才壮,储廪实。

禄山既陷洛阳,杀留守李憕、御史中丞卢奕、判官蒋清,以三首遣段子光来徇河北。

真卿恐摇人心,绐诸将曰:“吾素识憕等,其首皆非是。

”遂腰斩子光,密藏三首。

异日,结刍续体,敛而祭,为位哭之,十七郡同日自归,共推真卿为帅,得兵二十余万。

方朝廷草昧不暇给,而真卿绳治如平日。

广平王总兵二十万平长安辞日当阙不敢乘趋出梐枑乃乘王府都虞候管崇嗣先王而骑真卿劾之。

帝还奏,慰答曰:“朕子每出,谆谆教戒,故不敢失。

崇嗣老而蹇,卿姑容之。

”百官肃然。

李希烈僭称帝,使问仪式,对曰:“老夫耄矣,曾掌国礼,所记者诸侯朝觐耳。

”遣将辛景臻、安华至其所,积薪于廷曰“不能屈节,当焚死。

”真卿起赴火,景臻等遽止之。

希烈使阉奴等害真卿,曰:“有诏。

”真卿再拜。

奴曰:“宜赐卿死。

”曰:“老臣无状,罪当死,然使人何日长安来?”奴曰:“从大梁来。

”骂曰:“乃逆贼耳,何诏云!”遂缢杀之,年七十六。

子頵、硕护丧还,帝废朝五日,赠司徒,谥文忠。

(选自《新唐书·颜真卿传》有删改)译文:颜真卿,字清臣,琅邪郡临沂县人。

年少时学习勤奋,词采华美,尤其擅长书法。

开元年间,参加进士科考试,考中甲科。

侍奉父母凭借孝顺闻名。

花鸟拟人诗句

花鸟拟人诗句

花鸟拟人诗句1.冬至冰霜俱怨别,春来花鸟若为情。

——崔日用《钱唐永昌》2.三十六宫恩怨尽,更无花鸟诉秋风。

——张翥《宋徽宗画栀禽》3.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4.藉草人留酌,衔花鸟赴群。

——张九龄《三月三日申王园亭宴集》5.汾川花鸟意,并奉属车尘。

——张九龄《奉和圣制同二相南出雀鼠谷》6.关山悲蜀道,花鸟忆秦川。

——卢照邻《于时春也,慨然有江湖之思,寄赠柳九陇》7.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

——王翰《凉州词二首》8.花开鸟语辄自醉,醉与花鸟为交朋。

——欧阳修《啼鸟》9.自矜陌上繁华盛,不念闺中花鸟阑。

——崔颢《代闺人答轻薄少年》10.天宝年中花鸟使,撩花狎鸟含春思。

——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上阳白发人》11.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杜审言《渡湘江》12.只为看花鸟,时时误失筹。

——沈佺期《幸梨园亭观打球应制》13.拾藻蜂初泊,衔花鸟未回。

——宋之问《剪彩》14.花鸟名皆别,寒暄气不均。

——杜荀鹤《送友人游南海》15.昔住邯郸年尚少,只是娇羞弄花鸟。

——权德舆《薄命篇》16.蓝淀图花鸟,时人不惜钱。

——齐己《寄顾处士》17.一尘不染,浮生九还,客中有僧舍三间,他日偷闲,花鸟娱情,山水相看。

——朱元璋《登江苏金坛顾龙山》18.落花鸟衔来,永日香氤氲。

——贯休《赠许征君》19.尚胜凡花鸟,君能补缀不。

——姚合《咏破屏风》20.水苔共绕留乌石,花鸟争开斗鸭栏。

——张说《同赵侍御巴陵早春作》21.拂浪堤垂柳,娇花鸟续吟。

——李世民《初春登楼即目观作述怀》22.花鸟惜芳菲,鸟鸣花乱飞。

——刘希夷《代闺人春日》23.人今伴花鸟,日暮不能归。

——刘希夷《代闺人春日》24.正喜锦官城烂漫,忽惊花鸟使摧颓。

——刘辰翁《忆江南·花几许》25.庭前细雨湿莓苔,花鸟知时不待催。

——钱时《初闻杜鹃》26.百年花鸟春风梦,不是钱塘是汴梁。

《聊斋志异·武承休》原文及翻译译文

《聊斋志异·武承休》原文及翻译译文

《聊斋志异·武承休》原文及翻译译文1、《聊斋志异·武承休》原文及翻译译文《聊斋志异·武承休》原文及翻译聊斋志异原文:武承休,辽阳人,喜交游,所与皆知名士。

夜梦一人告之曰:“子交游遍海内,皆滥交耳。

惟一人可共患难,何反不识?”问:“何人?”曰:“田七郎非与?”醒而异之。

遂访其人,东村业猎者也。

武敬谒诸家,见破屋数椽,木岐支壁。

入一小室,虎皮狼蜕,悬布槛间,更无杌榻可坐,七郎就地设皋比焉。

武与语,言词朴质,大悦之。

遽贻金作生计,七郎固辞不受。

武强之再四,母龙钟而至,厉色曰:“老身止此儿,不欲令事贵客!”武惭而退,从人适于室后闻母言:“我适睹公子有晦纹,必罹奇祸。

无故而得重赂,不祥,恐将取死报于子矣。

”武深叹母贤,然益倾慕七郎。

半年许,七郎为争猎豹,殴死人命,械收在狱。

武以重金赂邑宰,又以百金赂仇主。

月余无事,释七郎归。

七郎见武,武温言慰藉,七郎唯唯。

家人咸怪其疏,武喜其诚笃,厚遇之,由是恒数日留公子家。

馈遗辄受,不复辞,亦不言报。

会武初度,宾从烦多,夜舍履满。

武偕七郎卧斗室中,三仆即床下卧。

二更向尽,七郎背剑挂壁间,忽自腾出匣数寸,铮铮作响,光闪烁如电。

武惊起,七郎亦起,问:“床下卧者何人?”武答:“皆厮仆。

”七郎曰:“此中必有恶人。

此刀购诸异国,见恶人则鸣跃,当去杀人不远矣。

公子宜亲君子,远小人,或万一可免。

”武颌之。

七郎终不乐,辗转床席。

其时床下有名林儿者,武后为林儿所欺。

诉官,邑宰以御史书不应,且为反诬。

武无奈之,忿塞欲死。

逾夜,忽有家人白:“林儿被人脔割,抛尸旷野间。

”武惊喜,意稍得伸。

俄闻御史家讼其叔侄,遂偕叔父武恒赴质。

宰不听辨,欲笞恒。

操杖隶皆仇家走狗恒又老耄签数未半奄然已死遂舁叔归哀愤无所为计。

因思欲得七郎谋,而七郎终不一吊问。

窃自念待伊不薄,何遽如行路人?遣人探索其家,至则扃鐍寂然,邻人并不知耗。

一日,某弟方在内廨,与宰关说,值晨进薪水,忽一樵人至前,释担抽利刃直奔之。

写喜怒哀乐的诗句

写喜怒哀乐的诗句

写喜怒哀乐的诗句1.诚知豪侠自快乐,东郊南陌竞斗鸡。

——梅尧臣《依韵和永叔见寄》2.虾蟆得其志,快乐无以加。

——白居易《虾蟆》3.似此逍遥多快乐,遨游三界最清奇。

——吕洞宾《敲爻歌》4.自觉浮生幻化事,逍遥快乐实善哉。

——寒山《诗三百三首》5.无为无事人,逍遥实快乐。

——寒山《诗三百三首》6.万民快乐,五谷盈丰。

——释印肃《题宝塔》7.任汝千般快乐,渠侬合自由。

——释齐已《偈颂二首·渐渐鸡皮鹤发》8.五陵豪家纨裤儿,快乐岂知蚕绩苦。

——黄玠《种花吟》9.二六时辰真快乐,坐禅才罢即行吟。

——张镃《曲廊》10.衣食随缘,自然快乐。

——吕洞宾《劝世》11.苦即念快乐,乐即生贪爱。

——王安石《拟寒山拾得二十首·失志难作福》12.夫妇眼前虽快乐,儿孙日后恐消磨。

——邵雍《训世孝弟诗十首·其十》13.万场快乐千场醉,世上闲人地上仙。

——唐寅《感怀》14.安知韩卢复在后,力屈但作婴儿号,少年只取一快乐,谁念划根腥血毛。

——司马光《穷兔谣二首·鹘翅崩腾来九宵》15.县令欲同民快乐,西风来看绕湖田。

——陈宓《题安溪流惠亭》16.不须谋快乐,亦角生愁悲。

——王洋《秀实再以前韵宠惠佳谨再次元韵》17.此意肯为身快乐,须知所喜寿慈亲。

——廖行之《寿五一弟四首·年年六月二十一》18.因知快乐非长久,三界元空何所有。

——释智圆《海上五山歌》19.依时下手采将来,服了蓬莱受快乐。

——张继先《橐籥歌》20.古今快乐仙家,延长生,永无老。

——杨真人《辊金丸·呜鹤余音卷六》21.身偏四圣舒长日,地是三吴快乐乡。

——王世贞《寿陈封君提学久升父也》22.何当快乐无忧,长兄太师上公。

——王世贞《乐府变十九首·其三·寿宁泣》23.酒中生快乐,诗里着清闲。

——吴惟信《次妙上人山居韵》24.荒淫竟沦替,樵牧徒悲哀。

——李白《古风其五十八·我行巫山渚》25.䌷大弦而雅声流,冽风过而增悲哀。

红楼梦诗词选

红楼梦诗词选

题《金陵十二钗》一绝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贾雨村《对月寓怀》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甄士隐的《好了歌》解注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其一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其十一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西江月批宝玉二首其一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其二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宁国府上房内联语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智通寺联语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警幻仙子赋方离柳坞,乍出花房。

但行处,鸟惊庭树,将到时,影度回廊。

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荷衣欲动兮,听环佩之铿锵。

靥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

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

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扬。

蛾眉颦笑兮,将言而未语,莲步乍移兮,待止而欲行。

羡彼之良质兮,冰清玉润,羡彼之华服兮,闪灼文章。

关于友情的短诗

关于友情的短诗

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2.大凡朋友须箴规指摘处少,诱掖奖劝意多,方是。

——王守仁《传习录》3.与朋友论学,须委曲谦下,宽以居之。

——王守仁《传习录》4.轻言托朋友,对面九疑峰。

——李白《箜篌谣》5.乱离朋友尽,合沓岁月徂。

——杜甫《遣怀》6.粗有田园笑傲,拣些个、朋友追随。

——赵长卿《满庭芳·荷花》7.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杜甫《忆昔二首》8.处妻子贫寒共守,结朋友义气相投。

——汪元亨《双调·沉醉东风》9.金玉过从旧朋友,糟糠欢喜老夫妻。

——邵雍《首尾吟》10.关中朋友来,遗我神仙作。

——王禹偁《酬种放徵君一百韵》11.倒冠落帻谢朋友,独与蚊雷共圭荜。

——苏轼《次韵孔毅甫久旱已而甚雨三首》12.尽将书画散朋友,独与长铗归来乎。

——苏轼《次韵吴传正枯木歌》13.树集莺朋友,云行雁弟兄。

——白居易《春池闲泛》14.莫道寒温只素书,也于朋友见亲疏。

——赵蕃《得周畏知书病久不报以诗寄之》15.亲情饮食烦相问,朋友歌诗似稍腴。

——方回《戊子生日》16.我惭暮年又举息,不可不令朋友知。

——梅尧臣《依韵答永叔洗儿歌》17.若问近来朋友事,依然骑马踏京尘。

——刘荣嗣《寄怀张圣标金吾》18.图书借朋友,吟咏入戈鋋。

——顾非熊《送李廓侍御赴剑南》19.同朝叙朋友,异姓接婚姻。

——王安石《送潮州吕使君》20.同官同齿复同科,朋友婚姻分最多。

——王安石《酬冲卿见别》21.朋友来看少,诗书卧读多。

——姚合《寄李频》22.平生朋友乐,鱼泳雁飞翔。

——陈著《戴帅初九日无憀以满城风雨近重阳为韵七首袖·平生朋友乐》23.作笺搜乞累朋友,往往犹吾叹崔子。

——赵蕃《近乏笔托二张求之于市殊不堪也作长句以资一》24.儿童相回环,朋友推弟兄。

——王令《谢束丈见赠》25.容颜衰落相弃捐,何况君臣与朋友。

——陈高《白头吟》26.且言伯在野,朋友必推挽。

《新唐书·苏颋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唐书·苏颋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唐书·苏颋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新唐书·苏颋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新唐书·苏颋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原文:苏颋,字廷硕,弱敏悟,一览至千言,辄覆诵。

第进士,调乌程尉。

武后封嵩高,举贤良方正异等,除左司御率府冑曹参军。

吏部侍郎马载曰:“古称一日千里,苏生是已。

”再迁监察御史。

长安中,诏覆来俊臣等冤狱,颋验发其诬,多从洗宥。

迁给事中、修文馆学士,拜中书舍人。

玄宗平内难,书诏填委,独颋在太极后阁,口所占授,功状百绪,轻重无所差。

书史白曰:“丐公徐之,不然,手腕脱矣。

”中书令李峤曰:“舍人思若涌泉,吾所不及。

”迁太常少卿,仍知制诰。

遭父丧,起为工部侍郎,辞不拜,终制乃就职。

帝问宰相:“有自工部侍郎得中书侍郎乎?”对曰:“陛下任贤惟所命,何资之计?”乃诏以颋为中书侍郎。

帝劳曰:“方美官缺,每欲用卿,然宰相议遂无及者,朕为卿恨。

陆象先殁,紫微侍郎未尝补,朕思其人无易卿者。

”颋顿首谢。

开元四年,进同紫微黄门平章事,修国史。

与宋璟同当国,璟刚正,多所裁决,颞能推其长。

在帝前奏璟有表及或少屈颋辄助成之有不会意颋要中璟所执故帝夫尝不从三人相得欢甚八年,罢为礼部尚书。

俄检校益州大都督长史,按察节度剑南诸州。

时蜀凋敝,人流亡,诏颋收剑南山泽盐铁自赡。

颋尚筒静重兴力役,即募戍人,输雇直,开井置炉,量入计出,分所赢市谷,以广见粮。

时前司马皇甫恂使蜀,檄取库钱市锦半臂、琵琶捍拨、玲珑鞭,颋不肯予,因上言:“遣使衔命,先取不急,非陛下以山泽赡军费意。

”或谓颋:“公在远,叵得忤上意。

”颋曰:“不然。

明主不以私爱夺至公,吾可以远近废忠臣节邪?”从封泰山,诏颂朝觐坛,世咨其文。

还,分主十铨事。

卒,年五十八。

(节选自《新唐书·苏颋传》)译文:苏颋,字廷硕,年轻时很聪明,一千多字的文章看一遍,很快就能背诵下来。

考中进士后,选调乌程尉。

武后封禅嵩山,苏颋应考贤良方正,成绩优等,授任左司御率府胄曹参军。

《新唐书·归崇敬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唐书·归崇敬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唐书·归崇敬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新唐书·归崇敬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新唐书·归崇敬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原文:归崇敬,字正礼,苏州吴人。

治礼家学,多识容典,擢明经。

遭父丧,孝闻乡里。

调国子直讲。

天宝中,举博通坟典科,对策第一,迁四门博士。

有诏举才可宰百里者,复策高等,授左拾遗。

肃宗次灵武,再迁起居郎、史馆修撰,修国史、仪注。

以贫求解。

未几,有事桥陵、建陵,召还参掌仪典。

代宗幸陕,召问得失,崇敬极陈:“生人疲敝,当以俭化天下,则国富而兵可用。

”时百官朝朔望,皆服袴褶,崇敬非之,建言:“三代逮汉无其制,隋以来,始有服者,事不稽古,宜停。

”诏可。

时有方士巨彭祖建言:“唐家土德,请以四季月郊祀天地。

”诏礼官儒者杂议。

崇敬议:“《礼》以先立秋十八日祀皇帝,黄帝于五行为土。

彭祖牵纬候说,事诡不经,不可用。

”事皆施行。

大历初,充吊祭册立新罗使。

海道风涛,舟几坏,众惊,谋以单舸载而免,答曰:“今共舟数十百人,我何忍独济哉?”少选,风息。

先是,使外国多赍金帛,贸举所无,崇敬囊橐惟衾衣,东夷传其清德。

八年遣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遂往。

皇太子欲临国学行齿胄礼,崇敬以学与官名皆不正,乃建议:请以国子监为辟雍省。

祭酒、司业之名,非学官所宜。

请以祭酒为太师氏,位三品;司业为左师、右师,位四品。

有诏尚书省集百官议。

皆以习俗久,制度难分明,国学非世官,不得名辟雍省、太师氏。

大抵惮改作,故无施行者。

坐史给禀钱不实,贬饶州司马。

德宗立,召还,复拜国子司业,稍迁翰林学士、充皇太子侍读。

田悦、李纳禀命,持节宣慰,称旨,宠赐缯帛,儒先以为荣。

迁工部尚书,仍前职。

年老,以兵部尚书致仕。

卒,年八十八,赠尚书左仆射,谥曰宣。

论撰数十篇。

(节选自《新唐书·归崇敬传》,有删改)译文:归崇敬,字正礼,苏州吴县人。

他研究家传礼学,精通多种礼容法则,考中明经科。

碰上父亲去世,以孝闻名乡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丙四、极乐图卷四分六:一、普劝相亲二、还归故乡三、宝楼庄严四、空会庄严五、身相庄严六、幻变庄严丁一、普劝相亲普劝同生知识等同行相亲莫相离这里善导大师劝导:修净业的人,需要亲近善友、远离恶友,普劝同求往生的行人,你们同行相亲,修菩提行要互相依止不离。

父母妻儿百千万非是菩提增上缘念念相缠入恶道分身受报不相知或在猪羊六畜内披毛戴角何时了我们为人该怎么依止友伴,这是很重要的问题。

既然是要远离娑婆、往生净土,那就必须依止清净的缘,远离染污的缘。

如果接触的是世间染污缘,那就增上生死;反过来,接触的是清净的缘,那就增上净土因缘。

这个世间不论父母、妻儿,乃至百千万的世间因缘,都不是菩提的增上缘。

就因为世间人的思想、见解都是随顺生死,这些方面缘结得深,那就会在念念缠绕当中入于恶道。

今生以世俗因缘相聚在一起,但死了各走各的路,你受你的报,我感我的果,以后就互不相识,有些就在猪羊六畜里投生,披毛戴角,不晓得何时了脱。

丁二、还归故乡庆得人身闻要法顿舍他乡归本国庆幸的是自己已经得到暇满人身,而且在得人身时已经闻到了净土要法,因此就能在短暂的一生过后顿时就舍弃他乡,回归故乡。

父子相见非常喜菩萨声闻亦复然当你往生时,阿弥陀佛就是慈父,你就是法子。

得生的时候,父子相见,非常欢喜,还有莲池会上的兄弟,也就是无数菩萨、声闻一见面也都非常欢喜。

或将游行入林看或坐华台登楼观观见弥陀七宝国地上虚空光相照即作神通遍佛国处处供养无边会一一大会随人入入处唯闻平等法往生之后见到阿弥陀佛,见到清净大海众菩萨、无量声闻,这些都是自己的法侣。

他们带着自己到极乐世界里去观看,或者带着入到宝林里去看,或者带着自己坐在莲花台上,或者登上楼观。

这时登上楼观,遥望阿弥陀佛无边的七宝庄严的国土,整个国土,无论地上还是虚空,都放着光明,互相照耀。

这时候,这位新往生的佛子就作神通,周遍游历无边的极乐佛国,佛国极为广大,没有限量。

他一处又一处地去供养无边的法会,就在极乐国的这边、那边、上边、下边,或者东方、南方、西方、北方,处处有无边的法会。

这位佛子在每个法会当中都随着净土圣众进入,在法会里听到的唯一是平等法。

四种威仪常在定不出三昧作神通一一神通到佛会会会听法证无生往生之后,行住坐卧都在定中,不出三昧定境而作神通。

施展的一一神通,入到佛说法的法会;在每一法会中听法,就证得无生空性。

般舟三昧乐极乐安身实是精我们在哪里安身呢?三界的上下一切处,全无安乐,全无清净,而极乐世界是涅槃界、无为界、清净界,在这里安身才真是精妙。

丁三、宝楼庄严金楼玉柱琉璃殿真珠宝阁百千行重重罗网相映饰宝绳交络垂铃佩昼夜香风时时动声内皆称三宝名彼国众生心眼利闻一悟解百千门黄金的楼,白玉的柱,琉璃的殿堂,由珍珠严饰合成的宝阁,百行千行。

在宝楼阁中,有一重一重的罗网覆盖在上面,罗网也是珍珠所成,彼此互相辉映严饰。

又有宝绳一条一条地交织在一起,宝绳上垂着铃铛,昼夜时时有香风吹动铃铛,发出妙声,声音里都在称赞佛法僧三宝。

佛国的众生心眼明利,听一个声音就能领悟百千法门。

般舟三昧乐处处安身不如彼般舟三昧乐!无论在何处安身,都不如极乐净土。

丁四、空会庄严共诸童子游空戏手散香华心供养身光璎珞互相照一切庄严光亦然和净土的童子们一起在虚空里游戏,手里抛散香花,内心诚敬供养。

在虚空中,彼此的身体放光,璎珞也发光,互相照耀。

极乐的万物都具足庄严,光明也不例外。

或奏乐器供养佛化佛慈悲遥授记同生知识百千万乘华直入虚空会会会不同无亿数彼此相遇无障碍一切时中常说法见闻欢喜罪皆除在虚空里,有时用乐器演奏音乐来供养阿弥陀佛,在自己诚心供养佛的时候,就得到加持,从弥陀法身里化现的佛慈悲地远远来给你授记。

一同往生的善知识百千万数,一齐乘着莲花,直接入到虚空中的法会。

在虚空法会里,一会一会都不相同,里面有数不清的大众。

彼此相遇的时候,毫无障碍,你要想见面,全都能见。

极乐世界里,一切时都在演说妙法。

见到了这些清净的境相,见到了佛,见到了菩萨,见到光明、见到莲花等等,耳根闻到佛说法的妙音、鸟说法的妙音、音乐的妙音等等,这样见闻的时候,心里就能生起法喜,罪障随着就消除。

丁五、身相庄严佛与圣众身金色光光相照心相知相好庄严无殊异皆是弥陀愿力成极乐世界佛和圣众的身体,都是紫磨真金色。

身体放的光明互相照耀,彼此之间都心领神会,你的心、我的心互相知道。

而且个个具足相好庄严,无有差异。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世界?这都是阿弥陀佛的愿力所成。

丁六、幻变庄严地上虚空人遍满神通转变自然知或作华楼宝云盖化鸟连声奏法音法音旋转如云合彼国人天闻即悟一劫多劫长时劫但受法乐不思议极乐世界去看的话,宝地上、虚空里遍满了圣众,每个极乐圣众都有无碍的智慧神通,可以化小为大,化大为小,可以摄多为一,由一化多,可以远转为近,转近为远,以如意神通随意地变现。

或者化成莲花的楼、宝云的盖,所化的灵鸟连连鸣叫,里面传出微妙的法音,法音在虚空中旋绕,像云彩聚合般。

佛国的人听到这些法音,就能开悟。

无论是一劫、多劫,还是再长的劫,唯一就是感受不可思议的法乐。

般舟三昧乐极乐庄严门尽开极乐净土无量庄严的门完全给你打开。

丙五、极乐图卷五分三:一、眷属庄严二、自在闻法三、水岸庄严丁一、眷属庄严普愿有缘同行者专心直入不须疑一到弥陀安养国元来是我法王家兄弟因缘罗汉众菩萨法侣为知识普愿有缘的同行人,你们就专心地直接趣入净土,不需要怀疑。

一到阿弥陀佛的安养国土,你就会知道:原来这就是我的法王之家!入了极乐世界之后,以修行四谛十二因缘的罗汉众为兄弟,以菩萨法侣为善知识,这些就是极乐世界的眷属。

丁二、自在闻法或行或坐皆闻法或去或来无障碍或入宝池灌身顶或在干地宝沙中抃水微波出妙响声中纯说慈悲法不论行走、端坐,都是在闻妙法;不论是去是来,都自在无碍。

或者入了宝池,有八功德水灌在自己身上、顶上;或者在干地宝沙中,手拍击着水,水有微微的波澜传出响声,声音里纯一演说慈悲的法。

丁三、水岸庄严德水清澄千万里宝沙映彻如不深四岸庄严七宝间底布金沙百千色色色不同辉光照宝树飞华落水中树树垂条如宝帐周匝由旬三十万宝池里八功德水非常清澈、澄明,宝池非常辽阔,而且水底的宝沙看得一清二楚,好像水根本不深,宝沙就在眼前。

东南西北的水岸都非常庄严,由金、银、琉璃等的七宝间杂而成。

水池底下的金沙不断地发出百千种的色光,每一种光色都不同,辉光映照。

宝树上的妙花飞落水中,岸边一棵棵宝树垂下枝条,像纱帐一样。

宝树的覆盖面很广,方圆三十万由旬。

根茎枝叶七宝间一一宝流无数光微风起时更相触六天音乐无能比化佛菩萨恒沙众一一树下听真声般舟三昧乐一入不退至菩提宝树从根到茎到枝到叶,都是由七宝间杂合成。

比如,黄金为根、白银为茎、琉璃为枝、玛瑙为叶等等。

然后,树上根、茎、枝、叶上的一一妙宝流现无数光明。

微风吹起时,枝与枝接触、叶与叶接触,发出妙响,六天的音乐根本不能相比。

化现的佛、菩萨、恒沙大众都在树下听着这种妙音。

般舟三昧乐,一进入极乐世界,就获得不退转,直至菩提。

丙六、极乐图卷六分二:一、光楼赞佛二、劝行佛教丁一、光楼赞佛宝地宽平众宝间一一宝出百千光一一光成宝台座光变为楼百千亿化天童子无穷数悉是念佛往生人或登宝座楼中戏不饥不渴湛然常净土的宝地宽广平正,宝地是由众多妙宝间杂合成,一一妙宝发出百千光明,一一光明化作宝台、宝座,变成百千亿宝楼。

化出的宝台、宝座、宝楼上面,有不可计数的诸天童子,都是念佛往生的人。

这些诸天童子或者登上宝座,或者登上宝楼,彼此嬉戏,没有饥饿、干渴,他们不是胎生的身体,而是金刚不坏身,所以是“湛然常”,身心恒时是清净的、光明的,没有饥渴、浊秽、苦恼。

或入光明百宝殿正值大会赞弥陀或道从今至佛果长劫赞佛报慈恩不蒙弥陀弘誓力何时何劫出娑婆自到已来常法乐毕竟不闻十恶声眼见如来耳闻法身常从佛喜还悲何期今日至宝国实是娑婆本师力若非本师知识劝弥陀净土云何入或者入到光明灿烂的百宝楼阁,进去时正赶上大的法会,在赞颂怙主阿弥陀佛。

法会里,有些圣众说:我从今乃至菩提果,要长劫一直赞叹佛,一直报答佛的慈恩,要不是蒙佛的大愿力摄持,我何时何劫能出娑婆呢!自从生到极乐世界以来,我恒时都在法乐中,听不到任何十恶的声音,清净的佛国根本没有杀盗淫妄,没有两舌、恶口、绮语、贪嗔痴,不必说现象,连名字都没有。

眼睛见的是如来真金色身,耳朵闻的是微妙法音,六根接触的是佛国无量清净境缘,身体时常跟随阿弥陀佛。

一想到这里,内心是又喜又悲。

我怎么想得到今天能生到宝严净土,这实在是娑婆本师释迦如来的恩德,要不是本师和善知识的劝导,我怎么能入到阿弥陀佛的胜妙净土!般舟三昧乐得生净土报师恩般舟三昧乐!我们得生净土,要报答师长的大恩。

丁二、劝行佛教普劝有缘道俗等会是专心行佛教念佛专心诵经观礼赞庄严无杂乱行住坐卧心相续极乐庄严自然见普劝出家在家的有缘人,应当专心地奉行佛的教导。

怎么奉行呢?佛在经里教我们怎么做,就按那么去做,专心地念佛,专心地诵净土经,观察、礼拜、赞叹净土的依正庄严。

行住坐卧心都缘在净土上,相续不断。

这样,极乐净土的庄严自然就见得到。

或想或观除罪障皆是弥陀本愿力以佛力故成三昧三昧得成心眼开或者心里想,或者细心观,都可以消罪障,这都是阿弥陀佛本愿加持入心的结果。

由于佛力入在行者心中,就能使心不乱,成就三昧。

三昧成就时,心眼自然开明。

诸佛境界超凡夫唯知惭贺释迦恩十方如来舒舌证定判九品得还归诸佛的境界无量数超过凡夫,所以诸佛说的一定真实。

我只知道惭愧、庆贺,惭愧自己无量劫来沉沦生死;庆贺自己今生闻到净土,能真正了结漫长的生死。

在惭愧而又庆幸的心中,感恩释迦佛!慈悲至极的世尊为我宣说净土,宣说时,十方诸佛共同出广长舌相,一齐作证。

世尊在《观经》里判定九品修行都能回归极乐世界。

丙七、极乐图卷七(父子晤言)父子相迎入大会即问六道苦辛事或有所得人天报饥饿困苦体生疮“父”是阿弥陀佛,“子”是往生者。

父子相迎进入大法会的时候,父亲阿弥陀佛会问:你们以前在六道有什么苦事?或者:你们所得的人天果报如何?佛会这么问的。

法子们就回答:六道太苦了!有身体的饥饿等苦、有心里的苦,六道的苦是无量无边的。

就像一个身体生了毒疮,始终都好不了一样。

“体”是指本有的法身,“毒疮”是指五取蕴的疮,不晓得从何时开始,由无明起惑,从此就辗转地这样起惑、造业、感召苦,又起惑、又造业、又感召苦,就像一个毒疮始终好不了,这说的是五取蕴不断地相续,从里面就出现了六道无数苦恼!尔时弥陀及大众闻子说苦皆伤叹弥陀告言诸佛子自作自受莫怨他这时怙主阿弥陀佛和在场的大众,听到往生的法子讲述轮回苦时都伤叹不已。

阿弥陀佛告诉佛子们:都是自作自受,莫怨别人。

般舟三昧乐常住宝国永无忧涅槃快乐无为处贪嗔火宅未曾闻般舟三昧乐!常住在极乐宝国,永远没有身心的忧恼,这里是涅槃、快乐、无为的国土,听不到任何贪嗔火宅中的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