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的性质实验研究 2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实验2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教案

初中化学实验2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教案

学科组化学主备人执教人
课题实验2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

课型实验课授课时间9.16-20
教学目标1.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方法。

2. 学会连接仪器装置,学习气体的收集方法。

3. 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重点难点1.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方法。

2. 学会连接仪器装置,学习气体的收集方法。

教学仪

1、鉄架台28台,
2、大试管28,
3、烧杯28个,
4、水槽28个,
5、
集气瓶56个。

6、燃烧匙28个,7坩埚钳28,9、导管28
教法
学法
实验为主,讨论分析
德育及
法制渗
透内容
规范操作,节约药品。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修订、增减实验1 氧气的制取
1.实验原理: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步骤2:装入药品,固定在铁架台上
步骤3:给固体加热并收集氧气
步骤4:拆卸装置
实验结束后先把导管从水槽中拿出,再停止加热。

实验2 氧气的性质
步骤1:木炭的燃烧
步骤2:硫的燃烧
步骤3:铁丝的燃烧。

氧气实验性质实验报告

氧气实验性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氧气的方法。

2. 熟练掌握排水法和排空气法的操作方法。

3. 验证氧气的性质及实验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1. 氧气的制备: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分解法、高锰酸钾加热分解法等方法制备氧气。

(1)过氧化氢分解法:2H2O2 → 2H2O + O2↑(2)高锰酸钾加热分解法:2KMnO4 → K2MnO4 + MnO2 + O2↑2. 氧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在常温常压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不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氧气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助燃,能与许多金属、非金属发生氧化反应。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 仪器:铁架台、大试管、单孔塞、乳胶管、弯管、集气瓶、水槽、酒精灯、火柴、毛玻璃片、玻璃棒、药匙、棉花、高锰酸钾、过氧化氢、二氧化锰。

2. 药品:高锰酸钾、过氧化氢、二氧化锰。

四、实验步骤1. 制备氧气(1)过氧化氢分解法:将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倒入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观察气泡产生情况,将产生的氧气通过导管导入集气瓶中。

(2)高锰酸钾加热分解法:将高锰酸钾放入试管中,用酒精灯加热,观察气泡产生情况,将产生的氧气通过导管导入集气瓶中。

2. 氧气的性质实验(1)助燃性实验:将一根木条点燃后熄灭,使其保持余烬状态,将其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2)氧化性实验:将铁丝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铁丝表面是否出现氧化现象。

(3)漂白性实验:将带有颜色的纸片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纸片颜色是否褪去。

五、实验现象与结果1. 制备氧气:过氧化氢分解法和高锰酸钾加热分解法均能成功制备氧气,氧气通过导管导入集气瓶中。

2. 助燃性实验:木条在氧气中复燃,证明氧气具有助燃性。

3. 氧化性实验:铁丝在氧气中表面出现氧化现象,证明氧气具有氧化性。

4. 漂白性实验:带有颜色的纸片在氧气中颜色褪去,证明氧气具有漂白性。

六、实验结论1.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可行,过氧化氢分解法和高锰酸钾加热分解法均能成功制备氧气。

化学实验探究氧气的性质教案设计

化学实验探究氧气的性质教案设计

化学实验探究氧气的性质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实验,能够深入了解氧气的性质,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应用等知识,鼓励学生探究和研究化学性质背后的原理和实用性,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氧气的制备方法2. 氧气的物理性质3. 氧气的化学性质4. 氧气的应用三、实验器材及试剂电解器,碳棒,盐酸,氯化钾,电源,酒精灯,斜口瓶,正方形无水氯化钙,试管。

四、实验步骤1. 氧气的制备将1g左右的氯化钾、15毫升左右的浓盐酸添加到电解器中,并加入适量的水,再将两根碳棒插入盐酸中。

将电源接通,以2V左右的电压进行电解,电解出的气体就是氧气。

2. 氧气的物理性质使用酒精灯点燃一根木棍,再将其吹灭,将其放进已经盛放有氧气的斜口瓶中。

观察到木棒重新燃烧,说明氧气具有支持燃烧的物理性质。

3. 氧气的化学性质将1毫升左右的氯化钙溶液加入已盛装氧气的试管中,观察观察到试管中的气体产生变化,结晶形成,这是由于钙离子在氧气中的存在,发生了化学反应而生成无水氯化钙。

4. 氧气的应用氧气广泛应用于医学护理和电子加工等领域。

在医学护理方面,氧气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急救中使用氧气可以迅速恢复体力,是众多药品中的最好的补益物质。

在电子加工方面,氧气在半导体生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可以帮助生产商快速、精确地制造出更好的半导体材料。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本次实验的教学重点在于氧气的制备方法、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探究以及应用的讨论,让学生能够加深其对氧气性质的理解和了解。

而教学难点则在于化学反应的说明以及氧气应用的介绍,这些内容需要更深刻的理解和记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要求也较高。

六、教学体会通过本次实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的原理,让学生能够更深入的理解化学原理和实验技巧。

同时,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氧气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奠定重要基础。

课题2 氧气的性质

课题2 氧气的性质

1.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2.放出热量 3.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硫 + 氧气 二氧化硫

文字表达式: 点燃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实验4 木炭在氧气中的燃烧。 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 象。然后伸入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燃 烧停止后,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震荡, 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习题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 的气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氧气中) 发出耀眼的白光 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 硫 变浑浊的气体 红磷 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空气中)
发出黄色火焰


木炭
产生黑色固体 产生白色固体
火星四射

产生大量白烟
习题: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B.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木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产生大量白 烟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 体,放出大量的热

1.木炭在空气中只是红热 2.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 水变浑浊的气体。 碳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文字表达式: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实验5 铁在氧气中燃烧。 把两根光亮的细铁丝分别盘成螺旋状。取一根在酒精灯上烧至红 热,观察现象;另取一根,在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 柴快燃尽时,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预先放入一些水),观 察现象。 实验成功的关键: 1.铁丝打磨光亮——除去油污和铁锈 2.将铁丝盘成螺旋状——使得铁丝与氧气成分接触 3.系火柴的作用——引燃铁丝 4.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集气瓶 ——防止火柴在瓶中燃烧消耗氧气使得氧气量不足 5.集气瓶底部预先装入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 ——防止生成的熔融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课题 2 氧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第二单元课题2 氧气,包含了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检验和氧气的化学性质。

本课题以实验为基础,通过观察氧气的颜色、状态,闻气味介绍总结了氧气的物理性质。

通过木炭、硫、铁丝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探讨出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具备了药品的取用、加热,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为加深学生对氧气性质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我们将以教师演示实验为主的课堂改为学生实验探究课,让学生在实验中获得知识,在交流讨论中得到提升。

本实验要求学生对实验现象要多角度观察,并能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获得结论。

除此之外,本实验要求每个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有事可做。

通过交流讨论、团结协作顺利完成实验,解决实验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培养了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本实验课中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的地方,就是加热的操作以及硫的燃烧实验部分会造成环境污染。

硫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对教师和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有害影响,也不利于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所以,如果要在学生实验中增加此实验,必须改进,同时对学生进行安全和环保意识教育。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初学化学,兴趣浓厚,甚至对每一个实验都充满探究欲望,但大部分的学生仅停留在对实验现象的表面认识。

单纯觉得实验本身有趣,而忽略了对实验本质的探究。

学生已学完第一单元知识,具备了药品取用、加热,各仪器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但也仅处于初级模仿阶段,加上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学习的主动性较差,创造力欠缺,所以,要求学生课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课堂上也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氧气是学生熟悉的一种气体,但对它的性质未做过系统的探究。

本节内容为氧气的性质,对于初学化学的学生来说比较难以理解。

因此教学中要利用实物观察和实物探究,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的思维模式。

《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比照,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能书写有关反响的文字表达式。

3 .初步认识化合反响和氧化反响。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通过生活常识对物质性质进行简单归纳总结。

2.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通过现象推断相应的性质。

3 .学习从具体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合反响和氧化反响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合反响和氧化反响的概念。

四、教学准备教学设备:多媒体。

实验用品:集气瓶、燃烧匙、堪垠钳、酒精灯、火柴、铁丝、木炭、硫黄。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课题2氧气1、氧气的检验方法2、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3、氧气的化学性质氧化性4、化合反响,氧化反响七、教学反思氧气是典型的非金属单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帮助学生认识氧气的物理性质,学习观察和描述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并从中归纳出氧气化学性质的特点,理解氧气和人类的关系,培养学保护绿色植物的意识。

同时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感受探究的一般过程, 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化学变化的奇妙,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且初步学习化学实验的一些操作技能,学会在实验中进行观察、比拟、分析、和归纳。

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学生虽然耳熟能详,但对它了解得并不多。

为了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氧气的相关的知识,我首先用设问造成悬念引入课题。

由于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氧气的有些物理性质比拟抽象,如氧气的溶解性,氧气的三态等,我通过具体的事例和观看图片资料等,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氧气相关的物理性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在指导学生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时,我一方面介绍实验操作的方法并指出有关的安全考前须知,一方面引导学生观察、比拟几种可燃物在空气、氧气中的燃烧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初中化学(2.2氧气)氧气的物理性质

初中化学(2.2氧气)氧气的物理性质

§2.2 氧气一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氧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在一标准大气压下,降温到—183℃变成淡蓝色的液体;再降温到—218℃时变成淡蓝色雪状固体。

相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排水法收集二氧气的化学性质(只有一种化学性质——氧化性)氧气的验证方法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带火星木条燃烧现象对比:在空气中:带火星木条不复燃,渐渐熄灭;在二氧化碳或氮气中:带火星木条立即熄灭(因为现象不明显所以不能用带火星木条区别二氧化碳和空气);在氧气中:带火星木条复燃,剧烈燃烧。

1、镁(颜色银白色)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

化学反应方程式:2Mg+ O22MgO实验现象:发出耀眼白光(仅有镁燃烧是耀眼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上方出现白烟。

实验结论:镁带有可燃性产物是氧化镁、氧气具有氧化性。

2、硫(淡黄色)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化学反应方程式:S + O2点燃SO2现象:当在空气点燃时淡蓝色火焰,当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色、放热、生产有有刺激性气体(仅有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仪器:燃烧匙、酒精灯、集气瓶、玻璃片、铁(颜色银白)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

仪器:坩埚钳、集气瓶、酒精灯。

现象:剧烈燃烧、放出热量、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化学反应方程式:3Fe + 2O2点燃Fe3O4(反应基本类型化合反应)注意事项:①为什么集气瓶要铺一层细沙或放一点水?答:防止火星溅落将集气瓶底炸裂验②点燃前为什么要将铁丝表面的铁锈打磨干净?答:使铁丝与氧气充分接触③为什么有时铁丝点不着?答:铁丝表面有锈、铁丝太粗、氧气不纯。

④为什么将铁丝绕在火柴头上?答:利用火柴燃烧的热量使铁丝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温度。

⑤为什么待火柴将要燃烧完才将铁丝伸入到集气瓶中?答:防止火柴燃烧将氧气消耗,确保有足够的氧气供铁丝燃烧需要。

实验报告(氧气的性质)

实验报告(氧气的性质)
1、取两个空集气瓶,用玻璃片将瓶口盖好,即可收集好。
2、将两个空集气瓶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的一部分,然后慢慢往前推把瓶口全盖住(瓶内不可留有气泡),玻璃片紧盖住瓶口,然后倒扣在水槽中。用吸管往瓶中吹气,直到集气瓶中充满呼出的气体,在水下用玻璃片把瓶口盖紧,取出集气瓶放在桌面上。同样的方法收集另一瓶呼出的气体。
山阳县城区三中化学学科学生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氧气的性质实验
任课教师
班级
学生姓名
同组人姓名
实验日期
实验地点
化学实验室()
实验目的
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实验器材
氧气4瓶、火柴、酒精灯、木炭、硫磺、细铁丝、小木条、燃烧匙、
石灰水。
实验过程
1、氧气的检验:伸入盛氧气的集气瓶中,木条。
2、用镊子夹持一小块木炭,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待点燃后移出火焰,观察到木炭,无焰,无烟。将此木炭放入盛氧气的集气瓶中,由上往下,慢慢放入,观察到木炭燃烧,发光,无烟,无焰。待燃烧结束后,取出木炭,倒入澄清石灰水,稍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
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
山阳县城区三中化学学科学生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我们吸入Βιβλιοθήκη 气和呼出气体有什么不同任课教师
班级
学生姓名
同组人姓名
实验日期
实验地点
化学实验室()
实验目的
探究我们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有什么不同
实验器材
集气瓶4个、毛玻璃片4片、吸管2根、小木条1根、胶头滴管1个、玻璃片1片、澄清石灰水、火柴、水槽1个
实验过程
3.往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各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空气瓶中,呼出气体瓶中澄清石灰水,说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气的性质实验研究
组员:严开琼鲁修茂张亚平包丽施绍贵何志勇郑双飞吴德波
一、实验目的
1.探讨成功演示氧气性质实验的仪器装置及操作技能,掌握每一实验成败关键。

2.学习和探究氧气演示实验的教学技能。

3.初步体验教师课前做好预备实验的重要性。

养成良好的实验教学态度和习惯。

二、实验教学研究的内容
1.探讨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3.硫在氧气中燃烧。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5.氧气性质演示实验教学。

三.实验原理
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和很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碳、硫、铁、等物质都可以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发出明亮的光,同时生成对应的氧化物。

文字表达式:碳+ 氧气二氧化碳
符号:C O2CO2
文字表达式:硫+氧气二氧化硫
符号:S O2 SO2
文字表达式:铁 + 氧气四氧化三铁
符号:Fe O2Fe3O4
氧气能支持木条燃烧,所以可以用带火星的卫生香检验氧气。

四、实验仪器及装置
锥形瓶、双孔塞、分液漏斗、硬质玻璃管、干燥管、酒精灯、滤纸、木条、烧杯、3%的双氧水、木炭、硫、铁丝、二氧化锰、无水氯化钙、澄清石灰水、石蕊试液
图中省略铁架台,实验前检查装置气密性。

五、实验步骤
1、带火星的卫生香的复燃实验
去掉玻璃管右侧的塞子,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不需要上图酒精灯加热),产生氧气,将带火星卫生香伸入硬质玻璃管中,卫生香复燃。

2、蜡烛的燃烧实验
去掉玻璃管右侧的塞子,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不需要上图酒精灯加热),产生氧气,将点燃的蜡烛伸入硬质玻璃管中,观察现象。

3、.木炭与铁的燃烧实验
移走装置图中的酒精灯,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

用铁丝的一端捆上木炭,加热木炭,观察铁丝与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将铁丝困住的红热木炭放入硬质玻璃管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就有
氧气通入,木炭立即从红热状态变成发出明亮的白光,且持续时间长,木炭燃尽后,伴随着铁的燃烧,观察到火星四射等,冷却后,硬质玻璃管内壁上有黑色物质(四氧化三铁)生成。

而教材上的实验是在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进行的,因为燃烧发热使气体膨胀导致一部分氧气逸出,使氧气量减少而现象不明显,另外,木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混在氧气中使氧气浓度下降,使氧气量有限,这些原因都将导致实验持续时间短,或使现象不明显,甚至失败。

木炭燃尽后,铁丝也被加热而燃烧,可以再同一个装置中先后观察到木炭与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现象。

4、硫的燃烧实验
先观察硫粉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在硬质玻璃管中放入绿豆大小的硫粉,在烧杯中放入足量的紫色的石蕊试液,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就有氧气通入,立即看到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同时还看到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这既消除了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为使二氧化硫充分吸收可以将导管换成漏斗),又为以后酸雨的形成及酸的性质学习提供感性认识,同时,也防止硫在铁质燃烧匙中反应对燃烧匙的腐蚀。

六、实验装置改进的意义
1.节约药品,不需在课前制备大量的氧气,而且能保证氧气的纯度。

2.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实验成功率高。

只改变双氧水的量就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而且可通过氧气生成反复实验,便于学生观察。

3.快捷省事。

用这套实验装置能在较短的时间完成氧气的多个化学
性质实验,给教师上课赢的了宝贵的时间。

4.绿色环保,氧气消耗量少,且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同时,硫燃烧产物的处理,有利于对学生培养环保的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