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齿轮传动
机械设计基础第13章 齿轮传动习题解答

的接触强度弱?(2)哪个齿轮的弯曲强度弱?为什么?
解:(1)接触强度
相互啮合的一对齿轮,起接触应力相等,即σH1=σH2. 由题意可知,[σH]1=600MPa>[σH2]=500MPa, 因此,大齿轮的接触强度弱。
(2)弯曲强度 相互啮合的一对齿轮,其弯曲强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的
YFaYSa
的比值。
[σ F ]
可见,
YFa1YSa1 2.81.55 0.024
[σ F ]1
179
因此,大齿轮的弯曲强度弱。
YFa2YSa2 2.4 1.67 0.028
[σ F ]2
144
YFa1YSa1 YFa2YSa2
[σF]1 [σF]2
13.6受力分析题:图示为圆锥-圆柱齿轮传动装置。轮1为主动轮, 转向如图所示,轮3、4为斜齿圆柱齿轮。 (1)轮3、4的螺旋方向应如何选择,才能使轴Ⅱ上两齿轮的轴向力相 反? (2)画出齿轮2、3所受各分力的方向。
, F2 YFa 2YSa 2
}
40 42 20 70.98 245552Nmm
T2
F1 340 78.34 YFa1YSa1 2.8 1.55
F 2 280 70.98 YFa2YSa2 2.28 1.75
T1
n1 n2
245552 3 736657Nmm
2 1.85
2)计算接触强度允许的输出转矩 H
13.1有一对齿轮传动,m=6mm,z1=20,z2=80,b=40mm.为了 缩小中心距,要改用m=4mm的一对齿轮来代替它。设载
荷系数K,齿数z1、z2及材料不变。试问为了保持原有接 触强度,应取多大的齿宽b?
(附接触强度计算公式:)
H ZHZE
齿轮传动工作原理

齿轮传动工作原理
齿轮传动是一种常见的机械传动形式,它通过两个或多个齿轮的相互啮合来传递动力和扭矩。
在齿轮传动中,一个齿轮作为驱动件,另一个齿轮作为从动件。
当驱动齿轮转动时,从动齿轮会随之转动,并将力量传递给相邻的机械装置。
齿轮传动的工作原理基于齿轮的啮合运动。
当两个齿轮的齿面接触时,它们之间会发生齿面间隙,这个间隙是为了容纳齿轮的啮合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误差和运动偏差。
当驱动齿轮转动时,齿轮之间的啮合点会不断变化,同时也会有齿面的相对滑动。
这种滑动产生了齿轮传动的一些特性,例如传动比、转速和扭矩的变化。
在齿轮传动中,齿轮的齿数是非常重要的参数。
两个齿轮之间的齿数比决定了传动比,即从动齿轮转速与驱动齿轮转速的比值。
传动比可以通过齿数比计算得出,例如如果驱动齿轮有20齿,从动齿轮有40齿,则传动比为2:1,表示从动齿轮转速是驱动齿轮转速的两倍。
除了传动比外,齿轮传动还可以改变扭矩的大小。
根据力矩守恒定律,驱动齿轮的扭矩与从动齿轮的扭矩之间存在一个反比关系,并且与它们的齿数比有关。
即驱动齿轮的扭矩乘以传动比等于从动齿轮的扭矩。
这意味着当传动比增大时,从动齿轮的扭矩会减小,反之亦然。
总之,齿轮传动通过齿轮的啮合运动来传递动力和扭矩。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齿轮之间的齿面接触和滑动,通过选择不同的齿
数比可以改变传动比和扭矩的大小。
齿轮传动在机械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它具有结构强度好、传动效率高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
齿轮传动

齿轮传动齿轮传动齿轮传动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机械传动方式,广泛应用于各个工业领域中。
它通过齿轮之间的啮合,实现力的传递和转速控制。
本文将对齿轮传动的原理、优势和应用进行详细阐述,为读者提供一些有关齿轮传动的基础知识。
齿轮传动的原理非常简单,它是利用两个或多个齿轮的啮合关系来传递动力和转速的一种机械传动。
它的基本元件是齿轮,齿轮由齿和轮组成。
在传动系统中,齿轮可以分为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驱动齿轮通过其齿与从动齿轮的齿进行啮合,使得从动齿轮能够跟随驱动齿轮一同转动。
通过合理选择不同大小和数量的齿轮,可以实现不同的传动比,从而达到所需的转速和扭矩输出。
齿轮传动具有许多优势,使其成为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重要传动方式。
首先,齿轮传动具有传动效率高的特点。
由于齿轮传动中齿轮的啮合面积较大,因此传递的摩擦力和损耗相对较小,可以将输入动力的大部分传递给输出端,实现高效能的传动。
其次,齿轮传动的传动比可以通过齿轮的组合选择来调节,可以根据不同需求进行灵活搭配,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要。
此外,齿轮传动还具有承载能力强、结构紧凑、噪音小等优点,使其在诸多工业设备和机械装置中得到广泛应用。
齿轮传动在各个行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汽车工业中,齿轮传动被广泛应用于变速器中,实现不同挡位的换挡和转速调节,使汽车能够根据不同的驾驶需求进行平稳、高效的行驶。
在航空航天工业中,齿轮传动被应用于飞机、直升机等飞行设备中,用于传递动力和调节转速。
在机械制造领域,齿轮传动被应用于机床、起重装置等大型设备中,实现复杂的运动控制和力的传递。
此外,齿轮传动还被广泛应用于船舶、电梯、印刷机械、纺织机械等领域。
虽然齿轮传动具有许多优势和广泛的应用,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首先,齿轮传动的运动平稳性较差,因为齿轮啮合时存在间隙,容易产生振动和冲击。
其次,齿轮的加工和制造相对复杂,需要进行精密加工和装配,增加了制造成本和工艺控制难度。
此外,齿轮传动的体积较大,对安装空间和结构设计提出一定的要求。
2024年机械设计基础课件齿轮传动

机械设计基础课件齿轮传动机械设计基础课件:齿轮传动1.引言齿轮传动是机械设计中的一种基本传动方式,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的运动和动力传递。
齿轮传动具有结构简单、传动效率高、可靠性好、寿命长等优点,因此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课件将介绍齿轮传动的基本原理、分类、设计方法和应用。
2.齿轮传动的基本原理齿轮传动是利用齿轮副的啮合来传递动力和运动的一种传动方式。
齿轮副由两个或多个齿轮组成,其中主动齿轮通过旋转驱动从动齿轮,从而实现动力和运动的传递。
齿轮副的啮合是通过齿轮齿廓的接触来实现的,齿廓的形状和尺寸决定了齿轮传动的性能和精度。
3.齿轮传动的分类齿轮传动根据齿轮的形状和布置方式可分为直齿圆柱齿轮传动、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直齿圆锥齿轮传动和蜗轮蜗杆传动等。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齿轮传动方式,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精度高等优点。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具有传动平稳、噪声低、承载能力强等优点,适用于高速和重载的传动场合。
直齿圆锥齿轮传动适用于空间狭小和角度传动的场合。
蜗轮蜗杆传动具有大传动比、自锁性和精度高等特点,适用于低速、大扭矩的传动场合。
4.齿轮传动的设计方法齿轮传动的设计主要包括齿轮的几何设计、强度设计和精度设计。
齿轮的几何设计是根据传动比、工作条件、材料等因素确定齿轮的齿数、模数、压力角等参数。
强度设计是保证齿轮传动在规定的工作条件下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寿命,主要包括齿面接触强度和齿根弯曲强度的计算。
精度设计是保证齿轮传动的精度和运动平稳性,主要包括齿轮的加工精度和装配精度的控制。
5.齿轮传动的应用齿轮传动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机床、汽车、船舶、飞机等机械设备中,齿轮传动用于传递动力和运动,实现各种复杂的运动轨迹和速度变化。
在风力发电、水力发电等能源领域,齿轮传动用于传递高速旋转的动力,实现能源的转换和利用。
在、自动化设备等高科技领域,齿轮传动用于实现精确的运动控制和动力传递,提高设备的性能和效率。
第13章 齿轮系传动(共享)

---------------------------------------------------------------最新资料推荐------------------------------------------------------第13章齿轮系传动(共享)第 13 章齿轮系传动由多对齿轮所组成的传动系统称为齿轮系,简称轮系。
按照传动时各齿轮的轴线位置是否固定,轮系分为定轴轮系和行星轮系两种基本类型。
在图 13-1 所示的轮系中,传动时所有齿轮的几何轴线位置均固定不变,这种轮系统为定轴轮系。
在图 13-2 所示的轮系中,传动时齿轮 g 的几何轴线绕齿轮a,b 和构件 H 的共同轴线转动,这样的轮系统称为行星轮系。
本章主要讨论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和轮系的应用。
(a)(b)图 13-1 定轴轮系(a)机床变速箱的传动系统 (b) 圆锥圆柱齿轮减速器(a)(b)图 13-2 行星轮系(a)轴侧图 (b) 运动简图 13.1 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13.1.1 轮系的传动比轮系始端主动轮与末端从动轮的转速之比值,称为轮系的传动比,用k i1表示。
(13 -1)式中 n1主动轮 1 的转速, r/min; n2从动轮 k 的转速, r/min。
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包括计算传动比的大小和确定从动轮的转向。
13.1.2 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1.一对齿轮的传动比设主1 / 23动轮 1 的转速和齿数为 n1、 z1,从动轮 2 的转速和齿数为 n2、z2,其传动比大小等于 1圆柱齿轮传动的两轮轴线平行。
对于外啮合传动[图(a) ],两轮转向相反,传动比可用负号表示;内啮合传动[图 b) ],两轮转向相同,传动比用正号表示。
(a)(b) (a) 外啮合传动 (b) 内啮合传动故其传动比可写为:两轮的转向关系也可在图上用箭头来表示。
如图 13-3 所示,以箭头方向表示主动轮看得见一侧的运动方向。
用反向箭头(箭头相对或相背)来表示外啮合时两轮的相反转向,用同向箭头表示内啮合传动两轮的相同转向。
齿轮传动的方式

齿轮传动的方式
齿轮传动是一种常见且广泛应用的机械传动方式,它通过齿轮之间的啮合来传递动力和运动。
齿轮传动具有传动效率高、传动比稳定、传动精度高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
齿轮传动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齿轮的齿轮啮合,通过转动齿轮的方式传递动力和运动。
一般情况下,齿轮传动包括两个或多个齿轮,它们分别安装在不同的轴上,通过齿轮之间的啮合来传递动力。
其中,驱动齿轮叫做主动齿轮,被驱动的齿轮叫做从动齿轮。
当主动齿轮转动时,通过齿轮之间的啮合,从动齿轮也会跟着转动,从而实现传动效果。
齿轮传动的传动比是由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齿数决定的,传动比等于从动齿轮的齿数除以主动齿轮的齿数。
通过合理设计齿轮的齿数,可以实现不同的传动比,满足不同工况下的传动需求。
传动比越大,传动效果就越显著,但同时也会增加传动系统的复杂度和成本。
齿轮传动的传动效率一般在95%以上,高于带传动和链传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需要高效率传动的场合。
此外,齿轮传动还具有传动精度高、传动稳定可靠、寿命长等优点,使其在机械制造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不过,齿轮传动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传动噪音较大、需要润滑等。
传动噪音是由于齿轮啮合时产生的冲击和振动引起的,可以通过合理设计齿形和精密加工来减少噪音。
此外,齿轮传动需要定期润滑以减少齿轮之间的摩擦和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总的来说,齿轮传动作为一种重要的机械传动方式,具有传动效率高、传动精度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
通过合理设计和使用,可以充分发挥齿轮传动的优势,实现稳定可靠的传动效果,推动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
齿轮传动工作原理

齿轮传动工作原理
齿轮传动是一种常见的机械传动方式,主要由一个或多个齿轮组成。
齿轮传动的工作原理基于齿轮之间的啮合,通过齿轮之间的转动来传递动力和运动。
在齿轮传动中,通常会有两个或多个齿轮,分别称为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
主动齿轮通过外部力或动力源提供动力,从而驱动从动齿轮的转动。
主动齿轮一般具有较大的齿数,用来提供起动力和传递动力,而从动齿轮则根据主动齿轮的转动来实现相应的转动。
齿轮传动的关键在于齿轮之间的啮合。
两个齿轮之间的啮合会导致相互之间的力矩传递和转动。
主动齿轮转动时,通过齿轮的齿面与从动齿轮的齿面相互啮合,使得从动齿轮也开始转动。
齿轮传动的速度比和力矩比由齿轮的齿数比所决定,可以通过改变齿轮的齿数来实现不同的传动比。
齿轮传动拥有许多优点,例如高传动效率、稳定的传动比、较大的传动力矩和紧凑的结构等。
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可以用于汽车、机械设备、工程机械、机床以及各种其他需要传递动力和运动的领域。
总之,齿轮传动通过齿轮之间的啮合实现动力和运动的传递。
其简单可靠的工作原理使得其成为一种常见且重要的传动方式。
齿轮传动知识点总结

齿轮传动知识点总结1. 齿轮传动的结构齿轮传动由两个或多个啮合的齿轮组成,通常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
主动轮一般由电机或其他动力源驱动,从动轮则是被动接受主动轮的传动力。
齿轮的结构包括齿轮齿数、模数、齿扭角等参数。
齿轮传动的结构设计需要根据具体的工作条件和要求来确定,包括传动比、传动效率、传动精度等。
2. 齿轮传动的工作原理齿轮传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齿轮的啮合运动传递动力。
当主动轮转动时,通过齿轮的啮合,从动轮也会产生相应的转动。
齿轮传动的工作原理可以利用啮合轮的圆周速度比来描述,即主动轮和从动轮的圆周速度之比等于它们的齿数之比,即V1/V2=N1/N2。
3. 传动比的计算传动比是齿轮传动的一个重要参数,它表示主动轮转速与从动轮转速之比。
传动比的计算通常根据齿轮的齿数来确定,传动比等于主动轮齿数与从动轮齿数之比,可以通过传动比来调整传动系的转速。
传动比的计算对于齿轮传动的设计和选型非常重要。
4. 齿轮材料齿轮传动的工作环境通常要求齿轮具有良好的强度和耐磨性,因此齿轮的材料选型是一个重要的设计参数。
常用的齿轮材料包括钢、铸铁、铜合金、尼龙等。
不同的工作环境和要求需要选择不同的齿轮材料,并通过表面处理来提高齿轮的耐磨性和强度。
5. 齿轮的设计齿轮的设计是齿轮传动系统设计的关键环节,它需要考虑齿轮的啮合黏着条件、载荷及强度等参数。
齿轮的设计包括齿轮的模数、压力角、齿宽、齿顶高、齿根圆径等,通过这些参数的设计来满足齿轮传动系统的工作要求和性能指标。
总的来说,齿轮传动作为一种重要的动力传递机构,在工程设计和生产制造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齿轮传动的结构、工作原理、传动比的计算、齿轮材料和齿轮的设计等方面都是齿轮传动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通过对齿轮传动知识的全面了解和掌握,能够有效地提高工程设计和生产制造的效率和质量,并为工程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四、常用测量项目
在齿轮加工与检验过程中,需要经常测量如下项目:
1.公法线长度Wk 1)所谓公法线长度,即指卡尺跨越过K个齿所量得的齿廓间 的法向距离。 Wk=(k-1)pb+sb 式中: WK---公法线长度(mm);
k---跨齿数 pb----齿轮的基圆齿距(mm)
sb ---齿轮的基圆齿厚(mm)
二、根切现象与最少齿数
1.根切现象 根切现象 如图所示,用展成法加工标准齿轮的过程中,如果被加工齿轮 的齿数过少,刀具会把齿轮根部已加工好的渐开线齿廓切去一部分,这种现 象称为根切。根切将削弱齿根的强度,甚至可能降低重合度,影响传动质量, 应尽量避免.
♥ 2.最少齿数
用展成法加工齿轮时,齿轮的齿数越少,越易发生根切。当齿数 Z ≥2ha*/sin2α时,就能避免根切。由此可得出标准齿轮避免根切的最 少齿数为 正常齿制(ha*=1, α=20º )Zmin=17 短齿制 (ha*=0.8, α=20º )Zmin=14
三 、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尺寸
♥ 1.外齿轮
外啮合 齿轮的 几何尺 寸计算 公式见 表13-3
外齿轮
2.内齿轮
内啮合 齿轮的 几何尺 寸计算 公式见 表13-3
内齿轮
3. 齿条的特点 1)齿条齿廓是直线, 齿廓上各点的法线互 相平行。 2)齿条齿廓上的压力 角等于齿形角,大小 为标准压力角值。 3)任意一条与分度线 平行的直线上的齿距 均相等。分度线上 s=e
正变位齿轮 齿条刀中线远离齿轮中心,变位系数取正值(x>0),称为 正变位,所切出的齿轮称为正变位齿轮; 负变位齿轮 齿条刀中线靠近齿轮中心,变位系数取负值(x<0),称为 负变位,所切出的齿轮称为负变位齿轮 。
三、齿轮传动的精度简介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标准(GB/T10095.1——2001)规定齿轮共有13个精度 等级,用数字0~12由高到低依次排列。其中0级精度最高,12级最低,常用6级~9 级。齿轮精度等级选择,应据传动用途、使用条件、圆周速度、传动功率及性能 指标等要求确定,如表13-7所示。 精度 等级 圆周速度m/s
α´= α=20° 3)当a´≠a时,称为非标准安装 a´= r1´ +r2 ´ 啮合角 α´≠ α≠20°
第四节
渐开线齿轮轮齿的切削加工和精度
一、轮齿的切削加工
齿轮轮齿的成形方法很多,如精密铸造、模锻、冷轧、热轧和切削加工等, 但生产中常用的是切削加工。
♥
切削加工方法可分为仿形法和展成法。
仿形法录象
2.渐开线的性质
1) 弧长 AN 等于线段 K N 的长度。 2)线段KN是渐开线上任一点K的法线,渐 开线上任一点的法线必与基圆相切。 3)渐开线的形状取决于基圆的大小。 4)渐开线的上各点的压力角不同。 渐开线上任一点K的压力角是指渐开线 上任一点的法线与该点的速度方向所夹的锐 角,用αk cosαk =ON/OK=rb/rk 5)同一基圆形成的任意两条反向渐开线间的 公法线长度处处相等。 6)基圆内无渐开线。
第一节 概
一、齿轮传动的特点、类型和基本要求
1.齿轮传动的特点
述
齿轮传动用于传递空间任意两轴间的运动和动 力,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机械传动。 优点:传动比准确、工作可靠、效率高、寿命 长、结构紧凑且适用的圆周速度和功率范围广。 缺点:制造成本高、安装精度要求高,不宜于 距离较大的两轴间传动。
实例1
实例2
实例3
2.齿轮传动的类型和应用
外啮合直齿圆柱齿轮传动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 平行轴齿轮传动 平行轴斜齿圆柱齿轮传动 人字齿轮传动
内啮合直齿圆柱齿轮传动 齿轮与齿条啮合传动
相交轴齿轮传动
直齿圆锥齿轮传动 曲齿圆锥齿轮传动 交错轴斜齿轮传动
交错轴齿轮传动
蜗杆传动
按齿轮的工作条件不同可分为: 开式传动、闭式传动 按齿轮的齿廓曲线不同齿轮传动可分为: 渐开线、摆线、圆弧线
(3)齿轮滚刀加工
用齿轮滚刀加工齿轮为连续切削加工,不但生产效率高,
而且加工精度也较高。 综上所述:
与仿形法相比,展成法具有只要刀具与被加工齿轮的模数
和压力角相同,便可用同一把刀具加工出各种齿数齿轮的优点, 从而大大地减少了刀具的品种和规格。此外,展成法加工无须 在专用机床上方能加工。在大批量生产中多采用展成法。
中心距的可分性
第二节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 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
一、齿轮各部分的名称
轮齿两侧齿廓是形状相同、方向相反的渐开线。
♥二、基本参数
1.齿数:用Z表示; 2.模数:用m表示,即 m=p/π d=m×Z 模数 m是齿轮几何尺寸计算的主要参数,当齿数不变时,模数越大 则轮齿的尺寸越大,轮齿所能承受的载荷也越大。已标准化,见表13-2 3.压力角:分度圆上的压力角用α表示,国标规定 α=20º 且有cos α=rb/r 4.齿顶高系数和顶隙系数 ha=ha*m hf=(c*+ha*) m 式中 ha——齿顶高 hf——齿根高 ha* ——齿顶高系数 c* ——顶隙系数 m ——模数(mm) 国标规定,正常齿制: ha * = 1 c * = 0.25 短齿制:ha * = 0.8 c * = 0.3
齿数Z、模数m、压力角α、齿顶高系数ha * 、顶隙系数c *为渐开线 直齿圆柱齿轮的五个基本参数。
压力角
♥
标准齿轮,是指模数m、 压力角α、齿顶高系数ha*、顶隙系数c* 、
均为标准,且分度圆上的齿厚等于齿槽宽(即s=e)的齿轮。
顶隙c=c*m,它是指一对
齿轮啮合时,一个齿轮的齿顶 与另一个齿轮的齿根之间的径 向间隙。
补充:3.变位齿轮的切制
变位齿轮: 当齿条刀中线不与齿轮坯分度圆相切,而是相距(相割或
相离)xm时,如图(a)、(c)所示的位置。刀具的移动速度v=rω时, 此时平行于刀具中线的一条直线(节线)与轮坯的分度圆相切并作纯滚 动,这种改变刀具位置,使中线距离轮坯分度圆为xm时,加工出的齿轮 称为变位齿轮,x称为变位系数。距离xm为齿条中线由切制标准齿轮的 位置沿轮坯径向离开或靠近齿轮坯中心所移动的距离,称为径向变位量 (简称变位量),△=xm
♥三、渐开线齿廓啮合特性
1.瞬时传动比恒定性 i=ω1/ω2=rb2/rb1=r2ˊ/r1ˊ=C 2.中心距的可分性 引入:节点和节圆的概念 3.齿廓间作用力方向不变性
基本概念:
1)啮合线:一对渐开线齿廓啮合传动时,两轮廓啮合点的轨迹。 2)啮合角:啮合线( N1N2 )与两节圆的公切线tt之间的夹角。 3)理论极限啮合点(N1、N2):为内公切线与两基圆的切点。 4)理论啮合线:N1N2 四线合一:啮合线、公法线、两基圆内公切线、正压力作用线四线 合一。
0
s和
h)
0
s m{h z[1 cos(
* a
z
)] / 2}
3.固定弦齿厚和弦齿高 当标准齿条齿廓与齿轮齿廓相切时,两切点A、B间的距
离即为固定弦齿厚,用
表示。固定弦到齿顶圆的垂直距
c
离称为固定弦齿高,用 h 表示。 当 ha*=1,α=20º 时
C
s 1.387m
C
C
h 0.7476m
终止啮合点。
3.作图法确定B1、B2 轮1、轮2的齿顶圆与理论啮合线 N1N2的交点即为B1、B2点。
4.实际啮合线( B1B2 ) 指啮合点实际走过的轨迹。
♥三、标准中心距
1)为避免冲击、振动、噪声等,
理论上齿轮传动应为无侧隙啮合。 要保证无侧隙啮合,就要求分度圆 与节圆重合。 将标准齿轮安装成无齿侧隙时的 中心距称为标准中心距。 a´=a=r1+r2=m(z1+z2)/2(外啮) 2)标准安装 一对标准渐开线齿轮安装时,其节 圆与分度圆重合的安装称为标准安装。 在标准安装情况下
第十二章 齿轮传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 第三节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的啮合传动 第四节 渐开线齿轮轮齿的切削加工和精度 第五节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 第六节 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第七节 直齿圆锥齿轮传动 第八节 齿轮的结构 第九节 蜗杆传动 齿轮传动课堂练习 学习提要
表13-6
铣刀刀号 加工齿数的范围 1
铣刀刀号及加工齿数的范围
2 3 4 5 6 7 8 135以上
12~13 14~16 17~20 21~25 26~34 35~54 55~134
2.展成法 展成法是利用一对齿轮啮合原理切削工齿廓的。常用的插齿、滚齿、 剃齿等都属于展成法。
思考题
思考题
1.仿形法加工齿轮它的运动由几部分组成? 2.展成法加工齿轮常用的刀具有几种?它的运动由几部分组成? 3.用展成法加工齿轮出现根切的原因是什么? 4.用展成法切制齿轮的刀具与一般的齿轮或齿条的区别在哪里?
标准齿条刀齿形图
2)标准齿轮的切制 如图所示,齿条刀中线与齿轮坯分度圆相切并作纯滚动。因为刀具中线 上的齿厚等于齿槽宽,所以被切齿轮齿槽宽等于齿厚,即e=s。此外,由于 分度圆与中线相切,则齿根高等于齿条刀顶线至分度圆的距离(ha*+c*)m。 因为齿轮坯的齿顶圆是预先已按标准齿轮的齿顶圆直径加工好了的,故其齿
与基圆齿距pb的比值称为齿轮传动的 端面的重合度,用εa表示。 ♥ 4.渐开线齿轮连续传动的条件为:
a
BB 1 p
1 2 b
从理论上说,εa=1恰能保证齿轮连续转 动,但因齿轮的加工及安装的误差,实际 εa>1方能连续传动.在一般机械制造中 εa≥1.1~1.4。
1.理论啮合点N1 、 N2 作两齿轮基圆的内公切线的切点即 为理论啮合点。 2.实际啮合点B1、B2 指一对齿廓实际其始啮合点和
♥
3.对齿轮传动的基本要求
1)传动平稳
传动平稳即要求瞬时传动比恒定不变,否则传动时会引起 冲击、振动和噪声。 2)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较长的使用寿命 齿轮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传递较大的动力,并有较长 的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