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扬州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过关卷(定稿)
苏教版三年级下数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第六单元

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内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含义和实际大小;知道平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中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枳的计算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枳,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能利用已有的对面积、面积单位以及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合理选择不同策略,比较、计算或估汁一些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面积。
3.使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面积的意义。
教学难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课时安排7课时第 1 课时教学内容认识面积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学难点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法讲授法情境创设演示法动手实践学法实际观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教师事先在黑板上画两个长方形,一个长4dm,宽3dm;另一个长10dm,宽1dm。
谈话:这是两块菜地,狮子大王要把这两块菜地分给山羊和狐狸,忠厚的山羊让狐狸先挑选,狐狸急急忙忙挑了这一块(后一块长方形),狐狸这次占到便宜了没有呢?(学生发表意见)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1。
(1)看一看,感知面的大小①出示情境图,问:这是什么地方的情境?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②观察黑板的表面和课本的封面,说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
观察课桌的表面和课本的封面,说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
③指出:通过观察发现了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呢的面积。
(2)说一说,表述面的大小。
江苏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课时精品教案 第6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第6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第1课时面积的含义【教学内容】教材第58页例1、第59页例2及第59页“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2.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难点】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谈话引入今天,老师带大家认识数学王国的一位新朋友。
(板书:面积的含义)什么是面积呢?让我们从生活中开始研究。
二、认识面积含义1.教学教材第58页例1。
(1)摸一摸,感知面。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58页例1的情境图)提问:这是什么地方?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我们将利用这些物体认识面积。
活动:摸摸黑板面、课桌面、课本封面、文具盒盖的面,认识面。
(2)比一比,感知面的大小。
指出:通过观察,发现物体的表面是有大小的,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3)说一说,表述面的大小。
谈话:现在谁来说一说黑板面的大小是黑板的什么?课本封面呢?比一比黑板面的面积和课本封面的面积的大小。
2.找一找,生活中的其他物体能比较它们表面的面积大小吗?讲述:通过观察和摸物体的面等活动,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三、数一数、比一比,加深对面积含义的认识教学教材第59页例2。
(PPT课件出示两个长方形)提问:你能想办法比较这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吗?分组讨论,集体交流。
指出:用重叠和测量的方法不能确定它们的大小。
提示:方格纸能给我们提供帮助。
四、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59页“想想做做”第2题。
提问:这是从一幅中国地图上描下来的四个省的图形,哪个省的面积最大,哪个省的面积最小?指名回答,并说说比较的方法。
2.完成教材第59页“想想做做”第5题。
(PPT课件出示题中的平面图)提问:这是美丽的校园平面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你能比较平面图中各个区域面积的大小吗?先让学生互相交流,再指名汇报,全班订正。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六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 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概念,并掌握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图形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长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2. 正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乘以边长。
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自主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 操作教学法: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 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提出问题:如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 巩固练习:通过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与同学的交流合作。
2. 结果评价:通过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 教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或图片,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建议1. 注重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 注重操作教学: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否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教学方法: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020-2021学年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6章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单元测试有答案

三年级下册《第6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下面物体中,面积最接近1平方米的是()A.教室前面B.试卷表面C.方桌2.我的大拇指指甲盖的面积约是()A.1cm2B.1dm2C.1m23.()个图形的阴影部分面积大.A.图形A大B.图形B大C.一样大4.课桌桌面的面积是49()A.厘米2B.分米2C.米25.如果1平方米能站16人,那么1公顷大约能站()人。
A.160B.1600C.16000D.1600006.如图所示图形中,1小格表示1cm2.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三幅图的面积相等B.三幅图的周长不相等C.不能比较面积,也不能比较周长7.课桌面的面积约是50()A.dm2B.cm2C.m2D.cm 8.15.□6平方米>1587平方分米,□里可以填()A.7B.8C.99.一块长方形的菜地的面积是15公顷。
它的宽是100米,长是()米。
A.15B.1500C.150D.1500010.兰兰家一面外墙墙皮脱落,中间有一个长米2米,宽1米的长方形窗户.现要重新粉刷这面墙,每平方米需要用500克涂料.一共需要()千克涂料.A.22.5B.16.2C.15.2二.填空题(共8小题)11.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有、、.12.手掌的面积大约是.13.请估计下列图形的面积.(每个小方格的面积表示1cm2)面积约为cm2;面积约为cm2.1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15.用“〇”“△”“□”作单位来测量面积,选择作面积单位最合适.16.8平方分米=平方厘米2400平方分米=平方米17.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记载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是“半广以乘正从”(如图)。
如果三角形的底10厘米,高12厘米,那么转化成的长方形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18.边长为10米的正方形操场面积是,个这么大的操场的面积就是1公顷.三.判断题(共5小题)19.测量学校操场的面积用平方分米作单位最合适.()20.周长大的图形,面积就一定大.()21.1平方米等于1000平方分米.()22.1m2比1m大的多.()23.两个正方形的边长的比是1:3,它们的面积的比是1:3.()四.计算题(共1小题)24.求出如图各图形的面积.五.操作题(共2小题)25.测量一下你的练习本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厘米,然后求出练习本封面的面积,再用练习本的面积估计你课桌的面积.26.量出计算下列图形面积所需要的数据,再算出图形的面积.(整厘米计算)六.应用题(共4小题)27.李大爷有一块长8米,宽6米的长方形菜地,共收白菜768千克,平均每平方米收白菜多少千克?28.用长36米的竹篱笆围成一个长方形菜园,围成菜园的最大面积是多少?29.一块正方形的菜地,边长是200米,今年共收玉米36吨,平均每公顷收玉米多少吨?30.一面文化墙长12米,宽8米.用面积是8平方分米的彩色瓷砖在文化墙上贴出图案,一共要用多少块彩色瓷砖?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解:由分析可知:方桌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米;故选:C。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课件

用4把1米长的直尺在地上围出1平方米的正方形。
这个正方形里大约可以站多少个同学? 1平方米内大约可以站12个同学
随堂练习
1. 先在下面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中摆满 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再说说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
【教材63页 想想做做 第1题】
12平方厘米
9平方厘米
2. 下面哪个图形表示1厘米,哪个图形表示1平方厘米? 先填一填,再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教材63页 想想做做 第2题】
6平方厘米
不管形状怎么变,6个1平方厘米面积就是6平方厘米。
长度单位
面积单位
厘米 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平方厘米(cm2)
分米 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平方分米(dm2)
米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平方米(m2)
【单击画线文字跳转页面】
合作探究:
1.每人剪一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片。 2.比划出1平方分米的大小,一人比划,另一人 用正方形纸片验证。 3.找一找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接近1平方分米。 4.探究结束后在全班进行汇报。
获取新知
你是怎么比较的黑板面
黑板黑面板的面大只的小有是面封黑积闭板图比面形课才的本有面面封积积面的课面课本积本封大封面面。的的大面小积是
动手感知
摸摸课桌面和椅子面,比比哪一个面积比较大,哪一个 面积比较小。
课桌面的面积比椅子面的面积大。
你能指出一些物体的面,并比较它 们的面积吗?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吧。
厘米
平方厘米
厘米、分米、米是长度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是面积单位, 表示长度单位的图形是一条线段,表示面积单位的图形是一个正方形。
3. 在 ( )里填合适的单位。【教材63页 想想做做 第3题】 (1) 一个信封的面积大约是 200( 平方厘米 )。 (2) 一张方桌面的面积大约是 64( 平方分米 )。 (3) 一个操场的面积大约是 3600( 平方米 )。 (4) 一张扑克牌的面积是 40( 平方厘米 )。 (5) 我国发射的“天宫”一号实验舱内, 设计了面积 7( 平方米 )的专用睡眠区。
新版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案

第一课时认识面积教学内容:教材第58-60页例1、例2和“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等活动理解面的大小,认识面积的含义;能比较一些物体表面或平面图的面积大小,并说明理由。
2.使学生经历物体表面和图形大小的比较活动,感受面的大小的意义,形成面积的概念,积累学习几何图形的经验,培养观察、比较和抽象等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由具体实际的物体中数学知识,建立数学与生活联系观念,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验、感悟和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教师事先在黑板上画两个长方形,一个长4dm,宽3dm;另一个长10dm,宽1dm。
谈话:这是两块菜地,狮子大王要把这两块菜地分给山羊和狐狸,忠厚的山羊让狐狸先挑选,狐狸急急忙忙挑了这一块(后一块长方形),狐狸这次占到便宜了没有呢?(学生发表意见)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1。
(1)看一看,感知面的大小①出示情境图,问:这是什么地方的情境?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②观察黑板的表面和课本的封面,说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
观察课桌的表面和课本的封面,说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
③指出:通过观察发现了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呢的面积。
(2)说一说,表述面的大小。
①谈话:现在谁来说一说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的什么?课本的封面呢?②你们会比一比黑板面的面积和课本封面的面积的大小吗?(在小组里先说一说再集体交流)(3)摸一摸,比较面的大小。
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桌面和椅子面,比一比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大,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摸一摸练习本的封面,学具盒盖的面和三角尺的面,摸了以后你认为哪个面的面积最大,哪个面的面积最小。
(4)找一找,生活中的其他物体你能比较它们表面的面积大小吗?讲述:通过观察和摸物体的面等活动,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电子备课第六单元小结:在数学上,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三、比较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1.师: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吗?比比看,这两个图形中,哪个图形大一些?活动一:涂一涂,比一比1. 把课本58页的正方形涂上红色,长方形涂上蓝色。
2.说一说:正方形的面积是指哪个部分的大小?长方形的面积是指哪个部分的大小?3. 比一比: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哪个大一些?2.出示两个长方形,大小相近,你能看出谁的面积最大吗?、(学生可能会想到:用尺量、重叠还可以用同一张纸去量)活动二:猜一猜,数一数1. 猜一猜:课本59页上面的两个长方形,哪个大一些?2. 数一数:课本59页方格图中的两个长方形,面积各是多少格?3. 画一画:在方格纸上画几个长方形,比一比它们的大小。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自己摸摸封面,并指明说哪个面积最大,哪个面积最小。
2. “想想做做”第2题师:你知道中国领土面积有多大吗?(960万平方千米)你能看出哪个省的面积比较大,哪个省的面积比较小吗?3.“想想做做”第3题。
每人画一个平面图形,并与同桌比比两个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4.“想想做做”第4题。
这里还有四个图形,你觉得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呢?数一数,比一比,并在图形下写出方格的个数。
问:每个图形各有多少个方格?最后一个图形你是怎么数的?5.“想想做做”第5题。
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美丽的校园平面图。
你能比比这些区域面积的大小吗?指出:对其中有些面积相近的图形,我们就说出面积大小差不多。
五、总结评价,提高认识。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21。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_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_苏教版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6.3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单元第六单元学科数学年级三年级学习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兴趣,在通过自主探究得出结论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能力目标学会根据自己的认知推导新知并学会总结归纳的学习能力。
知识目标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意义,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让学生体会相关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并学会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
难点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相关实际问题。
学法自学、合作探究、大胆猜想、归纳总结教法自学引导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同学们听故事,思考这是为什么,为今天的所学留下疑惑,便于进入今天的学习。
通过这种故事的形式引入学习,更能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潜能。
讲授新课小组合作:孩子们动手操作,并填写表格。
再学习新知培养自学能力,通过自学进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根据观察表格解决两个实际问题再进一步思考。
行探究。
合作交流:培养孩子合作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展示点拨:培养孩子展示能力,检查自学效果,并且给追问留下空间,为知识探究准自学探究:①②③通过自学解决自己会的,再合作交流:完成到本上,并且四人备。
问题展示,展示新知。
培养自学、探究、合作、展示能力。
小组合作,互相说说自己想法。
展示点拨:小组学生展示问题:①②展示点拨有多种,激发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培养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③其余孩子认真倾听并做补充。
解决追问: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比较的方法,再动手操作,最后在小组里交流。
提出追问并一步步解决追问,帮助孩子们更清晰明了的解决知识,理解新知。
通过再次自学解决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引出,并且自学总结:根据自学,推导面积公式孩子们解决追问,并通过引导帮助孩子们自己推导面积公式,为所学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