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测试习题:陈涉世家 唐雎唐雎不辱使命测试题

合集下载

唐雎不辱使命试题(含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试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0.《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1.下列各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寡人”是古代帝王的敬称。

B.《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的,共三十二篇,分十二策。

C.“岂直五百里哉?”的“哉”是现代汉语“吗”的意思。

D.文中唐雎列举了四个平民中的有志之士的发怒。

2.下列各句中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是()A.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B.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C.皆布衣之士也。

D.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3. 下列句子中画线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所欲有甚于生者此所谓战胜于朝廷B.吾欲之南海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安陵君其许寡人吾视其辙乱D.以其境过清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4.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1)、受地于先王: ( 2)、仓鹰击于殿上:(3)、因使唐雎使于秦: ( 4)、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5)、以头抢地尔: ( 6)、故不错意也:(7)、轻寡人与: ( 8)、虽千里不敢易:(9)、请广于君: (10)、安陵君因使唐睢使于秦()()(11)、岂直五百里哉!()() (12)、长跪而谢之曰()5.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1)解释句中画线的字词。

①以大易小_____________ ②故不错意也_____________③请广于君_____________ ④而君逆寡人者_____________(2)辨析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思。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语句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B.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C.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D.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2.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和字形都无误的一项是()A.唐雎(jū)缟素(gǎo)嗟乎(jiē)以头抢地(qiǎng)B.寡人(guǎ)宫殿(diàn)袭击(xí)长虹贯日(guàn)C.韩傀(guī)休浸(jìn)彗星(huì)挺剑高起(tǐng)D.晓谕(yù)忤逆(wǔ)怫然(fú)免冠徒跣(xǐ)3.下面对课文《唐雎不辱使命》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课文主要写了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的过程,以及斗争的结局。

B.课文第一自然段写安陵君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最高潮部分。

C.课文主要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话”来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D.在这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而唐雎表现得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4.下列句子分别揭示了秦王的什么态度?将备选答案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横线上。

A.前倨后恭 B.以势压人 C.恐吓威胁 D.不可一世 E.虚伪狡诈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②安陵君其许寡人!③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④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⑤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5.《唐雎不辱使命》一文在勾勒人物时主要运用了对话的方法,寥寥十来句,就将一个坚持正义、勇敢无畏的英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摆在读者面前,让人不禁肃然起敬。

请就某一个或某几个人物的语言作一个片段描写。

注意语言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及个性特点。

200字左右。

6.随着物拍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现在越为越追求精神文明建设。

家庭是传承人类文明的载体,良好的家风不仅是建设文明家庭的核心,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B )A.怫然(fú)休祲(jìn)熠(yù)B.鄢陵(yān)韩傀(guī)色挠(ráo)C.唐雎(jū) 徒跣(xián) 缟素(gǎo) D.抢地(qiǎng) 抢夺(qiāng) 辱没(mò)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安陵君其许寡人(其:一定)B.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使:派)C.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以:因为) D.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知道)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B )A.发闾左逋戍渔阳B.度已失期C.仓鹰击于殿上D.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7.下列语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B.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D.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8.对下列文言语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即使这样(优惠),这地是继承先王的,(我)愿意一辈子守护着它,不敢交换!B.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虽然是千里也不敢交换,何况只是五百里呢?C.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普通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D.怀怒未发,休浸降于天。

心里的怒气还没发作,祸福的征兆就从天上降下来了。

9.下面是对秦王的三句话的不同理解,从中分别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1)“不错意”( A )A.因为安陵地方太小,不值得用武力吞并。

B.不是不能用武力夺取,只是暂时不打算使用武力。

(2)“轻寡人”( A )A.希望你们看清形势,不要误认为我们不能用武力夺取。

B.希望你们尊重我的建议,不要采取顽固的态度。

(3)“先生坐!何至于此!”( A )A.请您坐下来谈判!何必用动武的方式来解决这么一个小问题呢!B.请您坐下来!你们不愿“易地”就算了吧,何必动武呢!二、阅读《唐雎不辱使命》完成下列练习。

九年级语文陈涉世家 唐雎唐雎不辱使命测试题

九年级语文陈涉世家 唐雎唐雎不辱使命测试题

《陈涉世家》及《唐雎不辱使命》测试(100分)姓名:学号:班级:一、基础字词1、为加点字注音(7分)鸿鹄.以数.谏故笞.广宁.有种乎忿恚.尉社稷.所罾.鱼腹中怫.然怒免冠徒跣.以头抢.地休祲.降于天天下缟.素韩傀.秦王色挠.2、翻译句子(10分)(1)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3)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4)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5)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二、文段阅读文段一、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19-23小题。

(共11分)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申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3、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2分)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根本原因是4、选段划线处细致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2分)5、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他具有哪些的才能?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

《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词五首》复习练习卷

《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词五首》复习练习卷

《陈涉世家》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1)吴广者,阳夏.人也()(2)陈胜、吴广皆次当行.()(3)扶苏以数.谏故()(4)乃丹书帛.日“陈胜王”()(5)发闾.左適戍.渔阳()()(6)尉果笞.广()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辍.耕之垄上()(2)怅恨..久之()(3)会.天大雨()(4)今亡.亦死()(5)等死..,死国可乎()(6)楚人怜.之()(7)比.至陈()(8)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9)皆刑.其长吏()(10)为天下唱.()(11)愤恚.尉()(12)陈胜、吴广喜,念.鬼()三、翻译下列句子。

(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籍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王侯将相宁有种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置人所罾鱼腹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陈涉世家》选自被鲁迅先生赞为:“,”的《史记》2、陈胜年轻时即有非凡的抱负,你从文段哪句话中可以看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陈胜以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陈胜吴广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办法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导火线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如果没有导火线,陈胜吴广会起义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语文九年级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语文九年级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九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练习题(一)《唐雎不辱使命》1、当秦王想要以换地设置骗局时,安陵君就用“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等话加以回绝。

2、《唐雎不辱使命》中,秦王所说的天子之怒的表现是: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3、《唐雎不辱使命》中,唐雎勇敢机智地用“士之怒”来跟秦王的“天子之怒”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若士必怒,伏尸二人,天下缟素”。

4、文中有两处秦王神态的描写,其一处是“秦王怫然怒”,第二处是“秦王色挠”。

这充分说明唐雎斗争的结果。

(二)《陈涉世家》1、《《陈涉世家》中表现陈涉青年时代的远大抱负的句子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陈涉世家》中表现了陈涉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的句子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3、《陈涉世家》中表现陈涉想改变现状,改变贫困命运的句子是:苟富贵,无相忘。

4、重点句子:天下苦秦久矣。

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三)《出师表》1、《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雎。

2、《出师表》中诸葛亮分析形势,指出不利的客观因素的句子是: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指出有利的主观条件的句子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3、《出师表》表现诸葛亮无意于功名利禄(或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4、《出师表》中诸葛亮在先帝知遇之恩时,写下的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5、《出师表》中总结两汉历史经验教训的一句话是: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6、《出师表》中指出出师北伐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7、《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原因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四)《隆中对》1、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 10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 10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

10、唐雎不辱使命班级:姓名:一、基础知识1、《唐雎不辱使命》选自《》,这本书是(朝代)(人名)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篇,是一部(体例)史书。

2、唐雎面对秦王以相威胁时,他以作答,列举、、的壮举,从气势上压倒秦王,充分展示了他、的形象。

文段中的秦王则是一个、、的君王形象。

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B.天下缟素.吴广素.爱人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受.任于败军之际 D.怀怒未发.野芳发.而幽香4、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②太守谓.谁 B.①秦王不悦.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C、①安陵君其许.寡人②潭中鱼可百许.头D、①愿终守之.②愿借子杀之.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安陵君其.许寡人/ 其.岸势犬牙差互B.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C.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D.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二、对比阅读【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乙】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唐雎不辱使命测试题

唐雎不辱使命测试题

唐雎不辱使命测试题
一、选择题
1. 唐雎不辱使命的故事发生在哪部古代文学作品中?
A. 《左传》
B. 《史记》
C. 《战国策》
D. 《资治通鉴》
2. 唐雎是战国时期哪个国家的使者?
A. 秦国
B. 赵国
C. 魏国
D. 齐国
3. 唐雎在秦国的使命是什么?
A. 求和
B. 求援
C. 求战
D. 求亲
4. 唐雎在秦国的辩论中,使用了哪个比喻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A.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B.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C.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D. 画蛇添足
5. 唐雎在秦国的辩论中,最终达到了什么目的?
A. 被秦国所杀
B. 被秦国所囚
C. 成功说服秦国
D. 被秦国驱逐
二、填空题
6. 唐雎在秦国辩论时,用“________”来比喻自己的使命。

7. 唐雎在辩论中提到,如果秦国不听从他的建议,将会“________”。

8. 唐雎不辱使命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在________的情况下,也要保
持________。

三、简答题
9. 简述唐雎在秦国辩论中的主要论点。

10. 唐雎不辱使命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
四、论述题
11. 论述唐雎不辱使命的故事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五、分析题
12. 分析唐雎在秦国辩论中所展现的外交智慧和个人品质。

六、应用题
13. 如果你是唐雎,面对秦国的威胁,你会如何准备和应对?请结合
唐雎的故事,给出你的策略和行动计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涉世家》及《唐雎不辱使命》测试(100分)
姓名:学号:班级:
一、基础字词
1、为加点字注音(7分)
鸿鹄以数谏故笞广宁有种乎忿恚尉社稷
所罾鱼腹中怫然怒免冠徒跣以头抢地休祲降于天
天下缟素韩傀秦王色挠
2、翻译句子(10分)
(1)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3)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
(4)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5)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二、文段阅读
文段一、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19-23小题。

(共11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申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3、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2分)
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根本原因是
4、选段划线处细致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2分)
5、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他具有哪些的才能?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

(4分)
文段二、(1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1题。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行收兵。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1、选出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

()(3分)
A.广故数言欲亡扶苏以数谏故
B.比至陈其两膝相比者
C.并杀两尉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D.骑千余,卒数万人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4分)
(1)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2)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3、陈胜在起义时提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一口号激励了千千万万的贫寒之士奋发图强,立志进取。

古代有个童谣写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
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明显受到了这句口号的影响。

说一说在今天,你是如何看待这一口号的?(3分)
文段三(11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从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扶苏以数谏故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B、陈胜、吴广乃谋曰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项燕为楚将贤能为之用
D、楚人怜之二世杀之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发闾左谪戍渔阳闾左:(2)度已失期度:
(3)会天大雨会:(4)宜多应者宜:
3、陈胜、吴广的起义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根据本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4分)
偶然性:
必然性:
文段四:(28分)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