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美学品味

茶的美学品味

茶是一种比酒更为普及的饮料,它对人体具有生津、解渴、清心、降火、提神等作用。因而茶也许不像酒那样具有明显的激情作用,但却有更高雅的文化品味和美学品味。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的饮茶行为早已不单纯是为了解渴,而融进了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内涵。

1.茶道、茶礼、茶俗的审美内涵茶道、茶礼、茶俗,是茶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茶文化,同时又融入了丰富的审美因素。(1)茶道即饮茶之道。中国的茶道突出地体现着儒家“中和之美”的审美追求,处处贯穿着和谐精神,讲究通过饮茶协调人际关系,陶冶平和的心境。“四海咸来不速客,一堂相聚知音人”,“为爱清香频入座,欣同知己细谈心”。其次,中国的茶道也体现着佛教禅宗的审美意境,讲究清心宁神,乐而有节,领悟人生,余味无穷。再次,中国的茶道还包含了道家自然无精神自由的审美境界,在品茗中忘却尘世的重压,进入自在逍遥,自得其乐的自由天地。

(2)茶礼即饮茶的礼节、礼仪。我国素有以茶待客的礼仪,宾客临门,总要先献上一杯茶,让热气腾腾的茶汤满屋飘香,让客人倍感温暖。这种以茶待客、敬客的礼俗,已成为中国人传统的礼仪美。这种礼仪美还延伸到婚丧礼俗中,从而形成了各地的茶礼婚俗、丧俗。如云南白族的婚礼,新郎新娘须为客人敬“三道茶”,“一苦、二甜、三回味”,包含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浓郁的人情美。

(3)茶俗即各地各民族的饮茶风俗。我国各民族的饮茶风俗,都有独具特色的美学追求,如我们汉民族崇尚清饮,追求自然质朴,清新高洁的审美境界,因而多用沸水冲泡一杯清茶,细品其真香真味。各少数民族也有各自的饮茶习俗,如藏族的酥油茶、维族的药茶和香茶、回族的罐罐茶、土家族的擂茶、布朗族的酸茶、蒙古族的奶茶、傣族和拉祜族的竹筒香茶、苗族和侗族的油茶等,都积淀着历史形成的美学趣味。

2.茶艺的美学品味品茶是一种高雅的艺术享受,一杯茶在手,不仅可闻其香品其味,而且还可陶醉在饮茶环境、茶具的诗情画意和亲朋好友的浓浓情意中,从而使身心舒坦和精神愉悦。茶艺的美学品味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品茗的环境美品茶极讲究环境美,追求高雅、清静而又热气腾腾的艺术氛围。公共饮茶场所,从乡间简洁朴素的茶店到城里高档优雅的茶楼,都有各自的审美情调。在一些风景胜地,则多借助湖光山色的优势创造出幽雅宜人的饮茶环境。就是一般家庭饮茶,也常在有限的空间里寻找最佳位置,配以茶几、沙发式台椅,加上盆景、字画等装点,布置出高雅宜人的饮茶环境。除此而外,古往今来人们还多借助音乐等艺术形式来美化饮茶环境,人们一边品茶,一边欣赏艺术,更丰富了审美情趣。

(2)的历史发展中,不仅日益精美多样,而且积淀起丰富的美学韵味和独特的审美追求。如茶壶的造型,不仅千姿百态,而且多以松、竹、梅等岁寒不凋的植物形态,寄托清雅高洁的情致,以佛手、桃子等形态象征吉祥祝福等。茶壶茶碗的图案花纹多描绘山水花鸟,创造出清新宜人的悠远意境和返朴归真的自然意趣。人们品茗之时,既可享受茶的香味,

又可欣赏高雅的茶具艺术,为品茗增添情趣。当然茶具的美是陪衬茶美的,芳香美味的茶汤、配上质优雅致的茶具,不仅能衬托出茶汤的色泽,而且能保持浓郁的茶香。(3)用茶的方法艺术用茶的方法艺术有两个关键环节,一是冲泡艺术,二是品茗艺术。茶的冲泡艺术讲究水质和水温等等。好茶用好水,美上加美,如西湖龙井用虎跑泉的水冲泡,味道特别鲜美。水温更直接关系到茶的香味,掌握适宜的水温是冲泡艺术的关键。水温的高低应视不同的茶质而定,如一般细嫩绿茶,水温可偏低至95~100℃。但都必须是初沸之水。

品茗即茶的品尝过程,品茗不同于饮,更不等于喝,而是一种高雅的艺术享受。品茗的过程主要包括观、闻、尝三个环节。首先,在泡饮之前,应先欣赏干茶的形、色、香,即观其形、察其色,干嗅其香,充分领略茶叶天然的风姿神韵,然后再进入冲泡阶段。冲泡细嫩名茶,可勿盖杯盖,借此细细观赏茶叶在水中舒展游动的姿态美和茶汤色泽变幻的过程。当茶香缕缕上升,云蒸霞蔚之时,趁热嗅闻茶汤香气。待茶汤稍凉适口,再小口品啜茶汤的滋味美。冲泡茶质较粗的茶,一般须盖上杯盖,3~5min(分钟)后再启盖嗅香、品味。在品茗过程中,人们所获得的审美享受是十分美妙而丰富的,茶形茶色赏心悦目,茶香茶味沁人心脾,令人神清气爽不用说,而且还能得到一分清雅的情趣,感受到温馨浓酽的人情美,陶冶清净平和的心境,使精神境界得以升华。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