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附表1 屏山县金江初级中学校

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课时编号NO:

授课时间:第周星期 2013年月日

高一物理必修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3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导学案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3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领会其矢量性,体会其在初中基础上的深化,知道速度的方向即物体运动的方向。2.能在具体问题的描述中正确使用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并能进行相应的计算。 3.知道瞬时速度是表示某一时刻的速度,了解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 4.知道速度与速率的区别与联系,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速度和速率。 5.体会平均速度概念的等效思想方法。在讨论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联系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极限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比值法定义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的理解 【教学难点】 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自主学习】 一、坐标及坐标变化量 1.一辆汽车在沿平直的公路运动,设想我们以公路为x轴建立直线坐标系,时刻t1汽车处于x1点,坐标=10m,一段时间后,时刻t2到达x2点,坐标是 是x x2=30m,如图所示。x2-x1就是这辆车位置坐标的变 化量,可以用符号“Δx”表示。 Δx=x2-x1=30m-10m=20m 2.我们在本章只讨论物体沿直线运动,并以这条直线为x坐标轴,这样,物体的位移l就可以通过坐标的变化量来表示,即 l=Δx=x2-x1,Δx大小表示位移的大小,Δx的正负表示位移的方向。同样,可以用Δt表示时间的变化量Δt=t2-t1 二、速度 1.定义:物理学中用的比值称为物体的速度,通常用字母表示,如果在时间 Δt内物体的位移是Δx,它的速度就可以表示为:。 2.速度是表示物理量,也就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也表示单位时间物体发生 的。速度越大,表示物体运动越快,其位置变化也越快,其单位时间物体发生的位移越大。3.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符号是,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厘米每秒(cm/s),1km/h= m/s,1km/h 1m/s(填大于、等于或少于)。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速度的方向就是。 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阅读课本16页“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并思考: (1)百米运动员,10s时间里跑完100m,那么他1s平均跑多少呢? 回答: (2)百米运动员是否是在每秒内都跑10m呢? 回答: (3)你能根据上面你学习的知识得出平均速度的定义吗?

第3节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第3节《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3.粗略研究变速直线运动,能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具有用“运动有快慢”的观点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2.通过利用速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物理知识的价值,增强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教学内容由“速度”和“匀速直线运动”两部分内容组成,重点介绍了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速度的定义首次提出了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速度公式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个物理公式,速度单位也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个组合单位,要注意领会速度单位间换算的技巧,利用速度公式解题是学生第一次应用物理公式解题,应注意规范化的解题习惯。 讨论物体的运动时,运动的快慢是人们主要关心的问题。速度的计算在小学的数学课中已有接触,学生并不陌生,但在小学的数学中学生习惯于用长度表示速度,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体验分析在运动路程相同的时候,通过比较运动时间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相同的时候,通过比较运动的路程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时候,通过比较单位时间内的路程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理解速度的概念及速度的单位。通过利用公式的简单计算掌握速度单位的换算;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及平均速度的概念。 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难点:速度单位的换算、速度的有关计算。 三、教学策略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体验分析在运动路程相同的时候,通过比较运动时间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相同的时候,比较运动的路程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时候比较单位时间内的路程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理解速度的概念及速度的单位。通过利用公式的简单计算掌握速度单位的换算;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第三节 运动的快慢教案

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有能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教学难点 速度概念的建立;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频闪摄影”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参与-活动 ●教学用具 微机、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3min)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虽然知道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但我们平时所说的物体运动和静止却都是相对某一物体而言的,即相对于参照物而言。 [问题]同是物体的运动,它们的快慢一样吗?你认为哪些物体快,哪些物体慢呢? [讨论] [总结]今天我们就研究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板书课题)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一)生活中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8min) 〖师〗平时我们是如何对物体运动的快慢进行比较、判断的? [讨论]比较相同时间内谁走的远,和比较在相同长度内谁用的时间短。 [播放视频1]视频中的画面是怎样比较快慢的? [播放视频2]比较运动快慢有几种方法? [总结]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路程长则比较快,路程短则比较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所用时间短则比较快,所用时间长则运动慢。 (二)物理上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6min) [问题]如果物体运动时所用的时间和通过的长度都不相等,又该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讨论]如果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确不容易比较,但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让它们的路程或时间相等呢? [总结] (1)让它们的时间相等: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谁大,谁运动得就快,谁小,谁运动得就慢。 (2)让它们的路程相等:比较单位路程内通过的时间,谁大,谁运动得就慢,谁小,谁运动得就快。 (三)速度(10min) [结论]物理上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讨论]为什么不用单位路程的时间来表示速度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同步练习(含答案)

运动的快慢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客车速度是80km/h,这句话的意义是() A.客车每小时运动的速度是80km B.客车每小时通过的路程是80km/h C.客车每小时通过的路程是80km D.客车通过的路程是80km 2.关于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v与通过的路程s成正比 B.物体运动的速度v与通过的时间t成反比 C.物体运动的速度v和路程s成正比,与时间t成反比 D.物体运动的速度v不变,与s、t的大小无关 3.我国复兴号动车组列车,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动车组列车。复兴号动车组列车行驶的速度比一般动车组列车行驶的速度(约为200km/h)快得多,复兴号动车组列车标准时速为350km/h,则复兴号列车行驶的速度接近于() A.50 m/s B.100m/s C.300m/s D.600m/s 4.某同学步行的速度约为1.2米/秒,他从家步行到校门口所需的时间约10分钟,他家到校门口的路程约为()

A.12米 B.72米 C.720米 D.1200米 5.小球从左向右运动,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到的照片如图,其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B.C.D. 6.A、B两个物体同时同地自西向东做直线运动,甲、乙两个图象分别描述了A、B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图象得出的下列信息中错误的是() A.A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 B.B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 C.以B为参照物A向东运动 D.B物体运动1.5s通过的距离是3m 7.甲、乙两车从相距20米的A、B两点同时相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车的s-t图象分别如图(a)、(b)所示,速度分别为v甲、v乙.经过时间t后,两车相距10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v甲=v乙,t可能为10秒 B.v甲>v乙,t可能为30秒

教案:运动的快慢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3节 运动的快慢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粗略探究感受直线运动,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2.通过粗略探究感受直线运动,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一定的科学探究意识,形成通过科学实验建立科学概念的意识。同时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教学重点】 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规范化的物理计算 【教学难点】 探究匀速直线运动特点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用具】 接力棒计算机、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展示2张图片,回顾上节课运动快慢的知识,让学生明确物体的运动是有快慢之分。 接着,继续展示2张田径运动的照片,提问:我们应该如何判断运动的快慢? 老师组织活动参与“接力棒”比赛,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播放PPT,让学生回答:下列运动员,哪个跑得更快?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当路程与时间都不一样时,怎么比较运动的快慢? (二)新课教学 1.速度 定义: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讲解: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个数值越大,表示物体运动越快。 公式:v=s/t 单位:m/s 、km/h 给出例题:人骑车的速度约为5m/s,武汉昨夜风速约为5km/h,计算哪一个比较快? 通过这个例题,让学生掌握m/s与km/h的换算关系:1m/s=3.6km/h。 列出一些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给出一道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单位换算的掌握。 2.匀速直线运动 展示游乐场的图片,讲解按照运动路线,可以将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 针对直线运动中的小车,对其运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得出:在直线运动中,按照速度的变化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定义: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特点:沿直线运动、速度不变 讲解: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展示行驶列车图片,让学生了解平稳运行的列车近似认为是匀速直线运动。 3.变速直线运动

第三节 运动的快慢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知道速度的单位,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了解平均速度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能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速度的物理意义;用速度公式v=s/t及其变形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速度概念的建立及平均速度的含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设疑】运动的物体,有的运动的快,有的运动 的慢,在物理学中,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呢? 【板书】§1-2运动的快慢

刘翔和其他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谁跑的快?你们小组是根据什么方法来比较的呢?

一、案例的亮点 1、利用视频素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从比较物体运动快慢入手,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实例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人们是如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在这个基础上,再通过讨论引出物理学中速度的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就会比较容易理解。 3.教学过程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及时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测量速度的仪表:速度表以及“一些物体的速度”,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真实感受到物理就在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学习是有用的。 二、存在问题及改进 1.整个教学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的内容还是少 2.对平均速度的处理有些仓促 平均速度的计算本身就是一种近似、平均的思想,所以应通过让学生练习,体会这种思想,但由于时间有限导致对本部分知识的处理显得仓促,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 附件1 教学内容流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三节运动的快慢练习题(含答案)(新版).docx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 鼎尚图文制作整理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一、填空题 1.速度是反映物体______ 的物理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_________,公式为______,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______,交通运输中常用______作单位. 2.平均速度是反映做______ 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只能对运动做______描述,从______运动的平均速度的观点出发,看龟兔赛跑的典故,其结果表示______的平均速度大于______的平均速度. 3.如图11—1所示:是甲、乙两个物体运动的频闪照片,由图可知,甲物体做的是______ . 运动,乙物体做的是______运动 4.___________叫匀速直线运动. 5.单位换算: 1 m/s=____km/h 10 m/s=____km/h 72 km/h=____m/s 54 m/s=____km/h 6.一辆火车的运动速度是72 km/h;燕子飞行速度可达48 m/s.燕子比火车运动的______. 7.甲、乙两辆汽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6∶5,它们运动的时间之比是4∶3;两车运动速度之比是______. 8.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20 s 内通过的路程是160 m,它的速度是______m/s,它25 s内通过的路程是______m,它在第30 s内的速度是______m/s. 9.一列火车从甲地到乙地历经5个中间站用了1.5 h,已知火车的平均速度是60 km/h,甲、乙两地的距离是______km. 10.汽车以25 m/s的速度行驶了2 h,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______km; 如果以这个速度行驶,要通过135 km路程需要______h. 二、单选题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平直的铁轨上行驶的火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平直的铁轨上从车站开出的火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教案(新审定教材)

6.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 【教材简析】 第5课和第6课,都是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第5课是在运动相同距离的条件下比较运动的时间,本课是在运动相同时间的条件下比较运动的距离。 本课探索板块的设计思路与第5课相同,即: 聚焦板块,复习回顾“在相同距离内,可以测量不同物体的运动时间来比较它们的快慢”,再通过图片,聚焦问题:不同物体在相同运动时间内,该怎样比较它们的快慢? 探索板块,通过探索相同运动时间里不同交通工具通过的具体距离,比较快慢。再通过探索不同地点,同时出发、同时停止,比较运动的快慢(即运动时间相同,距离不同)。最后,探索不同地点,不同时出发,比较运动的快慢(同样是运动时间相同,距离不同)。三个探索活动都指向“运动相同时间,通过的距离长,运动得快”,但具体操作方法和工具使用的维度是层层深入的:激活经验——同一起点、同时出发、同时停止、软尺测距离——不同起点、不同时出发、秒表计时、软尺测距离。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可以认识到运动相同的时间,可以用比较运动距离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距离长,运动快;距离短,运动慢。 拓展板块,通过玩“追及跑”游戏,应用本课的研究结果。“比较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旨在让学生知道利用物体运动的时间和距离,能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即速度的大小,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一些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 【学情分析】 人们通常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三年级的学生虽然没有学习过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但基于体育活动的参与和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面对限定相同距离或者相同时间条件下的具体情境时,绝大多数学生能准确判断谁快谁慢。本单元第5课和第6课,都是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第5课是在运动相同距离的条件下比较运动的时间,本课是在运动相同时间的条件下比较运动的距离。学生在第5课中还学习了如何使用秒表、如何分工合作等,对于本课重点活动的开展有一定帮助。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试题第三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 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知道速度是矢量。 理解平均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物理概念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比值法定义物理量,以及粗略和精确描述物理现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养成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 【巩固教材—稳扎稳打】 1.下面几个速度中属于平均速度的是() A.子弹出枪口的速度是800m/s,以790m/s的速度击中目标 B.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是40km/h C.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是72km/h D.小球第三秒内的速度是5m/s 2.关于平均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平均速度是各个瞬时速度的平均值 B.平均速度是最大速度和最小速度的平均值 C.平均速度是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值 D.某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是这段位移跟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3.关于瞬时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的速度 B.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的速度 C.在变速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中,某点切线的斜率就是通过该点的瞬时速度的大小D.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 4.一个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测得他在50m处的即时速度是6m/s,16s末到终点时的即时速 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 A.6m/s B.6.25m/s C.6.75m/s D.7.5m/s

【重难突破—重拳出击】 1.下列关于速度和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速率是速度的大小 ②平均速率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③对运动物体,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不可能为零 ④对运动物体,某段时间的平均速率不可能为零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6.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过程中,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0km/h ,后一半时间的 平均速度是60km/h .则在全程内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A .35km/h B .40km/h C .45km/h D .50km/h 7.物体通过两个连续相等位移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 1=10m/s,v 2=15m/s ,则物体在整个运动过 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 .13.75m/s B .12.5m/s C .12m/s D .11.75m/s 4.一辆汽车以速度v 1匀速行驶全程的2/3的路程,接着以v 2=20km/h 走完剩下的路程,若 它全路程的平均速度v =28km/h,则v 1应为() A .24km/h B .34km/h C .35km/h D .28km/h 5.一位同学根据车轮通过两段铁轨连接处时发出的响声来估测火车的速度。他从车轮的某一 次响声开始计时,并同时数车轮响声的次数“1”,当他数到“21”次时,停止计时,表上的时间显示说明经过了15s ,已知每段铁轨长12.5m 。根据这些数据估算出火车头的速度为() A .17.5m/sB.16.7m/sC.15.8m/sD.17m/s 6.汽车从甲地开往相距120km 的乙地,汽车在最初0.5h 中的平均速度是40km/h ,则下述说 法中正确的是() A .汽车在最初0.5h 内的位移是20km B .汽车在每1h 内的位移40km C .汽车在每一个0.1h 内的位移是4km D .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共需3h 7.火车从甲站到乙站的正常行驶速度是60km/h 。有一次火车从甲站开出,由于迟开了5min , 司机必须提速,使平均速度为72km/h 时,才刚好正点到达乙站,则甲、乙两站的距离是 () A .28km B .30km C .32km D .45km 8.一架飞机水平匀速地从某同学头顶飞过,当他听到飞机的发动机声从头顶正上方传来时, 发现飞机在他前上方,约与地面成600仰角的方向上,椐此可估算出此飞机的速度约为 声速的() A .12 倍B C D 【巩固提高—登峰揽月】 13.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在第1min 内的平均速度为5m/s ,第2、3min 内的平均速度为 6m/s ,第4min 内的平均速度为10m/s ,第5min 内的平均速度为13m/s ,则汽车在这5min

2090.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节 运动的快慢教案

第3节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教学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教学难点:速度概念的建立;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频闪摄影”。 教具准备 微机、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虽然知道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但我们平时所说的物体运动和静止却都是相对某一物体而言的,即相对于参照物而言。 问题:同是物体的运动,它们的快慢一样吗?你认为哪些物体快,哪些物体慢呢? 总结:今天我们就研究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 比较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 1.在游泳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的方法是不同的。 问题:请同学们说说看,观众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裁判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 (观众的方法是:比赛中看谁游在最前面;裁判的方法是看谁先到达终点,用的时间短。) 归纳: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 2.学生实验:“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体验两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取两张16开纸,其中一张对折一次,另一张对折两次,为了使纸片平稳下落,可将纸片的两端向上叠起一部分,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 (猜一猜):哪一张纸片下落的较快? (试一试):结果与你的猜测一致吗? (议一议):怎样比较纸片运动的快慢?还有其他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吗? 3.再举例让学生讨论:一位同学百米跑用了12s,而一万米跑世界冠军的成绩大约是28min,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 启发:有两个小球各自的运动的快慢都不变,其中一个小球沿直线运动30m,用了1min;另一个小球沿直线运动40m用了50s。图11-2-1是两个小球运动在某一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两个小球运动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由图11-2-1,你能否判断哪一球运动得更快? (由图可以看出在每1s的时间内,率二个小球通过的路程长,可以确定第二个小球运动更快。)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 教案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有能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教学难点 速度概念的建立;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频闪摄影”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参与-活动 教学用具 微机、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3min)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虽然知道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

的,但我们平时所说的物体运动和静止却都是相对某一物体而言的,即相对于参照物而言。 [问题]同是物体的运动,它们的快慢一样吗?你认为哪些物体快,哪些物体慢呢? [讨论] [总结]今天我们就研究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板书课题)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一)生活中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8min) 〖师〗平时我们是如何对物体运动的快慢进行比较、判断的? [讨论]比较相同时间内谁走的远,和比较在相同长度内谁用的时间短。[播放视频1]视频中的画面是怎样比较快慢的? [播放视频2]比较运动快慢有几种方法? [总结]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路程长则比较快,路程短则比较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所用时间短则比较快,所用时间长则运动慢。 (二)物理上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6min) [问题]如果物体运动时所用的时间和通过的长度都不相等,又该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讨论]如果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确不容易比较,但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让它们的路程或时间相等呢? [总结]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说课稿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取自于人教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我将从学习任务分析、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方面阐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是建立在学生掌握了参考系、坐标系等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方法后提出的,这一节的学习是对这些内容的运用。教材通过坐标的变化量,明确运用矢量描述位置变化的方法,然后将其与时间变化量的比值定义为速度,通过极限的思维方法,从平均速度过渡到瞬时速度。本节课强调比值法定义物理量,对后面匀变速运动加速度的概念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建立好速度和速率的概念对后面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圆周运动以及对力学和电磁学都有很好的帮助。 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这一时期的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转化的阶段,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对于“速度”的概念已经有感性的认识,但对“速度”的严格定义显然没有概念。因此在教学当中要由形象思维开始,在具体材料的支持下展现速度快慢的现象,同时又要不失时机的适时的向抽象思维过度。 高中物理课中所说的速度,被严格地定义为“单位时间内的位移”,这对初学者来说,达到理解并不容易,需要有一个适应和熟悉的过程。所以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速度概念的建立以及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同时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根据以上学习任务分析和学习者分析,结合物理课程标准,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理解速度的概念,领会其矢量性,知道速度的方向及物体运动的方向的关系; 2.知道瞬时速度是表示某一时刻的速度,了解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和联系; 3.知道速度和速率的区别与联系,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速度和速率; 4.能在具体问题的描述中正确使用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并能进行相应的计算。(2)过程与方法 1.体会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2.在讨论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联系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取极限的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或学习各种工具的速度,体验速度的意义,感知科学的价值和应用。 2.通过观察、比较、探究、交流,体会物理学的乐趣、思考及合作交流精神。 具体教学过程是: 1、通过生活实例,体悟判断快慢的方法 首先在多媒体投影展示:自行车、摩托车运动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自行车和摩托车运动现象,并让学生比较两者运动的快慢,并追问学生是如何比较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通过讨论、思考、总结,得出两种比较运动的快慢的思路,即:在位移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所用时间以及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位移。 从具体的生活场景出发,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讨论,使学生隐约体会快慢的感觉,唤醒学生的原有认知,激发学习兴趣,并通过思考,得出比较快慢的方法。 2、运用比值法,建立速度的概念 教师再展示自行车、汽车、火车和飞机的运动情况,让学生观察四者的初位置、经历时间以及末位置,并由此引导学生思考火车、飞机在不同初、末位置,经历不同的时间的情况下,如何比较两者运动的快慢。这样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使学生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 第3节 运动的快慢教案

名 师 优 秀 教 案 执教者:xx 时间:20xx年

第一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能对不同的速度单位进行换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 2、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科学的美感,具有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教学重点 速度的概念及单位 ●教学难点 一、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及速度单位的换算 二、用“频闪摄影”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 ●教学方法 一、观察比较法: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二、练习法:通过练习,学会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及速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预学 (一)温故 1、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2、叫做机械式运动。 3、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具有。 (二)知新 1、阅读教材31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物理意义: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 速度定义:速度等于。在相同的路程内,物体经过的时间越长,它的速度就越;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速度越大。 速度公式:。其中—(米);—(秒);—(米每秒); 速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做单位。 lm/s= km/h 5m/s= km/h 720km/h= m/s 2、阅读课文第31页中所给出的一些物体的速度值,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 3、阅读课文第31页例题1、例题2,明确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格式及注意事项。与数学计算题的解法有何不同? 4、阅读课本33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物体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可以用来计算,s是,t 是,求出的u就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的。 二、探究与精导 教学点1 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 1、百米赛跑中,是如何比较运动员跑的快慢的 2、上面的比较方法是:运动同样的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时间长的运动员跑的慢,时间短的运动员跑的快。除此之外,还是的比较方法吗? 【学点训练】 1、生活中比较物体的快慢有哪些方法? 教学建议: 教学点2 速度 阅读教材31页,完成下列填空题: 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速度等于。 速度公式:。其中—(米);—(秒); —(米每秒);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做单位。 【学点训练】 2、下列物体运动的速度哪个大() A、蜗牛:1.5毫米/秒

高中物理-《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内容是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为了充分体现新课程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引用“雅典奥运会上刘翔110m跨栏比赛”等案例,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适时渗透物理思想,注意与信息技术整合,培养学生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以及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的意识与能力。 二、教材分析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是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它与上面两节内容一样,属于运动描述的基础知识。教材在速度平均速度的概念表述中,用位移代替了初中的路程,因而使速度概念变成矢量,并且首次用比值法来进行定义。同时平均速度是从整体角度反映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有助于学生形成整体综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瞬时速度是反映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移)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在引出瞬时速度概念时,利用极限的思想进行思维,是学生学习极限思想方法的很好途径,为学生对瞬时速度的理解,做了很好的衔接。 速度、平均速度以及上节位移的概念都是矢量,都是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基础知识,对这些矢量的准确理解是解决后续问题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1、高一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已经开始习惯抽象逻辑思维,但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仍需具体形象的来支持,所以采用刘翔110m跨栏这个案例,开始本堂课的探究,密切联系实际,得出运动快慢的规律。 2、由于学生在初中已学习过有关速度的知识,在生活中对于速度也有较多的感性知识,在高中重新学习应该困难不大。但学生在初中学习中,速度是一个标量,是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表示速度,而高中确实将速度变为矢量,而且采用比值法给速度下了一个规范的定义,达到了由原有的通俗的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过渡到了一个统一的标准,改变学生了已有的认识,拓展饿概念的内涵,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难点。 3、在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中,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体现了新课程中“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的以“刘翔2004雅典夺冠”拉开学习的序幕,然后层层深入,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主要的课堂形式,在实现知识构建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合作学习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3节运动的快慢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速度. 2.知道速度的物理意义. 3.知道计算速度的公式及其各物理量的单位. 4.会进行m/s和km/h之间的换算. 5.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重点】 1.速度的概念和物理意义. 2.应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正确使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学生:自主预习—----------交流质疑------- ---------------合作探究 --------------------------总结反思 教师:反馈与整理-----------巡视与指导-------------------组织与点评 -----------------------解疑释惑(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学生自学 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两种方法:一种 是 另一种是,可见表示运动快慢必须考虑和 两个因素。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 “”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除以,得到物体在内通过的这个数值越大,表示物体运动得越快。我们 把叫做速度。 1.速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 2.我们用符号_____表示路程,用符号______表示时间,用符号_____表示速度,则计算速度的公式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速度的单位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组合而成。在国际单位制中路程的单位是______;时间的单位是_______;速度的单位是_______,单位符号为.另外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_________做速度的单位,单位符号是. 3.1m/s=________km/h 20m/s=________km/h 108km/h=_______m/s 二、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是,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常见物体的速度都在改变,这种运动叫运动,只做粗略研究时也可以 用来描述运动的快慢,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做。 合作探究 活动1 了解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两种: 方法一:相同时间比较通过的,物体通过的越长,运动得越快。

人教课标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3节 运动的快慢

§1.3 运动的快慢 教学设计思路 速度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限于八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不可能很全面具体地探讨。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降低教学梯度,分课时开展精讲,注重基础教学,同时,尽量运用实物演示、多媒体课件等使教学形象直观。每个知识点都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出发,经过分析归纳形成概念,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学有所得,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运用“运动的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运动的快慢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运动的快慢及体育精神; 速度及社会环境中的公共安全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速度概念的建立。 难点:能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速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观察比较法、多媒体演示引导和探究。 教具与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看图片,引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物体的运动有多种形式,运动的快慢也各不相同。其实物体运动的快慢,一直是实际生活中人们关心的问题之一。如:在田径运动会短跑比赛中,人们最关心的是谁得冠军;人们外出旅行时,总是希望选择便捷快速的交通工具尽快到达目的地;军事上总是希望导弹、战斗机能够飞得快些…… 【问题】物体运动有快有慢,我们该如何描述?(板书本节课题)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1、生活中物体运动快慢的描述 播放视频:2019年仁川亚运会-孙杨勇夺男子400米自由泳冠军。 【问题】结合我们观看的视频,请同学们说说看,观众和裁判分别用什么方法判断运动员游得快慢?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 在游泳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的方法是不同的。 (观众的方法是:比赛过程中看谁游在最前面;裁判的方法是看谁先到达终点,用的时间短。) 【总结】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 【板书】比较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 2、物理学中物体运动快慢的描述 【问题】在炳辉中学第三届体育节暨第十四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初二(12)班的曹博根同学百米跑用了12s,目前男子万米世界纪录是埃塞俄比亚长跑名将贝克勒2019年8月26日在布鲁塞尔创造的,成绩是26min(26分17秒53)。试问,两人所用的时间和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 【讨论】如果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确不容易比较,但我们是否可以人为地让它们的路程或时间相等呢? 【总结】 (1)让它们的时间相等: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谁大,谁运动得就快,谁小,谁运动得就慢。 (2)让它们的路程相等:比较单位路程内通过的时间,谁大,谁运动得就慢,谁小,谁运动得就快。 3、速度及其计算公式 〖教师〗物理学中也是用第一种单位时间内路程大小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为什么不用单位路程时间?不方便),这个物理量叫速度。 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经过的时间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

《运动的快慢》说课教案

《运动的快慢》说课教案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运动的快慢》是九年级第十二章第二节的内容。讨论物体的运动时,运动的快慢是人们主要关心的问题.速度的计算在小学的数学课中已有接触,学生并不陌生,但小学的数学中学生习惯于用长度表示速度,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亲身的体验分析在运动路程相同的时候,通过比较运动时间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相同的时候,比较运动的路程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时候比较单位时间内的路程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理解速度的概念及速度的单位.通过利用公式的简单计算掌握速度单位的换算;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及平均速度的概念;通过“科学世界”,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的美感,增强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因为新课程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要求学生遇到未知事物要去发现,遇到新问题要去解决。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及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速度的计算。 二、说教学与学法: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因此,我在教学上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自主学习探究法、直观教学法、观察法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亲身经历以探究学习为主的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因此,我在学法上采取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的方法以及观察法等。主要体现在学生分组合作、探究规律。这样设计可以充分创造机会让学生自主地活动、独立地获取知识,让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中,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说教学程序: 新课程理念倡导课堂是属于学生的,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我以活动为载体,这样来设计教学程序: 1、激情导入,引入新课: 通过四组生活中常见的和运动快慢有关的图片来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这些 物体的运动情况,得出运动有快有慢从而引入新课。这样的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易于分析,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很快被调动起来,有利于新课的教学。 2、自主学习,找出疑难: 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奥运会上有不少项目创造了新的世界记录,更好的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所提倡的更快、更高、更强。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奥运会女子10000米和男子100米决赛的两张图片,这两位选手都打破了世界记录。让学生体会到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有勇气就会有奇迹,在学习中对自己充满信心,不断的超越自己。通过学生讨论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从而总结比较运动的快慢的两种方法:相同路程比时间,相同时间比路程。在得出这个结论的基础上自然过渡到不同路程、不同时间如何进行比较快慢的问题。这样的设计环环相扣,学生的思路清晰,参与讨论的热情和讨论的效率自然高了起来。 得出速度概念后可以对比刚刚学过的密度公式的建立让学生自己来说出 速度的公式及各个物理量的含义。对于速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也可以借鉴密度单位间换算的方法进行。这样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第三节运动的快慢(20201015221937)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有能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教学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教学难点速度概念的建立;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频闪摄影”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参与-活动 ?教学用具 微机、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3min)[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虽然知道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但我们平时所说的物体运动和静止却都是相对某一物体而言的,即相对于参照物而言。[问题]同是物体的运动,它们的快慢一样吗?你认为哪些物体快,哪些物体慢呢? [讨论] [总结]今天我们就研究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板书课题)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一)生活中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8min)〖师〗平时我们是如何对物体运动的快慢进行比较、判断的?[讨论]比较相同时间内谁走的远,和比较在相同长度内谁用的时间短。 [播放视频1]视频中的画面是怎样比较快慢的? [播放视频2]比较运动快慢有几种方法? [总结]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路程长则比较快,路程短则比较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所用时间短则比较快,所用时间长则运动慢。 (二)物理上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6min)[问题]如果物体运动时所用的时间和通过的长度都不相等,又该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讨论]如果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确不容易比较,但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让它们的路程或时间相等呢? [总结](1)让它们的时间相等: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谁大,谁运动得就快,谁小,谁运动得就慢。 (2)让它们的路程相等:比较单位路程内通过的时间,谁大,谁运动得就慢,谁小,谁运动得就快。(三)速度(10min)[结论]物理上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讨论]为什么不用单位路程的时间来表示速度呢? [总结]因为单位时间的路程越大,则速度越大;而单位路程的时间越长则速度越小,故虽然后者也能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但比较起来很不方便,所以我们用单位时间的路程来表示速度。[播放视频3]速度的引出? [公式],用符号表示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