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复习总结要点-(整理精华版)
(完整版)计算机基础复习要点

试题组成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复习要点1.1 计算机概述1.1.1 计算机的起源与发展,了解各代计算机特点。
1.1.2 个人计算机的发展,一般了解。
1.1.3 我国计算机的发展,一般了解。
1.1.4 计算机的主要特点,知道计算机特点,速度快,精度高,存储功能强,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能力,自动运行能力。
1.1.5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一般了解。
1.1.6 计算机的分类,一般了解。
1.1.7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知道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
1.2 计算机中的数据与编码1.2.1 数字化信息编码的概念,一般了解。
1.2.2 数的进制,知道二进制数。
1.2.3 不同进制之间的转换,掌握不同进制之间的转换。
1.2.4 数据存储单位,知道数据存储单位。
1.2.5 英文字符编码,知道英文字符编码。
1.3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1.3.1 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硬件组成,掌握计算机系统的5个基本硬件组成部分。
1.3.2 系统软件,了解系统软件,包含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管理系统。
1.3.3 应用软件,了解应用软件,包含通用、专用和定制应用软件。
1.4 多媒体技术简介1.4.1 多媒体的基本概念,一般了解。
1.4.2 多媒体的关键技术,一般了解。
1.4.3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组成,一般了解。
1.4.4 音频信息,一般了解,知道常见的音频文件格式。
1.4.5 图形与图像,一般了解,知道常见的图形图像文件格式。
1.4.6 视频信息,一般了解,知道常见的视频文件格式。
1.4.7 计算机动画,一般了解,知道常见的动画文件格式。
1.5 计算机病毒与防治1.5.1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一般了解。
1.5.2 病毒的产生,由于恶作剧、报复心理、版权保护、特殊目的或产生于游戏中。
1.5.3 病毒的特性,知道隐蔽性、传染性、潜伏性、破坏性和触发性。
1.5.4 病毒的分类,一般了解。
1.5.5 病毒发作症状,一般了解。
1.5.6 病毒的预防、检测和清除,一般了解。
计算机基础知识重点梳理

计算机基础知识重点梳理计算机基础知识是每一个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它涵盖了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理论、硬件设备、操作系统、编程语言等方面的知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重点进行梳理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一、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硬件是指计算机的实体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等。
其中,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计算机程序中的指令,并控制其他硬件设备的工作。
存储器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分为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两种类型。
输入设备用于将外部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如键盘、鼠标等;输出设备则将计算机处理后的结果展示给用户,如显示器、打印机等。
二、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核心软件,它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的硬件资源,并提供给用户和应用程序一个统一的接口。
操作系统的功能包括进程管理、文件管理、内存管理、设备管理等。
其中,进程管理指的是操作系统对进程的创建、调度、控制和终止等管理操作;文件管理则是指操作系统对文件的创建、读写、删除等操作;内存管理负责对内存空间进行分配和回收;设备管理用于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的各种硬件设备。
三、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介质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的网络系统。
常见的计算机网络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互联网(Internet)。
计算机网络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进行连接,常用的网络协议包括TCP/IP协议、HTTP协议、FTP协议等。
通过计算机网络,用户可以实现远程访问、文件共享、在线交流等功能。
四、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指用于管理和组织数据的软件系统,它提供了数据的存储、检索、更新等功能。
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有MySQL、Oracle、SQL Server等。
数据库管理系统使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QL)来操纵数据库,通过SQL语句可以实现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增删改查等操作。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归纳1一、硬件知识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硬件系统分为三种典型结构:(1)单总线结构(2)、双总线结构(3)、采用通道的大型系统结构中央处理器CPU包含运算器和控制器。
2、指令系统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
3、存储系统分为主存—辅存层次和主存—Cache层次Cache作为主存局部区域的副本,用来存放当前最活跃的程序和数据。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Cache的基本结构:Cache由存储体、地址映像和替换机构组成。
4、通道是一种通过执行通道程序管理I/O操作的控制器,它使CPU与I/O 操作达到更高的并行度。
5、总线从功能上看,系统总线分为地址总线(AB)、数据总线(DB)、控制总线(CB)。
6、磁盘容量记计算非格式化容量=面数x(磁道数/面)x内圆周长x最大位密度格式化容量=面数x(磁道数/面)x(扇区数/道)x(字节数/扇区)7、数据的表示方法原码和反码[+0]原=000...00 [—0]原=100......00 [+0]反=000...00 [—0]反=111 (11)正数的原码=正数的补码=正数的反码负数的反码:符号位不变,其余位变反。
二、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定义:用以控制和管理系统资源,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的程序的集合。
功能:是计算机系统的资源管理者。
特性:并行性、共享性分类:多道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
进程:是一个具有一定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的一次运行活动。
进程分为三种状态:运行状态(Running)、就绪状态(Ready)、等待状态(Blocked)。
虚拟存储器:是指一种实际上并不以物理形式存在的虚假的存储器。
页架:把主存划分成相同大小的存储块。
页:把用户的逻辑地址空间(虚拟地址空间)划分成若干个与页架大小相同的部分,每部分称为页。
页面置换算法有:1、最佳置换算法OPT2、先进先出置换算法FIFO3、最近最少使用置换算法LRU4、最近未使用置换算法NUR使独占型设备成为共享设备,从而提高设备利用率和系统的效率。
计算机基础复习要点

计算机基础复习要点一、计算机的基本概念与分类计算机是指利用电子技术进行数据处理的高科技信息设备。
它能够接收、存储、处理和输出数据,得到人们需要的结果。
计算机根据规模和功能可分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和个人计算机等不同类型。
二、计算机的主要硬件部件1. 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计算机指令和控制计算机的操作。
2. 存储器:包括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
主存储器用于暂时存储计算机运行的程序和数据,辅助存储器用于永久保存数据和程序。
3. 输入设备:用于将外部数据或指令输入计算机系统,常见的输入设备包括键盘、鼠标、扫描仪等。
4. 输出设备:用于将计算机处理结果展示给用户,常见的输出设备包括显示器、打印机、投影仪等。
5. 控制器:负责协调计算机系统中各个硬件部件的工作,确保它们按照正确的顺序和时间进行工作。
6. 总线:将计算机的不同硬件部件连接起来,实现它们之间的数据传输。
三、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输入、处理、输出和存储四个基本步骤。
1. 输入:通过输入设备将外部数据或指令输入计算机系统。
2. 处理:中央处理器根据输入的指令,对数据进行运算、逻辑判断和控制操作。
3. 输出:将处理后的结果通过输出设备展示给用户。
4. 存储:将运算过程中需要暂时保存的数据和程序存储在主存储器中,辅助存储器用于永久保存数据和程序。
四、计算机的数据表示和运算1. 二进制:计算机中所有的数据都是以二进制形式表示的,即由“0”和“1”两个数字组成。
2. 字符编码:为了能够表示文本和字符等非数字数据,计算机采用了不同的字符编码方式,例如ASCII码和Unicode编码。
3. 数字运算:计算机能够进行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等基本的数学运算,还可以进行逻辑运算和位运算。
五、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计算机网络是将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实现数据的传输和共享。
常见的计算机网络包括局域网、广域网和因特网。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总结

22.某计算机内存按字节编址,内存地址区域从44000H到 6BFFFH,共有 28 K字节。若采用16K×4bit的SRAM芯 片,构成该内存区域共需 29 片。
28、A.128 29、A.5
B.160 B.10
C.180 D.220
C.20
D.32
将信息输 出
23、在 中,用户一般不直接操纵计算机,而是将作业提交
将信息输 出
10. 以下有关 PCI 总线的基本概念中,正确的描述是 。 A. PCI 总线是一个与处理器无关的高速外围总线 B. PCI 设备一定是主设备 C. 系统中允许只有一条 PCI 总线 D. 以桥连接实现的 PCI 总线结构不允许多条总线并行工作
将信息输 出
11.DMA访问主存时,让CPU处于等待状态,等DMA的一批数据访问结束后, CPU再恢复工作,这种情况称作______。 A.停止CPU访问主存; B.周期挪用; C.DMA与CPU交替访问; D.DMA。
18. 800×600 的分辨率的图像,若每个像素具有16位的颜色深度,则可
表示( )种不同的颜色。 A.1000
B. 1024 C.
65536 D. 480000
将信息输 出
19. 已知某字符的ASCII码值用十进制表示为69,若用二进制形式表示并 将最高位设置为偶校验位,则为()。 A.11000101 B.01000101 C.11000110 D.01100101
奇偶检验码:通过在编码中增加一位校验位,使编码中1的个数为奇数(奇校 验),为偶数(偶校验)。
海明码:在数据位中插入 i 个校验码,通过扩大码距来实现检错和纠错。 (1)第i位校验码的位置2i-1; (2)校验码 Pi (位置k)的校验位:从Pi 算起,校验k位,跳过k位,再校验k位, 跳过k位... (3)Pi =各校验位的异或(偶校验,不包括 Pi)
高考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计算机基础知识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广泛应用。
对于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不仅是高考必备的一部分,也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有着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对高考计算机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涵盖了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网络与通信、数据库和编程等方面的内容。
一、计算机硬件1. 中央处理器(CPU):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各种指令和数据处理。
2. 存储器:包括内存和外存,内存用于临时存储数据和程序,外存用于永久储存数据和程序。
3. 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等,用于将外部信息输入到计算机。
4. 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投影仪等,用于将计算机处理后的结果输出给用户。
5. 主板:连接计算机内部各个硬件组件的重要电路板。
二、操作系统1. 操作系统的定义和作用: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的软件,为用户提供一个简单、高效和可靠的环境。
2. 常见操作系统:Windows、Linux、Mac OS。
3. 操作系统的功能:包括程序管理、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等。
三、网络与通信1. 网络的定义和作用:网络是将多台计算机相互连接起来,共享资源和信息的系统。
2. 互联网和局域网:互联网是全球范围的计算机网络,而局域网是地理范围较小的计算机网络。
3. 常见的网络协议:TCP/IP、HTTP、FTP等。
4. 网络安全:指保护网络系统和数据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传递、破坏的威胁。
四、数据库1. 数据库的定义和作用:数据库是用来存储和管理大量数据的系统。
2. 数据库的组成:包括数据的结构、数据的格式和数据的存储。
3. 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关系型数据库以表格的形式组织数据,而非关系型数据库则以键-值对的形式存储数据。
4. SQL语言:结构化查询语言,用于对数据库进行管理和查询。
五、编程1. 编程语言的选择:常见的编程语言包括C、C++、Java、Python 等,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进行。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归纳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归纳1. 计算机硬件组成:计算机硬件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CPU负责执行程序指令,存储器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用于输入数据,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用于显示和打印信息。
2. 计算机软件分类: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如操作系统,负责管理计算机硬件资源和提供用户界面;应用软件如文字处理软件、图像编辑软件,用于完成特定任务。
3. 数据表示:计算机使用二进制系统表示数据,即0和1。
数据类型包括整数、浮点数、字符、字符串等。
4. 计算机指令:计算机指令是CPU执行的基本操作,包括算术运算、逻辑运算、数据传输和控制指令。
5. 计算机存储:计算机存储分为内存和外存。
内存是临时存储设备,断电后数据会丢失;外存如硬盘、U盘,可以长期保存数据。
6. 文件系统:文件系统是计算机中用于存储和组织文件的系统,包括文件、目录和文件名。
7.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连接多台计算机的系统,允许它们共享数据和资源。
网络协议如TCP/IP是网络通信的基础。
8. 计算机安全:计算机安全涉及保护计算机系统免受恶意软件、黑客攻击和其他安全威胁。
包括防火墙、杀毒软件和加密技术。
9. 编程语言:编程语言是用于编写计算机程序的语言,如C、Java、Python等。
它们提供了一套语法规则和命令,用于创建软件。
10. 数据结构:数据结构是组织和存储数据的方式,包括数组、链表、栈、队列、树和图等。
11. 算法:算法是解决问题的一系列步骤和规则。
算法效率的评估通常基于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12. 操作系统原理:操作系统是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的系统软件,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管理和设备管理。
13. 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体系结构涉及计算机硬件的设计和组织,包括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和哈佛体系结构。
14. 计算机性能评估:计算机性能评估涉及对计算机处理速度、内存容量、存储速度和网络速度等方面的评价。
计算机基础重要知识点完整版.doc

大学计算机基础重点归纳1.第一章:计算机概论2.19646年,第一台计算机,ENIAC3.计算机分类(6):巨型,小巨型,大型主机,小型机,工作站,PC4.1到4代计算机: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5.发展趋势:巨型,微型,多媒体,网络,智能6.运算速度,MIPS衡量7.计算机特点(6):精度高,记忆力强,有逻辑判断能力,可靠性高,通用性强8.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内涵9.软件:程序,数据,技术资料10.软件:系统(WINDOWS,VB),支撑(杀毒),应用11.诺依曼原理:五个部分,用二进制,存储程序12.存储器容量基本单位,字节(byte)13.指令,有操作码,地址码14.指令周期:取指周期,执行周期15.指令类型(5):数据传送,运算,程序控制,输入出,CPU控制调试16.计算机工作过程:取指,分析取整,执行17.最小信息单元,位(bit)18.信息处理阶段:收集,加工,决策,活动19.0有唯一编码,补码20.ASCII码,1个字节;汉字外码,2个字节21.ASCII,大写字母100,小写11022.汉字:输入码(外码),机内码,字型码(字模);24*24点阵:占24*24/8=72KB23.微机=主机+外部设备24.主板部件(6):芯片组,CPU插座,内存插槽,总线扩展槽,I/O接口,BIOS25.微机总线:内部,外部,系统26.内部和系统总线:地址(AB),数据(DB),控制(CB)27.外部:PCI,AGP28.内存:ROM,RAM(大于80ns),Cache(高速缓冲存储器)(15-35ns)29.外存(5):硬盘,软盘,光盘,磁带,U盘第二章:计算机软件基础1.操作系统发展:手工,单道批处理,多道批处理,分时2.界面分类:命令行,图形用户3.工作角度分类:批处理,分时,实时4.设计角度分类:面向进程,面向对象5.OS特征:并发,共享,虚拟6.Linux,自由操作系统7.OS功能(管理):进程和处理器,设备,存储,文件,8.进程:程序,数据,进程控制块9.状态:运行,就绪,阻塞10.调度:剥夺式,非剥夺式11.存储管理方式:单一连续,分区,页式和段式12.文件名,最多,256字符13.文件存储单位,簇14.文件分配:连续,链式,索引15.EXCEL,最多,255工作表,256列,每单元格65535字符,65536行16.单元格全选,Ctrl+A;系统日期,Ctrl+;当前时间,Ctrl+Shift+;换行,Alt+Enter17.SUM(B1:B2) , A VERAGE(B1:B2) , MAX/MIN(B1:B2)18.IF(B3>90,“优”,IF(B3>60,“合格”,“不合格”))19.COUNTIF(B1:B12,“<60”)20.ROUND(B3,2)21.RANK(E3,E3:E7,0)22.引用别的工作表:SHEET1!(半角)E2第三章:数据库技术基础1.数据模型:层次(有序树),网状(有向图),关系(二维表)2.数据库系统组成:计算机平台,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用户3.信息世界的基本概念:实体,属性,码,域,实体型,实体集4.关系是二维表,元组的集合5.关系运算:选择,投影,连接6.Access对象(7):表,查询,窗体,报表,页,宏,模块7.Access数据基本载体,字段8.数据库处理技术的发展三个阶段:手工管理,文件管理,数据库管理9.数据库特点:最小冗余度,数据独立性,数据共享,安全可靠,保密性能好10.数据库功能:数据定义,数据操作,数据控制和管理11.设计数据库的阶段: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实施数据库,使用和维护第四章:多媒体技术基础1.多媒体特征:信息载体多样性,交互性,综合性2.多媒体技术:计算机,音视频,图像压缩,多媒体网络,超媒体,文字处理3.关键技术,数据压缩与编码4.没有压缩,BMP;全部色彩模式,PSD5.ACDSEE,数字图像浏览软件;PHOTOSHOP,彩色图像处理软件6.分辨率:屏幕,图像,像素,打印机,扫描仪7.图像深度:每个像素的数据所占位数8.PHOTO选取图像工具:选框,套索,魔术棒第五章: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1.APARNET,Internet前身2.网络发展阶段:网络诞生,网络形成,互连互通,高速网络3.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通信的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用方法:颜色标记,颜色擦除法复习要点一、基础知识1.计算机的发展、特点、分类及其应用领域. 计算机系统的配置及主要技术指标(字长、运算速度、内存容量、外存容量)。
(1)1946年2 月,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于美国宾州大学诞生,取名“ 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简称“(ENIAC)埃尼亚克”(2)发展第一阶段: 电子器件: 电子管第二阶段: 电子器件:晶体管第三阶段: 电子器件:中、小规模集成电路(IC)第四阶段: 电子器件:大规模集成电路(3)计算机的特点1)运算速度快2)计算精度高3)存储功能强4)具有逻辑判断能力5)具有自动运行能力(4)计算机的分类根据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字长、存储容量、软件配置等多方面的综合性能指标可以将计算机分为:巨型机(精度最高,速度最快)、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工作站、个人计算机(PC)计算机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测试(CAT) 2.计算机信息的表示:数、字符的编码包括西文字符与ASCII码和汉字及其编码(外码,内码,汉字库,字模及点阵)。
数据的存储单位(位、字节、字)(1)西文字符编码◆基本ASCII码字符集包括了128个字符◆采用7位编码(0000####),最高位为0,共8位,在内存中存储占一个字节.◆Ascii码值规律:数字: ASCII: 0-9 (值48—57)大写字母:ASCII: A-Z(值65—90)小写字母: ASCII:a-z(值97—112)(2)汉字编码汉字在计算机中的二进制存储形式,通常占2字节,每字节最高位为1—机内码,汉字在计算机中唯一表现形式用户进行汉字输入操作时使用的键位代码——输入码(外码)音码输入(“全拼”、“智能ABC”、“微软拼音”)显示汉字时,对汉字形状进行描述的二进制编码——字形码(点阵码)利用点阵描述一个汉字可以用24×24点阵表示,每行24位(3字节),共24×3=72字节;可以用16×16点阵表示,每行16位(2字节),共16×2=32字节。
(每一个点代表一个二进制位bit)3.存储容量的概念。
存储器中存储单元的总数,以字节为单位.1B(Byte)=8b(bit)1KB =210B=1024B1MB =220B=1024KB1GB =230B=1024MB1TB =240B=1024GB因此:存储器供应商使用的单位是按1000位进制的,因此供应商的[8GB]= 8000MB=8000*1000KB=8000*1000*1000B=8000*1000*1000/1024/1024/1024GB=7.45GB[500GB]=500*1000*1000*1000B=500*1000*1000*1000/1024/1024/1024=465.67GB4.计算机的安全操作, 病毒的概念及其防治。
.病毒的定义: 是一组人为编写制造程序,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计算机病毒的特性 :破坏性 隐蔽性 潜伏性 危害性计算机病毒的传染途径:软(磁)盘、硬盘、光盘、网络二、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1.计算机硬件系统(1) 硬件系统及组成框图:计算机硬件系统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个部分组成① 中央处理器(CPU)组成:运算器 (又称为ALU,即算术与逻辑单元)和控制器功能:运算器实现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控制器控制整个计算机的各个部件有条不紊地工作。
② 存储器功能和分类: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外存储器内存储器分为RAM 和ROMRAM (随机存储器): 可读可写,没有电源的情况下它的所有数据全部丢失。
ROM (只读存储器):只能从ROM 中读出数据,而不能写入。
不受断电影响,信息长期保存。
外存储器(软磁盘、硬磁盘、光盘等)只读光盘CD-ROM 的容量:650MB 以上 DVD 光盘容量:4.7GB外存与内存的不同点:●内存RAM 中信息一但断电信息全部丢失;外存中的信息不受断电影响 ,信息可长期保存; ●外存的容量不像内存那样受多种限制,可以大得多。
● 外存速度慢,内存速度快(CPU 直接访问内存(RAM 、ROM ))。
硬件系统主机外部设备 中央处理器CPU内存储器 运算器控制器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 输入设备:键盘、鼠标、光笔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通信设备:网卡、调制解调器外部辅助存储器●外存价格较为便宜③输入和输出设备功能和分类: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鼠标、扫描仪光笔、数字化仪,键盘等。
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等◆击打式(针式打印机)◆非击打式(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2)微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字长、内外存容量、运算速度、硬盘容量等)及配置相关概念:☺字长: 一个字所包含的二进制数位的位数。
☺存储容量:一个存储器中存储单元(字节)的总数。
(存储容量的单位一般用字节)☺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单位:MIPS(百万条指令/秒)2.计算机软件系统“裸机”:不配有操作系统的计算机。
或:不配有任何软件的计算机.(1)指令和程序的概念:指令、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源程序、目标程序、可执行文件。
机器语言(Machine Language)即机器指令(二进制编码),能直接被机器识别和执行,又叫目标语言。
汇编语言(Assembler Language): 用英文缩写和数字帮助记忆的符号代表机器指令的符号式语言。
说明:汇编语言和机器语言一样,都是面向机器的程序设计语言,又称为初级语言。
高级语言:高级语言又称算法语言,即独立于机器的程序设计语言。
是一种面向用户的程序设计语言。
源程序:用高级语言编写的代码序列指令:是一组二进制代码,是计算机能够直接执行的基本操作。
(指令由操作码和操作数组成)目标程序:源程序经翻译形成的机器语言程序或汇编语言程序(2)源程序的编译与解释的基本概念①编译程序概念:把源程序翻译成机器能识别的目标程序的程序。
把翻译的这个过程称之为“编译”编译程序有两种执行方式:解释方式:翻译一句执行一句编译方式:先把源程序全部翻译成等价目标程序,然后再去处理目标程序,得到运算结果。
(3)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基本概念系统软件:应用软件:三、操作系统1.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组成和分类(DOS、Windows、Unix、Linux)。
(1)操作系统(os)概念:为了使计算机系统的所有资源(包括CPU,存储器,各种外设及各种软件)协调一致,有条不紊的工作,而使用的一种对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的软件。
操作系统是用以管理计算机的软件、硬件资源,控制计算机的工作流程,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的一系列程序总和。
说明:操作系统是最底层的系统软件,是它的核心;操作系统是用户与计算机硬件之间的接口(2)操作系统功能——体现为五大管理进程(即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作业管理2.操作系统常用术语,磁盘文件、文件名、目录(文件夹)、目录(文件夹)树和路径,剪贴板,回收站等。
①剪贴板∙复制整个屏幕:PrintScreen (或PrintScreenSysRq)∙复制当前窗口:Alt+PrintScreen(或Alt+PrintScreenSysRq)②回收站三类可可执行程序文件:.COM(命令文件), .EXE(可执行程序文件), .BAT(批处理文件)四、字表处理软件的功能和使用1.字表处理软件的基本概念;中文Word的基本功能、运行环境、启动和退出;Word的工作窗口。
2.文档的创建,打开,关闭。
3. 文字编辑的基本操作(1)光标的移动文档首:ctrl+home 文档尾:ctrl+end行首:home 行尾:end(2)字符及字块的插入、改写、删除、移动、复制后: delete 、backspace 、剪切(ctrl+x)(3)字符串的查找与替换“编辑”——替换说明:替换的对象可以是一般的字符、汉字,也可以是具有相同“格式”的所有文本或“特殊字符”(如软回车、硬回车段落标记、西文空格,等)5..字体格式、段落格式和页面格式等文档编排的基本操作,页面设置和打印预览。
(2)段落格式首行缩进:控制段落中第一行第一个字符的起始位置悬挂缩进:控制段落中首以外的其他行的起始位置左缩进:控制段落左边界缩的位置右缩进:控制段落右边界缩的位置(3)分栏——最多11栏文档处于"页面视图"方式下才能看到分栏效果(4) 首字下沉(5)边框和底纹(6)项目符号和编号(7)页面排板与打印文档①页眉和页脚②页码③自动生成目录(分节符的使用)7.Word的对象的插入、图形功能,图形编辑器、公式编辑器、文本框及其使用。
提示:①用公式编辑器输入数学公式“插入”菜单——符号——公式8.Word的表格制作功能:表格的创建,表格中数据的输入与编辑,数据的排序和计算。
(1)建立表格插入空表绘制自由表格文本转换成表格(2)表格编辑操作选定编辑对象插入行或列删除行或列移动(复制)行或列改变行高和列宽(3)格式化表格(样式套用)(4)表格处理“表格”菜单——公式,在弹出的“公式”对话框中“粘贴函数”的使用Sum,average,max,min,count,if等,注意:公式前的”=”不能省略。
五、电子表格软件的功能和使用2. 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基本概念,工作表的创建、数据输入、编辑。
1)基本概念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活动单元格:指当前选定为输入数据的单元格,每次只能有一个活动单元格。
(2)数据的分类:EXCEL把文本型不能进行数学运算。
文本型数据一律左对齐。
EXCEL把数字型数据称为数值。
数字文本:当把数字作为文本型数据处理时,需在数字前面加单撇号,该数据左对齐。
如‘84392。
(3)数据的输入特殊内容的输入:①输入负数、分数输入分数:为避免将输入的分数视作日期,在分数前键入 0(零)空格,如键入 0 1/2。
②输入日期、时间:自定义:日期与星期的显示:年月日 aaaa时间和日期的格式调整:“格式”菜单“单元格”3.单元格的绝对地址和相对地址的概念,工作表中公式的输入与常用函数的使用。
1)单元格的引用相对地址:相对地址只由行号和列号组成.如:A1绝对地址:例:在F2中输入公式“=$C$2+$D$2+$E$2”混合引用:例:在F2中输入公式“=C2+$D$2+$E2”2)公式的组成通常由三部分组成:等号、参数、和运算符。
其中参数可以是单元格地址或数值、逻辑值等。
3)常用函数(1)了解函数的概念=函数名(参数1,参数2:参数3,参数4…)参数:参数可以是常量、公式或其它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