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书 与 就 业 问 题

读 书 与 就 业 问 题
读 书 与 就 业 问 题

读书与就业问题

摘要

在社会竞争压力与学习压力日益增长的今日,读书与就业的选择,越来越引起大众的重视,特别是对于学生,选择就业还是继续深造,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为了更好地讨论读书与就业的问题,本文针收集了大学生毕业工资、研究生毕业工资、高中生毕业工资、历年平均工资的增长率等大量数据。最后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处理,得出结果。

对于问题一,将小组成员大一、大二的花费列出并取平均值。以一学期为一个阶段,将所有花费按不同项目归类,列出花费细目表。

对于问题二,根据问题一列出的细目表,将花费分成固定花费和待定花费(固定花费是不受经济变化影响的),本文针对待定花费建立时间序列模型,预测大三、大四的待定花费。由matlab绘制出的花费散点图看出,待定花费基本成直线增长趋势,所以采用趋势移动平均法对大三、大四的花费进行预测。然后针对是否考研,对工作几年后收回花费进行预测。

对于问题三,由问题二得出的盈利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将图像画出,比较未来的收入趋势并进行分析;

对于问题四,用类似问题二、三的分析方法,将高中生的收入情况列出,画图比较,最后对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时间序列模型趋势移动平均法

一.问题重述

大学生及研究生在读书期间有很多花费

1.请列出你组某同学(或组平均)的花费细目表。

2.将你的花费理解为投资,根据上述表格,估算工作后几年内能收回花费。

3.现在许多本科生毕业时同样面临选择问题,到底应该继续读研还是早点就业,请根据你收集的数据信息对这一问题进行定量的评估。

4.现存的现象是,念大学花费较多,而有的大学生就业机会并不好,从而出现新的“读书无用论”之说。请分析此现象给出你的看法:到底应该先就业还是先读书。

二.基本假设

1.假设就业形势良好,即不论大学本科还是研究生毕业,毕业当年都能找到工作。

2.假设工作稳定,且事业发展良好,不出现失业或意外经济损失等情况,即薪水平稳增长。且由于各个公司制度不同,为了计算方便本文假设没有试用期等工作前期没有薪水较低的情况。

3.假设大四期间不出现接待同学游玩或者毕业旅游等过大非必要花费情况。

4.研究生的学习时间以及投资经费相对复杂,在这个问题里本文假设研究生即三年制硕士研究生(不考虑博士研究生的情况),且不考虑公费及奖学金等额外补贴,即研究生投资全部为三年制自费硕士研究生。且学校收费政策不变。

5.本问题本科数据来源为长安大学本科生数据,故在考虑读研深造时本文假设只会考入211及以上一类本科院校深造。

6.这本题中,本文将所有月薪统计成年薪来计算,因为各个企业效益不同,本文为了计算方便,假设每个企业效益相近,每年包括国家奖金等总共发放13个月的工资。

7.假设所有月薪当年不变,月薪的增长按年划分,即工作一年后才会涨一次工资。

8.本文假设高中生、本科生、硕市生参加工作以后的工资涨幅是不同的K1、K2、K3,根据经验应该是K3>K2>K1。

三.符号说明

四.问题分析

大学生及研究生在读书期间有很多花费,这些花费不仅仅是学费和住宿费,还包括伙食、日用、娱乐、穿戴、医疗、交通等生活费和寒暑假期间的费用。在问题中本文将这些费用理解为投资,这些投资只有在毕业工作后才能以薪水的形式获得回报。本文认为薪水的多少是与深造程度有关的,即研究生的薪水应该多余于本科生,且薪水增长空间比本科生要大;本科生的薪水应该多余于高中生,且薪水增长空间比高中生要大。

对于问题一,本文将小组的平均花费细目表列出来。

对于问题二与问题三,首先,本文将根据大一大二的花费细目表预测出大三大四的花费。然后把接下来的选择分为考研与直接就业。对于直接就业,计算出未来收入(作为回报),最后计算出从就读大学开始的盈利额函数,通过函数的因变量零点计算得到收回成本的时间。对于直接考研,计算出考研的花费(作为投资),进而计算出大学本科与考研的总投资,最后计算出从就读大学开始的盈利额函数,也通过函数的因变量零点计算得到收回成本的时间。

对于比较应该考研或者就业的问题上,通过对比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盈利函数,可以单纯从盈利因素上得出对比结论。

对于问题四(读书无用论),本文首先调查资料得出高中生的收入情况,并

认为高中生的大学投资为0,即一开始即可盈利,求出高中生的盈利函数,并通过比较三者(高中生、本科生、研究生)的盈利函数可的比较可以得出结果,从而在只考虑经济因素的情况下做出最好的选择。

五.模型建立与求解

5.1 任务一:列出花费细目表

根据实际情况,将本组同学从大一上学期至大二下学期的平均花费(平均花费=固定花费+待定花费)列表如下:

表5.1.1 大一、大二平均花费细目表

5.2 任务二:确定读书的花费

5.2.1大三、大四花费的预测

将大学两年的花费列表:

表5.2.1.1 大一、大二花费表

利用matlab将其画图:

由散点图 可以看出,本文的平均花费基本呈直线上升趋势,因此本文考虑用趋势移动平均法来预测他大三、大四的花费。

设时间序列{ y t } 从某时期开始具有直线趋势,且认为未来时期也按此直线趋势变化,则可设此直线趋势预测模型为

T b a y t t T t +=+ T=1.2…..

(其中 t 为当前时期数;T 为由t 至预测期的时期数;a t 为截距;b t 为斜率)

现在,根据移动平均值来确定a t , b t 的值。 由本文所建立的模型可知:

t t y a = b y y t t -=-1 b y y t t 22-=-

t t N t b N y y )1(1--=+-

所以

从而可得

经推导可得

从而可确定a t , b t 的值

由于数据不多,本文取N=2.

则本文利用matlab编程可直接求解得其一次和二次移动平均值:

表5.2.1.2 一次和二次移动平均值

由公式可得: 6071=t a

250=t b

于是,得t = 3时直线趋势预测模型为

250T +60713=+T y

预测本文大三、大四的花费为:

7071=y 6821=y 6571=y 6321=y 7654

则本文大学四年的基本花费如下表:

表5.2.1.3 大学四年基本花费

由于不知道是否考研,本文将针对是否考研讨论大学的花费总额。

A.不考研:除了基本花费外,花费如下表:

注:找工作投资中包括了购买正装,面试的车费等;毕业生交流花费为毕业生告别花费,其他为不可估计花费。

B.考研人群:除了基本花费外,花费列表如下:

注:本表中的研究生学费是取了全国17所高校研究生学费的平均值所得;毕业生交流花费为毕业生告别花费,其他为不可估计花费。

所以,大学四年的总花费为:

5.2.2收益函数的分类求解

(1)情况一:针对不考研的情况

本文收集历年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工资如下表:

利用matlab将其绘图如下:

出于实际情况的考虑,2008年出现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所以本文觉得舍弃2006年和2007年的数据会比较贴近目前的客观实际。

则由散点图可以看出,从2008年起,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工资基本呈直线上升趋势,因此本文考虑用趋势移动平均法来预测未来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工资。

利用前面求解待定花费的模型,利用matlab编程可得:

由于数据不多,本文取N=2.

则本文利用matlab编程可直接求解得其算一次和二次移动平均值,列表如下:

由公式可得: a t = 2416.8

b t =224.5

于是,得t = 2时直线趋势预测模型为

?2+T =2416.8+224.5T

预测2011、2012、2013年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工资为: ?3=2641 ?4=2865.8 ?5=3090.3 即,等本文2013年毕业时,本文的工资大概为3090.3元/月。 则第一年的工资为y a1=3090.3*13=40173.9元 第二年的工资为y a2=y a1*(1+k 2)

第i 年的工资为y ai = y a1*(1+k 2)^(i-1) (k2据估计,本文设为8.94%) i 年内的总工资收入为W A =∑y ai i=1,2,…,n

=y a1*(1-1.0894^i )/(-0.0894)

第i 年的收益函数为

76226

)0894.0/()0894.11(*1---=i

a A y W 设第i 年收回成本,则有方程

W A =76226

解得 i=1.83

所以,如果不考研,将在 2 年内收回花费。 (2)情况二:针对考研的情况 如果考研,则用于投资的费用如下表

经查资料可得,2010年研究生毕业平均工资为4160元,本文已经假设研究生毕业工资与本科生毕业工资每个月增长数额相同,即

Y i+1=4160+224.5i

其中Y i+1研究生毕业第i+1年的月薪

则可求得2017年研究生毕业的月薪Y 8=5731.5元 则第一年的工资为y b1=5731.5*13=74509.5元 第二年的工资为y b2=y b1*(1+k3%)

第i 年的工资为y bi = y b1*(1+k 3)^(i-1) (k 3据估计,本文设为9.26%) i 年内的总工资收入为W B =∑y bi i=1,2,…,n

=y b1*(1-1.0926^i)/(-0.0926)

第i 年的收益函数为

137934

)0926.0/()0926.11(*1---=i

b B y W 设第i 年收回成本,则有方程

W B =137934

解得 i=1.79

所以,如果考研,将在 2 年内收回花费。

5.3 问题三:考研与就业的利弊比较

5.3.1 二者收益函数的比较

由问题一、问题二可知,考研和就业所投资的总额分别为137934、76226元

研究生就业后i 年内的总收入为

W B =∑y bi i=1,2,…,n

=y b1*(1-1.0926^i)/(-0.0926)

本科生就业后i年内的总收入为

W A=∑y ai i=1,2,…,n

=y a1*(1-1.0894^i)/(-0.0894)

但是,由于研究生比本科生要晚就业三年,所以本文构造新的两个函数

J B= y b1*(1-1.0926^*(i-3))/(-0.0926)-137934

J A= W A-76226

由J A=J B 解得 i=9.49

利用matlab将J A、J B图像画出来,如下:

由图本文可以很清楚的看到:

1.大概在本科生毕业2年时收回花费;

2.研究生大概在本科生毕业后5年,即研究生毕业两年,收回花费;

3.大概在本科生毕业10年的时候,研究生的收入超过本科生;

因此,本文有理由相信,对于长远来说,本科生继续读研,将来才能更好的发展。

5.4 问题四:对“读书无用论”的讨论

5.4.1 计算高中生的收益函数

根据资料报(https://www.360docs.net/doc/0c4305493.html,/09/0512/06/593G9QIM000120GR.html)道显示,高中生工资近似为本科生的一半,由此可以得出高中生的初始月工资

Y i =50%*2130=1065

则第一年的工资为y c1=1065*13=13845元 第二年的工资为y c2=y1*(1+k1) …

第i 年的工资为y ci = y c1*(1+k1)^(i-1) (k 1据估计,本文设为8.02 %) i 年内的总工资收入为Wc=∑y ci i=1,2,…,n =y c1*(1-1.0802^i)/(-0.0802) 第i 年的收益函数为

)0802.0/()0802.11(*1--=i

c C y W

5.4.2 不同学历的收益函数的比较 同问题三的做法一样,本文构造函数

J C=Wc

由J A =J C 解得 i=9.23 由J C =J B 解得 j=11.37

利用matlab 将 J A 、J B 、J C 图像画出来,如下:

由数据分析,以及对图像的观察来看,大约在高中生毕业10年时,本科生净收入将超过高中生;研究生则在高中生毕业12年时净收入超过高中生;而研究生将在高中生毕业14年时,净收入超过本科生。所以,读书还是有用的,应该先读书。

六.模型的评估

本文根据题目要求,运用趋势移动平均法,建立趋势预测模型,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了处理。

1.模型的优点在于:

1)本文采用了趋势移动平均法对大三、大四的花费进行预测,基本与实际情况相符,变化范围也在本文能接受的范围内;

2)收集了较多的数据,并对身边大三、大四学长,以及研究生进行了调查,数据真实可靠。

3) 本文将读书是否有用这样的抽象问题从经济角度上给出了量化的考核标

准。可以相对直观的进行比较。

2.模型的缺点在于:

1)建立模型所需数据的来源来自于网上,过于狭窄甚至可能会有偏差较大的数据,某些数据的缺失等,造成本文的结果会有一定的偏差。

2)由于本文所用的模型是一次模型,只能用于短期预测,不利于模型的推广。

七.参考文献

https://www.360docs.net/doc/0c4305493.html,/news/57-0/2011-8-8-xu9592.shtml西安交大7500

https://www.360docs.net/doc/0c4305493.html,/2009/0809/5825.html北大10000

https://www.360docs.net/doc/0c4305493.html,/2009/0808/5771.html武汉大学11000

https://www.360docs.net/doc/0c4305493.html,/question/36288043.html南京航空航天大学8000

https://www.360docs.net/doc/0c4305493.html,/question/140390183.html?an=0&si=5吉林大学10000

https://www.360docs.net/doc/0c4305493.html,/question/140559728.html?an=0&si=3合肥工业大学5000

https://www.360docs.net/doc/0c4305493.html,/question/75478788.html?an=1&si=5南昌大学8000

https://www.360docs.net/doc/0c4305493.html,/pub/2011/0824/27767.shtml2011研究生月薪4160

https://www.360docs.net/doc/0c4305493.html,/archiver/shownews-57494.html麦可思

https://www.360docs.net/doc/0c4305493.html,/09/0512/06/593G9QIM000120GR.html高中生收入为本科生1/2

附录:

附录1

X=0:3;

Y=[5450560057926100]; Plot(x,y,’*r’)

附录2

y=[5450 5600 5792 6100];

m1=length(y);

n=2; %n 为移动平均的项数

for i=1:m1-n+1

yhat1(i)=sum(y(i:i+n-1))/n;

end

yhat1

m2=length(yhat1);

for i=1:m2-n+1

yhat2(i)=sum(yhat1(i:i+n-1))/n;

end

yhat2

a21=2*yhat1(end)-yhat2(end)

b21=2*(yhat1(end)-yhat2(end))/(n-1) y2=a21+b21

y3=a21+2*b21

附录3

附录4

X=0:4;

Y=[1807 2282 2030 2130 2479]; Plot(x,y,’*r’)

附录5

y=[2030 2130 2479];

m1=length(y);

n=2; %n 为移动平均的项数

for i=1:m1-n+1

yhat1(i)=sum(y(i:i+n-1))/n;

end

yhat1

m2=length(yhat1);

for i=1:m2-n+1

yhat2(i)=sum(yhat1(i:i+n-1))/n;

end

yhat2

a21=2*yhat1(end)-yhat2(end)

b21=2*(yhat1(end)-yhat2(end))/(n-1) y2=a21+b21

y3=a21+2*b21

附录6

fplot('40173.9*(1-1.0894^(x)/(-0.0894)-76226',[1 15],'-r'); grid;

hold on;

fplot('74509.5*(1-1.0926^(x-3))/(-0.0926)-137934',[1 15],'-b');

附录7

fplot('40173.9*(1-1.0894^(x-4))/(-0.0894)-76226',[0 20],'-r'); grid on;

hold on;

fplot('74509.5*(1-1.0926^(x-7))/(-0.0926)-137934',[0 20],'-b'); grid on;

hold on;

fplot('13845*(1-1.0802^x)/( -0.0802) ',[0 20],'-m');

附录8

名人笔下的读书三境界 阅读答案

读书的三境界 ⑴在我看来,读书可以分三个境界。 ⑵第一境界是马克思、鲁迅、顾准式的读书境界。他们读书不仅为自己,更为天下。马克思读了书写《资本论》,让天下的有geming倾向的人生出实际的geming理想;鲁迅读外国书译外国书,有为中国人“盗天火”的神圣感;顾准读书研究希腊城邦式民主,试图解开一些历史悲剧的社会历史根源。这个读书的最高境界是只有一代伟人或哲人才能达到的。 ⑶第二境界是杜甫所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最生动的例子是曹禺1930年进入清华大学后利用三年的时间读遍了清华园图书馆中从古希腊悲剧到奥尼尔的所有世界戏剧的经典名著,之后,也是在清华园图书馆内于1934年写成了《雷雨》。这种天才式的读书境界,一般人也是难以企及的。 ⑷第三境界就是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里说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个境界,我们自觉努力之后是可能达到的。重要的是,要“好读书”。“不求甚解”可以理解为不要“死读书”,这样就能“会意”。读书务求“会意”,清代有位诗人就说过,“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知味”与“会意”是一个意思。“会意”可以有大小之别,概括言之就是能诱发恻隐之心等美好情愫产生的联想。 ⑸林语堂在《读书的艺术》一文里发表了一个很好的见解:“我认为一个人发现他最爱好的作家乃是他的知识发展上最重要的事情。世间确有一些人的心灵是类似的,一个人必须在古今的作家中,寻找一个心灵和他相似的作家。只有这样他才能够获得读书的真益处。一个人必须独立自主去寻出他的老师来。” ⑹我要补充的是,最好不是“寻找一个”,而是寻找几个。拿我自己来说,与我最贴心的作家,在中国古代作家里是陶渊明,在中国五四以来是冯至,在俄罗斯是契诃夫。 ⑺前几年我沉浸在契诃夫的文字里。他对我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有时能让我吃惊。契诃夫对“美的空费”常生伤感之情。他有篇小说叫《美人》,写的是主人公在穷乡僻壤见到两个美丽的姑娘之后生出的“惋惜美丽”的惆怅。去年我在云南一个哈尼族的村寨看到一个美丽的姑娘,竟然也产生了“惋惜美丽”的念想。 ⑻但给我带来最大的阅读愉快的中文书,还是五四以后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文学作品。读朱自清的文章、王统照的文章、冯至的文章......你能愉快地感觉到你在读很正直的、很厚道的、很有学问也很有灵性的人写的文章。 ⑼巴乌斯托夫斯基在《金蔷薇》里说到契诃夫的人道主义时,写了这样一句:“现在我们有些文学作品缺乏契诃夫的善良”,我可以照着这个样子说,现在我们有些文章缺乏朱自清的厚道。 ⑽当然,寻找自己能与之“会意”的作家时,可以将眼光放宽些。 ⑾不要忽视并非文学界的作者的作品。实际上,文学界之外的人写的文章往往是挂着作家头衔的人未必写的出来的。像演员于是之写的《幼学记事》《祭母亲》就是绝好的文章,像画家吴冠中的文章篇篇可读。 ⑿不要忽视并非“大腕级”的作家的作品。实际上,所谓二流作家的有些作品是一流作家也未必写得出来的。如果有人要我推荐抒情散文,我也许会向他推荐夏丏尊的《白马湖之冬》;如果有人要我推荐哲理散文,我也许会向他推荐李健吾的《切梦刀》;如果有人要我推荐学者散文,我也许会向他推荐梁遇春的文章。还是举自己的例子,我以前写长篇论文,写剧评,起念写散文、随笔,是在读了百花出版社出的《梁遇春散文选》之后。 ⒀一个人不可能读遍天下书,也没有必要。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产生阅读的局限性。我上小学的时候,小伙伴好像都在读《七侠五义》之类的武侠小说,但我不读,而且立志不读武侠小说,因此我很可能与金庸先生的作品“失之交臂”,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选自《教师博览》,有删改)

讲题的四种境界

讲题的四种境界 江西省临川二中黄金声(344100) 讲题,是数学课堂的主旋律之一,如何讲题,是老师们必须面临的课题.笔者经十余年的探索、积累,于2003年第一次提出了“讲题的四种境界”的理念,又经近几年的思考、归纳,试图通过本文从更深层次诠释、丰富这一独创理念,并期待得到同行的指点. 一、什么是“讲题的四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就题讲题,把题目讲清 (达成目标:一听就能懂) 第二种境界:发散试题的多种解(证)法,拓展解题思路,把题目讲透 (达成目标:一点就能透) 第三种境界:理清试题的诸多变化,以求探源奠基,把题目讲活 (达成目标:一时忘不了) 第四种境界:探究试题之数学思想方法,以能力培养为终极目标,做试题的主人 (达成目标:一用真有效) 二、“讲题的四种境界”理念的基本内容与诠释 1.会解题≠会讲题 会解题:针对自己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对试题所反映的信息进行处理.其目的是为了求得自己的理解,并能顺利地讲完此题. 讲题后情景①教师:我明明讲得很清楚,可学生还是说不懂!--基础太差了!? ②学生:课堂上老师讲的我都懂了,为什么下来不会做题?教师:这就奇 怪了,既然听懂了,怎么不会做题呢?--悟性有问题!? ③教师再讲类似题,甚至将解题的每一个步骤更详细地写出来,然后再布 置学生做题.--不信教不会(再不会就没救)!? 会讲题: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要求,对试题所反映的信息进行处理.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消化、运用. 讲题前情景①教师认真做题②教师反思自己的做题过程:我是怎样思考的?做题过程中遇到哪些障碍?③学生在思考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障碍?怎样讲才会使 学生更容易接受? 在一次习题课的课前准备时,有如下一道题引起了我的注意: 题1如图,将一张长方形纸片翻折, 则图中重叠部分是三角形. 答案很简单:等腰三角形. 由此引发了我的疑问:答案为什么不可以是钝角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是不是随便一折都是等腰三角形? 于是,我拿了一张长方形纸片动手折了起来.结果发现,重叠部分可以是钝角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但都是等腰三角形, 当然,还可以折出等边三角形.如图所示: 而要判断三角形形状的变化,只要抓住图中∠α的变化就轻松搞定,即: ①当45<α<90时,△ABC是锐角三角形; ②当0<α<45时,△ABC是钝角三角形; ③当α=45时,△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当α=60时,△ABC是等边三角形. 在讲题时,如果把这些变化融进去,不是更能体现本题的价值吗?从思想方法上看,

评李斯谏逐客书

评李斯谏逐客书? 李斯是秦代公文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他的公文说理透辟,论事周详,富有文采。在他的公文写作中,《谏逐客书》是最优秀的一篇,堪称中国古代公文之最。 ????他的公文,散见于《史记·李斯列传》和《古文苑》。 ????《谏逐客书》写于秦王政十年(前237),当时由于秦国势力强大,外来客卿增多,影响秦国公室贵族的权势,他们就借韩国人郑国为秦修筑渠道、消耗财力,使秦无暇东征的事例,提出“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的建议。于是秦王下令逐客,李斯劝谏。他针对秦王急于统一天下的心愿,以高远的立意,论述了逐客与统一天下的矛盾,并以此之利害关系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从而一语中的,打动了秦王,最后使秦王收回成命。 ????《谏逐客书》,就文种而言,属于“上书”。上书,或称“书”,是用来陈述自己的政治见解或主张的一种陈述性文书。大量应用于战国时期。 ????《文心雕龙·章表》上讲:“降及七国,未变古式,言事于主,皆称上书。”这里的“言事于主”,即包括上行文书,也包括一般游说文书。 ????《颜氏家训·省事篇》讲:“上书陈事,起自战国,逮于两汉,风流弥广,原其体度,攻人主之长短,谏诤之徒也;讦群臣之得失,讼诉之类也;陈国家之利害,对策之任也;带私情之与夺,游说之俦也。” ????上书,是在游说辞令的基础上形成的。刘勰在其《文心雕龙》的《论说篇》中说:“一人之辞,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刘勰的话,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在《平原君列传》中,司马迁记述了当时赵国游说之士毛遂的非凡事迹:“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作为中国的知识分子,可以骄傲地说,在战国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知识价值与社会价值,发展到了顶峰。不少游说之士在国君面前,纵横陈词,无所顾忌,颇有一种“侠义之风”。这种“侠义之风”至秦汉以后,由于皇权的高压而逐渐消失了。 ????上书游说人主,陈述自己的政治主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很高的智慧和技巧。韩非的《说难》对此专门进行了理论的阐述。文章分析了进说中会遭到的种种危害,指出要达到进说的成功,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迎合君主的心理和要求,获得君主的信任。法家进说的目的是“听用而振世”,但为获得事业的成功,又不惜鼓吹使用诡诈的手段。????如何使自己的主张能迎合君主的心理和要求呢?刘勰在《文心雕龙·论说》中说,关键是你的游说之辞要“顺情人机,动言中务。”也就是要顺着君主的感情思想,把事情引到关键问题上;所用的言辞,要符合主要任务的推行和解决。也就是说,要符合君主的根本利益。 ????下面,就《谏逐客书》这篇上书作一简要分析。 ????首先说一下文体。从公文角度看,这是一篇上书,在战国时期,属于上行文。如果从写作角度上看,它又是一篇论说文。 ????本篇有一个全篇的中心论点,就是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用白话说,就是:我听说官吏们议论驱逐客卿这件事,我认为驱逐客卿是错的。实际上是说,秦王驱逐客卿是错误的。这也就是公文写作中篇头撮要的写法。这里用了“臣闻吏议”和“窃”,是属于古代公文中常用的“避讳语”和“敬语”。 ????为了证明这一中心论点的正确性,下面用了历史的、现实的、对比的方法,从不同侧面加以论述,最后,又指出逐客必将造成秦国的危亡,总结全文,并与开头相照应,从而结束全文。

《与朱元思书》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晌。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乙)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 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wǎng)水①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 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 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tiáo)②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 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bò)③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注:①辋水:车轮状的湖水。②轻鯈:即白,鱼名。③黄檗,一种落叶乔木,果实和茎 内皮可入药。 1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鸢飞戾.天者戾:_______________ (2)与山僧饭.讫而去饭:_______________ 13.下列语句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B.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C.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D.然/是中/有深趣矣 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15.两文描写景物都能抓住景物的特点,(甲)文中“___”一字最能概括景物的妙处;[乙]文中“________”最能表现作者的感受。 16.甲乙两文在写景中都寄托中作者丰富的情感。甲文结尾处的议论意在表达作家______

读书有四种境界

读书有四种境界-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读书有四种境界。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此乃第一境也。读书,要静心而读,守住心 灵深处的宁静和纯真,耐住寂寞,甘于孤独,要潜心铸剑,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心无旁鹜。柳宗元诗云:“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在明媚的春光里,小桥流水,白云悠悠,在树荫下,就是一本书,一把椅子,一杯清茶,读起来,你感到是那样的清静,那样的优雅;在寒冷的冬夜中,夜阑人静、万籁俱寂,在书房里,就是一本书,一个人,一盏孤灯,手不释卷,你又觉得是那样的幽静,那样的惬意。这是一种“板凳甘坐十年冷”的读书境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乃第二境也。读书不仅要坐下来,还要能读进去。书间如梦,一尊还酹明月。书读进去了,就会沉醉其中,废寝忘食,乐而忘忧,真可谓时光现在最佳,江山如此多娇,风景这边独好。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阅遍人间春色,人与书就会融为一体。这是一种“书人合一”的读书境界。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此乃第三境也。古今中外多少事,一切都付书本中。书籍犹如巍峨的高山,绵延不尽,读书到一定的程度,就会高屋建瓴,对事物的认识就会更深更透,人的心胸就会无限宽阔,显示一种博大的胸怀和宏伟的气魄。这是一种超越自我、超越现实、超然物外的“天人合一”的至高至上的境界。让我们的心灵在读书中升华自由之境。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此乃第四境也。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人生有限,学海无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永无止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读书到最后,就深感到自己的渺小和知识的博大精深,要毕生践履,求精图新,倡导一种不断攀登、永远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终身学习,把读书作为人生的内在需求,融化到血液、基因和灵 魂中去,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读书只读一流书。我有一个看法——读书和吃饭一样,不能偏食,要有一个balanced diet(均衡饮食),精神的脾胃才能健康。 首先,是不是要读读宗教、神学我觉得一定要。读神学着作我们才能理解超越人性的东西,才能获得一种上帝般的眼界,才能达到一种超尘脱俗的境界。我时不时会翻出《大藏经》来没有目的地读,还有《圣经》《古兰经》及其他宗教、神学理论着作。读完神学,我觉得我理解了宇宙的神秘(如果

谏逐客书原文与赏析

《谏逐客书》原文与赏析 《谏逐客书》 秦李斯 原文: 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秦于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书曰: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求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

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与,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官;而骏马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官,充下陈,娱心意,悦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追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声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致诸侯之术也。

与朱元思书-中考试题集答案跟紧

与朱元思书中考试题集锦 一.(04内江市)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11分) 与朱元思书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2分) A.风烟俱净(都)B.一百许里(许多) C.皆生寒树(都)D.窥谷忘反(返回) 2.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是。《三峡》中与之异曲同工的语句是,。(4分) 3.作者对富阳至桐庐沿途景色的总体印象是(请用文中的一个四字短语作答),并且重点从和两方面进行了描绘。(3分) 4.文章由景生情,因情明志,作者不由发出感叹的句子是;。(用课文原句填空)(2分) 一.(11分)1.2分,B 28.4分,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意合即可)2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分(句子对,有错别字给1分)39.3分,天下独绝1分,山、水各1分4.2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二.(04潜江市、仙桃市、天门市、江汉石油)文章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负势竞上()②好鸟相鸣() 2.下列各句中的“者”与例句中“者”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A.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C.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始得西山宴游记》) D.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写出文中概括富春山全貌的句子并翻译。(3分) 句子: 翻译: 4.文章理解。(5分) 文章在总写中,用“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的情态。在分写“异水”时,用“ ”一句夸张地表现了江水极深、极清的特点。在分写“奇山”时,通过泉响、鸟鸣、蝉转、猿叫,反衬了山的的特点。之后,通过“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的抒情短论,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最后,文章别具匠心地描绘了山中的又一奇景,突出了树多的特点,与前文“ ”一句相照应。 二.1.①凭依(或:凭借、依仗)②美丽(若答“友好”也可给分)(2分)2.A(2分)3.句子: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翻译: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群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或: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3分)4.空一:从容出游,怡然自得(或:舒畅自如,游兴极浓等)空二:千丈见底空三:幽静(或:寂静、静等)空四:鄙弃名利(或:淡泊功名、淡泊人生等)空五:皆生寒树(5分) ) 三.(04青海)略 1.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风烟俱净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窥谷忘反 2.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天下独绝 B.一百许里 猿则百叫无绝猿则百叫无绝 C.风烟俱净 D.在昼犹昏 皆生寒树有时见日 3.文中写出的富春江的特点是、。 4.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之状写活的句子是:。 5.能暗示文中所写景色季节特征的一个字是:。从你积累的古诗词中写一个含有该字的句子:。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B.开头一段是总写,叙写并赞叹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沿江两岸的奇丽山水,诱人景色。

读书有四种境界

读书有四种境界。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此乃第一境也。读书,要静心而读,守住心灵深处的宁静和纯真,耐住寂寞,甘于孤独,要潜心铸剑,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心无旁鹜。柳宗元诗云:“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在明媚的春光里,小桥流水,白云悠悠,在树荫下,就是一本书,一把椅子,一杯清茶,读起来,你感到是那样的清静,那样的优雅;在寒冷的冬夜中,夜阑人静、万籁俱寂,在书房里,就是一本书,一个人,一盏孤灯,手不释卷,你又觉得是那样的幽静,那样的惬意。这是一种“板凳甘坐十年冷”的读书境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乃第二境也。读书不仅要坐下来,还要能读进去。书间如梦,一尊还酹明月。书读进去了,就会沉醉其中,废寝忘食,乐而忘忧,真可谓时光现在最佳,江山如此多娇,风景这边独好。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阅遍人间春色,人与书就会融为一体。这是一种“书人合一”的读书境界。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此乃第三境也。古今中外多少事,一切都付书本中。书籍犹如巍峨的高山,绵延不尽,读书到一定的程度,就会高屋建瓴,对事物的认识就会更深更透,人的心胸就会无限宽阔,显示一种博大的胸怀和宏伟的气魄。这是一种超越自我、超越现实、超然物外的“天人合一”的至高至上的境界。让我们的心灵在读书中升华自由之境。“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此乃第四境也。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人生有限,学海无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永无止境。“路

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读书到最后,就深感到自己的渺小和知识的博大精深,要毕生践履,求精图新,倡导一种不断攀登、永远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终身学习,把读书作为人生的内在需求,融化到血液、基因和灵魂中去,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读书只读一流书。我有一个看法——读书和吃饭一样,不能偏食,要有一个balanced diet(均衡饮食),精神的脾胃才能健康。 首先,是不是要读读宗教、神学?我觉得一定要。读神学著作我们才能理解超越人性的东西,才能获得一种上帝般的眼界,才能达到一种超尘脱俗的境界。我时不时会翻出《大藏经》来没有目的地读,还有《圣经》《古兰经》及其他宗教、神学理论著作。读完神学,我觉得我理解了宇宙的神秘(如果这神秘往往被称之为上帝的话);反观宇宙,我更加清醒地意识到了人的渺小,这使我不得不变得谦卑。不要把宗教、神学等同为迷信。第二,一定要读哲学。哲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寻找人之为人的存在根由的一种诘问。作为一个人,我们不得不问我们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我们要到哪里去。 第三,不能不读历史。历史对人类到目前为止的所有生活场景进行了最接近真实的描述。人的生命有限,如果想领略人类经历的甜酸苦辣、成功和失败、生命和死亡,就只能去读历史。 第四,心理学要读。像弗洛依德这样的心理学家,他拆解的是人的意识的存在,探寻的是一个人的意识和心灵究竟怎样协调运行的,是如何保持人之为人的内在本质的。

《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及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及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及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是吴均写给好友朱元思(一作宋元思,字玉山,生平不详)的信中的一个片段,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该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藐视之情,对友人的规劝。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与朱元思书(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注释] 风烟:指烟雾。 共色:同样的颜色。 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 许: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 独绝:独一无二,绝,到极点。

缥:青白色。 千丈见底:—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急湍:急流的水。 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 负势竞上:“高山”凭依(高峻的)的形势,争着向上。 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 相鸣:相向和鸣。 戾天:到天上;戾,至。 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经纶:筹画、治理。 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 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上,在上,名词作状语。 犹:如同。 交映:互相掩映。

读书的五种境界

读书的五种境界 读书的五种境界 解玺璋 明末的张岱有一则写“西湖七月半”的小品,他把当天看月之人分为五类: “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溪(单立人旁),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枭(带口旁)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火字旁)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以上五种赏月之人,其心态是很值得玩味的。其实又何止赏月呢?以读书相比,看读书之人,或许也可以按其心态、意趣,区分为这样五种: 其一,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这种人就知道摆谱,场面摆得很大,架势拿得很足,却只有读书之名而不见其书; 其二,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这种人虽然摆书在眼前,却只是为了装装样子,他们的心思并不放在书上,而是另有所求; 其三,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这种人读书不是为了自己增长见识,而是读给别人看的,读书只是他们自我标榜的一块招牌; 其四,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这种人不是不读书,甚至读了不少书,但还是扭捏作态,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或取悦于人,未能脱俗; 其五,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这种人才是真读书人,不招摇,也不刻意,含而不露,贵在知心,开卷如对师友,见字如见其人,这种平心静气的诵读,才有可能把书读到自己的心里去,才有切实的收获。 以上五种阅读心态,前四种窃以为都是不可取的,我所欣赏的,只有第五种。有了这样一种阅读心态,我们才能将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贯彻到实际阅读当中去,也才能指望通过阅读与所读之书建立一种平等的、对话的、交流的关系,从而体会到宋代梅尧臣所说的“得于心,览者会以意”那样一种境界。作为一个好的读者,应该是善解人意的,这就是古人说的:“庶几得苦心于千百年之上,恍然如身历其世,面接其人,而慨乎有余悲,悄乎有余思也。”(仇兆鳌《杜诗详注·序》)不知朋友们以为如何?

读书的四种境界

读书的四种境界(一) 古人说,凡是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三境,是晚清大学者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三句话。这里他引用古人词句,形象地道破了“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的三境界。由此让人想到,读书虽无止境,然而读书作为生命的需求,作为一种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充盈内心的方式,读书是有境界的,,读书有四种境界。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此乃第一境也。读书,要静心而读,守住心灵深处的宁静和纯真,耐住寂寞,甘于孤独,要潜心铸剑,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心无旁鹜。柳宗元诗云:“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在明媚的春光里,小桥流水,白云悠悠,在树荫下,就是一本书,一把椅子,一杯清茶,读起来,你感到是那样的清静,那样的优雅;在寒冷的冬夜中,夜阑人静、万籁俱寂,在书房里,就是一本书,一个人,一盏孤灯,手不释卷,你又觉得是那样的幽静,那样的惬意。这是一种“板凳甘坐十年冷”的读书境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乃第二境也。读书不仅要坐下来,还要能读进去。书间如梦,一尊还酹明月。书读进去了,就会沉醉其中,废寝忘食,乐而忘忧,真可谓时光现在最佳,江山如此多娇,风景这边独好。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阅遍人间春色,人与书就会融为一体。这是一种“书人合一”的读书境界。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此乃第三境也。古今中外多少事,一切都付书本中。书籍犹如巍峨的高山,绵延不尽,读书到一定的程度,就会高屋建瓴,对事物的认识就会更深更透,人的心胸就会无限宽阔,显示一种博大的胸怀和宏伟的气魄。这是一种超越自我、超越现实、超然物外的“天人合一”的至高至上的境界。让我们的心灵在读书中升华自由之境。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此乃第四境也。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人生有限,学海无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永无止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读书到最后,就深感到自己的渺小和知识的博大精深,要毕生践履,求精图新,倡导一种不断攀登、永远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终身学习,把读书作为人生的内在需求,融化到血液、基因和灵魂中去,成为生命的一部分。天长地久有时尽,此读绵绵无绝期。这是一种“时人合一”的超越空间的至远至臻的境界。

与朱元思书阅读及答案

《与朱元思书》阅读理解 一、课文翻译。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译文:没有一丝风,风和烟都完全消散了,天空和群山都是相同的颜色。(我乘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的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上,奇异的山水风光,在天下是独一无二的。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文:江水都是青白色的,千丈深的地方也可以看到江底。水中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到底,毫无障碍。湍急的江流比射出的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译文: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 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译文: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 鸢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文: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二、注音写字。 泠泠( )作响嘤嘤( )成韵 鸢( )飞戾( )天 水皆缥( )碧经纶( )世务者互相轩( )邈( ) 三、词语注释。 1.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2.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尽净。风烟,指烟雾。俱,全,都。净,消散尽净。 3.共色:一样的颜色。共,一样。 4.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从,顺,随。 5.任意东西:情境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东西,方向,在此做动词,向东漂流,向西漂流。 6.自:从。 7.至:到。 8.许:表示大约的数量,上下,左右。 9.独绝:独一无二。独,只。绝,绝妙。 10.皆:全,都。 11.缥(piǎo)碧:原作“漂碧”,据其他版本改为此,青白色。 12.游鱼细石: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 13.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里形容江水清澈见底。14.急湍 (tuān):急流的水。急,迅速,又快又猛。湍,水势急速。15.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甚,胜过,超过。为了字数整齐,中间的“于”字省略了。16.若:好像。 17.奔:动词活用作名词,文中指飞奔的骏马。 18.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 19.负势竞上:高山凭依的地势,争着向上。负,凭借。竞,争着。上,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这从下文“千百成峰”一语可以看得出来。 20.轩邈(miǎo):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向高处伸展。邈,向远处伸展。这两个词在这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 21.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指,向,向上。 22.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山峰。 23.激:冲击,拍打。 24.泠(líng)泠作响:泠泠地发出声响。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 25.好:美丽的。26.相鸣:互相和鸣,互相鸣叫。 27.嘤(yīng)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韵,和谐的声音。 28.蝉则千转(zhuàn)不穷: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叫。则,助词,没有实在意义。千转: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千”与下文“百”都表示很多。转,通“啭”鸟鸣声。这里指蝉鸣。穷,穷尽。 29.无绝:就是“不绝”。与上句中的“不穷”相对。绝,停止。 30.鸢(yuān)飞戾(lì)天:出自《诗经·》。老鹰高飞入天,这里比喻追求名利极力攀高的人。鸢,俗称老鹰,善高飞,是一种凶猛的鸟。戾,至。 31.望峰息心:意思是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息,使……平息,。 32.经纶(lún)世务者: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经纶,筹划、治理。世务,政务。 33.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窥,看。反,通“返”,返回。 34.横柯(kē)上蔽:横斜的树木在上面遮蔽着。柯,树木的枝干。上,方位,在上面。 蔽,遮蔽。 35.在昼犹昏:在白天,也好像黄昏时那样阴暗。昼,白天。犹,好像。 36.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疏条,稀疏的小枝。交映,互相遮掩。交,相互。37.见:看见。38.日:太阳,阳光。

古 人 的 读 书 境 界

古人的读书境界--读书散记之一 古人读书不像我们今天这样随意,特别是在书香之家、簪缨之族更是讲究,读书要有一种氛围、一种韵味、一种境界。如“孤馆青帘,名山绛帐,糖热蓠边,藜燃阁上,左有《汉书》,右有斗酒”,这是讲读书的大环境要闲自然。读书的小环境—书斋也要讲究,晚明作家吴从先这样讲:“斋欲深、槛欲曲、树欲疏、萝薜欲垂青。几席、栏杆、窗窦欲净澈如秋水。榻上欲有烟云气。墨池、笔床欲时泛花香。读书得此护持,万卷尽生欢喜。琅媛仙洞,不足羡矣!”至于“红袖添香夜读书”、“雪夜闭门读禁书”之类,则是对读书气氛温馨痛快的企望。 读书不仅要讲究环境,而且什么时间读什么书、什么地方读什么书也要讲究。四季之中“读经宜春,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冬,其机畅也。”清人张潮这番话强调的是读书季节与人的心境要融谐。还是上文提到明朝那位吴从先对读书的情境闲述得更为细致;“读史宜映雪,以莹玄鉴;读子宜伴月,以寄远神;读佛书宜对美人,以挽坠空。读山海经、水经、丛书、小史宜倚疏花瘦竹、冷石寒苔,以收无垠之游,而约缥渺之论。读忠烈传,宜吹笙鼓瑟以扬芳,读奸佞论,宜击剑捉酒以消愤。读骚宜空山悲号,可以惊壑;读赋宜纵水狂呼,可以旋风;读诗词宜歌童按拍;读鬼神杂录烧烛破幽。他则遇境既殊,标韵不一。” 对于读书的妙处,古人论述颇多,汉朝刘向在《说苑》中讲:“书犹药也,善读可医愚。”后魏的道武帝曾向博士李先:“天下何物最善,可以益人神智?”李先回答说:“莫若书籍。”皮曰休认为书籍胜过美女,说:“惟书有色,艳于西子”、“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侣。”宋朝诗人黄廷坚曾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宋朝另一位诗人尤袤则说:“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 读书不仅至善、至美,更是至乐。读书人的祖师爷孔夫子早就说过:“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宋人欧阳修惜时读书,曾以“三上文章”著名,他在《归田录》中讲到一个叫钱思公的人“平生性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释卷也……。”其羡慕推崇之情,溢于笔端。宋朝诗人苏舜钦也把读书当做人生的最大乐趣,每读到得意之处,总是津津乐道,与书中人同享甘苦。有一次,他住在岳丈家,每晚都要喝一斗酒,老岳丈很惊奇,便躲在一旁看个究竟,只见苏舜钦正高声朗读《汉书·张良传》,念到精彩处,使感吧一番,满饮一杯。老岳丈笑道:“有如此下酒物,一斗诚不为多也。”元朝一位名叫翁森的隐士,曾这样说:“凡人及时读书,便可无时不乐”,他写过一组《四时读书乐》的小诗,明清以来传诵颇广,其中有这样一些诗句: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 “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当然,在古代带着功利态度读书的也不乏其人,宋真宗的《劝学文》即是这些人的思想写照: “富家不用买良田,收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取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象这种把读书当做敲门之砖,进身之梯者,一边读书,一边想着“黄金屋”、“颜如玉”之类,读书又有何乐可言?哪里还谈得上读书的境界呢? 对读书治学境界的认识,清朝大学者王国维有过颇为深刻的论述。他在《人间词话》中援引三名宋词名句,提出了著名的“读书三境界”说。他指出任何成就大学问,大事业者都须经历三种之境界:第一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意思是说初学阶段的人,就象刚从平地登上高楼,极目远望,眼界顿开;第二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在求知欲驱使之下,发愤读书,废寝忘食,致使身瘦衣宽、容颜憔悴,但是为了求知治学,却毫无悔意;第三种境界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意思是说,真知实学,来自于“千百度”的钻研和探索,一旦有收获便会体会到幸福和欢乐,正所谓“成功就在一瞬间”。王国维正是在经历了三种境界之后,成了一代大师,达到了最高的读书治学境界。凡有志于治学的人,都应从王

《读书三境界》阅读及答案

读书三境界 ①读书有三境界:“吞”“啃”“品”。 ②“吞”乃生吞活剥,囫囵吞枣——是充满饥饿感的发奋的青春初潮的标志。虽然广收博采难免盲目,进食过速导致腹胀——但这个过程毕竟是日后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必不可少的前奏。古今中外有许多人都是进入中年后凭“反刍”青春岁月里的泛读而成名成家的。“吞”虽为知识积累的必经之途,但毕竟是读的低级阶段。 ③“啃”乃咀嚼消化,强行吸收——是志存高远的人生必经的头昏脑涨、寝食不安的砥砺智慧的夜路。咬烂磨碎骨头,获取钙质,这当然谈不上享受——但却是峥嵘人生必须付出的艰辛。“为伊消得人憔悴”是任何一位学有所成的人都不能蠲(juan)免的里程。“啃”是在“吞”之基础上的知性提高——这是将死的知识化为活的血肉的过程。 ④“品”乃焚香沐浴,如饮醍醐(tihu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是成熟聪颖的心灵与星空的娓娓絮语。月下折枝,花前怜玉,豁然贯通的人生不胜惋惜地告别了青春光阴——庄严地踏上了奉献岁月。浮躁尽除,功利淡化,读书成了颐养灵性的乐事——“默然回首”,天机消溶于慧心。“品”是在“啃”之基础上悟性升华——这是进入人生创造之园的门票。 ⑤读书人多如牛毛,但大多数都停留在第一境界,仅少数不甘人生庸碌者可进入第二境界。进入第三境界,非志强智达者不能。但能进入第三境界者,必是成功地穿越了第一与第二境界的人。“吞”至其博,“啃”至其深,“品”至其灵性——若无博与深,则灵性无其根本。 ⑥举凡大家鸿儒,书读到“品”的份上后,往往将“吞”“啃”“品”三字当成进一步治学的相济并用的三种方法:“吞”文字,“啃”新意,“品”韵致。或者是:泛读的“吞”之,精读的“啃”之,需细细体悟的则“品”之。 ⑦对一般的读书人而言,不谈三境界,如能将“吞”“啃”“品”三宇当作对待不同读物的不同阅读方法:用于消遣的书“吞”,有用的书“啃”,启心益智的书不妨“品”——那么,人生同样会受益无穷。 19.作者认为读书三境界“吞”、“啃”、“品”的具体含义是:(6分) “吞”: “啃”: “品”: 20.作者认为“吞”“啃”“晶”三种读书境界之间是怎样的关系?(4分) 21.你在读中外名著时,采用的是什么读书方法?有什么收获?请略举一例加以说明。(4分) 22.对本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文章列举了大量的具体的事实,阐述了读书三境界的观点。 B.本文阐释了“吞书”、“啃书”、“品书”的内涵和三种境界对不同的读书人的意义。 C.作者善于取譬说理,说理透彻,深入浅出,使读者心悦诚服。 D.本文在阐释道理时态度平和,言辞中肯,使人易于接受。 答案 19.“吞”:泛读或博读(生吞活剥,囫囵吞枣) “啃”:精读(咀嚼消化,强行吸收)体悟(焚香沐浴,如饮醍醐)(可从文中找答案,也可自己概括。) 20.层递(层进、递进)关系,(1分);“吞”是知识积累的必经之途,“啃”是在“吞”之基础上的知性提高,“品”是在“啃”之基础上的悟性升华;“乔”至其博,“啃”至其深,“品”至其灵性——若无博与深,则灵性无其根本。(1分)(意思相符即可)

读书心得:四种境界

读书心得:四种境界 读书没有止境,但却有境界。我想起了近代学者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的古今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的三种境界。读书作为生命的需求,作为一种修身养性、陶冶品行情操的方式,当然也有 境界,有人仿照王氏的说法,把读书分成四种境界,我认为很有 道理。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此乃第一境也。读书,要静下心来,守住心灵深处的宁静和纯真,耐住寂寞,甘于孤独,要潜心 铸剑,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心无旁鹜。正如柳宗元所说:真源 了无取,妄迹世所逐,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在明媚的春光里,小桥流水,白云悠悠,在树荫下,就是一本书,一把椅子, 一杯清茶,读起来,你感到是那样的清静,那样的优雅;在寒冷 的冬夜中,夜阑人静、万籁俱寂,在书房里,就是一本书,一个人,一盏孤灯,手不释卷,你又觉得是那样的幽静,那样的惬意。这是一种板凳甘坐十年冷的读书境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乃第二境也。读书不仅要坐下来,还要能读进去。书间如梦,一尊还酹明月。书读进去了,就 会沉醉其中,废寝忘食,乐而忘忧,真可谓时光现在最佳,江山 如此多娇,风景这边独好。这是一种书人合一的读书境界。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此乃第三境也。古今中外多少事,

一切都付书本中。书籍犹如巍峨的高山,绵延不尽,读书到一定 的程度,就会高屋建瓴,对事物的认识就会更深更透,人的心胸 就会无限宽阔,显示一种博大的胸怀和宏伟的气魄。这是一种超 越自我、超越现实、超然物外的天人合一的至高至上的境界。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此乃第四境也。千江有水千江月 万里无云万里天。人生有限,学海无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永无止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读书到最后,就 深感到自己的渺小和知识的博大精深,要毕生践履,求精图新, 倡导一种不断攀登、永远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活到老学到老,要把读书作为人生的内在需求,融化到血液、基因和灵魂中去, 成为生命的一部分。这是一种时人合一的超越空间的至远至臻的 境界。 朋友们:手执一卷,入此四境,万虑皆忘,何不快哉?至于 我们这些以教书为职业的教师、以学习为任务的书生,更要以读 书为荣:要有读书好的境界,好读书的责任,读好书的兴味。老 师们,同学们,让我们畅游在书的长河,掬一捧淡淡的书香,以 书为友,与书本同行,以读书点亮我们的精彩人生吧!

谏逐客书备课资料【原文注释翻译作者背景主题赏析】

谏逐客书/李斯备课资料【高中部编版必修下册第十一课】 资料内容:古文的【原文】【注释】【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原文】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纵,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