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复习《曹论战》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复习《曹论战》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复习《曹论战》人教新课标版

2011年精选题

1.给加横线字注音

1.又何间焉( )

2.肉食者鄙( )

3.牺牲玉帛( )

4.下视其辙( )

5.登轼而望( )

6.望其旗靡( )

2.在括号中解释加横线词的意思

1.齐师伐我( )

2.又何间焉( )

3.肉食者鄙( )

4.牺牲玉帛( )

5.小信未孚( )

6.小大之狱( )

7.可以一战( ) 8.齐师败绩( )

3.用变双音词的办法解释下面的词

1.伐( )

2.将( )

3.请( )

4.谋( )

5.惠( )

6.必( )

4.下面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小惠未犏”的“偏”同“遍”。

B.“神弗福也”的“福”是动词。

C.“公与之乘”的“之”指代曹刿。

D.“齐人三鼓”的“三鼓”指击鼓进军。

5.下面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此句应读出“反对”的语气。

B.小惠未编,民弗从也--此句应读出“肯定”的语气。

C.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此句应读出“抒情”的语气。

D.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一此句应读出“感叹”的语气。

6.比较阅读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编,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甲]文在写法上主要运用了描写。[乙]文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

2.这两段文字所表现的思想相同的一项是( )。

A.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B.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C.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D.实行仁政,取信于民

3.下面句子在语序上跟现代汉语习惯一致的一项是( )。

A.何以战?

B.虽不能察,必以情。

C.可以一战。

D.微斯人,吾谁与归?

4.[甲]文中最能表现曹刿“取信于民”战略思想的一句是。[乙]文中最能体现作者志向和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5.[乙]文中文末画曲线句子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 )。

A.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伙伴而无限惆怅的情绪。

B.对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感慨。

C.学习“古仁人”崇高思想的决心和抱负。

D.勉励人们以“古仁人”为榜样。

6.[乙]文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承前省略的主语是;[甲]文中“可以一战”的“以”后省略的内容是“”。

7.[甲]文中鲁庄公第一次回答“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这里的“人”指的是;[乙]文中“或异二者之为”的“二者”指的是。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

公(鲁庄公)与之(指曹刿)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用兵之法:高陵(山头)勿向(仰攻),背丘(高地)勿逆(迎击),佯北(假装失败)勿从(追逐),锐卒勿攻,饵兵(用来诱敌上钩的部队)勿食,归师勿遏(阻击),围师(包围敌方部队)必缺(让条出路),穷寇(走投无路的敌军)勿迫(逼迫)。此用兵之法也。

(《孙子今译》)

1.解释下面句中加横线的词在上文中的意思。

(1)公与之乘( ) (2)公将驰之( ) (3)既克( ) (4)望其旗靡(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3.根据上文有关内容,发挥合理想像,在“齐师败绩”前简要补写出战斗的经过。(可以运用文中原有的字词灵活组合或用自己的话叙述)

4.“一鼓作气”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但却有人常常把它误写成“一股作气”“一鼓足气”等。想一想,你怎样运用文中的知识来帮助人们避免这些错误。

5.在长勺之战中,曹刿两次曰“未可”,各与短文中哪一条法则相吻合?结合“长勺之战”,对“用兵八法”目的加以深入分析,试从中归纳出战场上所应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刺客列传(节选)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①。鲁庄公惧,乃献遂邑②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③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④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⑤就⑥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⑦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⑧,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封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注①败北:战败。②遂邑:今山东宁阳县。③柯:齐邑,今山东阳谷县阿城镇。

④坏:倒塌。⑤北面:面朝北。⑥就:趋向,回到。⑦倍:通”背“,违背。⑧快:

快意。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1)以勇力事鲁庄公。( )

(2)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 )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

(2)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

3.通读全文,你认为曹沫这个人物具有怎样的性格特横线?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晏子辞千金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

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

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它人,是为宰藏也,智者不为也。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

景公谓晏予曰:“昔吾先君桓佘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晏子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晏子方食方:正

B.终再拜而辞曰再拜:拜两次

C.进取于君进:前进

D.以振百姓振:同“赈”,救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分食食之②食之不以其道

B.①使吏致千金与市租②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

C.①寡人不知②孰谓汝多知乎

D.①忠臣不为也②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3.文中加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

B.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

C.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

D.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之”字,全都是代词且指代的对象相同的一项是( )。

①分食食之②言之公③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④一豆之食

⑤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⑥婴闻之⑦以君之赐③寡人之过也

A.①③⑥

B.③⑤

C.②⑧

D.③⑤⑦

5.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

(2)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子产论政宽猛

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我死,子必为政。惟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疾数月而年。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盗,取人于萑符之泽。大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不及此。”兴徒兵以攻萑符之盗,尽杀之,盗少止。(《左传》)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1)子必为政( )

(2)夫火烈,民望而畏之(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

3.读此文后,你有什么认识?治理国家和百姓,是用宽政呢,还是用猛政?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诫太子勇

杨坚

我闻天道无亲,惟德是与。历观前代帝王,未有奢华而能长久者。汝当储后,若不上舍天意,下合人意,何以承宗庙之重,居兆民之上?我昔曰衣服各留一物,时复看之,以自警戒。又拟分赐汝兄弟。恐汝以今曰皇太子之心,忘昔时之事,故今高颊赐汝我旧所带刀子一枚,并菹酱一合,汝昔作上士时,所常食如此。若存忆前事,应知我心。

1.下列各句中“以”的意义和“以自警戒”中的“以”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何以承宗庙之重。

B.恐汝以今曰皇太子之心,忘昔时之事。

C.上以为渤海太守。

D.属予作文以记之

2.“若存忆前事,应知我心”一句中“我心”指什么?

3.既是训诫之词,就应讲一番“大道理”,隋文帝在训诲儿子的时候,为什么说要给儿子留下旧时衣物服饰,一把刀子,一盒菹酱?

12.写出生活中的惯用语。

(1)把在团体中起主导的人喻为( )

(2)把足智多谋的人喻为( )

(3)把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喻为( )

(4)把公堂台阶下受审的囚犯喻为( )

(5)把吝啬钱财、一毛不拔的人喻为( )

(6)把混混噩噩、不明事理的人喻为( )

(7)把世故圆滑的人喻为( )

(8)把没有专业知识的外行人喻为( )

(9)把技艺不精、勉强凑合的人喻为( )

13.成语对对子。(注意对仗要工整,意思要相对)

粗茶淡饭( ) 流芳百世( ) 井然有序( )

指鹿为马( ) 固若金汤( ) 精雕细刻( )

雪中送炭( ) 伶牙俐齿( )

14.给加横线字注音

又何间( )焉小惠未徧( )牺牲玉帛( )

辙( )乱旗靡( ) 肉食者鄙()

15.《曹刿论战》选自《》,传说是时期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体史书。

16.《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具体来说指的是。文中叙述了开始反攻的时机是开始追击的时机是。

17.下列加点的“以”的含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何以战B.必以情C.必以分人D.可以一战

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又何间焉古义:今义:

(2)肉食者鄙古义:今义:

(3)牺牲玉帛古义:今义:

(4)小大之狱古义:今义:

19.翻译下列句子。

(1)小信未孚。。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20.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十年春,齐师伐我”除了交待战争发生的时间外,还指出了

和,其中的“我”是指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3)曹刿请见(4)战则请从

3、用原文回答

(1)“忠之属也”所评价的内容是什么?

(2)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用“‖”把第一段文字分为两层,并写出层意。

一层。

二层。

5、从这一段中,可以看出曹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练习

晏子辞千金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它人,是为宰藏也,智者不为也。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

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晏子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晏子方食方:正B.终再拜而辞曰再拜:拜两次

C.进取于君进:前进D.以振百姓振:同“赈”,救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分食食之②食之不以其道

B.①使吏致千金与市租②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

C.①寡人不知②孰谓汝多知乎

D.①忠臣不为也②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3、文中加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

B.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

C.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

D.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之”字,全都是代词且指代的对象相同的一项是:( )

①分食食之②言之公③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④一豆之食

⑤夫厚取之君则施之民⑥婴闻之⑦以君之赐⑧寡人之过也

A.①③⑥B.③⑤C.②⑧D.③⑤⑦

5、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

(1)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答案1. 1.jiàn 2.bǐ 3.bó 4.zhé 5.shì 6.mǐ

2. 1.军队 2.参与

3.鄙陋,文中指目光短浅

4.指猪、牛羊等

5.为人所信服

6.案件

7.可以凭借

8.大败

3. 1.征伐2.将要3.请求

4.谋划

5.恩惠

6.必定

4. D

5. A

6. 1.语言议论 2.A 3.B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B 6.古仁人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官吏和贵族上文中一悲一喜的人

7. 1.(1)(共同)乘车(2)追击(3)战胜(4)倒下

2.大国是很难估测(它的行动)的,担心他们会设下埋伏

3.示例:公鼓之,齐师士气已竭

4.略

5.第一次与“锐卒勿攻”吻合,第二次与“佯北勿从”吻合。要打败敌人,必先保存自己

8. 1.(1)替……做事(或侍奉) (2)结盟(或会盟)

2.(1)曹沫是鲁国的将领,与齐国作战,三战三败(2)在诸侯中失去信义,失去各国的帮助.不如给他

3.具有胆气过人,精于谋划,以死卫国的性格特点

9. 1.C(“进”向上,指在朝廷)

2.A(“食”。音sì,给……吃)

3.D

4.B(都是指代齐景公送的财物)

5.(1)我听人这样说,从君主那里拿来厚赏然后散发给百姓,这就是臣子代替君主统治人民,忠臣是不这样做的(2)我听人这样说,圣明的人考虑多,也难免会有失误。愚蠢的人经过多次考虑,也有可取之处

10.1.(1)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您”(2)句首语气助词、发语词,表示发议论

2.因为火性猛烈.百姓看着就害怕,所以很少有人被火烧死的

3.略(提示:子产向大叔传授的道理与经验是,管理国家和百姓的方法其一是宽政,其二是猛政。不过,前者有个条件,那就是“惟有德者能以宽服民”。而大叔的执政实践是,他的党政失败了,最后只有采取猛政,发兵攻打芦苇大泽之盗,将盗全部杀死,才使社会国家稍有安宁。由此看来,管理国家和百姓,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和条件,宽猛相济,灵活运用)

11. 1.D

2.杨坚的良苦用心,就是担心儿子“奢华”,而不能使其统治长久维持。“历观前代帝王”这一道理是为历史所证明了的,有前车之鉴

3.旧时衣物服饰、刀子、菹酱等,这是“实物教育”,时时使太子想起父王的教诲、自

12. (1)主心骨(2)智多星(3)东道主(4)阶下囚(5)铁公鸡(6)糊涂虫(7)老油条(8)门外汉(9)三脚猫

13.山珍海味遗臭万年杂乱无章点石成金危如累卵粗制滥造锦上添花笨嘴拙舌

14. jiàn biàn bózhémǐbǐ

15.左传春秋左丘明编年

16.取信于民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齐人三鼓后齐人辙乱旗靡时

17. C

18.(1)参与中间(2)鄙陋,目光短浅卑鄙(3)指猪、牛、羊等祭品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4)案件监狱

19.(1)小的信用不能使鬼神信服(2)这是忠心尽力为人民办事。可以凭借这点一战。作战时请让我跟您同往。

20. 1、战争的双方性质鲁国2、(1)徧同“遍”,遍及(2)动词赐福(3)请求

(4)请让我3、(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4、……乃入见。‖问:“何以战?” …… 一层:写曹刿请见鲁庄公的背景和原因。二层:写曹刿见鲁庄公后两人的对话,表现曹刿对备战条件的认识。

5、热爱自己的祖国,深谋远虑。

21. 1、C(“进”向上,指在朝廷。)2、A(“食”,音sì,给…… 吃。)3、

D 4 、B(都是指代齐景公送的财物。)5、(1)我听人这样说,从君主那里拿来厚赏然后散发给百姓,这就是臣子代替君主统治人民,忠臣是不这样做的。(2)我听人这样说,圣明的人考虑多了,也难免会有失误。愚蠢的人经过多次考虑,也有可取之处。

九年级语文下文言文测试卷(答案) 2

才溪中学 九年级语文(下)文言文测试卷 班级姓名座号 题 一二总分号 (一)(二)(三)(四)(五)(六)(七)得 分 一、古诗词积累:(10分) 1、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2、报君黄金台上意,。 3、,灵旗空际看。 4、,雪拥蓝关马不前。 5、,对影成三人。 6、,白露为霜。,在水一方。 7、角声满天秋色里,。 8、寡助之至,。 二、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公输》选段,回答1~5题。(22分)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 子墨子曰:“荆之地,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1.我能解释下面加粗的词语。(4分) ①请说.之()②不可谓知类.(.) ③方五千里( ) ④为与此同类. ( ) .. 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6分) ①宋何罪之有? ②义不杀少而杀众。 3.联系上下文说说“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一句中“此”指的是什么内容。(3 分)

我的理解: 4.根据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墨子从哪几个方面劝阻公输盘攻宋?(3分) 我的概括: 5.(6分)①写出两句与战争有关的古诗句(不能出自同一首诗)。 ②拟一则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公益广告。 (二)、比较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6—10题(19分) 甲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文: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选自《史记》) 6、用“/”给下面句子划出朗读节奏。(2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①曾益.其所不能( )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 ) ③吴既赦.越 ( ) ④与百姓同其劳.( ) 8、翻译下列句子。(3分) 女忘会稽之耻邪?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原文与翻译

《与朱元思书》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tuān)甚箭,猛浪若奔。夹(jiā)岸①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yīng)嘤成韵。蝉(chán)则千转(zhuàn)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yuān)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lún)世务者,窥(kuī)谷忘反。横柯(kē)上蔽,在昼(zh?u)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xiàn)日。 译文:风和烟都散尽了,天和山是一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奇异的山水,独一无二。江水都是青白色,千丈深的地方都能看得清楚。游动的鱼儿和细碎的沙石,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浪涛像飞奔的骏马。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相互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了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百鸟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和猿猴也长时间地叫着,声音不断绝。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是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可以(从枝叶的空隙中)见到阳光。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译文: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了。(五柳先生)安闲沉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五柳先生)喜欢读书,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五柳先生)生性喜欢喝酒,因为家里贫穷不能经常得到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来招待他;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他)喝醉了就离开,从来不会留恋着而不肯离开。 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不住寒风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 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而他却能安然自得。(五柳先生)常常以写诗作文章当娱乐,略 微显示自己的志趣。不把得失放在心上,用这种心态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感到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 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的志趣而快乐,不知道是无 怀氏时候的百姓还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 《马说》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于 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 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 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 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所以 即使有千里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与普通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称它为千里马。 (能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要吃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 (把它当作普通的马)来喂养。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 气不足,才能和美德显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 行)千里呢? 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方法,喂养它却不能使它的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 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走到千里马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 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不知道(认识)千里马吧!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jiǎ)借于藏书之家,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 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 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 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chì)咄(duō),色愈恭, 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sì)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qia)曳(ya)屣(xǐ),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 肤皲(jūn)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jìng)不能动,媵(yìng)人持汤沃灌,以 衾(qīn)拥覆,久而乃和(h?)。寓逆旅,主人日再食(sì,提供伙食),无鲜肥滋味之 享。同舍生皆被(pī)绮(qǐ)绣,戴朱缨(yīng)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 容臭(xiù),烨(ya)然若神人;余则缊(yùn)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 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译文:我小时候就喜欢读书。因为家里贫寒,所以没有办法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 家去借,自己亲手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冬天天气十分寒冷,砚台里的水 结成很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伸直,我也不敢懈怠,不放松读书。抄写完毕,跑 着赶快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看到 各种各样的书。到了成年,更加羡慕圣贤所讲的道理。又忧虑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和有 名望的人可以与自己交流,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 教。那位前辈德高望重,学生徒弟挤满他的屋子,他不曾稍微缓和言辞和脸色。我站在 旁边陪侍,提出疑难,探究义理,弯腰侧耳请教;有时遇到他训斥,我表情更加恭敬, 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辩解,等到他高兴了,就再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 但最终获得许多学识。 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经常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严冬刮着猛烈的 风,大雪深达几尺,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也不知道。到了学舍,四肢僵硬得不能动弹,服 侍的人端来热水浇洗,用被裹盖,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店里,主人每天提供两顿饭, 没有新鲜肥美滋味的享受。在一起住宿的书生都身穿绮罗锦绣的衣服,头戴用红缨宝石 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的佩环,左边佩带宝刀,右边挂着香袋,光彩耀眼的样子像 神仙;而我穿着破旧的衣服夹在他们中间,没有一点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 的事,就不觉得自己吃的穿的不如别人了。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 《小石潭记》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pèi)环,心乐(lè)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liè)。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为 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màn),蒙络(luò)摇缀(zhuì), 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 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lè)。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hù),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 (suì)。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就像人身上佩带 的玉佩玉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那样清脆悦耳),(我)心里感到很高兴。(于是)砍倒竹 子开辟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凉。潭用整块石头 作为底,靠近岸边,石头(有些部分)翻卷上来露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等不同 的形状。(岸上)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 荡。 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 (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 往往,轻快迅速,好像在同游人逗玩。 向水潭的西南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一段看得见,一 段看不见。溪流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也不知道它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坐在潭边,四面竹林树木环绕合抱着,寂静冷清没有旁人,(哪有生悲哀的气氛,让人) 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真是)寂静极了,幽深极了。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冷清,不 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开了。 同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做随从跟着来的人,(有)两个姓崔 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文言文翻译

九年级文言文翻译 鱼我所欲也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的话,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够同时拥有的话,我宁愿舍弃生命而追求道义。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所喜欢的有超过生命的东西,所以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所讨厌的有超过死亡的东西,所以有的灾祸不去躲避。如果人们所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能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东西没有比死亡更可怕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避开祸患的手段,有哪一桩不能采用呢?这样做就可以生存,却有人不采用它;照此就可以避祸,却有人不采纳它。因此,可知人们所追求的有胜过生命的,所厌恶的有胜过死亡的。不仅仅有道德的人有这样的本性,人人都有,只是道德高尚的人能够不丧失这种本性罢了。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它就能活命,不吃它就会死亡。但如果吆喝着施舍,路过的饥民也不愿接受;如果用脚踢着给人家,即使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面对高官厚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它,那么高官厚禄对我来说有什么好处呢?难道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结识的穷苦人感激我吗?从前情愿舍弃生命也不愿意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而接受了;从前情愿舍弃生命也不愿意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侍奉而接受了;从前情愿舍弃生命也不愿意接受,现在却为了自己所结识的穷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它: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原本的本性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不如人心向背,内部团结。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起来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然而不能取胜,这是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的原因。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也并不是不充足,但(守城者)弃城而逃,是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不如作战中的人们同心协力的原因。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这一点,攻打被内外亲属背叛的君主,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是从农耕的田野中被发现的,傅说是从泥水匠中被选拔出来的,胶鬲是从鱼盐贩子人中被选拔出来的,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并加以任用的,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提拔上来的,百里奚是从集奴隶市场被赎出后加以重用的。所以上天将要降临重大责任在这个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而体肤消瘦,使他缺乏钱财、

2021年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

2021年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 《鱼我所欲也》 一、理解性默写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5.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6.文中与“嗟来之食”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7.《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二、内容理解 1.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用“鱼”和“熊掌”作比喻论证对生与死的抉择; 用“一箪食,一豆羹”和“万钟”的事例论证“义”重于“生”的观点; 用“”向“今”对待“一箪食,一豆羹”的不同做法进行对比论证; 用讲道理来论证为何要“舍生”。 2.文章开头以鱼和熊掌设喻,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以生活常理就近设喻,化抽象为具体可感,化深奥为浅显易懂,引出论题。 3.课文中运用了许多两两相对的句子,它们的句式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试找出两个这样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举例(略) 这些句式使行文流畅,论证严密,语气连贯,气势恢弘。 4.“乡为……今为……是亦不可以已乎?”这一句式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综合运用了排比、对比、反问的修辞方法,写出了一些人在穷困危急的情况下可以拒绝别人的施舍,而在和平安宁的社会环境中却见利忘义的事实,摆出同一人今昔判若两人的表现,引人深思,表达了孟子对这种做法的坚决否定,再次印证了“舍生取义”这一中心论点。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雄辩力量。 5.请写出与本文观点一致的两句诗。 (1)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请简要谈谈。 不矛盾。在市场经济下也要讲诚信、讲道德,不做违法乱纪的事。 7.请概述一个“舍生取义”的典故或例子。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文言文整理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文言文整理归纳 《陈涉世家》知识归纳练习 注音 夏(jiǎ)辍(chu?)垄(lǒng)怅恨(chàng)鸿鹄(h?ng hú)闾(lǘ)当行(dāng háng)戍(sh ù)渔阳屯(tún)度(du?)以数谏(shu? jiàn)上使外将兵(jiàng)行卜(bǔ)帛(b?)陈胜王(wàng)罾(zēng)鱼腹(fù)间令(jiàn)祠(cí)篝火(gōu)忿(fan)恚(huì)笞(chī)毋(wú)藉第令(jia)宁有种乎(nìng)袒(t ǎn)为坛而盟(w?i)蕲(qí)铚(zhì)酂(cu?) 柘(zha)谯(qiáo)身被(pī)会(huì)六七百乘(shang)骑(jì)稷(jì)长(zhǎng)吏以应(yìng) 找出下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谪”通“谪”)意思是“被强迫流放到边远地区” (2)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唱”通“倡”)意思是“倡导” (3)固以怪之。(“以”通“已”)意思是“已经”(4)将军被坚执锐。(“被”通“披”)意思是“穿”古今异义词(加粗字) 1.【等死】古义:一样,同样。今义:等候,等待。 2.【卒中往往语】古义:处处,到处。今义:常常,经常。 3.【楚人怜之】古义:爱怜,爱戴。今义:怜惜,怜悯。 4.【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古义:十分之六七,表分数的约数。今义:十六或十七,表整数的约数。 5.【借第令毋斩】古义:即使,假若,表假设关系的连词。今义:借给 6.【今亡亦死】古义:逃跑,逃走。今义:死亡。 7.【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古义:暗地里。今义:间隙。 8.【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古义:果真。今义:诚心诚意,的确,实在。【比至陈】古义:等到。今义:比较,比方。 9.【会天大雨】古义:适逢,恰巧遇到。今义:集会,聚会,见面等。 10【会计】古义:聚会商议今义:管理财务的人员。 11【篝火】古义:指用竹笼罩的火,鬼火。今义:泛指在空旷的地方或野外架木燃烧的火堆。12.【或以为死,或以为亡】古义:有的人。今义:或者,也许。 13 【三老】古义:封建社会里掌管教化的乡官。今义:三位老人。【豪杰】古义:这里指当地有声望和有地位的人。今义:才能出众的人。 【尝与人佣耕】古义:曾经今义:品尝事物的味道。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古义:怎么,哪里。今义:安全,平安。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古义:编次今义:次序;品质差等 【度已失期】古义:估计今义:限度,分寸 3、词类活用 (1)、陈胜王(“王”,名作动,“为王、称王”)(2)、置人所罾鱼腹中(“罾”,鱼网,名作动,“用网捕”) (3)、皆指目陈胜(“目”,名作动,“以目示意”)(4)、夜篝火(“篝”,笼,名作动,“用笼罩着”)(5)、忿恚尉(“忿恚”,使动,“使……恼怒”) 4、一词多义: 会会天大雨:适逢 与皆来会计事:集会 将项燕为楚将:将领 上使外将兵:率领 次皆次当行:编次 之次所旁丛祠中: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临时驻地) 书乃丹书帛:写 得鱼腹中书:字条 乃陈胜、吴广乃谋曰:于是、就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 应佣者笑而应曰:答应 杀之以应陈涉:响应 故广故数言欲王:故意 扶苏以数谏故:缘故 令乃令符离人葛婴:派 陈守令皆不在:县令 数以数谏故:屡次 卒数万人:几 道道不通:道路 伐无道:封建社会所认为好的政治 为为屯长:担任 为天下唱:向、充当 为坛而盟:筑 项燕为楚将:是 士卒多为佣者:替、给 5、解释下列各句并补充省略的成分。 ①吴广以为然--吴广认为(这个见解)很正确 ②天下苦秦久矣—天下的人长期以来苦(于)秦(的统治) ③吾闻二世少子也—我听说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及课内外古诗词

墨子《公输》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愿藉子杀之。” 公输盘不悦。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 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穅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为无雉兔狐狸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枬、豫章,宋元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围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子墨子归,过宋,天雨,庇其闾中,守闾者不内也。故曰:“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古诗文(全)

10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沈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1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

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2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九年级语文下册古文翻译

20.曹刿论战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军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进见,他的同乡说:?高位厚禄的人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高位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宫进见鲁庄公。曹刿问鲁庄公:?您凭什么作战??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祭品,我不敢虚报,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一定按照实情判断。?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从。? 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一开战,鲁庄公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还不行。?齐军击鼓三次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就要下令驱车追击,曹刿说:?还不行。?曹刿下车看了看地上齐军战车辗过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军的队形,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以后,鲁庄公问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打仗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已经枯竭了。敌方的士气已经枯竭了,我们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齐是大国,难以估计,恐怕有埋伏。我看到他们的车辙混乱,军旗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21.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一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一个美??他的妻子说:?您美丽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比徐公美丽),因而又问他的妾说:?我同徐公比,哪一个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漂亮。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近臣没有谁不偏爱您,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内政修明,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

(完整)2019人教版部编九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

九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 1.岳阳楼记宋·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2.醉翁亭记宋·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3.湖心亭看雪明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

(完整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

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译文)惠子在魏国当宰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子说:“庄子到魏国来,想要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子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雏,你知道它吗?鹓雏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这时,一只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雏从它面前飞过,仰头看着它,发出‘吓’的怒斥声。难道现在你想用你的梁国(相位)来威吓我吗?”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呀。”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就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是从哪里知道鱼的快乐’等等,既然你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而却又问我,所以我说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文言文复习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文言文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引导学生回顾并概括记叙文的故事的主要内容,明确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2能对人物的形象进行合理客观的分析评价。 3能总结作家作品风格及写作手法。 4积累并欣赏名言警句。 5拓展延伸相关的名人,故事,名言,俗语,成语。 6能根据现实生活对各篇文章提出并表述中肯的见解看法。 复习重点 1能对人物形象进行合理客观的分析评价。 2能总结作家作品风格及写作手法。 复习课时:二课时 复习步骤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公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 复习方法 1、学生自主复习,学生质疑 2、教师检查复习质量强调课文重点 一、复习《公输》: 1了解墨子及《墨子》 2、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分为三个步骤: (1)以义相责攻宋行为,使公输盘理屈词穷, (2)以智相责攻宋行为,使楚王理屈词穷; (3)模拟攻守,击败公输盘,以技相较,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3、从墨子的言行分析,墨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⑴墨子听说公输盘为楚国造云梯要攻打宋国,不远千里,走了十天十夜到楚国的国都来说服公输盘,表现墨子不畏艰辛,反对不正义的战争的“非攻”思想。 ⑵墨子折服公输盘和楚王的巧妙、锋利的言辞,表现墨子是个出色的思想家和政治活动家,具有机灵、雄辩的口才。 ⑶墨子冒着生命危险只身深入敌国,说服公输盘和楚王。表现墨子为了阻止一场不正义的战争,不怕牺牲的勇敢精神。 ⑷墨子九距公输盘攻城之机变,说明墨子有勇有谋。 二、复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本文的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道”指什么?“人和”指什么?二者间的关系? “道”指施行“仁政”;“人和”是下文说的“多助”和“天下顺之”,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条件。而只有施行“仁政”,方能得“人和”,得民心,民心所向,作战就会取得胜利。 3、本篇主要是谈战争呢,还是谈政治呢? 本篇主要是谈政治,是借战争谈政治。孟子借谈战争的取胜条件以阐明他的政治主张,他主张国君要有仁德,施行仁政(“得道”),这样才能“多助”,众人才会归顺,而“天下顺之”,“战必胜矣”,国家才能治理好。 4、本篇在论证方面的特点是什么? 本篇论证的主要特点是采取“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先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再分别设例证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最后再从道理上论证中心论点。 三、复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本文第一段为什么要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文中哪一句是从反面论证了这一点? 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是为了说明逆境(困境)对造就人才的重要作用,选好人才尚且如此,推而广之治理国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课内重点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语文课内重点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陈涉世家》 一、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几方面梳理本课实词:(一)通假字 1、【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贬谪 2、【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 3、【为天下唱】“唱”通“倡”,首发 4、【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 (二)一词多义 1、次:吴广皆次当行(编次)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祠中(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2、会:会天大雨(适逢,恰巧遇到) 与皆来会计事(集会) 3、将:上使外将兵(带领,率领) 项燕为楚将(将领) 4、书:乃丹书帛曰(动词,写) 得鱼腹中书(名词丝绸条) 5、数:广故数言欲亡(屡次) 卒数万人(几) 6、乃: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 乃可以放在虚词里 陈胜乃立为王(于是,就) (三)古今异义词 1、【等.死】古义:同样今义:等着 2、【卒中往往 ..语】古义:处处今义:常常 3、【楚人怜.之】古义:爱怜今义:怜悯 4、【夜篝.火】古义:用竹笼罩着今义:泛指火堆 5、【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 古义:十分之六或七,表分数的约数 今义:表整数的约数,十六或十七 6、【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 ..事】 古义:集会,议论 今义:监督和管理财务的工作 7、【今亡.亦死】古义:逃走今义:死 8、【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古义:私下 今义:两段时间或两种事物相接的地方 (四)词类活用 1、【大楚兴,陈胜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为王 2、【尉果笞.广】用鞭、杖或竹板打

3、【天下苦.秦久矣】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 4、【皆指目.陈胜】名词用作动词,指指点点 5、【夜篝.火】名词用作动词,用笼罩着 6、【置人所罾.鱼腹中】名词用作动词,就是用网捕 7、【将军身被坚.执锐.】 形容词用作名词,坚硬的铠甲 形容词用作名词,锐利的武器 8、【死.国可乎】为……而死 9、【乃丹.书】名词作状语,用丹砂 10、【法.皆斩】名词作状语,按法律。 11、【固以怪.之矣】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 12、【忿恚 ..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二、文言虚词 1、之: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去) 怅恨久之 (语气助词,凑足音节,无实义) 二世杀之(代词,扶苏)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结构助词,的) 2、为:为屯长(当) 为天下唱(替) 士卒多为用者(成为) 为坛而盟(修筑) 3、以:扶苏以数谏故(因为) 或以为死(认为) 诚以吾众诈自称(把) 以激怒其众(来) 三、文言特殊句式 (一)【省略句】 1、守丞死,乃入据陈“乃”的前面省略“起义军” 2、上使外将兵“使”后面省略代词“之”,指扶苏 3、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为”后面省略了代词“之”或“其”,指吴广 (二)【判断句】 1、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译为……是…… 2、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乃……”译为……应当是…… 三、朗读节奏 1、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2、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3、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唐雎不辱使命》 一、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几方面梳理本课实词:(一)通假字:

初三语文下册文言文单元课文及译文

21、古文二则(范晔,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 四知(《后汉书·杨震列传》) (原文)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译文)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明就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多次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他赴郡途中,路上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银子来送给杨震。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为什么呢?”王密说:“夜里没有人知道。”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拿着银子)羞愧地出去了。后来杨震调动到涿郡任太守。他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拜见。他的子子孙孙常吃蔬菜,步行出门,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长的人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杨震不答应,说:“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把这个馈赠给他们,不也很优厚吗?” 私心(《后汉书·第五钟离宋寒列传》) (原文)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之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无私若此。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译文)第五伦奉公守法竭尽忠诚,说话办事没有违背法规的。儿子们有人常劝止他,他就呵斥他们并赶走他们,官吏陈述的书面意见有利于国家的,他都封好上报,他就像这样毫无私心。他生性诚实,缺少文采,做官时以清廉著称,当时人们把他比作西汉时贡禹(那样明经洁行的人)。但是他缺少宽容,又不整饬自己的威严,也因此被有些人看轻。有人问第五伦说:“您有私心吗?”他回答说:“老朋友中有送给我千里马的,我虽然没有接受,但每到朝廷选拔官吏时,我心里总不能忘了他,可始终也没有任用他。我哥哥的儿子常常生病,我一夜里十次去探望,回来却安安稳稳地睡下;我的儿子有了病,我虽然不去探望,但却整夜睡不着觉。像这样,难道可以说没有私心吗?” 22、《与朱元思书》(吴均,南朝梁文学家,《艺文类聚》) 原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 (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净尽,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流荡漾,任凭船儿东西漂泊。从富阳县到桐庐县(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清白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到清清楚楚,毫无障碍。(那飞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