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林3号等油茶品种引种栽培试验初报

合集下载

福安市油茶优良品系引种栽培试验

福安市油茶优良品系引种栽培试验

油茶 是我 国南方 特有 的 优质食 用木本 油 料树种 , 茶油 含不饱 和脂 肪酸 9 . , 期食 用能 益寿延 年 。 89 长 茶果 壳 、 枯饼 可供 综合 利用 , 取皂 素 、 茶 提 栲胶 等 , 以为林 区脱 贫致 富提供 物质 基础 。 可 全 国有 油茶林 近 4 0万 h , 由于品种 混杂 、 0 m。但 劣种 占多数等 原 因 , 年产 油量 只有 3 . g・ m_ 。 7 5k h 。 福安 市 现 有油茶 林 1 h , 万 m。年产 油量 约 5 0 , 0 每公 顷产 油量也 பைடு நூலகம்有 4 g左 右 。 t 5 k 但油茶 不是 普遍 的低 产作物 , 优株 的 单位 冠幅 产量 比一般 单株 的单 位冠 幅产量 高 1 倍 以上 。 了提 高油茶 的产 量 , 内关 于油 茶低产林 改造 、 0 为 国 品种 改 良、 培管 理等方 面 的研究 报道 较 多[ 栽 1 卅 。从 2 0世纪 7 0年代 开始 , 全 国各 油茶 主产 区有关 专家 和技术人 在 员着 手进 行选 优工 作 , 过 多年 的选 育栽 培 , 经 子代鉴 定 , 已培育 出近百个 油茶优 良无性 系与 优 良家系 。 为了探讨
A s at b t c :Ta e 2 f e co e n a l s ito u e r m h jr p o u ig a e s o a el l f r s r k n 2 i ln s a d fmie nr d c d fo t e mao r d cn r a f C m l a oe ea a n i i l mae i s n r d ci n u t a i e h iu s o a l a o iea i F ’ i r e e rh d h e u t tr l ,ito u t n a d c l v t n tc nq e f me i l f r n u a c y wee r s ac e .T e r s l a o i o C l e n t s s o e h t ai 1 Y wu 7 Ya u 6a d G ia2h d tep o e t s f al u t et ga d hg - i dwi h i h w d t a j , a , w n uj a h r p ri r f i s ti n i y l t teol Y a i eo e yr n h e h o t u f v r4 g h .Th io tu e m。 a 5 ~4 2 hg e a h t f h o t l a d t ea n a u p t e 7k / m。 oo eol u p t r p h w s15 A o O ih r h n t a o ec n r ・ n n u l t t o h olo t u e nt co s 1 8 ~ 2 3 i e h n t a o h o to. S h ta s h d v l e f i u p t p r u i r wn wa 1 0 hg r ta h t f t e c n r 1 o t e 4 sr i a au s o A 0 h n

5个油茶长林品种的性状分析和评价

5个油茶长林品种的性状分析和评价

5个油茶长林品种的性状分析和评价姜根平【摘要】对丽水市5个油茶长林品种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个长林品种的单株产量之间均存在差异,单株产量之间为长林53号>长林4号>长林40号>长林3号>长林18号;主成分分析评价5个长林品种的个体差异,其品种性状的优劣依次为:长林53号>长林4号>长林40号>长林3号>长林18号。

%Analysis was made on growth traits of five clones of Changlin of Camellia oleiferain Lishui, Zhejiang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single tree yield among clones. Single tree yield was ordered by Changlin 53(3.45kg) > Changlin 4(2.73kg) > Changlin 40(2.36kg) > Changlin 3(1.76kg) > Changlin 18(1.34kg).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growth of five clones was Changlin 53>Changlin 4>Changlin 40> Changlin 3> Changlin 18.【期刊名称】《浙江林业科技》【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3页(P46-48)【关键词】油茶;长林;性状;评价【作者】姜根平【作者单位】浙江省松阳县林业局,浙江松阳 323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22.5油茶(Camellia oleifera)为山茶科山茶属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是我国南方主要的经济林木树种之一,现有油茶林面积约366 167万hm2,占我国木本食用油料面积的80%以上,与油棕、油橄榄和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树种[1~3]。

油茶高产栽培技术和低产林改造技术

油茶高产栽培技术和低产林改造技术

油茶高产栽培技术与低产林改造技术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国家油茶科学中心一、油茶高产栽培技术(一)油茶良种选择油茶高产林分成立应选用通过国家或省级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良种。

且符合本地生产进展区域良种适生要求。

无适合良种的地域进展油茶,可进行良种引种实验,实验后肯定表现良好的良种用于生产。

避免未经实验进行跨区域调运种苗。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各地选出一大量农家品种、家系、无性系和无性系品种。

可选择产量高、性状特征明显、适合本区域栽培的主要良种。

由于各地推出的良种数量太大(必将标准下降),有时连选育者自已都难以在田间判定。

因此,生产上应选择精品良种,进行配比组合栽培。

亚林、长林系列良种已在浙江省多处较大面积的栽培,表现较好,能够在浙江各地种植,其他系列品种要慎重选用。

目前通过国家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有赣石84-8,赣无11,岑软2号、赣447、赣抚20、长林53号、赣8、赣兴48、长林21号、长林27号、赣无1号、GLS赣州油1号、赣永5,、长林40号、GLS赣州油2号、赣兴46、赣石83-1、岑软3号、长林23号、赣石84-3、长林4号、长林55号、赣永6、桂无1号、GLR1、湘林104 、赣石83-4、赣190、长林3号、GLS赣州油3号、GLS赣州油4号、GLS赣州油5号、桂无4号、赣无2、GLS6、湘林1、GLS7、GLR2、GLS8、GLS9、亚林4号、长林18号、亚林9号、湘林XLC15、湘5 、亚林1号、湘林XLJ14、岑溪软枝油茶。

通过省级林木良种审定数量较多,因地制宜选用。

种苗生产提倡按照生产计划当场成立采穗和育苗基地。

从而减少种苗本钱,提高造林质量。

(二) 油茶新品种栽植林地选择1、土壤油茶对土壤要求不高,适应性很强,能耐较瘠薄的土壤,易于丘陵和山区进展。

只要能生长铁芒箕、映山红、乌饭树、盐肤木、白茅、杉树、马尾松、茶树等植物的地方都适宜栽种油茶。

但要建设优质、高产、高效的生产基地,认真地选择造林地是超级重要的环节。

油茶大树移栽试验初探

油茶大树移栽试验初探
苗建 立 采 穗 圃时 间太 长 , 用 成 林 嫁 接采 穗 圃会 采
大大节省时间 。 部分油茶生长地交通不便 , 需要
移栽 到苗 圃才 能 开展 高 嫁 。 外 油 茶 移栽 也 适 合 另 于油 茶 种 质 资 源 圃 和 良种 木 树林 的建 设 , 密度 较 大油 茶 林 的 疏稀 , 以及无 改 造 价 值 的 油茶 大树 高 接 山茶 花 等方 面 b。 目前 关 于油 茶 大 树 移 栽 的研
移 栽 后 的 试 验 场 地 位 于 温 州 市 鹿 城 区 临 江 镇 。 热 带 海 洋季 风 气 候 , 照 足量 , 亚 光 雨水 充 沛 。 1 月 份平 均 气温 76 7 .℃, 月份 平 均气 温 2 ℃, 7 全年 平
起来 , 更快速 、 便捷地提供穗条。 用扦插苗或嫁接
茶树 势 , 本次 移栽 均为带 土球 移栽 。
栽 时 由于根 系被斩 断 , 导致 根 系不全 , 降低 了根 系 的吸 收能 力 , 吸收 能力 的减 弱必 然 对 树 木地 上 根 部 分 造 成影 响 。 此 期 间我 们 通 过 适 当 限制 油 在 茶 的生 殖 生长 来 快 速 改 善 移 栽 后 树 势 的生 长 情 况 。 过移 栽前 一年 抹去 花芽 , 通 移栽 后 当年抹 去全 部 花 芽 , 栽 后第 二 年 的 油茶 树 就 基本 可 以恢 复 移 到正 常水平 。
均气温 1 ̄, 8 极端气温最高4 . 最低一 .C 无 C 1 ℃, 3 4  ̄。 5 霜期约 20 , 降水量 10 — 20 m。 验地 8天 年 10 20 m 试
海拔 10 地势 平坦 , 5 m, 土壤 为红 壤 , 土层深 厚 。
13 方法 .
1 .移 栽 方法 .1 3

油茶长林系列品种特点区分标准

油茶长林系列品种特点区分标准

油茶长林系列品种特点区分标准
长林3号:果实黄红色,桃形,果实表面光滑且无明显棱,果实中等大小;树形开张;枝条较长;叶片前端较尖。

长林4号:果实青红色,梨形,果实底部内陷,表面有明显突出棱;树形伞形,浓密且较矮;叶脉白色隆起。

长林18号:果实青红色,桔形,带棱;叶片颜色偏黄,叶片两边缘中间部分有一拉长点,枝条倒伏状。

长林40号:果实青色,梨形,表面有三条棱且不对称;树形圆球形,直立;枝叶浓密,深绿色。

长林53号:果实梨形,黄红色,果柄处有葫芦把;树形矮小;粗枝大叶,枝条节间较短。

长林21号:果实桔形,青黄色,中等偏小,表面有棱;叶片短小;枝条稀疏。

长林23号:果实完全呈黄球形,青黄色,表面无棱,中等大小,果实底部有三条放射状纹路。

长林27号:果实球形,红色,底部带脐;树形塔形且矮小;粗枝大叶且浓密。

长林166号:果实橄榄形,色泽鲜红,果实偏小,单果种子1-2粒,少数3粒;
叶柳叶形,枝条细长。

长林20号:果实青色,桔形,果实底部有多条放射状内陷纹路(一般为5条,呈五角星形);树形开张;枝条下垂,稀疏。

长林56号:果实圆球形,红色,底部有3-5条纹路(多数为4条纹路),果实较大;树体直立,枝条节间较长。

长林59号:果实球形,青黄色;树体圆柱形,枝叶浓密。

油茶高产品种“长林”系列的引种及性状观测

油茶高产品种“长林”系列的引种及性状观测

闽两省结合部 , 油茶是丽水市重要的传统产业之一 , 栽
培历史悠久 , 全市现有油茶面积约为 5 . 8 7 万h m 2 , 素有 “ 浙南油库” 之称。 目 前丽水油茶林大部分都是 2 0 世纪 六七十年代种植的品种 ,现有林 中品种混杂 ,良莠不 齐, 个体差异很大 , 劣种 占多数 , 大部分油茶林还有萌
收稿 日期 : 2 0 1 2 — 0 9 — 0 4 基 金项 目: 浙江省省 级财政林业专项补助 资金项 目“ 油茶高效生态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 ( 0 9 B 0 5 ) ” 和丽水市重大科技招标项 目“ 丽水市油茶高 产新 品 种和高产栽培技术引进与推广( 2 0 o 8 N z H 0 2 0 7 ) ” 联合资助。 作者简 介: 王军峰 , 男, 工程 师, 从事林业技术研究与推广 。 l 8 ・
江西林业科技
2 0 1 3 年第 1 期
油茶高产 品种“ 长林 ’ ’ 系列 的引种及性状观测
王军峰 , 葛永金 , 麻 秀新 , 张李斌 , 王仁火 。
( 1 . 丽水市林 业科学研究院 , 浙江丽水 3 2 3 0 0 0 ; 2 . 缙 云县林业局 , 浙江丽水 3 2 3 0 0 0 ; 3 . 云和县林业局 , 浙江丽水 3 2 3 0 0 0 )
参试 的 1 1个 品种 采用 随机 区块 排列 ,区块 问尽
可能立地条件一致。 于2 0 0 9年 3 月定植。 定植前 1 年
进 行地 面平 整 , 株 行距 2 ex r 2 m, 挖 穴规 格 为 8 0 e a ̄ r
8 0 c m x 6 0 c m, 每穴施复合肥 1 k g , 焦泥灰 2 0 k g 为基 肥。苗木定植后 , 根据气候环境条件 , 及时做好水肥管

四川省荣县油茶优良品种选育初报

四川省荣县油茶优良品种选育初报
的审定。是 荣县 建设 油茶 良种繁 育基 地的 主要繁 殖材 料 , 并开展 了区域化 栽培试 验和 品种对 比试验 , 以为 荣县
1 3 油茶 基 地 造 林做 准备 。 33 3h 关键词 : 荣县 ; 茶 ; 良品种 ; 育 油 优 选
中图分类号 :7 44 s9 .
文献标识码 : A
ma r l fr s bi igtef eC m lao i r a e aei R n x nC u t. ei sterg nl t i s o t lhn n a el l e vr t b s og i ony B s e , i a e a e a s h i i e a iy f n a d h eo
第3 3卷 第 2期
2 2矩 01
四 川 林 业 科 技
Ju nlo ih a oetyS in ea dT c n lg o ra fSc u n F rsr ce c n eh oo y
Vo . 3, No 2 13 .
Ap ., 2 2 r 01
4月
四川省 荣 县 油 茶优 良品种选 育初 报

良种, 进行区域化试验 , 做到 自主选育与引种相结
1 研究方法
1 1 总体 思 路 .
合 , 高油茶 良种选 育效率 。 提
12 技术路 线 .
技 术工作 的 主要 是 依据 《 中华人 民共 和 国林 业 行业标 准》L / 13 ( Y T 70 油茶 》 1部分 : 树选 择 和 ( 第 优 优 良无性 系选育 技 术规 程 。采 取普 查 、 初选 、 复选 、 补选 、 决选在 油茶 自然林 分 中选 择树形 完整 , 树冠 开
文章编号 :0 3 5 0 (0 2 0 0 7 0 10 — 5 8 2 1 )2— 0 4— 3

5个油茶品种胚轴嫁接容器育苗及其年生长规律研究初报

5个油茶品种胚轴嫁接容器育苗及其年生长规律研究初报

K yw rs C m lao i r; yoo l aigLg tu sae rprt n G o t pt r;nr ut n e o d: a el lf a H p ct fn ; i bt t peaai ; r h at n It d ci i ee yg t r hs r o w e o o
( 82 3 4 1 ) 0 0 0 0 10 资助。
第一 作者 简介 : 尚光 ( 6 -, 博 士, 夏 1 8 )男, 9 高级 工程 师, 主要研 究 方向 为森林 生 态 、 木抗 逆性 、 林 林木 种质 资 源培 育与 利用 等。
E m f196 15 0 6 . m — a : 5 0 6@13c l8 1 o
产业化工程的启动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随着 国家对 茶油产 业的重视 以及相关 发展茶
收 稿 日期 :0 1 0 — 0 2 1— 3 1
修 回 日期 :0 1 0 — 0 2 1 — 4 2
基金项 目: 十一五 国家科技 支撑计 划专题 “ 北缘 分布 区安徽 油茶 良种选 育”20 B DB1 0 — 2 o) (0 9 A B 1 0 一 3; 十一五 国家科技 支撑 计划 专题 “ 大别 山区油茶高效栽培技术 集成示范” 0 B DB B 7 2;安徽省科技 厅重点项 目 “  ̄09 A 1 0 0) 油茶 良种选 育与示范基地建设 ”
1. I, 7 c 年极端最高气温 3 .~ 7  ̄ , 8= 6 3 . C 年极端最低 4 9 气 温 一 .—一1 ℃ ,年 日照 时数 1 8. 9 . 61 1. 2 07—1 46 5 9
h 年降雨量约 l 6 m , 8 。圃地排水 良好 , 3 m 地下水位 不超过 1 无病虫害 , 电 、 .m, 5 用 浇水 、 灌溉和育苗机 械化操作均很便利。 苗床设置高 1 宽 1 床长 0c m, m, 依地形而定 , 步道宽 4 。 0 m 移栽嫁接苗前 , c 搭建 1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可以看出: 品种树高 1 92~ 2 22 m, 比对照提高 7 80% ~ 24 70% ; 树 冠最 大的 为长 林 4 号, 可达 140 00 m % 140 00 cm, 最小的为长林 18 号 , 120 00 cm % 122 00 cm; 分支下直径为 3 20~ 4 00 cm, 比对 照都大; 感染病株率为 2 00% ~ 4 00% 。
3
试验设计 3. 1
结果与分析
品种生长形态指标性状比较
优良品种生长形态指标分析结果见表 1。由表
2. 2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 , 每个试验点 安排 6 个品 种 , 5 次重复, 每个品种 1 次重复栽植 60 株, 与本 地品种对照。造林株行距 2 m % 3 m , 长方形配置, 每个重复为一大区, 大区之间距离 5 m, 四周另种 植 1 行保护行 , 试验地总面积约 1 1 hm 2 。
3 5 3 8 4 2 4 3 4 0 4 0 3 8 3 8 4 1 4 1 3 5 3 5
表 3。由表 3 可以看出: 单株产量比对照提高 58 80% ~ 208 20% ; 冠幅产量比对照提高 14 00% ~ 65 30% ; 平均 产量 226 00~ 438 00 kg/ 666 7 m 2 ; 含水率 为 9 99% ~ 13 00% ; 鲜出籽率为 42 85% ~ 50 40%; 干 出籽率为 21 39% ~ 25 80% ; 干出仁率为 64 06% ~ 52 13% ; 仁含油率为 45 73% ~ 52 13% ; 鲜果出油率 比对照 提高 了 23 50% ~ 60 10% ; 平均 折合 产 油 17 56~ 34 88 kg/ 666 7 m , 比对照提高了 114 90% ~ 326 90% 。
2010. 2






33
长林 3 号等油茶品种引种栽培试验初报
彭云金
( 1)
*
鲍克辉
( 2)
周伟国武汉 ຫໍສະໝຸດ 汉( 3)邓先珍( 4)
黎曙光
( 3)

武汉

( 1)
( 1. 武汉市黄陂区林木种苗站 3. 湖北省林业科技推广中心
430317; 2. 武汉市黄陂区林业局 430079; 4. 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5 60% ~ 28 90% ; 果皮 厚为 3 60 ~ 4 80 m m; 每 果实种子数为 2~ 9, 3~ 9 或者 2~ 10。
3. 3
品种主要经济性状比较分析
品种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指标测定分析结果见
品种 长林 3 号 长林 4 号
果形果色 桃形浅黄 桃形青红
19 8 23 2 19 0 21 2 21 2 18 0
Study on Introduction and Cultivation Experiment of the Camellia Oleifera Abel Clones for Changlin- 3
Peng Y unjin ( 1) Bao kehui ( 2) Z ho u W eiguo( 3) D eng X ianzhen ( 4) W uhan 430317; W uhan 430079) L i Shug uang ( 3) Y ang Hui( 1) ( 1. Huangpi D istr ict F or est T r ee and See dling Sta tio n in W uhan city 2. Huangpi D istr ict F or esty Bur eau in W uhan W uha n 430317;
直径 / cm 株率 / %
2010. 2






35
3. 2
品种果实特征比较
品种果实特征见表 2 。
表2 品种果实特征表
果径 / cm 横 纵 果皮厚 / mm 4 0 4 8 4 5 3 6 4 8 4 5 每果实 种子数 3~ 9 2~ 9 2~ 10 3~ 9 3~ 9 3~ 9 单果重 /g
在富阳营建了试验林 , 以 1 个优株的实生后代为对 照 , 进行测定。在最早建成的高产品种中试试验林 内 , 根据多年来对各个品种结实情况的观察 , 共选 出了长林 3, 4 号等 18 个优良品种。这些品种具有 丰产性好、 含油率高、 果实形状优良、 适应性强和抗 病力强的优点。 2002 年, 黄陂 区林业局 从亚林所 引种长林 3 号、 长林 4 号等 5 个油茶新品种, 在武汉市黄陂区 大量种植, 目前表现出适应性强、 丰产稳产等特性,
1
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为黄陂区李集镇彭家冲村, 黄陂区位
于长江中游北岸, 地理坐标为东经 114 !09∀~ 114 ! 37∀, 北纬 30!41∀~ 31!2∀。境内地势北高南低 , 呈明 显的 4 个地段 , 北部为大别山低山丘陵余脉, 最高 海拔 873 m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 , 全年四季分 明 , 雨量充沛 , 气候温和 , 光照充足, 热量丰富, 雨热 同季, 具有典型的南北过渡气候特征。全区年平均 气温 15 6 # ~ 16 4 # , ∃10 # 的年有效积温为 5 222 # , 极端最低气温 - 13 7 # , 极端最高气温 为 39 7 # 。年 平 均日 照 1 996 h, 平 均日 照 率 45% , 无霜期 244~ 256 d, 年平均降水量 1 100~ 1 135 mm , 多集中于 4~ 7 月 , 约占 全年的 51% 。 试验地平均海拔 106 m , 土壤为黄壤土 , 坡度在 10 ! 以下, 土壤肥沃, 质地疏松, 排水良好。
*
收稿日期 : 2010- 01- 06 作者简介 : 彭云金 ( 1970~ ) , 男 , 工程师 , 黄陂区林木种苗站站长 , 主要从事经济林育种栽培及苗木繁育等工作 。
34
长林 3 号等油茶品种引种栽培试验初报
总第 162 期
是适合我省大力推广的高产新品种。
单果重 : 随机取 50 个果实称重 , 取平均值。每株产 量 = 结果数 % 单果重 ( 随机取 20 株数结果数, 取平 均数) 。籽数: 单个果实种子个数, 剥开果皮统计每 果发育完整的种子数 , 取平均值。( 3) 种子性状 : 鲜 出籽率、 鲜籽出干籽率、 干出籽粒、 鲜籽含水率、 干 籽出仁率、 鲜果含油率、 仁含油率。鲜出籽率 ( % ) = 鲜籽总质量/ 鲜果总质量 % 100% , 鲜出籽率指的 是鲜果出鲜籽率; 鲜籽出干籽率( % ) = 干籽质量/ 鲜籽质量 % 100% , 干籽指的是经烘干至恒质量的 种子; 鲜籽含水率 ( % ) = ( 鲜籽质量 - 干籽质量 ) / 鲜籽质量 % 100% = ( 1- 鲜籽出干籽率 ) % 100% ; 干出籽 率 ( % ) = 鲜 出 籽 率 % 鲜 籽 出 干 籽 率 % 100% ; 鲜果含油率( % ) = 干出籽率 % 干出仁率 % 仁含油率 % 100% ; 仁含油率分析: 核磁共振法测定 油茶种子含油率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油 籽含油量核磁共振测定法 ( GB/ T 15690- 1995) ∋ 。 标样的准备取相应的精炼油在恒温干燥箱中 104 # 烘至恒质量 , 取约 25 g 精确称质量做为标样 备用∋ 。样品的准备选取待测样品 ( 样品体积应在 测定管的刻度线位置以下 ) , 在恒温 干燥箱 105 # 烘至恒质量 , 称量备测。含油率测定采用武汉中航 生产的 H CY- 10 核磁共振仪测定分析。 ( 4)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 法和 SAS 软件。
2
2.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试验材料
从中科院亚林所引种的长林 3 号、 4 号、 18 号、
23 号、 27 号共 5 个优良品种嫁接苗, , 苗高 15 cm 左右, 每个品种 300 株 , 共计 1 500 株, 加上黄陂本 地农家品 种嫁接 苗 300 株 作为对 照, 共 计 1 800 株。
3. Fo re str y Sc ience and T echno lo gy Ex tension Cente r o f H ubei P ro vince
Abstract: T he five ne w Ca mellia Oleifera A be l Clo ne s ca me fr om disease resista nce
武汉
430317; 430075)
摘 要 : 从亚林所引种长林 3 号、 4 号等 5 个油茶新品种, 栽培 6 年后, 单株产量 2 51~ 4 87 kg, 比对照提高 58 8% ~ 208 2% , 且品种间差异显著; 冠幅产量 1 71% ~ 2 48 kg / m 2 , 比对照 提高 14 0% ~ 65 3% ; 666 7 m 2 平 均 产 油 17 56 ~ 34 88 kg , 比 对 照 提 高 了 114 9% ~ 326 9% 。引种的品种与原产地相比 , 各项经济指标变化不大 。长林 3 号、 4 号等油茶品种适 应性强 、 丰产稳产 、 产油高 、 抗性强, 是适合湖北省推广的优良品种 。 关键词 : 油茶 ; 品种; 引种
2. 3
试验指标测定
( 1) 形态指标: 树形、 树高、 冠幅、 分枝下直径、
感染病株率。 ( 2) 果实特征 : 果形果色、 果高、 果径、 单株结果 数、 单果重、 单株产量。油茶果实主要经济性状指 标及其分析方法如下: 果形果色 : 按直观方法观察 油茶新鲜果实总体形状和颜色, 其中果形以球、 桔、 卵和橄榄形等几种形状。果高: 测量果基到果顶的 高度, 取平均值。果径 : 测量果实横径, 取平均值。
A fter six y ear s, the
single o utput to 2 51~ 4 87 kg is 58 8 ~ 208 2% higher than co mpar ison and the dif fer ence is no tabilit y T he cr o wn w idth output to 1 71~ 2 48 kg/ m 2 is 114 9~ 326 9% higher than com pa riso n T he r ela tiv ity o n ec ono mica l index wa s analysised T he e cono mic al inde x o f the Intr oductio n new Clones wer e g re at chang ed a s pro ducing are a T he new clo nes fo r Ch anglin 3 a nd Chang lin 4 ar e suitable to be e xtended in hubei w ith stro ng adaptability, hig h output, high pr oduc tio n oil a nd disease r esistance. Key words: Camellia O leifera Abel. ; Clo ne ; Intr oduct io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