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师教育经济学参考答案
东师离线作业-教育经济学

离线作业考核《教育经济学》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1、教育结构教育结构是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的类型和层次的教学组合和比例构成。
2、教育需求教育需求是指人们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是获得教育服务的愿望与对教育的支付能力的统一3、教育个人成本教育个人成本(individual educational cost)亦称“教育私人成本”、“教育个人直接成本”。
培养每名学生由学生本人、家庭、亲友支付的全部费用。
4、公共产品公共产品(Public good)是私人产品的对称,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是怎样的?答:研究对象是教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教育投资的有效利用及其经济收益。
是介于经济学、教育学、数学之间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学科性质是教育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长期以来,对教育经济学的学科性质认识并不明确,教育经济学发展存在科学化的取向。
由于科学标准的变化和经济学发展的人文转向,教育经济学存在发展的困境;教育经济学是一门人文科学,它具有人学性质、道德品性和文化品性;作为科学与人文统一的教育经济学,应以教育服务研究的逻辑起点,以教育服务的生产、交换、消费为研究对象,理论与实践研究并重,多元方法融合。
2.教育供求关系是如何表现的?答:教育需求是指国家、社会、企业和个人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教育供给主要是由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给学生受教育的机会。
教育活动变化发展的过程就是教育供求不断趋于均衡的过程,也是教育资源不断趋向最佳配置的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资源配置必然同教育供求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教育供求均衡是教育资源有效配置的标准之一。
其原因近似于经济资源的配置。
一方面,若教育供给与教育需求总量失衡,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则会造成教育的生产性浪费。
山东师范大学成人高考教育学期末考试答案教育经济学

一、多选题1.国外学生资助模式主要有()。
A.供给型学生资助模式B.需求型学生资助模式C.借贷型学生资助模式D.混合型学生资助模式E.勤工助学型资助模式参考答案:A,C,D,2.教育投资的特点有()A.周期性长B.弹性大C.间接性D.长效性E.直接性参考答案:A,B,C,D,3.教育投资的特点有()。
A.固定性B.连续性C.递增性D.直接性E.非盈利性参考答案:A,B,C,E,4.人力资本包括的主要方面有()。
A.用于教育和训练的费用B.用于医疗卫生保健的费用C.用于劳动力国内流动的费用D.用于国外移民入境、智力引进的费用E.提高企业能力、增强企业精神的费用参考答案:A,B,C,D,E,5.贝克尔的代表作有()A.《人力的资本观》B.《人力资本》C.《家庭论》D.《生育率的经济分析》E.《教育的经济价值》参考答案:B,C,D,6.确立教育投资比例的原则主要有()。
A.增长原则B.超前增长原则C.减缓与稳定原则D.弹性系数原则E.效率与公平原则参考答案:A,B,C,D,7.人力资本与资本的共性主要表现在()。
A.可生产性B.稀缺性C.可变性质D.继承性E.转让性参考答案:A,B,D,E,8.教育经济学这一门学科主要的研究方法有()。
A.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B.实证与规范分析相结合C.静态和动态分析相结合D.宏观和微观分析相结合E.客观与主观分析相结合参考答案:A,B,C,D,9.确定教师劳动报酬的基本原则有()。
A.公平原则B.竞争原则C.激励原则D.公益原则E.经济原则参考答案:A,B,C,E,10.影响教育供给的因素主要有()。
A.教师供给B.资源分配的多寡C.劳动力需求结构D.教育的单位成本E.社会对教育的认识和态度参考答案:A,B,C,D,E,11.影响个人需求的因素主要有()。
A.个人天赋的能力B.文化传统C.学杂费的高低D.个人教育未来收益E.家庭的社会经济背景参考答案:A,C,D,E,12.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东师教育经济学17春在线作业1免费答案

一、单选题(共4道试题,共12分。
)V1.下列有关提高教育效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确立合理的教育发展目标B.要提高教育产出的数量和质量C.要有合理的教育布局D.要扩大学校的规模标准答案:D2.对人力资本理论构成挑战的筛选理论、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以及激进的社会化理论形成于()。
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80年代C.20世纪90年代D.20世纪70年代标准答案:B3.确定教师劳动报酬的理论根据有()。
A.根据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的理论B.复杂劳动者创造的价值等于多倍简单劳动者创造的价值理论C.根据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和价值规律来确定D. A、B、C 全选标准答案:D4.()作为教师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就是将教师资源的分配由政府集中管理和决策,通过政府统一的计划和行政指令,按照各级各类学校的需要将教师资源分配到各个工作岗位。
A.财政配置B.地方配置C.制度配置D. 政府配置标准答案:D二、多选题(共4道试题,共12分。
)V 1.确定教育投资比例的方法为:A.测推法B.预测法C. 推理法D.国际比较法标准答案:AD2.学习和研究教育经济学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包括:()A.有助于正确认识教育与经济的相互关系,促进教育与经济的协调发展;B.有助于政府教育决策的科学化;C.有助于学校提高管理水平,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D.有助于受教育者个人及其家庭做出合理的教育决策;E.有助于教育和经济科学的丰富和发展;标准答案:ABCDE3.教育成本核算的特点:()A.教育成本核算目的的独特性B.教育成本核算内容的不确定性C.核算期间与核算项目的争议性D.教育成本核算方式的多样性标准答案:ABC4. 20世纪50—60年代,对人力资本理论做出突出贡献的学者首推三位美国经济学家:()A.舒尔茨B.贝克尔C.丹尼森D.霍华德标准答案:ABC三、判断题(共19道试题,共76分。
)V 1.雅可布?明瑟对人力资本理论的贡献在于通过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和计量而计算出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
东师教育经济学17春在线作业3免费答案

一、单选题(共 4 道试题,共12 分。
)V 1. ()是指社会或个人将自己的拥有物投入教育领域所放弃的在其他领域中的最大价值。
A. 教育显成本B. 教育直接成本C. 教育物质成本D. 教育隐成本标准答案:D2. 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讲,义务教育属于()。
A. 私人产品B. 混合产品C. 准公共产品D. 公共产品标准答案:D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后,在教师劳动力市场上,()是基础性的配置方式。
A. 市场配置B. 政府配置C. 两者都是D. 两者都不是标准答案:A4. 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学生数量的范围内,其费用总额随着学生数量增减而发生正比例变动的成本,是()。
A. 教育变动成本B. 教育显成本C. 教育隐成本D. 教育固定成本标准答案:A二、多选题(共 4 道试题,共12 分。
)V 1. 教育经济效益具有()等特征。
A. 间接性B. 迟效性C. 长效性D. 多效性标准答案:ABCD2. 确定教育投资比例的原则为:()A. 增长原则;B. 递减原则;C. 超前增长原则;D. 减缓与稳定原则;标准答案:ACD3. 公共产品具有的特征:()A. 效用的不可分割性B. 消费的非竞争性C. 受益的非排他性D. 消费的竞争性标准答案:ABC4. 下面关于教育投资与人力资本投资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两者的目的都在于培养和提高人们的智力水平B. 两者的内涵与外延不完全相同C. 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组成部分D. 人力资本投资是开发人的智力和体力的一切投资标准答案:ABCD三、判断题(共19 道试题,共76 分。
) V 1. 从综合数量和质量的角度评价教育效率,根据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学校的不同情况,引入质量系数,分别进行考核和评估。
A. 错误B. 正确标准答案:B2. 是指社会或个人将自己的拥有物投入教育领域所放弃的在其他领域中的最大价值教育显成本。
A. 错误B. 正确标准答案:A3. 人力资本投资是效益最佳的投资,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高于物质资本投资的收益率。
山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教育经济学》在线作业及考试

答案+我名字英国的学生资助模式属于()。
)供给型学生资助模式)需求型学生资助模式)借贷型学生资助模式)混合型学生资助模式参考答案:收起解析解析:无2(2.0分)西方经济学中,“人口论”提出者是()。
)李嘉图)马尔萨斯)配第)亚当•斯密参考答案:收起解析解析:无3(2.0分)丹尼森提出了教育经济效益计算方法中的()。
)余数分析法)劳动简化法)现值折算法)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法参考答案:收起解析解析:无4(2.0分)教育投资内部比例是指()。
)教育人力结构)教育投资结构)教育级别结构)教育类别结构参考答案:收起解析解析:无5(2.0分)学生已满劳动年龄因上学而失去的收入部分属于()。
)个人直接成本)个人间接成本)社会直接成本)社会间接成本参考答案:收起解析解析:无6(2.0分)教育经济学产生的理论根源为()。
劳动价值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供需理论)市场分割理论参考答案:收起解析解析:无7(2.0分)标志着现代教育经济学学科萌芽起点的代表人物是()。
)舒尔茨)丹尼森)斯特鲁米林)贝克尔参考答案:收起解析解析:无8(2.0分)“一树百获者,人也”这一教育经济思想的提出者是()。
)孔子)管仲)墨子)荀子参考答案:收起解析解析:无9(2.0分)《人力的资本观》这篇论文的作者是()。
)沃尔什)布劳格)韦锥)希恩参考答案:收起解析解析:无10(2.0分)中国教育经济学产生的年代是()。
)20世纪50年代)20世纪60年代)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参考答案:收起解析解析:无11(2.0分)教育程度结构又称为()。
)教育人力结构)教育投资结构教育级别结构)教育类别结构参考答案:收起解析解析:无12(2.0分)教育经济学萌芽于()。
)20世纪20年代)20世纪50年代)20世纪60年代)20世纪80年代参考答案:收起解析解析:无13(2.0分)“教人耕者其功多”这一教育经济思想的提出者是()。
)孔子)管仲)墨子)荀子参考答案:收起解析解析:无14(2.0分)教育经济学产生于()。
东北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金融学”《经济学原理》网课测试题答案卷3

东北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金融学”《经济学原理》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0题)1.某厂商每年从企业的总收入中取出一部分作为自己所提供的生产要素的报酬,这部分资金被视为()A.显成本B.隐成本C.经济利润D.会计成本2.需求曲线上与每一价格水平相对应的商品需求量都是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需求量。
()A.错误B.正确3.随着要素价格的下降,预算线将绕着初始状态点顺时针方向旋转。
()A.错误B.正确4.只有在较高的工资水平上,工资上涨的收入效应才超过替代效应,于是,劳动的供给曲线只有在较高的工资水平上才开始向后弯曲。
()A.错误B.正确5.生产的经济区域指两条脊线以外的区域,因此,理性的厂商不可能在脊线以内进行生产进行生产。
()A.正确B.错误6.在完全竞争市场,在厂商的长期均衡点上有P=LAC,它表明资源在该行业得到了有效的配置。
()A.正确B.错误7.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倾斜的曲线。
A.左下方B.左上方C.右下方D.右上方8.人们在进行经济决策时,必须做出某种选择,这是因为()A.选择会导致短缺B.人们在决策时面临的资源是有限的C.人是自私的,所做出的选择会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D.个人对市场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9.当垄断厂商所面临的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d为直线型时,MR曲线也呈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型,d曲线和MR曲线在纵轴上的截距是相等的,d曲线在横轴上的截距是MR曲线在横轴上的截距的2倍。
()A.正确B.错误10.机会成本(名词解释)第1卷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1.参考答案:B2.参考答案:B3.参考答案:A4.参考答案:B5.参考答案:B6.参考答案:B7.参考答案:D8.参考答案:B9.参考答案:A10.参考答案:机会成本是指将生产要素用于其它产品的生产,而可能得到的最大回报。
东北师范大学22春“金融学”《经济学原理》作业考核题库高频考点版(参考答案)试题号2

东北师范大学22春“金融学”《经济学原理》作业考核题库高频考点版(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生产的经济区域指两条脊线以外的区域,因此,理性的厂商不可能在脊线以内进行生产进行生产。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2.完全竞争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它表示,完全竞争厂商可以通过改变销售量来影响商品价格。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3.已知某商品的收入弹性小于1,则这种商品是奢侈品。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4.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指()。
A.大于等于SAC的那部分SMC曲线B.大于SMC的那部分SAC曲线C.大于SMC的那部分AVC曲线D.大于AVC最低点以上部分的SMC曲线参考答案:DA.横轴截距相等之点B.相切之点C.纵轴截距相等之点D.斜率相等之点参考答案:BD6.完全竞争厂商短期供给曲线就是整条MC线。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7.序数效用论对偏好的假设包括()。
A.边际替代率递减B.完备性C.传递性D.不饱和性参考答案:ABCD8.如果商品X对于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MRSXY小于X和Y的价格之比PX/PY,则()。
A.该消费者获得了最大效用B.该消费者没有获得最大效用C.该消费者应该增加X的消费,减少Y的消费D.该消费者应该减少X的消费,增加Y的消费参考答案:BD9.厂商获取最大利润的条件是()。
A.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B.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的差额为最大C.总收益大于总成本的差额为最大参考答案:AC10.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总收益曲线的斜率是()。
A.经常变动的B.固定不变的C.1D.0参考答案:B11.机会成本(名词解释)参考答案:机会成本是指将生产要素用于其它产品的生产,而可能得到的最大回报。
12.价格上升时,低档商品的收入效应是负数。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13.在西方经济学中,除完全竞争市场以外的带有一定垄断因素的市场都被称为不完全竞争市场。
东师 经济学原理【参考答案】

离线作业考核
《经济学原理》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基数效用:基数效用是指像个人的体重或身高那样在基数的意义上可以度量的效用(它意味着效用之间的差别,即边际效用,是有意义的)。
序数效用与它相反,它只在序数的层面上才有意义。
2、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表示对消费者没有区别的市场篮子的点的轨迹。
3、生产者:是指自养生物,主要指绿色植物,也包括一些化能合成细菌。
4、机会成本:指因选择而放弃的其他机会所造成的代价,通常由某项资源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来衡量。
5、生产者剩余:是衡量生产者福利水平的另一个概念,它是指生产者愿意接受的市场价格与生产成本的差额。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影响需求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1)产品自身的价格水平,它与新产品的需求量是成反方向变化的;
(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它与产品的需求量是成同方向变化的;
(3)相关商品的价格,产品的需求量同其替代品的价格水平是同方向变化的,同其互补品的价格水平是反方面变化的;
(4)消费者的偏好,它同产品的需求量是同方向变化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作业考核
《教育经济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教育结构
答:是研究教育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
也正因为教育经济学研究的是教
育与经济相关的领域 故它的研究更多地采用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 这也就使得教育经济学具有了教育学和经济学交叉的特性。
2、教育需求
答:教育供求关系一般表现为三种状态:绝对平衡、相对平衡和不平衡。
教育供求的绝对平衡是指教育供给和教育需求严格相等;教育供求的相对平衡是指教育供给略大于教育需求或教育需求略大于教育供给时的状态;教育供求的不平衡,也可称作“失衡”,是教育供求差异超过一定的比率,教育活动运行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受到较大的冲击,不为人们所接受的一种状态。
3、教育个人成本
答:可分为:人力资源利用率指标、物力资源利用率指标、财力资源利用率指标等。
其中人力资源利用率要有:年物力资源利用率、固定资产利用率、低值易耗品与材料利用率、校舍利用率、教室利用率、教学仪器设备利用率、图书利用率等。
财力资源利用率指标可分为综合指标、单项指标和结构指标。
4、公共产品
答:亦称“公共财货”、“公共物品”。
西方经济学用语。
指能为绝大多数人共同消费或享用的产品或服务。
如国防、公安司法等方面所具有的财物和劳务,以及义务教育、公共福利事业等。
特点是一些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它的消费,具有非竞争性;某些人对这一产品的利用,不会排斥另一些人对它的利用,具有非排他性。
一般由政府或社会团体提供。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是怎样的?
答:是研究教育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
也正因为教育经济学研究的是教育与经济相关的领域故它的研究更多地采用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这也就使得教育经济学具有了教育学和经济学交叉的特性。
2、教育供求关系是如何表现的?
答:教育供求关系一般表现为三种状态:绝对平衡、相对平衡和不平衡。
教育供求的绝对平衡是指教育供给和教育需求严格相等;教育供求的相对平衡是指教育供给略大于教育需求或教育需求略大于教育供给时的状态;教育供求的不平衡,也可称作“失衡”,是教育供求差异超过一定的比率,教育活动运行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受到较大的冲击,不为人们所接受的一种状态。
3、评价教育效率的单项指标包括哪些?
答:可分为:人力资源利用率指标、物力资源利用率指标、财力资源利用率指标等。
其中人力资源利用
率要有:年物力资源利用率、固定资产利用率、低值易耗品与材料利用率、校舍利用率、教室利用率、教学仪器设备利用率、图书利用率等。
财力资源利用率指标可分为综合指标、单项指标和结构指标。
4、简释教育成本控制的环节与方法。
答:教育成本控制环节包括有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
教育成本控制的方法有人员控制、资金控制、物资控制、制度控制。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结合现实,谈谈你对教育产业化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答:教育产业化是指教育作为一种产业,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对经济发展具有长远推动作用;通过教育投入,可拉动教育经济增长,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功能和特性。
在经济学上,产业特征的基本要素包括市场需求、产业资本、产业产品、产品质量、成本核算、社会经济效益、价值规律等。
为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要求,首先就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旗帜鲜明地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履行政府提供教育公共服务的职责。
“教育产业化”的失范行为有悖于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要求。
若“教育产业化”得不到有效遏制,一部分低收入家庭的子女会因无力负担高额费用,而被剥夺平等接受良好教育的权利;而更多的家庭只能减少其他开支,忍受过重的教育收费。
与此同时,另一部分经济承受能力较强家庭的子女,即便是学习成绩和资质都很一般,却也能够通过“买分”进入教育质量高、办学条件好的学校接受教育。
这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这样的结果还会导致公办学校、民办学校都出现“平价生”与“高价生”的等级区分,以致在最不该形成阶层和等级的领域出现沟壑,既造成教育机会的不均等和社会的不公平,也给经济承受能力较弱家庭子女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同时对讲求有教无类和传承美德的教育受到侵蚀,甚至还可能在那些倾囊或负债进入高价学校的学生以及因家境贫寒不能进入高价学校学生的心灵中,播下怨恨的种子。
教育领域的种种“教育产业化”行为,客观上在不断强化应试教育。
公办学校为了提高竞争力,就会想方设法争取政府投资,以集中好教师等优质教育资源。
学生为了少缴费和选择好的公办学校、接受好的教育,就会靠死记硬背、追逐高的分数。
“教育产业化”行为及其错误导向异化了教育目的,必然进一步拉大学校之间、人群之间的差距,造成受教育机会、过程以及结果的不均等,给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带来直接阻碍,并最终严重影响受教育者个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社会的公平、和谐和健康发展。
败坏了教育的崇高社会形象,扭曲了个别学校办学的价值取向,导致教育领域的逐利,甚至由此滋生腐败现象,人们心目中圣洁的殿堂被沾染铜臭,也使得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职业蒙羞。
直接后果,受到影响的不仅是教育的声誉和学校本身的健康发展,同时招致摇撼的还有教育的社会功能、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的社会良知。
2、试论我国教育投资体制改革的基本对策。
答;目前我国教育投资体制改革的基本对策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明确政府的主要责任,增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
第二,继续拓宽教育投资渠道,增加教育投资总量。
第二,建立规范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地区间教育的均衡发展。
第三,完善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收费制度,建立完善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机制。
第五,完善教育经费法律法规,保障教育投资体制的法制化与程序化。
四、案例分析(共18分)
山西省柳林县前元庄村自然条件恶劣、耕地贫瘠,由于教育落后,农民文化水平低,缺乏科学种植知识,村民们吃尽了贫穷的苦头。
干部、群众意识到,尽快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让农村孩子有机会接触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是在农村的实现脱贫致富的关键。
1987年开始,设在村里的前元庄实验学校通过推行普教、职教、成教的“三教统筹”,将基础教育教学内容和职业技术教学内容相互渗透,使农村教育直接为农村服务。
结合农村实际,前元庄实验学校开设了学前教育、小学、初中和成人教育四个学部,对初中毕业不能升学的学生,学校的成人教育部为他们提供了继续教育的机会。
成人教育部还根据当地农村实际,对不同农民分层次编班学习。
专职教师,每年会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调整课程内容。
村民张九泉在学校学会了养猪技术后,不仅很快形成了规模,还带动了村里其他人致富。
前元庄实验学校连续多年在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等方面在当地名列前茅,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全村初中毕业生中有近一半升入高一级学校,大中专毕业生占全村总人口的20%,使当地整体文化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
一部分掌握劳动技术的村民,已经从纯劳动型农民向智力型和开发型农民转变,村民人均收入从1987年的320元跃升到现在的2000元,高于地区平均水平。
请根据上述内容结合教育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说明教育如何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答;长期以来,农村经济发展一直远远落后于城市地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村教育不仅落后,而且不能和农村实际相结合,致使农民教育文化水平低,缺乏脱贫致富、发展经济的实用科技知识。
正是深刻地认识到这其中的原因,山西省柳林县前元庄村的干部、群众以前元庄实验学校为基地,有效地将普教、职教、成教“三教统筹”,把基础教育教学内容和职业技术教学内容相互渗透,使农村教育直接为农村服务。
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使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农村经济蓬勃发展,而且也使教育事业得到很好的发展,教育和经济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这一事例再次说明,从实际出发的教育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