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环境学两时段室内环境综合评价

合集下载

建筑工程室内环境

建筑工程室内环境

家具因素
家具材质
家具材质如木质、金属、玻璃等对室内环境有较大影响,如木质 家具易受潮、金属家具易导热等。
家具设计
家具设计应注重人体舒适度和功能性,同时考虑空间利用和美观度 。
家具清洁与维护
定期清洁和维护家具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保持室内环境整洁。
空气质量因素
通风换气
保持室内通风换气,可以降低病菌、病毒等微生 物滋生,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促进可持续发展。
05 室内环境问题与解决方案
常见问题
空气质量差
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有害气体、室外 污染物的渗透以及生活垃圾等都会导 致室内空气质量下降。
温度不适宜
建筑工程的保温、隔热措施不当,导 致室内温度过高或过低,影响居住舒 适度。
湿度不适宜
室内湿度过高或过低,会引起人体不 适,并可能引发电器设备故障。
觉疲劳。
控制照明时间与强度
03
合理控制照明时间与强度,避免过度照明或不足照明,以保持
舒适的室内环境。
噪音因素
建筑隔音
良好的建筑隔音可以有效降低室外噪音对室内环境的影响。
室内声学设计
合理的室内声学设计可以降低回声、改善音质,提高室内声音舒 适度。
控制噪音源
避免在室内制造过大噪音,如避免高音量播放音乐、避免在公共 区域大声喧哗等。
定期维护
建立定期维护管理制度,及时清理垃圾、检查设 备运行状况,确保室内环境质量。
06 未来室内环境发展趋势
智能化发展
智能化家居
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家居设备的远程控制、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化管理,提 高居住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智能化照明

建筑环境学 考试要点

建筑环境学 考试要点

1.室外空气综合温度建筑物外围护结构受到室外温度和太阳辐射两部分作用,将二者合而为一,称为“综合温度”,相当于室外计算温度增加了一个太阳辐射的等效温度。

2.热岛现象指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

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

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就象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

3.冷负荷、热负荷冷负荷是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在一定要求范围内时,在单位时间内需要从室内除去的热量,包括显热量和潜热量两部分。

热负荷是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在一定要求范围内时,在单位时间内需要向室内加入的热量,包括显热负荷和潜热负荷两部分。

4.通风指把建筑物室内污浊的空气直接或净化后排至室外,再把新鲜的空气补充进来,从而保持室内的空气环境符合卫生标准。

5.掩蔽效应人耳只对最明显的声音反应敏感,而对于不敏感的声音,反应则较不为敏感。

6.气流组织就是在空调房间内合理地布置送风口和回风口,使得经过净化和热湿处理的空气,由送风口送入室内后,在扩散与混合的过程中,均匀地消除室内余热和余湿,从而使工作区形成比较均匀而稳定的温度、湿度、气流速度和洁净度,以满足生产工艺和人体舒适的要求。

狭义的气流组织指的是上送上回或置换送风、个性送风等具体的送回风形式,而广义的室内气流组织指的是送风口形式和松风参数所带来的室内气流分布。

7. 置换通风①借助室内热源的热羽流形成近似活塞流进行室内空气置换②常见于工艺用的结晶空间通风8,暴露评价对暴露人群中发生或预期将发生的人体危害进行分析和评估。

10. 温室效应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

11. 热感觉人对周围环境是冷还是热的主观描述。

12. 热平衡方程式M-W-C-R-E-S=0M—人体能量代谢;W—人体所做的功;C—人体外表面向周围环境通过对流形式散发的热量;R—人体外表面向周围环境通过辐射形式散发的热量;E—汗液蒸发和呼出的水蒸气所带走的热量;S—人体蓄热率13.室内空气品质其定义在近20年中经历了许多变化。

建筑环境学-建环专业-室内空气品质

建筑环境学-建环专业-室内空气品质

室内空气品质徐顺丰J09150318摘要:人们总是将环境污染的焦点聚在工业生产和交通汽车上。

然而,调查显示,工业污染污染仅占环境污染的41%,而室内污染却高达59%。

由此可见,室内空气品质对人日常生活的影响。

本文提出了室内空气品质的重要性,并阐述了室内空气品质的评价标准,分析了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因素,以及处理方法。

关键词:室内空气品质标准影响因素一、前言近二十年来,生活在现代建筑物内的人们呈现出某些较为严重的病态反应,这一问题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

于是,病态建筑和病态建筑综合症的概念出现了。

同时,也出现许多空调综合症(如眼睛发红、流鼻涕、嗓子疼、头痛、发困等)。

从而使人们的身心健康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降低了工作效率,病休及医疗费用上升等问题也随之出现了。

因此,室内空气品质(IAQ)间题已成为当前建筑环境领域新的研究热点。

二、室内空气品质评价标准在过去的二十几年中,室内空气品质的定义经历了许多的变化。

总体来看,它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有三种类型的定义。

1、客观指标客观评价是直接利用室内污染物指标来评价室内空气品质,即对室内各种污染物的浓度进行测定并评价这些污染物对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

因为涉及到室内空气品质的低浓度污染物达到上百种。

不可能每种都测定,而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集中污染物来制定评价标准和解决措施。

除此之外,还要求这些被测定的污染物存在期较长、较稳定、较易测定,并且测试成本要低。

2、主观指标在1989年室内空气品质讨论会上,丹麦哥本哈根大学P. O . Fanger教授提出:所谓品质就是反映满足人们要求的程度,如人们满意,就是高品质;不满意就是低品质。

英国的CIBSE (Charted Institute of Building Services Engineers)认为:如果室内少于50%的人能够觉察到任何气味,少于20%的人感觉不舒服,少于10%的人感觉豁膜刺激,并且少于5%的人在不足2%的时间内感到烦躁,那么此时的室内空气品质是可以接受的。

室内环境评价标准

室内环境评价标准

3.3、控制并净化室内污染物
提高新风过滤器的效率。 当污染源控制和新风稀释不能满足要求
时,必须去除污染物。
空气净化技术:机械过滤、静电除尘、 吸附、冷凝和膜分离技术等。
暖通空调系统中常用的设备是干式粒 状空气过滤器。
低浓度挥发性有机物的处理方法分为 销毁和回收两大类。
目前研究较多的是吸附法和光催化氧化 法。
平均换气次数
现有的室内污染调查资料表明,室内 空气质量与室内每天平均换气次数有 直接的关系。
室内每天平均换气次数包括两种状态, 即静态换气次数(门窗关闭)和动态 换气次数(门窗开启)之和。
换气次数表达式为:
H P (H J TJ H D T D) / 24 式中,H P为室内平均换气次数(次/ 时);H J 为室内静态换气次数(次/时),
利用热压计算公式和风压计算公式确 定室内换气次数还需确定一些参数, 而且有些参数是随机变化的。
影响室内换气次数的一些其它因素
建筑物的结构形式 窗户数目及开关情况 室内、外温差 室外风速和风向频率等
通过现场调查发现,可以根据室外风 速、风向频率和室内外温差估算室内 综合换气次数。
换气次数测试方法
居室及工作、学习的房间内绝对戒烟。
用煤、木柴等取暖的家庭,要经常修 炉灶,保持通风良好,严防不完全燃 烧。
讲究厨房里的空气卫生。每次烹饪完 毕必开窗换气,在煎、炸食物时,更 应加强通风。如能安装厨房排油烟机 更好。
正确使用家庭化学剂。用化学剂时应 开窗,用后开窗换气。
在室内养殖植物。吊兰、虎尾兰可以 清除室内的甲醛;长青藤和铁树可以 清除室内的苯;万年青和雏菊可以清 除室内的三氯乙烯。
2、加强室内通风
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常用方法: 使用绿色建材 通风换气,合理使用空调 采用治理技术,使用室内空气净化 器

建筑室内环境综合分析

建筑室内环境综合分析

室内环境综合分析科目:建筑环境学班级:建环1201姓名:XXX学号:XXXXXXXX室内环境综合分析XXX(建环1201, xxxxxxxxxx)摘要:建筑的室外环境会通过围护结构直接影响室内的环境,而室内的热湿环境、室内的空气品质、建筑的声环境、建筑的光环境等又会影响人体的舒适性和健康,对室内人员的工作效率有显著影响。

而影响室内环境的因素有很多,我们就采取了实验测试、调查问卷等方法对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每种因素对建筑室内环境的影响,并对室内空气品质、室内声环境以及室内光环境作出评价。

随着人们对舒适度和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对节能问题的重视,这些室内环境问题的研究对建筑物的构造、室内的通风、室内空气品质的控制、室内声光环境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热湿环境;室内空气品质;VOC;噪声引言:在经济迅猛发展,人们对住房的要求逐渐从物质上的享受上升到精神层面上的享受,并且强调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建筑环境学面临的两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协调满足室内环境舒适性与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以及如何协调满足人们对住房装修的豪华与情调要求与室内空气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有害影响之间的矛盾。

一、建筑外环境对室内环境的影响室外的太阳辐射、气温、湿度、风、降水、天空温度及土壤温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建筑室内的环境。

我们把教室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室内外的温度、湿度、压强及风速做了测试。

测试结果为表一和表二:表一室内外综合参数时间:10月15日18:00~19:00表二室内外空气参数时间:10月16 13:00~14:00在中午与傍晚的对比来看,两时间段室内风速基本不变,这主要是因为门窗紧闭且温度不变,而室外傍晚的风速比较恒定,这也是由于傍晚温差变化不大的缘故;对于压强,傍晚的压强明显高于白天,并且比较恒定;对于温度,两时间段室内外温度分别持平,温度各个持平主要是测量地为阳面,温度内外很平衡,且中午温度大于夜晚,这是因为太阳辐射及光照时间增加导致白天温度比夜晚高;对于相对湿度,不管白天还是傍晚,室内相对湿度都大于室外,这主要是因为室内为一半闭合空间,人流量大,人蒸发及释放的水蒸气是提高室内相对湿度的主要因素,室内晚上的温度要比白天大,这主要是因为温度的降低使水蒸气没有扩散出去,而且人流累积水蒸气的作用,使湿度比白天要大得多。

精品工程类本科大三课件《建筑环境学》06第六章第56节 室内空气环境的评价指标及测量方法

精品工程类本科大三课件《建筑环境学》06第六章第56节 室内空气环境的评价指标及测量方法
、te、t0——分别为工作区t空气平ttae均温tt00度、排风温度和送风温度。
• 夏季:当te> 时,ηt>l; te< 时,ηt<l
• 下送ta风上排风送风方式的 ηt 值大于1,且具有较高的通风效率。
ta
ta
污染物年龄
• 房间内某点的污染物年龄也是该点排出污染物有效 程度的指标。 • 某点的污染物年龄:是指污染物从产生到当前时刻 的时间。 • 污染物驻留时间:污染物从产生到离开房间的时间 • 和空气龄类似,房间中某一点的污染物由不同的污 染物微团组成,这些微团的年龄各不相同。 • 某一点污染物微团年龄τcont是指该点污染物微团的污 染物年龄的平均值。 • 某点的污染物年龄越短(长),说明污染物越容易 (难)来到该点,则该点的空气品质比较差(好)

Ce Cs 排C 污 效C率s 也可定义成基于房间污染物最大浓度的形式
• 以上两种排污效率的定义都是对整个房间而言,对房间内任一点,也
可求出各点的排污效率 Ce Cs
——Cp是指房间内任一点的浓度Cmax Cs
Ce Cs
Cp Cs
余热排除效率(投入能量利用系数)ηt
• 考察气流分布方式的能量利用有效性,定义
• 释放方法:
• 脉冲法:在释放点释放少量的示踪气体,记录测量点处示踪气体浓度随时间的变 化过程
• 上升法:在释放点连续释放固定强度源的示踪气体,记录变化过程 • 下降法:房间中示踪气体的浓度达到平衡后,停止释放示踪气体,记录变化过程
2、换气次数的测量
• 上升法:
• 稳定时
• 换气次数 n= Q/VQC e m



100%
80%
第六节 主要评价指标的测量方法
6.6主要内容

建筑室内环境空气质量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建筑室内环境空气质量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第42卷第31期•198 •2016年1 1 月山西建筑SHANXI ARCHITECTUREVol.42 No.31Nov.2016•绿色环保•延筑节衆^文章编号:1009-6825 (2016)31-0198-02建筑室内环境空气质量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潘孝辉(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28)摘要:按照G B/T 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将室内环境空气质量划分为五个等级,并根据模糊数学原理,建立了模糊综 合评价模型,对四个建筑室内环境空气质量进行了评价,为室内空气污染监控和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室内环境,空气质量,模糊综合评价法,污染物中图分类号:TU831 文献标识码:A〇引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工作和生活的室内空间装饰 要求越来越高。

大量新型建筑材料、建筑装饰材料以及日用化学 用品的使用,使得室内会释放出大量有害的成分,产生的室内空 气污染问题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危害。

因此对室内环境 指标进行适时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和评价是 十分必要的。

国家现行规范标准中对污染物指标分级浓度的表 述是不连续的,但室内空气质量指标浓度的变化却是连续的,因此就造成传统的确定性数学方法用特定的分级标准去评价室内 环境空气污染程度是不合适的。

本研究引进模糊数学原理,对评 价对象监测数据建立相应的模糊数学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四个 评价对象室内环境空气质量进行模糊综合评价,为室内空气污染 监控和治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1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1’2]1.1评价因素集根据客观、典型的原则,在室内空气质量的监测指标中,选择 几个影响较大的指标作为评价因素,组成因素集。

假定每个评价 对象共监测了 m个评价指标,各个所选评价指标表示为不,则创 建的评价因素集C/为:[/=丨A,z2,z3, (I)1.2评价集的建立根据G B/T 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室内环境空气 质量划分成五个等级:评价集F=丨I (清洁),n(未污染),m(轻 度污染),IV(中度污染),V(重度污染)丨,取标准值为未污染值,超过标准值5倍为重度污染,超过标准值2倍为中度污染,超过 标准值1倍为轻度污染,标准值1/2倍为清洁,具体描述如表1所示。

《建筑环境学》教学大纲(建环)

《建筑环境学》教学大纲(建环)

《建筑环境学》课程简介课程内容:《建筑环境学》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它是该专业区别于相近专业(例如热能与动力工程)的核心基础课程。

课程内容包括建筑外环境、建筑热湿环境、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室内空气品质、室内空气环境营造的理论基础、建筑声环境、建筑光环境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人类生活和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室内、外环境;各种内外部因素是如何影响人工微环境的;改变或控制人工微环境的基本方法及原理。

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熟悉有关建筑环境的基本概念,掌握构建、分析、评价建筑环境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了解建筑环境学科研究的最新发展动态,为今后学习各门专业课程以及研究生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Brief IntroductionCourse Description:Built Environment is a main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course of the major the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quipment Engineering. It is the core course which distinguishes this major from other close majors (for example the Heating Energy and Dynamic Engineering). The course contents consist of seven parts: the outside environment of building, the hot and wet environment of building, the reaction of human body to the hot and wet environment, the indoor air quality,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making indoor air environment, the sound environment of building and light environment of building etc. By studying this course, students could comprehend and master what inside and outside environment does human need in life and process of production; how do inside and outside factors affect man-made micro-environment; the basic methods and principles of transforming or controlling the man-made micro-environment. At the same time, students could be familiar in basic concept about architecture environment and master basic theory and methods of establishing, analyzing and evaluating environment of building, and grasp recent developments of Architecture Environment. It could lay a soli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studying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postgraduate courses in future.《建筑环境学》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1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1.2 人类对建筑与环境关系的认识过程1.3 建筑与环境关系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4 “建筑环境学”的主要内容与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周围相对湿度:中午 =11.2%,晚上 =20.3%,与标准30%~60%相 比均较低;
室内风速平均值:中午0.09 ,晚上0.05 ,与标准0.2m/s相比均较低, 故室内吹风感不强;
PPD和PMV:中午PPD=10.84%,PMV=-0.6,晚上PPD=7.36%, PMV=-0.4,说明中午和晚上都是室温偏冷,不满意比例满足标准。
4 主客观对比 —— 吹风感
3.1热湿环境评价
中原午因:分90析%:的人无吹风感,客观测试风速0.09 低于标准,符合要求,主观与客观 调晚查上结,果教一室致有。窗户微开门未开,导致靠窗同学感觉有微风,而在靠窗部位的 晚同上学:较70多%,的故人整无体吹吹风风感感,较30强%些的,有但微实风际感教,室客大观部测分试地风方速风0.速05较低低于;标准,但风 速中比午中,午教低室,开主门观不吹开风窗感,却两较门中间午空强气,流主动观相与对客晚观上调较查大结一果些不,一导致致。室内风速
各环境主观感受选项(5或7项,直线)。可以与客观测试参数相同 ③ 说明项 请被调查人针对无法在表中选项无法说明的问题予以说明。
2调查方法
2 客观测试
测试时间: 第一次:2016年11月22日 12:00-13:30 第二次:2016年11月22日 18:30-20:30 间隔约5小时
测试参数: 室内的空气环境参数(湿度、温度、空气流速),室内空气品 质(CO2浓度)室内光环境(照度), 室内声环境(A声级)。
4 主客观对比 —— 温度
3.1热湿环境评价
中午:72%的同学感到温度适中,24%的同学感到较热,说明体感温度适中偏 热。客观测试温度满足标准,主观与客观调查结果一致。 晚上:60%的同学感到温度适中,30%的同学感到较热,说明体感温度适中偏 热。客观测试温度满足标准,主观与客观调查结果一致。
4 主客观对比 —— 湿度
偏大一些。
4 主客观对比 —— 舒适度
3.1热湿环境评价
中午:28%的人感觉较舒适,49%的人感觉一般,14%感觉较不舒适,客观 PPD=10.84%满足标准,主观与客观调查结果一致。 晚上:10%的人感觉很舒适,27%的人感觉较舒适,53%的人感觉一般,10% 感觉较不舒适的人,客观PPD=7.36%满足标准,且较中午满意度有略微升高, 主观与客观调查结果一致。
教室测点布置
2调查方法
备注 长:15.7m 宽:8m 高:4.5m
南墙:6扇窗 北墙:前后各一扇门
西墙:有黑板
教室测点布置
① 空气温度和空气流速垂直测点
测点高度(m)
坐姿
站姿
1.1
1.7
0.6
1.1
0.1
0.1
对应人体部位
头部 腹部 脚踝
② 相对湿度测点的垂直布置 选取0.6m(对于坐姿活动)为标准
建筑环境现场调查及评价
1 前言 2 3 4 5
1
前言
1前言
调查建筑:哈尔滨工业大学二校区主楼B510
调查对象:11月22日中午及晚上在该教室学习的学生 调查内容:室内人员的主观感受,室内的空气环境参数:室
内 热湿环境(温度,湿度,空气流速),室内空气品(CO2 浓度),室内光环境(照度、照度均匀度), 室内声环境(A 声级)。 调查方式:主观问卷和客观测试相结合。
1 PMV和PPD指标
本次计算采用晨光暖通计算软件。需计算参数如下:
3.1热湿环境评价
2 PMV和PPD指标计算
3.1热湿环境评价
中午预测不满意百分数 PPD为10.84%
2 PMV和PPD指标计算
3.1热湿环境评价
晚上预测不满意百分数 PPD为7.36%
3 与标准对比
3.1热湿环境评价
室内平均温度:中午温度 =22.9 ,晚上温度 =23.3 ,均在16~24 内, 满足标准;
2
调查方法
2调查方法
1 主观问卷
调查地点:哈尔滨工业大学二校区主楼B510教室 调查时间:
11月22日下午13:30发放问卷29份(其中女生12 人, 男 生17人) 11月22日晚上18:30发放问卷30份(其中女生13人,男 生17人)
2调查方法
1 主观问卷
调查内容: ① 基本信息
例如:年龄、性别、衣着、活动状态等。 ② 调查主项
PPD 100 95exp[(0.03353PMV 4 0.2179PMV 2 )]
1 PMV和PPD指标
PMV 与 PPD 的关系曲线见图1
3.1热湿环境评价
图1
由图1可见对一个室内环境的热感觉评价中,不满意百分比 PPD 总在 5 %以上 ,表明对一个热环境的评价个人差异较大,一般工程设 计常取 PPD ≤10 %作为标准 。
第1次 223.72 2223..82 2223..61 2233..07 2233..25 2221..89 2223..90 2222..63 2223..96 2233..24 2223..82 2222..98 2222..73 2233..06 2233..25
3.1热湿环境评价
中午:绝大多数同学感到空气较干,7%的同学感到干,72%的同学感到较干,适中的只 有21%。说明教室中空气湿度比较低,让大多数人觉得不舒适。客观测试湿度 =11.2% 与标准相比偏低,主观与客观调查结果一致。 晚上:绝大多数同学感到空气较干,83%的同学感到较干,17%的同学感试到适中的。 空气湿度与中午相比高了些,但仍比较低,让大多数人觉得不舒适。客观测湿度 =20.3%, 较中午有较大提高,但与标准相比仍偏低,主观与客观调查结果一致。
5 头脚温差
3.1热湿环境评价
头头部部((11..11mm))
室室内内温温度度((℃℃)) 腹腹部部((00.6.6mm))
脚脚部部(0(0.1.1mm))
点点11 点点22 点点33 点点44 点点55 点点11 点点22 点点33 点点44 点点55 点点11 点点22 点点33 点点44 点点55
2调查方法
教室内主要以静坐为 主,所以我们选择坐姿对 应高度。
3
结果分析
1 PMV和PPD指标
3.1热湿环境评价
PMV 指标代表了同一环境下绝大多 指标并不一定能够代表所有个人的感觉。PPD 指标来表示人 群对热环境不满意的百分数,利用概率分析方法,给出 PMV 与 PPD 之间的定 量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